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有哪些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有哪些,第1张

太极拳能使呼吸自然、细长、慢均。由于速度缓慢,动作柔和,从而使人体的微循环得以扩张。微循环的特点是剧烈运动会使血液运行走捷径,得不到充分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太极拳缓柔的特点则使血液能够流向各处,从而得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改善身体内部的循环。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使一些不通之处畅通,这样慢性病症状就得到缓解或消除。同时太极拳运动能强身健体,能预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极拳运动有治病的效果。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首先,我们知道,突然、强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却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的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利于脉气在遍上全身上下、内外循环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第三,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于协调有序状态。

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地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极拳是一门源远流长、内容深邃的科学,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习练方法。太极拳不仅继承了中国古老的传统养生之道,而又以现代科学为依据,得到了发展,从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获得了更大的养生保健功效,具有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这种特殊功效并非伸手可取,必须要在习练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动作规范,即指身体姿势要符合一定的运动标准,这也是各个式子,不管动作怎样千变万化,所共同遵循的动作要求。只有身体姿势和动作的规范,才有利于“意动身随”;有利于肢体放长,更灵活地表现出端正、疏松、圆润和轻灵等特点,有利于“以静御动”、“动中求静”和“精神内守”,从而使练拳出现只有意动而不觉形动的虚灵境界,使锻炼进入更高层次,做到由内发于外,且能由外敛于内,功妙地进行内外交修,达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动作规范,首先要做到身体的自然与放松,同时精神也应放松,“神疏”方能“体静”。

太极拳运动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匀、细、缓、长,但初练者不要刻意追求这些,只要采用通顺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顺呼吸也是达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会加大躯体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控,从而对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机能产生更加良好的影响。但初练者不能因此而盲目采用这种呼吸方法,否则不仅会顾此失彼影响运动习练甚至出现憋气等现象。实际上,只要随着动作的熟练,腹式顺呼吸越发越协调,达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极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违背。所以初练者务必遵循呼吸要畅利的原则,切忌急于求成。 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首先,太极拳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锻炼效果的出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有身体不练则退的规律。另外,身体的康复和体质的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拳具有健身疗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见影”之效。

第二,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是“练身、练气、练意”综合锻炼的结果,能掌握太极拳真谛,本身就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是体现了练拳的不可间断性。 第三,实践证明,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的获取,贵在坚持习练。每位立志习练太极拳进行养生保健者,都应从中悟出持之以恒的道理。

所谓“功到必成”,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打太极拳养成习惯的产生兴趣的过程。随着这种转变,一种身心健康的充实感、愉悦感、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会不期而至,人生乐趣会得到更大享受,对太极拳健身、疗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反过来,又会强化练拳的信心和兴趣,最终会使太极拳成为习练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师益友。

说起《黄帝内经》,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它作为中医学的基础,对于中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经典的 养生 学著作。因为它全面地阐释了秦汉以前的 养生 学成就,对于中医 养生 学的相关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历代医家关于《黄帝内经》 养生 思想的探讨较为深入,主要集中在"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天人相应 养生 思想;"恬惔虚无、精神内守"的精神 养生 思想;"饮食有节"、"谨和五味"的饮食 养生 思想;"和于术数"的运动 养生 思想;"治未病"的预防 养生 思想。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的呢?下面就用简洁明了的话来描述一下。

自然界和人的生命活动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天人相应"思想对于 养生 的最大启示就是要求我们在养成一个习惯的同时,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

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的征象,对自然界万物的影响尤其重要。自然界四季变化是有规律的,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是 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 ,但是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暑变化是自然界阴阳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所致,而这种运动变化会影响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人与自然界时辰季节变化具有同步的变化,人体的身体状态会随着四季的运动变化而自我调节。

《黄帝内经》记载"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一理论对指导我们 养生 保健具有重要意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 保持思想的干净清明、丢掉不好的情绪,身体内的真气就会顺畅、调和,精神也会守持于内, 这样的话便不会生病。如今的人是把酒当水喝,把放纵的行为当作正常的活法,不懂得保持体内精气充盈,不能够有节制地运用体内精气,只知道一定要使自己心情愉快,作息没有规律,这样就很容易生病。

《黄帝内经》关于饮食 养生 思想主要体现在"饮食有节"和"谨和五味"上。"饮食有节"中的"节"有两个含义,一是 饮食要有节制 ,不能太饿或者太饱;二是节律, 吃饭时间要有规律 ,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以免伤到脾胃。

而"谨和五味",就是要 营养均衡,合理分配 ,这是饮食 养生 的关键。饮食是机体生长发育、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是充养形体的基础。《素问》强调饮食应该保持多样化,补益精气,可以更好的养形。饮食要有节制,既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偏好某味,比如一直追求过辣、过咸等。总之,宜少吃一些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大米、蔬菜、水果等,与现代提倡低脂、低糖、低盐、低胆固醇饮食的思想不谋而合。

"和于术数"的一个中心词为"和","和"字有和缓、平稳、协调、均衡的意思,人体应该保持阴阳平衡和谐的状态等。术数,古人指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等一些 养生 方法和技术。《内经》中所提到的术数方法,有偏于安静的,如导引、吐纳、气功等。导引、吐纳、气功等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等,通过休养身体,调理神气,还可以改善我们气质,让性格更加沉稳,增强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 散步,这也是目前比较推崇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 散步有流畅气血、舒利关节、增进消化、调养神气的作用。古人 养生 ,注重动静结合,静能精神内守,动能气血流通,但是"动"不可过度。我们要科学运动,适可而止。

已经生病了才想办法去治病,就像是口渴了才去掘井、战斗已经开始了才去铸造武器一样,这已经太晚了。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医生很多时候都是在做这样的事。

" 不治已病治未病 "是《黄帝内经》提出来的防病 养生 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医疗卫生界所倡导以" 预防为主 "的战略的最早思想。它有未病失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层面的意思,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生病前就能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进一步发展、病愈后防止复发的目的。这样才能比较好地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治未病"还含有 养生 应从从小就抓起 这层意思。例如对于一个有家族遗传性高血压或冠心病的人来说,如果从小就注意饮食,不吃肥肉,吃低盐少糖的食物,长大后后冠心病的发病率自然会减少。否则到了老年,血管已经硬化,再去控制饮食,往往效果已经不好了。

《黄帝内经》把影响人体 健康 长寿的各种因素反过来作为手段,将目的与手段相统一起来,体现了中医 养生 的独到之处。随着 社会 的发展,我们现代 养生 思想日渐受到重视,那我们就更应该掌握其 养生 知识使其在现代 社会 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谈起武术,人们便会联想到武侠电视剧中所说的内功心法,太极拳内功心法与其他武术不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太极拳主张用意念运动,要求全神贯注,集中 注意力练习,做到心静体松的状态,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健身功效。

1内功就是意气运动,不以形体手势演示动作,完全依赖意念运动演示。是开发神意气潜能的高成次练法。

2促进人体血液回圈,增强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增强,益寿延年。

人们常说的腹式呼吸,也就是太极拳内功,练太极拳内功能促进血液回圈,提高身体新陈代谢,加快淋巴毒素的排出。

3如何修炼。

1、必须坚持长期松、稳、慢、匀,盘拳走架,循序渐进修炼。

2、必须坚持明理练拳,悟七分,练三分,内外双修。

3、必须坚持心静、意专,用意不用力、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修炼。

习练太极拳贵在坚持,长期坚持练太极拳能达到良好的健身功效,太极拳不仅能增强抵抗力,还能辅助治疗疾病。

4、必须坚持抓住丹田炼内功补充后天之气,滋养扶持先天之气,做到心肾相交刻苦修炼。

太极拳整劲内劲的修炼,内劲是太极拳技击的精髓。没有内劲,太极拳就成了空架子、成了好看不好用的功夫、。太极拳自古以来就是御外抗敌的拳法,它也和其他拳法一样有一定的练习步骤和程式,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法虽不同,但万法归宗。

 练内功要有三心

一,恒心,诚心,信心。

二,练内功具备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三,练内功三个基本要素,调形,调息,调心。

太极拳的内功是指以“调形”“调心”“调息”为主要形式修炼;调形,就是调身、调拳架,是练习太极拳中的核心。调形与调息、调心是太极拳术中的核心要素,被称之为“三调”。

调心是调节人的意念,入静入定,最终实现以意领气、以意行功。调息是运用意识调整呼吸。习练太极拳内功,如果没有人指导或不得要领,那将在很长的时间内,是练不出东西来的。

但是我们只要抓住五大要领,很快就能切入,五个要领就是。

一、拳架形体。

二、意念活动。

三、呼吸方法。

四、气劲执行轨迹。

五、习练功效。

 关于练拳功效得分三部分内容。

第一是健身效果。

第二是主治什么病,众多人练拳实践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经常习练太极拳,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前列腺、类风溼、脂肪肝、便秘、胃病、失眠、腰腿疼等疾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第三是技击功夫,前二点一般来说是中老年人所追求的,技击功夫是年青人所追求的,但是他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络。一句话抓住上面五大要领去练,就是在成功的路上走了一条捷径。

 练习太极拳内功的两大技巧

 1、要高度重视练习站桩

有的太极拳爱好者练拳不站桩,其实站桩是修炼太极拳内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功夫的关键环节。站桩通过特殊的静态练习可使形体放松、神意安然、内气顺畅。

培养出内劲,从而太极拳才能达到体用兼备。没有内在基础的太极拳架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太极拳的桩式很多,可以说式式皆桩,但基本桩式是无极桩、太极桩和技击桩。站桩效果首先是保持中定。

太极拳是一项稳打稳扎的功夫,练好太极内功,首先要有扎实的桩功,站桩也吻合人体骨骼的最佳受力状态。

下肢的气脉就会逐渐开启,气就会经涌泉上下流动。日久功深,身上的气会与地气结合在一起,下盘就会变得非常稳固,身上的内气就会充满,其劲力就会无穷无尽。

 2、规范准确地练习拳架

练习拳架务必规范准确,即要对太极拳特别是本人所修炼门派的基本技术规格细致地掌握,这是太极拳内劲生成和提升的前堤和基础。太极拳技术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练习太极拳,如若动作规格不正确,技术不规范,不但影响内劲生成和提升,甚至会造成疾病。为了达到拳架的规范准确。

练拳要掌握太极拳的功理,太极拳是文化拳、哲理拳,学太极拳要学一式准一式,练一式牢一式。

想真正学好太极拳,一定要选一位真正懂得太极拳的师傅。在学习了各式太极拳套路之后,应按照技术规格去细化太极拳的技术动作。

各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及技术规格都有不同,在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身型、身法、眼法、呼吸法及技击法等方面有相通和不同之处,练习者一定要认真体会琢磨。

对照拳照,即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因为任何师傅在传授武功时,都会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经验,其基本拳架和动作都会作些微调,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师傅的教导下,再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对调整自身的动作的准确性很重要。

 太极拳内功心法研究

 一、阐述太极拳内功心法

内功心法听起来虽有奥秘,但学习起来并不是那么的神秘。

道家文化法理对太极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很大的作用。道家讲求修心养性,老子提出了“虚其心,实其腹”的讲法。

这里讲的“心”不是人之肉心,而是说人的精神之内心,需要做到无私无欲,达到复归于婴儿的赤子之心。做到心清静,性空明,方能包容众生;纳天地之正气,方能无嗜欲,无烦恼,与世无争。

不管是道家、佛家,还是儒家,所讲“心”之含义同一,其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方面说人心,是指人们的精神和意识活动;另一方面指的是“本心”、“真心”,它是对第一方面含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抽象。

即是“性命”之“性”的意思,与天道相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心”字在形而上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超出矛盾与对立,照见绝对圆满的心灵世界。由此可知,内家拳的内功心法乃是“心无其心,法无其法,非心非法,即为心法”。

 二、放松是练太极拳的真谛

太极拳中的门派虽然多,但是拥有着相同的特点。

首先,对于初学太极拳者,必须具备一个正确的认识——不管你学的是哪个门派,都要端正态度,要从“一”字开始。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学练了一套完整的拳架,就自以为会了,懂了,行了。其实并非真正会了,真正懂了,这只是初级阶段的第一层次。

太极拳讲究全身大松大柔,众多习练太极者将松柔奉为拳的真谛和灵魂,这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许多人在习练太极拳时始终贯彻大松大柔的原则,却并没有练出功夫呢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松柔也有许多窍要。其中最主要的是方法问题,在某一层次上认识理解的问题,也有悟性的问题。练太极拳如果不得其方法和窍要,照样会步入误区。

许多太极拳习练者,只讲松柔,其实只是在肌肉和动作上放松了,自己觉得松开了,实则是懈了,只是自己还不明了而已。 要知道,练太极拳须经历三个阶段,十层功夫和不同的境界体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1877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6
下一篇2023-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