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有哪些原则?

体育锻炼有哪些原则?,第1张

自觉积极性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指体育锻炼者有明确的健身目标,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

2

讲求实效原则 讲求实效原则是指选择锻炼内容、方法和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根椐个人的性别、年龄

3

持之以恒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经常性进行,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体育

4

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自然发展、机体适应的基本规律,从不同的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按照人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时,应遵循什么基本原则呢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心理品质等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也是体育锻炼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点,•一方面尽可能选择对身体有全面影响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某一项为主,辅以其它锻炼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单一性锻炼。

 (二)经常性原则

 经常性原则是指应坚持长期的、不间断地、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宜贵有恒。人的有机体,•只有在经常地体育锻炼中方能得到增强。根据"用进废退"的法则,如果长期停止锻炼,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就会慢慢减退,体质就会逐渐下降。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的要求、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等都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由易到繁,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步提高。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各器官的机能,不是一下子可以提高的,它是一个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的过程,即锻炼效果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渐积累的复杂过程。如果违反循序渐进的原则,急于求成,不但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而且还会损害健康。所以进行身体锻炼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在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注意由小到大逐步提高,其原则是提高-适应-再提高-再适应。

 (四)个别性原则

 个别性原则是指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锻炼内容和方法,安排运动负荷。客观的讲,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情况都不尽相同,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锻炼基础、营养条件、生活及作息制度等。因此锻炼者应根据自身状况进行正确估计,从实际出发,使锻炼的负荷量适合自己的健康条件,以期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五)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指进行身体锻炼,出自锻炼者内在的需要和自觉的行动。锻炼在于自觉,锻炼者应把锻炼的目的与动机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联系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形成或保持对身体锻炼的兴趣,调动和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体育锻炼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以期更好的锻炼效果。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有什么影响

 1、可预防心血管病。

 2、可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肺功能。

 3、可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脑血液量和能量供应增加,促进脑组织新陈代谢,增强记忆力。

 4、可使肌纤维变粗,增强肌肉、关节的韧性和伸展性,改善对骨的血液供应,促进骨的发育,对身体的增高有帮助。

 5、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队精神等优良的性格特征。

体育锻炼应遵守以下原则

 1、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逐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使机体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以运动后立即测脉搏,脉搏每分钟跳动130-170次,感到有些累,经过休息能较快消除疲劳为宜。

 2、全面锻炼:青少年要进行多种多样的运动项目,以保证身体的均衡发展。

 3、个别对待:要根据年龄、性别、健康和爱好等方面来安排锻炼。

 4、经常锻炼:要通过持之以恒的身体锻炼,才能逐渐获得效果。

 5、合理营养与充足睡眠:体育锻炼对物质的需求量较大,对食物的营养要求也高,所以要注意补充营养食品,尽量满足身体需要,同时还有有充足的睡眠。

怎样进行自我监测

 1、主观感觉:正常情况下从事体育锻炼应该是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渴望锻炼,身体没有不适感觉,睡眠状态良好,醒后精神充沛、食欲好,运动后想进食、食量大。假如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心情不佳、厌烦锻炼,感觉十分疲劳,特别是夜间出大量冷汗等不舒服的感觉,应调整运动量或暂停运动,恢复后,再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

 2、客观检查:通过测定脉搏次数、变化规律及观察体重变化和身体反应情况来评定运动量大小。如运动后第二天早晨测安静时脉搏,如每分钟比过去增加12次以上,表明机体反应不良,运动量不合适。此外,如果体重长期不升甚至进行性下降,也可能是锻炼过度,要及时调整。

猜你喜欢

1 体育锻炼基本原则有哪些

2 体育锻炼要遵循什么原则

3 体育锻炼原则是什么

4 体育锻炼方法原则有哪些

5 体育锻炼的原则及方法有哪些

6 体育锻炼的六项原则

7 运动养生遵循的原则

8 体育锻炼三三三原则是什么

体育锻炼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锻炼时要把握好运动的量。例如在进行跑步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距离,但无论选用什么样的运动量,都要遵循由小至大的原则,切勿突然增加运动量而造成运动损伤。

二、注意动作速度。只要进行动力性肌肉力量练习,就存在动作速度问题,负荷和速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负荷越大,速度就越小。锻炼者要根据练习的要求合理安排,对于青少年来说,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力量练习时,选择适宜的负荷,尽量加快动作速度,对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十分有益。

三、控制好练习次数。对于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没有必要每天都进行力量训练,即使是为了专门发展肌肉力量,采用隔天力量练习,也足以取得理想效果。如果每天都进行力量练习,不仅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不明显,而且还会造成整体机能的不协调发展。

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秩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为了避免在锻炼时出现意外伤害,体育锻炼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做必要的热身:当肌肉越松弛时,它们也更容易被驾驭和扩展,做这些运动将使你减少受伤机会。因此,花上5分钟的时间,让身体完全地活动开,有稍稍出汗的感觉是最好的。

做必要的伸展运动:当锻炼一处肌肉的时候,它会变得紧绷而缩短,伸展运动就是帮助你放松肌肉,从而防止第二天的肌肉酸痛。做这个动作的最好时间是在完成热身运动之后,同时须持续每个动作20~30秒的节奏,这将有助于肌肉松弛,使健身者获得一个更有意义的伸展运动。

做必要的水分补充:正在进行运动时,身体会因流汗而迅速丧失水分,而这些液体必须及时补充,否则的话,随时间的推移,身休就会出现脱水的现象,人也会感到口渴难挨。所以,在运动的从始至终过程中都不要忘记给身体补充水分。

运动最后需要必要“冷却”:如同健身之前身体需要时间“预热”一样,身体在锻炼之后,也需要时间恢复平静,让心率重归正常。可以缓缓地放慢的动作,直到心跳还原至每分钟120下或更少。当感到自己的心跳趋于缓和,呼吸也逐渐平稳时,也就完成了最后的“冷却”工作。

扩展资料

运动注意事项:

饮食,有人以为,运动前多吃肉类对增强体力有好处。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运动前进食大量的肉类(尤其是猪肉和牛肉)后,肌体不仅难以消化吸收,运动时还会使得胃、肠的负担加重,结果引起腹痛。像韭菜、薯类、豆类等产气食物在运动前也不宜多吃,因为它们会使肠道充气而造成运动中腹痛。

装备,运动时要穿上舒适和厚度适中的运动衣服和鞋袜。选择尺码合适、鞋面柔软、鞋底防滑、减震的运动鞋。必要时可穿跑步鞋和令人凉爽干燥的衣服。同时应注意天气变化,以免着凉或中暑。

环境,到达运动场地后,首先要确认场地设备是否符合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规则,并检查运动器材有无龟裂、不平整、松动、生锈等现象。

饮水,运动时应保证充足的饮水,以补充运动时流失的水分。因为运动中大量出汗,会消耗体内的水分,从而影响心脏的输出能力。所以在运动前1-2小时和运动中都要喝些水,但在运动中饮水不要过多,运动后还要有计划地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

(一)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体育锻炼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适宜的运动负荷。每个参加锻炼者的主观客观条件各不相同,如性别、年龄、职业、体育基础、身体状况、生活条件、锻炼目的等,因此在选择锻炼内容、方法、运动负荷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特别要注意运动负荷适量。

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量和强度要处理适当。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相应加大,要做到适量,以练习者承受得了并有一定的疲劳为度。

掌握适宜的运动量,一般可采用心率百分法,即采用使心率升高到本人最高心率的70%--85%的强度作为标准进行锻炼的方法。个人的最高心率直接测量比较困难,一般男女均可用220减年龄来估算每分钟的最高心率(也有人建议女子用210减年龄来估算)。例如某人20岁,其锻炼过程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心率为:

(220-20)(70%--85%)=140--170(次/分)

的范围内,这被称为有氧锻炼的适宜负荷量。或者用接近极限运动量的心率(一般假定每分钟200次)减去安静时的心率(这里假定每分钟60次)的70%,再加上安静心率基数60次,即运动时的心率为:

(200-60)70%+60=98+60=158(次/分)

这是对身体影响最佳的运动强度。当然这两种计算方法也是相对的,适宜的运动负荷还要根据锻炼时和锻炼后的感觉来调整。

(二)要持之以恒

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体质的增强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人体机能水平的提高,各种运动素质的发展,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有赖于较长时期经常地锻炼。这样,才能使有机体在解剖形态、生理机能、生化过程等方面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这些良好的适应性变化,不是一朝一夕或短期锻炼所能达到的,而是坚持长期锻炼的成效积累的结果。人体结构和机能的变化,都是通过肌肉活动进行反复多次经常的强化来实现的,体育锻炼是对机体给予刺激的过程,每次刺激都产生作用痕迹。连续不断的刺激作用,在机体内产生痕迹的积累,这种积累使机体的结构和机能产生新的适应性,从而使体制不断增强。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间断地进行,前一次的作用痕迹已经消失,下一次作用的积累就小,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就小,锻炼效果就不明显。如果长时间停止锻炼,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还会慢慢减退,使得体制逐渐下降。

(三)循循渐进原则

循循渐进是人体适应环境的基本规律。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否则,非但不能增强体制,相反,还会引起机体损伤和运动性疾患,损害身体的健康。因此,进行体育锻炼不能急于求成,应做到:

1在锻炼内容上,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择,体质不同,锻炼起点也不同。体质较好的人,可选择比较剧烈的活动方式,如各种竞技运动项目;体质较弱的人,开始锻炼时,可选择那些比较缓和的运动,如慢跑、徒手操、武术、乒乓球等。患慢性疾病的人,可选择保健体育的一些内容,如太极拳、气功、散步等。当体质逐渐变好时,锻炼内容也可逐步由缓和变为较为剧烈的运动。

2运动量逐步加大。机体对运动量的承受能力有个缓慢的适应过程,锻炼时,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步增加,开始锻炼时小,时间要短,运动量不要大,待机体适应后再逐步加大。如果运动量长期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机体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小。机体机能的提高,是按照刺激--适应--再刺激--再适应的规律有节奏地上生的,运动量也应随着这种节奏来安排。

3每次锻炼过程也要循序渐进。每次锻炼要做准备活动,锻炼后要做好整理活动,如长跑前先作5--10分钟慢跑,跑完后也不要马上停下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6244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7
下一篇2023-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