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腹肌中间一条线是什么4招教你练出性感马甲线

练腹肌中间一条线是什么4招教你练出性感马甲线,第1张

练出中间那条线基本就是等于练出马甲线了,这种类型时候女性。马甲线是平坦腹部的境界。没有赘肉的腹部,还要有肌肉线条,就在肚脐两侧两条直立的肌肉线,

练出中间那条线基本就是等于练出马甲线了,这种类型时候女性。马甲线是平坦腹部的最高境界。没有赘肉的腹部,还要有肌肉线条,就在肚脐两侧两条直立的肌肉线,看起来很像马甲,因此被称为马甲线。

锻炼方法:

第1招:平躺抬腿,缩小腹

:身体平躺平面,双手掌心向下至於臀部下方保护尾椎,双脚并拢伸直进行举高,过程中脚的高度不超过45度角持续保持悬空。。

第2招:腹部用力伸展,强化肌肉群:维持抬头抬胸状态,让手轴与膝盖交叉相碰:以仰卧起坐姿势双脚屈膝但脚掌离地,让右手轴轻碰触左膝盖再相反做一次为一单位,过程中不是只有上半身做转体变化,膝盖也要轮流靠近手轴做碰触。

第3招:斜侧扭转,缩腹运动。

斜侧扭转,缩腹运动:斜放双脚进行仰卧起坐,需将屈起的脚倒向左或右边,以这姿态进行仰卧起坐,数次结束在换边进行。

第4招:左右摆动,屈膝缩腹。

左右摆动,屈膝缩腹:抬直腿部以手指尖碰触脚趾尖:双脚要并龙垂直抬高,腹部用力抬起上半身以双手指尖同时触碰脚尖,后马上躺回紧接著继续。

女性朋友总是对自己的身材很在意,什么小腿过粗、大腿过粗,都是自己不能忍受的,特别是腹部的赘肉过多更加让人不能忍受,而那些拥有马甲线的女性朋友总是让人嫉妒的,那么我们在家怎么才能锻炼出马甲线呢下面我们一下看一下马甲线的锻炼的方法。

马甲线锻炼方法1::准备一张没有滚轮的椅子,人坐于椅子的前1/3部分,两手放于椅面两侧以保持身体平衡,两脚并拢,收紧腹部,上半身稍微往后倾(用没有滚轮的椅子是为了避免做后续动作时出现不平衡导致受伤)。

马甲线锻炼方法2:收紧腹部后,两脚并拢屈膝抬高到至少和椅面同样的高度,再放下双脚踩地,抬高放下来回做10-12下为1个回合,共做3个回合。提示:做的过程中背部可稍微靠椅背,可以比较省力,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腹部肌力。

马甲线锻炼方法4:准备一张没有滚轮的椅子,人坐于椅子的前1/3部份,两手放于椅子两侧保持身体平衡,两脚并拢,收紧腹部,上半身打直。

马甲线锻炼方法5:右脚屈膝抬起,同时保持左脚打直,再换抬起左脚,右脚打直,就像骑脚踏车那样,做的过程中背部稍微后倾但不拱背,两脚交替来回做10-12下为1个回合,共做3个回合,这个动作可以训练腹部肌力。

提到站桩,很多人都知道,认为是中国武术中一种练习下盘的基本功;也有人认为和木桩有关,并且在脑海中浮现出武打片里主角在木桩上扎马步练功的画面。

很多人对站桩的印象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可能也见到过各种各样的站桩功:有站着练的;蹲着练的;半蹲着练的;也有真像**里那样蹲在木桩上练的;还有虽然不下蹲,但翘着臀部、提着脚后跟站的,五花八门,各具特色。

五花八门的站桩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站桩并不是习武者的专利,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的养生健身中,而且效果极好,于是逐渐开始加入到站桩的队伍中来。

 在广大站桩爱好者中,很多人通过练习达到了很好的养生效果,也有不少人不但没有养生,反倒站出了新的疾病,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和一般的体育运动不同,站桩属于内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是一种身心修炼法门,一门开发人体潜能的生命科学。因此站桩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引,客观严谨地实践,以及有实证功夫的明师指点;不能任凭一己想象,盲修瞎练,否则后果十分麻烦。

 毫不夸张地说,在站桩这个领域,马世琦先生是真正的“明家”。马老传授的桩功八式,无论从理论依据、修行次第、安全性还是修炼效果都堪称圆满;对习武者、中医从业者、修行者以及所有具有主动养生意识的朋友们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马世琦先生给学员指导站桩姿势

对于站桩的理论和方法,马老已经在《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中进行了详尽地讲解,毫无保留地公开了其中的秘密和要诀,可谓功德无量!为了更好地帮大家理解书中的内容,以及帮初次接触马老功法的朋友们更好地了解其中的要点,我们将从本期开始推出 “解读《顶天立地的功夫》系列”微刊,在马老原文的基础上做一些概念梳理和知识延展,以期帮助广大桩友厘清概念,去除疑惑,建立正信,功夫精进。

这一期,我们先来破题,讲讲 “站桩”这两个字的含义。

《顶天立地的功夫》

“站桩”二字的含义

解读

 站桩源于传统武术,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身体锻炼方法,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一点足以让每个中国人自豪。但包括很多职业习武者在内,都并不清楚“站桩”这两个字的含义,笼统地把所有身体静止不动的姿势都称为站桩,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前人命名“站桩”这两个字,就已经清清楚楚地把它的概念和修炼关键告诉我们了:

站——站不是蹲

1  站桩不是蹲桩

2  放松膝盖,阳刚阴柔

桩——桩是直的

3  你站桩你是桩

4顶天立地才是桩

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

1   站桩不是蹲桩

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但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实际上很多所谓站桩的方法其实都是半蹲或全蹲的,像蹲马步一样。

很多人认为蹲马步是站桩,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是“蹲”马步而不是“站”马步;是马“步”而不是马“桩”;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站桩是从放松里求功夫,越舒服越好;马步是从疲劳里求功夫,越痛苦越好;前者是养生式练法,后者是透支式练法;前者主要练阳面,后者主要练阴面;这两者除了都是静止不动以外,几乎没有一点相同之处。可能就是从这里开始混淆,有些人站桩越来越低,慢慢变成“蹲”桩了,也开始认为站桩要练阴面,蹲得越低,越痛苦越好。何况这样的练功方式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很多人功夫还没练出来先把身体伤害了。

马老在书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发人深省:

“前辈们常说:‘练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不得正法,不明道理。我自己当年也是痛下功夫,也认为三体式越低越好,马步蹲得时间越长越好,年轻时我能抱50公斤重物单腿蹲起数十次,自认为异于常人,但站立时一般成年人用力一推我也要往后退,无论直立还是屈膝而立,结果是一样的。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马步站得越低,三体式后腿越曲,在腿前面的肌肉又僵又硬,后面的反而越来越软。”

“现在国家好多体育部门都崇尚马步,说马步太重要了。我说马步太没用了。我敢说,谁练马步,谁是练挨打的。动也不灵,双重失灵。你马步一蹲,蹲平了是吧?达到最佳状态就是要倒不倒,这个状态是最好的。这时候你腿前面是僵的、后面是软的,没有劲儿,一推就倒。说马步往那一扎,推不动,那是金庸说的。事实上一推就倒。”

**中的艺术夸张,导致了人们对功夫的错误印象

 “人呢,为什么不能弯着腿?弯着腿你膝盖就承受着全身的分量了,马步蹲下去以后,你的重心在后头,你要倒;用什么平衡呢?用膝盖来平衡它,所以说这是错的。可能是跟我的职业有关系,我是搞机械设计的,设计每一样零件,我都做受力分析,人我也分析,马步一蹲,这就是膝盖在受力啊,别处练不着,把后边练得特软,前边练得特僵,所以就从这方面,我悟出了一定要顶天立地。”

蹲马步或以半蹲姿势打拳时,膝关节(髌股关节)受力最高可达体重的3倍,极易造成关节紊乱和劳损。

2   放松膝盖,阳刚阴柔

我们自然站立的时候,膝盖是放松的,站桩时也是如此。这一点可能有些桩友没有注意,但这其实正是马老功法独异于人之处。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站着的时候一屈膝,膝盖就受力了,大腿前侧肌肉就紧张了。而大腿前侧属于阴面,应该松柔,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则对健康大为不利。马老从中医的角度指出了练功与人体阴阳的关系,可谓是正本清源:

“头顶为乾,足底为坤,正好契合了“提挈天地”,背为阳,腹为阴,合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我们的腿为前后左右四面,正合四象,大腿后侧为太阳,太阳一定要开展,因此必须直立,越下蹲太阳越闭藏,非但阳面绵软无力,而且对健康有极大损害,不说膝盖要受重创,太阳经不通畅对脏腑的健康也有极大的危害。”

“腹为阴,背为阳,后面为阳面,蹲得低了就把阴面练僵了,阳面练软了,所以就练成僵和软了,而不是刚和柔的关系了。因为你阴面练僵了练硬了,它就是叫僵嘛,阳面你闭蔵了,那就错了。”

解读了“站”,再来解读“桩”:

桩——桩是直的

3  你站桩你是桩

 很多人不理解“桩”的含义,对此马老也给出了通俗易懂而令人信服的解释:

“桩是什么呀?今天上午来的新人,我一说站桩,他们觉得挺恐怖,马步,哎哟,他说太累了,膝盖也疼,也累,太痛苦了。我说那不叫桩,马步怎么能叫桩呢?顾名思义,外头工地上打的桩就是桩,那桩有弯的吗?一个弯的没有,全是直的,越直越好。你站桩,你就是桩啊!干吗还上桩上站着去?那是错的,他们就是钉俩橛子站着,管那叫站桩,那叫‘站在桩上’,不叫站桩。”

施工工地上的桩

“从字义上讲,桩就是直的,你站就要顶天立地,你蹲下去就不是桩!有人认为我站的是高桩,我认为我就叫站桩,屈膝下蹲不能叫低桩,那根本不是桩,因此顶天立地才是桩。”

4    顶天立地才是桩

 现在说到最关键的地方了——顶天立地,这也是书名的深意所在:站桩就是顶天立地的功夫。

 怎样理解 “顶天立地”呢?我们自然站立时候,最多只感觉自己在天地之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如果按照书中的站桩要领来调形,身体会切实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从头到脚好像被钉在了地上一样稳固,这种感觉真的很像一根木桩,连心情也会变得平和安定。

 如果姿势足够精准,还会感觉身体里有一根清晰的轴线,只要守着这根轴线,站起来又轻松又稳定,再久也不会累。这时身体既是顶天立地,又是完全守中的,完全符合《黄帝内经》中对上古真人境界的描述:“提挈天地”;也符合《道德经》中所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才是对站桩最完美的诠释:

“这条轴线,叫上接天根,下接地轴,这条线要过地心。我举过例子,你看摩天大楼盖到200 层也好,100 层也好,那条轴线和地心偏1 分都不行,偏01 分都不行。现在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这个轴线完全过地心,这就是守中,它不会倒。如果你偏1分,盖到一半楼就得倒,这就是没有守中。”

解读桩功第一式

 要找到这根轴线,确保姿势正确,秘诀之一就在于体重在脚下的分配。这在某些门派属于不传之秘,马老也无私地公开了。

“三部丹田都要在这条轴线上,下丹田的位置,在你身体里是前七后三,所以你这力放在后脚跟上也是后七前三,后脚跟受七成力,它是阳面么,后面是阳面,所以承担主要的分量。”

 这样站桩,是最符合人体结构的,也最合于自然,久而久之,功夫也会不求自得。马老提到:

“咱们这根轴线要钉在地上,没人能打得动,这是真实不虚的。你就把这个中定住了,这就是形的中,你永远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估计大家都有体验,和我动手的时候,你们刚出半截,我的手就到了,这个大家能相信,是吧?外面找我比拳的人都是这种感觉,明明他先出手,我先到,这绝对做得到。”

“腿微弯”的秘密

 很多桩功都要求“两腿微弯”,马老在书中也提到腿要“微弯”,于是很多桩友产生了这样的困惑:不是说“桩是直的”吗?站桩时腿到底弯不弯?一弯不就又往下蹲了吗?

 这个“微弯”的状态,其实是站桩的另一个秘诀。

 事实上,我们俗称的“腿绷直”其实并不直,而是大腿与小腿骨的轴线形成了一个负角度,而且这时膝盖也是紧张的,并不能形成贯通上下的整劲,如下图中图1所示。

 站桩时的微弯是指在腿绷直的基础上放松一下,腿稍微“弯”一点,也就是膝盖向前顶一点点,这时大腿与小腿骨基本在一条线上,或者有一个极小的曲度,和我们日常站立时的角度相同,是最自然的状态。这时尾骨前翻,最容易找到委中大筋的挺劲。拳谱上讲的“曲中求直”,《内功经》上讲的“膝曲而伸”都是这个状态,如下图中图2所示。

 如果腿再弯一些,就变成屈膝状态了,这时膝盖必然受力,位于阳面的委中大筋必然松弛,就变成阴面僵、阳面软的错误姿态,不仅练起来累,还对健康不利,如下图中图3所示。

腿部角度对比示意图

 这个角度很微妙,而且因人而异,无法量化,不过前辈们留下的口诀“曲中求直”和“膝曲而伸”还是准确地描述了这一点,只是后人大多只理解了 “曲”,而没理解 “求直”和“伸”,于是都练错了。这一点虽是细节,但却是站桩的关键,马老无私地把这个讲出来了:

 “咱们手伸直了以后,伸出来手也是微弯,但它是自然弯。只要不往回崩,把它绷紧了,往后挺,挺住了,那叫僵直,你刨去僵直,那就是‘微弯’,就是自然状态。”

“你就是桩,就不能往下弯,我说不能往下弯,不是绝对的啊,自然弯还要保留,都要保持自然状态。”

 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可能每个人的角度会稍有不同,以形成顶天立地的力线为最佳。如果暂时找不到,就以膝盖放松为标准即可。

 综上所述,站桩两个字看似简单,实则意义丰富,包含了人体阴阳分布、肌肉放松和用力技巧、支撑结构建立、重力分配方式等东西方医学和生物力学知识,确实是一门生命科学,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以前曾多次提到“医武不分家”,其实文武更不能分家。没有足够的文化功底,不仅不能领悟到武学的真谛,甚至会导致方向性的错误。分不清站桩和蹲马步是小,遗失了传统文化才是大。马老在书中多次强调要多读书,会读书,不要约定俗成,不要跟风,要用智慧来继承传统文化:

“一定要自己好好读书。千万不要听那个“约定俗成”的,它“俗成”嘛,大家都这么说,就认为是对的了,但是其实理解得正好跟正确的相反。”

“所以作为人来说,你要是有智慧,不可能跟风。现在为什么好多学功都是跟着风?**一演出来,这种功夫马上就火了。人啊,为什么要跟着媒体去走呢?为什么不用心自己想想呢?”

“有好多人,练一辈子了,腿已经做了手术了,还往下蹲呢,还蹲得特别低呢,这就是没有智慧。”

 “所以说要读书,要会读书,要能够跟咱们老祖宗沟通,用神来沟通。”

 修行需要智慧,健康和功夫同样需要智慧。马老在《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中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讲解练功的智慧,可谓苦口婆心。主动养生的初衷是好的,但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首先要考量的因素。很多习武者分不清阴阳,搞不清曲直,又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仅凭一腔热情刻苦练功,结果越练越伤、气血损耗、经络堵塞,练出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中风甚至癌症,健康程度还不如不练武的普通人。尽管如何理解功夫是每个人的自由,但从养生的角度出发,必须要遵循生命本来的客观规律,道法自然。

 相信通过马老的开示和本文的解读,大家已经彻底理解了站桩二字中蕴藏的智慧,明确了练功的正确方向,祝大家功夫精进,永远健康!

附上桩功第一式图解,供大家体会站桩的含义:

可以这么说。主要是提高肌肉水平

一个完全的健身方案应当包含吃(饮食),练(训练),睡(睡眠)三个方面,而练则由心肺,力量,柔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有鉴于此,本人给出的训练计划是:开始时用5-10分钟有氧热身,最后用5-10分钟拉伸放松,中间是40-50分钟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主要有:1)背部:引体向上(颈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铃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铃推举(哑铃推举);5)臂部:杠铃弯举(哑铃弯举);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训练备注:训练一周3次,隔天进行,每次1小时左右,练全身,每个部位一个动作,括号里的动作备用,一个动作3组,每组8-12次,动作与动作之间间隔2分钟,组与组之间间隔30-60秒,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动作要稳要慢。必须用逐渐增加重量来使肌肉的适应力增大,从而对训练产生反应。使用自由调节重量的器械进行训练。这可以使肌肉对器械产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应。因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做动作时,无论是举起还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动作,这样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饮食方面:少吃多餐,适量多摄入蛋,奶,肉。每日食谱为:适度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种主要营养素的比例应为25∶20∶55左右。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及山芋、燕麦、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为首选。蛋白质是肌肉增长最重要的营养源,健美训练者蛋白质的摄人应以非脂或低脂食品为主,如脱脂牛奶、蛋清、鱼、去皮家禽、牛排等。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时,中午若有时间可再午睡30分钟。对了,训练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时段,因为人体在此时段体力和柔韧性都处最佳状态。最后祝您早日健身成功!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上,

  1、力量训练是指通过身体克服阻力以达到强健肌肉目的的一种运动方式,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运动。

 2、力量训练是通过多次多组有节奏的负重练习达到改善肌肉群力量、耐力和形状的运动方式。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以爆发力和身体整体力量为主,训练也主要采取大重量的方式进行。力量训练的主要项目有训炼背部肌肉力量的引体向上、训炼胸部肌肉力量的哑铃卧推或哑铃飞鸟、训炼腿部肌肉力量的杠铃深蹲、训炼肩部肌肉力量的杠铃或哑铃推举、训练臂部肌肉力量的杠或哑铃铃弯举、训练腹部肌肉力量的仰卧起坐。

健身后背那线叫脊柱沟。脊柱与两侧肌肤所形成的沟壑就是性感无敌的脊柱沟。脊柱也就是脊梁骨,它是我们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深藏于女人背后那条长长的脊柱沟,不仅让我们的身体在吊带里修长有型,还魅力十足。最耐人寻味的性感向来超越视觉,成之于内而形之于外。

扩展资料:

完美的脊柱沟在于我们同样完美的背部肌肤与形状,想要拥有一个人人称羡的背部,每周一次的深度去角质的背部护理不可少。而每天只花10分钟做做背部伸展动作,不但能让背部不再紧绷,也增加背部肌肉的紧实度。

脊柱,所属现代词,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参考资料:

脊柱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8769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2023-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