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宝宝练抬头每次趴多久
1、俯卧抬头时间
对于新生宝宝一般每天练习3~4次为宜,开始每次俯卧时间不宜超过2分钟,熟练后每次训练的时间应逐渐延长,只要孩子没有明显不适,每日总累加时间可以达到1~2个小时。 妈妈注意经常给宝宝做背部按摩,可以在宝宝俯卧时用手指尖,轻叩宝宝的肩背部,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宝宝抬头的疲劳,而且还可以刺激宝宝更好地抬头。
2、竖抱抬头时间
由于此时宝宝的骨骼发育还比较差,所以竖抱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每次5分钟左右即可。两个月左右妈妈可以把宝宝竖抱让他练习抬头, 具体操作方法: 妈妈用两只手分别托住宝宝的背部和臀部,把宝宝竖抱起来,带到室内或室外看看周围。 这样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培养宝宝的视觉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3、俯腹抬头时间
俯腹抬头时间每次不超过两分钟。宝宝空腹时,将宝宝放在家长胸腹前,并使宝宝自然地俯在家长的腹部,用双手放在孩子的背部按摩,逗引小儿抬头,宝宝有时会抬头。
宝宝训练抬头的时机
从半个月开始练习抬头时,每天也要找好合适的时机,不能一时兴起,凭着大人的喜好来,要以宝宝为主,宝宝准备好的时候就是最佳练习时机。
一般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宝宝精神状态好、宝宝愉快配合、两餐之间。
小月龄宝宝睡眠时间长,经常昏昏欲睡,这些迷糊状态恐怕宝宝一趴下就睡了。所以要找孩子非常清醒的时候,精神状态好的时间,宝宝才有精力练习抬头。
宝宝也会有情绪,身体不舒服或者排斥抬头练习,不予配合的时候,练习自然没有效果。看到宝宝哭闹不安,非常抵触,就不要强制练习了,再找时间也不迟。
宝宝刚吃过奶后和准备要吃奶的时候都不适合练习抬头,因为刚吃过奶容易溢奶,准备要吃奶的时候很疲惫。最好的时间是在两次喂奶之间,比如2小时喂奶一次,就在喂奶后一小时进行练习。
温馨提示:每次训练时间也不能过长,几分钟即可,慢慢增加时间长度,以让宝宝舒服的方式进行
幼儿动作发展顺序
幼儿动作发展顺序,小孩子的身体因为发育还是不完全,所以是要比成年的人要脆弱一些,所以就需要在孩子的发育身上多注意,必要时可以增加一点锻炼,保持健康。以下分享幼儿动作发展顺序。
幼儿动作发展顺序11、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幼儿最早的动作是俯卧抬头。其他如俯撑、翻身、坐爬、站立及行走,则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2、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婴幼儿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然后接着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紧接着是准确的视觉等动作。
3、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动作的发展,婴儿最早出现的是头的动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远近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干的部位先发展,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作的发展。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婴幼儿动作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的支配,呈现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的趋势。
婴儿动作是如何形成的
1、大动作的发展规律仰卧时,手、腿、脚、口的同时运动。俯卧时,可以用双手支撑体重,头和胸进一步抬高。
2、能够单独坐一会儿(几秒钟),前倾时两只手开始在前面支撑,脊柱胸段后凸并向下延伸,第二个弯曲——胸曲开始形成。
宝宝的最明显的动作莫过于学会走路,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孩子肢体协调度的培养。对于孩子一些其他的动作,孩子也是基本上是从上到下的学习,渐渐的可以又完整的动作,并且学会如何用动作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路上必须的。
幼儿动作发展顺序2大动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周岁以内宝宝大动作的发育可大致概括为:二抬、三翻、六会坐、 七滚、八爬、九扶立、一周岁会走。
01从整体到分化
初生婴儿的动作是全身性,笼统的,泛化的,进一步发展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
比如,新生儿的体态呈蛙状,四肢屈曲于身体两侧,有需要时,总是全身运动,不论是愤怒的哭,还是高兴的笑,也不论是想吃奶,还是想睡觉,总是四肢挥动。
02从上到下
初生婴儿早期首先发展的是与头部有关的动作,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追声追人的转头,觅食活动等;其次是躯干部的扭动,上肢挥动,下肢踢蹬,最后才是脚的动作——走。
03由近至远(从中央部分到边缘部位)
婴幼儿的动作是以中心为近点,逐步向远端部位发展的,先是头和躯干动作的发展,再是肩——臂——肘——腕——手指,依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最后发展都手指灵活的动作。
0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孩子出生前就会上肢和下肢的动作,上肢的挥动,下肢的踢蹬,出生后手的小肌肉动作能力逐步的发展。
动作由不协调到协调,例如:手舞足蹈-视物伸臂-伸手抓物;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把手指放在宝宝手掌时会无意识抓紧不放,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能够进行随意抓取和放下物品。
幼儿动作发展顺序3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顺序
个体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它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如写字、画画和够取物体等),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好大夫工作室小儿康复科颜华
抓握动作是个体最初的和最基本的精细动作,在此基础上又发展起写字、绘画和生活自理动作技巧。手部动作的获得扩展了儿童获得环境信息的途径,丰富了儿童探索环境的形式,使儿童的探索行为更为主动和有效。
(一)抓握动作的发展
抓握动作是最基本的手部动作之一,是各种复杂的工具性动作发展的基础。
通过日常的观察可以发现,约从3个月起,婴儿开始了一种不随意的手的抚摸动作,经常无意地抚摸被褥、亲人或玩具。到第5个月左右,就开始发展起自主随意的抓握动作。6个月以后,手的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学会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抓握动作过程中的眼手逐渐协调,开始学习分析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等。
Hallberson具体描述了4—13个月儿童抓握动作发展的过程,认为抓握动作的发展是逐渐由最初的肩、肘部的活动发展为成熟阶段的指尖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九大阶段。
第一阶段:在约4个月大时,婴儿够不着红色立方体。第二阶段:发生在5个月初,婴儿能碰触到红色立方体,但却不能“抓握”。 第三阶段:被称为“原始抓握”,发生在5个月末,婴儿用手臂圈住立方体,然后再在另一只手或者胸部的支撑帮助下使立方体离开支持表面,但这一动作过程中手指的精细动作运动不占据主要地位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抓握”动作。第四阶段:约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有真正意义上的抓握动作,能够弯曲手指“包住“立方体,然后用手指的力量稳稳地抓住立方体。第五阶段:出现在婴儿约7个月大时,动作形式与第四阶段的动作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婴儿这时手指的力量已能克服重力作用,使立方体离开地面。
婴儿在抓握时其拇指保持与其他四指平行,同时用力“抓握“立方体。第六阶段:婴儿表现出初步的“对指”能力,即抓握过程中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拇指的指腹与其他四指的指腹相对)。第七阶段:出现在婴儿约8个月大时。
抓握过程中,婴儿的手在立方体一侧放下,拇指接触立方体的一个平面,食指、中指接触与拇指所在立方体的平面平行的另一个平面,然后在3个手指的共同“努力”下抓起边长1立方英寸的红色正方体。第八阶段:发生在婴儿约8—9个月大时,抓握时拇指与食指相对,可用两个手指抓起立方体。
第九阶段:区别在于前八个阶段“抓”的动作中使用全部手指的情况,13个月左右的婴儿可以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用指尖抓起立方体。
由此可知,儿童从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发展到成熟的“对指抓握”模式,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
(二)绘画和写字动作的发展
绘画和写字都是手部运用笔类工具进行活动的技能,是儿童的重要发展任务和能力要求之一。只有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书写能力,儿童才能有效进行书面的学习,从而掌握大量间接经验。
1、握笔的姿势和动作
无论是绘画还是书写,都必须以灵活运用手中的笔类工具为前提。一般而言,2-6岁是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儿童不断地尝试绘画书写,大部分家长也会在这一时期注意让儿童模仿学习绘画和书写中所必需的握笔动作。
从儿童握笔的手姿势的发展来看,最早抓握笔的动作包括整个手和手臂的运动,表现出“手掌向上的抓握动作”,即儿童在抓握笔的时候掌心向上,手掌和手指一起活动来抓握笔。用这种笨拙的握笔动作形式,儿童很难进行有目的绘画书写动作。
随着在绘画、书写活动中偶然性的尝试以及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不断学习调整握笔动作,儿童“手掌向上抓握”的握笔动作逐渐被“手掌向下抓握”的动作所取代,拇指和其他四指开始在绘画和书写技能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儿童对握笔姿势进行调整的部位看,刚开始学会握笔的儿童一般会通过手臂和肘部的运动来调整笔的位置,但在手指的协调运动能力发展后,儿童逐渐更习惯于用手指来调整握笔姿势和笔的位置,手臂和肘部的运动频率迅速下降。此外,儿童握笔的部位逐渐向笔尖位置靠拢。
2—3岁的儿童表现为握住靠近笔尖的部位,主要依靠肩关节的活动来进行绘画和书写,然后逐渐发展为用肘部来控制笔的运动,最后发展为用手指的活动来控制笔的运动。
2、绘画技能的发展
一般而言,大多数儿童在15—20个月时就开始出现无规则、无目的地乱涂乱画。虽然这种最初的尝试可以只是偶然出现的,但因为受到动作的视觉效果和家长称赞等反馈信息的强化后,绘画动作发生的频率逐渐上升。随着手部动作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练习经验的增多,儿童从最初的漫无目的地涂抹到开始有目的地画画,绘画动作的速度开始放慢,手的动作也不再紧张而变得自然。
研究者对儿童绘画的自然观察发现,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乱涂阶段,主要是获得绘画所必需的手眼协调能力;
(2)组合阶段,主要是图形的出现和混合,儿童开始学会描绘螺旋、十字等基本几何图形,大约2岁的儿童能画出一系列的螺旋和圆圈,在动作的协调控制能力和目的性加强后,儿童能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进行较为精确地临摹和绘画,在此之后,开始出现简单组合几个图形的绘画;
(3)集合阶段,这一阶段出现的不仅是混合了几个简单图形的较为复杂的图形,而是几个图形、图像的组合,例如同时有人物和图形的;
(4)图画阶段,发展到这一阶段,儿童在绘画中所混合的图形的数量增多,图画的内容也更为复杂,儿童的绘画动作更为精确、复杂。
3、书写技能的发展
绘画能力的初步发展是儿童书写技能发展的前奏,其绘画练习经验也有利于儿童书写技能的获得。一些研究表明,只有在绘画能力逐渐发展到能完成9种图形后,儿童才真正具备文字书写技能所需要的必要基础。
从儿童书写技能的发展过程来看,4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具备书写字母和数字的能力。他们通常可以书写可辨认的数字和字母,但这些字母和数字笔画歪斜、东倒西歪、间距不一,每个字母和数字都比正常书写的字体大几倍。到5—6岁时,儿童已经会书写自己的名字。
但是5岁儿童书写的字母和数字在字形上仍很不规则,所写的字母和数字字形仍然偏大,而且在书写一行字母时,后面的字母会越写越大。6岁儿童书写的字母和数字还是东倒西歪、参差不齐,字形虽然比较5岁的儿童变小,但还是明显大于正常成人书写的字母。7岁时,儿童书写的字母和
数字的字形明显变小,小学二年级的儿童更是表现出较高的书写水平。但即是到了小学三的上级,还是有一部分儿童表现出字母书写困难。
(三)自理动作的发展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家庭和社会对儿童提出的早期重要发展任务之一,包括穿衣、洗漱、进食等基本技能,其中穿衣、洗漱、进食等还包括了多种类型的动作。
这些在成人看来很简单的生活自理行为,对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却要付出极大努力、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后才能达到。例如,穿衣技能,只有当动作技能的控制协调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儿童才能使身体各部分进入相对应的衣服空间里去。
儿童要把一只手伸到袖子的尽头或者把一条腿伸到裤管里都不是简单的任务,需要视动整合能力和灵活的双手活动进行协助。不同自理动作的发展对个体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其发展过程也各有差异。各种生活处理动作技能的典型出现时间表如下:
宝宝的睡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变化,在五六个月之前基本是仰躺着但是头部侧向一边的睡姿,在五六个月之后,睡姿又会是趴着或者侧睡。到底哪种睡姿最有利于宝宝的发育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仰睡
宝宝出生后就是仰躺着的睡姿,这是他感觉最舒服的姿势,不会压迫大肚子和各个内脏器官,呼吸比较均匀,睡得比较香甜。
虽然宝宝也会仰面朝上,但是为了防止宝宝吐奶,我们会让宝宝的头部侧向一边。如果仅仅侧向一边也是不行的,因为宝宝的颅骨没有完全骨化,容易导致偏头,这就需要我们经常给宝宝换一下姿势。
给宝宝换睡姿不是在宝宝睡着的时候打扰他的睡眠,而是采用两次睡眠之间交替左侧、右侧的睡姿。
侧睡
当宝宝会翻身之后,他就会自己掌握侧睡的姿势。我家二宝大约是5个月之后喜欢侧身睡觉,他喜欢右侧睡,当他睡着的时候,不会去打扰他。每次喂奶后会刻意让他变化一下睡姿,有利于头型的左右对称。
对于消化道还没有健全的小宝宝来说,侧睡可以防止食物溢出后进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具有保护作用。当宝宝侧身躺着的时候,脊柱略微弯曲,肩膀向前,两腿也弯着,像个大虾米一样。这种状态下,宝宝是很放松的,血液循环很通畅,宝宝睡得也很安稳。对宝宝的发育来说是没有坏处的。
趴睡
我家二宝很少趴着睡,可能并不是特别舒服。有时看到二宝趴着睡,脸被压得扭曲变形,很怕睡成大小脸,幸亏这个姿势不常做。
医生说宝宝趴着睡,牢牢地贴在床上,会比较有安全感,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是有帮助的,但是万一宝宝把整个面部埋在床上,鼻子贴紧床面,容易窒息。
通过二宝的趴睡姿势的观察和医生的说法来看,还是不建议趴着睡的。
总之,我认为宝宝仰躺着睡和侧身睡都是可以的,建议不要趴着睡。当宝宝睡着的时候不要更换睡姿,当他醒来后,进行下一次睡眠时再更换睡姿更合适。让宝宝睡一个好觉比换姿势更重要。
宝宝最常采用的睡姿有趴睡、侧睡、仰睡,可是宝妈们却困惑于应该让宝宝选择哪种睡姿,哪种睡姿最有利于宝宝发育。
事实上,这三种睡姿对宝宝的 健康 和成长各有利弊,具体选择哪种,还要看具体情况定。
宝宝趴睡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不易惊醒。趴睡还能使宝宝抬头挺胸,锻炼颈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促进宝宝肌肉张力的发展,还能防止因胃部食物倒流到食道及口中引发的呕吐及窒息,消除胀气。但3个月以内的宝宝,由于头颈肌肉无力,自己转动头部的能力非常有限,如果床褥过于柔软,很容易因为窝住头部发生窒息。而且长期趴睡会压迫内脏,也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宝宝侧睡不易发生口鼻堵塞,比较安全,不会使枕骨(后脑勺)受到挤压,较少出现正扁头。但如果长期固定一侧方向,也容易出现“歪扁头”。
仰睡对宝贝的内脏,如心脏、胃肠道和膀胱的压迫最少,但1岁以内的宝宝非常容易回奶,在睡眠中可能堵住宝宝的口鼻,会引发窒息。长期采用仰卧位也最容易造成后脑勺扁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喘鸣、肺炎、感冒咳嗽时痰多、脑性麻痹、腹水、血液肿瘤、肾脏疾病及腹部有肿块等的宝宝,不适合趴着睡。
患胃食道逆流、阻塞性呼吸道异常、斜颈等的宝宝,可以尝试趴睡,以帮助缓解病情。下巴小、舌头大、呕吐情形严重的小孩,必须趴睡。
目前没有研究证实,婴儿期用哪种睡姿最有利于宝宝的发育,只能说各有利弊。介绍一下婴儿期不同睡姿的利弊特点: 仰卧睡姿:
仰卧位上的睡姿,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四肢自由的活动。对内脏,如心脏、肝、胃肠道和膀胱等器官的压迫最少。
不利因素 :仰卧位上如发生呕吐,由胃返流到口腔的食物不易排出,容易呛入气管或肺内发生危险;另外有先天性喉软骨软的宝宝,会在呼吸时因喉软骨下垂阻碍气流的自由进出,易出现打鼾或憋气现象。
侧卧睡姿:右侧卧时,人的心脏、肝脏均处于高位免受到压迫,能够保证全身血液的充分供应,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刚吃完奶的宝宝,还能预防吐奶,有利于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
不利因素 :如始终朝一侧睡,易发生偏头,导致脸部的发育不对称,也有可能造成斜视等。
俯卧睡姿:欧美国家的父母,都喜欢让孩子俯卧位姿势入睡。俯睡有利于胸廓和肺的发育,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肺活量。可以减少宝宝吐奶的次数,如果吐奶时,也会顺着嘴角流出,避免发生呕吐物吸入气管的危险。
不利因素 :俯卧位上,孩子的身体及四肢活动受限,父母也难以观察其身体状况。口鼻也容易被堵塞、当出现呕吐或口水外流时,易误吸入等造成窒息等危险发生。
建议:1、 三个月以内,最好多用仰卧也可侧卧 :
新生儿及三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因抬头、转头、翻身等活动受限,且无保护自己的能力。仰卧便于父母观察孩子的状况。侧卧是为了防止孩子呛奶,从侧卧开始可慢慢改变宝宝的睡姿习惯。最初宝贝很难自己侧着睡,可以在背部放一个枕头,帮着撑住他们的背部,来维持侧睡的姿势。
2、 三个月后,宝宝呛奶的情况会减少: 处在头部塑形的关键期,可让孩子取仰或侧卧睡姿交替入眠。避免因长时间固定睡姿,导致孩子的头型偏离正常。
3、 六个月后,宝宝的运动量增加动作多样化,因而不要刻意改动他的睡姿,趴着睡觉也是正常的 。俯卧位上睡时,可增强孩子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趴着还能加强头颈、四肢的肌肉力量,有利于坐或爬的运动发育。
1岁内的宝宝以仰卧、俯卧、侧卧三种姿势交替睡,每天不要固定一个姿势 。在睡姿的时间上,因孩子的发育阶段有所不同。
4、 一岁后可随意地睡,喜欢怎样睡就怎样睡 。
宝宝到一岁尤其是会走之后,他每晚上会变动无数次的睡姿。经常是翻来翻去的滚动,无论是趴、仰、侧,只要他喜好,都无需担忧。
首先,各种睡姿与宝宝发育没有多大关联,也没有科学道理。
宝宝哪种睡姿最安全
1、仰睡 对宝宝来说,是最为安全的睡姿,因为可以减少婴儿发生睡眠意外风险。
2、侧睡 主要针对有容易发生呕吐,返奶严重的宝宝,侧睡时往往还要两边加予固定,减少宝宝发生侧翻转为俯卧睡姿。
3、趴睡 有些宝宝喜欢这个睡姿,如果一开始趴睡,头转为外侧,是比较安全,但是宝宝睡姿容易发生改变,变成口鼻朝下,这个睡姿是相对于其他体位睡姿,容易发生猝死的风险。
与宝宝发育相关因素
1、孕期宝妈身体 健康 ,饮食合理,为宝宝的宫内发育奠定基础。
2、足月出生,充分具备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3、母乳喂养,提供天然饮食和免疫球蛋白。
4、生后常规的体检,可以发现宝宝发育异常问题,早期纠正。
5、按流程预防接种。等等!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 与 健康 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从宝宝发育的角度出发,仰睡最好。
其实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听老人讲半个月内,如果掌握不好睡姿,孩子的头容易睡偏。加上我的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特别注意这个。我认为,仰睡最有利于发育,只要不左侧卧其他姿势不断调换着睡,也可以。
1趴睡 :刚出生的婴儿特别喜欢趴着睡,可能这和妈妈十月怀胎的时候,胎儿在出生之前娘胎里的姿势有关。只有趴着睡的时候,孩子能睡的比较踏实。据资料介绍,孩子趴着睡有安全感。因为趴着睡,孩子的四肢都同时接触床铺,潜意识里给他们的感觉就是最安全的
2侧睡: 刚出生的婴儿如果是侧睡,也要头朝一边,防止吃过母乳之后会发生让奶,以免被呛到。人的心脏在左边,不是说不能左侧卧,尽量减少左侧卧的时间。这样呢,右侧卧是除了平躺之外的最佳姿势。
3仰睡: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平躺着睡觉,刚出生的婴儿仰睡要注意,也不能时间太长。但是这个姿势对于宝宝发育是最好的,因为后背的支撑面积比较大。仰睡同样不会压迫五脏六腑的各种器官,睡着的情况下,除了刚出生的婴儿需要妈妈们注意多换几个姿势睡。等过了三五个月的宝宝,就按照他们自己的姿势来睡。
孩子会以他最舒服的姿势来睡,我们做大人的不必担心太多了。
睡姿其实一直都在变只要是 健康 的娃,从开始睡觉到早上醒来,不会一直一个睡姿到头的,除非特别累,特别乏,会一觉到天亮,要不睡姿要变个五六七八次的,比如我家俩娃,开始的时候,一个是趴着的,一个是侧着的,最后早上都莫名其妙地爬到大床上我的旁边躺着,各种扭曲的姿势我都见过,所以不用管那种姿势有利于孩子发育,孩子自己舒服就好,他们自己也知道调整自己的姿势,让自己舒服。
趴睡跟肠胃关系比较大
总之,睡觉这件事,我们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就好,他愿意咋睡就让他咋睡就好了,父母要做的,就是做好安全防范,比如别摔下床、别堵住口鼻之类的就可以了。
育儿 先育己,育己先育心,但愿有勇气先改变自己,而后教育孩子。
家长对于宝宝睡姿的选择往往出于睡出一个好看的头型和有利于消化功能方面的考虑,那么各种睡姿都有哪些利弊呢?
仰睡
利 :有利于宝宝五官发育端正,肌肉放松,不会对身体任何部位造成压迫感,对于家长而言,能最直观观察到宝宝的各种状况,可以说是最安全的睡姿,也是儿童医生最提倡的睡姿。
弊 :新生儿仰卧睡姿易引起吐奶,有奶水易顺着脸颊流入耳朵内而诱发中耳炎的风险,因此,对于新生儿,奶后尽量先拍嗝再睡觉。
长时间仰卧易使后脑勺变扁平,面额变宽。
侧卧
利 :
俯卧
利 :有利于宝宝头型自然生长,是最能给宝宝安全感的睡姿。
弊 :易堵塞宝宝口鼻造成窒息,是导致宝宝猝死综合症SIDS最直接的原因。
其实宝宝的头型跟睡觉姿势有一定关系,但却不是完全决定性关系,为了宝宝安全起见,建议仰卧放床上,但睡眠过程中随便睡(但俯卧时最好多留神或仰回来!),因为宝宝睡觉会自己变换睡姿。
醒着时让宝宝多趴,不固定的睡姿加上醒着时后脑勺的不着力,宝宝漂亮头型自然就生成了。
宝宝睡眠质量比头型更重要,强行让宝宝以他不舒适的姿势睡觉,易影响宝宝身体发育 健康 。
第一、侧睡
侧睡是间于仰睡和趴睡的一个折中的一个睡姿。当宝宝溢奶的时候让宝宝向右侧卧睡也有利于缓解溢奶的情况。但是这个睡姿对于2月龄以上的宝宝容易演变为趴睡。所以如果想要采用这种睡姿的话,可以在宝宝的背部垫些衣物或者枕头来帮助宝宝保持睡姿。我通常是在宝宝吃完奶睡着的时候会给宝宝采用这个姿势,宝宝吃完奶睡着的时候抱起来拍嗝容易把宝宝弄醒,不拍的话又担心溢奶,所以就会让宝宝向右侧卧十来分钟让宝宝的奶流进胃里再将宝宝翻过来仰睡。
第二、仰睡
这是对于新生儿来说最好的睡姿,既有利于婴儿全身肌肉的放松,同时也不会对婴儿的内脏造成压迫。但是新生儿容易溢奶,这个姿势容易使婴儿呛奶。所以可以让婴儿侧着头睡觉。如果爸爸妈妈们担心头型睡偏的话可以帮助宝宝经常换着方向来睡,比如今天睡了左侧,明天就换成右侧来睡。这个睡姿的另一个缺点是新生儿的惊跳反射容易使宝宝惊醒,影响睡眠质量,如果想用这个睡姿的话可以利用包裹巾将婴儿包裹起来。这也是我家宝宝们采用的最多的睡姿哦。
第三、趴睡
第四、 每一种睡姿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家长们在了解各种睡姿的利与弊之后根据宝宝的情况来为宝宝采用最适合的睡姿。当然,妈妈们也可以像我一样,随时观察宝宝的情况,几种睡姿同时采用,达到提高宝宝睡眠的目的。毕竟宝宝睡好了,自然身体发育也就好了。希望对你有用!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看了前面的一些回答,大河断定,要是问趴睡、侧睡、仰睡,哪种最有利于宝宝的发育?恐怕很难有明确的答案。
但是,如果要是问这三种睡姿,哪种最不利于宝宝的发育?大河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趴着睡是最不利于宝宝 健康 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趴着睡,从中医的 育儿 角度来看,这是小儿脾虚的一种表现。小儿为什么经常用这种姿势睡觉呢?是他想通过这种信号告诉你,她非常不舒服。如果你没有发现,反而认为这是比较正常的,或者这是比较萌的表现,那么恶性循环下来,小儿会因为脾虚导致疳积,最终将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大河在前面好几篇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了小儿脾虚的这个问题。脾虚也就是脾胃的功能不是很完善,这其实是小儿正常的生理机能造成的。小孩子的身体发育是非常旺盛的,他需要大量的营养和精微物质来支撑这个身体的发育。但是相对而言,小儿的脾胃功能就是比较弱小的。我们知道,小孩子出生后只能通过母乳的喂养,这是因为母乳充满富含营养物质而又容易消化,所以母乳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婴儿的最佳的食品。 当小儿发育到7、8个月,一岁之后的时候,母乳的营养物质也供应不了,也满足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的旺盛需求了。所以这个时候他要增加辅食。那么问题来了婴儿的胃肠功能从仅能消化吸收奶类的物质,现在需要过渡到自然界的食物,五谷杂粮,以及肉蛋,水果,蔬菜。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说他的胃肠功能需要一个锻炼发育的过程。这个时候小儿脾胃不足的症状就表现出来了。
消化吸收需要耗能的,脾胃的阳气相对损耗不足,那么脾胃的阴寒之气就相对过剩。阴寒之气多了,就会产生腹痛。这种腹痛并不是那种强烈的腹痛,而是隐隐约约的、丝丝拉拉的、缠缠绵绵的那种疼痛。所以孩子往往会蜷缩起来,把他的腹部蜷缩起来,趴在床上,通过这种身体姿势的变化来缓解腹痛。中医认为脾胃是属土的,小儿面向大地,腹部面向大地,同气相求,通过吸收感应大地的土气,来补充自己脾胃的不足 。你看,多么的奇妙!许多西医现代医学解释不了的问题,通过中医的理论观念很好的解释清楚,并且指导临床实践。
所以我们看到生活中许多孩子都是愿意趴着睡,这并不是说他喜欢趴着睡,而是他不得已而为之。有经验的宝妈和善于学习的宝妈就会发现这种信号背后的秘密。而如果是新手的宝妈,就不知道小儿趴着睡是什么意思?有的还说是安全感,有的还感觉很萌萌的,拍下照片来发朋友圈。 如果孩子会说话的话,他肯定会说:“老妈,我还是亲生的吗?”
并且,现在医学也认为,趴着睡还有许多的安全隐患。比如说造成婴儿的口鼻堵塞而发生窒息,趴着会导致婴儿的口鼻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不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等等。
知道的问题的原因所在,解决起来也非常的简单和有效。 大河推荐小儿推拿的办法。在脾虚的前期,也就是说还没发生积食腹泻等等。这时候,就用清补脾和补脾这一个穴位,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脾穴是治疗脾虚厌食、体虚肌瘦的特效穴位。如果孩子还患有其他的诸如积食、疳积、咳嗽、哮喘等疾病,就可以和其他穴位配合使用,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对小儿推拿感兴趣的宝爸宝妈,可以翻一翻大和前面所写的一些相关的文章,结合起来看,更能够全面一些。
大河这里有两本三字经小儿推拿前辈的著作,可以私信“三字经”,系统会自动回复给您。更多的儿科实用知识,尽在大河妙手。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关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大家所关心的,尤其是孩子在运动方面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发展部分,以下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1训练立定跳远
与孩子相对站立,拉着孩子双手,然后告诉孩子向前跳,熟练后可让孩子独自跳远,并练习从最后一级台阶跳下并独立站稳的动作。
训练跑与停
在跑步基础上继续练习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
训练上高处够取物品
将玩具放在高处,在父母监护下,看宝宝是否学会先爬上椅子,再爬上桌子站在高处将玩具取下。让宝宝学会四肢协调,身体灵巧。训练前,家长要先检查桌子和椅子是否安放牢靠,并在旁监护不让宝宝摔下来。学会了上高处够取物品之后,家长要注意,洗涤剂、化妆品、药品等凡是有可能让孩子够取下来误吞误服的东西,都应锁入柜子内,不能让宝宝自己取用。当宝宝能取到玩具时应即时表扬:“瞧我们宝宝多捧!真能干!”
练习踢球
用凳子搭个球门,先示范将球踢进球门,然后让孩子试踢,踢进去要给予鼓励。
足尖走路
练习身体平衡,学会单足站稳后开始学习。
方法:先学习提起一个足后跟,学习用一个脚尖走,一只脚学会后再提起另一只脚后跟,学习用两个脚尖走路。
刚学走路的孩子,由于要保持身体平衡,走路时两脚分开到与双肩宽。学习用脚尖走路要求将身体的重心从整个脚底移至脚的前半部,脚后跟提起,练习时要求身体伸直,不能前倾。否则在走路时抬起一足,身体重心就会完全落在孩子另一脚底的前半部分。需要保持身体平衡的小脑、大脑和脊髓运动神经有良好协调。促进各神经系统间的联系和协调动作,为以后更复杂的体能训
练打基础。
走平衡木
练习高空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
方法:在离地10~15厘米的平衡木上学习行走。可先扶宝宝在平衡木上来回走几次,使宝宝习惯高处行走,渐渐放手让宝宝自己在平衡木上走。鼓励宝宝展开双臂以协助身体的平衡。
大动作的训练
让幼儿自如的走、蹦、跑
让幼儿与小伙伴玩“你来追我”游戏。练习跑跑停停。带幼儿练习长距离走路。
训练上攀登架
锻炼幼儿勇敢的性格,学习四肢协调,身体平衡。学习爬上三层攀登架。
方法:将三层攀登架固定好,每层之间距离为12厘米(不超过15厘米),家庭中可以利用废板材或三个高度相差10~12厘米的大纸箱两面靠墙让宝宝学习攀登。攀登时手足要同时用力支持体重,利用上肢的机会较多,可以锻炼双臂的肌肉支撑自己的体重。同时锻炼脚蹬住一个较细小的面也要支撑全身的平衡。
攀登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不怕摔下来的危险。因此要检查攀登架是否结实可靠,支持点会不会打滑等安全因素。家长要在旁监护。鼓励孩子勇敢攀登。
钻洞训练
使宝宝能钻过比身高矮一半的洞,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方法:在家庭内可利用写字台的空隙或将床铺下面打扫干净让宝宝练习钻进去。或利用大的管道或天然洞穴。钻洞时必须四肢爬行,低头或侧身才能从洞中钻过。孩子都喜欢钻洞。孩子有时还将一些玩具带到床铺下面钻进去玩。宝宝也喜欢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因此可用一只大纸箱如冰箱、洗衣机的大包装箱,在箱的一侧开“门”,一侧开小窗户透入光线,以满足孩子的需要。
宝宝可以钻进这个小门作为自己的家,将一些小东西带进去玩,也可带小伙伴进去玩。孩子在钻进钻出的同时,锻炼了四肢的爬行和将身子和头部屈曲的本领。四肢轮替是小脑和大脑同时活动的练习。
骑足踏三轮车
练习驾驶平衡和四肢协调。2岁半到3岁的孩子由于平衡和协调能力差,骑老式三轮车更为安全。孩子先学习向前蹬车,家长在旁监护,尽量少扶持,熟练之后,自己会试着左右转动和后退。双足同时踏,配合双手调节方向,身体依照平衡需要而左右倾斜。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协调练习。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2婴幼儿大运动
大运动训练
婴儿运动发育规律
1、由上至下: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走
2、由近至远:肩- 臂- 肘- 腕- 手指
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 视物伸臂- 伸手抓物
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
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
1、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
2、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
3、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
4、早教与保健相结合;
5、以儿童为中心,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
6、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
7、个别化的早教训练。
3个月婴儿:俯卧抬头90°
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
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如抬头不到900,训练者可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点:
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
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4个月婴儿: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目的:锻炼婴儿颈、背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是爬行、翻身运动的基础动作。
方法:
1、婴儿置俯卧位,训练者帮助其双手放在肩下方,手掌着地。在婴儿头的前上方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能用手支撑住身体,肘关节伸直,身体重心落在手上,头完全抬起(900),并能向左、右方向看。
2、可给些帮助(1)轻轻向上扶住婴儿两肩,(2)用双手分别扶住婴儿两手的肘关节部位,使其手臂伸直,逐渐减少帮助。(3)在婴儿胸部下面垫1个小枕或楔形板,促使婴儿用手支撑
5个月婴儿:向前腹爬几步
目的: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移动身体、扩大活动范围,对智能发展和手脚协调动作非常有利。
方法:
1、俯卧位,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向前爬行。
2、婴儿俯卧位,训练者用手掌抵住婴儿的两足,玩具逗引,当婴儿向后蹬足时可使婴儿向前移行。
3、婴儿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训练者和助手各扶住婴儿一侧的上臂和小腿,用玩具逗引,一人扶婴儿的右手向前,另一人扶婴儿的左腿向前移,使其学会手足协调地向前爬行。
注意点:腹爬的前题是手支撑,还不能者可以先训练手支撑,然后再训练爬行。
6个月:前倾坐
目的:坐位时眼睛的视野比卧位时开阔双手的活动多,是运动发育的一个新阶段。
方法:
1、让婴儿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双手向前支撑,呈前倾坐姿势。用玩具吸引他坐稳。
2、婴儿能前倾坐时,在其前方放玩具,训练者可固定婴儿的一手,协助婴儿抬起另一手去拿玩具,使婴儿能单手支撑前倾坐。
3、在婴儿前方放一个皮球,让婴儿双手拿起皮球,逐步能直起后背坐稳。
注意点:
1、刚会坐的婴儿不能坐得过久,开始时可坐5~10分钟,逐步增加,一般每次不超过10~20分钟。
2、坐位时下肢伸直,髋关节应屈曲90°,头部控制要好。
8个月:手膝爬行,能爬行钻过洞
目的:手膝爬行能够更大地扩大婴儿的活动范围,也是训练婴儿空间、距离的概念和身体平衡功能的方法。
方法:
1、手膝爬位训练:婴儿俯卧位,保持手膝爬的姿势,玩具逗引爬行。可将小枕头垫在婴儿胸腹部,或用一条长毛巾从婴儿腹部下方绕过向上吊起婴儿的胸腹部帮助。
2、三点支撑训练:在婴儿保持手膝爬位的姿势时,用玩具在前面逗引,鼓励婴儿伸出一只手取抓玩具,使身体保持在三点支撑(两膝和一手支撑)位置。
3、帮助爬行:一位训练者站在婴儿右侧扶住婴儿的右前臂和右脚,另一位训练者扶住婴儿的左前臂和左脚,按照右手—左脚和左手—右脚前进的次序,帮助婴儿练习手膝爬行。逐步减少帮助,鼓励婴儿自己爬。
4、让婴儿从圆筒隧道的一端爬进,在隧道的另一端放置玩具逗引,引导婴儿爬过隧道。训练者可以在隧道两侧的园孔中注意婴儿爬行的情况,并给以鼓励。
注意点:
1、保持正确的手膝爬姿势和手脚协调动作,及时纠正不正确的爬行姿势
2、婴儿能爬行后父母要随时注意安全保护,特别要防止从床上跌落。
10个月:从跪到站
目的:是一种转变姿势的训练,促进婴儿运动功能发育,是站立和行走的基础训练。
方法:
1、先训练婴儿扶着栏杆从坐位转成跪位,待婴儿能够双手扶住横栏架双足跪稳后,鼓励婴儿一只脚踏向前成半跪位,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逗引,使婴儿逐步放开手,能独立地单足跪,保持身体的平衡。
2、婴儿一手或双手扶住横栏架,单足跪位,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逗引婴儿由单足跪位站起来。
3、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鼓励婴儿从跪位自行站起来。
注意点:婴儿由坐到双足跪,到单足跪,再到站立位,是运动发育的一个过程,在训练时可以分阶段进行,达到一个阶段再训练下一个阶段的内容,逐步地由坐位进步到站立位。
1岁:独走
目的:独走使婴儿活动范围扩大,对外界接触的内容更加丰富及精彩。
方法:
1、宝宝还未能放手自己走,可以让他推小车或在两个大人之间学走。
2、婴儿靠墙站着,训练者蹲在婴儿前面1—2米距离,鼓励婴儿独走2-3步。
注意点:
1、不要利用学步车学走路。
2、12~14个月学会独走都是正常的。
1岁5-6个月:
跑步,并能慢慢停下来
目的:是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训练。
方法:
1、训练者在儿童面前慢慢地退后跑,引导儿童跟着向前跑和停。
2、训练者用肥皂水吹泡泡,鼓励和引导儿童跑着去追肥皂泡。
3、训练者可以用活动玩具引导儿童追赶,也可以利用光线下的影子叫儿童去追赶自己的影子。然后能够扶住物体停下来,直至能够自己减慢速度,不扶物慢慢地停下来。
注意点:
1、儿童头重脚轻,跑步时头向前伸,身体的重心在前面,跑步时容易跌倒,一旦摔跤摔痛了,就会害怕跑步,所以尽量做好保护,室内容易引起碰伤的物件要移开。轻轻的跌倒儿童是不会害怕的。
2、儿童跑步要停下来比较困难,先要训练扶物停下,然后学会减慢速度,慢慢地自己停下来。开始训练时训练者可以扶住儿童的手给以帮助,逐步减少帮助,让儿童自己能够停下来。
1岁7-8个月:双足跳
目的: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和控制方向能力
方法:
1、训练者拉着儿童的双手与他对面站立,先示范双脚跳一次,然后与儿童一同跳。进一步让他自己单独双足跳。能够双足离地,跳起10厘米以上。
2、训练者扶小儿双手或一只手在蹦床上双足跳,可以提高小儿学跳的兴趣。
3、儿童能在第一级台阶由大人牵着双手跳下。
4、在地上划两条线当作“小河”,鼓励儿童跳过“河”或跳过地上的一个小方格。
注意点:在宝宝开始学跳时,尤其在跳高落地站立时,头部往往前倾,不易站稳。大人应在宝宝前方保护,避免摔倒。
1岁9-10个月:过独木桥
目的:控制身体平衡和空间感知觉训练
方法:
1、在地上划间距10cm的两条线,训练者与儿童一前一后,引导儿 童在两线之间走,不能踩线。然后鼓励儿童独自在线中间走。
2、用10cm宽的木板,两端垫上一块砖头,当作平衡木,让儿童在 上面行走。开始时训练者可扶着儿童的一只手,进行保护,逐步让他单独在平衡木上走。反复练习,至行走自如。
3、在离地10cm高的平衡木上行走,鼓励孩子展开双臂保持身体平衡。
注意点:训练时注意安全保护。
1岁11月-2岁:跳跃过障碍
目的:对儿童进行平衡觉和空间距离觉的训练。
方法:
1、训练者在地上放上6~8个纸剪成的脚印,左右两排,相距10~15cm,让小孩踩着脚印走路。
2、在地上平放6块砖或木块,每两块间距5~10cm,让宝宝练习在砖或木块上走,每步踏在一块砖上,家长要在旁保护,以防孩子磕碰在砖头上。
3、在地上画上边长为15~20cm的多个方格,训练者与儿童玩跳方格游戏。
4、在地上放一张16开的纸,鼓励儿童用双足跳或单足跳的方式跳过去。
注意点:
1、注意儿童跳跃时的安全保护。
2、行走和跳跃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2岁1-3个月:跳远
目的:训练跳跃和弹跳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方法:
1、训练者与小孩相对站立,拉着他的双手,鼓励孩子向前跳跃。
2、在小孩面前的地上放一块20cm宽的泡沫板,鼓励他跳过去。
注意点:
1、训练中注意安全保护。
2、开始时可以用单足跨越跳,然后训练双足跳远。
2岁7-9个月:单足原地跳
目的:身体平衡能力和空间、时间的概念以及协调能力训练。
方法:
1、让儿童双手握住家长或训练者的手,模仿训练者做单脚原地跳跃的活动。
2、训练者和儿童一起握住一个呼啦圈,随着音乐的节奏用单脚跳。
3、训练者喊口令:“一、二、三,跳”, 鼓励儿童用单脚原地跳4-5次。
注意点:开始训练时儿童用单脚跳一次后,就会双脚落地,然后再单脚跳起,这是身体平衡能力还不好的缘故,训练者可以轻轻扶住儿童的一只手鼓励他连续地单足跳,反复地训练能够达到目的。
2岁11个月-3岁:抛远3m
目的:练习投掷动作和上肢动作的协调能力。
方法:
1、用布缝一个小袋,内装玉米粒或豆子。训练者示范投掷小袋,要求屈肘、手过肩用力向前抛出,要求能够把小袋抛过3m线。
2、训练者与儿童“比赛”谁投掷得远,儿童投掷得远时有奖励。
3、在3m远处放一个大筐或纸箱,训练者示范把小布袋投进筐 中,请儿童模仿投掷。
注意点:
1、布袋不要过重,否则儿童投不远。
2、投掷的姿势要正确,要求屈肘过肩抛投,能够抛出3m以上
大运动训练实习:手支撑、腹爬、独立行走、跳过障碍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3一、什么是大运动,具体包括哪些?
大运动是指大肌肉群共同参与的运动,具体包括抬头、抬胸、翻身、坐、爬、站、走、跑等运动。对于0-1岁的宝宝来说,主要是抬头、翻身、坐、爬、站5个环节,且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宝宝大运动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的顺序,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的动作,其次是躯干,再次是四肢,最后是手和脚。任何一个婴儿在身体动作发展过程中,总是先学会抬头,然后是翻身和坐,接着是使用手臂,最后学会使用手和足部运动,直到能够直立行走。
二、如何训练0-1岁宝宝五大运动
1、抬头、举胸(0-3个月)
大部分宝宝1个月大时,就应该能够做到趴在平面上短暂地抬起头。2-3个月大时,宝宝头能够向上抬45°,4-6个月的`时候,能够做到俯卧时举头90°。
爸爸妈妈们可以这样做:通过一些方式帮助宝宝抬头:比如让宝宝趴在平整的床上,在床头唱歌或者用鲜艳颜色的玩具吸引宝宝,让他抬头;也可以在宝宝背上适度地扰动,让宝宝抬头。
趴着不仅可促进颈背部肌肉的发育,利于抬头,而且通过刺激全身肌肉协调,促进大脑对运动功能的控制。开始训练趴着的时候,一天做2次,每次1-2分钟。
2、翻身(3~7个月)
此时,大多数宝宝已经可以在俯卧时很好地抬起头,胸部也可以逐渐离开床面了。
宝宝的手和腿会有意识地摆动和踢打,当宝宝经常有把双脚抬起,身体自然侧倒后,下半身有扭动的动作,那么这表明你的宝宝已经开始在学习翻身了。这个动作通常发生在4~8个月间,发育较早的宝宝可能会在4个月就学会了翻身,而有些宝宝8个月才学会翻身这些都是正常。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一是可以亲身示范,“教”宝宝如何翻身哦;二是距离宝宝一定距离的地方用宝宝最喜爱的玩具逗引他,让他扭动身体才能触碰到玩具,这样可以帮助宝宝来回转动,顺势将身体翻转过来;三是可以试试将宝宝仰面放在床上,轻轻握着宝宝的两个小腿,将右腿放左腿上面,促使宝宝的腰、肩自然扭过去,练习多了,宝宝就学会翻身了。
3、坐(4~8个月)
新生宝宝因为腰上的肌肉无力,坐起来时候腰背呈弧形;
4个月时宝宝基本就可以把颈部竖起来了,到6个月左右时,宝宝可以靠双手支撑坐稳片刻,7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坐稳了,8-9个月的宝宝完全坐稳后,可以背部竖直,可以左右转动。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当宝宝仰卧时,家长拉住宝宝的双手,感觉到宝宝主动拉大人的手,并可以挺起头离开床面时,说明宝宝就有点想坐起来了。一定要注意,只有在感觉到宝宝主动用力了,才“顺势”拉起宝宝。如果家长在拉宝宝的过程中,感觉宝宝身体没有配合用力,呈现出一种“软绵绵”的状态,那就说明此时宝宝还不适合拉着学坐,家长千万不要仅凭自己的力量拉起宝宝。
4、爬(5~13个月)
爬行对于以后宝宝的行走,平衡性,以及智力发展,精细运动的开展都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爸爸妈妈不要觉得爬可以一带而过,直接让宝宝学走路,这样做并不合适。
一般来说,5~6 月大的时候,宝宝上下肢力量越来越强,便逐渐可以开始用四肢爬行了。宝宝最初往前爬行的方式通常是匍匐,从匍匐到能用腿部支撑爬行可能需要几个月。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来吸引他,让宝宝有向前的动力,然后另一位家人可以在宝宝身后用手顶住宝宝的小脚丫,注意是顶住而不是推,以此来训练宝宝下肢的力量。
如果发现宝宝使劲蹬腿,就说明他是在练习腿部力量了!
5、站立(7~16个月)
相比较翻身、爬行,家长更关注宝宝的站、走。一般来说,大部分宝宝的站、走遵循这样的规律:
扶站:宝宝 7~8 月大的时候;
抓着东西自己站:宝宝9~10个月大时;
独自站立:宝宝12~14个月左右时。
但有些家长看见其他孩子都会自己站了,自己家宝宝还不会,就会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帮”宝宝,比如借助学步车。我们已经强调过,不要让宝宝使用学步车,多让宝宝爬一爬,练习站、走,锻炼宝宝的上下肢和腰部的力量,有利于宝宝运动的协调性,学站学走路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宝宝大运动发育的几个要点
1、多趴一趴
宝宝离开妈妈的产道后即可开始俯趴。没错,是“离开妈妈的产道”就可以开始俯趴了。有数据显示,出生后一周内就开始俯趴的宝宝,头颈部发育更好、情绪更平稳、睡眠能力也发展的较快。
抬头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大运动,但宝宝不是天生就会抬头的,是从趴着这个动作中慢慢发展来的,所以说宝宝大运动的起点应该是趴着。
多趴,不但可以促进大运动的发育,同时也是精细运动的起点。宝宝在趴着的过程中,宝宝为了支撑自己的身体,小手掌也会从握拳状态逐渐打开,为这一打开,小手的精细动作也就开始发展了。
2、少抱一抱
在宝宝不哭闹的前提下,少抱就是最初促进大运动发育的最好方法。因为抱的太多不但不利于宝宝脊柱发育,还会无形中束缚宝宝的手脚,使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运动”。
时间久了,不仅会影响大运动发育的进度,还可能导致宝宝不爱动了。
3、学翻身、爬行
不要觉得翻不翻都一样、爬不爬都一样。
翻身对于身体的左右协调具有重要意义,爬行更是对身体协调、手部发育、视觉发育等都有较大影响。
4、少控制多引导
前面我们讲了大运动发育遵循自上而下的规律,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我们要尊重宝宝原本正常的发育进程,只有宝宝的骨骼和肌肉能够熟练完成某一动作时,我们才能称其为会了,而这一过程必须是宝宝自己经过多次练习并逐渐习得的,而不是外界力量能够控制的,急于求成反而还可能会对宝宝造成损伤。
所以,大人们要做的是,多些引导,少些控制。不要人为控制宝宝训练的时间,更不要过度干预他的发育节奏,让宝宝自己掌控就可以了。让宝宝经过了前面充足的俯趴、翻身和爬行后,自然而然进入独坐、扶站、行走的阶段。
5、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性
要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既不盲从某些发育里程,也不盲目与其他宝宝对比。 “三翻六坐八会爬”只是个综合平均数,并不代表你的宝宝一定要按照这个时间节点发展,若宝宝不按照这个时间节点来发育也不代表他就存在什么问题。
有些宝宝先会做后会爬,而有的宝宝却反过来,先会爬后会做,但只要不影响他大运动发育的整体发展,家长就不必太在意,也不用刻意纠正。
总的来说,0-1岁宝宝的大运动发育是一个“从上到下”“水到渠成”的过程,家长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安全又丰富的环境,让宝宝有足够的机会自由锻炼。
婴儿几个月能平躺睡觉
婴儿几个月能平躺睡觉,婴儿刚出生没多久,妈妈们为了他们的生活也是操碎了心,一些睡觉时的姿势也是需要妈妈们及时了解的。下面为大家分享婴儿几个月能平躺睡觉。
婴儿几个月能平躺睡觉11、出生就可以躺,但是新生儿容易吐奶,还是侧着睡比较好,不容易呛着。在医院医生都让侧着睡的。
2、宝宝睡眠,要经常变化睡姿,侧躺平躺交替,以免发生头颅扁平或变窄,影响外观。
3、建议尤其是新生儿,喂奶后,不要让婴儿马上平躺睡觉,最好先采用右侧睡,可以减少溢奶或呕吐时被呛到。
婴儿正确的睡姿
1、侧睡。有人认为,初生婴儿以侧睡为好,能使全身肌肉完全放松,即使发生回奶,也不易使呕吐物吸入呼吸道,从而可以孩子窒息。向右侧睡比向左侧睡更好,既不会压迫心脏,又能促使胃内食物向十二指肠移送。
但是,反对者认为,总是偏向一边睡,会使小儿的牙齿排列不齐。由于小儿的颅、面和颌部的发育是与全身的发育同步地进行的,如果经常一侧睡,就会使受压的一侧市民平而顶角突出。在侧睡时还要用枕头在侧边挡一下,以免孩子变成俯睡,容易造成窒息。
2、俯睡。这是指趴着睡。俯卧式睡姿近几年来呼声较高,这种睡姿可以增加婴儿头部、颈部和四肢的活动,并能促使心肺等器官机能的作用。但是,它会使婴儿的口水不易下咽,而造成口水外流。
并且,由于婴儿不会转动头部及翻身,被褥可能阻塞口鼻,有发生窒息的危险。主张俯睡的人还认为,俯睡有利于胃内食物的消化,减少食物返流入气管,同时有利于空气进入肺部,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支气管,同时有利于空气进入肺部,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支气管肺炎的发生,故有人认为,半岁以后的孩子采取俯睡为好。
婴儿几个月能平躺睡觉2婴儿出生之后是可以平躺睡觉的。
如果婴儿发生胃食道反流,容易出现溢奶和吐奶的现象,婴儿喂奶之后,家属应该将婴儿竖抱起来,将婴儿的头部靠在家长的肩膀,用手支撑婴儿的颈部及背部,轻轻拍婴儿的背部,促进婴儿打嗝,将吃奶的时候咽下到胃部的空气排出,防止出现溢奶和胃食道反流。
拍嗝之后,将婴儿放到小床上的时候注意适当的垫高头背部约30度,以免发生胃食道反流。当婴儿半岁的时候,胃及食道的肌肉发育接近完善,这个时候比较少发生胃食道反流,这个阶段婴儿平卧是比较安全的。
三个月前尽量侧睡
如果不能侧睡要想办法,宝宝睡觉可不像和大人沟通那么简单,让他侧着睡就侧着睡。妈妈们想让他侧着,过了一会就发现宝宝又平躺着了,因为宝宝自己也不能控制睡觉姿势。
遇到这种情况,我建议妈妈们在宝宝身体后面垫一个小被子,交替着放,让宝宝侧的不一样,才不会让宝宝睡得头偏。
婴儿正确的睡姿
1、侧卧
侧卧最好采用右侧位,能避免心脏受压,又能预防吐奶,特别是刚吃完奶后宝宝更应右侧卧,有利于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但是始终朝一侧睡,易发生脸部两侧发育不对称以及歪扁头,也有可能造成斜视;而且宝宝不容易维持侧卧姿态。
2、俯卧
父母普遍认为,小婴儿趴着睡容易阻碍宝宝呼吸引起窒息。其实刚出生的新生儿就
具备了自身防御的能力,当脸朝一侧俯卧时,他会本能地将口鼻露出来,舒畅地呼吸。趴着睡反而有助于胸廓和肺的生长发育。因为趴着时宝宝的胸部压迫床,床的反作用力正好按摩小儿的胸廓,能提高宝宝的肺活量。宝宝如果发生吐奶时,也会顺着嘴角流出,不会因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欧美国家的父母都喜欢让孩子
以俯卧姿势入睡。当然俯卧也有一些缺点:父母不容易观察宝宝的表情;婴儿口水易外流;口鼻容易被被褥等外物阻挡而造成呼吸困难;婴儿的四肢活动不方便。
婴儿几个月能平躺睡觉3新生儿睡觉有什么注意事项
创造安全感
宝宝在抱着睡的时候睡得比较香,一放下可能就容易醒,这是因为缺少了被包围的感觉,所造成的不安全感,因此家长要注意给予宝宝更多的安全感,让宝宝躺在自己的身边,把妈妈贴身用的物件放到宝宝的怀里,还可以用宝贝将宝宝包裹起来,不至于让宝宝感觉周围空荡荡的。
调整宝宝睡姿
宝宝睡觉的姿势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家长也应该注意及时给宝宝进行纠正,尤其是头型方面更要注意,用固定枕帮助宝宝调整,不然可能会让宝宝睡得不好,头型也容易不好看。
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新生儿所呆的房间温度和湿度要适中,宝宝穿的衣服要宽松,睡前换尿不湿减少来自外界的一些刺激。
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
足月的宝宝在出生两周之后就需要补充400单位的维生素d,早产的宝宝更应该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来补充宝宝维生素d,补充充分了不缺钙了才能睡得更好,但也不要盲目乱补。
过渡好睡眠交替时间
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并不是很健全,一个睡眠周期结束之后可能会翻翻身,或睡醒这个时候并不是真正睡醒,应该安抚安抚宝宝,轻轻的拍一下,让宝宝更安稳的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