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囚徒健身(三)

细说囚徒健身(三),第1张

前言

囚徒第三篇啦,我刚入坑时最爱的就是练背,其次才是腹肌,不知道为啥别人总叫我练腹狂魔,明明背才是我的真爱,背展超级酷有木有。

囚徒第三艺着重打造的是宽阔的背部肌群和发达的肱二头肌,在很多方面囚徒和街头健身有共通之处,比如囚徒第三艺第十式同时也是街头健身五大神技之一单臂引体,废话不多说,以下正文。

第一式  垂直引体

基础第一式,大部分人能够轻松完成,这一式主要体会背部肌肉发力,不要完全依赖手臂降身体拉起。

训练目标:当你可以清晰体会到背部肌群参与到动作过程中后,开始第二式训练。

第二式  水平引体

第二式的难度其实不小,利用身体倾斜来降低自体重,并进一步加大背部肌肉的参与度,家中没有高凳的可以利用桌子边沿来完成。

训练目标:可以轻松完成一组30个后,开始第三式训练。

第三式  折刀引体

第三式接触腿部肌肉的力量来完成引体向上,可以利用较低的单杠来完成,由于身体与杆之间的角度改变,背部肌肉发力方向逐渐从垂直身体变为平行身体,体会这一过程中背部肌肉发力的改变。

训练目标:可以轻松完成一组30个后,开始第四式训练。

第四式  半引体

这一式是你完成一个标准引体前的过度动作,由于力量的限制,你只能完成一半动作而不能完全将自己拉过单杠。有个小技巧就是在你能拉至的最高点做短暂停留,可以加大对背部肌群的刺激。

训练目标:完成前一半图的动作即可,可以轻松完成一组15个后,开始第五式训练。

第五式  标准引体

成功完成第五式后,你会发现自身身体素质得到了跨越性的提升,第五式和第六式之间没有特别难跨越的地方,基本可以同时完成。

训练目标:搭配第六式同时训练,可以轻松完成每组十个后,开始第七式的训练。

第六式  窄距引体

难度较标准引体略大,侧重对肱二头肌的刺激,基本可以顺利完成第五式的也可以轻松完成第六式。

训练目标:搭配第五式同时训练,可以轻松完成每组十个后,开始第七式的训练。

第七式  偏重引体

第七式的难度没有看着那么大,不过对肱二头的要求会比对背部肌肉的要求更高,如果热衷背部肌肉训练可以反复做第五第六式,如果想冲刺第十式的,第七式是迈向单臂的第一步。

训练目标:可以轻松完成单侧一组十个后,尝试第八式。

第八式  单臂半引体

能完成第八式,说明你的背部肌群已经有相当大的力量了,但手臂还无法配合背部一同完成第十式。单臂半引体要求你单臂上拉到达粘滞点时略微停顿后下放,是你可以进一步训练自己的手臂力量,直到顺利通过粘滞点。

训练目标:可以轻松完成单侧一组十个后,尝试第九式,也可与第九式同时开始训练。

第九式  单臂辅助引体

第九式的难度完全取决于参与辅助一侧的参与度,可以用弹力带也可以用毛巾辅助,可以全程辅助,也可以在上拉过程中度过粘滞点后放开辅助装备,单臂完成。

训练目标:在另一侧参与度较小的前提下(后半程单臂完成),可以轻松完成单侧一组五个后,尝试第十式。

第十式  单臂引体

囚徒引体中最难的一式,也是街头健身中难度仅次于俄式伏地挺身的动作,至今我只有在体脂最低时完成过一个,大家加油!

训练目标:完成第十式,练就囚徒大神。

​传统健身对于背部肌群的训练,一般要求从宽度和厚度两个角度出发进行刺激,可以看到囚徒的背部训练更侧重宽度的刺激而对厚度刺激仅只有较为简单的第二式比较注重。

如果忽略第二式训练将很难练出宽厚的背部,这也是为什么不少练囚徒的可以做标准引体却很难完成一组三十个的第二式水平引体。

最后啰嗦下,一次完整的训练是需要多角度多动作组合的,不要割裂囚徒十式哦。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八段锦由八节组成 ,体势动作古朴高雅 ,故名。八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

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站势八段锦的练法如下:

①双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眼平视前方 ,舌尖轻抵上腭 ,用鼻呼吸,周身关节放松,两手自然下垂。宁神调息,气沉丹田。两臂慢慢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十指交叉,翻掌,掌心向上托起如托天状,同时两脚跟提起离地。稍停顿后,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放下着地。

② 左右开弓似射雕。自然站立。左脚向前跨出一步,两腿弯屈成骑马式。两手在胸前交叉,右手在外,左手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向上翘起,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如拉弓状。还原成自然站立,再练右式。

③调理脾胃臂单举。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稍停后,复原。然后左手翻掌上举,练左式。

④ 五劳七伤向后瞧。自然站立,两手掌心紧贴腿旁。头慢慢向左转,眼望后方。复原。头再慢慢向右转,眼望后方,复原。

⑤ 摇头摆臂去心火。两腿分开,相距约三脚长的宽度,屈膝成骑马式,两手扶大腿部虎口向着身体。上体及头前俯深屈,随即在左前方尽量作弧形摇转,同时臀部则相应右摆,左腿及左臂适当伸展,以辅助摇摆。稍停片刻后,复原。然后向相反的方向,练右式。

⑥两手攀足固腰肾。自然站立。上身缓缓向前深屈,膝保持挺直,同时两臂垂下,两手握住两足尖,或两手指尖触两足踝,头略抬高。稍停后,复原。两手在背后抵住脊骨,上身缓缓向后仰。复原。

⑦攒拳怒目增气力。两腿分开,屈膝成骑马式,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右拳向前方缓缓击出,右臂伸直,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稍停后,复原。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练左式。

⑧背后七颠诸病消。自然站立。两手臂自然下垂,掌心贴大腿前。两腿保持伸直。两脚提起离地约1~2寸,同时头向上顶。稍停后,两脚跟下落着地,身体放松,仍为自然站式。复原。

二十年前拳友倪露奎借给我一本木刻版本《易筋经八段锦合刻》一书,是苏州振行新书社藏版。此书图文并茂、阐述清楚,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真是爱不释手,于是将全书描录下,然后归还。近几年来,又见好友周晓东拳师授传《达摩易筋经》第六势,即“出爪亮翅式”,锻炼者都说效果很好,所以深受人们欢迎。我受他的启发以后,发现我们峨媚气功大师周潜川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洽偏差手术》一书中也有载有“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的阐述。

    今将周大师的有关内容与咸丰八年木刻版古本《易筋经十二图》加以合编补充,可以丰富《达摩易筋经》也有益于练此功的爱好者。

    但是以上两书,都有各自的门派特点,要编成观点一致的内容,似有困难,因此,我决定用以下方法,进行叙述,以供探讨。

    (一)保持原貌,在文句上一字不改,如遇疑准之处,用本人的按语,谈我的见解。

    (二)名曰:《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实是少林峨嵋两派秘诀大成:同时亦弥补《峨媚十二庄》的不足之处,最可贵的是周先生能将古文易筋经的拳经释密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精义不变,完全符合古代养生家的哲理,又符合中医学说。

    (三)其中韦驮献杵第一势等所站的脚型,与少林派立式有所不同,前者采用的是“外八字型”,后者是“方型”,站立的脚型不同.而内经气脉的走向,也就不同了。“外八字型”走的是三阴气脉。“方型”走的是三阳经,这是佛、道两家练功的根本区别,须得爱好者细细琢磨和探讨。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祖达摩创造。据传,达摩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门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我国的第一代祖师(照印度推算他是二十八祖)。他看到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功法。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我曾普遍地叩问几位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竞至不能配合运用了。直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少林寺,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语”已有所不同。我曾访问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美的。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确的。按将得自黄箴老传授密义,分条介绍其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式 韦驮献杵的口诀

    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气脉运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动中涵静”、“动静两赅”的材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支入直接掌握了“肺为气商”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根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他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细细体会口诀就可以明白了。第一式韦驮献杵的口诀如下: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开始练功,第一项的操作要把身体端正直立,不能用劲,全身放松。要想做到这项要求,必须先把“地盘”站好,解决脚下“立”的问题。两脚不可并踵站立着,一经井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反而紧张不会松软了。因此,必须两脚相距约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两只脚的距离等于一脚掌的长度。同时后踵和脚尖必须看齐,两脚的内侧空档里,立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第二项操作,要把存往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的“肩禺穴”(即肩的尖端处)微投向上略抬3.4公分高,则脊拄就会自然笔直,而不带一点强硬的滋味。

    第三项操作,两眼半睁半闭,平视正前方,这样可以收到澄心和敛神的作用,因为“眼上视则心神上浮,眼下视别心神下降”不得平衡。第四项操作,两手顺应自然地下垂,轻贴着大腿的外侧。第五项操作,运动垂眷的两手,同时从下向正前方慢慢向胸前抬起,先伸后屈;两掌心相对,缓缓向胸前收腕,距胸前约一拳停止,把两掌相接“合十当胸”,与两乳之间的“应中穴”相对。这样能使肺脏上下左右“位置适中”,升降开合手吸合度,以能达到“气定”的要求,气机能定,则心境澄清,神意内敛了。

    按:两掌前起,是起阴掌还是起半阴半阳掌,没有说清楚,学者进一步摸索。

第二式 横担降魔杵的口诀: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紧接第一式姿式动作之后,一面把两掌交成“阴掌”(掌心向下)。顾着左右的方向,从合十当胸的架子,向左右外开,与肩相平行,开成个一字形,这架子店字叫做“横担降魔杵”,是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因为这时会自觉两肩沉重,如负重担似的,一面把后踵升起,脚尖点地,功夫深了,只用脚大拇趾点地,其余四趾是凭空离地的,这种动作必须配合两拿左右外开的运行,上下同时操作,不可参前落后。在这个动作当中心念一定要寄托在掌心和足趾尖,才能做到心平气静的境界,心平气静在外面的象征是目瞪口呆的样子,如果目瞬则视乱,口动则气粗,那就作用相反,而脚尖点地,必然站立不稳,东倒西歪,飘摇欲坠了。

  按:交成“阴掌”(掌心向下),这个“交”字,应该用“变”字,合十掌要变阴掌,须将合十字向正前方伸笔直,边开边翻成阴掌,同时后踵配合离地腾起至足趾尖点地

第三式 掌托天门的口诀:掌托天门目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骸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舌下生津将腭舐,鼻中调息觉心安,两掌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接连着“横担降魔许”之后,顺着一字形的架子,两手继续向上作半圆周的动作,同时两掌随着胳臂向上作半圆的当中,把“阴掌”缓缓翻成“阳掌”(掌心向上)。令两掌心朝天,两掌的中指微微接触,直对“天门”(前额发际内二寸),这时两个胳臂巳变成平行笔直,微微偎傍着两耳门,这种架子名叫“掌托天门“。同时用“眼根”的意识向上“内视”,从“天门”观看到两掌。切切注意不可仰头真的用眼去看,误用“观法”必然头晕脑胀,而且站立不稳了。在这动作的同时,还须用脚尖点地,继续升起后踵,以不能再升高为度。后踵且须微微向两例分开些,使“阴跷库”收合,关闭“地户”,使三阴的气脉顺三阳而逆行上升。同时使“会阴”络穴松开,以期“督脉”会给三阳气脉,发生都督纲维的均衡作用,使背三关自然通畅。同时架子会自然站主稳固,这种架子看似简单,实属细腻,很难做到纯熟,如果练得合度,全身气脉会自然绷张起来,自觉浑身如钢铁的坚强,似树干一般的牢植,尤其以两例的胁、肋、髀、骶、股、等部位,肝脏、胆腑、脾脏所流行的经道特别明显。

    其次,紧接着上述动作,把左右六个大牙齿微微咬着,缓缓咬紧运气。自觉咬紧牙关之后,开耳根震动,上及两鬓为度,同时舌头微微舐触上腭,承接津液合在口内,呼吸由口呼口吸改为鼻呼鼻吸,把息调匀,调到细而长,绵绵不断为标准。再次,把托天门的两掌就原势捏成拳头,仍分左右,依照原来上举时的老路子,往回下降,好似去挟腋下的东西,返还“横担降魔杆”的架子,同时双脚也一齐动作,上下配合,不可参差,缓缓落平后踵,还原站立着。

第四式 搞星换斗的口诀:

    只手擎天掌复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吸口呼频调息,两手轮回左右眸。

    这口诀的意思,是就连接第三式的动作而说的,就横担降魔杆的架子,把右手单拿缓缓向右上方举直,在上举的过程中,把拿向前方变到左面而内向着头顶,扔旧保持阴掌(掌心扔向下)。同时掉头向右偏视,注视右手阴掌的掌心。在右掌运动的同时,左拿则相反地向下降落,一边下落,一边向背后转移,用手背贴着“腰眼”(在脊柱十四椎的两旁,横开约三寸)。这时内里气机的吐纳,须用“鼻吸口呼”的方法,把息调匀。最吃紧的关键是一面用眼注视掌心,一面则把心念集中在左手行贴着的腰眼,随着呼吸的吐纳,腰眼合自然发生一凸一凹的作用,“念和手背随着这种凸凹的动作,也随顺着它报报运动着。呼吸的次数可以随便,三次五次,不必拘执。

    其次,照着上述的操作,相反地把左手上的,应该纠正过来。因为这种架子是托天门的方法,是练三阴气脉外开的法子,所以用掌外托。而摘星换斗的架子,是把三阴气脉收曰内敛,变换成回阳的架子,去练三阳气脉的方法,所谓摘星换斗的含义,从外向内才谓摘,等于说摘花摘叶,有收摘的意思,又把北斗南斗的天星形状形容比喻这个架子的精神。

    第五式 倒拽九牛尾的口诀:

    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

    这口诀的意思,是接着摘星换斗而运动的架子,分析它的操作次第,列举如下:

    第一动作,就摘星换斗的架子,必须在左手向上,右手贴腰眼的姿势开始,顺着“左阴右阳”气脉的自然规律,以右手右腿领先,千万不可操作反了。

    把右手从右腰眼离开,微微向下垂,顺势向右前方变成阳掌,向前抄去,缓缓抄到与肩相平,肘臂微屈,有似仰月,同时把掌变成阴掌的“擒拿手”(腕部与手掌成直角,五指撮拢,如鸡头形。气机集中在掌心劳宫穴),心念集中在掌中,有如挽着牛尾巴向后倒拉。

    第二动作,在右手操作的同时,右脚一齐开始向右前方上进一步,把右腿变成弯弓的形式,而左脚则顺着右脚上步的姿势,伸成箭一般的笔直,这叫前弓后箭。

    第三动作,在右手向前抄,变换“擒拿手”的同时,左手也须同时操作,就原势的阴掌顺势向下降落,一边下落,一边也同样变换成阳拿的“擒拿手”,反向左背的后面抄去,与左脚的箭形成同方向两条线,手比腿部约高十五度。

    第四动作,右弓左箭。右手擒拿于前,左手擒拿于后,心念集中在两掌,随着呼吸的吐纳与小腹丹田的气运开合,相应着运动,在呼吸的时候,两眼内视现注,右手向后倒拽,在呼气的时候,两眼内视,观注左掌,向前顺牵。两腿和腰、背、肩、肘 的身段,都要随着倒拽和前牵的韵味,微微相应而颤动看。

    把这四项动作紧密地操作完毕,随即依照这种方法,变换成左脚上的左弓步,左手反抄向前变成阴掌的擒拿手,右手则反向背后抄去,变成阳掌的擒拿手,右脚则变成右箭步。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左右仍要平均。

第六式 出爪亮翅的口快:

    挺身兼胬目,推窗望月来,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五式而来的,仍就前弓后箭的架子,倒拽顺牵的韵味,顺势变换成出爪亮翅。首先措着前面的弓步,和前手擒拿向后倒拽的“内劲”势子,把后面的箭步随势前收,两脚看齐站立,后面的手同时也顺势抄向前面,与在前面的掌看齐,两掌变成“排山掌“(掌指翅立笔直,掌心“向外),肘、臂与两肩等齐平行,向前伸直,朝前方推去,开始前推,轻如推窗,继而前推到极点的时候,则重如排山。这时身架直立,两目张开,不可瞬动眨眼,平直地望着前面,集中心念,观看两掌的中间,“观想”明月的滋味(功夫深了,这种韵味,自然发现,不可追求)。

    其次,再把排山掌缓缓向胸胁肋内收,有如海水还潮,落汐归海的滋味,一直把掌、腕、肘、臂内收,贴拢左右两侧胸胁的部位。

    再次,就收回的架子,重向前方平直推去。如此来回操作七次,每次向前推,必配合呼气,决不可参前落后,更不可把呼吸作反了。

    第七式 九鬼拔马力的口抉:

  侧首屈肱,抱头拨耳,右腋开阳,左阴闭死,右撼昆仑,左贴胛膂,左右抡回,直身攀举。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六式出爪亮翅的练功架子,与剑术里面拔剑式是相同的。龙分述操作的次序如下:

    第一种操作:先就排山掌的架子,右手向上举提,朝脑后作圆周运动,一面作圆,一面随着作圆周向后的进度,把掌变成半阴半阳掌,(手心向左,手背向右,大指向上,小指在下)。一直向后进行,直抵后脑,用掌心抱着“玉扰关”,用手指轻轻拉着在耳朵的“天城穴”[即耳朵的尖端,把耳轮折卷,有骑缝处)。

  按:(大指向上,小指在下)“上”、“下”两字误用,失势,该更正为“大指在下,小指向上”,就顺势了。

    第二种操作,在右手作圆的同时,整个头和颈项,随同动作,掉头扭项,面向左方旋转,后脑转向右方,迎接右掌相抱。

    第三种操作,右掌已经把头抱着,把耳攀看,这时的右肩与臂、必须相平,右腋张开,不可倾倚收闭。

    第四种操作,右掌抱头攀耳之后,微微拔牵,头颈同时与掌相应着运动。这时心念随着气脉的运行,集中在右手的肘尖。这样一拔一攀,头肘张驰相应,运动三五次。

    第五种操作,左掌在右手运动的同时,配合运动,不可落后参前,先就原来排山掌的架子,顺势向下降落,由阴掌变为半阴半阳掌,反手背后作圆周运动。在下降到与左腿平行相对的时候,即当再变为阳掌,掌心正向背后,于是用手背循看左腿,偎傍着髀枢,从盆骨向上,反掌贴着背心,掌背贴在两个胛骨的中间,约当脊柱第五六七椎之间。隐约仿佛有被背心吸着的韵味,把左腋下牢牢闭着,同时与右手抱头拔耳的运动,顺应它微微响应看。另外在头手的运动中,身子既要放松而又笔直,气机也才能沉静下来。

第八式 三盘落地的口诀:

    上腭舐尖舌,张眸又咬牙,开裆骑马式,双手按兼拿, 两掌翻阳起,千斤仿佛加,口呼鼻吸气,蹬足莫稍斜。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七式而练上盘、中盘、下盘的方法,所以名叫三盘落地。它分解成几个动作,条述如下:

     一、先就九鬼拔马刀的姿势,身子笔直不动,两手分别从后脑和背心,各顺左右方向,各自向左右平伸,使左右两手,与肩相平,成一字形,掌心向下。

    二、次在两手平伸之后,随即把左脚顺着左侧的正方向,分开胯档,两脚的距离,大约以二足五寸为标准,但高的人可以跨大些,短小的人,可以跨小些,总以不大不小,两腿不觉别扭为原则。

    三、两腿下弯,变做“骑马挡”,骑马档的标准以大腿缓缓下弯,其弯的程度与膝膑骨成水平线为度。同时不能弯腰驼背,须求笔直,与大腿的骑马挡成九十度的角。

    四、在两腿下弯,变化骑马档同时,上面的两掌也一同动作,配合两腿下专的速度,不可参前落后,都用阴掌(掌心向下),缓缓往下按,好象按压一种东西似的,绵绵不断往下沉压按下,两拿下按的程度,以掌与膝膑骨相平为标准,即当停止按的势子。以待变化第五项动作。

    五、将按下的双掌,一齐翻转,变成阳掌(掌心朝上),仿佛两掌心里拿看很重的东西一样。

    六、变好阳掌,双双如象拿东西的姿势之后,随即两腿上升,慢慢还原成站立的姿势,而两掌也一齐随看上升,这时觉得掌中很重。上升的标准,以双腿立起竖立,双掌上拿与肋部相平为度。这时左脚仍沿外开的动作,向内收回,与右脚看齐,两脚相距一足二三寸,平直站立,两掌保持上拿的姿势,不予变动。

  

    第九式 青龙探爪的口诀: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左从右出,蜷傍胁部,右爪乘风,云门左露,气周肩背,扭腰转腹,调息微嘘,龙降虎伏。

    这口诀的作用,是专练肺脏、肝脏、胆脏和带脉的方法。所谓降龙伏虎的动功,兹分述如下:

    一、先就第九式两掌上拿的姿势,把左手阳掌翻转,变成阴掌的“龙探爪”(五个手指半伸半屈,把五指分散开,各约三四公分的距离,掌心里空而又圆,可以容纳一板鸡蛋,气脉集中在掌心,这叫做龙探爪)。顺势向左侧面的胁肋部位收缩回去。在收缩的时候,运动左肘领先,向后倒退,肩、劈、腕、掌随着它运动,一齐向后方缩去,不能紧张。

    二、在左掌变化运动的同时,右掌也一样翻转,变成阴掌的“龙探爪”,借看左掌向左后方缩去的势于,顺看势子伸右掌,如乘风流一般地动,似波浪相连,相应地朝左侧面“探爪”抓去。注意要把左边的“期门穴”、“云门穴”张开,右边的“期门穴”、“云门穴”闭着。

    三、在左掌后缩,右掌左探的同时,腰部和腹部随着肩、臂的势子,相应地向左扭转,同时要把腰部和腹部放得很松,才能把束在腰间的“带脉”锻炼得柔韧如丝,松紧合度。

    四、在一二三项操作中,呼吸的运用,用“撮口音”发出“嘘”字的音调,右掌向左面伸,而又探爪向前一抓的同时,即当撮唇发音。微微探爪,如波浪一个接着一个地向左探爪,同时微极发出“嘘”音相应看。有些象唱戏曲运用花腔似的。

    五、头项也眼看向左例方转去,与掌、肘、肩、臂、腰、腹相应。

    六、以上五项动作都操作完毕,再反缩右掌,探左掌,向右例方抓去,与左边运动的要领一样,左右交替转番练二三次。

第十式 卧虎扑食的口诀:

    两足分蹲身似倾,左弓右箭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翘尾朝天掉换行,呼吸调匀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还将腹背偃低下,顺式收身复立平。

  这口诀的作用,是俯身低下用按架子来锻炼经络的,在武功的运用方面,又可以变化成各式“地支”的架子,少林派《击技谱》所载的“地趟招”十八变化,是有名的拳术杀手,都从此演绎而出。兹将本式的操作次序,分条列后:

  先就青龙探爪的架子,顺着右掌左探、同时把胸、腰、臀顺势前倾。

    二、顺着两腿变化弓箭档,身子前倾矮下的同时,把右掌顺势借劲,从“左探爪”的姿势,向前方变成阴掌,斜行削劈,以正对右腿膝膑骨的前面为度。

    三、左掌也随着右掌的运动,直接从左边胁肋下面,变成阴掌,朝着左前方四十五度的角度,斜行下扑,象老虎扑食的样子,适与右掌平整看齐。

    四、两腿两手运动,合了一二三项的要求.随即双掌下扑,把双掌的掌心贴着地面,以支持前半身,再把右腿弯缩一些,左腿伸直一些,以支持后半身,同时把头昂起,两眼注视前方,又把腰部放松,脊柱凹起,千万不可强硬,或者凸起。

    五、随即把双掌掌心凹起,另用五个指头尖,分散成象伞似的,点在地上,支持体重。同时两只脚的后踵也离地升起,只用足大趾尖点地,配合双手指尖,支持体重。

    六、再就第五项姿势,单独把双手的肘关节缓缓由上向下,一屈一伸、一沉一起,同时把胸部向前缓缓前进四五寸,再退回四五寸。如此来回运动三五次。

    七、在双手肘关节屈、伸、进、退的同时,把伸直的左腿,用膝关节向上翘起,只翘起下半段的小腿。这个姿势,叫做“虎尾腿”。翘起的程度,以脚心朝天,小腿与大腿成九十度的角为标准。

    八、左腿上翘,配合两手,右脚如法运动二三次之后,随即放下还原,顺势收缩弯曲,变成左弓步,同时掉换右腿,再把右腿翘起,照前述动作,继续运动二三次。如果在换左弓步翘右虎尾腿的时侯,手足指尖支力疲乏,可以放平掌心和足心,松口气再升起来。

    九、这时内里的呼吸使用“鼻吸口呼”的方法,在双手肘关节一屈一伸,胸部一进的时侯,当同时呼气,而在一沉一起、胸部一退的时侯,当同时吸气。

  

    第十一式 打躬击鼓的口诀:

    两掌持后脑,躬腰至膝前,头垂探胯下,口紧咬牙关, 舌尖微抵腭,两肘对手弯,掩耳鸣天鼓,八音秦管弦。

  这口诀的操作,是连接着卧虎扑食的架子,而锻炼腰腿的。兹分条叙述操作的次第如下:

    一、卧虎扑食的架子,把右足虎尾腿练过之后,随即把虎尾腿放下,还原成右箭步,同时把手指尖、足趾尖完全放平。掌心、足心接触地面。

    二、随即缩右腿与左腿相平看齐,变成蹲着的姿势,同时把腰竖起,又把掌高地,反掌把后脑的“王枕关”贴着,贴的姿势,掌心把耳孔塞闭着,两掌的中指尖微微相接,指头都贴着“王枕关”两肘弯曲,向头相对,肘与肩要成平行。

    三、贴好“玉枕关”之后,随即慢慢立起腰腿,全身放松而须要笔直,立交之后,开始用中指、食指、无名指轻轻敲击后脑的“王枕关”。左右两手交互着动,频频敲击,这种动作名叫“鸣天鼓”,而敲击的音调节奏,照规定应该用“渔阳三挝”。分二四边音与中音的击鼓法。再用“幽冥钟”一百掌八杵的撞钟法。在音符的理论,叫做“黄钟”、“大吕”合奏,始为“鸣天鼓”。

古传气功、内功心法

http://wwwppstv/w_19rt4rypnphtml

罗汉气功,十三式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是一种动静相兼的内功,呼吸和意守与其它功种基本相似,易学易练,对强壮身体有良好功效,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练法

预备式:两足并立,双手自然下垂,目平视,呼吸自然。待情绪安定后,两足分开,成内八字形站立,双腿蹬直,勿弯曲,眼由平视变为下视鼻尖。口微张开,鼻吸口呼,行腹式呼吸。意念集中在下丹田。身体正直。

第一式(双手面肾腰):双手由体侧慢慢移至体后,向上提起,掌变为拳,两拳面抵住两腰眼,拳眼向上,足势不变。

第二式(双手推舟):两拳放松,慢慢由体后下移至大腿两侧,双拳变掌。两臂向前向上摆动,两掌心相贴。待手臂与肩平,停止上摆。两臂内收至胸前,手腕翻转,指尖朝胸,掌根用力外撑。双肘比肩略高。足势不变。

第三式(二郎担山):翻转手腕,两掌心仍相贴,指尖向前,双臂前伸。双臂伸直之后,两手腕同时转动,掌心朝下,两大拇指相并,两臂分别同时向两侧缓缓展开,到身体两侧停下。双臂与肩平或略高。两掌心朝下。足势不变。

第四式(采和挎篮):两腕翻转,掌心朝上。两臂收拢,掌变为拳,停于两肩侧约两拳远处,拳比肩略高,拳眼向体后。足势不变。

第五式(海底捞月):两臂向肩外平伸,拳变为掌,掌心向上。两臂伸平之后,两腕同时翻转,掌心向下,双臂如捞物状从上往下捞划,掌心朝身体方向。下划至腹都前约一拳半处停下,指尖相对,相距一寸远,掌心向上。足势不变。

第六式(双手托天):两掌背相贴。由下至上缓缓上举,上举至最高点对,两掌分开与肩同宽。掌心相对,指尖向上,用力上伸。足势不变。头面朝天。

第七式(钟鼓齐鸣):双手缓缓放下,至两耳侧,两掌变拳,距耳廓约半拳远处停下。拳面对准耳孔,拳眼朝体后。两手收回的同时,将意念从上丹田移回下丹田。足势不变。

第八式(罗汉抱肚):双拳松开变掌,指尖向下,沿左右胸前慢慢放下。至小腹部前方约一拳远处,两腕同时翻转,掌心向上,两掌置髋关节外侧约半拳远,指尖朝身体方向。足势不变。

第九式(左韦陀献杵)。左掌顺腰部前移, 至下腹前一拳远之处翻腕,用力下按。右掌与左掌同时动作,顺腰部往后移,至腰脊后半拳远处停住,用力上提。足势不变。

第十式(右韦陀献杵):右掌顶腰都前移,至下腹前一拳远处翻腕,用力下按。左掌与右掌同时动作,翻腕,掌心向上,顺腰部后移,至腰脊后半拳远处停住,用力上提。足势不变。

第十一式(童子拜观音):左掌顺腰部前移,至腹前时,右掌心与左掌心相贴,合十,翻腕,指尖向上。整个身体同时缓缓下蹲,成半蹲半立状。足仍成内八字形。

第十二式(左练少阳):身体恢复原站立势。 两手向前慢慢平伸。左足上前一步,成左弓步。两手用力向体左后侧平伸,掌心向下。头向左转。

第十三式(右练少阳):手足均回复原站立势。右足上前一步,成右弓步。两手用力向体右后删平伸,掌心向下。头转向右。

收功式:右足收回,双足并立,两手自然下垂于体倒。身体正直。自然呼吸。双目慢慢睁开。

接着双手手指交而握,翻腕,弯腰,下撑至足面(腿勿弯曲),先由下至左至上、至右至下环转三周,再由下至右至上、至左至下环转三周,形似车轮,眼随手动。

接着,站立。左掌由左胁肋向右下腹部揉擦,至小腹部停止,收回。右掌由左胁肋向左上捏部揉擦,至小腹部止,收回,左右各十八次。

然后进行拍打:

折叠上肢

先用右掌拍打,从左肩胛部开始,由上臂处侧至肘部,再拍至左手背,指尖,转至左掌心,再拍至左肘内、左腋,至胁下腰部止。共三遍。接着用左掌拍打右上肢,顺序同上。共三遍。

折叠下肢

双手扶足跟腿部开始拍打,沿双小腿肚、腿弯、大腿后侧、臀部,直拍至腰部止。共三遍。接着双手从胸部开始拍打,沿腹部、大腿前侧、膝盖、小腿前侧,至足面止,共三遍。

折叠背部

用左、右手反掌拍打。共三遍。

折叠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练功时间可选在早晨五点左右,中年二点左右,晚上七点和十二点左右。一般可在早、晚练习,也可以只练一次。饭后练功,应至少休息一个半小时后方可进行。练功场地,应选择清洁安静、植物茂盛之处;亦可在室内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进行。雷雨时切忌练功;凡风、雨,雾天气,不宜在室外练。练功站立方向,"面日而立",上午朝东,下午朝西。练功时,腰带、鞋带要放松,不能戴手表。在练功初期,应注意节制房事,最好禁止性欲三个月。

正功十三式,每式锻炼时间不得少于三分钟。但病弱者可酌情少练,循序渐进。第一式是全功的基础,必须认真练习。十三式可全学全练,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练其中几式。但第一式非练不可。

适应症罗汉气功,动静相兼,全功均采取站式。既能强身,又可治病,而并非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疾病的疗病功种,系通过长期锻炼,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胃肠功能,平衡和调节神经,从而使多种疾病获愈。实践证明:对神经官能症、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胆功能不全、筋腱肌肉损伤以及呼吸道疾病等均有较满意的疗效。如单为强身,可通练十三式;倘有神经官能症,则可重点练采和挎篮、双手托天,钟鼓齐鸣等式,有心血管疾病,不宜练双手托天(如要练,也只能稍稍摆 个式子后即转入下式);胃肠道疾病,可多练双手托天和罗汉抱肚;肝胆疾患,可多练左、 右练少阳 ; 呼吸道疾病 , 可多练双手推舟 。

导引术十二功法口诀:

第一章:功法源流

长沙马王堆汉墓,保藏许多古医书,其中一些人物画,缀补拼成导引图,上海体院课题组,研究攻关编创出,导引动作十二式,叫马王堆导引术。

第二章:功法特点

形意相随,循经导引,舒缓圆活,旋转屈伸,松紧交替,拔骨抻筋,身心合一,吐故纳新。

第三章:功法基础

第一节:健身理念

内外合一全身动,导气令和息调整,引体令柔增韧性,畅通经脉导向定。

第二节:手型步型

一、 基本手型

掌:五指微屈稍开分,掌心微含自然伸。

勾手:五个指头自然弯,同时往外鼓手腕。

二、基本步型

开步:两脚开步平行站,内侧间距同肩宽。

后坐步:后坐一腿屈半蹲,另腿直膝自然伸。

八字步:并步脚跟为圆点,脚尖左右往外展,约成夹角九十度,双脚摆成八字步。

第三节:呼吸意念

功法习练过程中,调身息心贯始终,起开吸气落合呼,量劲细匀深长轻。意念存于每一动,初学意念不可重,熟练掌握动作后,渐增意念感过程。

第四章:功法技术

第一节:动作名称

预备势并步立站,起势要提抬下按,挽弓要伸拉顶髋,引背要拱背远瞻。

凫浴要旋腰后视,龙登脚展成八字,鸟伸要展开双翅,引腹有顶髋姿势。鸱视要举踢勾探,引腰有摩推俯瞰,雁飞转头斜翅展,鹤舞转摆有推按。仰呼仰头前上看,折阴举拢体前弯,收势膻中和中脘,虎口交叉抚丹田。

第二节: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及功理作用

预备势

技术要领:头正颈直并步站,收颌拔背胸要含,身正垂臂唇齿叩,舌抵上腭目视前。

注意事项:松静站立息自然,内心平静面容安。

功理作用:松静排杂念,凝神心自安。

起 势

技术要领:左脚开步同肩宽,平行站立目视前,微微展肩掌外旋,两手掌心向前转。微微提踵掌抬起,两掌上抬平肚脐,转掌下按至胯旁,落踵呼气脚抓地。旋腕提踵掌抬按,提抬落按做三遍。

注意事项:身体中正百会领,按下丹田抬劳宫,按托转换要旋腕,抬掌同时提脚踵。

功理作用:上抬下按配呼吸,清气上升降浊气。抬按提抓节律动,温煦手足有作用。

第一式:挽弓

技术要领:缓缓抬掌前平举,收于胸前腋要虚,掌心要与膻中平,掌心相对十厘米。

扩胸分掌同肩宽,合掌松肩胸内含,左跟碾地脚外展,右跟外旋体左转。掌心向上左臂伸,右掌后拉至云门,头略后仰顶右髋,看前上方右肩沉。

左扣右旋体转正,两掌自然收于胸,掌心对距十厘米,开合右转动作同。动作相同方向反,一左一右做两遍,动作做完向前转,两掌收回立胸前。

注意事项:沉肩同时要顶髋,不可过分做拉牵,开吸合呼加意念,中府尺泽拇指端。

功理作用:展胸肩抬头提髋,激内脏有利颈肩,动作配呼吸吐纳,祛胸闷改善气喘。

第二式:引背

技术要领:两掌缓落体两边,拱背提踵臂内旋,手背相对前下插,目视两掌食指端。

落脚踵重心右移,身体向左半转体,左脚左前方迈步,两臂外旋上提起。

掌背摩肋抬两臂,重心前移右跟提,掌背相对成勾手,后坐重心向后移。拱背屈腕臂前伸,重心前移提右跟,两掌下落按体侧,目视远方头上引。左脚收回体还原,两臂垂落目视前,作罢左势做右势,动作相同方向反。一左一右做两遍,最后一动并步站。

注意事项:伸臂拱背要充分,目光变化有远近,商阳曲池到迎香,后坐莫要后翘臀。

功理作用:肩背肌肉得拉牵,肩背肌能得改善,眼睛不适能防治,刺激内脏胆和肝。

第三式:凫浴

技术要领:左脚向左半步跨,右脚并拢半蹲下,两掌由右向左摆,目视前方右顶胯。掌心对以腰带手,向右摆目视斜后,两臂举头顶上方,身直立微微仰头。掌经体前自然落,掌心向下按体侧,向右跨步做右势,方向相反同动作。一左一右做两遍,最后并步松静站。

注意事项:摆动逐渐增幅度,意走承泣到天枢,足三里再到历兑,量力而行体安舒。

功理作用:腰为纽带转摆动,减肥塑身起作用,顶髋摆臂腰旋转,利于防治肩腰病。

第四式:龙登

技术要领:跟为轴外展脚掌,手至腰目视前方,腿下蹲两掌下插,意念想浊气下降。全蹲转掌心向上,胸前呈莲花形状,起身立缓缓上举,伸头顶看前上方。指尖朝外外展掌,提踵眼睛前下望,落脚两掌按胸前,翻点大包胸两旁。一上一下做两遍,最后并跟八字站。

注意事项:下蹲可全也可半,充分展提往下看,隐白上行阴陵泉,直到大包胸两遍。

功理作用:通畅三焦臂撑展,祛除胸闷和气喘,提踵增肌平衡力,改善腰腿和颈肩。

第五式:鸟伸

技术要领:脚尖为轴跟外展,平行站立同肩宽,内旋腰带臂外摆,两眼平视往前看。外旋腰带再外摆,前俯两掌按下来,上体地面要平行,目视前方把头抬。卷身蠕动要体现,腰胸颈椎节节展,双掌摆按体前探,起身重复做一遍。

注意事项:头颈脊柱协调动,极泉少海到少冲。

功理作用:展臂前伸利肩颈,蠕动防治腰背病。

第六式:引腹

技术要领:左脚收回并步立,目视前方侧平举,右腿微屈左顶髋,左内右外旋两臂。

左腿微屈右顶髋,右内左外两臂旋,两手掌心都翻转,两只眼睛看向前。

左右顶旋做两遍,左上右下划弧线,胸前交叉穿两掌,左外右内目视前。右掌旋头右上方,指朝左掌心向上,左指前按左胯旁,髋左顶看左前方。左右穿撑做两遍,动作相同方向反,做完左掌外划弧,两臂垂落并步站。

注意事项:内旋外展腹放松,上面小指臑俞映,下面拇指对环跳,少泽小海至听宫。

功理作用:两臂内旋和外展,强壮肘手和颈肩,腰髋扭动手臂动,消化不良能改善。

第七式:鸱视

技术要领:半面左转上左步,两掌摩肋举划弧,左腿微屈手外勾,右脚绷直缓踢出。伸臂拉肩头前探,同时右脚勾脚尖,右脚回落看前方,左脚收回并步站。然后半面向右转,右势动同方向反,一左一右做两遍,最后一动开步站。

注意事项:伸臂勾手头前探,勾脚莫忘用意念,头经后背至委中,下到至阴小趾端。

功理作用:抻拔前探利颈肩,抬踢平衡得改善。

第八式:引腰

技术要领:双掌上提至腹前,摩运带脉抵腰眼,四指用力往前推,身体后仰向前看。两掌摩运至臀部,继续下摩体前俯,经腿后面落脚前,抬头垂臂指地土。

腰头左转提左肩,目视左侧远处看,落肩正头掌内旋,起身提手到胸前。双掌下落至腹前,摩运带脉抵腰眼,右势相同方向反,一左一右做两遍。

注意事项:肩上提另掌不动,腰头肩转向相同,莫垂首身体前俯,举涌泉阴谷俞府。

功理作用:前俯后仰侧扭转,腰背肌肉得锻炼,前俯到位拧颈项,颈背不适可预防。

第九式:雁飞

技术要领:并步站臂侧平展,掌心下目光向前,左掌转掌心向上,左掌举右掌下按。左转头看掌上观,腿半蹲头向左转,看右掌身姿不变,起正直臂侧平展。右势先掌心上翻,动作同方向相反,左右势共做两遍,结束时掌垂并站。

注意事项:动作要自如徐缓,抬与转协调转换,下视时意从胸内,经肘窝至中指端。

功理作用:臂起臂落左右倾,恰似雁飞炼平衡,调理气血平气血,自有宁心安神功。

第十式:鹤舞

技术要领:开步两腿微屈膝,体微右转腿直立,起身随之摆两臂,两臂前后平举起。双腿屈膝蹲一半,两掌缓缓向下按,两眼平视看右方,起身直立臂伸展。

身体继续面向右,收掌两臂屈双肘,双膝微屈腿半蹲,起身外推目视后。两臂垂落体转正,摆按收推动作同,方向相反做两遍,结束开步脚平行。

注意事项:动作舒展且轻灵,上下协调圆活松,按推之时走意念,关冲天井丝竹空。

功理作用:两手臂前后摆动,扭身促气血运行,有利于颈肩背腰,防治其不适之病。

第十一式:仰呼

技术要领:掌心相对举头顶,两臂侧落体前倾,塌腰目视前上方,仰头呼气挺起胸。头转正两臂外展,掌下落腰恻扶按,同时两脚跟提起,指向下目光向前。两掌体侧下摩运,脚跟落地半屈蹲,两眼目视前下方,起身举臂再重新。

注意事项:两臂分落至水平,颈部肌肉要放松,举落瞳子髎环跳,至足窍阴走胆经。

功理作用:挺胸呼气臂外展,祛除胸闷和气喘,立足提踵拉韧带,腿后肌力可发展。

第十二式:折阴

技术要领:左脚上步右掌举,重心前移右跟提,右臂外旋落肩平,掌心向上重后移。退步两掌侧平举,翻转掌心前拢气,体前转掌斜向对,前俯转掌下拢去。

屈膝蹲下手抱气,随即身体缓直立,捧气上托至腹前,翻掌下按垂两臂。右脚上步左掌举,动作相同方向异,一左一右做两遍,举落托按配呼吸。

注意事项:上举时拉伸躯干,上托气要走意念,从大敦上到曲泉,至期门腹侧两边。

功理作用:手臂举落与伸旋,利于肘臂利于肩。折叠前俯摩内脏,脊柱毛病可预防。

收 势

技术要领:两掌内旋侧摆起,然后上抱外旋臂,合抱胸前对膻中,指间距约十厘米。

内收转掌心向上,掌摩肋目视前方,臂外旋抱对中脘,上腹前呈抱球状。臂外旋向前合抱,掌向内肚脐同高,虎口交两掌相握,抚肚脐返观内照。两掌松开沿带脉,分至腰恻按下来,意注涌泉臂垂落,并步恢复自然态。

注意事项:两掌体前合抱起,身体重心随微移,依次膻中和中脘,下对神阙要沉气。

功理作用:意想涌泉气息平,引气归元心神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884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