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唯一强国

图说: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唯一强国,第1张

联合国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制造业最大的国家。制造业占中国近30%的经济产出。

目前,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的枢纽,因冠状病毒造成的制造业停业已经在全世界内造成了连锁反应。根据联合国统计司发布的数据,中国占2018年全球制造业产值的28%。这使中国领先美国,比美国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在2010年前,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2010年被中国超越。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总额接近4万亿美元,制造业占中国经济总量的近30%。如今,美国经济中的制造业越来越低:2018年,制造业仅占美国GDP的11%。

中国的发展不仅对中国有好处,而且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正面影响。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经济高度依赖,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和很重要的环节(世界工厂)。最典型的例子(两次金融危机)就是明证。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为亚洲经济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在本区域的国际责任就是从这次金融危机开始提升的,它让世界知道,中国有能力承担国际责任了。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又是全球经济复苏最主要的贡献者。中国的发展给周边国家和世界带来了好处。

2013年,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77%的增长水平,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台阶,占全球的比重预计超过12%,比198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地位得到持续提升,制造业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全球制造业的26%;2011年上升到207%,展示了全球制造大国的实力,为持续扩大的对外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撑。2013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以416万亿美元的规模再上新台阶,首次超过美国上升为全球第一的贸易大国。同期,中国还以1176亿美元外资流入和902亿美元的对外投资规模,扮演着全球直接投资大国的重要角色,并凭借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逐步上升,开始跻身于全球金融大国的行列。

经济发展提升了中国的全球地位,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1980—2012年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0%,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34%。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中,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上升,对带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中国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南北”格局,促使全球经济重心东向移动,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全球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加速了全球产业转移,促进了全球分工深化,提高了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中国发展形成的巨大廉价商品、服务供给和保持持续增长的能力,对全球控制通胀和减缓全球经济波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促使中国成为全球商品和服务的越来越重要的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中国对外投资为全球跨境投资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赖于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增长。中国就是这样一支和平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原因在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摆在第一位的任务始终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此,中国制定了一条百年不变的基本路线。进入新世纪后,在确定发展目标上,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历史的任务决定了,为了解决好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致力于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

同时,中国的发展方式也是和平的,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内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对外实行全方位开放,以负责任的大国建设性地参与国际事务,主张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体量大,2012年到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

体系完备,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

竞争力增强,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工程机械、高铁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

我国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嫦娥五号”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奋斗者号”万米海沟成功探底,刷新我国深空深海探测新纪录。“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创了我国自主独立全球卫星导航的新纪元。

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重大装备制造实现新跨越。大国重器亮点纷呈,首艘国产航母列装,C919大型客机试飞,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峡垂直升船机投运,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钻井平台建成运行。

世界首套88m超大采高智能化矿山装备研制成功,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掘进装备、煤化工大型成套装备、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都跻身世界前列,标志着中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工信部: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一百二十万亿元 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2023-01-18 06:09·中国青年网

2022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

这份新鲜出炉的经济“成绩单”彰显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劲和旺盛的活力。康义表示,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局面下,面对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能够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殊为不易、成之维艰。

我国经济增长快于多数主要经济体

“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康义指出,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超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又跃上新的台阶。按年均汇率计算,120万亿元折合美元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从人均水平来看,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56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

在康义看来,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我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意味着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022年,我国GDP增速为3%,低于年初的预期目标,但我国经济增长快于多数主要经济体,仍是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康义指出,当前,德国公布的全年经济增速预期为19%;据IMF预测,美国、日本2022年GDP增长都不会超过2%。

此前,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我国2022年经济增长与年初的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项指标都较好完成。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有突出表现。

从2022年的经济“成绩单”可以看到,不仅有“量”,更有“质”。其中,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农业增产丰收,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202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康义说:“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

工业“压舱石”作用也得到了有效发挥。2022年,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均居世界首位。

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使我国继续成为全球投资兴业的热土,1-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56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9%,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创了历史新高。

“当然,也意味着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地接续奋斗,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目前只有127万美元,要达到这个中期目标,还要增长翻一番多,120万亿元还只是我们前进当中的一个小台阶。”康义说。

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的同时,我国民生保障也有力有效。过去一年,我国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强化民生投入,切实兜牢了民生底线。

2022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06万人,超额完成了1100万的预期目标。其中,一系列援企稳岗的就业帮扶政策落实落地,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力保障。其中,全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11万人,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的规模。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表示,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5%,回落02个百分点;另外,25-59岁主力就业人群失业率48%,回落02个百分点;16-24岁失业率167%,回落04个百分点。他说:“这反映了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城市就业状况明显修复。”

居民收入也实现了稳定增长。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康义介绍,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物价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2022年,CPI全年上涨2%,上涨温和。在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价格形势保持平稳,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高通胀形成了鲜明对比。

“2023年中国经济一定会整体好转”

2023年,是我国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年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世界对于今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十分关注。

目前,国际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将自2022年年底恢复上行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43%。

韩文秀曾指出,2023年我国经济可能总体回升。预计2023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将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加速释放。

“2023年中国经济一定会整体好转。”康义说,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例如,当前,国内航班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八成以上,这是经济恢复的一个信号。

康义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有这样一些优势条件:一是长期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中国是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产业配套最好的国家之一,产业组织能力和产业链韧性强,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明显。我国有14多亿人口,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还在持续推进,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这是推动经济复苏好转的强大引擎;三是新动能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效推动新产业快速成长,这些都将为经济运行注入新动能;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五是宏观调控经验丰富。

国内消费市场扩内需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康义表示,中国有超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消费结构升级总体趋势没有改变。当前,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正在逐步恢复,新消费热点也在不断涌现;并且就业稳、收入增将有利于拉动消费。“2023年,对消费市场,我们充满信心。”

中国工业在全球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去分别分析一下。

先从“量”的角度去看一下中国工业在全球的地位。

如果单纯从量的角度去看,中国工业绝对属于全球第一,我们看几个数据就知道。

1、工业增加值。

2021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72,575亿元,按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计算大约是5776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而排在第二名的美国,其工业增加值大约是4万亿美元左右。这说明目前我国的工业规模要比美国大出不少。

2、制造业增加值。

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14万亿元人民币,大约是487万亿美元,这已经是我国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而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排在第2位的是美国,其制造业增加值是238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是美国的两倍以上。

3、出口总额。

2021年中国出口总额达到2173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大约是337万亿美元;而排在第2位的是美国,2021年美国出口总额达到252万亿美元。

4、多项单一产品位居全球第一。

目前我国的工业规模非常庞大,对应的我们生产的很多产品规模都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21年,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这些工业产品包括钢铁、煤炭、水泥、汽车、电动车、手机、电脑、洗衣机、空调、电视、电风扇、吸尘器、抽油烟机、录音机、钟表、服装、皮革等等。

5、工业门类全球最完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了很多产业,目前我国是全球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截至目前,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上面这些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目前我国的工业规模确实非常庞大,单纯从数量上来看,我们排在世界第一没有什么争议。

再从“质”的角度去分析中国工业处于全球什么地位。

虽然目前我国的工业规模非常庞大,但大多数工业产品基本上都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很多都是来料加工或者简单的工业产品,并没有什么多大的技术含量。除此之外,即便我们有一些高科技产品产量非常庞大,但在一些核心零部件我们仍然依赖进口,在全球产业链当中,我们仍然处于相对比较被动的地位,跟欧美一些国家掌控全球产业链的顶端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就拿芯片来说,目前我国是全球芯片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芯片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而且我们还有部分芯片出口到其他国家去。但是目前我们生产的芯片大多都属于一些中低端芯片,对一些高端芯片,比如14纳米以上的芯片,仍然跟国际顶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目前最顶尖的7纳米芯片以及5纳米芯片,我们根本没法生产出来,仍然严重依赖进口。

而我们之所以没法生产出这些顶尖的芯片,并不是因为我们没能力设计出来,而是我们有企业能够设计出来,却不能把这些设计出来的芯片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因为目前我国的芯片制造实力整体相对比较差,比如我们生产芯片所需要的光刻机仍然严重依赖进口,虽然国内也能够生产光刻机,但是目前我们所生的光刻机最先进也只不过是28纳米,这跟国际顶尖巨头asml的7纳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也正因为在一些核心设备上面跟国际顶尖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导致我们的芯片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很多高端芯片仍然严重依赖进口,一旦被国外卡住了,对国内很多企业影响都是比较大的。当然芯片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实际上除了芯片之外,我们在很多领域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比如数控机床、精密仪表仪器、发动机、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比如伺服器、控制器、减速器)、特殊材料、高端轴承等等。

也正因为在一些核心零部件上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我们有不少工业产品核心零部件都严重依赖进口,结果导致我们生产出的工业产品利润空间比较小,大头利润都被一些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给赚走了。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我国的工业规模非常庞大,但从质量以及竞争力上来看,我们跟欧美一些先进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好在最近几年我国一直在不断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力度,很多产品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甚至有部分产品已经处于世界先进的水平,比如特高压输电技术、高铁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5G技术、基因工程、激光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码头建设技术、核能应用技术、无人机技术等等。我相信未来随着我国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力度,再加上各大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我国在很多领域的技术将会在未来几年之内实现突破,到时我们跟欧美国家的一些技术差距会进一步缩小,甚至有部分技术会领先世界。

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增加到313万亿,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制造业的占比比重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

据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3月1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汇报了几组数字。

1、“十三五”时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了10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也由“十三五”初期的118%提高到了151%。

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也有明显的提升,由约18万亿增加到了38万亿,占GDP比重由25提升到37。

扩展资料:

工信部数据还显示,中国减税降费成效初显,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由17%降至13%,企业社保缴费费率从20%降至16%。

工信部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布285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主导制定47项国际标准,涵盖了企业生产制造的全流程,我国进入全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先进行列。

环球时报-11连冠!我国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我国持续保持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规上工业企业达40万户,较2012年增长235%

在工信部26日召开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介绍,10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据介绍,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10年来,我国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4万亿元、3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8万亿元、63万亿元,入围世界品牌500强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品牌数量从过去的10个增加到24个。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制造业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王伟介绍,2021年,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较2012年分别提高307个和259个百分点,一批智能示范工厂加快建成。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制造体系,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和16%,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21年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的服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已达到48%。

10年来,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工信部已布局建设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125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大国重器亮点纷呈,“蛟龙”潜海、双龙探极、C919试飞、“嫦娥”揽月、“北斗”组网、“九章”问世,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度。

截至2021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万户,较2012年增长了235%。骨干龙头企业持续做强做优,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24万亿元,有5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比2012年增加27家。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 作者:黄鑫 编辑:王擎宇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0427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