魏巍于1951年写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有这样一段:“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的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魏巍用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马玉祥冒着生命危险,奋勇抢救朝鲜儿童的英雄事迹。魏巍笔下的这位战士马玉祥,从朝鲜战场回来后,转业来到了内蒙古通辽市,在科尔沁草原上生活、工作了50年。由于魏巍与志愿军英雄形象的代表马玉祥始终保持着深情厚谊,于是也就有了魏巍与通辽市的一段佳话。
1988年,魏巍到通辽走访了当年笔下的英雄人物——冒火救出朝鲜儿童的志愿军战士马玉祥,并且来到设在通辽的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现内蒙古民族大学)作报告,宣讲英雄事迹,培养年轻的文学爱好者。通辽和马玉祥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每当说到通辽,谈起马玉祥,魏巍总是充满感情。
魏巍于2008年8月24日在北京去世。得知消息后,8月27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志愿军老战士协会举行了座谈会。这些当年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和老兵们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作家魏巍。马玉祥(已先于魏巍去世)的儿子发去了唁电,并去北京参加了魏巍的追悼会。
C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材料中“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着瑞金城外”即一头连在陕北,一头连在江西,故C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通过魏巍的著作《地球上的红飘带》考查红军长征的路线,题目设计较为新颖。关于红军长征的原因、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的内涵等内容也应要求学生掌握。 |
一篇散文,为人民子弟兵树起一座英雄丰碑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中外引起了如此广泛而强烈的反响,原因在哪里?它的创作经过是怎样的?我第一次听魏巍讲《谁是最可爱的人》创作背景是在1990年8月17日。这一天该文中提到的“活烈士”李玉安来到北京西山八大处甲1号魏巍家。此时我正在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任主任,是魏巍培养起来的文艺战士。他打电话让我前去陪客,实际上是给我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
魏巍端详着这位身穿中山装、满腮白胡茬儿的老人,惊喜地说:“李玉安同志,想不到你还活着!”李玉安激动地说:“活着,活着,这不来看你啦!”两位老战士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魏巍深情地回忆了当年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过。那是1951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2师担负穿插任务,他们成功地穿插到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切断了敌人的后路。南逃之敌为了夺回生路,拼命地向112师扑来。北援的敌人为了接应南逃的溃军,也疯狂地扑向112师。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美军,112师承受了最大的战场压力,整个战场杀得天昏地暗。
松骨峰是美军争夺的要点,在这里守卫的是112师335团1营3连,他们打了最悲壮的一仗。美军集中了32架飞机、18辆坦克、几十门榴弹炮和千余名步兵向3连进攻。我3连官兵用血肉之躯拼死抵抗,打败了美军无数次进攻。最后,3连仅剩下7个人,仍顽强地坚守住了阵地。师指挥所听到3连在松骨峰的壮举时,所有在场的同志都肃然默立,流出了眼泪。战斗结束后,112师师长杨大易去了3连阵地,看到一生难忘的场面:阵地前沿堆满了几百具美军尸体和打乱摔碎的枪支。牺牲的我3连官兵,有的紧紧抓住敌人的机枪,有的手中的手榴弹沾满了敌人的脑浆,有的嘴里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战士邢玉堂、2排副排长王健候身上的余火还在燃烧,他俩的身子压着敌尸,牙齿和指甲深深地嵌进敌人的皮肉里……事后,杨大易将3连阵地的情况告诉了前来采访的魏巍,又陪同他重访了3连阵地。
魏巍说,他当时要找3连幸存的官兵采访战斗的经过,但全连除牺牲和重伤送往医院的,只剩下一名通讯员。后来,他找到了一营营长王宿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素材都是王营长流着眼泪向他讲述的。
1951年2月,魏巍完成了3个月的朝鲜采访,回国后便奉命到《解放军文艺》任副主编。他开始抓紧时间写出在朝鲜的见闻和感受,特别是松骨峰战斗的场面在他脑海里频频出现,激励他不得不动笔。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情况下从心里蹦出来的,从情感的浪潮中跳出来的。”魏巍越说越激动,他几乎忘记了接待客人。他说,我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根本的原因是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感人。在写作中,魏巍从20多个最为生动的故事中,几经推敲、删减,最后选定了3个最能表现英雄本色的典型事例。由于感受深刻,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一天多时间就完成了。稿子写好后,交给《解放军文艺》主编宋之的征求意见,宋主编看后首先被感动了,当即说:“马上送《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社长邓拓看了这篇文章十分激动,破例决定将此文放在《人民日报》头版社论位置发表。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共提到了13位烈士的名字,由于当时战场的特殊情况,谁死谁活很难了解清楚。后来,出现了两名隐功埋名、含辛茹苦、为国奉献的“活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
1990年8月的一天,原志愿军355团给魏巍打来电话,说《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的烈士李玉安还活着,他来老部队送小儿子参军,想见一见魏巍。这才有了今天李玉安来到魏巍家,两位老战士叙旧交谈,回忆当年松骨峰战斗和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过。
魏巍谈了创作经过像亲历一场战斗场面,此时才想起喝水。他给李玉安续上一杯茶,自己也呷了几口,疑惑地问:“这么多年了,你为什么不来找我?为什么不来找老部队?”李玉安这才讲述了当年在朝鲜战场负伤后的情况。当时,李玉安胸部负了重伤,昏迷六七个小时后,被朝鲜人民军的一名司号员救下了阵地,3天后由友邻部队送往野战医院,做了开胸手术,才幸免一死,后来又转回国内治疗。伤愈后,因伤残复员到老家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在粮库当了一名普通工人,默默苦干了几十年。“比起牺牲的战友,我算幸运多了。娶了老婆成了家,生活不错了。这次要不是小儿子想当兵,我也不会来麻烦老部队,更不会来麻烦你了。”李玉安朴实、敦厚,实话实说。魏巍听了十分感慨,动情地对李玉安和我说,李玉安是1946年参军的老兵,在解放四平、天津和渡江作战中,多次立功。但他从不向人炫耀自己的功绩。复员到地方40多年,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那时他月薪不足百元,要维持8口之家的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从来没有向政府和老部队伸过手。他不仅在战场上是“最可爱的人”,在和平建设时期,也是“最可爱的人”。会见结束时,魏巍把一部精装的长篇小说《东方》和一部《魏巍散文集》赠送给了李玉安,并在书的扉页上题写了:“您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又详细地询问了李玉安现在的家庭情况,热情地安排他吃、住、行,还向李玉安的老部队和家乡有关部门,专门写了“活烈士”李玉安的英雄事迹,建议解决他的生活困难和落实复转军人、伤残待遇等问题。
三部长篇小说,唱响了革命战争三部曲
魏巍先后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为:我国第一部全景式地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巨著《东方》、我国第一部全景式地描写红军长征的长篇巨著《地球的红飘带》、反映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壮丽画卷《火凤凰》。创作时间的顺序是自然形成的,按战争时期排列起来,应是: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整体构成了革命战争三部曲。
魏巍创作长篇小说《东方》,开始是在1959年到河北省邢台驻军187师代职写作的。那时,我正巧入伍来到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团里欢迎新战友的大会上,我代表新兵发言并朗诵了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走,报名去》。到会的师政委周树青回师部向魏巍介绍有个新兵叫王石祥,是个乡办中学教员,已入了党,和学生一起应征入伍,代表新兵发言很有激情,还当场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小诗。魏巍对能写点东西的新战士特别关注,非要亲自见见。于是,第二天我被领到师部见这位大作家魏巍。过去只是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今天就要见到这位仰慕已久的名人了,我心情非常激动,又有点腼腆和紧张。待我这个列兵向面前的大校首长敬礼时,扬起的右手有些颤抖。魏巍亲切地让我坐在他身边,深邃的目光透过近视眼镜温和地望着我。听了我的情况汇报后,魏巍对团政委说:“这个小伙子不错,要培养他搞文艺创作,就把他放到红2连吧!搞创作没生活不行,首先要当好一个兵。”这样,我一直在红2连生活、锻炼了六七个年头。开始,连队的紧张生活忙得我没时间写东西,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师政委和魏巍同志不断地到连队来看我,问我感觉苦不苦、累不累。开导我:“磨刀不误砍柴功,有了生活一定能写出东西的。”还指示连里领导适当地给我一点业余时间搞文艺创作。每天晚上班务会后,班长总要我拿出当天写的诗歌念给大家听,战友们纷纷传抄,挺受欢迎。我写的诗歌大都是在行军路上、演兵场上朗诵,有的写在连队黑板报上。团里新闻干事把我写的较好的诗不断投递到军内外报刊,经常在《战友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及《人民日报》、《诗刊》等报刊上发表。两三年工夫,我写的诗稿装了一大麻袋。师政治部选编、打印了我的诗集《兵之歌》,经魏巍和师政委推荐,寄给了时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的著名诗人田间同志,经他审选、编排了目录,推荐给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就是1964年出版的我的第一本诗集《兵之歌》。应该说,是魏巍同志引导和帮助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
魏巍在我师创作《东方》,待了好长一段时间。节假日,我有时请假去师部拜望魏巍首长,他还执意留我吃饭。我一个列兵哪敢和首长一起吃饭。只记得有几次,我和师部公务员一起去邢台城里为首长买过稿纸。
长篇小说《东方》,创作的时间较长,前后跨越20年。后来“文革”,魏巍也受了冲击,被迫停笔数年,“文革”后才陆续完成。当1979年《东方》出版后,魏巍及早签名寄给了我,此时我已从连队调到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搞歌词创作。我先读为快,感到格外亲切、动人。读后曾写过一篇学习心得,发表在当时的《战友报》上。
《东方》的显著特点是,作者不仅描绘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包括主要的战役和战斗,而且巧妙地把统帅部和基层指战员联系起来,把志愿军和朝鲜军民联系起来,把前方和后方联系起来,把国外和国内联系起来,驾驭全局,精心结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背景广阔,气度恢宏。为了创作这部作品,魏巍动用了他全部的生活积累。他不仅三次入朝采访,还先后深入冀中农村和北京长辛店二七车辆厂调查研究和挂职锻炼。人们读后不禁掩卷惊叹:这本书里有多少令人喜欢、令人景仰、使人深思、使人怀念的英雄、优秀人物啊!著名作家丁玲在《我读东方——给一个文学青年的信》中写道:“……《东方》是一部史诗性的小说,它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的宏伟业绩的史册,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一座雕塑了各种不同形象的英雄人物的丰碑……从《东方》的七十几万字里,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发展,是比较清楚的,对约二十来个主要人物的描写,其个性也是比较分明的。作家花了很大的精力科学地组织起这部长篇,笔力始终不懈,感情贯穿到底。这在只有一般文学基础,刚刚开始写作的人是难以达到的,即使与魏巍同时代、功夫较深、有成就的作家也不是随便能够达到或超过的。”
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中国***党员。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小说家,代表作品 《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火凤凰》。
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
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小说《红色的风暴》。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1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8月24日,魏巍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扩展资料:
散文集作品
《我的老师》 1956年9月
《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1年4月
《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 1951年
《依依惜别的深情》 1958年
《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 1951年等。
人物成就
任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
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革命战争》三部曲中的《东方》获得茅盾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和首届人民文学奖
《地球的红飘带》获“人生的路标”奖及人民文学奖。
诗集作品
《两年》 1951年
《红叶集》 2007年
《不断集》 1963年
《魏巍诗选》 1985年
《黎明风景》 1955年
-魏巍
现代·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
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
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
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现在不少版本的语文书已将此篇课文删除),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本文是建国初期一篇影响很大,传诵广泛的优秀通讯。写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我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从朝鲜回来是1951年的2月了,此时已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前方将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强烈地震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怎样的英勇,是怎样的顽强。
我们眼前这平平常常的一切,都是他们鲜血的代价,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情况下从心里跳出来的。
说实话这些书我也没看过,所以您还是自个儿看看有没有你中意的
第一届
图书
中国***七十年图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研究
(甘肃人民出版社)
科学世界观--新时期简明哲学读本
(山东人民出版社)
信念与使命--与青年知识分子谈谈社会主义问题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我的经济观(1)
(江苏人民出版社)
黄河防洪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当代中华科技英才丛书(1991年完成)
(广西科技出版社)
内蒙古大辞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孙子兵法连环画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红旗飘飘画丛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二届
图书(14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系列
(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与向西开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河南人民出版社)
《走出封闭》
(湖南出版社)
《爱我中华》丛书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邓小平生平、思想研究丛书》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分析与减灾对策》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民族团结教育读本》试用本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早陨的将星》丛书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首钢改革》
(北京出版社)
《经营谋略图画》
(江西美术出版社)
《百将传奇》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华魂》丛书
(山东人民出版社)
《敦煌古乐》
(甘肃音像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第三届
图书(20部)
《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
(天津)
《中国有个毛泽东》
(青年版、少年版江西)
《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
(陕西)
《国有企业总体改革论》
(河南)
《广西经济发展战略总体构想》
(广西)
《中国国家能力报告》
(辽宁)
《山西经济上新台阶对策研究》
(山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
(浙江)
《二十六史大辞典》
(吉林)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
(山东)
《高科技知识丛书》
(江苏)
《跨世纪的丰碑--中国希望工程纪实》
(安徽)
《中华英烈大辞典》
(黑龙江)
《北京教育丛书》
(北京)
《雷锋精神在福建》
(福建)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
(内蒙古)
《英汉大词典》
(缩印本上海)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
(青海)
《敦煌艺术之最》
(甘肃)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
(贵州)
第四届
图书(33部)
《国脉所系--现代化与稳定》(福建)
《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湖北)
《新三字经》(广东)
《童规--少儿行为规范教育丛书》(江苏)
《生命之歌》(浙江)
《北京通史》(北京)
《中国农村大写意》(湖南)
《中国母亲》(江西)
《跨世纪的一代--中国少年“五自”丛书》(陕西)
《巴蜀情--邓小平与四川》(四川)
《河南人口资源环境丛书》(河南)
《中国百年史》(山东)
《中国当代科技精华丛书》(黑龙江)
《中华文明史》(河北)
《托起明天的辉煌--当代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丛书》 (山西)
《中国大西南在崛起》(广西)
《百年风云丛书》(天津)
《西北灾荒史》(甘肃)
《共和国领袖的故事》(浙江)
《西藏畜牧业走向市场的问题与对策》(西藏)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简明读本》(新疆)
《中国人权丛书》(辽宁)
《黑眼睛丛书》(海南)《长城万里图》(新闻出版署)
《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上海)
《论邓小平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公安部)
《中国革命斗争长篇报告文学丛书》(总政)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团中央)
《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研究》(总政)
《光辉的旗帜 行动的指南--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总)
《绿色年华丛书》(总政)
《中国历代艺术》(新闻出版署)
第五届
图书(41种)
《早年周恩来》(上下卷)(江苏)庞瑞垠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邓小平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实录》(辽宁)高屹主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湖北)徐勇等著
武汉出版社
《战争启示录》(上下册)(北京)柳溪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科学的历程》(上下册)(湖南)吴国盛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原雪魂--孔繁森》(山东)郭保林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中华少年奇才》(上下册)(浙江) 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叶童绘画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赤子丛书》(3册)(河北)金振林等著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南方有嘉木》(浙江)王旭峰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市场经济法律问题丛书》(9册)(贵州)江平主编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话》(10册)(湖南)夏以溶主编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战通鉴》(天津)张跃铭等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心灵长城--中华爱国主义传统》(安徽)张岱年主编
安徽教育出版社
《画说〈资本论〉》(4册)(江西)宋涛主编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帅星升起丛书》(9册)(广东)魏巍主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编写、出版
《精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12册)(黑龙江) 杨勇翔等主编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爱我家乡,爱我辽宁丛书》(15册)(辽宁)陈秀庭等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图说高新技术应用》(上海)殷之文等著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邓亚萍》 (河南)高山等著
河南教育出版社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考察》 (福建)王顺生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西藏)黄玉生等编著
西藏人民出版社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11册)(新闻出版署) 方如康等著
商务印书馆
《中国国防科技报告文学丛书》(7册)(中央党校) 彭继超等著
中央党校出版社
《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社科院)李京文主编
经济管理出版社
《陈龙传--中国隐蔽战线的卓越指挥员》(公安部) 修来荣著
群众出版社
《毛泽东军事思想原理》(总政)刘继贤等主编
解放军出版社
《神脑聪仔》(10册)(广西)本书编委会
接力出版社
《中国新疆壁画全集》(6册)(新疆) 中国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邓小平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团中央)袁贵仁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西藏历史档案荟萃》(文化部)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文物出版社
《邓小平军事活动图集》(总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新闻工作者协会等编
长城出版社
《孤儿泪》 (山西)张平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中华当代少年小说丛书》 (10册)(江苏)曹文轩等著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青春风景创作丛书》 (5册)(安徽)秦文君等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的妇女人权》(四川)董云虎等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吉林)刘仁学等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画册》(上下册)(海南)霍宝珍主编
南海出版公司
《内蒙古民族团结史》(内蒙古)林干等著
远方出版社
《陕西文物旅游博览》(陕西)李炳武主编
陕西旅游出版社
第六届
图书(49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北京.北京出版社)
《城市街道党的建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人间正道》
(新闻出版署.人民文学出版社)
《车间主任》
(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
《我要做好孩子》
(江苏.江苏少儿出版社)
《精神之火--中华民族精神与当代青少年使命》
(湖南.湖南少儿出版社)
《红军长征史》
(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
《绿洲经济论》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研究》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真理,您告诉我--青年理论学习百题》
(广西.广西师大出版社)
《中国院士》
(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
《鸦片战争史》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光辉的旗帜》
(江西.21世纪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写给年轻妈妈》
(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出版社)
《东部热土》
(山东.青岛出版社)
《刘先平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
(团中央.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华正气歌》
(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史》
(新闻出版署.人民出版社)
《维护祖国统一简明读本》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
《绿色风采丛书》
(总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人生幸福论》
(团中央.中国青年出版社)
《走出贫困--西海固反贫困农业建设研究》
(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
《西藏布达拉宫》
(文化部.文物出版社)
《地球家园》
(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人与自然》
(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世界科技发展史画库》
(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
《地球保卫战》
(天津.新蕾出版社)
《龙蝙蝠》
《小鳄鱼丛书》
(河南.海燕出版社)
《中华三德歌》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你是一座桥》
(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
《民族大家庭》
(海南.南海出版公司)
《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
(辽宁.沈阳出版社)
《天地无情》(少年绝境自救丛书之一)
(甘肃.甘肃少儿出版社)
《汉藏小朋友手拉手相约在21世纪》
(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
《情与理》(人生价值丛书之一)
( 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道德读本》(跨世纪公民读本丛书之一)
(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大众高技术》
(中央党校.中央党校出版社)
《生命的追问》
(中国作协.作家出版社)
解放军。
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现在不少版本的语文书已将此篇课文删除),影响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代表作:长篇小说《东方》、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建国后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政治部顾问,中国文联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魏巍: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
(《人民日报》1951年8月19日)
编者按:魏巍同志的朝鲜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朝鲜前线通讯中写得很好的一篇。本报编辑部于五月间曾邀请魏巍同志谈他创作这篇通讯的经验,并写成本文。我们认为他所说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是正确的,值得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参考。
写作原因
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战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是我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我在部队里时间比较长,对战士有这样一种感情,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每当我和他们坐在一起,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满心眼儿的高兴。
这次我到朝鲜去,在志愿军里,使这种感情更加深了一层。我更加觉得战士们的可爱。我看到他们在朝鲜战争中,虽然面临的任务是这样艰巨,作战环境是这样艰苦,但我们战士的英雄性,比起我过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看到的,却有着更高的发展。特别这种英勇的普遍性,更是空前的。譬如,我在某步兵团曾了解到一个令人惊讶的数目字,这个团,至第三次战役结束止,伤员自己请求留队的比送到医院休养的数目字还要大。就恐怕在世界战争的历史上,也是一种奇迹!这一事实更加督促着我,使我有一种更加强烈的愿望来表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篇稿子,使我更明确了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入感受,对写作的人是多么重要!你感受得深了,写出来,也就必然有那么一股子劲,人家读了,也就感受得深;你感受得浅,人家从你这儿受到的,也就浅。你根本还没有感动呢,那就用不着说了。这儿,我还要加一句,就是深入的感受,跟深入的采访很有关系。就拿在战士中的采访来说吧,你跟他们谈得深,你对他们了解得深,他们的气质、思想、感情,就会感染你,使你也沉入到他们的情绪中。也就是说,使你感受得更深些。
写作主题
我怎样来表现这一主题呢?首先,我希图追求着最本质的东西。在朝鲜,我脑子里经常想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样英勇呢?就硬是不怕死啊!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为了找答案,我谈了好多话,开了好多座谈会。我细细跟他们谈,让他们把心里的话谈出来。跟我谈的,有指挥员、战斗英雄、一般的战士、干部、新参军的学生和过去曾经是落后的人。我了解到,他们由于锻炼与认识的不同,虽然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刻的同情,和在这个基础上的做一个革命英雄的荣誉心。于是,我了解了在党的教育下这种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想感情,就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我想,这不是最本质的东西吗?这就是最本质的东西。我肯定了它。我一定要反映它。我毫不怀疑。一切其它枝节性的,片面性的,偶然性的东西,都不能改变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问题的本质找到了,那么,应该怎么样反映这个最本质的东西呢?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写作内涵
写战士怎样才写得生动?我感觉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战士英雄行为中的英雄的思想感情。譬如写一个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战士的英雄行为,如果仅仅写敌人炮火多么厉害,敌人如何凶猛地往上冲,经过我们战士的一阵手榴弹,把敌人打下去了。接着敌人又第二次冲锋,第三次冲锋,我们的战士又是第二次、第三次地把他们用手榴弹打下去了,等等,很可能使读者感到我们的战士不像一个活的人,而煞像一个投手榴弹的机器。这就是只写了战士的一层皮,没有写出英雄的生命和灵魂。把活的人写死了,把英雄的人写成了纸人纸马。再出奇惊人的事迹,也觉得不太感动人。可是,如果我们写出了战士的思想感情,那给人的感觉就会大大不同。他们会感到:原来做出这样英勇行为的人,是跟自己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例子不太突出,仍然会感人的。比如负伤不下火线的事情,这在革命队伍中,几乎是最平常的了,但如果能把一个伤员负伤却不下火线时的思想感情写出来,是会感动人的。原因是:人民的思想感情总是相通的,你只要传达了思想感情,就可以把相距千万里,所处的情境完全不相同的人们连结在一起。特别是我们的战士的思想感情是如此的崇高而美丽,它本身是具有多么感人的力量!
写作形式
这篇东西的经验,又告诉我: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一篇短东西,能把一个意思说透,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动起笔来,又总爱面面俱到,想告诉人家这个,又想告诉人家那个。结果呢,问题提得不尖锐,不明确,更别说深入地解决问题。因为哪个意思也没有说透,怎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呢?我写这篇东西之初,原也想说好几个意思,最后没有那样做。
至于为什么以通讯的形式出现呢?说到这里,又牵连到过去自己的一个老毛病。我原是个喜爱写诗的,虽然在抗战期间写过些通讯,但对通讯,总不是那么看重。这次回来,又想先写别的,但又老想:这样伟大的斗争和伟大的战士必须要很快写出来呵,如果慢慢在那儿钻长的、刻细的,最后又弄不成,怎么对得起战士呢?这样,就着笔写了这篇通讯。这篇东西的写作经过及一点点浅薄的体会,就是这样。
相关介绍编辑
作品赏析
在当代文学的发展史上,首先要提到的是魏巍的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导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揭示了彭德怀带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光照日月的崇高心灵,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血肉情谊。这些作品在当时一经发表,立刻便激起强烈的反响。它激励了朝鲜前线广大指战员的斗志,鼓舞了祖国人民努力生产、支援前方的干劲。魏巍在谈到写作这些散文的体会时说,“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他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
魏巍与朝鲜儿童
作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深入感受,对写作的人非常重要。感受得深了,写出来,就必然有那么一股子劲。深入的感受,跟深入的采访很有关系。跟他们谈得深,对他们了解得深,他们的气质、思想、感情,就会感染你,使你也沉入到他们的情绪中。在表现主题时,首先,作者希图追求着最本质的东西。其次,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写战士写得生动的奥秘是,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英雄行为中的英雄的思想感情。不能把战士写得像一个投手榴弹的机器,不能只写了战士的一层皮,而要写出英雄的生命和灵魂。如果把活的人写死了,把英雄的人写成了纸人纸马,再出奇惊人的事迹,也觉得不太感动人。当读者感到原来做出这样英勇行为的人,是跟自己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例子不太突出,仍然会感人的。魏巍的写作经验还说明,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动起笔来,不能面面俱到,想告诉人家这个,从作品看,魏巍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首先在于他自己也谈到过的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他对战士的深厚感情。其次,在于作者精湛的艺术技巧。有人称魏巍散文为“壮丽的诗”,这的确概括了他的艺术风格。魏巍本来喜欢诗,他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诗的素质,鲜明的形象,纯真的心灵,深邃的思想和激越的诗情熔为一炉,使思想感情的潮水自优美的笔端流出,奔腾激越,而又清新宜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篇,最初发表于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广大人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散文通过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珠联壁合的形象,层层深入地展示了志愿军战士的性格、胸怀和品质。散文还在开头、结尾及中间,和谐地加入抒情议论,深邃的思想,潮水似的感情,交融在一起,通过优美的语言,倾流而出。《前进吧,祖国!》一文,写于1952年朝鲜西海岸,表现在朝鲜战场的战士对祖国的热爱、思念和希望:“祖国啊,在炮火弥天的战线上,人人都在想着你,人人都在听着你,甚至从一封短短的家信里去猜着你。人们虽然望不见你,可像能听见你一样。因为你奔腾前进的脚步,是震动着你的儿女们的心啊。”这篇散文构思和取材角度新颖,事例典型,真挚感人。作者怀着一腔热情,写出了战士们对祖国的一往情深。在1958年11月14日的《人民日报》上,魏巍发表《依依惜别的深情》。这简直是一首令人荡气回肠的抒情诗篇。1958年,志愿军最后一批要离朝回国了。作者用寄情于物的手法,将惜别的深情,压缩进经过精心提炼的典型形象和细节之中。他十分敏锐地抓住人们在分别前夕思想感情的变化,充分描写,不断地积聚、酝酿,为分别时刻的倾盆泪雨作了深厚的铺垫。散文的结构谨严自然,别情的表达层层深入。为了加强抒情氛围,作者还施以景色点染。总之,“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深刻蕴藉,浓烈感人。集子中的其他作品,如《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战士和祖国》、《挤垮它》等等,也是颇受读者喜爱的优秀之作。
回望经典
重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感动了什么 影响了什么
2000年,在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之际,人民日报的记者采访了魏巍。谈及《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从心底跳出来的,从情感的浪潮中蹦出来的。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战士的英雄气概一直在激励着我。他们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把我完全感动了。”
魏巍述说这些往事时,仍显得很激动。
今天,重新品读这篇影响了几代人的作品,不仅仅是感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