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在做好起跳准备后,距横杆投影面60~70厘米处起跳。腾空时,当摆动腿上升至横杆上方时,摆动腿与侧臂向前内转,肩部同时内转,头随着摆动,上肢用力向内摆动,同时起跳腿屈膝向上提拉,在横杆成俯卧式,接着头向下伸,摆动腿与同侧臂继续向前内转,起跳腿带髋外展翻转过杆,完成过杆动作。平时训练时,可在海绵垫上作模仿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背越式的步点采用弧线助跑。先在横杆中间外侧30厘米左右地方确定起跳点,先向右走5步,为A点。然后再向右走6步为B点。再向前走7步为C点。从C-B-A助跑,C-B段为直线助跑,B-A为弧线助跑。经过反复背越式跳高是指背部朝向横杆,身体各部分依次过杆的一种过杆技术。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阶段组成的。各阶段彼此紧密相连、相互作用。
(一) 助跑
1. 助跑的任务
从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可以看到,在助跑开始的前段直线跑,应尽可能大的获得水平速度。在助跑后段的弧线跑应为跑跳创造尽可能大的离心加速度,有助于向横杆方向运动。
2. 助跑的技术要点
开始采用直线助跑,双肩要下垂,用脚前掌着地,跑时具有弹性;提高重心,步幅均匀,不断加速;进入弧线跑时,外侧摆动腿富有弹性地蹬地。为了克服离心加速度的作用,上体应稍向弧线内侧倾斜。前脚掌沿弧线落地,身体重心轨迹向内越出足迹线。助跑的节奏要快,特别是助跑最后两步髋关节前送幅度要大,迈步时上体保持较垂直的姿势,摆动退积极,充分后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时髋部自然前送。助跑过程中两臂应积极有力地前后摆动,弧线跑时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应大于内侧手臂的摆动幅度。
(二)起跳
起跳的目地在于使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转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以使身体充分向上腾起,并为过杆做好准备。起跳动作可分为起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及摆动腿与双臂的配合。
1. 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技术
为加快起跳的速度,起跳腿应大幅度、平稳地以脚掌外侧着地,并迅速从脚跟向前脚掌滚动。这时由于迈步放脚时髋关节的积极快速前送和迅速的弧线助跑而形成了了身体向后、向内的倾斜姿势。在起跳的缓冲阶段,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还应减小屈膝的幅度,以利于保持水平速度。在这阶段当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至身体重心移至起跳腿的上方时,迅速有力地充分蹬直起跳腿的三个关节,躯干在离地前瞬间几乎垂直地立于起跳脚之上。这时起跳腿的蹬伸方向应在身体重心的外侧,从而产生了过杆所必须的旋转冲力。
2.起跳时摆动腿与双臂的协调配合技术
起跳时离横杆较远的一臂使颈地向上摆动,加一臂不要充分摆出,并且较早地制动,这样有利于肩轴倾向横杆。摆动腿的摆动应从屈膝的起跳腿旁开始,以膝盖领先,先屈膝折叠,后跳高架的远端支柱上方用力摆出。当摆动腿摆到起跳腿前方之后应向里转,而小腿和脚要稍许外展。这样的积极动作,有助于使骨盆保持在起跳力量的作用线上,围绕纵轴产生转身动作。此时,头应补偿性地转向横杆。
(三)过杆和落地
过杆就是充分利用起跳获得的腾空时间改变身体姿势,缩短身体重心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并利用身体的屈伸、旋转越过横杆。过杆时,立即屈髋收腹,下颚迅速引向前胸,同时双腿补偿地高举两小腿积极向上甩起。应注意,落地前的收腹举腿,以背先着地,或团身以肩先着地,然后再做一个后滚翻。为了控制腾越方向,头部不能后仰,要注意在落垫过程的"视力监督",眼睛始终要注视着横杆方向。
二、 学习方法
(一) 学习和掌握起跳技术
1. 地蹬摆练习
站立,一手抓支撑物,起跳腿在前,摆动腿在后,摆动腿向异侧肩的前上方摆动,起跳腿配合充分蹬伸。要求摆腿屈膝折叠并膝内扣,加速摆至最高点,异侧臂配合上摆, 同时拨腰、顶肩,髋部前送并扭转。
2. 步走动起跳练习
站立,起跳腿在后,摆动腿在前,起跳腿向前迈步放脚,摆动腿积极向前摆动。要求沿直径为15~20米的圆圈走动,起跳腿积极主动向前迈步放脚, 并在摆动腿与手臂的有力配合下迅速完成跳腿。
3. 弧线助跑起跳练习
在练习2的基础上分别用1步、2步、3步助跑转体四分之一垂直纵跳,两脚落地。要求蹬摆配合协调一致,动作快速有力,助跑节奏清楚,最后两步和起跳连贯,体会弧线助跑转入起跳时上体由内倾到竖直的垂直用力感觉。双脚落地,是为了使摆动腿努力下沉, 有利于按"桥"型完成过杆动作。此练习可在两个跳高架之间吊拉橡皮筋球,高度宜控制在练习者起后头顶刚好能够触及。
(二) 习和掌握过杆落地技术
1. 地倒肩挺髋练习
背对海绵包站立,倒肩挺髋成"桥"。肩背着垫。要求挺髋挺腹,两臂屈肘外展。
2. 定背越式跳高练习
背对海绵包站立,两腿屈膝半蹲,然后提踵发力向上跳起,形成典型的"桥"腾空姿势。接着屈髋,向上积极甩小腿,用整个背垫落地。要求在用力向上起跳之后,两臂配合上摆、挺髋、挺胸、肩后倒下沉,两小腿放松下垂。体会空中背弓的肌肉感觉。落地前两小腿积极上甩,动作自然放松。
此练习开始可以不用横杆,动作熟练后再用橡皮筋、横杆。另外,为了增加腾加高度,可站在低跳箱或起跳板上进行。
3. 弧线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
在练习2的基础上,可采用先是1步助跑,然后3步,5步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弧线助跑最后两步起跳要与过杆技术有机衔接。开始练习时,应将重点集中在起跳和腾空动作的正确结合上。初学者可在起跳点放置起跳板,增加腾空高度。加外,也可以增加垫子的高度。在技术上要求做到助跑点准确;起跳充分向上"旋转";过杆时身体舒展成"桥"与横杆大致成十字交叉;头、肩、背和小腿依次越过横杆后,肩背领先落垫。
(三)学习和掌握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
1.全程助跑和丈量方法(以左脚起跳为例)
走步丈量法:先确定起跳点。起跳点的位置一般在离近侧跳高架的立柱1米左右(或横杆长的四分之一),离横杆投影点50~90厘米处。由起跳点沿横杆的平行方向向前自然走5步,再向右转成直角向前自然走6步做一标志,由此点向起点跳约5米的半径画弧,即成最后4步的助跑弧线;从标记点再前走7步自然步画起跑点,定为前段直线跑5步距离。全程共跑8步。
等半径丈量法:助跑距离为9~13步。起跑点离横杆约15~20米,与内侧跳高架向外延伸线之间的距离约为3~5米。助跑弧线的半径取决于助跑的速度,速度越快,半径越长。初学者变化幅度大致为6~8米。起跳点和横杆之间的距离视横杆的增高高度而向外移。
2. 程助跑的练习方法
弯道弧线跑练习:此练习可先采用沿田径场弯道做加速跑。然后再缩小半径,沿直径10~15米的圆圈快跑。要求跑到身体向内倾斜,平稳向前移动,注意摆臂的幅度内小上大。
直段跑切入弧线跑线习:可没直线加速5至7步后转入弧线跑,过渡要自然连贯,节奏要逐步加快。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采用7至9步助跑距离,即直线跑3至5步,弧线跑4至5步的方法进行助跑起跳练习。要求助跑速度快,节奏性强,步点固高。注意体会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尽量保持"旋起"动作至高垫顶上。
完整技术练习:在熟练掌握全程助跑与起跳节奏的基础上,先做较低高度过杆练习,熟练后逐渐提高横杆的高度。在完整技术练习中,要做到最后4至5步助跑的足迹落在弧线上,起跳脚的着地点要正,起跳力方向要正。起跳结束时,身体由倾斜转入直立姿势向上腾起。过杆时,后引双肩、挺髋、小腿放松下垂,完成好"桥"的动作。助跑身体重心移动要稳,过杆后肩背落垫要平稳。
三 、练习提示
(一)注意事项
1.重点掌握杆上动作,练习时要注意控制杆上挺髋成"桥"型的时机,使之有足够的延续时间,防止"坐"着过杆。
2.学习过杆技术要多采取各种辅助练习。注意设备的安全性能及加强保护措施。
3.重点抓好助跑与起跳的有机结合。
4.应通过对助跑丈量方法的学习,掌握由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并确定助跑点。
(二)错误动作纠正
1.助跑节奏紊乱,助跑与起跳结合不好
产生原因:助跑步点不准确,拉大步,捣小步或没有沿助跑弧线落脚。
纠正方法:改进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调整适合自身特点的助跑步点,按画好的每步标志反复进行练习;跳越跨栏架的练习,采用栏间跑3、5、7步培养节奏感和目测距离的能力。
2. 跳向前冲力太大而跳不起来
产生原因:助跑过快失去控制,自身的腿部支撑力量不够;最后放腿太慢,不能及时完成起跳动作;助跑最后两步与起跳的转换技术没有掌握好。
纠正方法:多做短、中程助跑起跳的结合练习,改进起跳脚快速着地,摆动腿和摆臂的有力上摆、提肩、拔腰技术,提高助跑结合起跳的速度。另外,可多做弧线助跑结合起跳后身体落在高垫上的练习,强调身体从内倾迅速转成垂直和正确完成起跳后再做过杆动作。
3. 跳时制动大,减弱水平速度,做过杆动作时,身体压杆
产生原因:倒数第二步身体重心下降太多,身体内倾不够;起跳前身体后仰过大,起跳脚落地不够积极,前伸太远。
纠正方法:多做弧线助跑起跳的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跳后用头触高物,强调起跳要积极,上体要正直。
4."坐"着过杆,臀部及大腿碰落横杆
产生原因:起跳时身体重心没跟上,髋关节变屈,起跳效果差,腾空高度不够;心理上怕摔,不敢用肩背落垫;小腿太紧张,没有挺髋就过早收腹举腿。
纠正方法:利用跳板或跳箱,做立定背越式跞高,注意延长挺髋时间;逐渐啬高度,克服害怕心理,用肩背落垫。
5.斜交叉过杆
产生原因:起跳时摆动腿内扣向异侧肩方向用力摆的动作做得不够,使身体绕纵轴转体不够。
纠正方法:结合摆臂动作多做原地蹬摆起跳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跞触高物转体90゜。短程助跑起跳过杆练习,在垫上画出落垫点,使肩背朝落垫点着垫。
6.杆上动作僵直
产生原因:起跳腾空后,两膝紧张绷直,背弓动作不自然,空中身体感觉能力较差。
纠正方法:加强柔韧性、灵敏和协调性的练习,提高动作和放松能力。在山羊或跳箱上做仰卧背弓、顺势屈小腿举小腿练习,立定背越式跳越橡皮筋练习,体会倒肩、抬臀、挺髋,屈小腿过杆后小腿自然上甩,肩背落垫的动作。还可以中短距离助跑起跳过杆练习。降低横杆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横杆,消除心理害怕因素。
海绵包应厚、软,符合厚度、宽度与长度要求。有背越式跳高海绵垫卖。同时,注意落地区的设施,如海绵坑的布置,及沙坑的松软都要保证十分安全。练习,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步点。
在跳高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曾依次出现过跨越式、剪式、滚式、潜式(一种俯卧式)、俯卧式、背越试等几种姿势,目前,剪式、滚式、潜式由于技术落后已被淘汰。从竞技和表现运动成绩角度来看,俯卧式和背越式是效果最好的跳高姿势,尤其是背越式,是当今跳高竞技场上最流行的姿势。
跳高运动,在田径运动各个项目中,是技术比较突出的一个项目。1800年,跳高就是苏格兰高地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1864年,在第一次"牛津-剑桥运动会"上第一次出现了"跨越式"跳高的方法。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男子跳高也被设为正式比赛项目;1928年阿姆斯特丹第9届奥运会,女子跳高也被设为正式比赛项目。经过长期的实践,跳高技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不断发展,跳高姿势也经历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的演变过程。
扩展资料:
技术特点
多数专家和教练员认为背越式与俯卧式这两种方法都比较先进,主要是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来决定他采用什么姿势合适。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不愿学俯卧式,原因之一是背越式技术比俯卧式简单, 比较容易掌握, 而且各种类型的运动员都可以跳。即使运动员的腿不很长,或者摆动腿的柔韧性较差,只要腿部力量大,有一定的爆发力,便能用"背越式"跳过很高的高度。
美国运动员F雅各布斯身高173米,用背越式跳过232米,超过身高59厘米。但是苏联运动员В亚申科创造234米的室外跳高世界纪录和235米的室内跳高纪录,1976年奥运会冠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女跳高运动员R阿克曼在1977年成为第1个达到2米的女运动员,并获得冠军称号,他们却都是跳俯卧式的。虽然采用俯卧式的运动员越来越少,但是这种姿势所达到的成绩是很高的。
参考资料: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
一、助跑的技术要素
(一)技术特点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助跑线一般为“J”其优点是:
1.助跑的预备段是一条直线或曲率很小的线曲,因此全球便于加速和发挥速度。
2.向弧线过渡时比较平缓自然,可以避免停顿或减速。
3.弧线曲率由大变小,使身体逐步加大内频。
4.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
(二)助跑技术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1.直线助跑技术:近似于短路途中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
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二、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助跑弧线的曲率不当:
在学习弧线助跑中,经常会出现助跑弧线不正确的问题,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错误1: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是逐渐加大,而是一开始进入弧线时,身体内倾最大,跑至最后两步时身体反而直立起来,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直线的不合理现象。错误2:在助跑中,身体内倾没有变化,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圆弧的不合理现象。
错误3:在助跑中,身体内倾由不变大,表现在助跑上有绕弯的不合理现象。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学生未能掌握好弧线助跑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弧线并并依靠本体感觉来控制身体内倾的变化。
检查错误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助跑步点及路线是否正确,可以按照弧线助跑的技术要求,对每一步进行检查,通常每一步跑进方向的转折(一般称转折角)应逐渐加大。
主要教学手段:
1、运用各种半径弧线跑练习。
(1)直道和上、下弯道的加速跑。
(2)半径为6-8米的圆圈跑、螺旋跑和“8”字跑;
(3)直线接弧线或直线切入圆圈跑。
2、借助器械练习
教师利用长的绳子连接教师和学生(学生用内侧手抓绳子的一端)。弧线助跑时,教师用力牵拉绳子以加大向心力,迫使学生躯干保持适当内倾,加强肌肉的本体感觉。
3、利用标志物进行弧线助跑练习
教师利用标志线或在地面上画出前进路线,要求学生沿标志或路线反复练习,加强正确弧线助跑感觉。途中的大小块可以用小木块或海绵块,可以放在弧线的一边或两边都放,只放单侧可以避免直线助跑,放两侧可以避免圆弧助跑和绕大弯助跑。
(二)助跑最后一步的方向不正确
在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最后一步出现的问题通常比较严重,主要会产生外八字的跑法,最后起跳时的正确位置应仍然沿弧线方向跑进;而错误技术往往造成错误的起跳位置,致使最后一步的路线偏离了弧线的自然延伸,从而使下肢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分离,导致力的分解,县最后一步支撑中助跑速度方向偏离支撑点,以致无法产生正确的起跳,上体会过早倒向横杆。
产生原因:起跑前有躲杆意识或急于做背向横杆动作,起跳腿下意识地偏离起跳点。
主要教学手段:
1.反复进行上1-3起跳练习,强调最后一步上步时起跳腿的摆动方向。
2.在起跳点放置标志物,以控制最后一步的跑进方向;
3.在起跳点放置适当大小的综垫或弹性跳板,反复进行起跳练习,练习中强调跳上起跳点起跳;
4.标出起跳点,反复练习。
(三)起跳时脚位不正
背越式跳高最后一步放脚尖的方向与起跳同等重要,脚位不正确,同样会对起造成极大的影响。通常初学者在起跳时脚尖会自然地产生外展,形成外八字的放脚动作,这种放脚技术,一会造成起跳时横向水平速度过大,产生冲杆现象;二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教学手段:
1.上一步放脚模仿技术练习,练习中要求放脚方向要正;
2.行进间沿直线做上1-3步起跳练习,注意强调沿直线放脚起跳;
3.在起跳点沿跑进方向放一小垫子,要求在垫上起跳;
4.短程助跑弹性跳板起跳练习,在起跳点上放置有弹性的跳板,方向与助跑方向一致,要求踏板起跳。
背越式跳高的训练有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及恢复训练四方面。
身体训练是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身体训练水平的发展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基础,是大负荷训练的物质保证,是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的先决条件。身体训练有以下内容:速度训练有一般速度和专项速度。一般速度30—6m反复跑、100—150m,反复跑、30—60m追逐跑;专项速度有弧线跑30m计时,全程助跑计时,后四步助跑计时,下坡跑接弧线跑20m,下坡跑度弧线跑20m,,快速摆臂摆腿的模仿练习,快速起跳练习。
弹跳力训练有自然弹跳力和专项弹跳力两种。前者的方法有各种行进间跳跃!跨步跳、单足跳20—30m,计时、四步助跑五级跳";后者有带助跑4—5步的跳跃,计时30—60m,跳跃及各种跳深、跳栏架、跳台阶、综合跳等。
力量训练有一般力量素质训练和专项力量素质训练两种。前者的训练方法有助木举腿、高抬腿走、实心球练习等;后者的训练方法有负重弓箭走、负重蹬台阶4cm,负重半蹲起、及利用其他器械练后群肌、小肌群力量。
协调性训练有各种体操技巧练习,各种绕栏、跨栏跑,各种球类运动等均能提高运动员的灵敏和协调能力。技术训练跳高技术是影响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掌握合理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潜力,取得好成绩。
技术训练在教学和训练中反复进行,技术训练中应包括学习掌握跳高的基本技术和一些主要环节的动作,但应侧重于进一步改进技术细节,不断完善整个技术的节秦,提高技术水平。在训练中应采用简化的练习和专门辅助手段,各个技术环节分别练习,逐一改进,并进行大量的完整技术练习,进一步增强肌肉感觉和体会技术动作。只有不断地在突破某些技术环节的基础上,再进行完整的技术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成绩。
在技术训练时,更强调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在技术细节上有所创新,如:对弹跳力好的运动员要求多练跳跃,发挥自己的长处;对有一定基础的运动员强调大强度,时间短而有效的训练方法。
心理训练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比赛成绩。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心理训练有感知觉训练、表象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意志训练、自信心培养五种。
在训练中不仅要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还必须因人而异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心理训练水平,逐渐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恢复训练随着运动员水平的不断提高,优秀运动员的负荷越来越大,故恢复过程也显得十分重要。主要的恢复训练方法有:教育学手段与方法,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心理恢复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应对恢复训练的水平进行必要的测定。一、越式跳高助跑技术特点:
(一)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
弧线助跑与直线助跑相比较有不足之处。如弧度不易固定、步点不易准确、助跑不易丈量和起跳时容易造成过早转体倒肩等。但是弧线助跑的积极因素,特别对于背越式起跳、过杆等动作结构,却是非常必要的。助跑线一般为“J”形,其优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降低身体重心。背越式最后3-4步弧线跑,因身体承受离心力作用,致使身体向弧心倾斜,半径越短跑速越快,人体内倾越大,这就自然降低了身体重心。研究资料证实:身体内倾30度可降低重心13厘米。重心降低,自然加长了起跳时的工作距离。
(2)由于背越过杆的要求,起跳后身体要转成背向横杆的姿势,采用弧线助跑在不影响跑速的情况下,至起跳时身体已成侧对横杆了,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这为起跳作好了准备,有利于起跳时的身体绕纵轴旋转。
(3)弧线助跑在起跳时有一个身体由内倾转向垂直的运动,弧线曲率由小变大,使身体逐步加大内倾,有关资料表明:其所产生的法向加速度可以加大支撑点的压力,增加起跳效果;所产生的切向加速度(即离心加速度)有助于向横杆方向的运动。这是身体起跳后由垂直转为水平的主要动力。
(4)弧线助跑由于身体内倾,可以避免起跳时的过早倒向横杆。
(二)助跑技术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1.直线助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步幅由大变小,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积极为弧线助跑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为起跳作准备。
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二、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助跑弧线的弯曲程度不当
在学习弧线助跑中,经过自我的学习和训练中经常会出现助跑弧线不正确的问题,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错误1: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是逐渐加大,而是一开始进入弧线时,身体内倾最大,跑至最后两步时身体反而直立起来,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直线的不合理现象。
错误2:在助跑中,身体内倾没有变化,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圆弧的不合理现象。
错误3: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变化,表现在助跑上有绕弯的不合理现象。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学生未能掌握好弧线助跑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弧线并并依靠自我的感觉来控制身体内倾的变化。
检查错误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助跑步点及路线是否正确,可以按照弧线助跑的技术要求,对每一步进行检查,通常每一步跑进方向的转折应逐渐加大。
主要教学手段总结:
1、运用各种半径弧线跑练习。
(1)直道和上、下弯道的加速跑。
(2)半径为6-8米的圆圈跑、螺旋跑和“8”字跑;
(3)直线接弧线或直线切入圆圈跑。
2、借助器械练习
利用长的绳子连接教师和学生(学生用内侧手抓绳子的一端)。弧线助跑时,教师用力牵拉绳子以加大向心力,迫使学生躯干保持适当内倾,加强肌肉的本体感觉。
3、利用标志物进行弧线助跑练习
教师利用标志线或在地面上画出前进路线,要求学生沿标志或路线反复练习,加强正确弧线助跑感觉。途中的大小块可以用小木块或海绵块,可以放在弧线的一边或两边都放,只放单侧可以避免直线助跑,放两侧可以避免圆弧助跑和绕大弯助跑。
(二)助跑最后一步的方向不正确
在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最后一步出现的问题通常比较严重,主要会产生外八字的跑法,最后起跳时的正确位置应仍然沿弧线方向跑进;而错误技术往往造成错误的起跳位置,致使最后一步的路线偏离了弧线的自然延伸,从而使下肢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分离,导致力的分解,县最后一步支撑中助跑速度方向偏离支撑点,以致无法产生正确的起跳,上体会过早倒向横杆。
产生原因:起跑前有躲杆意识或急于做背向横杆动作,起跳腿下意识地偏离起跳点。
主要教学手段总结:
1、反复进行上1-3起跳练习,强调最后一步上步时起跳腿的摆动方向。
2、在起跳点放置标志物,以控制最后一步的跑进方向;
3、在起跳点放置适当大小的综垫或弹性跳板,反复进行起跳练习,练习中强调跳上起跳点起跳;
4标出起跳点,反复练习。
以上练习中,教师应在一旁观察并及时进行纠正。
(三)起跳时脚位不正
背越式跳高最后一步放脚尖的方向与起跳同等重要,脚位不正确,同样会对起跳造成极大的影响。通常初学者在起跳时脚尖会自然地产生外展,形成外八字的放脚动作,这种放脚技术,一会造成起跳时横向力量过大,产生冲撞到杆的现象;二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教学手段总结:
1上一步放脚模仿技术练习,练习中要求放脚方向要正;
2行进间沿直线做上1-3步起跳练习,注意强调沿直线放脚起跳;
3在起跳点沿跑进方向放一小垫子,要求在垫上起跳;
4短程助跑弹性跳板起跳练习,在起跳点上放置有弹性的跳板,方向与助跑方向一致,要求踏板起跳。
对于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中常见的错误,还有许许多多,等待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实践中解决,但一条不能变的是一经发现马上纠正,从而提高整个背越式跳高的质量
1.坐着过杆,做不出送髋动作 产生原因 腾空后害怕肩背着垫,不敢做两臂外展和头后仰的动作,起跳后摆动腿放不下来,髋送不出去。 纠正方法 可采用垫上送髋,倒体成桥,原地高台过杆和助跑过杆等练习。 2.身体与横杆斜交叉过杆 产生原因 起跳前倒体太早,影响了沿纵轴转体,摆动腿沿横杆摆的动作用力不够。 纠正方法 采用杆前助跑起跳,起跳时注意摆动腿的摆动方向和防止倒体过早的动作。3~5步助跑起跳摆动腿触高物并沿纵轴转体90~270度,摆动腿用力向内摆。 3.大腿后侧和小腿擦落横杆 产生原因 起跳后挺髋仰头下潜和大小腿折叠上摆不够,过杆时收展不及时。 纠正方法 杆前做原地背越式过杆练习,注意体会空中挺髋动作和过杆时收腿的时机。 4.头肩先着垫 产生原因 落地高度过高(垫子太低)。过早收大腿,喜欢后滚翻。 纠正方法 加高海绵垫,做原地背越式过杆练习,注意纠正落花流水地位置不正确和落地时身体过于放松的错误。 5.落地时双手先撑地 产生原因 害怕肩背着垫,腾空时失去身体平衡。 纠正方法 垫上后倒肩背着垫练习,在较高的起跳位置做有杆或无杆的原地背越式练习。 编辑本段背越式跳高 一、助跑的技术要素 (一)技术特点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助跑线一般为“J”其优点是: 1.助跑的预备段是一条直线或曲率很小的线曲,因此全球便于加速和发挥速度。 2.向弧线过渡时比较平缓自然,可以避免停顿或减速。 3.弧线曲率由大变小,使身体逐步加大内频。 4.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 (二)助跑技术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1.直线助跑技术:近似于短路途中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 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二、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助跑弧线的曲率不当: 在学习弧线助跑中,经常会出现助跑弧线不正确的问题,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错误1: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是逐渐加大,而是一开始进入弧线时,身体内倾最大,跑至最后两步时身体反而直立起来,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直线的不合理现象。错误2:在助跑中,身体内倾没有变化,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圆弧的不合理现象。 错误3:在助跑中,身体内倾由不变大,表现在助跑上有绕弯的不合理现象。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学生未能掌握好弧线助跑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弧线并并依靠本体感觉来控制身体内倾的变化。 检查错误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助跑步点及路线是否正确,可以按照弧线助跑的技术要求,对每一步进行检查,通常每一步跑进方向的转折(一般称转折角)应逐渐加大。
田径规则规定,跳高必须是单脚起跳,双脚起跳肯定没有成绩的。你1米66的个子,鱼跃能过160的高度,说明你的先天条件是非常好的。 背越式跳高没有几个月时间是很难掌握的,但是如果你的悟性高的话,说不定三五天也能跳个样子来。俯卧式也不简单。
我觉得你用跨越式的也许是效果最好的。因为跨越式跳过没有什么技术可言,就是人的一种本能。你的先天条件不错,过160CM应该没有问题。练习起来也快。现在就找你们体育老师吧。跨越式一定行。
我以前的学生身高175CM,跳过了186CM。当然是 背越式跳高了。
练习跳高的方法如下:
1、爆发力训练:训练时应注意速度和力量的密切结合,训练的主要方法是进行中等重量的负重练习,如负重提抬脚尖、负杠铃原地跳、负重弓箭步走等;在发展快速力量的同时,也要进行大重量的负重练习,以增加肌肉力量。
主要练习有负大重量蹲起等。并且要同跑和放松练习结合起来进行。重量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尤其是杠铃,最好是在有保护或是有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才好,这样比较安全。
2、弹跳力训练:发展快速力量和跳跃能力能有效发展弹跳力,其主要练习有:一般跳跃练习:单足跳、跨步跳、分腿跳、蛙跳、直腿跳等;跳跃障碍练习:跳跃栏架、跳深、摸高练习等。
3、腰腹肌训练:仰卧起坐、俯卧挺身、负重仰卧起坐、负重俯卧挺身等来提高腰腹肌的力量。
跳高简介:
跳高,田径运动跳跃项目之一。又称急行跳高。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腾空过杆与落地等动作组成,以其最后成功地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计算成绩并以此判定名次。
过竿技术有跨越式、剪式(亦称“东方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运动最初起源于英国,是从体操项目中派生出来的。
1864年,英国首先将跳高列入田赛比赛项目,英国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简单的跳高姿势)跳过了170米的高度。
男子跳高于1896年首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跳高于1928年开始正式列入奥运会项目。剪式跳高起源于美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