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汕大行语录集(转自——汕大草根播报)
1.学校是对天才的妨碍。
2.我发现,还是站起来讲话比较容易骂人,所以我站起来了。
3.现在的我从野猪变成圈养的家猪的可能性不大,从野猪变成疯猪的可能性更大。
4.我爸不叫李刚,我的儿子叫李戡(kan)。他的成就跟我没有关系。
5.孔子日: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耳顺是什么?耳顺就是:“对我不利的话,我听不到。刚才潘毓刚教授说了半天,我都听不到他讲了什么话。”
6.我从不参加婚丧喜庆,连我自己的女儿结婚我也只是送礼。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7.我这一生总共写了100多本书,其中96本被禁。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耐心去写那么多被禁的书,也从来没有一个政府有这样的耐心去一一审查我的书。
8.五年半前,我被邀请到清华北大复旦演讲,直至今日,北大都不敢再请我去了,怕再次上当。
9.“今天是潘毓刚的好日子,因为我的喉咙坏了。”(李敖与潘毓刚常相互调侃对方,李敖的喉咙不是特别舒服,因此这样调侃自己和潘毓刚。)
10.潘毓刚教授以前是个神童,但现在他年纪大了,人就有一点点痴呆。—李敖调侃潘毓刚说道。
11.我很聪明,你说下一句话,我就知道你上一句话说什么。—提问环节学生还没给出问题,李敖先生即调侃说道。
12.如果我跟一个女人聊两个小时,那个女人将不会和其他的男人说话。
13.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是相悖。但是国家的强大对我们个人太重要了
14.中国打了20多年的战争才到今天,所以今天这个局面的得来是多么的不容易。
15.我演讲最怕的就是像这样的布局,中间很大。因为作为一个演讲者,要顾及每一个听众。所以我的头就要从左扫到右,再从右扫到左。这样我就觉得自己的头不再是一个人头,而是一把电风扇。
16.我们的敌人,不是我和你,不是我和他,而是美国滥发美金。
17.李敖用三种过河方式形容中国的改革,第一种,是背着包袱过河,讲辛亥革命后的改革;第二种,是摸着石头过河,讲改革开放;第三种,是捧着过河(苏州土话男人的器官),过份小心翼翼,指当下的改革。
18.被问及如何看待韩寒,李说,你们逼我谈韩寒,我就说说。韩寒现象就是小市民现象。他人很聪明,长得帅,会赛车,有钱,是个好青年。但他没有深思熟虑,就一些事情泛泛地发表感想,大众听起来,与自己的想法相似,就喜欢。韩寒很可爱,但反应出来的现象不好,轻视知识,我认为是一种不幸。
19.被问及如何看待大学教育,李敖说,“我认为,大学不是学习单纯技能的地方。我比较老派,老一派知识分子认为,大学除了传授技能外,还应传播精神文明,纯知识性的知识是不够的。”
20.被问及如何评价北大的会商制度:李敖说“思想偏激的人应该会商,但问题是,什么是思想偏激,什么人有资格来会商,这个问题值得先会商。”
21.被问及这次演讲和五年前在北大演讲有什么不同感想,李说,“南方与北方不一样,南方(演讲话题)比较宽”。
22.被问及对潮汕文化有何理解?李敖说:“汕头人很排外。
23.被问及喜欢以何种身份来汕大时,李敖回答:更喜欢以文学家的身份来汕大。“虽然我的小说不被承认,但我的小说比鲁迅写得好。因为他没写过写过长篇小说,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没写过长篇小说。”
24.这是我最后一次大陆行。今天是你们看到我的第一天,也是最后一天,所以要看野猪的话看好了,家猪在那边(指着潘毓刚教授)。(潘毓刚教授戏称自己为“为社会贡献的家猪”,称李敖先生为“牙尖嘴利的野猪”,李敖先生借此调侃潘毓刚教授)
衡量公路片故事性的三个指标,《后会无期》完成了刚好一半
个人觉得衡量公路片故事创作优劣有三个重要指标,可以包含了构成一个好故事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细节”“情怀”“结构”。为了简洁,这样命名可能有点草率,情怀、主题、价值观都是一家子,在《后会无期》里除了观点稍显散乱外,还是有着显著的让人能认同的倾向的,基本无大碍。 细节的问题上,或许应该一分为二,一方面是与剧情有关的细节,另一方面也涵盖了所处时空环境的真实,例如季节,民风,独特的文化环境。在《后会无期》中,剧情细节显然经过了作者的深思熟虑,算是完成了上一半。 但作为一个公路片而言,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化显著的国家,《后会无期》做的显然还不够,可能一方面是受制于演员和拍摄条件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作者体验不够,主动务虚吧。也许增添一些地理标识,一些方言,一些风土人情并努力把这些和情节相关联,会增强**的真实性,真实才能感人嘛。
而相对前两点,《后会无期》的显著弱项是节奏、线索和结构。这里要一分为二的看,一方面《后会无期》毕竟是处女作,韩寒虽然很下苦功夫,但对长片的把控多少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后半段故事的失控崩落就可以看出来。而另一方面,这确实也和片子的类型有关,公路片嘛,散一点可以理解,《逍遥骑士》也是这个吊样。
但是公路片显然也是要有结构和节奏的,打个比方,如果大情节**的结构看上去象一只浑然粗壮的玉米棒子,那么公路片至少也应该是一根零落有致的糖葫芦,多少个山楂(片段化故事素材),多少糖(情怀和闲笔),竹签总是要的(人物情感线索,旅途线索),这在《后会无期》里是个弱项,后面会再说说。
以现在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理解 韩寒只是畅销书作家 ,而李敖是大师,但一人一看法,比较这两个人,看看他们的作品,你会有答案的。
李敖说韩寒没有自己的文化体系,但是韩寒没有和他来场笔战, 笔战好像韩寒没输过啊……
似乎已经不关注李敖很久了,只是偶然在新闻上看看。少年时代他曾是我心中的偶像,他的一身红装,就像一团不会熄灭的火。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世界多了一份妥协,而对于原先所崇拜得则多了一份挑剔。人就是这样的,当面对一些自己无法企及的东西,总会渐渐地生出一些自我保护的轻视。
而今,2018年3月18号,李敖永远的离开了,享年83岁。
我不知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过程,但我想,最后的时刻他应该还会和身边女护士开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吧。做自己一时容易,做自己一生有谁?恐怕也就只有李敖了。
那么世人千万,为何独李敖可以做到笑傲江湖呢?
世人给出的答案,多是因为他是学贯中西的大师,他是侠肝义胆的斗士,他是放荡不羁的才子。但我觉得从根源上说是也是因为他的孤独和自律。
01
李敖的前妻胡茵梦回忆和李敖在一起的生活的时候说:“李敖不抽烟,不喝酒,不听音乐,不看电视,不打麻将,生活里只有工作还是工作”。而李敖自己说,他一天要工作十六个小时。
又一次。鲁豫采访李敖的时说:“会骂人的人很多,为什么独独只有李敖知道骂什么?如何骂?”李敖说:“你们光看到我骂人,却没有看到我骂人背后所下的功夫。”
在以前的采访里李敖说过自己的读书心得,他说:“看完了书,书还和新的一样那不叫读书,我看书会把书剪了,就是把书里的觉得好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的规整好。如果书里的正反两页都有有用的内容,就买两本。”
只言片语里,就能看出李敖对待学问,对待工作的态度。 80多岁,笔耕不辍!3千万字,著作等身! 这就是李敖骂人的底气。如韩寒所写“你可以轻松学会托尔斯泰得个性病,你永远学不会《战争与和平》。”如今的时代,很多人也可以在网络上骂这个,怼那个。但是却没人敢说,他是第二个李敖。
因为没有他的天才,也做不到他的勤奋,专注与自律。
02
特立独行的人大多数都是孤独的。在台湾,乃至整个中国李敖都是异类。看看我们身边小有名气的专家学者,哪一个不是学生环绕,桃李天下,他们身边也绝对不缺乏追随者。到了晚年多是这些人帮他们整理一生的成就和著作。
但是你看李敖呢?没有人会质疑李敖的学问,虽然不能像他所言:“五百年内白话文最好的三个人,李敖,李敖,李敖。”但李敖“大师”的头衔是跑不掉的,绝对是最顶级的学者。但是他身边却没有这样的人,他从来都只是一个人,他自己也说过:“没有人追随我。”
是啊!谁会追随李敖呢?他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不管是官还是民,是商人还是明星,是学者还是政客。所有人他都骂过!
谁有勇气去做李敖的学生呢?而眼高于顶的李敖又会看上谁呢?
但我们感到孤独,不被旁人理解,想改变自己来换取合群的时候,我们可以想想李敖,一个老人每天在自己的书房工作十六个小时,一生坚持真我示人。和他相比,我们的孤独算什么?李敖的孤独那才是,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十年饮冰,难凉心中热血!
十几年前,李敖在复旦大学演讲,引用陆游诗句说,“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我狂”如今和你想的一模一样!你刚一走,人们就思你如狂了。哪怕是你吹牛的模样。
大师一路好走,相信这个世界会永远的思念您!
骂名人,你终将成为名人,李敖算是深谙其道,经他抨击骂过的形形色色的人超过3000余人,近有郭美美、韩寒,远的更是多了去,在古今中外“骂史”上无人能望其项背,于是西方传媒送他一个封号:“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是褒是贬你自个琢磨去。
李敖的“骂名”可谓实至名归,年轻时的李敖带个黑框眼镜,穿一件老式长衫,那时候他就已经锋芒毕露了,岳南所著的《南渡北归》中提到:“台北有一位名叫李敖者,谓李济其人的性格中‘悲观’的成分过重,‘严肃而不可亲,气量狭窄小气与态度跋扈专横”“把持职位、学术资料’‘师心自用,不善用人,排斥异己,唯我独尊’,外加老而不退,后继乏人,性格狷介,难免走上‘恶恶而不能去,爱才而不能用(或不敢用)”的十字街头等等一连串“罪名’,也就不再是正常的学术批评与道德论述,甚至如同得了病的小疯狗一样狂吠乱咬了。”说李敖是小疯狗,是因他在《李济,他的悲剧与贡献》中如此评价李济,让旁人忍不住站出来为身为考古学之父的李济说两句。
李济和李敖的矛盾由来已久,据李敖说,李在台大历史系读书时,其父突患脑溢血死在家中,由于李氏在丧葬事宜上不按常规出牌,号称特立独行,搞得世人议论纷纷,并背上了“不孝”的恶名,据李自言,其中一个好笑的说法是“李敖把他老子气死了!”对此,李敖认为散布这种说法的,李济便是一人。说有一天,李济向姚从吾说:“听说李敖跟他父亲意见不合,最后把他父亲气死了。”当时姚从吾还帮着李敖说话:“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知道李敖的父亲是我们北大毕业的,北大毕业的学生,思想上比较容忍、开通。李敖的父亲若能被李敖气死,他也不算是北大毕业的了!李敖对他父亲的态度如何,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李敖对母亲很好,一个对母亲很好的人,大概不致对父亲不孝吧!”
这个姚从吾也真是,本来事情到此就该结束了,偏偏他又将此话告诉了李敖,这下还得了,以李敖的个性不以牙还牙已经不错了,从此二李便势同水火,之后李敖在言语上更是对李济诸多攻击。而始作俑者,就是这位农民出身“外似忠厚,实多猜忌”且愚而诈的台大历史系教授姚从吾,这个人身上有很多趣事,其中一个说他在河南大学校长任上,共 产 党打开封,他在乱军之中能够逃出,完全是靠吉人天相外加天生一副农夫相,吴组湘老师在《姚从吾今瘁史学》中回忆,说“姚老师当时化装为一老农得以逃出,我看了,一直暗笑,姚者造型原装即一老农,又何须化装啊”, 李敖在《快意恩仇录》倒是没骂他,但着实调侃了一番:“姚从吾老师学名姚土鳖,有一次同我两人照相,洗好后,我送他一张,背面题:土鳖老师惠存等字样,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又看到这张照片,背后“土鳖“两字已被他偷偷涂去,自改为从吾矣。”
说来也怪,古语说祸从口出,可李老先生骂了这么多年也没见惹上什么麻烦,我算总结出来了,要骂就骂有声望的,人家屑于跟你计较,要么骂不如你的,论实力名气难以和你抗衡,可像李敖这样“不断为自己的牢狱之灾大放悲声,像一个神经病或街头泼皮一样,整日连哭加叫地大放厥词,天上地下地痛骂蒋氏父子及其列位臣僚,并不时摆出一堆垃圾状的事例来向围观的看客们证明对方如何卑鄙渺小顽劣,自己如何‘高大全’”,这等行为确实为人所不齿,从《南渡北归》中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李敖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形象,以至于岳南拿他(李敖)在60岁时尚生一小儿来戏谑。
在微博世界,李敖嬉笑怒骂,引经据典,对时事,对历史,对政治,对人性,对文化,以半调侃半批判的语气,每天二十点二十分准时发布一条微博,六年来几乎从不间断。140个汉字的道场,内容起承转合,语调轻松幽默,文字隽永精炼,但又深度十足,不附和当权,也不附和民粹。骂国民党,也骂***,骂台湾,也骂大陆,甚至直接怒怼网民。可以说是微博世界,甚至整个中文网络世界文字质量最高的自媒体。
李敖现已经是八十多岁,得过癌症,脑内有肿瘤,多次进入icu的老人。他仍然保持着斗士般的昂扬气概,对这个世界保持尖锐但又不失理性的批判,对自由和正义的坚持不妥协。
这样的一个人,韩寒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成功致富出名的小青年,在他眼里是个乖乖“顺民”再正常不过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