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由于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产生以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本病好发于20 40岁的青壮年,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总发病人数的80% ,男性多于女性,下腰部椎间盘为本病的好发部位,尤其以L4/5、L5/S1发病率最高。
主要病因病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将其归于“腰背痛”“腰痛”“腰腿痛”“腰痹”等范畴。
《黄帝内经》认为 腰痛不外乎虚实两方面,虚证因精髓亏损而致,实证因寒、湿之邪侵袭而致。其病因病机, 一为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经络之气阻滞而发病;二为跌仆闪挫,积累陈伤,经筋、络脉受损,瘀血凝滞所致;三为后期伴有正气亏虚,肝肾不足。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腰为肾之府,故本病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现代医学认为,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的基本原因。急性或慢性损伤为发生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外因。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等。有些患者无明显诱因而发病,可能由于长期姿势不良、久坐劳累等引起腰部肌肉痉挛所致。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1.病史 患者常有腰部损伤病史,或慢性劳损病史等。
2.临床症状 腰痛及下肢牵掣痛、麻木是最主要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
3.体征 腰部活动受限,椎旁叩压痛并可伴有同侧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腱反射异常,皮肤感觉异常,肌力减弱等。
4.辅助检查 X线检查正位片可显示腰椎侧弯,椎间隙变窄或左右不等,患侧间隙较宽;侧位片显示腰椎生理前曲减少或消失发生椎间盘突出的椎间隙后方宽于前方。CT、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影像,通过断层反映出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的状态,是目前诊断本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另外,根据异常肌电图的分布范围可判定受损的神经根及其对肌肉的影响程度。
二、辨证论治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正规的保守治疗后,腰腿痛症状均能得到缓解,甚至消失,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可考虑行微创手术治疗,必要时可行开放式手术,总之,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具体方案。
1中药内服
根据病情的发生和发展,辨证论治,临床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湿热下注型、气血亏虚型、肝肾亏虚型。
2 中药外治
中药外治的方法有中药外敷、膏药外贴、熏洗、离子导入等,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直达病灶所在,起到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的目的。我们常常在内服中药的同时,外敷三色膏,配合中药熏蒸、中药溻渍等治疗。
中药熏蒸处方: 川乌、草乌、天南星、当归尾、红花、桂枝、山柰、松节、紫草、桑枝、海桐皮、威灵仙、苏木等。 该方具有活血舒筋,温经通络的功效。还可根据患者体质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
3 针刺疗法
根据放射痛的部位辨证为足太阳经证和足少阳经证。 主穴:足太阳经方:腰夹脊、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足少阳经方:腰夹脊、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配穴:①风寒湿为主配腰阳关、风市;②湿热为主配阴陵泉、曲池、行间;③气血瘀滞为主配膈俞、血海;④肝肾亏虚配足三里、气海、关元、三阴交。
4 耳穴治疗
腰部疼痛明显,转侧活动受限,两侧骶棘肌痉挛,首先予耳穴治疗, 用食指及拇指指腹按压、牵拉双侧对耳轮上部,可适当进行捻按,每次按压30s,以压致患者感觉疼痛但能忍受,且耳轮出现胀热感为宜。 该法具有疏通经气,缓解腰骶部疼痛及肌肉痉挛,改善腰骶部活动的功能。
5 针刀疗法
(1)体位患者俯卧位、腹部垫枕。
(2)部位以相应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一侧神经根为主。
(3)定点腰椎椎体棘间取一点,棘突中线一侧旁开05cm取一点,3 4cm再取一点,按西医手术要求予以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及一次性口罩、帽子。
(4)操作选用3号、4号针刀各1枚,依次分别对准以上3点进行针刀松解、减压、剥离等手术治疗。术中应严格注意进针的深度、方向及患者感觉。若有触电感应停止进针或调转针向或出针停止治疗。术毕贴创可贴按压5min。
针刀治疗一方面通过“针”的作用,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另一方面通过“刀”的切割、松解等物理刺激可调节血中血管活性物质,改善局部循环障碍、新陈代谢,从而促进局部病理组织水肿与血肿的消散和吸收;同时针刀能够促进腰椎间盘周围的血氧供应,激惹和引发了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即自然吸收。
6 手法治疗
腰椎整脊手法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用的手法之一。推拿疗法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加快新陈代谢速度,达到利于病变组织修复的目的,在淋巴系统方面还可以加速淋巴回流,促进水肿吸收。
手法推拿的适应证: ①初次发作,病程短(6个月以内);②无马尾神经压迫症状;③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皮肤疾病,不能施行手术;④无进行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⑤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者。具体手法:揉法、推法、按法、拨法、屈曲牵拉法、扳法、直腿抬高法。
但要注意慎重选择重手法推拿或踩跷法,易引起神经根粘连、椎板增生硬化、黄韧带肥厚,甚或神经根纤维化、挫伤,暴力推拿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表现为马尾神经损伤及神经根刺激症状加重。
7 导引功法
采用施氏“洗、梳、揉、搓、松、按、转、磨、蹲、摩、吐、调”十二字 养生 功,以内调气血脏腑,外强筋骨,扶正祛邪。“十二字 养生 功”能起调节局部及全身肌力的平衡、改善血液循环、消除小关节的炎症及增进食欲、调节患者的心情等作用,可作为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常锻炼方法,以达到祛除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8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超短波、电疗、磁疗、热疗、激光疗等,具有改善患处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急性期选用超短波、微波等高频电疗,慢性期宜选用低频脉冲电疗、经络导平、电脑中频电疗。
9牵引治疗
牵引的作用:①腰椎牵引能够增宽椎间隙牵引力可使粘连组织、痉挛的韧带和关节囊逐渐牵开,在椎间隙增宽的同时,椎管侧隐窝容积增大,黄韧带伸展,盘黄空间和神经根与硬脊膜的相对空间增大。②恢复腰椎正常序列:牵引时将患者腰部放置于生理体位,随着牵引时间增加,小关节紊乱,脊椎侧凸等腰椎序列不良现象逐步恢复正常;在牵拉下,腰部处于一个平衡而又相对稳定的状态,便于减轻和消除局部充血、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③牵引能使肌肉痉挛减轻或消失。
10骶管封闭结合四步松解手法
骶管封闭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疗法。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配合此法治疗。施杞教授指出,为保证安全性,应常规手术室完成骶管封闭疗法。患者取俯卧位,下腹部稍垫高,先摸清骶管裂孔的位置,然后消毒、铺手术巾。以1%利多卡因溶液做局部浸润麻醉,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刺,在穿破骶管裂孔的韧带进入骶管时有阻力消失的感觉,然后将硬膜外导管通过针管内腔缓缓插入,送入腰骶部硬膜外腔,一般插入10 15cm已足够,回抽无血性液体并可观察到导管尾端有搏动证实插管到位,即可缓慢注入配制好的合剂,2%利多卡因溶液5ml+生理盐水40ml+确炎舒松20mg或得宝松1mg,共35 50ml。要求分3 4次间隔缓慢注入,并密切注意患者反应,注射完观察几分钟,无特殊不适后即可进行手法治疗。在骶管封闭结束后再配合四步松解手法:拔伸下压法、侧卧斜扳法、直腿抬高髋膝屈伸法、悬空抖腰法。
如果能够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结合四部松解手法,效果更确切。
11手术治疗
手术要严格把握适应证,主要手术指征:①病史超过3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②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因疼痛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③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或合并马尾神经受压麻痹的表现,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④合并椎管狭窄者。常采用手术有单纯髓核摘除术、椎间孔镜、腰椎后路切开减压内固定术等。
本文选自 《中医骨伤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 莫文 ,主审: 施杞 。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引起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腰痛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的原因已经知道,但仍有少数病因尚未明确。常见的病因可概括为四大类:①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挫伤、扭伤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②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所引起。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痛。③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肿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痛,这种病人往往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症候。④ 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检查与主观叙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识来解释的病,这种腰痛常为癔病的一种表现。
腰痛患者能穿高跟鞋吗�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穿高跟鞋,特别是年轻女性。高跟鞋的高度一般约4~6厘米,甚至更高。穿上高跟鞋后,鞋跟的高度使身体重心相应提高,为了稳定由身体重心改变而失去的原有平衡,身体的肌肉张力,特别是腰背肌肉张力会重新调整,创造新的平衡状态。
人穿上高跟鞋后,因骨盆的前倾增强,重力线通过骨盆后方,使腰部为支撑体重而增加负担,随之后伸增强,长期持续,会因腰背肌过度收缩而出现腰痛。鞋跟高度每增加1厘米,腰椎的后伸及腰背肌的收缩就会成倍增加,腰痛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大。
由此可见,腰痛患者穿高跟鞋是不合适的,为了防止腰痛,一般人也最好不经常穿高跟鞋。那么腰痛患者是不是穿平底鞋才好呢其实,平底鞋也不见得绝对有利,选择鞋跟高度为3厘米左右较为适宜。所以,有腰痛的病人不妨换一双合适的鞋,也许会使腰痛有所缓解。
“退着走”能治疗慢性腰痛吗�
“退着走”就是连续地向后退着走路,在晨起锻炼的人群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退着走”。慢性腰痛很多是因为腰部肌肉力量、韧带强度不够,腰椎稳定性差引起的。 “退着走”的锻炼可增强腰背肌群力量,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及灵活性。在退着走的时候,腰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使腰部血液循环得以较好地改善,提高腰部组织的新陈代谢,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退着走”动作简单易学,中老年人可根据个人情况,掌握活动量,下面介绍两种具体方法,供大家参考:
(1)叉腰式:预备姿势:直立,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4指在前。拇指点按腰部双侧“肾俞”穴。(该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动作:退着走时先从左腿开始,左腿尽量后抬,向后退出,身体重心后移。先左前脚掌落地,随后全脚着地,重心移至左腿后再换右腿,左右腿交替退着走。每退1步,用双手拇指按揉“肾俞”穴1次。
(2)摆臂式:预备姿势:直立,挺胸抬头,双目平视,双臂自然下垂。动作:双腿动作同叉腰式,退着走时双臂配合双腿的动作进行前后摆动。
“退着走”锻炼可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每次20分钟,一般以每次锻炼后,稍事休息,疲劳感即逐渐消失为宜。场地要选择平坦、无障碍的地方,锻炼时要尽可能挺胸,尽量后抬大腿。
天气寒冷与腰痛有关吗�
有一部分人会因天气变化而出现腰痛或腰痛加重,而且有的患者腰痛症状会象天气预报一样准确,寒冷就是导致、诱发腰痛的一个原因。寒冷主要是通过腰背部血管收缩、缺血、淤血、水肿等血液循环方面的改变而使患者产生腰痛的。患者多是由于在寒冷地区长时间停留,或在寒冷地面、风口处睡觉而出现腰痛。寒冷可导致肌肉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动作,另外,为了御寒,衣服穿得较多,行动不灵活,若进行腰部急剧运动,就容易造成腰部损伤。
打麻将会引起腰痛吗�
长时间地打麻将,腰背挺直、椎间盘和棘间韧带长时间地处于紧张僵直状态,日久就易使腰背疼痛僵硬,不能仰卧和转身。而且久坐会使骨盆和骶髂关节长时间负重,腰部缺少活动,气血易在腰部凝滞而出现气滞血瘀,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而出现两腿麻木,久之可导致肌肉萎缩。在这种情况下,肌肉僵硬,稍一活动就可能扭伤或引起其他损伤,而导致腰痛。
吸烟与腰背痛有关系吗�
许多吸烟的人容易患腰背痛,其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吸烟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而咳嗽时引起椎间盘内压及椎管内压增高之故,将动物注以尼古丁,可减低椎体血容量,从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使椎间盘容易发生退变。这也许是吸烟者易患腰背痛的原因。另外,吸烟者易患肺癌,而肺癌经常转移到椎体上,由于椎体上有了肿瘤,腰背痛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且逐渐加重,到最后无法治疗。可见,吸烟与腰背痛是有关系的,吸烟是百害而无一利。
下腰痛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下腰部主要是指腰椎、骶椎、双侧骶髂关节及其邻近的组织,可涉及肌肉、韧带、筋膜、后关节、腰骶关节或骶骼关节。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有过下腰痛的历史。经常有人发生下腰痛后就说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下腰痛症状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
引起下腰痛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腰椎先天性或发育的异常:包括先天性的腰椎融合、半椎体畸形、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脊椎峡部不连或滑脱症、脊柱侧弯、第三腰椎横突肥大、游离棘突、棘突过大或过小、钩状棘突、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症等。
(2)腰椎退行性改变:包括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假性腰椎滑脱、老年性驼背、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下腰椎失稳症等。
(3)下腰部炎症:包括腰背部筋膜纤维织炎、腰椎结核、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脊柱炎、腰3横突滑囊炎、腰椎间盘炎等。
(4)下腰部损伤:包括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韧带损伤、腰椎骨折、脱位、骶尾部损伤、骶髂关节扭伤等。
(5)下腰部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①原发的良性肿瘤:如骨样骨瘤、骨囊肿、骨母细胞瘤、骨软骨瘤、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等。②原发的有恶性病变倾向的肿瘤:如脊索瘤、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等。③原发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骨母细胞瘤、腰骶部肉瘤等。④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腰骶部都可产生下腰痛症状。
(6)邻近组织的疾患:如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等;泌尿系统的结石、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等;消化系统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等;妇产科的子宫体炎、附件炎、子宫脱垂、盆腔肿瘤等;腹膜后的肿瘤侵蚀脊柱也可以产生下腰痛。
(7)功能性缺陷:如体势不良、妊娠、扁平足、下肢不等长、腰臀肌力不足等。
(8)其他:中毒性疾病,如氟骨症等;营养性疾病,如骨质软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等。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痛有何区别?
骨质疏松症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全身性骨数量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大,骨基质减少和重量降低,骨的机械强度减低导致非外伤性骨折,或轻微外力即可发生某些部位骨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比较公认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分泌紊乱:众所周知,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以后的女性患者尤为多见。这表明:性激素对骨质的代谢有直接关系。当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不仅是柯兴氏综合征的主要特征,而且在临床治疗上长期向病人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亦可同样引起这一后果。这表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加速骨质疏松的过程。而性激素能抑制垂体前叶素,间接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所以,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则更易出现骨质疏松。
(2)钙代谢失调:毫无疑问,钙缺乏是成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正常人每日摄入钙量约为10mg/kg体重,其中少量为人体所利用,大部分随尿及大便排出,以维持钙的代谢平衡。如果摄入的钙量减少,或是肠吸收功能障碍,或是从尿及大便中排泄量增加,则易引起由于缺钙所造成的骨质疏松。此时,如果再加上内分泌紊乱因素的影响,则更易引起骨质疏松。
(3)废用因素:正常情况下,由于肌肉的舒张收缩及各种应、压力而刺激骨骼组织保持正常的钙代谢平衡。但当肢体或全身一旦失去生理性活动及体力劳动或锻炼,则容易引起骨组织内的一系列改变而引发脱钙及尿钙排出量增加,导致骨质疏松。长期卧床者表现为全身性骨质疏松,而肢体石膏夹板固定或神经过敏性废用,则表现为局部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尤其以60岁以上女性多见。患者多诉全身疲乏,喜卧床或仰坐位而不愿活动;全身酸痛,尤以腰部为明显,可由腰向臀部和下肢放散,亦可由背部向肋骨和腹部放散。患者自己感觉身高逐渐变矮,除因椎间盘退变原因外,与椎体骨质疏松易引起压缩骨折有关。同样原因可使驼背畸形逐渐加重。
X线表现:脊柱骨质疏松,骨小梁减少,椎体中间凹陷,呈鱼尾巴状。
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疼痛的程度远不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且X线表现截然不同,应用性激素、高蛋白、高钙治疗后,腰痛症状可减轻。
什么叫牵扯性腰痛?哪些内脏疾病可引起腰痛?
牵扯性腰痛是指腰痛不是由于腰椎的原因所致,而是由于某一内脏器官的疾病表现出来的一种腰痛临床症状。既然产生腰痛的原因并非脊柱的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脊椎本身组织,故又称非脊柱源性腰痛。具体地说,可引起腰痛症状的内脏疾患有:
(1)泌尿系统疾患: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肾肿瘤、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结核、肾下垂、肾周围脓肿、前列腺炎、前列腺瘤等。
(2)消化系统疾患:如消化道溃疡、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癌、直肠癌等。
(3)妇科疾患:如附件炎、子宫体炎、子宫后倾、盆腔肿瘤、子宫脱垂、盆腔充血、经期紧张等。
(4)另外如膈下脓肿、腹膜后肿瘤等也可引起腰痛。正如头痛一样,头痛的原因不一定就在头内。有些腰痛只不过是某一脏器或全身疾病的一个症状而已,内脏疾患引起腰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①病变累及腰部或其邻近组织:当内脏疾患的病变累及脊柱周围组织与后腹膜时,腰部可感到疼痛,且同时多伴有腰背肌痉挛。例如,腹膜后肿瘤、肾周围脓肿等所引起的腰痛。②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反射性地引起腰痛:由于某些脏器的病变刺激感觉神经纤维,传入后根或脊髓的某一阶段,将刺激转移、扩散到这一节段脊髓和神经根所支配的腰部皮肤、筋膜等组织,产生腰部疼痛。
对于牵扯性腰痛即非脊柱源性腰痛病的治疗,应按其发病的原因给予对症治疗。确切地说,必须先找出原发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可适当选用中药、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配合治疗,并可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这些方法皆可奏效。
妇科疾患所致的下腰痛有什么特点?
女性由于解剖及生理特点而产生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如子宫体炎、附件炎、子宫后倾、子宫脱垂、盆腔肿瘤等。患有这些疾病的妇女,常会有下腰痛症状。此外,月经期间、盆腔充血、经期紧张、怀孕期间均可致下腰部疼痛。但妇科疾患所致的下腰痛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下腰痛并不相类似,它有如下特点:
(1)妇科疾患引起的疼痛部位较为局限,一般常位于腰骶部,很少有下肢症状。
(2)妇科疾患引起的疼痛性质一般为胀痛、钝痛、酸痛或隐痛,无明显的放射性疼痛。
(3)下腰痛的症状与月经期或原发的妇科疾患有密切关系。如:子宫后倾的妇女,在月经来潮时出现下腰痛症状。
(4)除下腰痛症状外,主要表现为妇科的症状,如:下腹部胀痛、坠痛、白带的增多、痛经、月经不规律等。
(5)骨伤科方面的检查腰骶部无阳性体征发现,压痛不明显,压痛点不局限,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叩痛不明显,叩后有舒适感;妇科方面检查可有子宫后倾、子宫脱垂等阳性体征发现。
(6)盆腔部位、子宫及附件的B超等检查可有影像学方面的改变,而腰骶部的X线等辅助检查无阳性征象。
妇科疾患之所以能导致下腰痛的原因是:子宫及附件的神经来自腹下与卵巢交感神经丛和副交感神经的盆内神经,这些神经又起自第2~4骶神经,当病变累及这些神经,就可反射性地引起下腰痛症状。
内脏疾病所致的腰痛与其它腰痛有何区别?
腹腔及盆腔内的脏器疾患所致的下腰痛与腰椎自身疾患造成的腰痛,虽然笼统地讲都是腰痛,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其区别如下:
(1)内脏疾病所致腰痛的性质大多属牵扯性疼痛:这种腰痛的病变不在脊柱,所以脊柱的活动不受影响。查体时,发现病人腰部的活动性良好。牵扯性腰痛究竟占全部腰痛病人的比例有多少?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字,但患有这种腰痛的病人为数不少。
(2)内脏疾病所致的腰痛大多为继发性:主要表现为躯干的前面,一般为继发性,而且远没有腹部的疼痛程度严重。虽然极少数情况下,某些内脏疾患首先引起腰部疼痛,但随之而来的是剧烈的腹部疼痛,且程度更严重。
(3)内脏疾病所致的腰痛一般不是唯一的症状:除了腰痛症状外,一般有内脏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例如:肾结核患者可有低烧、盗汗、消瘦等;胰腺瘤患者可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恶病质表现;消化道溃疡的腰痛发作多与饮食有关等。
(4)下腰部骨伤科方面的检查无阳性体征,如压痛点不集中,压痛不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等。病变脏器本身可有阳性体征。
(5)腰椎影像学检查可无明显改变,内脏疾病所致的腰痛,脏器自身可有阳性结果,如输尿管结石,X线平片或造影片可见结石影,胰腺癌CT或核磁共振可显示肿瘤大小等。
不同人群下腰痛的种类有何不同?
下腰痛的发病率很高,导致下腰痛的疾病又很多,但就不同人群而言,其导致下腰痛的疾病种类又有所不同。
(1)不同年龄导致下腰痛疾病的种类不同。
少儿或青少年导致下腰痛疾病的常见原因,主要是先天性畸形,如隐性脊柱裂、移行脊椎等;姿势性的疾病,如腰椎侧弯等;炎症性的疾病,如腰椎结核等。
青壮年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主要是损伤性的疾病,如腰肌劳损、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压缩性骨折等。此外,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等也是导致青壮年下腰痛的比较常见的原因。
中老年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主要是退行性改变,如腰椎增生性脊柱炎、腰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症等,其次可能是腰骶部的各种肿瘤。
(2)不同性别导致下腰痛疾病的种类不同。
男性一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部的活动量较大,当负荷过大、姿势不当、保护欠缺等原因,就可能造成腰骶部软组织及骨与关节损伤,因此,男性的下腰痛以损伤因素为主。
女性由于解剖及生理特点而产生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如子宫体炎、附件炎、子宫后倾、子宫脱垂、盆腔肿瘤等。这些疾病均可引起下腰痛。此外,月经期可致下腰痛;怀孕期由于腰椎负荷加大而导致下腰痛;产后由于内分泌的改变,致使关节囊、韧带松弛,也可导致下腰痛。
(3)不同职业导致下腰痛疾病的种类不同。
体力劳动者,尤以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等引起下腰痛的原因,主要是损伤性的疾病;长期在空调、潮湿、寒冷环境下工作者,易患腰背部筋膜纤维组织炎;脑力劳动者由于缺乏锻炼,腰背部肌肉力量薄弱,极易发生腰肌劳损及腰扭伤。
由此可见,不同人群导致下腰痛疾病的种类不同。
http://wwwzgxlnet/sljk/ybjb/qugan/yaotonghtm
骶髂关节紊乱概述人体躯干及所担负的重力,必须通过两侧骶髂关节,均衡地传达到下肢,故关节结实坚强。关节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因而骶髂关节病变,上而影响腰背部,向下影响双下肢。关节的稳定性还受到性别、内分泌等疾患的影响。骶髂关节劳损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常有急性发作,症状严重者不能下床,甚至卧床不敢稍动。也有转为慢性病迁延日久。发病原因多与急性扭伤或长时间在不利姿势下劳动有关。过去曾将腰椎间盘后突误认为骶髂关节劳损或脱位病例,并用腰带固定。至1934年确认腰椎间盘后突症后两病就不再混淆。骶髂关节属微动耳状关节,是滑膜关节。这关节可因腹直肌的牵拉,是髂骨稍向前旋转;而腹后伸肌的牵拉,可使髂骨向后旋转;若外力加于骶骨下部,如突然跌倒,臀部着地,可使骶骨向前旋转;若外力加于骶骨上部,又可使骶骨向后旋转。跳跃可使外力通过下肢传至髂骨而使之向上移动。所以骶髂关节过分被动活动时,可引起一侧或双侧骶髂关节错位或半脱位。两骨的关节面本身已凹凸不平,错位后,关节位置更为错乱,发生交锁,同时有一部分韧带受到牵拉而劳损,发生疼痛,有时可引起反射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诊断1.病史:有暴力性外伤史。或慢性关节劳损所致的关节不稳,复受外力作用。2临床症状:骶髂关节局部疼痛,其疼痛可向股骨大转子外侧及大腿前方传导有时甚至放射到小腿外侧,并且通常有患侧竖脊肌痉挛。站立时,患者常将体重支撑在健侧下肢,患侧下肢呈松弛屈曲状,以减轻腘绳肌牵拉。3体征:患者脊柱腰段可有侧曲,且凸向健侧,腰肌紧张。患侧骶髂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髂后上下棘有明显压痛,骶髂部叩击痛。4特殊检查:①骶髂关节分离试验,又称“4”字试验。患者仰卧位,术者将患者上肢屈膝后作盘状放于对侧膝上,然后一手扶住对侧髂嵴部,另一手将患膝向外侧按压。若骶髂关节发生疼痛即为阳性。②骨盆挤压分离试验,患者仰卧,术者两手分别放与患者两侧髂前上棘处,将骨盆向外分离或向内挤压,引起骶髂关节疼痛者为阳性。③俯卧提腿试验(Yeoman征),患者俯卧,术者两手按压骶部,助手握患侧踝部上提,使髋关节后伸,引起骶髂关节疼痛者为阳性。5X线检查急性骶髂关节紊乱X线摄片常无异常表现。慢性扭伤或劳损者可有骨性关节炎改变,关节边缘骨质密度增加。鉴别诊断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腰痛伴有一侧下肢麻木、胀痛,脊柱两侧肌肉紧张,椎旁有明显压痛及向患肢放射痛。骶髂关节损伤较重或有错缝者,局部疼痛较剧,可向股外侧放射,局部肌肉痉挛,腰骶部有侧屈和前屈畸形,可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骶髂关节结核无外伤史,或仅有轻微外伤史。有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等。X线摄片显示有骨质破坏。基本治疗一、手法治疗手法复位是治疗第髂关节紊乱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施行手法前先应进行局部按摩放松。1侧卧单髋过伸复位法患者侧卧位,健肢在下自然伸直,患肢在上膝关节屈曲,术者立于患背侧,以一手握患者踝关节,另一手掌跟推顶患侧髂后上棘。先小幅度过伸患肢,乘患者不备,术者拉踝之手用力,使患肢过伸,推髂后上棘之手同时反方向用,可闻及关节复位响声或手下有关节复位感。2牵抖复位法患者俯卧位,两手抓住床头。术者立于床,两手分别握住患者两踝,逐渐向下牵引患者身体。在牵引的同时,抬高下肢使患者腹部离开床面少许,然后左右摆动下肢数次。在摆动下肢的过程中,上下抖动数次,使其复位。二、局部注射治疗我科多年来采用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或曲安奈德注射液以及局部麻醉剂注射方法经治病例均取得迅速缓解或治愈的效果。往往1次治愈,辅以休息,残余症状较重者可1周后再注射1次。注射方法:患者俯卧位,患侧骶髂部消毒,用10ml注射器抽取075%的布比卡因5ml,再抽取醋酸泼尼松龙2ml或曲安奈德注射液1ml,于骶髂上韧带及骶棘肌附丽压痛最明显处作准确局限性小区域注射治疗。注射后数分钟内患者即感疼痛完全消失。可让患者下地行走以检查效果及佐证诊断。三、其它疗法1可应用热敷、超短波、频谱等物理治疗,以使肌肉放松、水肿消退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2针灸疗法:取穴:肾俞、环跳、委中、殷门、阳陵泉、阿是穴。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中药离子透入疗法:选用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中药,进行离子透入治疗。四、药物治疗(一)西药治疗疼痛明显时,可口服消炎止痛药物芬必得、英太青等。(二)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1气滞络阻型:骶髂部疼痛时轻时重,痛无定处,重者腰部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咳嗽震痛,舌苔薄,脉弦数。治宜理气通络,和营止痛。方用泽兰汤加羌活、乳香、没药。2血瘀气阻型:骶髂部疼痛局限一侧,局部瘀肿,压痛明显,腰部活动受限。或有腹胀,大便秘结,舌质略有瘀点,脉弦紧。治宜行气消瘀,活血止痛。方用地龙散、复元活血汤、大成汤等。3中成药:可选用跌打丸、云南白药、三七片、伤科七味片等。五、托洗及贴敷治疗局部瘀肿热痛者,可用双柏散托洗,消肿定痛膏、活血止痛散外敷,或用狗皮膏、云南白药贴、奇正炎痛帖、伤湿止痛膏外贴。预防与调护�骶髂关节是骨盆环三关节中的主要部分,是脊柱与下肢间联系的枢纽,为力量的缓冲带,超越生理范围的扭转则可发生关节损伤,其病因可以是骨盆自身病变,如骶髂关节韧带损伤;也可来自腰椎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骶棘肌损伤和髂腰韧带损伤;下肢各部位如髋、膝、踝关节病变皆可因生物力学改变而导致骨盆倾斜,引起骶髂关节损伤和骨盆旋移。手法整复后的功能锻炼对巩固疗效、预防复发也很重要。平时注重慢跑,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参与球类运动。其次,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睡觉时尽量避免冷风直吹,以免腰骶部着凉引起腰肌痉挛。久坐伏案工作的人,也勿忘腰部保健,要经常起身活动腰部,防止腰骶肌慢性劳损。第三,适量补充钙及维生素。足够的钙及维生素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平时应多食用牛奶和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
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骨科-王临青主治医师
1临床概况 25年前发现的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关节病之间的关系,拓宽了我们对这类疾病总的认识。这类疾病以肌腱端炎、指/趾炎或少关节炎起病,部分病例可发展成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伴有或不伴有急性前葡萄膜炎或皮肤黏膜损害等关节外表现。肌腱起始端炎症(图1),发生在足(跖底筋膜炎和(或)跟骨骨膜炎及跟腱炎可引起足后跟疼痛)、胫骨结节和其他部位,而在临床往往缺少明显的炎性肠病、银屑病或肠道或泌尿生殖道的感染。肌腱端部位受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其附近的骨髓腔也出现水肿和受到浸润。强直性脊柱炎的显著特点是,其中轴肌端炎和滑膜炎的高发生率,且最终导致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纤维化和晚期的骨性强直。
虽然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受累,临床上真正出现脊柱完全融合者并不多见。骶髂关节炎引起的炎性腰痛,呈隐匿性、很难定位,并感到臀部深处疼痛。起病初,疼痛往往是单侧和间歇性的,几个月后逐渐变成双侧和持续性,并且下腰椎部位也出现疼痛。典型的症状是固定某一姿势的时间较长或早晨醒来时症状加重(“晨僵”),而躯体活动或热水浴可改善症状。肌腱端炎,是脊柱关节病的主要特征,炎症起源于受累关节的韧带或关节囊附着于骨的部位、关节韧带附近以及滑膜、软骨和软骨下骨。脊柱关节病的滑膜炎常常与临床上未发现的肌腱端炎有关,至少在某些关节,这种滑膜炎只是一种继发炎症。
由于胸肋骨连接部位、棘突、髂骨嵴、坐骨结节和跟骨部位的肌腱端炎,引起的关节外或关节附近的骨压痛是这类疾病的早期特点。只有极个别病人没有或只有很轻微的腰背部症状,而其他病人可能仅仅是抱怨腰背发僵、肌肉疼痛和肌腱触痛。寒冷或潮湿可使症状加重,而这部分病人常常被误诊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疾病早期,有些病人还会出现厌食、疲乏或低热等轻微的全身症状,尤其是幼年起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这些症状常见。肋软骨和肋椎,肋椎骨横突关节部位的肌腱端炎可引起胸痛,由于这种胸痛,随咳嗽或打喷嚏加重,易被误诊为是胸膜炎所致。
男女发病之比为7∶1~10∶1。起病多为15~30岁的男性,儿童及40岁以上者少见。强直性脊柱炎一直被认为是主要见于男性的疾病,解放军总医院20世纪80年代报道男女之比为106∶1。现在研究提示,该病男女之比为2∶1~3∶1。对男女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的差异至今尚乏满意的解释。职业、妊娠对本病均无大影响,而性激素的作用亦尚不肯定。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如表1所示。
一般认为女性发病比男性晚,北京协和医院报道女性平均发病年龄268岁,比男性发病平均年龄208岁迟6年。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另一特点是外周关节炎,尤其膝关节受累发生率高于男性,北京协和医院200例分析外周关节炎受累发生率女性略高,为57%比48%,与汕头大学医学院报道相似。另外,女性耻骨联合受累比男性多见。但中轴关节受累相对少见且症状轻,因而常常误诊为其他风湿性疾病。在病情严重性方面,一般认为女性病情较轻,预后较好。注意女性强直性脊柱炎和男性的差异,不但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深入研究本病也是有益的线索。多数病人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为上背部、臀部及髋部呈间歇性钝痛,有僵硬感或坐骨神经痛。开始疼痛为间歇性,而且较轻。随着病情发展,在数月或数年之后可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为较严重的疼痛。有时疼痛可发生于背部较高部位、肩关节及其周围,但不久就可出现下背部症状。病人常感晨起时和工作1天后症状较重,其他时间则较轻。天气寒冷和潮湿时症状恶化,经服水杨酸制剂和局部热敷后又可缓解。还有些病人首先出现原因不明的虹膜炎,数年或数月后才出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此种起病方式儿童多于成人。偶尔也可,以掌筋膜炎或跟腱炎引起的足跟痛为早期症状。全身症状有疲劳、不适、厌食、体重减轻和低热。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系统性疾病,既有关节病变表现,也有关节外表现。
2关节炎表现 可累及任何关节,但以脊柱关节受累为多。
(1)骶髂关节炎多数病人首先出现骶髂关节受累症状,个别病人也可首先出现较高位脊柱关节炎症状,表现为下背部强直和疼痛,常放射到一侧或两侧臀部,偶尔放射到大腿,进一步可发展至膝关节背侧,甚至可扩展至膝关节以下。由于骶髂关节局部炎症,下肢伸直抬高征一般都呈阴性。直接按压病变关节或使患侧下肢伸直,可诱发疼痛。在病程早期就可出现下背部运动受限和轻度骶髂关节椎旁肌痉挛。用手指按压耻骨联合、髂骨嵴、坐骨结节也可诱发疼痛。骶髂关节受累呈对称性,耻骨联合也可受累。病人可固定为某一姿势(图2,3)。
(2)腰椎关节炎:虽然骶髂关节和腰椎关节同时受累,但多数病人背部疼痛不适和运动功能障碍是由腰椎关节病变所引起的。开始背部出现弥漫性疼痛,以后则逐渐集中于腰部。有时可出现严重腰部强直,而使病人害怕弯腰、直立和转身,因为这些动作可以引起严重疼痛。脊柱强直可能是由于腰部骨突关节炎引起椎旁肌肉痉挛而造成的。查体腰部骨突关节可有触痛,椎旁肌肉明显痉挛,腰部脊柱变直,运动受限,腰部正常生理弯曲消失。
(3)胸部关节炎脊柱炎进行性上行性发展,胸椎关节也可受累。此时病人有上背部疼痛、胸痛及胸廓扩张运动受限感。这些症状有的病人可在病程早期就出现,但多数病人是在起病6年之后才出现。胸痛一般于吸气时出现。胸廓扩张受限主要是由于肋椎体关节、胸骨柄-胸骨体关节、肋骨与肋软骨接合处,以及胸锁关节受累而引起。胸廓扩张受限可致呼吸困难,尤其在运动时更易出现。肺功能测定多数病人无明显改变,这是由于膈肌运动幅度增强代偿了胸廓扩张受限之故。用手指触压胸骨柄-胸骨体关节、肋骨与肋软骨接合处及所有胸椎均可诱发触痛。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明显脊柱后凸、胸廓活动受限。
(4)颈椎关节炎:少数病人可仅以颈椎关节炎为早期表现,病情进行性发展,可出现严重的颈椎后凸或侧凸,最后头部可呈,固定性前屈位、后屈、旋转和侧屈时,可部分或完全受限,空间视野范围明显变小。颈椎病变所致的疼痛可仅限于颈部,也可沿颈旁结构放射到头部,颈部肌群开始严重痉挛,最后可发生萎缩、根性疼痛而牵涉到头和手臂。由于整个脊柱强直和骨质疏松,很易因外伤而发生骨折,尤以颈部为常见。一旦发生颈部外伤性骨折则可造成截瘫。
(5)周围关节炎:约1/3以上的病人可有肩关节、髋关节受累,这样就进一步加重了病人的致残后果。关节疼痛往往较轻,而关节运动受限却很明显,例如不能梳头或下蹲困难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发生软骨变性、关节周围结构纤维化,最后形成关节强直。病程早期,关节运动受限主要是由于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所造成。髋关节挛缩,膝关节代偿性屈曲,可使病人,呈前躬腰屈曲姿势,而出现鸭步状态。由于脊柱关节广泛性病变,还可造成扁平胸和严重驼背。
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由于炎症已基本消失,所以关节无疼痛,而以脊柱固定和强直为主要表现。颈椎固定性前倾,脊柱后凸,胸廓常固定在呼气状态,腰椎生理弯曲丧失,髋关节和膝关节严重屈曲挛缩,站立时双目凝视地面,身体重心前移。个别病人可严重致残,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3关节外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还可出现许多关节外表现,这些表现可以是原发性的,但多数为继发性。少数病人也可发生于脊柱炎之前数月到数年。有些病例关节外表现可与其他疾病相互重叠,例如主动脉炎,既可发生强直性脊柱炎,也可见于,瑞特综合征,故强直性脊柱炎可与瑞特综合征重叠;足跟痛是银屑病性关节炎、瑞特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的共同特征,而且这三种病人的HLA-B27阳性率都很高,提示这三种疾病可以互相重叠。
(1)心脏病变尸解发现,约1/4的病人有升主动脉根部异常。但是由于主动脉和主动脉瓣炎症所造成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于病程长,有周围关节炎和全身症状(发热和贫血)明显的病人,故临床上只有5%的病人出现心脏症状,多数病人没有自觉症状,仅查体时在胸骨左缘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可听到有较弱的舒张期音。临床上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扩大及传导异常比较常见,偶尔也可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伴有阿-斯综合征发作。主动脉炎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发生心绞痛,病程后期还可以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强直性脊柱炎除可并发主动脉炎之外,还可合并心包炎、心肌炎及结节性多动脉炎。
(2)肺部病变:由于膈肌运动可以代偿呼吸功能,故虽然吸气时胸廓扩张受限,但是很少出现呼吸困难,有些病人也可在出现关节症状之后几年而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咯血等症状。肺部摄片可见两肺上野有点片状致密阴影,部分病人可出现纤维化,还有一部分病人出现空洞,并有曲霉菌寄生。痰培养可培养出曲霉菌,可伴有霉菌瘤形成。晚期病人胸廓扩张受限,肺活量明显下降。
(3)虹膜炎约l/4的病人可有反复发作性虹膜炎,而且病程越长越易发生。虹膜炎为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一般为单侧性。眼部病变与脊柱炎的严重度及病情活动性有关,多见于有周围关节炎或以前有尿路感染史者,若不经治疗,可引起青光眼或失明。个别病人眼部症状可发生在关节症状出现之前。
(4)神经系统病变:强直性脊柱炎可以引起许多神经并发症,如自发性寰枢关节脱位,表现为颈部严重疼痛,常放射到颞部、枕部或眶后部。还可因外伤而发生椎体塌陷、椎体骨折,甚至可引起脊髓受压而造成截瘫。当脊髓马尾受压时,可出现尿失禁、阳痿、会阴部麻木及跟腱反射减弱。
(5)泌尿系统病变:肾脏可发生淀粉样变病,其发生率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可以出现蛋白尿。少数病人可因尿毒症而死亡。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也较普通人群高。
4特殊体征
(1)反映骶髂关节炎症和损伤的试验:如“4”字试验阳性,骶髂关节分离试验阳性或骶髂关节压迫试验阳性等。
(2)脊柱活动受限的体征:如Schober试验阳性,侧弯受限,枕墙试验阳性。
单靠完全伸膝时以手指触地的能力不能用来评估脊柱的活动度,因为良好的髋关节功能可以代偿腰椎运动的明显受限,而Schober试验(图4)就能较准确地反映腰椎前屈运动受限的程度。随着疾病的发展,腰椎前凸会逐渐丧失。
直接按压发炎的骶髂关节常会引起疼痛,通过以下检查有时亦可引起骶髂关节疼痛:仰卧位时压迫患者两侧髂骨翼;最大程度屈曲一侧髋关节,同时尽量外展另一侧髋关节(Gaenslen试验,图5);最大程度屈曲、外展和外旋髋关节(4字试验或Patrick试验);患者侧卧位时压迫其骨盆;或在俯卧位时直接压迫其骶骨。部分患者可无上述任何体征,一方面因为骶髂关节有强大坚固的韧带包围,运动度很小,另一方面在疾病晚期,炎症已被纤维或骨性强直所替代。
(3)平第4肋胸围深吸气和深呼气末相差少于25cm。严重的话可以去医院看看推荐西安医专附属医院有条件的话可以去那看看
今天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马尾神经松解术,为什么要做这个手术,以及做手术的目的是什么?还有就是这种手术伴随的危害可能性,身为病人或者家属一定要学习了解。马尾神经松解术是比较适合慢性损伤造成马尾神经粘连导致马尾综合征的病人,手术必须是要在显微外科技术下进行!
首先给大家简单的讲述一下手术的过程:
这种手术是需要通过腰背部位穿刺注射来进行治疗的一种方式。通常是采用局麻的方法,来进行操作。一般选择这种类型手术的病人,往往是为了缓解由于各种脊柱手术治疗后,所产生的瘢痕形成导致的腰痛、下腰痛或是马尾综合征表现。
在手术的过程中,病人则需采取俯卧位,在其腹侧放置一个软垫。然后医生会来定位骶骨下方的小裂孔,也就是骶管裂孔。定位好后,对其注射局部麻醉药,将皮肤及骶管裂孔表面进行全层组织麻醉。接着医生会用穿刺针沿着已经麻醉的路径插入,直到硬膜外的位置,注射造影液,然后通过X线透视设备看到瘢痕组织及疼痛部位的准确位置。
当明确位置以后,需要采用柔韧可弯曲的细导管,通过穿刺针置入到瘢痕组织的位置,然后将类固醇(激素)、麻醉药混合物通过导管注射至瘢痕组织周围。使疼痛部位浸泡在药物方中的同时,一并将瘢痕松解。解除压迫后拔除穿刺针及导管,然后术后同一般外科手术后常规处理即可。
当然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将导管留置数天,进行多次注射治疗或者几个月后再次进行注射治疗,从而进一步减少瘢痕组织。以上内容就是马尾神经松解术的一个大致概括内容。看到这里相信大部分家属或者患者本身应该多少了解一些了吧。
那么为什么会需要做这个手术呢?
一般由于种种原因或者因素导致马尾神经任何位置出现粘连的情况下,如果想要病情有恢复迹象或者好转趋势,这个时候神经松解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粘连问题。因为我们在其他的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损伤或者影响到一部分神经纤维,而部分神经在恢复过程中,创伤口处的位置容易生成疤痕,从而和周围的神经纤维黏连,一旦出现粘连的情况,随之马尾综合征的种种症状也会根据粘连情况来加重或减轻。
而马尾神经松解术的目的也是为了解除这种神经纤维被瘢痕组织嵌压的状态,从而为神经纤维生长或者恢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也可以理解为另一个角度的解压方式。
还不明白的话,可以想象一下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当椎间盘压迫神经后,我们需要切除压迫组织来为神经根创造有利的恢复条件,再在术后结合康复来促进身体提升。而这个瘢痕组织造成的粘连,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在某些程度上,有些病人是必须要这样去治疗,才能在后续恢复过程中,不再遭到粘连带来的并发症。
最后再讲述一下这个手术伴随的危害性。
首先这类手术必须是经验丰富的大夫去操刀的,一定是需要谨慎操作的。在神经松解时,分离粘连和切除瘢痕组织的操作,必须是十分准确和细致,必须要在显微外科技术下进行操作。在切除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之间的瘢痕时,千万小心不能切断束间的交通支,更不可以直接切入到神经束内,不然会病人会出现手术无效或者症状再次加重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属于手术带来的二次创伤,如果要多次操作失误,可能会带来多次损伤,从而造成更糟糕的后果。
马尾神经松解术如果手术顺利的话,那么病人是会有一个很好的恢复空间。而如果出现问题,除了上面刚说过的造成二次损伤,还有很大的可能造成二次和多次瘢痕组织粘连;还有一种危害性质就是术后局部出现了血肿和感染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下病人可能病情会得到进一步的恶化或者损伤。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病人做了手术,能有很大的提升;而有的做了手术后,身体并没有什么改变,没有加重也没有减轻;甚至有的病人在术后,身体反而不如术前的身体。
近些年来,对于马尾综合征的促进恢复上,中医的尝试,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病人把希望放在了中医药上面的原因。在术后漫长的恢复过程中是可以配合中医药慢慢改善调治的。
耻骨联合分离症,是指骨盆前方两侧耻骨纤维软骨联合处,因外力而发生微小的错移,有人也称耻骨联合错缝。
耻骨联合分离症是怎么回事
人体的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构成。据测算,通常及时承受328千克的牵引力,耻骨联合也不会青衣发生分离错位。但是在孕、经、产期的女性,器内分泌改变,是耻骨联合周围韧带松弛,这是若遇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耻骨联合分离。
1、当女性在怀孕期,尤其是在将分娩前,由于内分泌因素的影响,使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软骨及韧带变松软。
2、在分娩时耻骨联合及两侧骶髂关节均出现轻度分离,使骨盆发生短暂性扩大,有利于胎儿的娩出。产妇大都在分娩后黄体素分泌恢复正常,松弛的韧带及软骨也随之恢复正常。可在005%-01%的产妇中,因内分泌(黄体素)分泌过多,致使韧带过度松弛,产时两侧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易发生分离。
3、产程过长,胎儿过大,产时用力不当或姿势不正,以及腰骶部受寒等多种因素,造成产时或产后骨盆收缩力平衡失调,有可能使骶髂关节软骨面发生错位。
4、因骶髂关节的关节面粗糙,在形态上变化较多,易发生关节细微错位,致使耻骨联合面不能恢复到正常位置。
耻骨联合分离症状
1、症状
(1)有明显的外伤史或经产妇女。
(2)耻骨联合部疼痛:重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下肢难以负重,不能行走,翻身困难;轻者行动无力,上下台阶及单腿站立、弯腰、翻身等动作,都可引起局部疼痛加剧。
2、体征
(1)局部压痛与叩击痛明显,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耻骨联合加压及骨盆分离与挤压试验阳性。
(2)错移较重者,可触摸到耻骨联合上下缘不齐或分离的间隙。
耻骨联合分离原因
1、在孕、经、产期的妇女,其内分泌改变,使耻骨联合周围韧带松弛,这时若遇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耻骨联合分离。
2、外伤,当单腿站立负重突然滑跌或跌倒时单侧臀部着地,地面的反冲与体重相互中用,以及外来暴力直接作用于耻骨联合部,还不足以引起耻骨骨折或劈叉和横向劈腿过大,局部挫伤等情况下,都可致使耻骨联合部的距离增宽加大或上下错动而产生临床症状,出现耻骨联合分离症,有的还可以发生耻骨联合软骨炎。
耻骨联合分离怎么办
孕产后所致耻骨联合分离症,目前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骨盆矫正带进行物理固定矫正,矫正带的弹性可以固定在胯部向内收紧分离的骨盆,特别是菱形式骨盆带,科学利用了菱形结构结合人体工程学研究发明,突破性解决了现今一般骨盆带上窜下滑、不好用、效果差等难题,可最科学最大化助收收紧恢复骨盆,使分离的耻骨联合部快速恢复,大大提高了使用效果,使用简单方便,也是现今产科医生比较看好的一款骨盆恢复用品。
1、针刺。耻骨联合两段针刺加电针。
2、推拿。推拿手法是本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能达到立见功效的效果,再配合适当的卧床休息,病情很快即能恢复。
(1)按揉腰骶: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用拇指按揉八髎、白环俞、秩边、环跳等穴位后,再揉、按、滚等手法与骶髂部治疗3~5分钟,并推揉拍打腰骶部组织,以透热为度。
(2)按揉放松: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用拇指揉按中级、曲骨等穴位后,再揉按耻骨联合部1~2分钟,肌内收肌群起点处1~2分钟,然后再拿捏股四头肌及推擦股内侧肌群,使局部软组织充分放松。
(3)牵引复位: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一足蹬住健侧的耻骨下部,双手握住患侧下肢裸部,手足同时协调突然用力做上蹬下牵动作,即可复位;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双手握住患者双裸部,使患者呈双腿髋屈膝并外旋外展状后,两手突然用力将双腿内旋收拉直,即可复位。
(4)按压复位: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双手掌重叠按压在耻骨联合部,在患者呼吸状态下突然向下用力按住,即可复位;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双手掌重叠按压于骶尾部正中,在进行旋转按揉的情况下,双手突然用力向下按压,从而使其复位;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腿伸直而患侧腿屈髋屈膝,医者面对患者,用一手及前臂拖住患者侧大腿内侧,另一手按压于髋部,线将髋部环转几圈,然后用手同时协调用力,外展下压使耻骨联合逐渐靠近而达复位。
(5)斜板复位: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做腰部斜板法,参加急性腰扭伤推拿手法部分。或一手向下按压其骶髂关节处,另一手托起裸上部,双手相反方向用力推板使其复位。
总之,不管用那一种方法复位,其复位后患部疼痛应是明显减轻或消失,下肢屈伸活动功能也即得到恢复。
耻骨联合分离怎么护理
患有耻骨联合分离症后,应注意局部要保暖防寒,避免外伤和性生活,以加快康复,在治疗期间腰及下肢也不宜作大幅度的活动。耻骨联合分离基本手法:
1、患者俯卧,在腰臀部用攘法治疗,配合按揉八、环跳、大肠俞、关元俞穴及下肢后伸活动,手法宜轻柔。
2、患者仰卧,单侧下肢和双侧下肢屈膝、屈髋,医者一手扶膝关节,一手扶踝关节处,行髋关节摇法,然后牵引双侧下肢1~2分钟。
3、让患者坐于床边,身体微向后仰,左手按在耻骨联合处,一助手在背后扶其背部,另一助手站在患者前方,面向患者,两手握住患者双踝部,使双大腿外展外旋,双小腿内收内旋,两足跟靠近臀部。医者坐患者左侧,以右髋部紧贴患者的左髋,右手紧按患者对侧髋部,左手握住患者右手腕部,置于患者左手上部。医者令握踝部的助手迅速将双腿向前拉直,与此同时,术者左手拿患者右手拍打和按压置于耻骨联合上的左手,医者右手拉按患者右髋部,使之向内归合。以上手法重复2~3次,轻者1次可愈,重者隔3日治疗1次。
如何预防耻骨联合分离
产妇耻骨分离症的关键在于预防,应做到:
1、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张力。
2、在妊娠期间可适当做些屈伸大腿的练习,但要避免作腰、臀部大幅度运动和其他剧烈运动。
3、若骨盆某关节患有结核、风湿等病症时,应在治愈后再妊娠。
4、孕期营养要适中,防止胎儿因胎头过大而在分娩时加重耻骨分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