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位就是病人卧床的姿势。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协助和指导病人采取正确的卧位,以改善症状,利于治疗和检查,预防并发症,使病人感到舒适。
卧位的性质
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可分为三种卧位:
(1)主动卧位 病人自己采用随意的姿势卧于床上,并可自由变换卧位。
(2)被动卧位 病人活动能力丧失,没有能力改变卧位而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竭时。
(3)被迫卧位 病人意识清醒,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因疾病的原因,为缓解症状被迫采取的特殊体位。如呼吸困难时采用的端坐卧位。
还可根据是否平衡稳定将卧位分为稳定卧位和不稳定卧位。
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①适用范围
②要求 去枕仰卧。昏迷和全麻未清醒病人头偏向一侧,枕横置于床头。
(2)屈膝仰卧位
①适用范围
②要求 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膝屈起。
(3)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①适用范围
②要求 抬高头胸部10~20度,以利于呼吸;抬高下肢20~30度,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回心血量。
侧卧位
①适用范围
②要求 与仰卧位比较,侧卧位的重心高,支撑面小,稳定性不如仰卧位。因此,为使病人舒适,增加稳定性,可使病人下腿稍伸直,上腿屈曲,两膝间置软枕。(臀部肌肉注射应下腿屈曲,上腿略伸直,以使臀部肌肉放松。)上肢自由屈曲于胸前或枕旁,必要时背后和胸腹前各置一软枕以支持侧卧位。
半坐卧位
①适用范围 除与其他卧位交换用于休息以外,还有治疗意义。
②要求 摇起床头支架30~50度,再摇起膝支架以防身体下滑。
端坐位
①适用范围
②要求 此强迫体位病人容易疲劳,可将靠背架摇起成近90度,以支持后背;胸前放跨床小桌,置软枕供病人俯前休息。
俯卧位
①适用范围
②要求 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臂屈曲于头的两侧,下肢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
头低脚高位
①适用范围
②要求 仰卧,枕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床尾垫高15~30厘米。
头高脚低位
①适用范围
②要求 仰卧,床头垫高15~30厘米,枕横立于床尾。
膝胸卧位
①适用范围
②要求 病人跪卧,两小腿稍分开,大腿与床面垂直,胸部贴床面,腹部悬空,头转向一侧,手放头两侧。
截石位
①适用范围
②要求 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屈曲分开放于支腿架上,臀部齐床边,双手放胸前或放身体两侧。应注意保暖和遮挡。
答案:C
半坐卧位适用范围及原因为:①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半坐卧位时,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可使肺活量增加;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使回心血量减少,可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呼吸困难。②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半坐卧位时,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也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而引起膈下脓肿。③腹部手术后患者,半坐卧位时,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④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半坐卧位时,可减少局部出血。⑤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使患者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注意事项:俯卧位最不健康,影响呼吸,而且不利于脸部皮肤血液循环。长期保持此睡姿,面部易老化。
睡觉采取仰卧位时,身体与床铺的接触面积最大,有利于肢体和大脑的血液循环,也能较好地消除疲劳。但值得提醒的是,有些老人,特别是肥胖人士,仰卧位时易出现打鼾。严重的打鼾会引起呼吸暂停,造成脑部缺氧,还可能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所以,有打鼾问题的老人还是不要仰卧。
扩展资料:
如果向左侧睡,不仅会使左侧肢体受到压迫,胃排空减慢,而且使心脏在胸腔内所受的压力最大,不利于心脏输血。
若采取右侧卧位,由于胃的出口在下方,因而有助于胃中内容物排出。不过,右侧卧位的时间太久,可能使右侧肢体受压迫,影响血液流动,出现酸痛麻木等不适。建议老人右侧卧和仰卧交替进行。
因此,老人不宜睡左侧卧位和俯卧位,最好睡仰卧位和右侧卧位。不过,易打鼾老人,注意别仰卧,选右侧卧位最安全,但要记得翻身,以免肢体麻木。
人民网-打鼾不要仰卧,俯卧影响呼吸 这些睡姿不适合老人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食量少)
1合理喂养:一般早产儿体重越小,越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体重在1000克以下的早产儿,如果没有合并症,尽可能不要禁食,可采用肠道微量喂养法。少量的奶汁喂养,对胃肠道有生物刺激作用,可提高早产儿的胃排空率,改善对喂养的耐受性,要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完全肠内喂养。
可每次从1毫升开始,每小时1次,如胃里没有残留奶后,可以加奶,加奶量也是从1毫升开始加起,这种方法虽然不能给足早产儿所需的全部营养素,但可以促进胃肠的发育,增加胃肠道的耐受,比让他完全禁食要好。
2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的母乳,比早产儿的配方奶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选用母乳可以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
3根据呕吐、腹胀、胃残留奶情况,调整喂养方案:当胃内残留奶量约为上次喂奶量的1/3时,则将残奶液再注回胃内,再将奶量补至预计给予量。可待病情稳定,腹胀减轻后,再恢复喂养;如症状不缓解,可以禁食,禁食期间可以用静脉补充营养,当早产儿不耐受症状减轻后,可逐渐增加奶量。
4注意奶汁浓度:乳汁浓度对早产儿的胃肠道动力有一定的影响,高浓度的奶和高热卡对肠道动力有抑制作用,早期喂养早产儿,可采用2∶1或3∶1的奶喂养,随出生的日龄增加,早产儿胃肠道适应后,再改为全奶。
5进行抚触按摩:腹部的抚触按摩可增加早产儿胃肠动力,加速胃肠排空,诱发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消化道动力,有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生长。非营养性吸吮也可加快早产儿吸吮反射的成熟,调节胃肠肽水平,增加胃动力。可以让孩子吸吮空奶头,以促进胃肠发育。
6适当使用药物:促进胃动力的药物也可以帮助促进早产儿的喂养耐受,如多潘立酮(马丁啉)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促进胃排空,增强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收缩,增强食管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的张力。但早产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多潘立酮可能会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使用剂量不宜过大。
7斜坡俯卧位:采取头高脚低,呈20度角的斜坡式俯卧位。这种体位可以促进胃排空,能改善早产儿消化功能,但如不注意看护,容易引起早产儿窒息。
8仔细观察合并症:对于有合并症的早产儿,如窒息、硬肿症、心肺疾病、使用过呼吸机,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所以对这样的早产儿进行喂养时应慎重,可以从微量喂养开始并注意观察,一旦有喂养不耐受表现,应马上禁食。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1)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等病人。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肺部并发症。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6~8小时的病人,以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
2)方法:去枕仰卧,头部应转向一侧,将枕头横置于床头。
(2)中凹卧位
1)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2)方法:抬高病人头胸部l0°~20°,抬高下肢约20°~30°。
(3)屈膝仰卧位
1)适用范围:①腹部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2)方法:病人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侧卧位
(1)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臀部肌内注射、配合胃镜检查等。
(2)方法:侧卧,下腿稍直、上腿弯曲,一手放于枕旁,一手放于胸前。
3半坐卧位
要求:摇床:由平卧位转变为半卧位时,先摇床头,再摇床尾。由半卧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先要床尾,再摇床头。
(1)适用范围:①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由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可使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使静脉血回流减少,从而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②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③腹部手术后病人,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避免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④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可减少局部出血。
(2)方法:摇床,先摇起床头支架呈40°~50°角,再摇起膝下支架。放平时先放膝下支架,再放床头支架。
4端坐位
(1)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于极度呼吸困难,病人被迫端坐。
(2)方法:病人坐在床上身体稍前倾,床上放一小桌,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并将床头摇高,使病人背部也能向后依靠。
5俯卧位
(1)适用范围:①腰、背部手术或检查。②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
(2)方法:病人俯卧,两臂屈曲放于头部两侧,两腿伸直,在胸下和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转向一侧,使病人舒适,又不影响呼吸。
6头低足高位
(1)适用范围:①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②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引流。③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④跟骨牵引或胫骨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反牵引力,防止下滑。
(2)方法: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床尾垫高15~30cm
7头高足低位
(1)适用范围:①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作反牵引力。②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③开颅手术后,也常取此卧位。
(2)方法:病人仰卧,床头垫高15~30cm
8膝胸位
(1)适用范围:①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检查及治疗。②用于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
(2)方法:病人跪于床上,两小腿平放床上,大腿和床面垂直,两腿稍分开,胸部及膝部贴于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于头的两侧。
9截石位
(1)适用范围: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
(2)方法: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在支腿架上,臀部齐于床边,两手放于胸部或身体两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