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呼吸功能的检测内容。

危重症患者呼吸功能的检测内容。,第1张

危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检测内容包括:①一般监测:除皮肤色泽、有无呼吸困难外,还有呼吸运动的幅度和节律、呼吸周期比值、胸腹式呼吸活动、呼吸音、是否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呼吸频率的监测等。②肺容量的监测:包括肺活量及潮气量。③呼吸力学监测:胸廓、肺及胸肺顺应性,呼吸道阻力,气道压力;呼吸作功量,压力一容量环等。④呼吸中枢驱动力的监测:气道闭合压。⑤肺气体交换功能的监测:血气监测如无创脉搏氧饱和度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与经皮二氧化碳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CO)监测,肺气体交换效率如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肺内分流率、呼吸指数、改良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死腔通气率等。⑥血液气体分析。)监测,肺气体交换效率如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肺内分流率、呼吸指数、改良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死腔通气率等。

 当人患病时,身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精神症状,特别是病情加重需要转入ICU进一步治疗时,清醒的患者会产生焦滤,恐惧,不安全感及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因此做好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范文 一:ICU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ICU重症患者需要隔离监护治疗,封闭的环境,陌生的监护仪、治疗仪,容易让病人产生心理障碍,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心理护理的配合,而且面对不同的病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心理护理的方式及内容应有所不同。全面合理的整体化护理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有效 措施 ,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干预。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病情重,病情进展快,变化大,ICU通常是全封闭管理的科室,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不同的病人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ICU有完善的设备,周全的医疗护理,仍有病人在监护期间出现不良心理反应。有报道称ICU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1]。如何对多病种不同类型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直至身心尽早康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结合临床工作将护理归纳如下:

 1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

 11病房环境的影响:ICU是一个集中了全院各科室、各专业的危重病人之地,患者神志清醒后表现出惊恐万分,有的是一种模糊的不安,有的为自己的疾病担忧、紧张和害怕,其是当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此时患者害怕和恐惧感骤然上升,在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焦虑、恐惧感则进一步加剧。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加之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2]。

 12孤独和沮丧:患者神志清醒后剧烈挣扎,精神处于萎靡、瘫痪状态,反应淡漠,严重失眠,情绪悲观,主要是由于患者术后醒来有种“再生”的感觉。他们希望离亲人近些,获得精神安慰,而ICU患者多不允许亲人陪护,患者倍感孤独和沮丧。

 13缺乏信任容易猜疑:在ICU病房中除了有限的探视时间和与医护人员交流外,ICU病人的视觉刺激仅限于头顶上的天花板和四周白色的墙壁。声音刺激则限于单调的监护仪、通气机、营养泵和输氧管的声音,因此,ICU各种声音和视觉刺激可诱发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引起患者认知、判断力低下,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不提供病史,有不适也不讲给医生、护士听,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14睡眠的影响:ICU病房内由于经常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治疗,加上对其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状态的监护,使得病人不断的接受单调感觉输入,这种环境容易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以外,夜间的护理活动以及病人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异常刺激,都是会引起病人的睡眠不良。

 15经济方面的担忧:ICU病房不仅住院费高,除了基本的额住院、一般治疗护理费用外,还有特殊检测的收费及昂贵的材料费,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包袱,使其不能安心配合治疗。

 2心理护理措施

 21重视护患交流,增进沟通:护士是监护环境中的重要调节者,调节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应当主动向患者介绍ICU病室情况,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以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随时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2满足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患者的愿望。ICU室内布置尽量贴近生活,增加生活气息,内温湿度及光线可以调整,有较好的隔音或消音装置,尽量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 此外,还可以为病人适当准备报刊杂志,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摆放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家人的照片,最大限度改变枯燥无味的ICU生活[3]。

 23做好心理疏导工作:ICU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较大,随着病情的变化,情绪也随之波动,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疏导就是通过护士的分析和引导,逐步缓解或减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压力,使其从不愿意合作、不愿意接受治疗到主动迫切要求治疗,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从逃避现实到主动面对现实,从不良心理状态转化。

 24保证病人的睡眠环境:睡眠不仅可以保证病人体力的恢复,还可以使病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尤为重要。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姿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关闭日光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壁灯,尽量使机械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25各项护理措施及操作均应争取患者合作: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护士要取得患者的理解跟合作,采取任何措施和操作前要跟患者说明目的、步骤,使得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避免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

 3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指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的护理,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我们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病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在ICU的紧张环境中,我们采用音乐疗法,可缓和患者的过度紧张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对减轻和预防ICU综合症的出现,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认为针对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成功拔管及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44

 [2]敖海清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4,22(8):1414

 [3]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二:ICU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

 摘要随着医学、护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被收治于重症监护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治疗以及恢复的全过程,往往过多重视躯体因素和病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尤其对于ICU病房的清醒患者,特殊的病区环境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报道称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监护、基础护理,还要积极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配合医生的治疗。笔者对ICU重症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ICU 护理 心理支持

 1 ICU患者的心理问题

 11 极度紧张、恐惧和焦虑 紧张、焦虑和恐惧是ICU患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疾病的突然变化、环境的改变以及周围其他患者的死亡等都会让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加之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同,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由得会觉得恐惧。

 12 孤独感和忧郁 患者更换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与外界隔离,家属不能陪同,医务人员与之交流甚少,加之病房中各种监护仪器、呼吸机发出的声音干扰,让患者触景生情,产生孤独感和忧郁的心理。

 13 ICU综合症 ICU综合症指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症。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度轻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包括谵妄状态、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头痛失眠等。

 14 无效性否认 无效性否认是个体有意或无意的采取了一些无效的否认行为,试图缓解因健康问题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否认和对环境的抗拒,认为自己的病情很轻,不需要各种监护,要求尽快的出院等。

 15 自我形象紊乱 是指患者对身体外观、结构、功能改变在感受、认知、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出现的健康问题,如创伤后的患者截肢后觉得自己身体残缺,对未来感到茫然,感到痛苦。

 16 睡眠形态紊乱 睡眠形态紊乱是睡眠的生理机制发生病理变化所致的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失眠等不同程度的睡眠质和量受损,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困扰,多与患者本身疾病、环境因素、药物影响有关。

 17 对呼吸机和ICU病房的依赖 对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习惯了被动通气,一旦脱离呼吸机,就感觉自己无法呼吸,由于ICU病房和普通病房人员配置和技术上的不同,患者在转往普通病房时担心自己会疾病复发,因此常会表现出幼稚的 儿童 行为不愿离开ICU病房,希望得到全面的照顾。

 2 导致ICU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

 21 疾病的相关因素 很多疾病不仅会在躯体功能方面对患者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精神方面造成影响。如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交换受损,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休克患者因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不足导致脑缺血缺氧,这些疾病不仅能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谵妄,还会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一系列负性情绪。

 22 患者的认知因素 由于疾病的突然变化,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受损或受限,加之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不够,认为病情的变化会导致自己的死亡,从而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对疾病的经历和认识水平,也会使得病情同样严重的不同的患者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和后果。

 23 环境的影响 ICU病房的结构,人员配置和仪器都不用同于普通病房,初入ICU的患者,家属不能陪在身边,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会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监护上,而忽略与患者的交流,加之ICU病房一般要求24小时照明,各种灯光和各种仪器警报声的影响,造成了患者听觉上和视觉上的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和失眠等。

 24 治疗因素 由于疾病的原因,往往会给予患者使用一定的镇静药物,如力月西等,这些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影响患者的睡眠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各种直接介入患者生命器官的管路,如各种引流管、气管内插管、深静脉导管等,都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困扰,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和自我形象的紊乱。另外,由于医务人员的问询和记录,会涉及一些患者平时不对人言的隐私,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恐怕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稳定患者的情绪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冷静、沉着、严肃,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面对患者的询问,不要回答“我不知道”或者“你不用知道”等,对突发的病情,不要慌乱,避免加重患者的恐惧情绪。由于疾病的变化对身体功能造成的影响和对疾病预后的不可预知性,会导致患者心理失衡,我们要对此进行有效合理的心理疏导,不要强迫患者对情绪控制,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安稳和疏导。对病情稳重的患者,不要和患者讨论有关病情,同时要告诉患者家属注意对患者进行保密,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

 32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 ICU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原因和环境影响产生自卑心理,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语言动作的表达和情绪的感染,使患者心态趋于平和,同时要将关于患者的积极地信息反馈给患者,比如一些化验指标的好转,生命体征趋于正常等,来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住,可以适当的放开探视制度,动员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等加强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感受温暖。

 3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让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在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的同时,要向患者讲解相关的 医学知识 ,让患者加深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知晓最新的医学水平的发展,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身的病情,来帮助患者自然解压。

 34 创造良好的环境 陌生的环境容易让患者产生不安和孤独感,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噪声,言语要温和,不要大声喧哗,ICU病房的各种仪器和呼吸机会有各种报警音产生,在增加患者不安感的同时还影响患者的睡眠,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要把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合适的水平,在报警音响起时要第一时间消除报警原因,同时要向患者解释各种仪器的功能,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35 消除依赖心理 对使用呼吸机有依赖的患者,要向患者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原因和现在撤掉呼吸机的原因,让患者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已经恢复到不用呼吸机的情况,同时告诉他呼吸机会放在床边,如有不适可是随时戴上,以缓解起紧张心理。对于要转出ICU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说明他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到普通病房后继续进行后续的治疗,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4 小结

 ICU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2]杜鹏,姚梅芳ICU综合症的预防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27-29

 [3]温新颜,廖莉茹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62

 [4]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6

 [5]刘容ICU护士与呼吸机依赖病人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2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2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3 心理护理的论文

4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5 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论文

 IHU的研究中,有32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非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他们在发病前有长时间暴露于密闭空间的经历,例如在拥挤的办公室、汽车中,以及室内温度过低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患者的肺部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对于这些潜在危险因素, IHU研究人员均没有做深入分析。他们建议新冠肺炎患者尽可能避免趴睡或俯卧姿势;最好使用可调节枕头帮助头部保持平躺和侧卧。

通过对新冠肺炎患者痰液进行分析,发现其上清液中含有冠状病毒,可能是导致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症状传播的重要因素。2月20日, WHO召开了紧急会议,并将新冠肺炎列为了一类新发传染病,而根据我国公布的确诊病例数,已有6例患者为湖北省以外地区确诊病例。而就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亦有多人出现呼吸道症状,也有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我们需要做好防护。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新冠肺炎早期以轻症为主,主要以治疗为主。  

疫情期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大多表现为咳嗽,且咳痰多,且痰量较少,且多为白色泡沫痰,这与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肺部病变有关。但是在患者的 CT上,除了肺部可见一片小小的阴影外,其他部位几乎看不到异常。除了常见的肺部病变以外,有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会在患者呼吸道中大量繁殖。病毒通过粘膜进入肺部后会进入血液循环并通过肺部泡进行复制,然后再通过肺部血管到达身体的其他部位。病毒进入到血液之后,就会在血液中与细胞发生反应。 

近日,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患者早期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因此,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症状可能会加重。因此,要警惕早期肺部 CT异常情况,特别是伴有肺部损伤时更应高度警惕。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要及时就医,以确保诊断符合早期标准。

提起危重患者的注意事项,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另外,还有人想问危重病人怎样吸痰,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注意事项,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危重患者的注意事项

1、危重患者的注意事项: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内容来自用户:男人如衣服j

一)呼吸心跳骤停抢救危重病人护理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

[目的]尽快实施有效心肺复苏技术,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抢救步骤]抢救危重患者必须注意事项。

1、病情评估。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唤患者,判断有无反应;以耳听、面感、眼观法评估患者呼吸情况,若无反应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危重病人护理六知道。

2、立即通知医生,推急救车,备吸引器。

3、去掉床头挡,患者衣扣及腰带,置患者于平卧位,垫胸外按压板。危重病人的饮食注意事项。

4、采用仰头抬颏法气道,清除气道内物,有舌后坠时使用口咽通气管,用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2次,评估患者呼吸、心跳。危重患者六勤一注意。

5、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

6、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危重病人护理问题及措施。

7、心电监护,如有室颤,给予非同步电复律。简述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

8、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9、严密观察病情,评价复苏效果。

10、心肺复苏成功后,将心跳骤停时间和心肺复苏时间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和病历中。

[注意事项]

1、同心肺复苏规范。

2、应先做5周期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然后检查心律并考虑除颤。

3、如果是心室纤维性(ventricularfibrillation,VF)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施救者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5、[抢救流程]↓↓7、12↓[目的]减轻溶血反应对循环功能及肾功能的危害。8、(

2、危重患者的注意事项:危重病人怎样吸痰

急诊危重病人吸痰护理技巧危重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

危重病人气管插管及经口咽通气管内吸痰能有效地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提高呼吸道气体率,便于应用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并利于气道雾化、湿化及气道内给氧等。可见对此类病人的吸痰护理尤为重要。现将对我科76例气管插管危重病人的吸痰护理技巧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我科自年1月至年6月共计经口气管插管病人76例(其中经口气管插管后复苏40分钟以上,抢救的病例不计在内;颅脑损伤插管后直接手术入ICU的病例不计在内),其中男性48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11岁,96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伴Ⅱ°呼衰23例;重症肺炎10例;肺心病8例;心衰5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酒后误吸4例;老年窒息3例;猝死4例;重症有机磷中9例;重度CO中3例;安定、奋乃静中1例;电击伤1例;溺水1例;水痘后脑炎1例。插管时间最短24小时,最长小时。平均插管时间小时。插管期间均未因吸痰出现过窒息、肺不张、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危重病人的护理要求。

吸痰时机及流程

采取按需吸痰、适时吸痰的原则。适时吸痰主要指的是以下4种表现:患者咳嗽或有呼吸窘迫症;可在床旁听到痰鸣音;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血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注意事项

1吸痰前的准备工作

①首先要保证负压吸引装置各管道连接正确、紧密、通畅,保证有效的负压,一般1064~15,应控制在798~10。危重病人的主要护理内容。

②准备2瓶冲洗吸痰管的无菌生理盐水,1瓶专门用于冲洗抽吸气管插管内的吸痰管(称其A盐水),另1瓶专门冲洗吸过口、鼻腔的吸痰管(称其B盐水)。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③备好不同型号的无菌吸痰管及无菌手套。

以上这些是在病人一旦行经口气管插管术即已准备完好,也是吸痰前必须的物品准备。以下则是吸痰前病人的准备。危重患者搬运注意事项。

④由于吸痰本身对病人是一种,清醒的病人通常不愿意吸痰,而病人的家属也认为吸痰特别痛苦。此时应以温和的语言,耐心的态度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吸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拒绝吸痰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示意病人及家属自己动作轻柔,同时指导清醒病人如何配合会尽可能减少吸痰所带来的不适,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⑤检查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是否有变动及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如果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有变动或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可能是气管插管移位脱出或一侧支气管,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⑥听诊双肺呼吸音,以判断痰液的位置。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轴式翻身。叩背时注意叩背的顺序应自下而上,由外向内避开关节、脊柱,手呈叩杯状。根据听诊情况及胸片情况着重扣击炎症较重的一侧,以便痰液松动,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便于吸出。一般叩击完毕一侧自气管插管内注水后吸一次,再行叩击另一侧再行吸引。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原则。

⑦由于气管插管的病人,气体不经过鼻咽部的湿化,使气管插管内较干燥,故应定时做雾化2次/日~4次/日,以起到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的目的,而且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加入性的,如庆大霉素、氟美松、糜蛋白酶、沐舒坦等,以达到的目的。对于行机械通气的病人要湿化蒸发器的温度为32~35℃,以达到有效的湿化气道。

2吸痰时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由于吸痰过程中病人的氧气被部分或完全中断,所以吸痰前一定要给予高流量、高浓度氧气以增加机体的氧储备。未行机械通气的病人给高流量吸氧5~/3分钟,行机械通气的病人给予80%氧气3分钟。根据蓝宇涛的调查,吸痰前后给予3分钟80%氧气,可使吸痰后SPO2达到97%,给予3分钟%氧气,吸痰后SPO2仍为97%。鉴于高浓度氧气的性作用及氧气能源的节省方面,我们现在吸痰前后各给80%氧气3分钟。危重症患者护理规范。

②为使痰液稀释易于吸出,吸痰前先自气管插管内注入生理盐水3~5ml,注水时应拔掉针头,在病人吸气时缓缓注入,待病人行5~10次通气后吸出,对于痰液特别不易吸出时可同法注入2%碳酸氢钠溶液2~3ml后再行吸引。

③吸痰时病人头部不可过度后仰,以免气管插管头端抵到气管壁引起气管插管堵塞,影响吸痰效果及气体。

④吸痰管的选择上,吸痰管的外径一般为气管插管内径的1/2~2/3,这样有利于气体从缝隙处进入气道。吸痰管过细,会导致次数增加和吸痰不尽,而过粗会阻碍气体和加重缺氧,对痰液者可选用较大外径的吸痰管。

⑤吸痰管深度应超过气管插管外约05~1cm,这样既不易发生堵塞又不易损伤气管。插管前应阻断吸痰管的负压,到达合适深度后放开负压,边旋转、边上提、边吸引,在最初的3~4cm或感觉痰液较多的地方要慢一些,随后较迅速的退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分钟。吸痰动作要轻柔。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

⑥吸痰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吸气管插管内的痰液前先将吸痰管在A盐水瓶中一下同时启动吸引器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吸痰顺序一般为先吸气管插管,再吸口、鼻腔。吸过口、鼻腔的吸痰管不可再行气管插管内吸引,若需要吸引则需另换吸痰管。吸完气管插管后若需再次气管插管内吸引则要在A盐水瓶中冲洗吸痰管,若要吸口、鼻腔则可在B盐水瓶中冲洗。但吸完口、鼻腔一定要在B盐水瓶中冲洗吸痰管。对于有些自气管插管内吸痰不易出咳嗽反射的病人,可先吸鼻腔,病人咳嗽后另换吸痰管再吸气管插管内,这样可以减少自气管插管内吸痰的次数又能彻底吸净痰液。

⑦吸痰过程中要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面色、颜色的变化情况,若有异常立即停止吸痰,给予高流量、高浓度吸氧并报告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⑧吸痰完毕,再次给予高流量(5~/分)、高浓度(80%)吸氧3分钟。

⑨吸痰后再次听诊双肺呼吸音以评价吸痰效果。

3吸痰后的处理工作

①用B盐水将吸痰管及连接管冲洗干净,将吸痰管弃于医用桶中,将连接管头端的1/2浸泡在B盐水中。

②及时记录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③气管内所滴注药液、注药用的注射器、冲管用的生理盐水,每24小时更换一次。吸痰车、吸引装置、各管道表面每日用/L有效氯湿纱布一遍。

④储液瓶内吸出液要及时倾倒,不得超过1/2满。

⑤储液瓶每周消一次,方法为浸泡于含氯消剂/L中30分钟后,清水冲净晾干备用;连接管每周更换一次。危重患者如何护理。

以上就是与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相关内容,是关于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的分享。看完危重患者的注意事项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最后一天,是周六,陈尔真依然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查房、开会、诊治患者,直到2023年元旦零点。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新冠救治专家组成员,这位抗疫老将的注意力分成两部分。一面是医院,面对剧增的患者,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不断降低患者等待时间,提升救治效率;一面是基层,指导社区医疗机构提升救治水平,尽早有效干预,分层分类规范诊疗。两边目标一致:防重症!降死亡!

流程如何优化?基层如何阻断重症?医护最需要什么支持?12月31日深夜,陈尔真接受了大江东工作室专访。

大江东:瑞金医院目前急诊情形如何?新冠患者占比多少?重症、危重症患者多吗?医院内部如何优化救治流程?

陈尔真:这些天,我院急诊服务量翻倍,平常日均约800人次,现在达到1600人次。但发热门诊从每日600多人次降到100多。我们开出了新冠专病门诊,每天也有400人次左右就诊。

1600人次急诊患者有80%与新冠相关;65岁以上的脆弱人群占45%到50%,有肺炎表现的占50%左右。每天到院救护车有100多辆。每天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占比约10%左右,绝大部分有基础病,或是老年人。

医院扩大了急诊容量,从原来4个诊间扩大到8个,并抽调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增援,尤其急诊抢救室增加很多人手。我们把感染肺科大楼全部腾出,收治新冠患者,其中有重症监护室、亚重症病房和普通病房3类。目前每天收治患者达到80位左右,高的时候有100来个。分类病房设置有很好的分流作用,减少了急诊患者滞留,让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得到更好救治。

我们建立专班筛查,及时发现有重症风险的患者。对重症和危重症,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从一般对症处理到氧疗、抗病毒治疗、适当的激素、器官功能的监测,有条件的进行俯卧位通气,全力救治。

尽管服务量剧增,救治工作仍在平稳、安全、有序展开。

大江东:此前您接受采访时表示,重症高峰已经慢慢出现,应对这种变化,医疗机构应该如何作出调整?

陈尔真:重症患者增加,对医疗机构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就是简化流程。以前的急诊,患者要先预检,再挂号,再去诊间,医生再开检查,结果出来再到诊间复核,复核后开药,开药后再治疗,要排好几次队。

现在,我们建立了急诊的疑似患者筛查流程。预检时,患者一挂号就把检查项目全部开好,包括新冠相关的必查项目,比如心电图、胸部CT、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蛋白,这样能及时鉴别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肺炎、心脏损害。我们会对结果分类为有基础病及无基础病;同时进行年龄分层,小于50岁,50岁至59岁,60岁至69岁,70岁至79岁,以及80岁以上,根据分类和分层来判断患者是否高危。

这些流程优化以后,我们大大提升了效率。优化前,急诊单日1200人次时,患者要等待3到4个小时才能完成诊疗;优化后,即便急诊人次上升到单日1600人次,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诊疗了。

大江东:上海社区卫生中心也迎来大量新冠患者,就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哪些措施和手段可以尽量阻止患者进展为重症?

陈尔真:上海对此作了大量工作,希望充分发挥三级诊疗体系的功能,让大部分轻症和普通型患者在社区得到治疗,2000多个社区医疗机构开启了发热门诊,为初筛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社区医疗机构也按照分层分类管理,对轻症居家治疗给予指导;对普通型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有风险或危重患者及时往上级医院转诊。

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早期识别预警体系,要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甄别能力。上海的新冠医疗救治专家组,包括我跟张文宏教授在内,正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一系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让基层医护人员掌握如何识别患者是否有高危因素,如何进行早期规范救治。

上海市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层面的救治能力建设,抗病毒药已经广泛发抵社区,争取第一时间用药。这个药越早用效果越好,如果超过5天,药效会打折扣。

社区医生可以及时为患者分类诊断,及时有效干预。有些社区卫生中心除了抗病毒药,还可以对症处理,包括氧疗、激素的使用,能够有效阻断一些高危患者进展为重症,降低对二三级医院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落实“防重症、降死亡”的目标。

2022年4月6日,陈尔真在“四叶草”方舱接受大江东采访。顾海民摄

大江东:很多不同科室医生走上新冠治疗一线,如何提升“跨界”医护工作者的新冠救治能力?

陈尔真:当下,医疗服务量剧增,相关专业医护数量明显缺乏,加上很多医务人员也感染了需要休息,这就需要调动更多医务人员参与救治。经过3年抗疫,医务人员对新冠都有一定认识。在医学院,内科是基础,包括肺炎诊治,每个人都学过。

治疗新冠,主要是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科室引领其他科室来支援的团队。

我们对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制定了培训计划,主要针对新冠感染诊疗规范流程进行强化培训,非专业科室医务人员能基本掌握,还有专家组指导,可以胜任普通型患者的诊治。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还是需要急诊、重症、呼吸、感染这四个专科来做主导。我们采取分类救治,支援团队负责普通型患者救治,我们加强了质量管控,救治过程中多学科专家团队,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可能转重症的患者,并转到专业性较强的科室或者病房救治,避免观察不到位、救治不到位,努力降低重症甚至死亡风险。

大江东:此前医生、护士感染较多,现在瑞金医院医护返岗情况如何?医护人员最急需什么?

陈尔真:12月中旬,很多医务人员感染,不少人发高烧、全身痛,进展成肺炎的也有,影响了我们的战斗力。但医务人员的天职是治病救人,基本都是烧一退就返岗一线。最困难的时候,超过一半的人员不在岗,现在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因感染未返岗,返岗率明显提升。但人手依然紧张,所有医务人员都是“白加黑,5+2”,每天都工作12小时。

生命至上,职责所在,这是我们医务人员应该做的。我们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医疗服务量在增加,每个医护都在超负荷工作,可能有时服务不到位,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共同维护患者健康。只要团结一致,一定能够胜利。

大江东:很多人胸闷气短就去医院拍CT,是否有必要性?什么情况建议去医院?治愈患者回家,还需要戴口罩吗?“阳”了,不太有症状的老人应注意什么?

陈尔真:CT确实是影像学上判断有否肺炎的关键手段。按照四种分型,轻型没有肺炎表现,普通型有肺炎表现,重症和危重型也有相关指征。绝大部分患者,尤其年轻人,发生肺炎的机率非常非常低,除非有明显肺炎症状,一般没必要做CT。

高危患者必须进行CT筛查,如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CT阳性占比较高。请一定听医生的,医生会判断你需不需要做CT,有的人不发烧,有点咳嗽,咳长了会有点胸闷,但没有气急,白细胞等血常规也好,没有淋巴细胞下降,氧饱和度也好,那没必要做CT。盲目涌向医院,挤占医疗资源,会影响真正需要救治的人。

“阳康”们在家里没必要戴口罩。但是,在人群聚集地还是要戴。我看过海外一项研究,80多万人的样本,二次感染率在2%到3%。这可能跟两次感染间隔时间,以及感染者免疫功能有关,为了你的健康,请坚持“三件套”“五还要”。

阳了但不太有症状的老人,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都在下降,感染后的临床特征和年轻人不同。可能肺炎已经发生,却只是昏昏欲睡,反应慢了,行动不便了。尤其要关注独居老人。血氧仪可以监测,但也不是万能的,还要观察老人是不是反应迟钝、神志不清,皮肤黏膜是否发生改变,嘴唇、指甲颜色是不是有点发紫。如伴有持续发烧、咳嗽、胸痛,风险就更大了,就要到医院,通过CT等方式看看肺部有无炎症。

大江东:很好奇,您感染过吗?大上海保卫战期间,您参与建设过7个方舱,我们也采访过您主持医疗救治的方舱,发现感染者有跳广场舞,有唱歌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挺高,现在大家都觉得有症状比例明显升高,为什么?

陈尔真:新冠病毒对于人类来说,普遍易感,不同的人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不一样。我感染过,症状非常轻,发烧到385度,半天就好了,没有头痛、肌肉痛,可能跟我打全程疫苗有关,也可能碰到的病毒载量较少。

现在看来,确实和大上海保卫战时期不太一样。当时上海60多万感染者,是通过核酸全检筛查出来的,其中隔离在方舱的,很多是无症状。现在上海疫情传播范围非常广,可能已达人口的70%,超过当时的二三十倍了。从绝对数来说,大家必然感到,有症状的人比较多。

对于这一波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数据统计研判。

关于俯卧位通气,说法错误的是急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常规通气模式。

根据知识网得知,俯卧位通气正确的是俯卧位通气可促进分泌物引流、俯卧位通气可促进肺内液体移动、较长时间俯卧位可引起患者面部水肿、角膜溃疡等。

关于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俯卧位通气说法正确。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也推荐将俯卧位通气作为病情发展较快、重症以上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手段之一,所以是正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099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