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梵高

解读梵高,第1张

他的一生是人所经历的最为艰难困苦又成就辉煌的一生"

37岁的凡高在绝望中开枪自杀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被人顶礼膜拜的伟大艺术家,一个异类,一个艺术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 ----- [凡高艺术馆]

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凡·高 (本站简称凡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他父亲叫西奥多卢·凡·高是当地牧师。母亲叫安娜·科尼莉亚,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请见《"疯子"是不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一文。

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文森特伯伯(与凡高同名,简称文森特伯伯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一手创建的。现在的经理是年轻的特斯蒂格先生。店里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凡高在那儿当店员。后因工作出色被转到伦敦分店工作。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伯伯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而他被认为是这位著名画商的理想继承人。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通过工作,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从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他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伦勃朗,布雷顿等人。

1871年,父亲被调往海尔沃特。

1872年夏天,凡高回到海尔沃特看望双亲,与在外地上学的弟弟提奥见面。8月,提奥前往海牙,凡高与弟弟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日子。提奥走后,他们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书信来往。这650多封凡高写给提奥的书信,是我们了解凡高的最重要的资料。(请见本站凡高书信集)

1873年,提奥开始在古比尔公司布鲁塞尔分店工作,与凡高成了同行。

1874年,凡高在伦敦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顾客和同事都对他很有看法。终在1876年初,凡高被古比尔公司解雇。

凡高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求得了一份老师的工作。1876年4月,他来到英国的海边城镇拉姆斯盖特 ,在斯托克斯先生办的学校当没有薪水的见习教师。7月,学校迁往艾勒沃斯,但试用期过后凡高仍没有领到工资。他开始另谋出路。这时,他有幸结识了当地的琼斯牧师,并在牧师所办的学校任助理教师,后来做起了助理牧师,甚至凡高有了自己的第一次传教。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因为在伦敦失恋后,就已经投身了宗教,并成了一名“宗教狂热分子”。

12月,凡高回家过圣诞节。此后再没有返回英国。具体原因不详。

1877年,又是在文森特伯伯的帮助之下,凡高到多德雷赫特一家书店当店员。但因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宗教,怠慢了工作,4个月后再次失去了工作。

1877年5月,经父亲同意,他来到阿姆斯特丹,住在当时是荷兰海军司令的约翰伯伯家准备神学院的入学考试。凡高的舅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给他找来了最好的老师。但因为急于从事实际工作和痛恨晦涩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他放弃了继续学习。

1878年7月,又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但还是没有取得毕业任命书。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与矿工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形象过于“丑陋”,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但凡高的行为得到了矿工们的尊重,有些人把他看作一位圣人。

再一次被解雇后的凡高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义务从事传教和救助工作。这时,他打算从事艺术了!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前往布鲁塞尔边学习边创作。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顿。他开始了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其实一直都很失望)。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埃顿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就是曾帮助过凡高的牧师舅舅的女儿 ),他和凯很谈得来,但当他提出要和她结婚时,又一次被拒绝了!凯逃回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离开了。

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高来到海牙,他得到了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又译成毛威)的帮助,凡高在莫夫的指点下,绘画技法进步很快。他还得到了海牙古比尔分店经理特斯蒂格的支持。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凡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女西恩交往,才最终与莫夫和特斯蒂格绝交。他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他只能弟弟提奥每月寄来的钱维持生活,而这种弟弟养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凡高自杀。

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女西恩并同她同居。出于对其悲惨生活的同情,凡高决定和西恩一起过平静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结合,甚至是提奥。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

9月中旬,与西恩分手后的凡高,离开海牙前往荷兰北部的德伦特,开始了几个月的流浪与创作。

1883年底已30岁的凡高来到父母在纽南的新家。

1885年3月26日,凡高的父亲去世。当年凡高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所谓著名是后来人的评价,当时的凡高根本无人知晓)《吃土豆的人》。这个时期的凡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画面深沉,厚实,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崇尚,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

1885年11月,凡高到安特卫普一边创作一边学习。他开始推崇卢本斯,还接触了日本浮世绘。

1886年2月,凡高突然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凡高结识了保罗·高更、埃米尔·贝尔纳、图卢兹-劳特累克、卡米尔·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还结识了经营绘画用品的唐基。这一时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并运用了如点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8年初,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寻找它向往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又称“南方画室”)。他的创作真正进入了高潮。《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收获景象》《海滨渔船》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提奥的资助生活。

在阿尔期间,凡高认识了邮递员鲁林,善良的鲁林可能是凡高在阿尔唯一的朋友。凡高还为他们一家画了很多肖像画。

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凡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献给了一个当地女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

1889年4月,提奥结婚了。

5月,凡高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凡高得的应该是癫痫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结论认为:凡高得这种病有遗传因素,因为他们家族有这种病史)。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病,但平时他极为清醒(癫痫病人在不发病时就像常人一样),还创作了大量作品。这时的凡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凡高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可以说,用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此后一些画派,甚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主题。可在当时,凡高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所以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油画,他近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是在提奥的资助下进行的。《星月夜》是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1890年5月,凡高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和他的妻子,及他们刚出生一年多的儿子见面(凡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凡·高,后来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

5月21日,凡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但《麦田与乌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凡高的死亡。

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也有说是子弹太深了,已无法医治。)

7月28日一早,提奥赶到奥维尔。他坐在凡高床边和他一起回忆童年的时光

凡高说:“痛苦将永存”

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

7月30日,举行了葬礼。参加葬礼的只有提奥,加歇,贝尔纳,鲁西安·毕沙罗(著名画家毕沙罗之子),唐基。

自杀后,在凡高身上发现的一封信中,凡高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提奥因过于悲痛也卧床不起,在凡高去世六个月后,也去世了。

后来,他与凡高一同葬在奥维尔墓园。他们兄弟的故事将感动全世界。

此后,在提奥妻子乔安娜的努力下(她把凡高的画借出展览。其实,在凡高临死前,已经有评论家赞美凡高了),凡高的名望越来越大。

1907年凡高的母亲去世。他活到了他儿子成名的那一天-------,她还为曾扔过凡高的画而感到后悔。

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整理了凡高堆积如山的油画和素描,及写给提奥的几百封信。

1914年,凡高书信集出版。凡高的一生渐渐被全世界的人所知。

1927年,乔安娜去世。

1934年,《渴望生活----凡高传》出版。到了今天,此书已销售几千万册,许多人是通过这本书才喜欢上凡高的。

1962年,在凡高侄子的努力下,荷兰政府修建了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美术馆,永久珍藏凡高的作品和书信。这也是现在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艺术馆。

1978年凡高的侄子去世。他生前看到了凡高美术馆的建成。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

他的《加歇医生像》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8250万美元。

凡高37岁就死了,他的主要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完成的。现存有油画800余幅,素描1000余幅,还有水彩,版画等作品。本站只选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品向大家展示。

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凡高,高更,塞尚,都是后印象派的杰出画家,他们都超越了印象派绘画,是现代艺术的导师和照亮人类艺术史的永恒的明星!

注:1987年3月伦敦古画拍卖市场上凡高的《向阳葵》被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以2250万英磅的高价买下。(按近期比价 1英磅=15。8元人民币,约合人民币35550万元,即:3亿5仟5百5拾万元,另一次拍买会上《加歇医生像》以8250万元美元成交,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约合人民币6、8475亿元,真可谓价值连城。)

凡高简介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 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 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 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 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郎、杜米埃和米勒。

凡·高生性善良, 同情穷人, 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 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 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 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 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 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 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 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 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 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 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 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 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 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 并题写诗句说: "只要活人还活着, 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 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 病发之时陷于狂乱, 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 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 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几个月后, 曾经把自己全部热爱和物力献给他的提奥也死去了。人们说: 提奥是为了凡·高而生的……

有人说,他割耳朵是因为妓女拉舍尔的一句话“喜欢他的耳朵”然后梵高将耳朵割下来送给了她!

也有人说,梵高是在与高更在一次争吵中误伤了耳朵,争吵的原因不知道是因为妓女,还是因为观点相悖,而高更声明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维系双方关系,官方的发言是,梵高自己割伤了耳朵,谁无法解释)

还有人说,梵高和高更是在画作方面意见相左,梵高提出与几位画家共同”创造“一幅画,自己画自己拿手的东西“你画风景,我画太阳月亮星星,塞尚画平面,修拉画”这个想法让高更嘲笑。随后二人去了妓院,也是遇到了拉舍尔(而送耳朵是后面的事情),真正让他有割耳朵的做法的是因为高更,在他们意见相左的时候,居然有想刺杀他的想法(他俩作为好基友,怎么能有杀他的想法呢!),内心承受不住,选择自杀时,错割了耳朵,索性将耳朵送给了拉舍尔。(梵高还是个重情感的人呢~)

文/雾太大WUTAIDA

(注:文章旨在通过把梵高给弟弟提奥写的书信进行二次解读,更为客观、公正地诠释他作品中的热情和愉悦,纠正他在大众眼里长久以来的“疯狂”形象。)

1887年秋天,梵高因为对巴黎社交生活感到厌倦,以及和弟弟提奥同居导致的关系紧张,打算移居到法国南部。

1888年2月,他来到法国普罗旺斯的阿尔勒镇,这里如画般的风景和形形色色的当地人吸引着他。于是便游说同为艺术家的友人埃米尔·伯纳德和保罗·高更来此与他为伴。乡村生活为他带来了无穷的灵感,进入了创作的高产期。除了几次中断,这种创作状态一直持续到了他去世前。

同年春天,他画了一系列开花的树,展示了自己在巴黎学到的更为明亮的色调。

6月,他去地中海沿岸带来一段时间,画海景及渔村。

到了夏天,梵高已经表现出对自己绘画风格的自信。不管是构图还是色彩(**是那个夏天他钟爱的色彩之一),他一直在追求艺术上的弃繁就简、取其精华,并且对日本画的造型颇为赞赏。米勒的油画《播种者》对他影响很大,最初的构图学习也成就了后来的《星夜》。

同年秋天,他有一段时间过的紧张而疲惫不堪,尽管对创作的狂热有所衰减,但他仍然坚持写生创作。被迫休息的时候,也竭尽所能去画自己的卧室。

10月底,身体欠佳的高更在梵高和其他人的劝说下,最终来到了阿尔勒。高更在阿尔勒经常与梵高争吵不休,仅仅待了九周。圣诞节前夕的争吵,更是激怒了梵高,导致他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

后来,梵高入院接受治疗,精神受到重创的高更也离开了阿尔勒。

“说起工作来,我今天带回家一幅15号的油画,画的是小马车过吊桥,吊桥的轮廓衬在蓝天下,河水也是蓝色的,橙色的堤岸上长着绿色的植物,一群穿着罩衣、戴着各色系带帽的女人正在河边洗衣服。另一幅风景是乡村的小桥,也有女人在洗衣服。最后是一张靠近车站的林荫道,两旁长着法国梧桐。”

“这里的乡村对我而言,如同日本一样美丽,空气清新、色彩明快。流水把陆地分割成一块块宝石绿或蓝色的色块,就像我们在日本版画里看到的一样。泛白的橘红色夕阳,让土地看起来像蓝色的。太阳是无与伦比的金色。”

“我正在20号画布上创作,内容是一块犁过的淡紫色空地上两树粉色的桃花,长在芦苇栅栏围起的果园里,背景是美丽的蓝白相间的天空。这恐怕是我画过的最美的风景画了。因为大风,画画变得颇为困难,但我还是把画架设法固定在地上继续工作;这场景太美了,我根本无法抗拒继续创作的诱惑。”

此刻,我正被繁花盛开的果树深深吸引:粉色的桃树,黄白的桃树。我的笔法毫无章法可循,就是把并不均匀平滑的笔触撞击在帆布上,不加修饰。

跟你说,我正在创作两幅画,打算拿它们做拷贝。粉色桃树那幅最让我费尽心思。从另一张纸上的三幅草图能看出来,这三个果园多少挺搭配的。我还画了一幅竖幅的小桃树,放在那两幅横幅的画中间。这样,就有六幅花季的果园了。我每天都试着去再添几笔,力求使画面达到整体的和谐。我希望再画三幅,做成一组画,不过现在这个构思还处于萌芽或孕育状态。

这幅果园的素描,是我特地准备在5月1日送给你的。画面很简洁,很快就完成了。若有若无的**加上浅紫色的颜料层,厚厚地以螺旋形笔触涂抹在白色的花丛上。你那时应该已经在荷兰了,也许当天你会看到繁花盛开的那棵树呢。

z

梵高作品鲜艳的色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受到别的艺术家的影响,才最终形成的。

梵高的艺术生涯仅有短短的十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他决定当一名艺术家开始(1880年)。他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这阶段,他的作品没有后期的《向日葵》那么有名,但是这个阶段,他的作品确实颜色很压抑,色彩比较单调。比如这张是winter garden(冬季的花园),梵高1884年画的,颜色就很昏暗啊。而且这个时期,因为他曾经在书店工作过,还有其他个人原因,他开始的画风受到了当时插画的影响,梵高的常用的色系是昏暗的大地色调,尤其喜爱深褐色,但却不见任何在他后来的知名画作中,鲜明生动画风的发展痕迹。(当文森特抱怨西奥没有在巴黎付出足够的努力来出售他的画作时,西奥驳覆指它们的色彩太暗淡,没有挤进当今流行的鲜亮印象派画风。)

第二个阶段,是在他到达巴黎以后(1986年,他是19890年死的),受到了印象派艺术家的影响,他作品的颜色才发生变化,变得比较明快。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另外一点,就是,他作品暗色鲜艳,并不代表他画的东西也是乐观、积极、向上的。比如他最有名的《向日葵》系列,里边好多向日葵都是干枯的,要死的。还有他那些风景画,比如《星夜》、《有丝柏的道路》在笔法上,都是他很有名的那种笔法,冲击力很强。

以《星夜》为例,画中的蓝色代表内心的不快、忧郁、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梵高在第二阶段的时候,非常欣赏日本浮世绘《冨岳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冲浪里》,而《星夜》中天空的涡状星云画风被认为参考并融入了《神奈川冲浪里》的元素。

在现代的一项科学研究中,科学人员发现梵高的后期作品,包括《星夜》在内,包含有一种物理上称为「湍流」的神韵,并推测此神韵来源于梵高由于长期处于癫狂状态中而得到超于常人的感悟能力和绘画表述能力。

人们都说梵高的一生悲惨,因为他没有受过正式的艺术教育,喜欢的女人不喜欢他(在1869年他的叔叔帮他在Goupil & Cie,一个艺术商人那里找了份工作。在这个人的帮助下,他去了伦敦,并在租住的房子里,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但是遭到了拒绝),后来又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而且他在世的时候,他的作品,并不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他死的时候,1890年的7月27日,在散步时,梵高用手枪自杀,临死说了一句:“La tristesse durera toujours(法语,意为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悲伤会永远留存)。”

而且,对于梵高割耳这件事情,真相也很有争议。1888年2月,梵高赴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旅居。租赁房屋,10月高更来访。12月高更离去,随后梵高的左耳于1888年12月圣诞节左右被割去一大半。普遍认为,梵高由于与好友高更发生争执,高更愤怒之下离他而去。梵高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精神失常,于12月23日晚挥刀割掉自己的左耳。关于割耳事件的原委,学术界也有不同说法。两名德国的艺术史研究学者于2009年5月曾提出,梵高的左耳可能是在与高更一次争吵中,高更挥刀误伤而导致梵高左耳被割掉。两人为了掩盖事实真相,维持友谊,而向警方谎称割耳事件是梵高自己动手所为。但此一论点争议性颇高,因此此事件目前尚无任何可靠解释。而第二年,梵高就住进了精神病医院。

所以,梵高的作品,正式充分体现了他的悲惨。光凭鲜艳的色彩,不能说明任何事情。要结合他的生平、受到的影响、作品的题材、主题全面地看他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它运用这些色彩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了解梵高的作品。

说起来还很好笑呢,凡高本来是很喜欢塞尚的,当他知道塞尚要来他这里时,凡高为了表示欢迎还把自己的屋子涂上了自己最喜欢的**。

后来他们组织了一个展览,关于印象派的,当时还有其他一些画家,在准备的前期还都很愉快,但是马上要展出了,于是分歧出现了:塞尚认为自己的画摆在一个什么什么地方能更好的体现自己的画的意图,凡高正好也相中了哪个地方,然后他俩就争执开了。凡高认为自己是东家,为这事很操心,应该获得这个地方。但是他嘴笨,说不过塞尚。心理很恼怒。

一天晚上,塞尚在睡觉,突然觉的房间有动静,一睁眼,发现凡高手拿一把剃须刀望着塞尚。塞尚很害怕。急忙夺下凡高的刀(这里有两个说法,2是塞尚喊凡高要干吗,凡高又转身回去了)。于是这场展览不欢而散。

其实凡高当时是梦游,潜意识里想杀了塞尚从而夺的哪个地方。但是如果他清醒的话,当然,他不会这么做的。

分类: 艺术 >> 书画美术

问题描述:

请告诉我关于凡高平生的介绍,包括他的重要作品,社会关系或者自杀行为的解释,最好还可以有,能答全最好,答不全也没关系的,大家帮忙,最好还有对他的作品的评价

解析:

梵高20几岁(大概是27或28)开始学画画,一直到37岁自杀,这期间创作了很多作品,较为人熟知的有向日葵、星夜、咖啡馆、麦田和一些自画像。

他一生只买出一幅画,好象是关于葡萄园的,还是朋友买的,几千块钱。

他一生几乎什么都不得志。

初了事业以外爱情也不得志,先开始追求一家**,被拒绝;后来是一名寡妇;再后来是一名 ,并且在这段期间疯癫,和高更吵架后,割下一耳送给 。但是在精神病院疗养期间,仍在不歇创作,画了病人、医师和精神疗养院后花园等。

除此之外他的信仰也不得志,他曾经在矿下一边挖矿一边为穷苦的人说道念经,他的还将自己的微薄收入帮助更困难的人。但是这些阻止不了他的悲剧,他最终在37岁那年,在他画麦田上的乌鸦的那块麦田开枪自杀,但是没死。。。。。唉,爬回家挺了一天才死的。

他和他弟弟的友情是传奇的亲情,他的弟弟一生都在经济上援助梵高,并且始终支持自己的哥哥。梵高死的第二年他也抑郁而亡。

关于他的作品评价,你要那幅啊。他前期在荷兰时的画非常黯淡,都是褐色调,这是那时侯典型的荷兰画,大概是因为那儿只有褐色颜料,但是到了法国后 ,色彩就一下活跃明亮了,再后来是大胆的笔触的变化。到了他死前,他的画已经接近疯癫了。。。。

他是一个悲剧性的现代大画家,死后才为世人所器重。他把全生命像押宝一样就押在艺术上,并且这个宝押输了,为艺术牺牲了一切。

梵高在自画像里把自己的头像后面画上一圈一圈的光轮,他在潜意识里是一个受难的耶稣。因为他的父亲和很多家人是牧师,另外一些家人是开画店的。因此,这二个因素促成他追求艺术和保有基督的仁爱,造成了梵高,所以他在生命的抉择上豁出去。

都是随性写的,语句不通让你见笑。你可以把邮箱发给我,我几乎有他的所有作品,有年代顺序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1220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9
下一篇2023-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