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英语: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HKUST),简称科大,是香港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该校连续多年获评为香港三所最佳高等学府之一。 香港科技大学
详情
历史小知识 在1985年10月,香港总督尤德在施政报告中宣布香港将兴建第三间大学。1986年7月,香港政府设立筹备委员会筹设香港第三间大学,由于当时新大学尚未命名,故暂名为“第三间大学筹备委员会”。在1987年1月,第三间大学正式名为“香港科技大学”,以特显新大学是配合香港工商业发展的需要。香港科技大学首两期分别于1992年1月和1994年落成。在1991年10月该大学正式开学。在2007年,李兆基捐款港币四亿元予香港科技大学作发展新校园,以配合大学转为四年学制。 该大学另设跨学科课程事务处,提供课程范畴涵盖不同学院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 本科生课程范围:科技及管理、环境管理与科技、风险管理及商业智能学、跨学科自选主修 研究生课程范围:环境科学与管理、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公共政策 “本科生研究计划”(Undergraduate Rea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me,UROP)是该大学的一个特别计划旨在培养本科生对研究的兴趣。参与该计划的本科生会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活动。在这计划下,本科生须与教授订立研究范围,并在计划完结时提交学术报告。这计划一般为期三至四个月。在2009年共有250多名本科生完成该计划,参加该计划的教授约有九十名。参加该计划的学生近年迅速上升,由最初2005年的70多位增加至现在的250多位,造就了很多本科生与教授共同研究的机会。 该大学于2010年已有30多位学生获得全奖学金往世界顶级大学,如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杜克大学等等,攻读博士课程。他们来自不同背景,但都参加了科大的本科生研究计划,并从中得到启发和动力。 该大学的研究水平能力在亚洲区表现出众,该大学虽然于1991年成立,建校历史远不及香港多间已有半世纪的大学,但该大学因为路向清晰,以成为全球顶尖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积极招聘优秀国际研究人员,添置先进研究设备,同时通过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高等科技教育机构或者公司有合作关系并建立研究基地,所以该大学虽然年轻,但具备高水平的研究能力。除此之外,科大在广东省南沙的霍英东研究院则旨在扩大校方于学术研究方面的影响力。 学校设施 李兆基校园 李兆基商学大楼 赛马会大堂 会议大楼(大型演讲厅、课室、多用途会议室和研讨室等) 李兆基图书馆(藏书约77万册) 体育馆(室外体育馆和室内何善衡体育馆,有多所球场、健身房、游泳馆等等) 宿舍 饭堂 学生会合作社 超级市场 银行(中国银行、恒生银行及东亚银行) 发型屋等 学生会(学院学生会、系会、宿舍学生会、体育联会属会、学社联会属会、文化联会属会) 院系介绍 理学院 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霍英东研究院 公共政策研究院 城市简介 香港(简称港,雅称香江;英语:Hong Kong,缩写作HK、HKG、HKSAR)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 地理位置 位于南海北岸、珠江口东侧,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面与邻近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相距63 公里,其余两面与南海邻接。 城市气候 香港位处北半球亚热带、北回归线的南部,背靠欧亚大陆及面向太平洋,形成海洋性副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偏温暖。每年年底,西伯利亚聚积的高气压将干燥而寒冷的空气吹向低气压的太平洋,成了香港冬季的季候风,使得纬度低的香港也感受得到低温。年中时间,太平洋形成高气压,这股夏季季候风则会吹向欧亚大陆,夏季多雨潮湿。每年约3月至5月为春季,气候温和潮湿,多云有雾,能见度低。6月至8月为夏季,气温炎热,潮湿,常有暴雨,降雨量高。9月至11月为秋季,大致温暖凉爽,阳光充沛。夏秋两季亦是台风季节,有时会引发水浸及山泥倾泻;经常受到热带气旋吹袭。12月至翌年2月则是冬季,清凉干燥,高地偶有霜降,降雪机会极微。 香港市区高楼集中而且密布,香港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气候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和郊区有明显的气温差别,新界一些地区例如打鼓岭、石岗及北潭涌等地比较接近内陆,早晚温差亦普遍地比较市区大,一般平均日温差约8度。 其他信息:香港城市大学王牌专业:传媒、工科类和语言学是香港城市大学最为优秀的专业,另外,像商科、土木、计算机、统筹学、社会管理这些专业,也是非常值得去城大就读的。 王牌专业 城大目前一共开设8个学院,包括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科学及工程学院、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等等,下设众多专业学科。其中王牌学科是工科类,例如电子工程、电脑科学等等,在香港排名第一,而商学院在整个香港来讲也排名第二,非常有竞争力。此外,还有一个特色的专业——创意媒体,独特的专业与齐全的设备也是许多留学生择校时选择城大的理由之一。 学校简介 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CityU),是一所坐落于香港九龙塘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资助的八所高等教育院校之一,获教育部列入国家重点高校名单,为粤港澳高校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并获AACSB和EQUIS双重认证。
格拉斯哥大学挺不错的。
格拉斯哥大学受教皇尼古拉斯五世授权,始建于1451年。学校享有独立的管理权,自1451年教皇授权便拥有学位授予权。
学校的现代部门管理体系构建于1858-1966苏格兰大学法基础之上。此系列法律规范规定了苏格兰高校管理必设部门,包括大学参议院——该校的最高学术机构,负责教学质量的保障,同时负责学位授予。
教学研究:
格拉斯哥大学的教学研究涵盖了当今科学的许多领域,包括心理学、生物学、医学、商业、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考古学、艺术、物理学、工程学(航太工程,海洋工程,电子工程)等等。
——格拉斯哥大学
条件
1必须是国家公办的大专 2英语至少要6级 3有2年的工作经验
学费
香港的MBA多是采用英国的学制,在1年半以内就能完成学业,学费和生活费也相对便宜。
中大:标准学制为16个月,分四个学期,理论上最快12个学期就能毕业。学费总计港币32万,约合人民币28万,生活费(含住宿费)约人民币5000块一个月,16个月就是人民币8万,学费生活费总计约为人民币36万。这是没有奖学金的费用支出,由于在中大的MBA大多数学生都有奖学金,所以总体费用一般不超过30万。
课程/出国交换学习/双学位
中大的MBA课程设置是同国际接轨的,都是采用英文教学。在中大MBA,除了正式课程之外,还会安排很多实用性很强的讲座、课程和培训,如:求职技巧培训,企业、猎头见面会,商业考察,CEO讲座,野外生存训练等等。
出国交换学习和出国攻读双学位是香港MBA又一吸引人的地方。以中大为例,MBA学生可以申请在最后一个学期去世界各地38所著名大学的商学院进行交换学习,其中包括: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密歇根大学、伦敦商学院等著名大学。双学位项目目前在全港的MBA里面是中大独有的,是指中大MBA学生在MBA的第二年会去中大的合作院校的商学院继续学习一年,获得中大和该校颁发的两个学位,中大的双学位合作院校是麻省理工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巴黎HEC商学院这三所名校。交换学习和双学位项目既可以满足MBA学生到欧美学习的愿望,又能让学生的教育背景和经历多元化,对求职很有帮助。这样的项目在美国MBA之中开展的并不多。
硬件环境
中大为学生提供了极其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免费的校车遍布各处,地铁直接通到校门口,宿舍内小卖部、厨房、洗衣房、健身房、琴房、电脑室一应俱全。图书馆多达六个,为全港最多。还有专门的学生艺术中心,经常有免费的音乐会、歌剧、话剧等表演。中大MBA学生还有自己的活动室和会议室,有大量最新的金融报刊、杂志供学生阅读。这样的硬件配置与任何一所大学相比都不会逊色。
作为一个读了三年的uic学生,我自己总结了一下UIC的好处和坏处。
先说好处吧。首先这所学校相当于浸会大学在大陆办的一个分校,除了少数的课程外都是英文教学,作业、考试、小组项目也是用英文来完成,可以说是营造了一种英文学习的气氛。然后uic强调一种教学理念就是博雅教学,也可以说是全人教育,就是不单单传授知识,还重视心智的开发、小组协作、情绪管理和身体健康这些方面,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的一种教学理念。这些在课程当中都能体现出来,uic很多的课程也会有小规模的小组作业,相当于引导学生如何在一个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再者,UIC有大陆少有的外文图书和网络文献资源,国外的学术文献从严谨性到格式到整理方面都比国内好很多,从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方面更加值得和容易借鉴。uic的学习氛围还是很不错的,就算是下暴雨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一大早在图书馆排队,考试的制度也是很严格,作弊肯定也是存在的但没有其他大学那么明目张胆。而且因为传承了香港的教学方式,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也相对较多,也更加强调自学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以上就是UIC的一些优点,可能会有所遗漏吧,而且每个人的看法也不一样。部分内容你在uic的一些宣传资料中应该会知道了。下面就来说一下UIC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就是费用的问题,60000元一年的学费在中国算是非常昂贵了,5000的住宿费用也是国内罕见了吧。而且其他的一些消费并不低,像外文原版书几百一本是很常见的,一年大概5门课需要买教科书,花费就大约600左右了,商科的会更贵。如果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富裕的话真的要慎重考虑了。
第二点就是这个所谓的英文教学和外籍教师,水分是比较大的。从这两年不难看出大陆教师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并不是说大陆的教师不好,但明显和他的宣传有出入:外籍教师占70%。而排除大陆教师之外,剩下的大部分是香港的教师,如果你期待的是非常纯正的外语教学,那很多时候是没有的,不少老师的英文水平就是非常多的咬字不准加上语法错误再加上各种口音,甚至很多香港老师的普通话并没有多少人能听懂的。UIC 的英语氛围并没有多好,除了上课老师会用英文授课,学生也用英文回答问题外,其余时间就和一般的大学没有多少区别,这个也可以说是情理之中,毕竟主要还是中国学生嘛。据我所知,国内一些学校也是在尝试英文教学,采用英语授课和英文教材,UIC在这方面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说到UIC的外籍教师,不得不提的一点是,UIC过去几年师资流失非常严重,不少的有真才实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离开了,UIC现在的很多比较知名的老教授其实原来浸会大学退休下来到UIC的,他们年纪日渐增大也快离开了。英语课的教师更替是最频繁的,原来就是国外一些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来UIC当了一段时间助教,由于正外教离开太多就被聘为讲师了,他们可以说是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只因为英语是他们的母语。
你可能会听说UIC毕业的学生有一半以上都能在海外继续深造。这个不能说是错的,只能说宣传上隐瞒了具体的信息。所谓的海外绝大部分指的就是香港,而在香港学校当中绝大部分就是浸会本部。浸会在香港是老牌学校,历史悠久,但排名是靠后的,甚至比不上新成立的香港城市大学,相当于一个二本的水平。当然浸会也有他们强势的学科,他们的传理学院在亚洲甚至世界还是很不错的,也就是他们的优势是传媒专业:新闻、公共关系和影视这几个。香港的大学生读研氛围并不浓厚,他们更多选择就业或者就业一段时间再深造,而浸会这样的三流学校读研竞争就更小了,UIC的理工学部当中有不少学生gpa22左右就能申请到那边读研了。总而言之,UIC所谓的海外深造的比例毫无含金量可言。不得不说是有部分的学生能申请到全美或者全世界非常优秀的大学。但要说UIC海外深造会比国内其他大学有优势?唯一的优势应该就是英文教学这一点,但起码从政策上从名气上从合作项目上都毫无优势可言。
最后一点就是UIC 的硬件资源是不足够的。前面我都一直没有提到UIC 的校园设施、实验楼和校园环境,因为他从这些方面来说都不足以称为一座大学,如果你亲自来到珠海看到UIC 的教学楼你会大吃一惊——UIC的教学楼加宿舍的大小甚至比不上很多的中学校园。小的校园确实有他的好处,因为你上课很快,不用担心迟到,也不需要骑车或者坐电瓶车,但大一的学生是要住在离学校10分钟车程的宿舍区,每天几个时间段有校巴接送。假如你上午11点下课,下午2点上课,那你吃完饭能去哪?只能在学校图书馆呆着。高年级学生能在教学楼旁边的宿舍,这个宿舍在过去是两人间的,但因为UIC一直在扩招,本来承诺13届学生2人间已经化成泡影,变成了3人间,那个宿舍大小如果三个人住真的只能用挤来形容,难以想象如何放的下三个人的书桌。一个学校宣传的和实际的如此大相径庭,不难想象他们在经营学校时优先考虑的是如何赚钱而不是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UIC的教学楼这么小,所以实验楼这种东西也是不存在的,只有少数几间实验室,里面的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图书馆除了所谓的外文图书量大陆第一(我对此也保留意见,我去过北大和浙大的图书馆,外文藏书并不少),其他图书资源是不够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图书馆其实是只有三层,上两层分别是中文和外文图书,而一层的大小比起一般大学图书馆要小的多。
你会在网上看到一些UIC校园很漂亮的,那些不是假的,但很普通的风景都可以从特殊的角度,配合蓝天白云或者日落日出,加上光线以及电脑处理,成为非常亮丽的景观,你自己可以想象一下。PSUIC是没有自己的操场的,要借用隔壁北师的操场,更加没有体育馆,仅有的体育设施是:宿舍区前面的15个篮球场,宿舍区废弃停车场改造的健身房加乒乓球室加高度不够的羽毛球场。其他体育设施?去隔壁学校用吧。
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咨询我,当然最终去不去还是由你自己决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