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腹卧的体式有哪些

瑜伽腹卧的体式有哪些,第1张

你好,瑜伽的俯卧的体式有很多。

例如:蛇伸展式,半蝗虫式,蝗虫式,全蝗虫式,反转蝗虫式,单弓式,弓式,全弓式,摇篮式,四肢支撑式,斜板式,简易侧板式,侧板式等等

还有很多体式虽然没有规定但也是可以从俯卧进入:比如:下犬式,面向下的英雄式,婴儿式,叩首式等等……

人体几千年遗传下来的睡眠姿势,是仰卧或侧卧。

俯卧违背了行为习惯,会压迫肺部呼吸,导致呼吸不畅而缺氧;压迫了乳房,会使浑圆的乳房被压扁变形;脸部要经常转向一边,大幅度扭转颈椎,既很不舒服又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脊椎、四肢都要伸直,不利于肌肉和关节的放松。

短时间的俯卧,改变一下睡眠姿势未尝不可。但经常俯卧,上面所讲的问题就会出现。这当然对身体不利了。

长期做俯卧挺身有什么好处

 长期做俯卧挺身有什么好处?在训练动作中,俯卧挺身是一个很不错的动作,做起来也很容易,不少男性都很喜欢做,而且长期做对身体健康很有益处,下面讲讲长期做俯卧挺身有什么好处?

长期做俯卧挺身有什么好处1

  俯卧挺身有什么作用

 俯卧挺身动作能够有效的锻炼我们的背部、胸部以及腹部和臀部的肌肉,因为我们在做这个动作时是俯身趴在瑜伽垫上的。当我们手臂向上抬起的时候,我们的背部是向后收紧的,所以对背部肌肉有一个刺激作用,能够有效锻炼背部肌肉。

 同时我们的腹部也是收紧的,所以能够锻炼腹肌,而臀部肌肉则是因为腿部也需要上升,所以臀部是一个独立的作用。

 另外这个动作也能够有效的锻炼我们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因为当我们身体两侧向上抬起的时候,我们只有腹部位置以及大腿根部是接触地面的,需要我们使用这些部位保持身体能够平衡,这对我们身体的协调性有一定的考验。

 同时我们需要保持这个动作不变,所以也考验我们身体的耐力,对我们身体的柔韧性也是有所帮助的。

  俯卧挺身怎么做标准

 一开始我们身体平躺好在长凳上,让我们的双腿能够固定好在长凳上,此时我们的腰腹部以上的位置发力,让我们的身体能够向上,保持我们的上半身处于向上挺身离开地面的状态。

 坚持这个动作5秒后,我们再放松身体,重新开始动作。一次完成3组,每组进行20~30个。

  俯卧挺身每次完成多少适合

 在做这个动作时,我们每组动作可以坚持1分钟左右,每次完成3~5组。因为这个动作的难度系数不是非常大,所以在坚持的过程中也不是非常困难,那么我们每次都可以选择坚持1分钟时长,这样锻炼的效果比较好。

 另外只做一组,锻炼效果是很局限的,所以我们可以每次进行多组。

  俯卧挺身怎么做

 俯卧挺身,顾名思义,就是肯定先俯卧,再挺身,其实这个动作和卷腹和类似,只不过是上半身向相反的方向卷。首先,我们要俯卧在一个平面上,双腿并拢,绷直,然后运用腰背部肌肉的力量,努力向上抬起上半身,尽量抬得高一点,以自己不会感到不适为标准,做完一个以后,再重复做下一个。

  俯卧挺身锻炼哪里

 俯卧挺身其实并不是用来增肌的,它更多的是一种放松和拉伸,或者说可以算作一种功能性训练,康复性训练。它可以锻炼腰背部肌肉的协调能力,尤其是腰部肌肉的灵活性和韧性,对于骨盆也有一定的矫正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不要频率过快,以免伤到腰肌,而且运动过程中腰背部要始终挺直,不能弯曲。

  俯卧挺身注意事项

 俯卧挺身其实对身体素质要求挺高的。如果身体健康,腰部没有毛病,那么做俯卧挺身是很合适的,如果腰椎,腰肌,或者脊柱有问题,或者坐骨神经不太正常,都是不适合做俯卧挺身的。

 勉强做的`话,有问题的部位会很疼,病情也可能会加重,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含胸驼背,平时不疼不痒,做俯卧挺身是有助于矫正的。

长期做俯卧挺身有什么好处2

  一、训练俯卧挺身有什么好处

  1、 锻炼肌肉

 俯卧挺身肯定是会锻炼到肌肉的,虽然它的强度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它对背部肌肉,肩部肌肉,腰部肌肉都是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的,虽然不能让肌肉变得更强壮。

 却能增加它们的柔韧度和耐受度,有利于进一步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而且这个动作做起来也很简单,不用去健身房,自己在家做就行,平时有时间的话,多做一点是特别有好处的。

  2、 保健脊柱

 俯卧挺身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脊柱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当然,如果脊柱有问题,最好还是不建议做俯卧挺身,因为它对脊柱有一定的拉伸作用,经常做的话,有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也可以缓解腰背疼痛,就是要注意不要动作太快,避免肌肉拉伤。

 想恢复身体的话也可以做俯卧挺身,但是不要一次做太多,身体感到不适的话,最好立刻停下来。

  3、 改善形体

 俯卧挺身还可以改善形体,虽然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是偶尔做做肯定效果是不太好的,但是如果长期做的话,对于驼背,圆肩等小的形体问题的改善。

 会有很好的作用,也有助于拉伸肩部韧带,让整个人看上去更有精神,更挺拔,气质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变得更好。

  二、俯卧挺身怎么做

 1、 趴在瑜伽垫上,双手扶耳。

 2、 向上挺身至最高点,略作停顿,回到起始状态。

 3、 挺身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三、俯卧挺身注意事项

 俯卧挺身其实对身体素质要求挺高的。如果身体健康,腰部没有毛病,那么做俯卧挺身是很合适的。

 如果腰椎,腰肌,或者脊柱有问题,或者坐骨神经不太正常,都是不适合做俯卧挺身的,勉强做的话,有问题的部位会很疼,病情也可能会加重,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含胸驼背,平时不疼不痒,做俯卧挺身是有助于矫正的。

  四、俯卧撑是存在标准的流程

 1、挺胸收腹,躯干与腿部保持一条直线。

 2、手臂自然伸直垂直于地面。

 3、双手与肩同宽,始终没有保持腰背挺直,控制肘部紧贴身体两侧。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俯卧撑,坚持做下去,才能看到效果。

  五、做俯卧撑有许多好处

  1、维持体重。

 俯卧撑是高强度的运动,在做时会消耗能量,起到减脂的效果,缠在身上的肥肉也会随之逐渐消失。脂肪少了,体重也就得到了有效控制。所以,若是想控制自身体重,平时不妨适当练习一下俯卧撑,才能保持好自己的体重。

  2、免疫力也提升了。

 适当方法做俯卧撑,就可以起到不断提高免疫力的效果。现在社会白领族们,往往是由于缺乏运动,免疫系统能力已经连续下降,疾病问题也就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找上门来。

 此时,可以适量做些俯卧撑,就能够达到全面提高人们身体各个部位主要功能的效果,免疫力也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平时也会注重锻炼。锻炼体能的俯卧运动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它有着非常多的好处。首先它可以锻炼人的毅力,俯卧运动运动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要想将它高质量的完成却不是很简单。这需要每天坚持,更加考验人的毅力。经常做俯卧运动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要想将这个动作完成好,身体就要有协调性,手脚需要同时操作。

锻炼体能的俯卧运动

只有配合好,锻炼效果才会更好,经常做俯卧运动可以让身体的协调性更好。做俯卧运动也可以促进腹部血液的循环,当人在做这个运动的时候,腹部的肌肉就会处在紧张与放松交替的阶段,这样就会促进血液的循环。可以预防腹部的疾病,对女性是很好的,还可以预防妇科的疾病。经常做俯卧运动,不仅能够提高毅力,还可以减少腹部的脂肪。

你知道有什么好处吗?

现在人的饮食不健康,睡眠不规律。导致不少人出现了身体肥胖的现象,看着自己日益肥胖的身子就会特别的难过,也会通过锻炼来减肥。在做锻炼的时候也可以进行俯卧运动,这个动作会让腹部的脂肪减少,让腹部更加平坦好看。在做这个运动的过程当中会收紧腹部,这样就可以燃烧腹部的脂肪。可以达到瘦身的目的,对减肚子有着很好的效果。

提高身体抵抗力

经常做俯卧运动,还可以锻炼腹肌,在做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刺激到腹部的肌肉,让腹部的肌肉得到锻炼,持之以恒就会锻炼出腹肌。做这个运动还可以拉伸脊椎,能够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做运动是有着非常多的好处,每天运动四十分钟以上就可以起到减脂的作用。不少人会通过运动来减肥,运动减肥的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关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大家所关心的,尤其是孩子在运动方面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发展部分,以下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1

  训练立定跳远

 与孩子相对站立,拉着孩子双手,然后告诉孩子向前跳,熟练后可让孩子独自跳远,并练习从最后一级台阶跳下并独立站稳的动作。

  训练跑与停

 在跑步基础上继续练习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

  训练上高处够取物品

 将玩具放在高处,在父母监护下,看宝宝是否学会先爬上椅子,再爬上桌子站在高处将玩具取下。让宝宝学会四肢协调,身体灵巧。训练前,家长要先检查桌子和椅子是否安放牢靠,并在旁监护不让宝宝摔下来。学会了上高处够取物品之后,家长要注意,洗涤剂、化妆品、药品等凡是有可能让孩子够取下来误吞误服的东西,都应锁入柜子内,不能让宝宝自己取用。当宝宝能取到玩具时应即时表扬:“瞧我们宝宝多捧!真能干!”

  练习踢球

 用凳子搭个球门,先示范将球踢进球门,然后让孩子试踢,踢进去要给予鼓励。

  足尖走路

 练习身体平衡,学会单足站稳后开始学习。

 方法:先学习提起一个足后跟,学习用一个脚尖走,一只脚学会后再提起另一只脚后跟,学习用两个脚尖走路。

 刚学走路的孩子,由于要保持身体平衡,走路时两脚分开到与双肩宽。学习用脚尖走路要求将身体的重心从整个脚底移至脚的前半部,脚后跟提起,练习时要求身体伸直,不能前倾。否则在走路时抬起一足,身体重心就会完全落在孩子另一脚底的前半部分。需要保持身体平衡的小脑、大脑和脊髓运动神经有良好协调。促进各神经系统间的联系和协调动作,为以后更复杂的体能训

  练打基础。

  走平衡木

 练习高空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

 方法:在离地10~15厘米的平衡木上学习行走。可先扶宝宝在平衡木上来回走几次,使宝宝习惯高处行走,渐渐放手让宝宝自己在平衡木上走。鼓励宝宝展开双臂以协助身体的平衡。

  大动作的训练

 让幼儿自如的走、蹦、跑

 让幼儿与小伙伴玩“你来追我”游戏。练习跑跑停停。带幼儿练习长距离走路。

  训练上攀登架

 锻炼幼儿勇敢的性格,学习四肢协调,身体平衡。学习爬上三层攀登架。

 方法:将三层攀登架固定好,每层之间距离为12厘米(不超过15厘米),家庭中可以利用废板材或三个高度相差10~12厘米的大纸箱两面靠墙让宝宝学习攀登。攀登时手足要同时用力支持体重,利用上肢的机会较多,可以锻炼双臂的肌肉支撑自己的体重。同时锻炼脚蹬住一个较细小的面也要支撑全身的平衡。

 攀登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不怕摔下来的危险。因此要检查攀登架是否结实可靠,支持点会不会打滑等安全因素。家长要在旁监护。鼓励孩子勇敢攀登。

  钻洞训练

 使宝宝能钻过比身高矮一半的洞,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方法:在家庭内可利用写字台的空隙或将床铺下面打扫干净让宝宝练习钻进去。或利用大的管道或天然洞穴。钻洞时必须四肢爬行,低头或侧身才能从洞中钻过。孩子都喜欢钻洞。孩子有时还将一些玩具带到床铺下面钻进去玩。宝宝也喜欢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因此可用一只大纸箱如冰箱、洗衣机的大包装箱,在箱的一侧开“门”,一侧开小窗户透入光线,以满足孩子的需要。

 宝宝可以钻进这个小门作为自己的家,将一些小东西带进去玩,也可带小伙伴进去玩。孩子在钻进钻出的同时,锻炼了四肢的爬行和将身子和头部屈曲的本领。四肢轮替是小脑和大脑同时活动的练习。

  骑足踏三轮车

 练习驾驶平衡和四肢协调。2岁半到3岁的孩子由于平衡和协调能力差,骑老式三轮车更为安全。孩子先学习向前蹬车,家长在旁监护,尽量少扶持,熟练之后,自己会试着左右转动和后退。双足同时踏,配合双手调节方向,身体依照平衡需要而左右倾斜。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协调练习。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2

  婴幼儿大运动

  大运动训练

 婴儿运动发育规律

 1、由上至下: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走

 2、由近至远:肩- 臂- 肘- 腕- 手指

 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 视物伸臂- 伸手抓物

 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

  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

 1、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

 2、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

 3、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

 4、早教与保健相结合;

 5、以儿童为中心,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

 6、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

 7、个别化的早教训练。

  3个月婴儿:俯卧抬头90°

 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

 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如抬头不到900,训练者可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点:

 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

 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4个月婴儿: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目的:锻炼婴儿颈、背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是爬行、翻身运动的基础动作。

 方法:

 1、婴儿置俯卧位,训练者帮助其双手放在肩下方,手掌着地。在婴儿头的前上方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能用手支撑住身体,肘关节伸直,身体重心落在手上,头完全抬起(900),并能向左、右方向看。

 2、可给些帮助(1)轻轻向上扶住婴儿两肩,(2)用双手分别扶住婴儿两手的肘关节部位,使其手臂伸直,逐渐减少帮助。(3)在婴儿胸部下面垫1个小枕或楔形板,促使婴儿用手支撑

  5个月婴儿:向前腹爬几步

 目的: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移动身体、扩大活动范围,对智能发展和手脚协调动作非常有利。

 方法:

 1、俯卧位,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向前爬行。

 2、婴儿俯卧位,训练者用手掌抵住婴儿的两足,玩具逗引,当婴儿向后蹬足时可使婴儿向前移行。

 3、婴儿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训练者和助手各扶住婴儿一侧的上臂和小腿,用玩具逗引,一人扶婴儿的右手向前,另一人扶婴儿的左腿向前移,使其学会手足协调地向前爬行。

 注意点:腹爬的前题是手支撑,还不能者可以先训练手支撑,然后再训练爬行。

  6个月:前倾坐

 目的:坐位时眼睛的视野比卧位时开阔双手的活动多,是运动发育的一个新阶段。

 方法:

 1、让婴儿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双手向前支撑,呈前倾坐姿势。用玩具吸引他坐稳。

 2、婴儿能前倾坐时,在其前方放玩具,训练者可固定婴儿的一手,协助婴儿抬起另一手去拿玩具,使婴儿能单手支撑前倾坐。

 3、在婴儿前方放一个皮球,让婴儿双手拿起皮球,逐步能直起后背坐稳。

 注意点:

 1、刚会坐的婴儿不能坐得过久,开始时可坐5~10分钟,逐步增加,一般每次不超过10~20分钟。

 2、坐位时下肢伸直,髋关节应屈曲90°,头部控制要好。

  8个月:手膝爬行,能爬行钻过洞

 目的:手膝爬行能够更大地扩大婴儿的活动范围,也是训练婴儿空间、距离的概念和身体平衡功能的方法。

 方法:

 1、手膝爬位训练:婴儿俯卧位,保持手膝爬的姿势,玩具逗引爬行。可将小枕头垫在婴儿胸腹部,或用一条长毛巾从婴儿腹部下方绕过向上吊起婴儿的胸腹部帮助。

 2、三点支撑训练:在婴儿保持手膝爬位的姿势时,用玩具在前面逗引,鼓励婴儿伸出一只手取抓玩具,使身体保持在三点支撑(两膝和一手支撑)位置。

 3、帮助爬行:一位训练者站在婴儿右侧扶住婴儿的右前臂和右脚,另一位训练者扶住婴儿的左前臂和左脚,按照右手—左脚和左手—右脚前进的次序,帮助婴儿练习手膝爬行。逐步减少帮助,鼓励婴儿自己爬。

 4、让婴儿从圆筒隧道的一端爬进,在隧道的另一端放置玩具逗引,引导婴儿爬过隧道。训练者可以在隧道两侧的园孔中注意婴儿爬行的情况,并给以鼓励。

 注意点:

 1、保持正确的手膝爬姿势和手脚协调动作,及时纠正不正确的爬行姿势

 2、婴儿能爬行后父母要随时注意安全保护,特别要防止从床上跌落。

  10个月:从跪到站

 目的:是一种转变姿势的训练,促进婴儿运动功能发育,是站立和行走的基础训练。

 方法:

 1、先训练婴儿扶着栏杆从坐位转成跪位,待婴儿能够双手扶住横栏架双足跪稳后,鼓励婴儿一只脚踏向前成半跪位,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逗引,使婴儿逐步放开手,能独立地单足跪,保持身体的平衡。

 2、婴儿一手或双手扶住横栏架,单足跪位,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逗引婴儿由单足跪位站起来。

 3、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鼓励婴儿从跪位自行站起来。

 注意点:婴儿由坐到双足跪,到单足跪,再到站立位,是运动发育的一个过程,在训练时可以分阶段进行,达到一个阶段再训练下一个阶段的内容,逐步地由坐位进步到站立位。

  1岁:独走

 目的:独走使婴儿活动范围扩大,对外界接触的内容更加丰富及精彩。

 方法:

 1、宝宝还未能放手自己走,可以让他推小车或在两个大人之间学走。

 2、婴儿靠墙站着,训练者蹲在婴儿前面1—2米距离,鼓励婴儿独走2-3步。

 注意点:

 1、不要利用学步车学走路。

 2、12~14个月学会独走都是正常的。

  1岁5-6个月:

 跑步,并能慢慢停下来

 目的:是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训练。

 方法:

 1、训练者在儿童面前慢慢地退后跑,引导儿童跟着向前跑和停。

 2、训练者用肥皂水吹泡泡,鼓励和引导儿童跑着去追肥皂泡。

 3、训练者可以用活动玩具引导儿童追赶,也可以利用光线下的影子叫儿童去追赶自己的影子。然后能够扶住物体停下来,直至能够自己减慢速度,不扶物慢慢地停下来。

 注意点:

 1、儿童头重脚轻,跑步时头向前伸,身体的重心在前面,跑步时容易跌倒,一旦摔跤摔痛了,就会害怕跑步,所以尽量做好保护,室内容易引起碰伤的物件要移开。轻轻的跌倒儿童是不会害怕的。

 2、儿童跑步要停下来比较困难,先要训练扶物停下,然后学会减慢速度,慢慢地自己停下来。开始训练时训练者可以扶住儿童的手给以帮助,逐步减少帮助,让儿童自己能够停下来。

  1岁7-8个月:双足跳

 目的: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和控制方向能力

 方法:

 1、训练者拉着儿童的双手与他对面站立,先示范双脚跳一次,然后与儿童一同跳。进一步让他自己单独双足跳。能够双足离地,跳起10厘米以上。

 2、训练者扶小儿双手或一只手在蹦床上双足跳,可以提高小儿学跳的兴趣。

 3、儿童能在第一级台阶由大人牵着双手跳下。

 4、在地上划两条线当作“小河”,鼓励儿童跳过“河”或跳过地上的一个小方格。

 注意点:在宝宝开始学跳时,尤其在跳高落地站立时,头部往往前倾,不易站稳。大人应在宝宝前方保护,避免摔倒。

  1岁9-10个月:过独木桥

 目的:控制身体平衡和空间感知觉训练

 方法:

 1、在地上划间距10cm的两条线,训练者与儿童一前一后,引导儿 童在两线之间走,不能踩线。然后鼓励儿童独自在线中间走。

 2、用10cm宽的木板,两端垫上一块砖头,当作平衡木,让儿童在 上面行走。开始时训练者可扶着儿童的一只手,进行保护,逐步让他单独在平衡木上走。反复练习,至行走自如。

 3、在离地10cm高的平衡木上行走,鼓励孩子展开双臂保持身体平衡。

 注意点:训练时注意安全保护。

  1岁11月-2岁:跳跃过障碍

 目的:对儿童进行平衡觉和空间距离觉的训练。

 方法:

 1、训练者在地上放上6~8个纸剪成的脚印,左右两排,相距10~15cm,让小孩踩着脚印走路。

 2、在地上平放6块砖或木块,每两块间距5~10cm,让宝宝练习在砖或木块上走,每步踏在一块砖上,家长要在旁保护,以防孩子磕碰在砖头上。

 3、在地上画上边长为15~20cm的多个方格,训练者与儿童玩跳方格游戏。

 4、在地上放一张16开的纸,鼓励儿童用双足跳或单足跳的方式跳过去。

 注意点:

 1、注意儿童跳跃时的安全保护。

 2、行走和跳跃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2岁1-3个月:跳远

 目的:训练跳跃和弹跳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方法:

 1、训练者与小孩相对站立,拉着他的双手,鼓励孩子向前跳跃。

 2、在小孩面前的地上放一块20cm宽的泡沫板,鼓励他跳过去。

 注意点:

 1、训练中注意安全保护。

 2、开始时可以用单足跨越跳,然后训练双足跳远。

  2岁7-9个月:单足原地跳

 目的:身体平衡能力和空间、时间的概念以及协调能力训练。

 方法:

 1、让儿童双手握住家长或训练者的手,模仿训练者做单脚原地跳跃的活动。

 2、训练者和儿童一起握住一个呼啦圈,随着音乐的节奏用单脚跳。

 3、训练者喊口令:“一、二、三,跳”, 鼓励儿童用单脚原地跳4-5次。

 注意点:开始训练时儿童用单脚跳一次后,就会双脚落地,然后再单脚跳起,这是身体平衡能力还不好的缘故,训练者可以轻轻扶住儿童的一只手鼓励他连续地单足跳,反复地训练能够达到目的。

  2岁11个月-3岁:抛远3m

 目的:练习投掷动作和上肢动作的协调能力。

  方法:

 1、用布缝一个小袋,内装玉米粒或豆子。训练者示范投掷小袋,要求屈肘、手过肩用力向前抛出,要求能够把小袋抛过3m线。

 2、训练者与儿童“比赛”谁投掷得远,儿童投掷得远时有奖励。

 3、在3m远处放一个大筐或纸箱,训练者示范把小布袋投进筐 中,请儿童模仿投掷。

  注意点:

 1、布袋不要过重,否则儿童投不远。

 2、投掷的姿势要正确,要求屈肘过肩抛投,能够抛出3m以上

 大运动训练实习:手支撑、腹爬、独立行走、跳过障碍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3

  一、什么是大运动,具体包括哪些?

 大运动是指大肌肉群共同参与的运动,具体包括抬头、抬胸、翻身、坐、爬、站、走、跑等运动。对于0-1岁的宝宝来说,主要是抬头、翻身、坐、爬、站5个环节,且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宝宝大运动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的顺序,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的动作,其次是躯干,再次是四肢,最后是手和脚。任何一个婴儿在身体动作发展过程中,总是先学会抬头,然后是翻身和坐,接着是使用手臂,最后学会使用手和足部运动,直到能够直立行走。

  二、如何训练0-1岁宝宝五大运动

  1、抬头、举胸(0-3个月)

 大部分宝宝1个月大时,就应该能够做到趴在平面上短暂地抬起头。2-3个月大时,宝宝头能够向上抬45°,4-6个月的`时候,能够做到俯卧时举头90°。

 爸爸妈妈们可以这样做:通过一些方式帮助宝宝抬头:比如让宝宝趴在平整的床上,在床头唱歌或者用鲜艳颜色的玩具吸引宝宝,让他抬头;也可以在宝宝背上适度地扰动,让宝宝抬头。

 趴着不仅可促进颈背部肌肉的发育,利于抬头,而且通过刺激全身肌肉协调,促进大脑对运动功能的控制。开始训练趴着的时候,一天做2次,每次1-2分钟。

  2、翻身(3~7个月)

 此时,大多数宝宝已经可以在俯卧时很好地抬起头,胸部也可以逐渐离开床面了。

 宝宝的手和腿会有意识地摆动和踢打,当宝宝经常有把双脚抬起,身体自然侧倒后,下半身有扭动的动作,那么这表明你的宝宝已经开始在学习翻身了。这个动作通常发生在4~8个月间,发育较早的宝宝可能会在4个月就学会了翻身,而有些宝宝8个月才学会翻身这些都是正常。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一是可以亲身示范,“教”宝宝如何翻身哦;二是距离宝宝一定距离的地方用宝宝最喜爱的玩具逗引他,让他扭动身体才能触碰到玩具,这样可以帮助宝宝来回转动,顺势将身体翻转过来;三是可以试试将宝宝仰面放在床上,轻轻握着宝宝的两个小腿,将右腿放左腿上面,促使宝宝的腰、肩自然扭过去,练习多了,宝宝就学会翻身了。

  3、坐(4~8个月)

 新生宝宝因为腰上的肌肉无力,坐起来时候腰背呈弧形;

 4个月时宝宝基本就可以把颈部竖起来了,到6个月左右时,宝宝可以靠双手支撑坐稳片刻,7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坐稳了,8-9个月的宝宝完全坐稳后,可以背部竖直,可以左右转动。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当宝宝仰卧时,家长拉住宝宝的双手,感觉到宝宝主动拉大人的手,并可以挺起头离开床面时,说明宝宝就有点想坐起来了。一定要注意,只有在感觉到宝宝主动用力了,才“顺势”拉起宝宝。如果家长在拉宝宝的过程中,感觉宝宝身体没有配合用力,呈现出一种“软绵绵”的状态,那就说明此时宝宝还不适合拉着学坐,家长千万不要仅凭自己的力量拉起宝宝。

  4、爬(5~13个月)

 爬行对于以后宝宝的行走,平衡性,以及智力发展,精细运动的开展都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爸爸妈妈不要觉得爬可以一带而过,直接让宝宝学走路,这样做并不合适。

 一般来说,5~6 月大的时候,宝宝上下肢力量越来越强,便逐渐可以开始用四肢爬行了。宝宝最初往前爬行的方式通常是匍匐,从匍匐到能用腿部支撑爬行可能需要几个月。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来吸引他,让宝宝有向前的动力,然后另一位家人可以在宝宝身后用手顶住宝宝的小脚丫,注意是顶住而不是推,以此来训练宝宝下肢的力量。

 如果发现宝宝使劲蹬腿,就说明他是在练习腿部力量了!

  5、站立(7~16个月)

 相比较翻身、爬行,家长更关注宝宝的站、走。一般来说,大部分宝宝的站、走遵循这样的规律:

 扶站:宝宝 7~8 月大的时候;

 抓着东西自己站:宝宝9~10个月大时;

 独自站立:宝宝12~14个月左右时。

 但有些家长看见其他孩子都会自己站了,自己家宝宝还不会,就会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帮”宝宝,比如借助学步车。我们已经强调过,不要让宝宝使用学步车,多让宝宝爬一爬,练习站、走,锻炼宝宝的上下肢和腰部的力量,有利于宝宝运动的协调性,学站学走路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宝宝大运动发育的几个要点

  1、多趴一趴

 宝宝离开妈妈的产道后即可开始俯趴。没错,是“离开妈妈的产道”就可以开始俯趴了。有数据显示,出生后一周内就开始俯趴的宝宝,头颈部发育更好、情绪更平稳、睡眠能力也发展的较快。

 抬头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大运动,但宝宝不是天生就会抬头的,是从趴着这个动作中慢慢发展来的,所以说宝宝大运动的起点应该是趴着。

 多趴,不但可以促进大运动的发育,同时也是精细运动的起点。宝宝在趴着的过程中,宝宝为了支撑自己的身体,小手掌也会从握拳状态逐渐打开,为这一打开,小手的精细动作也就开始发展了。

  2、少抱一抱

 在宝宝不哭闹的前提下,少抱就是最初促进大运动发育的最好方法。因为抱的太多不但不利于宝宝脊柱发育,还会无形中束缚宝宝的手脚,使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运动”。

 时间久了,不仅会影响大运动发育的进度,还可能导致宝宝不爱动了。

  3、学翻身、爬行

 不要觉得翻不翻都一样、爬不爬都一样。

 翻身对于身体的左右协调具有重要意义,爬行更是对身体协调、手部发育、视觉发育等都有较大影响。

  4、少控制多引导

 前面我们讲了大运动发育遵循自上而下的规律,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我们要尊重宝宝原本正常的发育进程,只有宝宝的骨骼和肌肉能够熟练完成某一动作时,我们才能称其为会了,而这一过程必须是宝宝自己经过多次练习并逐渐习得的,而不是外界力量能够控制的,急于求成反而还可能会对宝宝造成损伤。

 所以,大人们要做的是,多些引导,少些控制。不要人为控制宝宝训练的时间,更不要过度干预他的发育节奏,让宝宝自己掌控就可以了。让宝宝经过了前面充足的俯趴、翻身和爬行后,自然而然进入独坐、扶站、行走的阶段。

  5、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性

 要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既不盲从某些发育里程,也不盲目与其他宝宝对比。 “三翻六坐八会爬”只是个综合平均数,并不代表你的宝宝一定要按照这个时间节点发展,若宝宝不按照这个时间节点来发育也不代表他就存在什么问题。

 有些宝宝先会做后会爬,而有的宝宝却反过来,先会爬后会做,但只要不影响他大运动发育的整体发展,家长就不必太在意,也不用刻意纠正。

 总的来说,0-1岁宝宝的大运动发育是一个“从上到下”“水到渠成”的过程,家长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安全又丰富的环境,让宝宝有足够的机会自由锻炼。

人的睡姿大体有俯卧、仰卧、左侧卧和右侧卧四种。根据统计,有65%的人习惯侧睡,30%习惯仰睡,而5%习惯俯睡。选择睡姿并无绝对好坏,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大可不必过分拘泥自己的睡眠姿势,因为一夜之间,人往往不能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睡到天明,绝大多数人不断变换着睡觉姿势,这样更有利于解除疲劳。 但对于患有一些疾病的人来说,就没这么自由了。姿势不当往往会诱发或加重病情,保持一种对健康最有利的睡姿非常重要。选择睡姿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有一点值得一提,在4种睡姿中,有利于美容的睡眠体位是仰卧。 4种睡姿各有利弊 四种睡姿各有优势,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相应的睡姿。 仰卧优点:不压迫身体脏腑器官。缺点:容易导致舌根下坠,阻塞呼吸。不适合打鼾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 俯卧优点:采用这种睡姿,睡觉时会感到安全,也有助于口腔异物排出;同时对腰椎有毛病的人有好处。缺点: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的人不宜选择俯卧。 左侧卧优点:有利于胃酸排入消化道。缺点:压迫心脏、胃部,容易让人在睡觉时翻来覆去,睡眠不稳定。 右侧卧优点:不会压迫心脏,睡眠有稳定感。缺点:容易导致胃酸返流,影响右侧肺部运动。 各种疾病患者最适宜的睡姿 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而诱发加重的,对于患有某种疾病的人而言,讲究一下睡眠姿势很有必要。有病的人,选择睡姿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胃病患者:胃病主要有胃溃疡、各型胃炎和消化功能障碍等。对这些人来说,最好是朝右侧睡。从解剖学上看,胃大弯以及胃通向十二指肠、小肠通向大肠的出口都在右侧。因此,右侧睡不会压迫这些器官,有利于消化道内食物由上到下的顺畅运行。但是,患有食管回流这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病人最好左侧睡,如果右侧睡,从胃部反流向食管的胃酸数量会大大多于正常情况,而且持续不断,容易引起胃部灼痛。 心脏病:心脏代偿功能尚好者,最佳睡姿为右侧睡,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右侧,相应减轻心脏负担。若已出现心衰,可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切忌左侧卧或俯卧。 高血压:最好平仰或侧卧,尤其要注意的是,应该选择一个适合高度的枕头,一般在15厘米左右为好。枕头过低会使脑部血流量增加,过高也会感到不适。 肺气肿:应该仰卧或侧卧,并抬高头部,双手向上微伸,以保持呼吸通畅。切忌俯卧。患有肺结核的人则应该侧卧,有利于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咯出。左肺有病,适宜左侧睡;右肺有病,适宜右侧睡。 胆结石:宜右侧卧,以免左侧卧时,结石受重力作用脱落到胆囊颈部,引起胆绞痛。 颈椎病:最好睡硬床,并保持平躺的姿势,枕头千万不要过高。对于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来说,睡姿最好以侧卧为主。这种姿势可以帮助改变脊椎及双腿的弯曲度,让本来就觉少的老人们睡得更踏实一些。 脑血栓:有关专家调查了2000个脑梗塞病人,发现95%以上的病人习惯于侧卧。在动脉硬化的情况下,侧卧使颈部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容易在动脉内膜损伤处逐步聚集而形成血栓。为此,仰卧睡眠较妥当。 腰背痛:宜侧卧睡,这样可以使肌肉完全松弛,避免肌肉牵拉紧张、刺激或压迫神经,引起或加重腰背痛。 中耳炎:脓液会灌满患侧耳道,为使脓液引流通畅,可采取患侧卧位,以促使脓液排出。 打鼾:不妨试试由仰卧改为侧卧或俯卧。事实证明,约有1/3的病人改变睡姿后,病情得到改善。 下肢静脉曲张或者下肢水肿:最好仰卧,这样方便把腿部垫高,高度保持20度左右(不可过高),使静脉血液回流心脏,改善血液循环,以减轻水肿。 糖尿病或醉酒:适合仰卧,这样方便将手、脚全部展开。但不要蜷缩身体,否则容易引起神经麻痹。 长期卧床的中风或慢性病人:要注意随时变换睡姿。如果家人疏于照顾,总是让病人仰卧,很容易在背部及臀部等部位长出褥疮。因此,最好的方法是,让病人2—3小时翻一次身,由仰卧改为侧卧或者俯卧。而且,调整睡姿还可以帮助病人排痰,使痰液不会堆积于后肺壁。 急性关节炎:患有僵直性脊椎炎者在发病初期,为了预防关节变形、驼背等,最好俯卧,以便尽量撑平脊椎,且床垫选择可稍硬些;但如果病情严重,脊椎已经变形,则不必硬要俯卧,不妨采用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姿势。目前,患有肌肉肌膜疼痛症候群者不少,若疼痛部位在臀部的梨状肌,则不妨改用侧睡,并在两腿之间夹一个枕头。让肌肉放松;做过人工关节手术者,也适合采取这种睡姿。 椎间盘突出:若处于急性期,最好采取侧睡或仰睡姿势,减轻椎间盘压力,患者会较为舒服。 肝病:左侧卧,有利于康复。 哮喘:哮喘发作时宜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不能躺平。 孕产妇:孕妇宜左侧卧位,勿仰卧位,以解除妊娠子宫对脊柱前方大血管的压迫;分娩后最好俯卧,以便恶露尽快排出。 肥胖:采取侧卧位,有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

趴着睡的危害:

在侧卧、仰卧、俯卧三种常见的睡姿中,俯卧属于一种不良睡眠体位,会影响到宝宝牙齿的发育。

诱发夜间磨牙据专家新近发现,夜间睡姿不当也会引起磨牙。如趴着睡觉,孩子的下颌受到头部压力,而此时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下颌为了摆脱受到的压力,即产生移动,形成磨牙

。还有一种原因,俯卧的孩子会不知不觉地将脸贴在枕头上,致使鼻孔与嘴巴受到挤压,妨碍呼吸,阻碍胸廓扩张,影响肺活量,结果引起体内氧气不足,从而影响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功能,产生局部兴奋,造成面部咬肌阵发性痉挛,导致磨牙发生。若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不仅会使牙齿磨损与松动、牙龈病变,引起牙周病,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还使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翌日精神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影响牙齿排列据有关学者研究发现,俯卧的孩子左右牙齿之间的距离比仰卧者小1mm至2mm,也就意味着前一种孩子的牙齿排列显得拥挤。一般情况下,孩子在6岁左右换牙,乳牙逐渐脱落让位于恒牙。如果牙齿之间的间隙不合理,可能造成换牙困难,进而影响到牙齿的排列顺序,造成牙齿排列不齐,有碍面部美观。

研究表示,趴睡已被证实为婴儿猝死症的主因之一。

此研究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进行,研究员利用问卷的方法收集了157个家庭的相关资料,他们的宝宝都是去世于婴儿猝死症,问卷包括宝宝是否有趴睡的习惯、此习惯有多久、睡姿改变的原因等。结果发现,157位宝宝中,约有八成死亡时的睡姿是趴睡 。所有宝宝中有趴睡习惯的占六成(93位),其余没有趴睡习惯的宝宝中(64位), 有21位是在改成趴睡的第一个星期就造成不幸,其中更有18位是第一次改成趴睡就酿成意外。至於让宝宝改变睡姿的人,父母与照顾者各占一半。

父母应与保母多沟通睡姿部分,可别因宝宝趴睡较舒服,就让宝宝趴睡,酿成遗憾!

====================================

趴着睡午觉,不好

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黄席珍告诉记者,很多人晚间

睡眠不足,如果能在午睡中适当补充,将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但对于上班族

来说,午睡多会采取伏案睡眠,这时如不注意,则对健康不利。

首先,人在睡熟之后,全身基础代谢减慢,体温调节功能亦随之下降,导

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全身毛孔都处于张开状态,如果不注意保暖,醒来后,往

往会出现鼻塞、头晕等症状。

其次,伏案而睡有时还会导致身体各部位出现不适。如头部长时间枕在手

臂上时,手臂的血液循环受阻,神经传导受影响,极易出现手臂麻木、酸疼等

症状。而且往往醒后会出现暂时性的视力模糊,这是因为伏案睡觉时压迫到了

眼球,造成眼压过高。长期如此,会使眼球胀大、眼轴增长。

此外,伏案睡眠不能使身体得到彻底放松,身体的某些肌肉群、汗腺、皮

肤会仍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睡完觉后不仅没有精神饱满的感觉,相反可能会感

到更加疲惫。因此,黄教授认为,如果伏案而睡出现了不适,那么就应该注意

采取躺睡的方式了。

除了伏案而睡,有的上班族还习惯在午休时坐着打盹。据研究,这样其实

也并不能消除疲劳。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血液循环减慢,头部供血减少。而

坐着午睡由于体位关系,供给大脑的血液更少,使人醒后易出现头昏、眼花、

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所以这种午睡方式也不合乎健康标准。

另外,黄教授还提醒上班族,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午睡10分钟

至1小时即可。不要饭后马上睡觉,刚吃了饭,消化器官正处于工作状态,此时

午睡会降低消化机能,应于饭后10—20分钟再睡。

===================================

趴着睡会频繁遗精

有不少男性朋友喜欢趴着睡。这种俯卧位的睡眠方式不但容易压迫内脏、使呼吸不畅,对生殖系统也有一定影响。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危害更大。

首先,长期趴着睡会压迫阴囊,刺激阴茎,容易造成频繁遗精。频繁遗精会导致头晕、背痛、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话还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年轻人本来就对阴茎刺激反应敏感,更不要采取这种睡姿。还有,频繁遗精的人也要当心这种睡姿加重病情。

另外,阴囊是男人的“小冰箱”,它需要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才有利于精子的生成。趴着睡会使阴囊温度升高,又不容易及时散热,所以对精子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尚未生育的年轻人尤其要当心。

采取什么样的睡姿比较好呢?一般来说,原则是不压迫内脏器官,有利于休息。我建议男士采取仰卧位或右侧位睡姿,这样既不压迫精囊,也不压迫心脏(左侧位会压迫心脏),对身体最好。

在生活中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急救的人,而人工呼吸就是一种较为常见急救方法,那么人工呼吸的方法怎么做?人工呼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人工呼吸方法气死很简单,掌握正确的要领后就可以轻松救人了,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人工呼吸的做法吧。

1、人工呼吸的方法

人工呼吸的方法大致有三种,包括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其中以都对口吹起的人工呼吸方式最为方便有效。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简单、容易操作,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

2、口对口呼吸的操作方法

1、首先使病人取仰卧位,头部后仰,先吸出口腔以及咽喉部分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急救者蹲于患者一侧,一手托起患者下颌,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将患者口腔张开,并敷盖纱布,急救者先深吸一口气,对准患者口腔用力吹入,然后迅速抬头,并同时松开双手,听有无回声,如有则表示气道通畅。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4--16次左右,直到自动呼吸恢复。

3、什么时候口对鼻吹气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4、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n”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

5、仰卧压胸操作方法

1、先将患者衣扣和腰带松开,呈仰卧位,背部垫高,头偏向一侧,呼吸道保持通畅。

2、急救者蹲于患者一侧或跪于患者大腿两侧,面向患者头部,双手手指分开,拇指向内,横放于两侧肋弓上面。两臂伸直,上身前倾,借身体重力推压患者胸部使气体排出,两秒钟后急救者松开双手,上身挺起;经两秒钟后,待患者胸廓自行扩张,空气吸入肺内,如此反复操作,每分钟约16-20次左右。

6、俯卧压背法

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换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较高。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7、俯卧压背法操作方法

1、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

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

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全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162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