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生几乎每天都能碰到因韧带损伤而就诊的人群,可导致韧带损伤的因素也有很多。虽然每天都在诊断,但你知道如何快速定位具体的韧带损伤吗?此时,熟悉全身韧带的解剖、起止点及分布走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全身主要韧带的解剖、起止点及分布,值得学习借鉴!
(一)韧带的定义及作用
韧带:连于相邻两骨之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可呈索状、板状或膜状。
韧带通常分布在关节的周围,有连接两骨及限制关节运动的作用,可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位于关节囊外的称囊外韧带。有的与囊相贴,为关节囊的局部增厚,如髋关节的髂股韧带;有的不与囊相贴,分离存在,如膝关节的腓侧副韧带。位于关节囊内的称囊内韧带,被滑膜包裹,如膝关节内的交叉韧带等。
韧带和关节囊分布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损伤后极为疼痛。
(二)脊柱韧带起止点的精细解剖
1前纵韧带
很坚韧,为人体中最长的韧带。上方起自枕骨的咽结节,向下经寰椎前结节及各椎体的前面,止于第1或第2骶椎的前面。
韧带的宽窄与厚薄各部不同,于胸椎部及各椎体前面的部分均较窄而略厚;于颈腰部和椎间盘前面的部分则相反,即较宽而略薄。
前纵韧带由三层并列的纵行纤维构成,浅层纤维可跨越3~4个椎体;中层者跨越2~3个椎体;而深层纤维仅连结相邻的两个椎体。它与椎间盘及椎体的边缘紧密相连,但与椎体上下缘之间的部分则连结较为疏松。可限制脊柱过度后伸。
2后纵韧带
细长而坚韧,位于椎体的后方,椎管的前壁。起自第二颈椎体,向上方移行于覆膜;向下沿各椎体的后面至骶管,与骶尾后深韧带相移行。
韧带的宽窄与厚薄各部也不同,在颈椎、上部胸椎及椎间盘的部分则较宽;而下部胸椎、腰椎和各椎体的部分则较窄。
其浅层纤维可跨越3~4个椎体;而深层者只连结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其与椎体的上、下缘之间则紧密相连,而与椎体后面的连结则较松,其间有椎体的静脉通过。
3弓间韧带或称黄韧带
本身呈膜状,由弹力纤维构成,位于相邻的两个椎弓之间。上方起自上位椎弓板下缘的前面,向下止于下位椎弓板的上缘及后面。
韧带的前面凹陷,正中部有一裂隙,为静脉所穿通。其厚薄与宽窄各部不同,于颈椎部则较薄而宽;胸椎部者则较窄而略厚,其中以腰椎部者最厚。
此韧带有时发生肥厚,可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常发生在第4与第5腰椎之间。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并维持身体直立姿势
4横突间韧带
连结相邻的两个横突之间,在颈椎部此韧带常缺如;胸椎部者常呈细索状;腰椎部者发育较好,呈膜状。
5棘间韧带
较薄,连结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从棘突根部至其尖部,呈矢状位;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在腰部者则宽而厚,呈四方形;胸椎部者则窄而较长;颈椎部者则往往发育不佳。
6项韧带
为三角形的弹力纤维膜。其底部向上方,附着于枕外隆凸和枕外嵴;尖部向下方,与寰椎后结节及下六个颈椎棘突的尖部相连;其后缘游离而肥厚,为斜方肌的附着部。
项韧带于四足类动物很发达,具有协助肌群支持头颈部的作用。在人类属退化结构,作用类似于黄韧带,与维持身体的直立姿势有关。
7寰枕前膜
其形态比较宽阔,连结枕骨大孔前缘与寰椎前弓上缘之间。韧带的前面中部,因有前纵韧带移行而变厚;其两侧略薄,多与关节囊相愈合。
8寰枕后膜
较寰枕前膜薄而略窄,连结枕骨大孔后缘与寰椎后弓上缘之间。该膜的中部略厚;其前面与硬脊膜紧密相连;后面接头后小直肌;两侧移行于关节囊;其与寰椎后弓的椎动脉沟之间,围成一管,其内有椎动脉和枕下神经通过。
9寰枕外侧韧带
连结寰椎横突的上面与枕骨的颈静脉突之间,有加强关节囊外侧壁的作用。
10寰枢前膜
长而坚韧,位于两侧的寰枢关节之间,上方起自寰椎前弓的前面和下缘,向下止于枢椎体的前面。膜的中部因前纵韧带相移行而增厚。
11寰枢后膜
薄而宽阔,位于寰椎与枢椎之间,连结寰椎后弓的下缘与枢椎椎弓上缘之间。其中部略厚,两侧有第2颈神经穿过。
12寰椎横韧带
坚韧而肥厚,连结寰椎左右侧块的内侧面。前面微凹;中部略宽,有一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面,其与枢椎齿突后面的关节面相关节。
寰椎的椎孔,由此韧带分成为前、后两部:前部小,只有齿突;而后部大,容纳脊髓及其被膜等。自韧带中部,向上、下方各发出一条纵行纤维束,前者称为上脚,其末端附着于枕骨大孔前缘。后者称为下脚,其与枢椎体的后面相连。此上、下二束纤维与寰椎横韧带共同构成寰椎十字韧带。
当暴力引起寰椎横韧带撕裂时,齿突则移向后方,从而压迫延髓引起严重的后果。
13覆膜
位于椎管内,宽阔而强韧,自斜坡沿齿突及其周围的韧带后面下降,于枢椎体的后面移行于后纵韧带。其外侧与寰枢外侧关节的关节囊相愈合;前面连结寰椎十字韧带。
14翼状韧带
为强韧的圆索状韧带,左右各一条,位于寰椎横韧带的上方。起自齿突尖的两侧,各自斜向外上方,止于枕骨髁内侧面的粗糙部。并分别与寰齿前、后关节囊及寰枕关节囊相愈合。可限制头部过度的前俯和旋转运动。
15齿突尖韧带
为细小的索状韧带,位于两侧翼状韧带上缘之间,连结齿突尖与枕骨大孔前缘,并分别与寰枕前膜和寰椎十字韧带(上脚)相愈合。头部后仰时紧张;前俯时松弛。
16骶尾前韧带
位于骶骨及尾骨的前面,为前纵韧带向下的延续部分,到达骶、尾骨的前面而终止。
17骶尾后深韧带
为后纵韧带的延续部分,沿第5骶椎体和第1尾椎体的后面下降,于第1尾椎的下缘与终丝及骶尾后浅韧带愈合。
18骶尾后浅韧带
为棘上韧带的延续部,自骶管裂孔的边缘,沿尾骨的后面下降。此韧带经过骶管裂孔的上方,几乎完全封闭该孔。
19骶尾外侧韧带
连结骶骨外侧缘的下端与第1尾椎横突之间。其上方与骶结节韧带愈合;其与骶骨外侧缘之间,围成一孔,有第5骶神经的前支通过。
20尾侧韧带
连结尾骨尖与皮肤之间。
(三)颞颌部韧带起止点的精细解剖
1颞下颌韧带
即外侧韧带,呈三角形,上宽下窄,其与关节囊的外侧壁愈合。其上方起自颞骨颧突的下缘,斜向后下方,止于下颌头和下颌颈。
2蝶下颌韧带
位于关节内侧的扁薄韧带,连结蝶骨角棘与下颌小舌之间。
3茎突下颌韧带
为颈部深筋膜的一部分,位于咬肌和翼内肌之间,其自颞骨茎突斜向前下方,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的后缘。
(四)胸背部韧带起止点的精细解剖
1肋头辐状韧带
位于肋头关节囊的前方,自肋骨头的前面和上、下两缘,放散于相邻的两个椎体及其椎间盘。上部的纤维斜向上方,附着于上位椎体的外侧面;下部者则斜向下方到达下位椎体的外侧面;中部的纤维则较少,呈水平方向前伸,与椎间盘相连。
2肋头关节内韧带
位于关节腔内,由致密而坚韧的短纤维构成,连结肋头嵴与椎间盘之间,分隔关节腔为上、下两部。第1、第10、第11及第12肋头关节腔内无此韧带。
3肋颈韧带
由坚韧的短纤维构成,连结肋颈的后面与横突的前面之间。韧带、横突及肋颈之间,有一裂隙,称为肋横突孔。第11和第12肋骨的肋颈韧带,一般都已退化。
4肋结节韧带
短而强韧,自横突尖部,斜向外上方,止于肋结节。第11和第12肋骨的肋结节韧带一般都缺如。
5肋横突前韧带
起自肋颈嵴,斜向外上方,止于上位椎骨横突的下缘。外侧则与肋间内韧带相移行;内侧缘与椎体之间围成一孔,有肋间动脉和肋间神经后支通过。
6肋横突后韧带
较肋横突前韧带细而薄,呈条索状,自肋颈的后面,斜向内上方,止于上位椎骨横突和下关节突的根部;其外侧与肋间外肌相接。
7胸肋辐状韧带
呈三角形,薄而宽阔,自肋软骨内侧端的前面,放散于胸骨的前、后面。其浅层纤维与对侧同名韧带的上、下方纤维相交错。于胸骨的前面,此韧带与胸大肌的起始腱相愈合,并形成胸骨膜,被覆于胸骨骨膜的表面。
8胸肋关节内韧带
一般出现在第2胸肋关节,其余的胸肋关节则有无不定。其本身由纤维软骨构成,自第2肋软骨内侧端,横行向内与胸骨的第2肋切迹相连。此韧带往往把第2胸肋关节腔分为上、下二部。
9肋剑突韧带
连结第6或第7肋软骨的前后面及胸骨剑突前后面之间,于肋软骨和胸骨前面的部分则较明显。
(五)上肢韧带起止点的精细解剖
1胸锁前韧带
位于关节囊的前面,比较宽阔。上方的纤维起自锁骨胸骨端的前上部,斜向内下方,止于胸骨柄的前上部。
2胸锁后韧带
较前韧带薄而紧张,位于关节的后面。上方起自锁骨胸骨端的后面,斜向内下方,止于胸骨柄的后上部。
3锁间韧带
较强韧,横过胸骨柄的颈静脉切迹,连结两侧锁骨胸骨端的上缘。此韧带向下方发出一些纤维束,与胸骨柄的上缘相连;其向上方移行于颈深筋膜。具有制止锁骨下降运动的作用。
4肋锁韧带
为强韧的纤维组织,上方起自锁骨内侧端的肋粗隆,向下止于第1肋骨和肋软骨。可分为前后两层,前层向外上方;后层向内上方。两层之间夹有黏液囊;两层于外侧部相愈合,而内侧部则与胸锁关节囊相连。具有制止锁骨内侧端的上提和加强关节囊下部的作用。
5肩锁韧带
为肩锁关节囊上部增厚的部分,呈长方形,连结锁骨肩峰端与肩峰的上面之间。
6喙锁韧带
为一强韧的纤维束,连结锁骨下面的喙突粗隆与肩胛骨的喙突之间,可分为内外两部。
7斜方韧带
居前外侧,较薄,呈斜方形,连结锁骨的喙突粗隆与肩胛骨喙突之间。其前缘游离,而底部与喙肩韧带相接;其后缘较短,与锥状韧带的后外侧部相邻。
8锥状韧带
居前者的后内侧,呈锥状,较肥厚。其底部与锁骨下面的后缘相接,其尖端连于喙突根部的内侧缘与后缘,并有一部分纤维与肩胛上横韧带相愈合。
喙锁韧带有固定关节的作用,又能防止锁骨的滑脱。另外,斜方韧带还可防止锁骨的肩峰端向前方移动。锥状韧带则限制其向后方移动。
9喙肩韧带
呈三角形,连结喙突外侧缘与肩峰尖部的前缘之间。其前后部较厚,而中间部很薄,呈薄膜状,此韧带构成所谓的“喙肩弓”,可防止肱骨头向内上方脱位。
10肩胛上横韧带
为三角形的小韧带。连结肩胛骨背侧面的上缘与喙突根部之间,横跨肩胛切迹的上方,因此,将切迹围成一孔,其内有肩胛上神经通过。
11肩胛下横韧带
呈薄膜状,连结肩胛冈的外侧缘与关节盂的周缘之间,其与骨面之间围成一孔,其内有肩胛上动脉和肩胛上神经通过。
12喙肱韧带
为一宽而强的韧带,起自喙突根部的外侧缘,斜向外下方,达肱骨大结节的前面,与冈上肌腱相愈合。其前缘和上缘游离,后缘和下缘与关节囊愈合。此韧带加强关节囊的上部,并能限制肱骨向外侧旋转,还防止肱骨头向上方脱位。
13盂肱韧带
位于关节囊前壁的内面,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起自喙突根部附近的关节盂边缘,斜向外下方,止于肱骨小结节的上方;中部连结关节盂前缘与肱骨小结节之间;下部起自关节盂下缘,斜向外下方,到达肱骨解剖颈的下部。该韧带加强关节囊的前壁。
14肱骨横韧带
为肱骨的固有韧带,它横跨结节间沟的上方,即连结大、小结节之间,其一部分纤维与关节囊愈合。韧带与结节间沟之间,围成一管,其内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通过。该韧带对后者有固定作用。
15尺侧副韧带
其呈三角形,比较肥厚。上方起自肱骨内上髁的前面和下面,向下呈放射状,分为前中后三部:其前部止于尺骨冠突的尺侧缘;中部较薄,止于鹰嘴与冠突之间的骨嵴上;后部向后方,止于鹰嘴的内侧面,其表面有几条向下斜行的纤维束与横跨鹰嘴和冠突的横纤维相交织。后者的下缘与骨之间形成一裂隙,当肘关节运动时,滑膜层可经此处膨出。两侧的副韧带有防止肘关节的侧屈作用。
16桡侧副韧带
亦呈三角形,较肥厚,连结肱骨外上髁的下部与桡骨环状韧带之间,其后部的部分纤维经过环状韧带止于尺骨的旋后肌嵴。此韧带加强关节囊的外侧壁,有防止桡骨头向外脱位的作用。
17桡骨环韧带
为一强韧的环状韧带。起自尺骨的桡切迹的前缘,环绕桡骨头的4/5,止于尺骨的桡切迹后缘,但有少部分纤维则紧贴桡切迹的下方,继续环绕桡骨,形成一完整的纤维环。韧带的上缘和外侧面与关节囊愈合。环状韧带实际上是呈杯形,上口大,下口小,因此,可防止桡骨头脱出。4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桡骨头发育还不完全,桡骨头与桡骨颈的粗细相似,故在伸肘关节时而突然牵拉前臂,此时桡骨头可被环状韧带卡住,形成桡骨小头半脱位。
18方形韧带
薄而松弛,连结桡骨颈和尺骨桡切迹的下缘之间,被覆在关节下端的滑膜表面。此韧带有支撑滑膜的作用。
(六)桡腕关节韧带
1桡腕掌侧韧带
宽阔而坚韧,位于关节囊的前外侧部,其上方起自桡骨下端的前缘和茎突,斜向内下方,止于舟骨、月骨、三角骨和头状骨的掌侧面。
2桡腕背侧韧带
较掌侧韧带薄弱,位于关节囊的后面,其上方起自桡骨下端的后缘,斜向内下方,止于舟骨、月骨和三角骨,并与腕骨间背侧韧带相移行。
3腕桡侧副韧带
上方起自桡骨茎突尖部的前面,呈放散状止于舟骨、头状骨和大多角骨。
4腕尺侧副韧带
呈扇形,其上方起自尺骨茎突,并与关节盘的尖部相愈合,而再向下分为两部:一部向前外侧方向,止于豌豆骨和腕横韧带上缘的内侧部;另一部分则与三角骨的内侧面和背侧面相连。
(七)腕骨间韧带
1腕骨间掌侧韧带
有两条,位于桡腕掌侧韧带的深面,分别连结舟骨与月骨及月骨与三角骨之间。
2腕骨间背侧韧带
也有两条,分别连结舟骨与月骨及月骨与三角骨之间。
3腕骨间骨间韧带
有两条,分别介于舟骨与月骨及月骨与三角骨之间,并与骨间掌侧和背侧韧带相愈合。此韧带与舟骨、月骨及三角骨共同构成桡腕关节的关节头。
4腕骨间背侧韧带
共有三条,分别连结大、小多角骨之间、小多角骨与头状骨和头状骨与钩骨之间。
(八)下肢韧带起止点的精细解剖
骶髂关节韧带
1骶髂前韧带
宽而薄,位于关节的前面,连结骶骨骨盆面的侧缘与髂骨的附关节沟之间。
2骶髂后短韧带
起自髂骨粗隆、髂骨耳状面后部和髂后下棘,斜向内下方,止于骶外侧嵴和骶关节嵴;浅层的称为骶髂后长韧带,自髂后上棘,抵达第2至第4骶椎的关节突,其外侧与骶结节韧带相连,内侧接胸腰筋膜。
3骶髂骨间韧带
很坚韧,被骶髂后韧带覆盖,连结髂骨粗隆与骶骨粗隆之间,由纵横交错的短纤维构成,填充于关节囊的上方与后方。
髋骨与脊柱的韧带
1骶结节韧带
为强韧的扇状韧带,位于骨盆的后下部。起自髂后下棘、骶骨下部的外侧缘和尾骨的上部,斜向外下方,经骶棘韧带的后方,止于坐骨结节的内侧缘,有一部分纤维则呈钩状,继续延伸至坐骨支,称为镰状突。
2骶棘韧带
位于骶结节韧带的前方,较薄,呈三角形。起自骶骨和尾骨的外侧缘,向外方与骶结节韧带交叉后,止于坐骨棘。
3坐骨大孔
梨状肌、臀上动静脉、臀上神经、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动静脉、臀下神经通过。
4坐骨小孔
闭孔内肌腱、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通过。
5髂腰韧带
为肥厚而强韧的三角形韧带。起自第5腰椎横突前面、横突尖部的后面及第4腰椎横突的前面和下缘,呈放射状止于髂嵴的内唇。
6骶腰韧带
为髂腰韧带的一部分,起自第5腰椎体与横突,止于髂窝与骶骨底。
耻骨联合部韧带
1耻骨上韧带
连结两侧耻骨之间,中部与耻骨间纤维软骨板愈合。此韧带有加强耻骨联合上部的作用。
2耻骨前韧带
肥厚而强,位于耻骨联合的前面,由相互交错的斜行纤维构成。
3耻骨弓状韧带
较肥厚,呈弓状跨越耻骨联合的下方,连结两侧的耻骨下支之间。上面与耻骨间纤维软骨板愈合;下面游离,与尿生殖隔之间以裂隙相隔,有血管通过。
髋关节的韧带
1髂股韧带
长而坚韧,呈倒置的“V”字形,位于关节囊的前面。上方起自髂前下棘的下方,向外下方呈扇形分散,止于股骨的转子间线。此韧带的内侧部和外侧部较厚,中间部则较薄。内侧部的纤维呈垂直方向,附着于转子间线的下部;外侧部的纤维斜行下达转子间线的上部。此韧带限制大腿过度的后伸;其内侧部的纤维限制大腿的外展;外侧部者则限制大腿的外展和旋外。
2耻股韧带
呈三角形,起自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嵴及闭孔膜,斜向外下方,移行于关节囊及髂股韧带的内侧部。此韧带限制大腿外展及旋外运动。
3坐股韧带
较薄,位于关节的后面,起自髋臼的后部与下部,向外上方,经股骨颈的后面,一部分纤维移行于轮匝带;另一部分则附着于股骨大转子的根部。此韧带限制大腿的内收及旋内运动。
4轮匝带
呈环形,紧贴滑膜层的外面,由关节囊纤维层的环形纤维构成,环绕股骨颈的中部。其外侧部肥厚,略向关节腔突出。此韧带有一部分纤维分别与耻股韧带及坐股韧带愈合,但不直接附着在骨面上。
5股骨头韧带
其为关节囊内扁平的三角形纤维带。基底部附着于髋臼横韧带及髋臼切迹两部分;尖部连结股骨头凹的前上部。韧带周围有滑膜包绕。
此韧带的发育程度常因人而异,有时可完全缺如。其功能目前尚有争论,有人认为是营养股骨头的血管经过之途径;有的则与上述观点相反;另外,有人提出此韧带起着关节垫的作用等。当大腿前屈及内收时,此韧带紧张;外展时则变松弛。
6髋臼横韧带
也在关节囊内,很强韧,呈桥状横跨髋臼切迹的上面,由此围成一孔,有血管和神经通过。此韧带与关节囊及股骨头韧带相愈合。
膝部韧带
1髌韧带
肥厚而坚韧,位于关节囊的前部,为股四头肌腱延续的部分。上方起自髌尖和髌关节面的下方,向下止于胫骨粗隆及胫骨前嵴的上部;其内外两缘分别移行于髌内侧支持带和髌外侧支持带。
韧带与关节囊的滑膜之间,有膝脂体;与胫骨之间则以髌下深囊相隔。伸膝时,此韧带松弛;屈膝时则紧张。
2髌内侧支持带
为股内侧肌肌腱的一部分。起自股内肌肌腱及髌底,沿髌韧带的内侧向下,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
3髌外侧支持带
为股外肌肌腱的一部分。起自股外肌肌腱及髌底,沿髌韧带的外侧向下,止于胫骨上端的外侧面。此韧带的外侧与髂胫束愈合。
4腘斜韧带
扁宽,位于关节面的后面。为半膜肌肌腱的延续部分。其起自胫骨内侧髁的后部,沿关节囊的后部斜向外上方,止于股骨的外上髁。有一部分纤维与关节囊后部的纤维层愈合。该韧带有防止膝关节过度前伸的作用。
5腘弓韧带
位于关节的后外侧。起自腓骨头后面,斜向后上方,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与腓肠肌的外侧头愈合;后部则附着于胫骨髁间后区的后缘。
6胫侧副韧带
扁宽而坚韧,位于关节的内侧。上方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止于胫骨内侧髁及胫骨体的内侧面。韧带的前部与髌内侧支持带愈合,其与关节囊之间有黏液囊相隔;其后部则与关节囊及内侧半月板愈合。
7腓侧副韧带
为索状坚韧的纤维束,位于关节的外侧。上方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止于腓骨头外侧面的中部。此韧带与关节囊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相隔。与半月板之间,以腘肌腱相隔,二者不直接相连。当屈膝及小腿旋内时,胫侧与腓侧副韧带均松弛;相反,伸膝及小腿旋外时则紧张,因此,有限制膝关节过度伸展及旋外的作用。
8膝交叉韧带
位于关节囊内,为连结股骨与胫骨之间坚强的韧带,可分为前、后交叉韧带,它们彼此相互交叉。
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前区的内侧,斜向后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的上部。此韧带分别与内侧半月板的前端和外侧半月板的前端相愈合。
后交叉韧带:居前交叉韧带的后内侧,较前交叉韧带短而强韧。起自胫骨髁间后区与外侧半月板的后端,斜向内上方,止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
膝交叉韧带的主要功能是使胫、股两骨紧密相接,防止胫骨沿股骨下端向前后方移位。前交叉韧带限制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则有制止胫骨后移的作用。
9膝横韧带
呈圆索状,横行连结两个半月板的前端,其出现率为5553%。
10板股前、后韧带
板股后韧带起自外侧半月板的后缘,沿后交叉韧带的后方,斜向内上方,止于股骨的内侧髁;板股前韧带起自外侧半月板的后部,沿后交叉韧带的前方,斜向内上方,止于股骨内侧髁。
胫腓部韧带
1胫腓前韧带
为一坚韧的三角形韧带,位于胫腓二骨的前面。起自胫骨下端踝关节面的边缘,斜向外下方,止于腓骨下端的前缘及附近的骨面上。韧带的前部与跟腓前韧带的起始部相移行;后部接骨间韧带。
2胫腓后韧带
较胫腓前韧带强韧,连结胫、腓二骨下端的后面。前部与骨间韧带相连;下部愈合于胫腓横韧带。
3骨间韧带
由许多强韧的短纤维构成,连结胫、腓二骨下端的相邻面之间,其向上移行于小腿骨间膜。
4胫腓横韧带
为一强韧的索状韧带,起自胫骨后面的下缘,斜向前外下方,止于外踝的内侧面。此韧带对保持踝关节的稳固性,防止胫腓骨沿距骨上面向前脱位,有重要的作用。
踝关节韧带
1三角韧带
为强韧的三角形韧带,位于关节的内侧。上方起自内踝的前后缘及尖部,呈扇状向下止于跗骨。
由于各部的附着部不同,可分为以下四部:胫距后部位于后部,为一短韧带,略斜向后方,止于距骨的内侧面及距骨后突内侧的小结节,此韧带有防止胫、腓二骨向前脱位的作用。胫跟部位于中部,肥厚而坚韧。
起自内踝的尖部,向下止于跟骨的载距突,此韧带有防止足向后脱位的作用。胫舟部位于前部;起自内踝的前面,斜向前下方,止于舟骨粗隆与跟舟足底韧带的内侧缘。
胫距前部位于胫舟韧带的内侧,起自内踝前缘,止于距骨内踝关节面的前缘。三角韧带(前部除外)主要限制足的背屈;其前部纤维则限制足的跖屈。
2距腓前韧带
位于关节的外侧,起自外踝的前缘,向前内方,止于距骨外踝关节面的前方及距骨颈的外侧面。于足跖屈及内翻时,容易损伤此韧带。
3距腓后韧带
很强韧,位置较深,起自外踝后缘,水平向后内方,止于距骨后突。该韧带有防止胫、腓二骨向前脱位的作用。
4跟腓韧带
为一强韧的圆形纤维束,起自外踝尖部的前方,向后下方,止于跟骨外侧面中部的小结节。当足内翻时,容易扭伤此韧带。
来源:好医术
责编:烽火
首先从外观上看,一般患者脸形多为近方形,所以又有四方脸之称。检察时让患者闭口咬牙,同时在下颌角处触摸双侧咬肌,感觉咬肌的收缩范围和咬肌厚度。咬肌在收缩时可明显感觉到咬肌范围大和咬肌明显增厚。在检察咬肌的同时需注意下颌角肥大的程度和下颌角是否有外翻现象。 你在消咬肌大要做X线检察:X线主要检察下颌骨和下颌角的肥大情况,对咬肌的发育程度则X线片上不能表示。X线检察可照曲面断层和头颅侧位片,以推想咬肌肥大程度。但X线片可不作为术前的陈规检察。 其它术前陈规检察:血陈规检察、尿陈规检察、胸透检察和心电图检察。这些都是消咬肌大医院帮你做的术前检察。 你在消咬肌大前,专家会告诉你,要在术前注意添加营养和手术时应避开月经期。 术前添加营养的目的是:因手术从口腔内进行术后一般需禁食2天,生理须要量从输液中补足。 你在做完手术后,的专家会告诉你有关咬肌肥大的信息,为的就是让你在消咬肌大后在生活注意一些事项。咬肌肥大又称咬肌良性肥大。人体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等。所以肥大咬肌的发生一般又以为与人咀嚼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中经常吃硬的食品或有吃零食、吃口香糖习惯有关。也有人以为与遗传因素有关,事实上从临床上看确有家族性病例。多伴有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翻等情况发生,所以临床上又将咬肌肥大称为下颌角肥大或咬肌良性肥大。 关于消咬肌大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快到实施手术吧!
咬肌是我们脸上的一块肌肉,如果这块肌肉过大则会影响脸型,让脸看起来很肥大。那么咬肌大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吧!
咬肌大的缓解方法1、按压
手握拳,用中指的指根骨头,用力朝咀嚼肌按压。直到感觉到酸痛,松开,继续按,坚持2分钟。(可以两边同时按压,看上去就像用拳头打脸一样)。
双手中指和无名指,按住下巴中央紧贴下嘴唇处并向上向两侧朝耳朵的方向牵拉,力度和速度要适中,到耳根处停顿,按压一秒钟,松开,重复5次。这样做可以有效提升脸颊肌肉,加强脸部的弧度从而改善棱角分明的咀嚼肌。
双手中指和无名指按住鼻翼两侧,分别向两侧太阳穴牵拉。不要过于用力,到达太阳穴后停顿,按压一秒钟,松开,重复5次。这样可以使脸部各肌肉的衔接流畅,减少突起和凹陷的差距。
按摩过程中着重刺激睛明、太阳、下关穴或四白穴,颊车几个穴位,可有效预防面部赘肉横生。
2、进行3分钟有氧运动
从额头到太阳穴双手按压3~4次,双手中指、无名指交替轻按鼻翼两侧,重复1~2次,再以螺旋方式按摩双颊――由下颌至耳下、耳中、鼻翼再至耳上部,重复2次第三步:以双手拇指,食指交替轻抚下颌线,由左至右往返3次第四步:以双手掌由下向上轻抚颈部。
3、排毒按摩
擦上一点面霜或者是按摩霜,然后用两手的手指,依次从下颚推到耳根,推1分钟就可以达到排毒的效果了。睡眠不足、临睡前喝大量水、压力容易令淋巴阻塞,各种代谢产物无法迅速排泄从而导致脸肿等,做一些淋巴小按摩就能帮你的脸排毒哦,不仅脸型会变小,肤色也会更健康。
4、张嘴发声“啊”
将嘴尽量张大,做出喊“啊”时的口型,保持此动作约10分钟,而后闭上嘴,放松面部肌肉,可重复做3~6次。此动作可锻炼脸颊和下巴处的肌肉。
5、吹气球
每天吹足5个气球,可以训练脸部交替紧张与放松的状态,逐步缓解肌肉发达的状况,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慢慢的把气球吹起来,吹气越缓慢越均匀效果越好。
6、瘦脸针
原理是阻断神经与肌肉的神经冲动,让过度收缩的肌肉松弛,麻痹过于发达的肌肉,它是利用麻痹肌肉来达到“失能性的萎缩”的目的,使原本肥厚增生的肌肉缩小,达到瘦脸的功效。瘦脸针注射的效果是慢慢出现的,注射后约两周到一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效果。效果一般可以维持5至10个月。
什么是咬肌咬肌,是咬合动作的主要执行肌肉,其与颊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口轮匝肌等一起,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咀嚼动作。浅部纤维起自颧弓前2/3,深部纤维起于颧弓后1/3及其内面,为强厚的方形肌肉,纤维行向下后方,覆盖于下颌支外面,止于下颌支外面及咬肌粗隆。用力的咬牙时,面颊两侧比较硬的部位就是咬肌。所以,咬肌是影响面部中下二分之一外观的重要因素。
怎样判断是否咬肌肥大专家指出,想要判断咬肌是否肥大,首先要明确咬肌的位置。咬肌是位于颧骨外侧颧弓与下颌角位置的一块肌肉,自上朝下呈向外的斜形分布。部分人群先天性咬肌肥大,在经常做咀嚼动作的人由于反复锻炼咬肌,咬肌也会肥大,这好比健美运动员发达的肌肉一般。
那么求美者怎样知道自己是否属于咬肌肥大呢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你闭口咬紧牙齿的同时在下颌角地方触摸两侧咬肌,感觉咬肌的收缩范围和咬肌厚度。如果你的咬肌比较大,在收缩咬肌时可明显感觉到咬肌范围大和咬肌明显增厚。此外,还可以通过X线检查,X线主要检查下颌骨和下颌角的肥大情况。
咬肌大是什么原因咬肌受人种,性别,年龄,脸型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讲:男性比女性发达,年长者比年少者发达,但决定因素还是咀嚼。因为其收缩产生用力闭嘴运动,故经常爱吃硬食的人,咬肌会相应的发达肥厚。例如:常吃牛肉干,爱嚼口香糖的人,其咬肌均较常人发达。
如果从小就吃硬的,青春期也嚼得多,那么,下颌骨往往会在其作用影响下发育过度,形成方形脸,国字脸等下颌角肥大的外观。同时,因为其相互影响,下颌角肥大的患者,往往合并咬肌肥厚。
咬肌大吃什么食物好1、多吃补血气的食物
气血不足,会导致肌肤营养缺乏而变的干燥松弛。而铁质不足是贫血的主要原因,贫血使肌肤无法取得充分的养料,看起来气色苍白、憔悴。肝脏、瘦肉、蛋类、绿色蔬菜等都具有丰富的铁质。
2、多吃抗氧化的食物
绿茶、葡萄、西瓜、西红柿,不仅是好的饮用食物,更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促进皮肤角质的新陈代谢,让肌肤保持紧致而有弹性。
3、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皮肤组织再生的重要原料,起主要来源是奶、蛋、鱼肉和豆制品。充足的蛋白质摄取,可让体内合成足够的胶原蛋白,维持肌肤的正常结构和弹性。
三叉神经(ntrigminus)为混合神经,是粗大的脑神经(第5对脑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始于三叉神经运动核,其轴突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自脑桥腹侧面与小脑中脚移行处出脑,位于感觉根的前内侧,随下颌神经分布至咀嚼肌等。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结内,此结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前面。三叉神经结有假单极神经元组成,其中枢突聚集成粗大的三叉神经感觉根,由脑桥腹侧面入脑后,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其周围突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眼、鼻及口腔的粘膜。 自三叉神经结向前发出三支由周围突组成的三条大的分支,至内向外依次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 1 眼神经(nophthalmicus)在三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眼神经向前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额顶部、上睑和鼻背皮肤,以及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粘膜)。 (1) 泪腺神经 细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缘前行至泪腺分布于泪腺和上睑的皮肤。 (2) 额神经 较粗大,位于上睑提肌的上方,分2~3支,其中眶上神经较大,经眶上切迹,分支分布于额顶部皮肤。 (3) 鼻睫神经 在上直肌的深面,越过视神经上方达眶内侧壁。此神经分出许多分支,分别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2 上颌神经(nmaxillaris) 也是一般躯体感觉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立即进入海绵窦外侧壁,之后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分支分布于上颌各牙、牙龈、上颌窦、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以及睑裂间的面部皮肤 (1) 眶下神经 为上颌神经的终支,通过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为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和上唇的皮肤。 (2) 颧神经 在翼腭窝内发出,经眶下裂入眶,穿眶外侧壁至面部,分支分布于颧、颞部皮肤。颧神经在行程中发出由副交感节后神经纤维组成的小支与泪腺神经吻合,此支进入泪腺,控制泪腺分泌。 (3) 上牙槽神经 分为上牙槽前、中、后支。后支有2~3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发出后,穿上颌骨体后面进入骨质。上牙槽前、中支从眶下神经分出,三支在上颌牙槽骨质内吻合,形成上牙丛,分支分布于上颌窦,上颌各牙和牙龈。 3下颌神经(nmandibularis)为混合神经,是三支中最粗大的分支。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经卵圆孔出颅腔达颞下窝,立即分为许多支。其中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下颌各牙、牙龈、舌前2/3和口腔底粘膜以及耳颞区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肤。 (1) 耳颞神经 以两根起始,向后包绕脑膜中动脉后合成一干,穿入腮腺实质内,与颞浅动脉伴行,向上分支布于耳廓前面和颞区皮肤以及腮腺。 (2) 颊神经 沿颊肌外面前行,穿此肌后分布于颊粘膜以及颊区直至口角的皮肤。 (3) 舌神经 在下牙槽神经的前方,经翼外肌深面下行,途中有面神经的鼓索从后方加入此神经。此后越过翼内肌浅面到达下颌下腺的上方,再沿舌骨舌肌的表面行至舌尖。舌神经分支分布于口腔底和舌前2/3的粘膜,接受一般躯体感觉的刺激。 (4) 下牙槽神经 为混合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下牙槽神经在舌神经的后方,沿翼内肌的外侧面下行,其中的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分出分支,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在下颌管内分支构成下牙丛,分支分布于下颌各牙和牙龈。其终支自颏孔穿出称颏神经,分布于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 (5) 咀嚼肌神经 为特殊内脏运动神经,分数支支配所有咀嚼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