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yhohioh 你说的可笑还有人把beyond排成世界四大摇滚乐队之一
我也觉的很可笑,确实beyond 的音乐不是纯摇滚(那么摇滚)但是摇滚不过是音乐的一种而已,更可怜和可笑的是现在基本没多少人会区分什么音乐和歌曲了
唐朝的梦回唐朝算得上是顶峰之作了 黑豹的无地自容 don't break my heart 这都是特别有名的 超载乐队的祖先的阴影 特别牛比 我看二楼的回答听了次梦回唐朝,(我是门外汉 但是现代音乐和古典的次融合有点奇怪也有点好,但是有些词看主唱就是唱不上去的感觉)另外如果真这么牛为什么没外国那么多摇滚乐队等等这么有名(我们听西方的音乐,不知道西方人听这两支牛比乐队的音乐不?)不会你说的这么牛比也不是公认而是私人的吧
还有是现代,西方文化入侵,西方传来的,倒了好几手,到了好几个地方才传到神州大地,流行音乐也是西方的,我们历史悠久的古典,谁还弹琵琶、古筝、二胡等等,少的我都记不住有几个了,古代那么多乐器,现在都玩西方人的古典乐器,我们比西方音乐发展慢,比日本也慢,比香港也慢,比韩国也慢,比台湾也慢,我们听听西方音乐什么摇滚流行古典阿,听听港台翻唱日本的阿,听听现在香港的阿,听听听台湾偶像演员的歌阿,最多在再听听我们自己的偶像演员自我感觉下良好吧,希望发展的慢现在是这样,以后能发展的更好。
PS:我最喜欢beyond,最起码是用心做音乐,从开始的目的和完整从没变心,一百多首(发表的)全是原创,没发表的还七百多首。可能变不摇滚、可能只是粤语,但是我觉的做音乐做起码是种态度。另外摇滚只是音乐微小的一部分。
还有上面两位,我知道摇滚在西方是什么意思,但我想问下在中国摇滚又是什么意思?西方是用摇滚的乐器和摇滚的方式演绎,用摇滚的态度对待摇滚,古典是用古典的乐器和古典的方式演绎,用古典的态度对待古典,流行用流行的乐器和流行的方式演绎,用流行的态度对待流行,那在中国是怎么样的呢?如果也是这样的话,beyond除了大多时候没用摇滚的方式演绎外基本也是,在我们中国这样的地方除了基本做摇滚做的非常好和很好的运气基本都做不太下去,可能到最后吃饭都成问题,所以提问题的可以听听中国本地的“摇滚”真的想听还是西方的,毕竟别人发展的好,我们的什么摇滚,外国人玩摇滚和听摇滚的,根本对我们的不屑一顾,我们的水平还不如别人上世纪的呢,我们只能自己娱乐下,自我良好下,在自己看不懂,每天还骂骂这个,说说那个。
另外提问题的,自己去听听、看看、不要听别人说的,每个人喜欢的都不一样,说的也都不一样。
我是门外汉,以上是我个人意见
在港片大银幕上,林青霞、梁家辉的搭档组合,给许多影迷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7年的《夺命佳人》里,林青霞、梁家辉进行了首次合作,二人精彩的银幕表现,也吸引了不少港片制作人的目光。
90年代初,林、梁二人的“银幕情侣组合”,开始在港片市场风靡。无论是 《新龙门客栈》里的周淮安、邱莫言 ,还是 《追男仔》中的谢晒、程小东 ,亦或是 《东成西就》里的段王爷、三公主 ,都获得了影迷们的一致好评。
1993年年底,梁家辉、林青霞携手合作了动作喜剧《黑豹天下》。1994年,随着林青霞的息影。这部《黑豹天下》也成为了林青霞、梁家辉合作的最后一部喜剧片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黑豹天下》不仅记录了梁家辉、林青霞的最后一次喜剧片合作,同时也成为了 影坛大佬邓光荣 **之路的终点。而邓光荣的“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也因为这部《黑豹天下》无奈走向停产。
本期,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梁家辉、林青霞的这部《黑豹天下》,同时说一说邓光荣的影坛落幕。
这部《黑豹天下》之所以会诞生在港片大银幕上,与邓光荣、王家卫之间的爱恨纠葛,有着紧密的联系。
80年代中期,港片市场一片繁荣景象。而在影坛摸爬滚打多年的邓光荣,也在此时 成立了自己的“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之后,邓光荣开始招贤纳士,组建自己的**团队。而 张同祖、刘镇伟、王家卫 等人,也先后加入了邓光荣的“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
最初,王家卫在“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担任的一直是编剧工作。而由他编剧的《江湖龙虎斗》、《猛鬼差馆》、《猛鬼学堂》等作品,上映后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随着这些**作品的市场大卖,王家卫也不甘心再屈居于编剧的位置,产生了转型导演的想法。
1988年,在邓光荣的支持下,王家卫顺利转型导演,并自编自导了**《旺角卡门》。
不过,让 邓光荣 没想到的是,编剧时期的王家卫,创作了不少喜剧题材、动作枪战题材的作品。然而转型导演之后的他,却走上了一条文艺片拍摄之路。
因为文艺气息过于浓重,《旺角卡门》上映后的票房反响平淡。而该片之后的王家卫,也被邓光荣赶回了编剧的位置。当然, 为了安抚王家卫的情绪 ,邓光荣也答应王家卫,只要能创作两部卖座的剧本,就让王家卫再执导一部**作品。
为了回归导演的工作,王家卫又为“影之杰”编写了《猎鹰行动》、《再战江湖》两部片子。这两部片子上映后,也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猎鹰行动》、《再战江湖》之后,王家卫趁热打铁,向老板提出了再执导筒的要求。毕竟是有言在先,邓光荣也只能遵守诺言。而这一次的王家卫,也推出了一部阵容豪华的作品——《阿飞正传》。
这部《阿飞正传》在拍摄之初,王家卫不断对剧本的故事进行修改,结果导致了拍摄计划延期,拍摄成本也一度追加到了4000多万,成为了“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拍摄的 最贵的一部**作品 。
《阿飞正传》上映后,虽然在奖坛之上拿下了不少奖杯,但票房却仅有900多万。这个票房成绩,让邓光荣十分不满。而“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也因为《阿飞正传》的亏损,陷入了发展困境。
《阿飞正传》之后,王家卫离开了“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而邓光荣也在经历了1年的休整之后,于1992年带领“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拍摄了《龙腾四海》。
《龙腾四海》上映后,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于是在1993年,邓光荣请来了梁家辉、林青霞、任达华、吴家丽等人,希望通过一部动作喜剧,让“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彻底翻身。
而这部作品, 正是《黑豹天下》 。
不过,邓光荣没能想到的是,这部信心满满的翻身之作,却让他的**之路就此走到了终点。
这部《黑豹天下》的故事,围绕一起夺宝行动展开。
**的一开始,江湖大盗“血狼”(元华饰演),找到了“黑警”黄sir(黄锦燊饰演),希望黄sir帮忙,从“警局档案库”中拿到一个银盒。为了不让黄sir的身份暴露,血狼建议黄sir雇佣江湖怪盗“黑豹”(邓光荣饰演),来完成这次任务。
按照血狼的指点,黄sir找到了黑豹,说明了**银盒的任务,并承诺事成之后,支付一亿的报酬。
得知有一亿的报酬,黑豹心中明白,这次的任务一定不简单。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黑豹找来了自己在江湖上的3位好友,他们分别是:枪法如神、玩世不恭的“枪神”孟波辉(梁家辉饰演),气度洒脱、千术精湛的“千王情人”程仁(任达华饰演),风情万种、精通暗器的“玫瑰夫人”嘉嘉(吴家丽饰演)。
得知黑豹要去盗宝,黑豹的师妹“青青”(林青霞饰演),也赶来与众人汇合,希望能助师兄一臂之力。
众人到齐之后,黑豹也带着助手“阿真”(陈明真饰演)出现,并向众人简单介绍了这次的行动内容。
黑豹表示,想要从“警局档案库”**银盒并非易事,需要提前进行调查。于是六人分成三组、各显神通,纷纷混入“档案库”,并对内部的环境、地形进行探查。
众人一番调查之后发现,档案库有一套电子保卫系统,必须要依靠特殊的磁卡,才能进入。而档案库的保险柜由一胖一瘦、一男一女两位主管看守。
要想打开保险柜,必须由胖主管站在重力感应装置上,同时由女主管的指纹解锁防盗系统。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六人达成共识 :要想进入档案库,就必须拿到磁卡;而要想打开保险箱,就要拿到女主管的指纹,同时知道男主管的体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青青找来了电脑天才“罗伯特”(张卫健饰演),让他入侵档案库的保卫系统,伪造一张磁卡。
孟波辉、程仁则组成搭档,通过高超的撩妹技术,接近女主管,伺机拿到她的指纹。而嘉嘉、阿真则利用美人计,接近男主管,趁机测量出他的体重。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众人准备展开行动,一同潜入档案库盗宝。然而,黑豹感觉一切进展的太过顺利,反而让事情显得有些不寻常。
为了确保安全,黑豹独自潜入档案库、**银盒,孟波辉、程仁、青青、嘉嘉、阿真5人则留守在外。
黑豹成功拿到银盒,但离开时却被黄sir及其领手下袭击。留守在外的孟波辉等人,也遭遇了一群刺客的暗杀。
一番大战之后,孟波辉、程仁、青青等人干掉了刺客,但黑豹却被黄sir抓获。
原来,这一切都是血狼的阴谋。
血狼与青青、黑豹本是同门师兄弟。十年前,血狼害死了自己的师父,还制造了假死,洗清了罪名。
黑豹为了给师父报仇,四处查找线索,搅扰得整个江湖都不得安宁。档案库的银盒内,有一份血狼谋害自己师父的证据。血狼让黄sir雇佣黑豹盗宝,既可以趁行动除掉黑豹,又可以顺利销毁证据,可谓是一石二鸟。
不过,让血狼没有想到的是,一向独来独往的黑豹,这一次却找了5位搭档一起行动。
阿真、青青、孟波辉等人设计救出了黑豹,而得知真相的黑豹,为了给师父报仇,也与血狼展开了生死决斗。
一番精彩的动作戏码之后,黑豹干掉了血狼,而孟波辉、程仁、嘉嘉等人也击退了黄sir的手下。《黑豹天下》的故事,也随着这个大团圆结局,落下了最后的帷幕。
1989年,元彪、元华合作的《急冻奇侠》,大胆地将“现代都市背景”与“古典武侠故事”进行了混搭、尝试,开拓了“现代时装武侠片”的创作思路。
而1990年,刘德华、王祖贤合作的《摩登如来神掌》,也再度对这种现代时装武侠片,进行了创作尝试。
1991年,刘德华自组“天幕**”,拍摄了创业作《九一神雕侠侣》。该片上映后拿下了2000多万的票房成绩,而 这种“现代都市背景”混搭“古典武侠故事”的“现代时装武侠片” ,也获得了当时不少**人的认可。
《九一神雕侠侣》之后,“天幕**”在1992年推出了续作《九二神雕侠侣之痴情长剑》,而杜琪峰与程小东也照猫画虎,拍摄了《东方三侠》两部曲,这类现代时装武侠片,也在此时崛起于港片市场之上。
1993年时的邓光荣,也想对这类“现代时装武侠片”进行尝试。
而90年代初,恰逢周星驰的崛起、无厘头喜剧的风靡,于是邓光荣将“现代时装武侠片”与“无厘头喜剧元素”进行了相互结合,《黑豹天下》的故事,也就此诞生在了港片大银幕上。
纵观这部《黑豹天下》,师门恩怨引发的阴谋、算计,这样的剧情可谓是典型的武侠片套路。而结合现代背景所设计的枪战、打斗戏码,又让影片透露出一股时装动作片的味道。
当然,片中密集的无厘头喜剧桥段, 也为这部《黑豹天下》披上了动作喜剧的外衣 。
该片中,一听到英文就忍不住翻跟头的梁家辉,凭借夸张的表情、浮夸的气质,戳中了不少观众的笑点。而张卫健的童装反串,也让不少观众难掩笑意。
不过该片中最绝的,还是邓光荣饰演的这个“装X如风”的黑豹角色,即便是双目失明、缠上了绷带,依然不愿意摘下自己帅气的墨镜。讨巧的桥段设计,让《黑豹天下》的喜剧气质分外浓重。
这部《黑豹天下》虽然喜剧桥段密集、动作场景精彩、演员阵容也十分亮眼,但是1993年的港片市场之上,诞生了太多经典的动作喜剧题材作品。
《唐伯虎点秋香》、《花田喜事》、《城市猎人》、《东成西就》、《超级学校霸王》、《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方世玉》、《逃学威龙3》等作品,都在这一年的港片市场之上出现。
这部《黑豹天下》于1993年年底上映,面对 喜剧佳作频出 的市场大环境,该片仅拿到了530多万的票房成绩。
邓光荣本以为《黑豹天下》可以让“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彻底翻盘,但不成想,该片却加重了“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的债务负担。
而深感公司经营无望的邓光荣,也在这部《黑豹天下》之后,选择了让公司结业、停产。邓光荣本人,也在这部《黑豹天下》之后,淡出了影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黑豹天下》大约40分钟处的剧情片段里,“黑豹”劝诫“青青”,应该赶快找一个好男人嫁了。而青青也附和道:也许吧。
有趣的是,拍完了这部《黑豹天下》之后,林青霞便遇到了富商邢李源,而二人在交往了半年之后,于1994年6月结婚。随后的林青霞,也选择了婚后息影。《黑豹天下》中的这段对戏,也意外成为了林青霞的生活预言。
1994年,随着林青霞的吸引,这部《黑豹天下》也成为了她与梁家辉的最后一次喜剧合作。而随着“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的停产,这部《黑豹天下》也成为了邓光荣**之路的终点。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这个问题我已经先后三次作答,但是因为个人电脑原因,和世界之窗浏览器的崩溃,都让我还未提交的回答“付诸一炬”,所以我借来以下来自火车怪客ESKARE 博客的内容 对你的问题进行回复。
因为我比较认同笔者的观点,他很全面的分析和介绍了窦唯的过往,请各位看官围观来吧……
日志 音乐谁是窦唯?!
——简谈窦唯音乐的发展阶段及成就
火车怪客ESKARE
发布于: 2015-05-05 08:31
前段时间上课的时候我不经意提到了窦唯,学生的眼中都露出迷惘的神色:“窦唯是谁?”,我不得不介绍他曾是摇滚歌手,王菲的“前前夫”,没想到几天后这个词就在网上因为几张照片流传开来了(这当然只能表述为“英雄”所见略同)。
如果现在的年轻乐迷问“谁是崔健?”我还会以为他可能在故作姿态,但“谁是窦唯”这样的疑问提出真是再自然不过的,因为这正是窦唯目前所要的状态,他现在就是一个活在当下,长在凡尘的音乐隐士。
曾经,20年前不是这样,那时如果一个中国大陆摇滚乐迷不知道窦唯的名字那就非常out了:流行摇滚乐队“黑豹”主唱;“新音乐的春天”;“魔岩三杰”之一;王菲音乐的幕后支持者兼丈夫……,但是这之后,他在干什么?是吃老本泯然众人矣还是和音乐独自前行?他的音乐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很多人其实是不甚了了的。因此笔者就打算通过本文回答这些问题。
1作为“黑豹”主音歌手和灵魂人物的窦唯
每一支摇滚乐队都有灵魂人物,“唐朝”是丁武,“黑豹”曾经是窦唯。
在“黑豹”之前,窦唯还在其他乐队待过,1990年代初期北京摇滚乐队乐手相互串场的情况是很多的。随着窦唯的加入,“黑豹”的阵容稳定下来,并且成为一支成熟的“流行/硬摇滚”(Pop /HardRock)乐队,这一切主要是因为窦唯。
乐队的首张专辑《黑豹乐队》(又称为《无地自容》),是窦唯参与的唯一乐队唱片,也是公认乐队最成功的专辑。
上图从左至右分别是“黑豹”首张唱片香港、台湾(大陆CD版)和大陆版(磁带)的封面,最喜欢的是港版,2手CD在某宝已炒到2000元以上。这个封面也是盗版最常用的封面,那是一只桀骜不驯的黑豹,窦唯的形象还是很“摇滚”的,皮夹克,长发的“硬摇标配”——谁叫那个时候硬摇滚/重金属流行呢?
关于这张专辑的分量和在中国摇滚史的影响,我不再赘述,只是有这样一个数据:这张唱片在盗版销量超过150万的情况下,正版唱片的销量仍然接近50万。这张唱片不但是当时大陆 “流行/硬摇滚”音乐的翘楚,就是在今天,放眼整个华语乐坛,她也是这种风格音乐的标杆。而这张专辑最走红的歌曲正是窦唯词曲的Don’t Break My Heart,最大亮点也是窦唯的演唱。
其实“黑豹”的主音吉他手李彤的水平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当时整个大陆摇滚乐坛的状况是吉他好手多,贝斯好手少,好鼓手少,好歌手还是少(而这种状况至今似乎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而窦唯,恰恰是那个最好的摇滚主音。
华人演唱摇滚乐,总觉得少了一些欧美歌手的韵味,有些歌手的演唱技法太过正统,不够自由,比如刘欢唱《好风长吟》;有些则是过分粗糙,误以为大吼大叫、能飙高音就是摇滚,比如腾格尔的某些演唱。而窦唯在这两者中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在《别来纠缠我》这首歌中体现比较明显。
更为可贵的是,窦唯的演唱既松弛又奔放,激情四溢,没有任何生涩之感。他尤其善于利用头部和胸腔的共鸣,这使他的歌声高亢嘹亮,但又不是那么尖利(不像“轮回”乐队的主音歌手赵卫那样听着让人紧张);需要沉下去的时候又能很低,那种欧美摇滚人声所独有的“磁性金属”感当时只有窦唯能完美的演绎,比如《别去糟蹋》。
可惜的是窦唯和黑豹缘尽于此,失去了窦唯的黑豹,原有的激情和灵性几乎消失殆尽,沦为一支较为普通的乐队。
我常想,如果窦唯当时能继续留在黑豹乐队中,再合作一至两张专辑,不但黑豹的命运会不一样,整个中国摇滚乐发展的面貌也许都会大为改观。因为黑豹的所秉持的“流行/硬摇滚”风格是最能吸引大众乐迷的,对于当时的中国摇滚乐而言,最需要的是一支Beyond式的乐队,而不是“唐朝”;窦唯正是“黑豹”的黄家驹,况且整个黑豹要比Beyond更为硬朗,更符合大陆乐迷的口味。
可是窦唯的音乐趣味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偏爱后朋克/新浪潮(PostPunk/New Wave)音乐,不再想当一个大众偶像。这种歌手自身而言当然是一种成长,但对喜爱他的传统歌迷而言则是一种“自毁”。
窦唯这样的音乐人并非是不能写出容易传唱的作品,黑豹的第一张专辑中不少作品都是出自他的手笔,除了Don’t Break My Heart,还有Take Care,《怕你为自己流泪》等旋律优美流畅的歌曲,但是他不愿这么做。正如崔健在《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之后,虽然流行的作品不多,这并非意味着他丧失写作旋律动听的歌曲(如《花房姑娘》)的能力一样。
但那个曾经愤怒而青涩的“小鲜肉”窦唯终究离我们远去了。
2作为“魔岩三杰”之一的窦唯
1994年春夏之交的华语乐坛最火的话题是“魔岩三杰”和“中国新音乐的春天”。所谓“新音乐的春天”,这个由中国摇滚乐的最重要推动者之一,魔岩唱片(滚石唱片的子公司,原名“魔岩文化”)所创造的概念在现在看来更多的是一种炒作,因为直到现在这个春天都没有真正来临。
而且就音乐风格而言,“魔岩三杰”当中只有窦唯真正有所突破——张楚的音乐最为成熟,但他本质上是个诗人,音乐只是包裹这些诗作的外壳,风格并未逃脱伦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或是鲍勃·迪伦(Bob Dylan)的民谣风格的影响,演唱上则和李宗盛式的“说唱”风格一致(想起那同样风格更加昙花一现的“外地口音”胡吗个,如今安好吗?);而何勇,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窦唯在这一时期,音乐上做出了许多可贵的尝试,逐渐形成了自己以后朋克/新浪潮为基础,植根于传统中国民乐的音乐风格。
这一改变首先是1993年合集唱片《摇滚北京》中,窦唯以“做梦乐队”名义推出的单曲《希望之光》,这首歌显示出窦唯音乐风格的转向,以阴柔的midi合成器和“凶狠”吉他为主要伴奏乐器,窦唯的演唱仍如“黑豹“时期一样奔放,但旋律上比较婉转,某些乐句不停重复的的“窦式”曲风已初露端倪,虽然编曲制作仍显粗糙,但那种略带杀气,寒意森森的黑色感觉仍然扑面而来。
随着就是窦唯首张以个人名义推出的专辑《黑梦》,其中大部分作品在“做梦”乐队时期就已完成。这张唱片的气质和黑豹完全不同,比较内敛,虽然仍然有《高级动物》、《感觉时刻》这样比较奔放甚至近乎于发泄的歌曲,但整张唱片的那种悲观自省的情绪还是非常明显的。
这张唱片的音乐风格比较多样化,硬摇滚,疯克(Funk),哥特摇滚(GothRock),新浪潮(New Wave),民谣(Folk)等不一而足,而这一切都被统一在不疾不徐近乎不变的节奏型和典型的“窦式尾音”旋律当中,几乎连为一体,成为一张比较完整的概念性唱片。这是很多人最喜欢的窦唯唱片。
1995年的专辑《艳阳天》是窦唯这一时期笔者最为欣赏的唱片,整张专辑的格调比《黑梦》要明朗一些,没有那么多的寒意,却多了几分亮色。但这种亮色仍然是节制而内敛的,甚至是矛盾的,一如唱片封面中那朵冰封的向日葵花。
《艳阳天》的最大贡献是窦唯在音乐形式上的创新,我认为他的“民族”音乐风格最终确立正是基于此张唱片,如果说《黑梦》中民乐的影响还不够明显,那么《艳阳天》中的本土化色彩就比较突出了,他为摇滚乐中国化提供了一条不同于崔健、王勇的新思路。戏曲、民谣在这张唱片的音乐中不再仅仅是点缀和作料,她就是音乐本身。这才是真正的“新音乐”的可能。
比如标题歌曲《艳阳天》中体现的就尤为明显。一声“哟黑”式汉族山歌的喊调在midi的伴奏下显得异常迷离梦幻,窦唯的人声演绎则有着从爆发-呢喃-再爆发的变化,人声和音乐完美融合在一起,不再像《黑梦》时期某些歌曲那样显得有些许脱节。听完此曲,有一种对人生大彻大悟的苍凉感觉,人生虽苦,但仍能自得其乐,正像我非常喜欢的唱片文案宣传“阴晴圆缺在窗外,心中一片艳阳天”。
而且这张专辑的概念也比《黑梦》更加完整,从开始的《引子》、《出发》逐渐发散的情绪,到《艳阳天》的高潮爆发,再到末尾《未知》的重新归于平静,整张唱片就如一部歌剧,听完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1998年的专辑《山河水》是窦唯个人在魔岩的最后一张唱片。这张唱片里窦唯风格变得更加自我,已经摆脱了摇滚乐的藩篱,成为了一种新的范式。那是一种寄情于山水之间的传统中国文人式的雅致和陶醉,它不像窦唯的前两张专辑那样不需要任何音乐基础就可以顺利聆听,显得有些“闷”,这张唱片是需要慢慢咀嚼消化的。
撷取一段乐评人李皖老师对于《山河水》的评价:
在开口唱出歌词的专辑中,窦唯最满意的,是《山河水》。
《山河水》也是窦唯最后一次清楚用文字唱出的专辑。但它给人的感觉,比没文字还要恍惚。那种恍惚到了视真若梦、是梦还真的程度。其梦境环环相续,连连绵绵,左右萦回,似永无尽头。听起来是梦,实际上是一段段真实的场景。
很可能,《山河水》是透露窦唯最多秘密的专辑。歌词的写法一如写日记,是自传性的;而音乐的造境,近似民谣的写实。只是因为窦唯疏离的人格,这写实变成一片片沉浮在现实中的梦,难以辨真。但窦唯始终在场,始终在其间活动,人影幢幢,浮起许多面影;流水悠悠,有故事、有对话、有欢笑、有沉醉、有眼泪、有担忧。
爱情的嬉游。如果给《山河水》一个主题,这主题就是,爱情的嬉游。窦唯这一段时光,最多时间是与爱人一起度过,最快乐的经历是二人世界的游乐——在郊野,在乡间,在北京城,在路上,在日常家居生活里。只是,这爱情中点点滴滴的欢乐,身处其中时竟也恍如隔世。山水、情爱、心事、食色、光影,生活中的琐琐细细,遇之变色,醉生梦死……
《山河水》写意式中国山水的封面设计明确的反映了窦唯的音乐转向
1999年后,窦唯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因为他和王菲那段轰轰烈烈的爱情终于画上了句号,再也不会因为是“天后”背后的那个男人被人关注了。
番外篇:作为天后丈夫的窦唯
笔者不会在这里探讨窦唯和王菲之间的那些恩恩怨怨。有人说,和窦唯在一起的王菲是最好的王菲,离开了窦唯,王菲就回归于一个普通歌手了。这话我只能部分同意,因为这么说不但是对王菲本人的不公平,也是对王菲幕后那班出色音乐人的无视,如香港的CYKONG,Alex San,刘以达;台湾的杨明煌、黄国伦……公正地说,这一时期的王菲在窦唯及其一帮北京哥们(比如张亚东)的影响下,表现出音乐口味的多样化和另类化,为王菲的音乐增添了很多别样的色彩。但没有窦唯的王菲仍然是王菲,我个人认为甚至王菲最好的粤语唱片《十万个为什么》和最好的国语唱片《天空》,以及很多人喜欢的《寓言》、《玩具》恰恰窦唯参与得很少,这至少说明王菲离开窦唯并非是玩不转的。
而那一时期打着“王菲作曲”标记的音乐,在我看来只不过是窦式风格的王菲演绎版罢了,比如《浮躁》专辑中的大部分歌曲,尤其标题曲《浮躁》从词到曲活脱脱就是《艳阳天》的女声版。
3作为音乐隐士和开拓者的“玩家”窦唯(1999-)
离开了大众视野的窦唯并未就此消沉,他的音乐作品反而更加丰富(这一时期,他个人或者以乐队名义发行的唱片超过40张,可谓“著作等身”了)。娱记们不再关注他,这其实是好事,因为他可以安安心心的做音乐,并且借此开心的“玩音乐”,攀上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的窦唯常常和不同的乐队合作如“译”(《幻听》、《雨吁》);“不一定”(《一举两得》、《三国四记》等数字命名系列专辑……);“暮良文王”(《暮良文王》、《相相生》),FM3(《镜花缘记》、《后观音》)……也与别的歌手合作:如因《中国好歌曲》而名声大噪的莫西子诗共同推出了唱片(《天宫图》)。并为多部**配乐(《我们俩》、《李米的猜想》,《我最中意的雪天》……),当然也有不少单独推出的作品如《八段锦》,《佐罗在中国》,《殃金咒》……他的音乐风格也因此变得有些繁杂:新民乐/氛围/爵士融合/即兴/死亡金属……等等,也难以一言蔽之。他不再开口演唱完整的歌词,开口也几乎只把人声当作一种乐器使用,他更愿意操弄他所谙熟的笛子和鼓(后来还有古筝),以及他那越来越出神入化的midi。总之,这一时期窦唯的音乐充满了想象力与实验色彩,也越来越自我,而窦唯也不再是一个音乐个体,他成了一种音乐现象,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还是从他被人广泛称颂的新民乐开始,这些年来“新民乐”之这个概念在中国已经烂俗,须知,“新民乐”或“民族化”的流行音乐并非是简单的把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结合起来进行编配,再加上几个穿旗袍的美女演奏;也不仅仅是Hip-hop或Disco节奏加上所谓“民族唱法”,再来两句“药药切克闹”就可以的。我所认同的“新民乐”是那些较少甚至没有商业包装,更具探索性和个性色彩的民族/流行/西方古典融合为一体的音乐。
这方面音乐的代表学院派出身的代表如何训田(《黄孩子》、《阿姐鼓》)、刘星(《一意孤行》、《无所事事》);海外的刘索拉(《蓝调在东方》、《中国拼贴》)、谭盾(《西北组曲》、《天·地·人》)等等,这些经过严格科班训练的音乐家在实践他们“新民乐”的时候往往是化繁为简,在音乐的编配、曲式上都尽可能的简约(刘索拉和刘星、何训田不太一样,她更偏重于现场即兴音乐,比较爵士化,这倒是和窦唯+“不一定”乐队比较像,谭盾更多的是把民乐作出西洋交响曲的感觉)。而非学院派的窦唯等人喜欢反其道而行之,编配和演奏上都如巴洛克般纷繁复杂,这倒是个值得分析的现象(就像受过良好教育,成员全部拥有大学学位的Rolling Stones乐队经常穿着破烂,喜欢扮小混混;而在利物浦小巷长大的的The Beatles乐队却总是显得彬彬有礼,像绅士)。
中国民乐少有笔者听不懂的,但面对窦唯的新民乐我曾经很有一种无力感,因为笔者无法准确把握其中的涵义,虽然能感受到其中的情绪,但乐曲的表达却难以形容,不知道其妙在何处,正如我面对勃拉姆斯、或是斯特拉文斯基这样的西洋古典音乐。因为在这些唱片里,我们很难听到那熟悉的“窦式旋律”,这些音乐并不是我们平常听到的那些旋律为主的音乐,带有很强的实验色彩。
他和乐手王晓芳和文斌合作的《暮良文王》(2003)及其续集《相相生》(2004)在这方面体现的比较明显。在音乐形式上,窦唯以midi泛音的Ambient(氛围音乐)为基础背景,各种民族乐器轮番上阵,为民乐带来全新的感觉,
后期的《笛音夏扇》、《箫乐冬炉》(2012)等专辑,Ambient和民族乐器(这一时期窦唯的民乐器主角是古筝)则有机的融为一体,再无你我之分,也许可以称之为“民族氛围音乐”。
从音乐所传达的意趣来看,窦唯的这些新民乐和刘星的《一意孤行》和《无所事事》近似,都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隐士”音乐,是那种“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琴声和现代midi音乐、吉他、鼓(包括采样)拼贴起来,达成一种近乎完美的和谐。
如果说早期窦唯和张亚东早期的midi音乐还有一些稚嫩的话,到了后期窦唯的midi已经完全成熟了。在他2003年以个人名义发行的专辑《八段锦》当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弥散和飘逸的midi泛音显得非常的放松而又严整,那几首标明是1995年所作的乐曲旋律虽然依然动听,但整体感觉明显不如其他后期创作的几首乐曲,就像是儿歌一般(也有说这几首曲子是窦唯和张亚东在《艳阳天》和《山河水》弃用的边角料,故而如此)。
窦唯和“不一定”乐队推出的一系列以含数字的“双唱片”专辑,更接近于爵士和民乐融合的所谓Fusion音乐,窦唯(鼓手)和文智涌(小号手)、刘效松(打击乐)、龙隆、陈小虎(吉他手)这些乐手的演奏合奏即兴感很强,在这些专辑里,音乐几乎模糊了主副旋律之分,甚至故意追求不甚和谐的和声,但这样的音乐听来却并无任何别扭的感觉,这是笔者聆听Miles Davis或是ECM的某些爵士乐,如Keith Jarrett才有的感觉。
当然笔者并无意拔高“不一定”的音乐成就和窦唯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窦唯加入之前,“不一定”乐队就一直是崔健推崇的所谓“Free Style(自由风格,注重现场即兴发挥的音乐,比如Jazz,比如R&B,比如电音舞曲)”忠实实践者,这样的玩儿法在中国极少,但在欧美,这样的组合是很多的,熟悉后期爵士乐(特别是Cool Jazz)的乐迷对此绝不会陌生。但是在窦唯的加入后,“不一定”乐队有了新的玩法,乐队在合成器、以及鼓的方面受到了窦唯的较大影响,特别是鼓的节奏。甚至可以说,“不一定”很多乐曲的整体走向都是由窦唯鼓声所创造的节奏所决定的,这些看似散漫实则规律的节奏,超脱了旋律成为乐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窦唯对于“不一定”和Free Style的贡献,这对于听惯中式流行音乐的乐迷可能较难理解,“节奏是音乐的骨髓”,Peter Gabriel(著名摇滚乐队Genesis的灵魂,世界音乐家)早就这么说了。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听听《五鹊六雁》(2004)以及《八和九生》(2005)这些唱片感受感受。
窦唯和“译”乐队合作的几张专辑风格最难把握,变化特别大,从《幻听》(1999)以真实乐器为主,融合窦唯早中期曲风的硬式摇滚风格,到接近《艳阳天》,以合成器midi与真实乐器参半的《雨吁》(2000年制作,2006年发行)(这两张专辑的可听性都很强),再到2011年全盘电子化的《口音》,跨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但有一点是一致的,窦唯都在这些唱片里发声演唱了,还是“主音”(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乐队主音,前面说过,窦唯的嗓音更多的是被当做一件乐器使用),《口音》的音乐是弥散的,主旋律几乎不可闻,而是由一个个“音块”构成,而每个midi音符也似乎被无限延长,极似德国老牌电子组合Tangerine Dream(“橙梦”)和氛围音乐鼻祖Brian Eno的音乐,实验性极强。
这期间,窦唯还创作了不少**音乐。虽然**音乐的表达因为要跟随剧情,往往在表达上会受到很多限制,但**音乐所追求的画面感也恰恰使窦唯所擅长的Ambient大有用武之地,从《我最中意的雪天》(1999)到《我们俩》(2006),再到《李米的猜想》(2007),Ambient一直弥漫其中,极有感觉。
但是我不得不指出,这些**音乐在风格上有着太多Brian Eno的影子,窦唯的音乐实验在这方面也并未逃脱Brian Eno所创造的范式,并未有突破。
当然,作为**音乐,这些音乐无疑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尤其是《李米的猜想》,加入了云南民族音乐色彩的音乐尤其动听,让人百听不厌。
《武侠》的配乐《迷走江湖》(2011)在这些**音乐中显得比较另类,更接近于窦唯的中期风格,鼓声和吉他有点《幻听》的味道,听起来让人血脉贲张。当然合成器仍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窦唯最新的一些唱片如《殃金咒》(2013)和《天宫图》(2014)似乎在形式上走的更远,《殃金咒》从风格看,应该创作于和《迷走江湖》同期,但却是一气呵成的45分钟音乐,由狂暴的吉他Riff贯穿乐曲首尾,带有浓厚的死亡金属(Death Metal)以及硬核(Hard Core)地下音乐(Underground)色彩,歌词则是含混的佛教的经文和咒语,听之让人目瞪口呆。
《天宫图》在形式上延续了《殃金咒》一曲到底的做法,52分钟的音乐没有停顿,基本是一曲长篇“太空氛围民乐”,更接近Tangerine Dream的风格,比如专辑Zeit(1972)。
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评价窦唯说“他的成就,没有几人能达到”,这个话放在整个华语音乐圈应该也不为过,虽然他的音乐风格还没有取得完全的突破,还欠缺一些野心和彻底的解放。但他这种勇于开拓、敢于寂寞的音乐精神,放眼华语乐坛,似乎真的无人能敌,我相信他还能走的更远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