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区域性较强、连锁俱乐部以直营为主等原因,健身行业竞争激烈,但市场集中度不高。2015 年行业前十大健身品牌的市场份额为 164%,连锁品牌多在总部所在地区域市场,剩下的健身俱乐部中 668%以非连锁小型俱乐部为主,经营规范度有待提高。
我国健身行业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传统健身房、健身工作室、新型健身俱乐部和线上健身 APP。目前国内健身行业仍然以传统健身房为主,健身工作室则多由资深教练创办,1对1向一些高级会员提供高端精细化服务;新型健身俱乐部多与传统健身俱乐部对标,采用月卡等盈利模式,降低入会门槛,提供标准化服务;以小而美的连锁发展为导向,但目前市场份额不足10%,盈利模式也待观察。所以整体对健身房的冲击不大,而健身 APP 的存在吸引了大量健身小白,可为其他线下健身场所培养了潜在客户。
欢迎关注活跃传媒的官微官网与我们探讨。
与传统健身房相比智能共享健身的竞争优势以简康运动为例,它就是一个数据驱动、场景创新的互联网智能健康平台。它以用户为中心,颠覆传统经营模式,互联网+智能健康S2b2C新型社会化协同网络的商业模式,开创全新的“低门槛”、“智能化”、“方便快捷”的共享型互联网+智能健康新时代。
产品与服务、资本实力、品牌营销、大规模集采带来的成本优势、经营理念升级、人才的规模化培养等软实力成为比拼的关键。
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体素质提供健身方案;用户到门店打卡的次数,器械的频率统计,锻炼时长等等信息,都会在APP上形成记录,用户在更了解自己健身情况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对用户进行分层,从而进行更有效的营销及服务。
智能化运营的模式降低了门店投入,也让用户消费门槛降低,再加上智能化的用户体验,不断的正向反馈循环,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流量,从而扩大用户群体,也更容易快速扩张。
用来健身的场所。健身房定性分析的性质指城市里用来健身的场所。 一般而言,都有齐全的器械设备,有较全的健身及娱乐项目,有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 ,有良好的健身氛围。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
健身房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然而传统的健身房管理模式采用纸质表格进行数据的统计、跟进和管理,导致数据分析的过程会非常艰难,甚至很多数据无法进行记录和分析,最终使得俱乐部不得不以较为粗放的方式发展,很多时候,俱乐部赚钱还是赔钱大部分看运气。
很多朋友都理解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然而手中并没有好的数据分析工具,也没有好的数据分析方法,最终自然难以得出对于运营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面对大量杂乱无章纸质数据,管理者往往会陷入一种对于数据的怀疑之中,会认为数据分析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从而放弃了尝试。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利用健身管理系统分析会员签到数据。
一、会员签到数据--提升场馆人气的核心指标
数据及图表来自:健身助手管理系统-数据魔方
会员的签到记录是大部分俱乐部都有的数据,非常简单,然而很少有俱乐部能真正掌握到签到数据的精髓,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签到次数分析的维度不够,导致管理者面对干巴巴的数字束手无策。那么签到数据应该从哪些维度进行分析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签到次数上快速定位俱乐部的活跃会员,比如下面这家俱乐部,6月份签到十次以上的会员有277名,那么这277名用户就是咱们俱乐部的核心用户,这些用户对俱乐部的人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这部分用户我们的教练就应该重点跟进,重点关注,有机会还可以开发转介绍资源;
其次,我们可以针对签到1-10次的会员重点推送一些活动,比如签到挑战,越签到超过10次的会员送小礼品,签到排名大赛等,把到俱乐部签到做成一个大型的互动游戏,那么俱乐部的用户自然会帮助我们不断提升俱乐部人气;
最后,对于上月未签到会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我们可以将最近三个月未签到的会员筛选出来,安排教练逐个跟进,了解会员的真实情况,甚至帮助会员重新制定训练计划,尽力挽回即将流逝的会员,要知道,留住一个老客户的成本可能只是开发新客户成本的十分之一。
签到次数维度分析
数据及图表来自:健身助手管理系统-数据魔方
当我们知道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维护方法,并举办了各种针对俱乐部人气提升的活动后,我们如何清晰地分析活动的效果,以针对性地改进呢?接下来就需要对不同月份的签到数据进行对比了。
签到次数月度对比
数据及图表来自:健身助手管理系统 -数据魔方
由上图可以得出,这个俱乐部本年度的用户活跃度非常高,月签到次数平均在8000次左右,同时数据非常稳定,但是由于有假期因素影响,使得数据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准确,比如6月份相对5月份还有下降,我们如何排除假期对于数据等影响呢?看环比数据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签到次数年度环比
数据及图表来自:健身助手管理系统-数据魔方
在上图中国呢明显可以看出,每年一月和二月由于春节假期和冬季天气的原因签到人数是较少的,三四五月签到人数较多,六月开始小幅下降,9月开始略有回升,如何判断咱们俱乐部运营的状况是否健康呢?上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虽然俱乐部6月签到数据有所下降,但是每一个月相对于去年都有明显的提升,并且增长速度也在提升,说明俱乐部对于会员的维护和服务是非常到位的,今年一定能达到一个非常漂亮的业绩水平!
健身房投资大,健身器材多,有专门的操厅。而健身工作室场地有限,主要靠教练的专业知识吸引客户。教练门槛。私教课属于健身房的二次消费,看重的是教练的销售能力,很多刚毕业的体校学生都可以任职。而工作室要求有一定经验的教练。营利项目。健身房除了健身卡和私教以外,还会和舞蹈,跆拳道等合作,多方面盈利维持基本开支。而工作室只能靠更加高,精,尖的专业训练,和教练的个人魅力维护客户。客户心理。健身房属于公开的健身环境,刚开始锻炼的会员会存在自卑心理。而工作室提供保密,封闭,又相对安全的训练环境,在工作室只需要面对教练就可以了。总体来说,健身房是健身的地方,工作室是学习健身的地方。
1、日本Curves是专门为高龄女性用户打造的连锁健身房,经过12年发展,目前已经拥有超过80万中老年女性会员和超过1700家连锁健身房。
2、Curves全面使用油压式器材,可以依每个人的肌肉状况来调整负荷程度,因此不易受伤,并且舍弃了游泳池,淋浴或者保暖等设施。
3、相较于传统健身房,更能将最小的空间做最大的利用,而且投资资金和维修费用也少很多,对于提供服务的卖方而言有很大的益处。此外,工作人员与使用者全是女性,因此女性朋友不化妆也敢来,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Strengths 优势:新健身俱乐部,所以内部环境设计及装修,健身的器材都比旧的好。
Weakness 劣势:名气不及旧的健身俱乐部大;教练整体水平不及旧的健身俱乐部;缺乏管理经验。
Opportunities 机会:都市上班族日益重视身体锻炼,热衷于去健身俱乐部接受专业锻炼;通过区域选择,将俱乐部处于一个客户相对多,租金相对低的地理位置;通过广告效应,向社会介绍新健身俱乐部;降低收费,吸引顾客。
Threats 威胁:别的健身俱乐部抢学员,竞争激烈
7月以来,头部健身房品牌“金吉鸟健身”被曝出旗下多家门店接连关闭。
金吉鸟创建于2005年、巅峰时期曾在40多个城市拥有400多家店铺、1万员工、吸纳超200万会员。
稍早一些,金吉鸟曾因“超额预付费”等原因被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约谈,更早一些,2020年初该品牌曾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
中国第一批健身房要回溯至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健美操与跳操房出现。2000年后,健身房短暂爆发。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共有健身房近28万家,会员数量达到879万人,市场规模达到337亿元。
市场规模算不上大,但民众不断上升的健身意识,赋予了这条赛道极大的想象力。但另一方面,关店、倒闭、卖身的消息在过去几年不绝于耳。
这令人深思:线下健身房到底怎么了?这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1928年,美国旧金山,一个14岁的男孩因身体原因无奈辍学。第二年,他被妈妈带去听了美国营养先驱Paul Bragg关于健身和营养的演讲。此后他开始戒糖、改变糟糕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规律锻炼。
八年后,男孩在加州的奥克兰市开出了美国第一家健身房。他叫杰克·拉兰内,后来他在美国被尊为了“健身之父”。
这是健身房这门生意的开端。
20世纪80年代,健身房在中国出现。过去短短四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健身房已经迈过以下三个周期:
跑得太快不全是好事。
三体运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健身人口渗透率仅为49%,作为对比,在英国这一数据为149%,美国更是高达203%。
低渗透率制约了国内健身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导致了当前国内外健身产业在商业模式上的本质差异。
招商证券资料显示, 在美国,健身产业盈利构成大部分依赖食品、补剂、减肥消费、服装器材等,场地+教练比重较小,国内则恰恰相反,盈利主要还是由场地及教练来驱动。
具体到健身房这门生意,当前国内健身房主要营收来源分为三大部分:会员卡销售、私教课程、水吧。其中,会员卡销售细分为年卡、季卡、月卡、次卡等不同产品,私教课程则包含了泳教课、瑜伽课、团操课等,水吧在营收中占比较小。
“会员卡+私教课程”是主要的营收来源,会员卡年卡预售+私教课打包售卖,则是核心的营收手段。
这种经营模式下,一家健身房维持现金流的能力直接与销售水平挂钩。
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健身房一次性就能收取用户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费用,看起来是一门很赚钱的生意,实则不然。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健身房属重资产运营模式。房租、设备租赁及维护费用、水电费、人工管理费用等,近些年呈持续上涨趋势;
二是健身房的日常运营,过于依赖预售会员卡、打包售卖私教课程这种模式产生的现金流。位于通州某健身房的会籍顾问乔磊告诉市值榜,他所在的健身房单月成本支出为20万元左右,平均单月营收(会员卡预售+私教课)也处于这一水平。
单月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已经售出的会员时长以及私教课,却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才能消化完,这实际上构成了健身房的负债。
这意味着,一旦健身房不能维持新会员的增长数量、老会员的续费率、降低私教课程的消课周期,很可能走向悬崖边缘。
“加州健身的倒下,是整个传统健身房市场走下坡路的开端。”健身行业前从业人员林凡告诉市值榜。
2016年7月,成立于1996年的加州健身香港总部陷入财务危机,很快其北京分公司以“统一内容整顿”为由暂停开放,最后以倒闭告终。
传统健身房市场走下坡路早有预兆。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自2010年至2013年,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几乎停滞。
一组更为残酷的数据是,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 2013年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中,80%基本在维持或亏损状态。 而据媒体报道,2002年前后,健身房行业的毛利率高达40%。
十年,健身房这门生意从赚钱变得不赚钱,非但如此,2015年前后短暂回暖之后,传统健身房再次走向下坡路,发生了什么?
从2010年开始,顺着时代发展的主轴,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1、2010年之前行业盲目扩张、竞争,成为接下来几年的主旋律;
2、2014年之后,租赁及人工成本开始上涨,“行业竞争+成本上升”成为传统健身房两大经营难题;
3、2016年至今,乐刻、超级猩猩、keep等携资本与新模式进入市场,同时租赁成本再度急剧上升。
行业竞争+成本压力+新物种冲击,成了压在传统健身房身上的三座大山。
这条负重不断叠加的行业演进路径,是行业的一道筛子。2016年以来,加州健身、青鸟健身、威尔士健身、浩沙健身、金吉鸟等行业知名品牌,都陷入不同程度的困窘,他们或寻求卖身而不得,或因现金流枯竭无奈倒下。
他们的困顿甚至倒下,不能只归咎于经营不善。
传统健身房已经走过的40年里,倒闭与新生是常态,身处这个行业的人,他们经营的健身房定位或高或低,规模或大或小,他们中有的人通过直营或加盟的方式不断扩充规模,有的偏安一隅不做他想。
但无论如何,健身房这门生意的核心商业模式不曾变,即主要通过年卡预售及私教课程打包售卖的方式获得现金流,用以健身房日常运营。
行业早期,入场时机就是最大的竞争力,这种运营模式得以奏效。
随着时间推移, 传统健身房难免陷入“竞争加剧——同质化明显——低价竞争——销售至上——利润压缩——行业洗牌”的连锁陷阱, 更不惶论,这本就是一门重资产运营的生意,还必须直面急剧攀升的房租及人力成本。
不赚钱甚至亏损,便成了常态。
林凡表示,如果从财务角度看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保守估计90%以上的健身房都处于亏损状态。
持续获得现金流的能力,成了衡量一家健身房经营优劣的重要标准,而健身房维持现金流的能力又直接与销售水平挂钩,导致销售能力成了传统健身房的核心竞争力。林凡透露,这甚至让行业衍生出了专门提供销售服务的公司。
长此以往,行业不正之风一度猖獗。过去几年有不规范者甚至在租赁场地、购进设备后,通过预售回收成本,然后携款跑路。
“很多较大规模的健身房老板,他们事实上不依靠健身房赚钱,而是拿预收上来的现金流进行炒股、做别的生意等,做成了万事大吉,做不成的健身房也就倒闭了。”林凡告诉市值榜。
同样不能忽视的一点在于,当服务能力让位于销售水平,最终影响的是用户的健身体验,导致续费率水平低下,这无疑也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016年被诸多 体育 产业内人士称为“ 体育 产业发展元年”。聚焦健身房产业,这一年从政策到企业到投资方,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出台多项战略性文件,鼓励健身行业二次发展;
2、以私教工作室、精品团课工作室、“O2O平台+器械运动”为主的新模式健身房雨后春笋般冒出;
资本以极大的热情涌入健身运动赛道。《中国国际 体育 投融资报告》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健身创业公司共完成29起投融资行为,超过20家公司融资金额达到千万级。
政策利好、背靠资本、适逢移动互联网与新零售风口,这些新物种们,集体发动了一场对传统健身房的冲击。
他们概念不同、理念不同、模式不同,但目标一致:要么改良,要么变革,在死气沉沉的健身房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具体来看,私教工作室以提供私人教练课程为核心服务,场所内一般配置有氧区、器械区、自由力量区、休息区等;精品团课工作室以提供单一类型付费团课为核心服务的健身运动空间,场所内一般配置团操房。典型团课类型如瑜伽、动感单车、拳击等。
此外则是以O2O平台+器械运动为核心服务的健身运动空间。场所内一般配置有氧区、器械区、自由力量区、休息区等。主打互联网健身、24小时无人管理,按次或按月消费等概念。
对这几种模式,市值榜做了如下对比,便于更为直观的理解。
私教工作室更像是袖珍版的传统健身房,只是相对而言更聚焦私教课程,增强了服务意识,但规模较小导致,成本得以压缩的同时现金流也有所下降,本质上与传统健身房无异,我们不做过多讨论。
包括精品团课工作室在内的一众新型健身房,他们的进化主要集中在:付费模式—“颠覆年卡、没有会籍顾问”、健身内容—专注细分赛道、健身时间—24小时及分时预约等。
从用户需求出发,传统健身房本质上是一门租赁场地、运动器材的生意,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把选择权完全交到用户手中,预售会员付费的模式之下,用户来与不来、健身频率高不高都完全取决于自己,这也导致整个行业沉睡用户占比较高,且会员续费率低。
而主打团课、私教的新模式也将选择权交给了用户,只是他们将需求分割,把场地、时间、价格、内容等拆分成一个个细小模块,供用户按需自由组合。
也就是说,用户需求本质上没有变,传统也好新物种也好,无非就是要告诉用户去哪里练、怎么练。 区别在于,传统健身房更注重前者,新物种们明显更注重后者。
这一情况下,新型健身运动空间相比传统健身房,更依靠运营驱动而非销售驱动。团课课程内容、私教课教练、线上化手段最后实际上在为运营做支撑,归纳起来就成了“内容吸引用户——线上化手段获客——私教服务水平增加粘性”这一闭环。
在商业模式上,新型健身运动售卖的实际上还是场地+运动器材,但放大了对课程内容的建设,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
与此同时,按时、按次的付费模式下,教练实际上承担起了很大的压力,他们直接关乎到用户留存以及续费率。
所以我们看到, 当前健身房产业最本质的一个变化在于,核心竞争力由销售水平变成了课程内容以及教练的专业性与服务能力。
传统健身房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物种们的分流、教练流失等方面的压力。
另一方面,从用户“去哪里练”“怎么练”这两个原始需求出发,当前新型健身空间,更多吸引的是健身小白。对他们来说,“怎么练”是优先级更靠前的需求,场地规模、器械相比之下反而不那么重要。
但对于那些健身老手,需求优先级可能恰恰相反——他们才应该是传统健身房极力争取的用户。
所以本质上, 传统健身房与新物种,“合”的关系要远远大于“竞”。 传统健身房这门生意不性感,但也死不掉。
当然,传统健身房还是要做出改变,如果还继续让服务让位于销售,那这条下坡路就要走到底了。
(文中林凡、乔磊为化名。)
参考文献
1《2019—2020中国健身市场发展白皮书》,德勤研究所;
2《长城前瞻 超级猩猩:健身房的零售革命,打破“健身对赌”牢笼》,长城证券;
3《健身蓝海千帆竞发,需求撬动千亿市场》,光大证券;
4《热潮之下蓄势待发的中国健身行业》,招商证券;
5《健身房今冬关店潮?揭秘行业20年的潜规则》,蛋解创业;
6《三十年了,国内健身房依然几乎不赚钱》,华商韬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