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正确锻炼无氧耐力?

怎么正确锻炼无氧耐力?,第1张

无氧耐力又称专项耐力,是体能类、技能对抗类竟技体育的基础。如最近中国足球协会规定参加全国甲级联赛的队员,必须通过12分钟跑(3100米)和5×25米(34秒)折返跑测验,合格者才能参赛。

发展无氧耐力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原地间歇高抬腿跑。原地做快速高抬腿练习。如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每组5秒、10秒、30秒钟快速高抬腿练习,做6~8组,间歇2~3分钟。强度为90~95%。要求越快越好。为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1分钟练习,或100~150次为一组,6~8组,每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80%,要求动作规范。也可前支撑做高抬腿跑练习。

2高抬腿跑转加速跑。行进间高抬腿跑20米左右转加速跑80米。重复5~8次,间歇2~4分钟。强度为80~85%。

3原地或行进间间歇车轮跑。原地或行进间做车轮跑,每组50~70次,6~8组,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75~80%。

4间歇后蹬跑行进间做后蹬跑,每组30~40次或60~80米,重复6~8次,间歇2~3分钟。强度为80%。

5反复起跑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30~60米,每组3~4次,重复3~4组,每次间歇1分钟,组间歇3分钟。

6反复跑跑距为60米、80米、100米、120米、150米等。重复次数应根据距离的长短及运动员水平而定。一般每组3~5次,重复4~6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一般的心率控制,如短于专项的距离,练习时心率应达180次/分钟,间歇恢复至120次/分钟时,就可时进行下次练习。如发展乳酸耐力,距离要长些,强度小些。

7间歇行进间跑行进间跑距为30米、60米、80米、100米等。计时进行。每组2~3次,重复3~4组,每一次间歇2分钟,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80~90%。

8计时跑可做短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计时跑或长于专项距离的计时跑。重复次数4~8次(根据距离而定),间歇3~5分钟。强度为70~90%,根据运动员水平及跑距而定,距离短,强度大些。

9间歇接力跑跑道上,四人成两组,相距200米站立,听口令起跑,每人跑200米交接棒,每人重复8~10次,要求每棒跑的时间。

10迎面拉力反复跑跑道上,两队相距100米,每队4~5人,迎面接力跑,每人重复5~7次,要求每棒时间。强度为70~80%。

专项耐力训练常用的方法和手段

1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的专项耐力训练。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主要表现为以最大强度重复完成完整比赛动作的能力。如优秀撑杆跳高运动员要在长达数小时的比赛中多次越过5米以上的横杆;标枪选手要力求在6次试投中都达到理想的远度;举重选手则试图在三次试举中,一次比一次举起更重的杠铃。因此,其发展专项耐力的训练内容手段应以多次重复完成比赛动作或接近比赛要求的专项练习为主。实践中,多采用极限或极限下强度完成此类练习。

如奥运会女子铁饼冠军德国选手韦鲁达,1991/1992年度准备第四个中周期(6周)专门力量练习重复次数达2620次,转向投掷练习为938次,赛前准备期(55周)专门力量练习重复次数为1345次,专门投掷练习达1005次。

2体能主导类周期竞速项群的专项耐力训练。体能主导类周期竞速项目有耐力性和速度型两个项群。耐力性项目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要求是用尽可能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全程。除超长距离之外,专项耐力的重要供能形式为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其主要训练方法为大强度的间歇训练法及比赛训练法。其负荷的主要特征为:

(1)采用超乳酸阈强度直至在较短段落中超比赛强度进行训练。

(2)中距离运动员训练课负荷总量达到比赛距离的3~6倍,长距离为1~3倍。

(3)两次练习之间的间歇相对略长。采用大强度间歇训练时,应待心率恢复至20~24次/10秒时再次练习;进行重复训练时则要求恢复到20次或20次以下/10秒。

(4)练习采用的段落长度,中距离为比赛距离的1/4~3/4;长距离也不超过3/4,但常采用比1/4专项距离短的练习段落。如长跑选手常采用400米段落进行间歇训练。

速度性项目运动的主要供能形式为磷酸盐无氧代谢供能,多采用1/2至全程段落练习,负荷总量为比赛距离的3~10倍,负荷强度为95%~100%。

耐力毅力性锻炼的方式有步行、健身跑、游泳、自行车、划船、登山及某些球类运动,也可因地制宜采用原地跑、跳绳、爬楼梯等方式。现将最常用的步行及健身跑训练方法作一介绍。 1.步行及医疗步行 步行是简便易行且有效的有氧训练法,适用于年龄较大、身体较差的肥胖者。根据锻炼者的病情和体力,规定一定距离、步行坡度、速度、中间休息的次数及时间。步行能有效地减少体内脂肪,且比剧烈运动消耗脂肪更为明显,步行不仅能减少脂肪,且增强肌肉,故有人建议用步行代替节食,因节食使脂肪及肌肉都减少。 常用步行路线举例:①200~600米平路:用30~50米/分的速度行走,每走100米休息5分钟。②800~1600米平路:用50~100米/分的速度行走,路程中及路程结束时各休息5分钟。③2000米路程:路程中有两段短坡(约100米),坡高5~10°,其余为平路。用40~50米/分的速度走1000米,休息8分钟。返路亦用同样速度走完1000米,休息8分钟。 步行最好在优美环境下,在树木、花卉小山旁进行。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在步行时要求心情愉快,肌肉放松,如果配合上臂活动、按摩则可使步行效果更好,若同时配合呼吸及意守丹田或涌泉穴,则可起到步行及气功的双重作用。 2.健身跑 健身跑由于它不需要特殊锻炼设备,很为中老年所喜爱。现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健身跑,一般属中等强度,适用于中老年健康者及有较好锻炼基础的肥胖病患者。运动强度大于步行,其运动量可由参加者身体适应状况来决定,速度可快可慢,距离可长可短。 健身跑的运动量的大小由运动强度和时间的乘积所决定,一般而言,年龄较轻、体质较好者、宜选择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的运动量,中老年及体质差者、宜选用强度较小而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量。 测量心率是衡量运动强度的最简便的方法。参加健身跑的人最好自己学会测量脉搏的方法。通常测桡动脉的脉搏数。 先数10秒钟的脉搏数,乘以6,就是1分钟脉率。30~40岁的人,可以把脉搏数从110次/分逐步锻炼加快到150次/分; 40~49岁的人,可从105次/分增加到145次/分;50~59岁的人,可从100次/分增加到140次/分;60岁以上可从100次/分增加到130次/分。以运动后的即刻心率作为考虑运动量的大小的指标,是简便、客观、准确、安全的方法。因为这可反映出心脏适应运动的功能情况,也反映了全身调节与适应情况。心率加快达不到标准,说明运动量太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若心率加快,超过标准,说明运动量太大,心脏负担太重,反而对身体有害。对运动后心率的恢复亦可提示运动量的大小,若运动后的脉率,在休息后5分钟内就恢复到运动前脉率,说明运动量还可增加;若超过10分钟还不能恢复,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予以减少。当然运动后的自我感觉良好与否,亦可参考。若运动后有不舒服感,睡眠不好,胃口不佳,甚至精神萎靡,应停止运动,找医生检查,待身体情况好转,再重新开始运动。若感觉良好,胃口、睡眠均佳,体力增加,那可以再增加运动量,以达到减肥目的。

后蹲,前蹲,箭步蹲,硬拉,卧推,双杠臂屈伸,肩上推举,引体

二头弯举,哑铃飞鸟,卷腹,坐姿提踵,腿屈伸,腿弯举

---------------------

不管是抗阻训练还是其他训练,在开始训练前都要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训练目标,这样才能有目的性的制定自己的训练计划。

对于大众健身,进行抗阻训练的目的一般为改善体型、保持身体健康。在进行抗阻训练前首先要对客户进行全面的身体和训练经历评估(体成分评估、基础体能评估、体态评估、之前的锻炼经历),了解客户的训练需求(我希望通过系统训练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私人教练需要根据评估结果推测客户进行抗阻训练会有哪些潜在的风险,比如是否有关节软组织伤病,是否有严重的体态失衡,如果有,哪些抗阻训练动作应该取消,哪些动作需要谨慎规避,哪些动作有较好的替换动作。完成所有评估后,再根据客户的训练需求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对于专业运动员,主要目的是加强相关肌群的肌力/爆发力,肌耐力,改善运动技术,促进运动表现提高,体能教练需要事先对运动员的训练经历、身体状况和运动项目有个充分了解,然后根据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计划,在安排抗阻训练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加强哪些肌群的训练会直接(或间接)促进运动表现的提高,需要加强具体什么素质(肌力/爆发力,肌耐力,肌肥大),怎么根据运动员的赛季合理的安排训练周期。

抗阻训练的主要训练目的主要有三个:肌力/爆发力,肌肥大,肌耐力(爆发力训练需要特别的训练技术)。其中肌力/爆发力类训练对训练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训练经验,所以建议之前未接触过抗阻训练的人群,先从肌耐力训练开始,肌耐力练习一般为小重量、高次数的练习,较高次数的练习可以有效的巩固掌握技术动作,并为之后的较大重量训练打下肌力基础。

二、训练动作选择

一般来说,抗阻训练动作根据参与肌群大小,以及对运动表现的贡献程度,可以分为核心训练动作和辅助训练动作两类,核心训练动作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大肌群的多关节训练动作(注意:这和腰腹核心的概念不同),核心训练动作又可分为结构性训练动作和爆发式训练动作,结构性训练动作是指躯干脊柱参与承重的训练动作,爆发式训练动作指非常快速的进行结构性训练动作。辅助训练动作通常指只动用小肌群或一块大肌群的单关节训练动作。

核心训练动作举例:后蹲,前蹲,箭步蹲,硬拉,卧推,双杠臂屈伸,肩上推举,引体向上

爆发式训练动作举例:高翻,高拉,高抓,箭步挺,半挺,下蹲挺,抓举,挺举

辅助训练动作举例:二头弯举,哑铃飞鸟,卷腹,坐姿提踵,腿屈伸,腿弯举

核心训练动作对改善体能,提高运动表现效果明显,所以在选择训练动作时应该被优先考虑,辅助训练动作对改善体能和提高运动表现较不重要,通常用于运动项目所使用的辅助肌群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训练。

对于大众健身,选择训练动作应以核心训练动作为主(大肌群多关节动作),辅助训练动作为辅(小肌群单关节动作),而且要特别注意全身肌群的平衡发展(拮抗肌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肌力失衡影响体态,增加受伤风险。比如训练计划中安排了股四头肌训练,那一定要相应的增加股后肌群的训练,当然肌力平衡不是指某一块肌群的肌力/爆发力、肌耐力和另一块肌群相同,而是彼此之间应有适当的比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1650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6
下一篇2023-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