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健身康复机理的气功康复不同于临床治疗

气功健身康复机理的气功康复不同于临床治疗,第1张

中西医的临床治疗,首先是通过望闻问切或临床检测手段对患者的病因作出诊断;然后制定治疗方案,对疾病实施药物或手术的干预性操作;以达到祛除病因、消除症状,恢复功能、增强体质的目的。

由于现行生物医学模式仅将病人当作具体的生物对象,忽略社会环境和患者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因而对多因素引起的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难能把握。患者能否早日康复,主要取决于所在治疗单位的设备条件和经治医生的诊疗经验;而患者本身,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则处于从属和配合的被动地位。另外,由于药物的误用和诊疗器械的频繁使用,医源性疾病时有发生,更使一些患者旧病未除新病又添,给个人和家属带来雪上加霜的痛苦。

健身气功的祛病康复,往往并不在意对病因是否作出明确诊断;它不用开刀,也无需用药;只是通过恰当地气功锻炼,就能够治病健身。而且,气功治病和康复还具有“广谱”特点:当人们采用气功方法对某种疾病进行康复治疗时,往往一些次要的症候也得到根除。气功作用的广谱性,也得到了大量临床研究的证实;气功锻炼能够广泛影响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使自我调节功能加强,使免疫能力改善。显然,健身气功的这种整体健身效应与临床治疗有着根本的区别:它并非直接针对病因或病灶,而是旨在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通过增强自我调节功能和提高免疫作用,使患病机体重新回到健康稳态。

应用建身气功祛病健身,不仅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还能使病患者完全摆脱临床治疗中的从属和被动。许多鲜活的实例显示,由于患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功法进行康复锻炼,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中西医合理的配合下,通过刻苦练功,往往使许多久治不愈的沉疴痼疾得到彻底根除。健身气功减少了对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依赖,从而也减少了医源性疾病的传播机会。气功健身注重环境因素对练功效果的影响,更重视练功者保持平稳的心态及和谐的人际和社会关系。这种将生理、心理、社会乃至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的理念,与健康概念的4要素定义,以及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三结合的新医学模式的要求非常一致。

旨在激发人体自愈能力的健身气功,与针对病因的临床医学应当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多年的健身气功实践表明,若两者能够合理地相互配合,将使患者病程缩短、早日康复。应当看到,尽管临床医学仍有许多缺欠,但并不影响它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权威地位。一味夸大气功在祛病健身中的奇效、并嘲笑临床医学的某些不足,将会误导群众的就医行为,甚至使一些病患者失去早日康复的机会。

以下列举了一些心身疾病的气功治疗,可以看出有关生理心理因素在疾病康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高血压的一个致病因素就是情绪紧张与情绪急躁,气功锻炼可使人逐渐做到心静体松,消除身心的紧张状态,因而能起到降压的作用。

宁心入静,心平气和,调整大脑的功能,调节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有利于大脑皮层对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调节,使周围小动脉痉挛状态得到解除,外周阻力减小,起到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意守涌泉穴,引气血下行,不仅有中医经络理论的依据,而且还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暗示因素,因而也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有的学者认为过敏原、感染、心理因素三者相互作用引起哮喘病的发作。心理因素是诱发哮喘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哮喘病被列入心身疾病的范围。不良的心理因素引起人们的情绪紧张,通过下丘脑及其控制的内分泌系统而使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例如,抑制抗体反应等。气功的心理学研究证明,气功可使练功者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积极、良好的情绪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哮喘病患者对过敏物质的适应能力,防止与减少哮喘病的发作。

练功可使大脑皮层的功能得到加强,或使失调的大脑皮层功能得到正常恢复。因此,哮喘病患者坚持气功锻炼,可改善与提高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和内脏活动的调节,有助于防治哮喘病。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多抑郁。气功锻炼可改变人的情绪状态,练功感到舒服、轻松,心情愉快。练功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逐步消除不良情绪,即消除了引起疾病的一个重要病因,从而起着治疗作用。

由于情绪等因素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脑皮层功能失调,造成植物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致使胃壁和血管痉挛,组织发生营养障碍,粘膜抵抗力下降而产生溃疡病。气功是一种以调心为主的自我心身整体疗法,使大脑皮层功能协调,正常地调节脏腑的功能,达到治疗溃疡病的作用。调身的腹式呼吸以及调身操作,都能有效地改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及微循环,这也是溃疡病康复的机理之一。 练气功可使糖尿病患者情绪紧张得到缓解,长期坚持练气功可使糖尿病患者逐步建立起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可使引起糖尿病的一些重要病因得以消除。

练气功可调节神经系统。而内分泌系统是直接或间接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进行活动,使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失调逐步得到调整,从而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得到改善,表现为糖尿病病情减轻甚至消除。 不少癌症病人在认识上认为得了“不治之症”,谈癌色变,丧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绝大多数癌症病人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甚至产生绝望感。这种消极情绪会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助长癌细胞的生长。

练气功可使患者逐步认识到气功是治癌的一个手段,尽管不一定痊愈,但毕究能够延长生命,从而有了与癌症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气功锻炼可使人的不良情绪有所改善、甚至产生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治癌的作用。

国外的心理学家曾发现了一种治癌的想象疗法。让癌症患者想象自己身体的千军万马的白细胞在与癌细胞作激烈的斗争,并不断地取得胜利。据说有的癌症患者运用想象疗法在治癌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运动康复专业开设课程包括人体解剖、运动解剖学、人体生理、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康复心理学、医学统计学、组织学、药理学、病理学(含病理物理学)、免疫学、外科学、内科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含针灸、按摩)、运动疗法原理与技术、运动损伤学、运动医务监督、临床运动疗法学、理疗学。

该专业培养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康复治疗技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合在医疗机构工作,也可以自行开设运动康复所等。空中运动康复课程原理是应用身体躯体运动、按摩、牵引等力学因素,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施予适当的非侵入性、非药物性治疗,来处理身体的不适和病痛。

本课程主要解决脊柱、四肢关节、产后、身体姿态等方面的功能康复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受训学员可以学到快速解决身体功能障碍的科学训练方法,同时还能利用手法松解、肌肉伸展、关节松动、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方式使其尽可能地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功能。

肢体运动模拟疗法以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

对于运动康复,大家都是知之甚少。可能会觉得,有问题了,去医院看医生吃吃药就好了。但是要知道:药并不是全能呢,只是一种帮助你的一种方式。而运动康复是一种物理疗法!

简单通俗的解释就是:通过运动的方式,帮助一个人损伤的部位,更快的恢复到健康的程度。

01

对运动康复解释:

百科解释:也称体疗,是对伤病或伤残者采用各种运动方法,使其在身体功能和精神上获得全面恢复,使他重返社会。

现代康复医学包括物理疗法、言语、矫正、心理、职业疗法、康复工作以及体育疗法。体育疗法是主动疗法、全身疗法、自然疗法。

02

专业人士对其解释

北京体育大学,钱菁华副教授,MTT医学运动康复中国培训师。

解释:通过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功能运动训练并在充分考虑组织生理恢复周期的情况下对相关组织结构以及身体整体器官产生刺激,使其达到生物形态和功能的积极适应。以重塑人体正常机能以及提高身体机能为目的。

03

个人理解

运动康复是,在人体受伤情况之下的一种物理疗法。帮助人受伤的部位,在通过运动方式的情况之下,加快受伤部位的恢复。

要知道:人在受伤的情况以后,第一反应就是去看医生,通过吃药的方式来帮助受伤的部位去恢复健康。但是要明白,是药三分毒,药也不能完全让你恢复到正常水平,想要恢复也是需要自己去锻炼。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导致了自己的腿部受伤。

在接受了医院的治疗后,每天都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运动来锻炼自己的腿部,以助于更快的恢复。

要知道,长期不动,会让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都下降,不利于恢复。

少量的行动,可以保证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才能促进恢复。

其实这就是运动康复的一种!

1极限训练

①原理:针对小孩不同的情况放不同镜片,在不同速度下训练眼部肌肉,提高调节与集合的功能,让小孩子透过镜片跟随标靶看远看近,从而使近点更近,远点更远,提高视距,进而提高视力,眼睛肌肉好比弹簧,小孩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压迫弹簧,致使弹簧失去弹性,通过极限训练能放松眼部肌肉,恢复弹簧弹性,提高小孩视力。

②功效:1完全解除视疲劳,2有效缓解假性近视,使假性近视患者彻底摘掉眼镜3强化演技功能,不仅能提升矫正视力,还能提升裸眼视力,4平衡和协调眼肌训练改善眼位,恢复双眼视,矫正斜视。

③操作:调节训练:试做顾客,第1天至第3天训练镜片BI5棱镜+(—200,—4和—6三片)在训练者做5片,根据前一次训练情况,最高片清楚时,本次初始训练镜,前一次最高片将400D+底朝内棱镜;最高片不清楚时,本次初始训练镜,前一次最高降600D十底朝内棱镜。

设定远近点位置:近点位置设在7cm,远点设定在14米。

把“十”字视标放在近点位置,让患者注视“十”字标3分钟(其间引导患者看数字,数字大小及十字标上数字为标准)接着滑动视标10圈,远近点各停留两秒,速度为1000不易过快,最后让患者在近点注视视标30秒。

在之前的训练镜片基础上,加—200d的负镜重复步骤3,在近点测试患者是否清楚,如果一直清楚,原则上升4片负镜,最后降一片负镜,如果其中测试不清楚,则开始降负镜,直至做完。

规范记录最高片清楚与否。

外散训练:用BI5^+(—100)做训练镜片用视力表上有数字和E视力标那一面,慢慢移远视力表直至报告视标模糊,让顾客努力看清楚,清楚后继续往后移,重复此步骤(3分钟)找到清楚的最远点,记录带镜视距(为训前视距)

将进点设定在7cm,远点14米,滑10圈,远近点各停留2秒,速度为1000,不易过快,后重复步骤1,记录带镜视距(为训后视距)

放松训练:

方法如同外散训练,用BI5∧+(+100)做训练镜片。

注意事项:在训练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情况,作出灵活应变

眼位正常患者棱镜直接用5∧,内斜患者棱镜直接用8∧,高度远视患者直接用8∧,单眼训练患者不加棱镜,外斜患者不加棱镜。

调节强度:近视患者在原有屈光基础上加-1200D为最高调节片。

高度远视患者,调节可一直往上做(棱镜换成8∧)

1“脉搏法”来科学监控运动量

通过测定脉搏,可以直接地反映心率的情况。运动时,心率肯定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到什么程度才是既有效又有利于健康的呢?如果运动量过大,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会损害身体健康;如果运动量小了,则又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一般运动时心率使用公式“180-年龄=□□次/分”(最佳运动量心率)来科学地控制您自己的运动量大小,目前此方法也是被体育科学界证实为最有效、最科学的一种手段。

例如:您是62岁、那么您在运动锻炼时的最高心率(即最高脉搏次数)应该在180-62=118次/分之内。

2\"基础脉搏\"测量,每天早晨初醒时测量的脉搏,测量时要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所以又称为:\"安静脉搏\"。它会帮助您了解在参加完一段时间的健身运动以后的身体变化情况,以及检查这一段时间运动量是否适当。

如果每天\"基础脉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正常,运动量适中;

如果明显增快,甚至每分钟增加次数超过10次以上,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减少运动量;

如果\"基础脉搏\"变慢,则常表示心功能增强,每搏输出量增加,心脏代偿能力增强;

如果过慢,少于50次/分钟,且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去医院检查,防止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因冠脉狭窄,过度的运动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心衰,但冠心病患者的出院医嘱中都会写到适当锻炼,可医生从来都没有告知如何锻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5073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