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暴躁,随便骂父母,大多数是因为父母溺爱的原因,或者因为父母从小对他的陪伴不够。从小太宠他了。只是一昧的满足他物质上的需求。忽略了他内心情感的需要。
但事已至此,我们该怎么办呢?你可以以柔克刚。等下一次和他吵架的时候,你就告诉他。都是妈妈的错,从小没有教育好你。现在你长大了,出息了,连自己的母亲都骂了,这都是我的错,是我没有好好教育好你,那么我今天就惩罚自己。不允许自己吃饭。我要好好反省自己。养不过,母之错。我是个失败的母亲,我没有资格吃饭。然后你就不要去煮饭,一起饿肚子。相信他很快就受不了,然后跟你认错。然后你就可以好好地教育他。
如果他来软的不行,不吃这套,那么就来硬的。可以叫他的爸爸出面教训他一顿。在一个家庭里面,父母应该懂得让自己处在正确的位置上,那就是严父慈母,父亲往往要扮演一个严厉的角色,狠狠地批评教训自己的孩子。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身体上的惩戒。而母亲却要扮演那个慈祥的角色。妈妈要做个好人,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在旁边劝架。替孩子说好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在痛苦之中改变。在爱中成长。
之所以你的孩子现在变成了这样,很大的原因就是你们父母没有处在自己本该有的位置上。
2020年3月下旬,14岁的小宁因在网课期间学习松懈,沉迷手机游戏,和父亲王军发生了争吵,父亲被儿子的顶撞激怒,一怒之下用凳子击中头部,造成重伤二级。经过一个多月的救治,小宁恢复健康。父亲王军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公安机关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小宁在检察机关办案中,始终都在为把自己打成颅出血的父亲求情,表达他更希望能跟母亲解除关系的想法。检察官经过细致的走访也了解到,在日常主要负责照顾孩子生活起居和学习任务的是父亲。而小宁与母亲的关系十分僵硬。
本着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检察机关最终对王军采取不予起诉处理,并联合社会力量,对小宁的家庭进行了持续的帮教处理。最终在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努力和感化下,小宁的家庭氛围得到了改善,小宁本人变得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
在这次事件中,施暴者得到了谅解,被害人最恨的却是他的母亲,这着实让人有些费解。可是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小宁的家庭其实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小宁在8岁前一直都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与父母关系的缺失让他不懂得如何与父母沟通。而小宁的父母也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过,只是凭着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小宁的人生,尤其是母亲,父亲虽会打骂但起码平时还有沟通,母亲则多是控制和指示孩子。
曾经有人说过,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当父母竟然不需要通过考试。每一对父母在迎接他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欣喜的,只是每一对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他们都还不懂得如何做父母。当孩子呱呱落地以后,凭借着父母的本能,他们去照顾着孩子的成长。但是这种照顾在某些时候却会演变为暴力,甚至会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就是在母亲宋倩一厢情愿的“为她好”的种种重压之下不堪重负,患上了抑郁症,甚至差点跳海。后来经过心理咨询师的调解,一家人的关系才有了缓和,英子的抑郁症也得到了改善。
2018年,网上一段小女孩遭父母疯狂殴打的视频让全社会为之愤怒。视频中小女孩被打耳光,被用脚踹,但是却没有丝毫反抗,甚至显得略微麻木,显然不是第一次遭到殴打。经曝光后,女童被申请了人身保护令,人身安全才得以保障。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整个社会是否能安定的发展。父母是孩子们的监护人,是他们的第一任教育者,但是却有很多人并不会真正的去学习如何做好父母这个角色,他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把生活的不如意发泄都在孩子那里,由于自身的弱小,孩子大多无力反抗,只能被动接受。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伤害,未来也会持续他们的整个人生。
为了保护孩子不受到来自家庭的伤害,法律和社会的介入就尤为必要。法律从根本上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社会上各个组织则对法律监管进行了补充,将法律条文做到真正的落实。
在美国,法律严格规定禁止打孩子。2017年一位华人女子得知孩子逃学,在气愤之下用藤条打了孩子,虽然只有两下,但是被学校老师发现后举报给了相关机构。后女子被控伤害儿童等8项刑事罪名,且在保护令规定下,不得靠近孩子身边。这一事例也在国内引起热议。关于禁止打孩子的法律规定虽然严苛,但是却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孩子的人身健康不受侵犯。
俗话说人无完人,父母也是一样,没有人会是完美的父母,我们只能通过内部学习和自省,外部监督和引导等多种方式来成为更好的父母。国家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法律体系,从法律上来加强对孩子的保护,防止那些不配为人的父母去伤害孩子,社会组织应该自觉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人性化的帮助,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只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健康快乐中拥有更好的未来。
青少年的亲子冲突研究
亲子冲突是众多中国台湾家庭的困扰。为人父母,你曾经觉得「都是为了孩子好」,最后却不欢而散吗?身为青少年,又是否会因为害怕「不孝」的压力,与爸妈争执时选择消极逃避,从未好好诉说自己的想法?「研之有物」专访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叶光辉研究员,他长期投入华人亲子冲突历程、孝道研究,指出冲突其实具有正面意义,若能将危机视为转机,不但可以缓解负面情绪,也是开启双方对话的第一步。
亲子关系好不好,爸妈、孩子想得不一样!「你和父母能像朋友一样互动吗?」叶光辉曾在大学课堂这么问,举手的学生寥寥可数。
三十几年前,叶光辉担任「张老师中心」督导时便观察到,亲子冲突是许多中国台湾家庭的共同困扰。他从研究中也发现,父母、小孩对于亲子关系的认知,经常天差地远:爸妈认为自己和孩子亲密无间,事实上,子女那头却有说不完的抱怨。
当中突显的,正是华人传统价值观产生的矛盾。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中国台湾老人家则爱说「囡仔人有耳无喙」(小孩子有耳无嘴),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回嘴是「没大没小」,隐忍才「不伤和气」。孩子即便有不同的自我期待,在家庭孝道压力下也可能压抑自我,不敢正面沟通,累积无尽埋怨。而爸妈想着「我是为你好」,日日忙进忙出,最后却被指责为直升机父母、虎爸虎妈,自然也是满腹委屈。
叶光辉提到,华人文化重视家庭、偏向集体主义,「孝道」与「和谐」是当中两大关键元素,但若缺乏对等沟通,往往也会埋下亲子冲突的种子。
亲子冲突是中国台湾家庭最常见的困扰。部分原因是,在强调和谐、孝道的文化传统下,青少年和父母难以建立对等的沟通模式,宁可选择避开问题、减少争执。iStock 怨恨感是青少年的大敌与父母、孩子吵架让人心烦意乱,但亲子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远比你想得更严重!
2013 年叶光辉团队研究发现,亲子冲突带来的负面情绪,会造成青少年各项问题行为,而且不同类型的负面情绪会导致不同的问题行为。常见的负面情绪有:
负面情绪是关键的机制,让亲子冲突衍生出后续的负面伤害,反过来又因为问题行为制造新的冲突,陷入恶性循环。其中,怨恨感带来的影响最大。研之有物(资料来源│叶光辉) 冲突都是负面的吗?危机也能是转机!找到青少年不同问题行为的根源,下一步,就有机会寻求解决之道,听起来是亲子研究的一大里程碑。但叶光辉却停下脚步,「过往的研究思路,都是去找出冲突的伤害、怎么避开冲突,但日常生活里家人间发生冲突其实很正常。」
他重新思考核心问题:冲突只会导致问题行为吗?冲突难道都只是负面的吗?
「冲突之所以会有不良影响,是因为当我们停留在负面情绪里,陷入不断『反刍』而造成恶性循环,也就没有多余的心理能量『处理冲突』。」叶光辉点出关键原因。
换言之,冲突未必是破坏关系、造成亲子压力的凶手。负面情绪才是关键催化剂!假若没有负面情绪「火上浇油」,冲突未必会带来大伤害。
于是,叶光辉将问题意识从「如何避免冲突」转向「如何面对及处理冲突」,进一步探讨在冲突发生后,如何降低负面情绪的爆发。他花了两年重新建立理论系统,找出了如何让冲突事件不导向负面伤害的两大关键。
正面看待冲突:吵架虽然讨厌但有用!首先是:个人如何看待冲突。
叶光辉解释,吵架争执有时不一定涉及是非,只是彼此价值观不同、意见不一,没有绝对的对或错。然而,在以和为贵的文化标准下,冲突便成了「关系破坏者」,当我们总是从负面角度看待冲突,就容易将其视为压力来源。一有意见不合就感觉自己被打压、被否定,萌生负面情绪。
因此,叶光辉提出「功能性冲突评估」的概念,也就是个人是否能看见冲突事件的功能、正面意义。
简单来说,如果个人能正向的看待冲突,把冲突当成对话的机会,也就更容易缓解负面情绪。
这个认知扭转了冲突的意义。在功能性评估下,危机也能是转机,「吵架」其实是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
适当表达:忍耐、沉淀反思后再沟通但是,光有正向心态也不能解决冲突。毕竟,再怎么乐观积极地看待争执,争执当下难免心烦意乱、愤怒难过。
因此第二个关键是:情绪产生后,个人如何排解负面情绪,之后又如何面对问题。也就是一个人的「情绪调控策略」。
叶光辉带领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兼具历程性与华人情绪观的「适当表达策略」,是青少年处理亲子冲突的好对策。
什么是适当表达策略?具体来说,包含「策略性抑制」、「品味-自我省思」、「情绪表达」三个阶段。
冲突爆发之际,爸妈与孩子都会感到愤怒或难过,在情绪高涨下,双方很难达成共识。情急下脱口而出的话,往往是伤人伤己的双面刃,这时最好先「策略性的」忍住情绪、暂时离开,彼此各退一步,也让自己冷静下来。
「策略性抑制」和逃避压抑最大的不同,就是要进入下一阶段。情绪慢慢冷静后,尝试抽离自身角度,不要一直陷入「为什么妈妈总爱拿我跟别人比?」「为什么爸爸都不相信我?」试着用第三人、观察者的角度跳开反思:为什么我会有这些情绪反应?(一听到某个关键字就跳脚?特别讨厌和谁比较……?)这些是不是和过去的互动经验有关?透过体察情绪、自我省思厘清情绪的根源,有助于理解自己与爸妈的感受。
最后,不要放弃沟通!选择适当时机,例如双方心情好或闲暇放松时,主动向父母表达感受,谈谈自己为什么生气、了解爸妈的情绪,重新开启对话。
「适当表达策略」包含三个阶段,透过冲突降温、自我反刍、正向沟通,转化调节对立关系。 研之有物(资料来源│叶光辉)叶光辉分析,过往西方的情绪调控研究多半强调单一策略的优劣,例如,比起强忍情绪,转移注意比较能缓解负面情绪等。
但适当表达策略是「 体」,也就是采用多重策略、循序渐进,呈现情绪调控的「历程」。更重要的是,前一策略可以帮助实践下一个策略!表达需要反思、反思需要独处,情绪调控并不是独立运作。
这个思维转向,也正是情绪研究跳脱西方传统心理学的洞见。
适当表达策略融入儒道等东方哲学重视的「提升修养」,把情绪化为自我成长的养分,就像自我打怪、晋级升等。透过每次冲突后的反思、沉淀,内化为个人的涵养。iStock 数据调查:采用哪种策略,亲子关系最佳?有了理论作基础,叶光辉也进一步从实证研究确认,不同的表达策略,真的会影响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和个人幸福感吗?
叶光辉与台大心理系博士生何文泽等人的研究团队,以中国台湾北部两所学校高一生为受试对象,共 761 名样本进行实征分析。研究依照情绪调控策略量表,区分出三种青少年面对冲突的反应策略:压抑、重新评估、适当表达。
「压抑」偏向忍耐隐藏,好比用掩藏感受来控制情绪、生气或伤心时不显露出来。「重新评估」则像是转移焦点,想一些好的事情让心情好转,或是改变想法(爸妈也是为我好、不参加营队也没什么关系)让自己不再那么生气、难过。「适当表达」策略,是经过情绪、思考转换的历程,再进行持续沟通,包括选择适当时机表达感受、主动让父母了解我的情绪。
结果如何?
在亲子关系上,采取「适当表达」策略的青少年和父母关系最好,其次为「重新评估」,最差则是「压抑」。在个人的身心适应度,「适当表达」、「重新评估」差异不大,「压抑」型的青少年自我感觉最差。
总结来看,适当表达型的青少年,个人身心状态、亲子关系都比较好。
如今魔童已经14岁了, 成长为帅气少年,但同时也来到了青春期,有些叛逆哦~
袁咏仪和张智霖两人可谓是圈中的“神仙眷侣”了,儿子魔童完美遗传了夫妻俩优秀基因, 五官清秀颜值高,含情脉脉的大眼睛,满满忧郁气质。
14岁的魔童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青春期他开始有些叛逆, 就连爸爸张智霖将胳膊搭在魔童的肩上,他都会非常抗拒,想将手推开。
而且张智霖还在节目中自曝儿子青春期太叛逆, 魔童有时还会对爸爸说:“别碰我!”
不过张智霖在教 育儿 子方面提倡自由式教育,让袁咏仪大为不满, 她认为对于男孩子的管教应该要严厉一些,教育方式就成为夫妇俩最大的矛盾。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实都会经历青春期、叛逆期, 特别是14岁的危险期,很容易冲动,叛逆也是接踵而来。
所以不管是明星父母还是普通父母,都要学会去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度过这段危险期。
很多父母都发现,自家孩子到了14岁左右时, 原本听话又懂事的娃,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内心敏感多疑,不愿跟家长沟通, 总是跟父母顶嘴、吵架,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出现了很多坏习惯这都是危险的14岁现象,也是青春叛逆期
而且14岁的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尤为突出, 他们喜欢刺激与快乐,但从不在乎安全,可以说14岁正处在成长中的危险期。
但14岁对于孩子来说,更是一个转折点和新起点,会从懵懂少年步入为成熟青年。
14岁的拿破仑在军校开始拜读卢梭、伏尔泰的作品,立志要征服欧洲大陆; 14岁的周恩来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励志名言!
14岁左右的孩子处在初中阶段,正是孩子成长与学习的关键时期,家长一定要把握住, 妥善解决孩子在初中阶段青春期的各类问题,帮助孩子顺利度过。
1)自主、选择权交还给孩子
中国式父母的特色就是对孩子的所有事情全都大包大揽,而是孩子必须要按照父母的指令去行事,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些弱,听取父母的经验很正常。
但步入初中的孩子,如果家长还是以命令的口吻去说孩子,特别是一言堂只会让孩子更为反感!
所以父母就要把自主和选择权交还给孩子,并且是以朋友的身份去相处。
坐下来,听一听孩子的意见,就算听到一些令家长不满意的答案,也不要马上反驳,不然孩子肯定不会再跟父母倾诉。
父母与孩子之间,做到有商有量,才会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哦。
2)父母学会有效沟通
父母除了要学会放权给孩子外,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
很多孩子拒绝与家长沟通,是因为父母一上来就开始批评孩子,孩子哪能喜欢听?
所以父母要明白就算孩子做错, 批评也要就事论事,而不是夹杂人身攻击。
还有些父母看着叛逆的孩子气的不行, 甚至开始打骂,这是最忌讳的, 难道打骂就能让孩子服软,就能让孩子学好?
不可能的, 孩子根本不会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只会更加逆反,从而做出过激行为! 所以有效沟通是家长所必须掌握的!
14岁男孩与母亲争吵从31层跳楼身亡,他之前肯定是没有轻生的念头的,只是因为一时愤怒而做了这样的举动。
就在十一月二日,江苏扬州一名14岁男生因写作业与家长起争执,然后从31楼跳下身亡,家人在旁痛哭。到目前为止,警方已经介入处理。那么,这起事件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其中有何隐情?根据媒体的报道,就在十一月二日上午七点多,在扬州江都区某小区发生悲剧,一名14岁少年因为作业没有完成问题,被家长责怪发生口角,少年竟然走出家门,爬上走廊窗户从31楼跳下,120赶到经过检查少年已经当场死亡,家人悲痛不已。
据知情人士表示,这名男孩周末作业没做完,与母亲发生争吵,母亲撕了男孩的作业。到目前为止,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具体待官方通报,也希望网友们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事实上,对于这件事情,也是非常让人痛心的,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实在是让人为之痛心。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早在今年九月十七日的时候,在湖北武汉就发生了类似的一起事情。当时,江夏一中一名九年级男生跳楼身亡。根据监控显示,男生在跳楼之前,曾经在教学楼楼道被母亲教训,期间挨了两耳光。母亲离开后,男生默立两分钟后,转身爬上栏杆跳下,路过的同学试图阻拦未果。据江夏区网信办通报,男生事前在教室与同学玩扑克,参与者的家长被请到学校配合管教。
那么,对于这件事情,网友们是怎么看的?
有网友表示:“家长虽然恨铁不成钢,但是也太暴躁了,小孩也是个冲动的,硬碰硬。”“现在的小孩现在的家长都累,怪不得丁克越来越多。”也有网友表示:“我也撕过我女儿作业啊,也没怎么样啊!但缘由是女儿数学作业没有抄题目,老师罚做一百遍,我气的撕了作业本,第二天去学校找教导主任投诉老师,老师被扣了工资。”“我觉得,可能是一开始没管,后来管太严,作为母亲的我瑟瑟发抖。”
还有网友表示:“我记得小学时我费了好大劲把作业全都写完了,就因为妈妈一生气,把我一个作业本撕了。当时是周日夜里8点了,我感觉我熬夜都难写完了。所以第二天周一一大早我出门没去学校,而是怕被老师说我没写作业,我跑海边去玩了一天,据说我家里把所有亲朋都发动了找了我一天。我晚上饿肚子才回家去了。”
事实上,对于这件事情,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父母简单粗暴的管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问题一:为什么青少年不能吸烟? 1烟草被视为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当前全世界烟民已达12亿,每年因吸烟导致疾病死亡者约300万。在我国有35亿吸烟者,其中未成年人吸烟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卫生部门近年来所作的抽样调查发现,在大学、高中和初中男生中,吸烟的比率分别高达46%、45%和34%,形势是异常严峻的。 当孩子还未成年时,家长有责任关心孩子的健康,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积极引导他们健康发展。研究证明,10岁以下的儿童对烟普遍反感,认为吸烟又呛又难闻,11-13岁的儿童,才逐渐对吸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15岁以后则开始把吸烟作为自己长大成人的标志,由此可见,11-15岁是中小学生有可能染上吸烟嗜好的危险年龄。 家长和老师首先应做到自己不抽烟,有了吸烟嗜好应戒烟,作孩子的表率;并且应对孩子讲解吸烟的危害,让孩子了解什么才叫行为美,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能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制定吸烟干预计划时,都把对青少年进行反吸烟教育作为重点,我国也制定了控制吸烟--从青少年抓起的政策,因为降低了青少年的吸烟率,也就意味着降低了今后成人的吸烟率。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通过立法,禁止向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否则将对销售者课以数额较大的罚款。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 吸烟对发育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健康危害很大,对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青少年时期各系统和器官的发育尚不完善,功能尚不健全,抵抗力弱,与成人相比吸烟的危害就更大。此外,由于青少年呼吸道比成人狭窄,呼吸道粘膜纤毛发育也不健全,因此吸烟会使呼吸道受损害并产生炎症,增加呼吸的阻力,使肺活量下降,影响青少年胸廓的发育,进而影响其整体的发育。 烟草中含有的大量尼古丁对脑神经也有毒害,它会使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调查发现,吸烟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不吸烟的学生低。此外,青少年正处在性发育的关键时期,吸烟使睾丸酮分泌下降20%-30%,使 减少和畸形;使少女初潮期推迟,经期紊乱。青少年吸烟还会使冠心病、高血压病和肿瘤的发病年龄提前。有关资料表明,吸烟年龄越小,对健康的危害越严重,15岁开始吸烟者要比25岁以后才吸烟者死亡率高55%,比不吸烟者高1倍多。 上述专家们关于吸烟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研究、调查和呼吁,并非耸人听闻,一位16岁少年因吸烟导致癌症的故事,就是一个深刻的例证: 1998年,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和麻醉科联手,及时、成功地为一位少年开胸取出肿瘤并重建隆突。隆突在人的气管与左右支气管交界的三岔路口处,是呼吸的交通要道,因此必须保持通畅。南方某城市16岁的中学生毕某的隆突上长了一个肿瘤。半年前,他就已出现症状,可惜被当地医院误诊,一直按感冒治疗。经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和麻醉科医生认真检查,发现肿瘤已将患者左侧支气管堵严,右侧支气管也只剩下一很小的缝隙。手术难度很大,保证手术安全的麻醉尤其困难。尽管肿瘤医院做过数十例医隆突手术,对这种手术的麻醉颇具经验,但毕竟患者年龄小,瘤子大,病情重,手术风险很大,如不及时手术,孩子很快就会被憋死。医生们精心设计的治疗方案和娴熟的医疗技术,使少年又获得了新生。 小小年纪的中学生怎么会得这种要命的病呢?原来,他是个烟民,吸烟史已有两年多,从偷吸到公开吸,直到一个月需要吸3条香烟。据肿瘤专家介绍,吸烟时,烟雾大部分经气管、支气管进入肺里>>
问题二:为什么青少年吸烟 青少年吸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夸耀攀比心理,好奇模仿心理,交往心理,虚荣心理,消愁心理,对烟的错误认识。
青少年吸烟心理是各种各样的,即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即有家庭教育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原因。但不论造成抽烟的心理因素如何,皆与青少年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密切关系!
问题三:青少年为什么要去吸烟和吸毒 青少年染上吸毒有多种原因,对这一问题集中地进行研究解剖,可以发现,归根结底是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确认这一问题,才能提高广大青少年及家长对染上吸毒有一个本质的认识,这对防止染上吸毒有重大现实意义。曾建华对青少年为什么染上吸毒做了如下六方面剖析。 愚昧无知 曾建华说,初次染上吸毒的人,根本不知毒品为何物,从而迷迷糊糊地进入吸毒者行列。在吸毒者中,绝大多数文化素质低下、分辨能力差。一项调查表明,吸毒者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染上毒瘾。1996年下半年,万宁市在“万安行动”1号的统一清查行动中,抓到东沃镇一个年仅14岁的吸毒者,他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毒品有多可怕,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毒品,我以为吸毒和吸烟一样。”许多青少年学生对毒品危害的严重性一无所知。 好奇心理 在吸毒者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许多青少年都产生一种试试看的体验欲望,看到毒品也想尝试,体验一下吸毒的感觉。据国家禁毒委员会调查,绝大多数的吸毒者是由于好奇心而染上的,低龄的中小学生好奇试吸毒的比例更大。有的看到书中描述吸毒后能产生种种梦幻,好奇地不顾后果去尝试。据乐东一戒毒所调查,出于好奇心染上毒瘾的占34%。青年陈某经常到吸毒的朋友王某家玩,不久,他发现了王某吸食毒品,陈就要求王某给他试一试。向来自信的陈某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吸过毒,总以为体验一下也不会上瘾。后其毒瘾越来越大,两年便花去毒资10多万元。 追求时髦,追求享受 曾建华处长说, 喜欢追求时髦、追求享受往往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在穿、吃、玩、乐上都不甘落后,看到别人吸毒,也跃跃欲试,不愿示弱。改革开放,部分人们富起来,有人竟把吸毒当成炫耀的资本,有相当一部分吸毒者的家人或自己经济收入都较高,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海口市梁某,1988年停薪留职与港商合资开办公司,任总经理两年,公司取得很大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公司资产增至几千万元,还购买了两部进口小轿车,为追求时髦,他吸上了毒品、染上毒瘾。 寻求 ,弥补精神空虚 最容易染上毒品的是那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他们的生活目标不明确,对生活只有浪漫的憧憬,当碰到困难,遭到挫折,受到社会压力,遇到人际冲突,精神上往往会先垮掉,如事业上不顺心,生意亏本、失恋、升学挫折等,他们往往就会去寻求 ,于是把吸毒视作一种解脱,借毒品的麻醉作用来安慰自己。他们没想到一旦染上毒瘾,比遭受挫折更痛苦,不仅毁了前途,甚至还要赔上生命。青少年朋友们,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要清醒,勿因某种不顺心寻求 而染上毒稳。 从众心理,逆反心理 曾建华说,染上毒瘾的青少年,开始都存在着学别人“过把瘾”的从众心理,别人能做的,我也要学着做;别人说不许做的,我非要去试一试,闯一闯。我们找了一名被抓获的吸毒中学生谈话。问:“你是怎样吸上毒的?”。回答:“朋友让我吸的。”问:“朋友让你吸,你就吸?”答:“我看我朋友吸,我当然也学吸啦!”。青少年学生极易受到所谓哥们义气的影响,他们往往碍于感情,觉得不妨和他们一起去干一干。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的青少年学生,如果你的“哥们”或是“姐们”拿出毒品来请你试吸,那不是关心你,而是想害你。你可以清醒地想一想,毒品的价格那么贵,他(她)们请你吸毒,总是不存好心的,目的是把你拉水,让你成为再也离不开毒品的人。 在染上吸毒的人员中,有一些是因与父母、兄弟斗气而吸毒。他们这样做,企图以此来吓服父母兄弟,谁知,这样做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使自己陷进毒窝,不能自拔。 幼稚的崇拜心理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时期一种显著的心理特点。他们往往盲目追求、模仿。心中偶像做的事,他们也学着去做。一个被抓到年仅>>
问题四:青少年为什么会吸烟? **看多了,或想装个样子自我保护,可没想到那些欺负人的眼光贼的很哦
问题五: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原因是什么 小博士论坛:由于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时期,无论是为了“显示自己成熟”,还是因为“解闷”、“模仿”、“好奇”、“受别人纵容’,其中总有一部分人吸食一支或几支之后便不再吸了,因为这个特殊时期过去以后,他们的心理日渐成熟,心理上的各种矛盾被固定的思维方法、固定的世界观代替。但也总有一部分人吸第一支以后就开始持续吸烟,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四种: I.来自朋友、同学、同伴的压力。他们互相影响、互相鼓励吸烟,互相敬烟。而伙伴的激励作用最容易强化个体不正确的吸烟态度与信念。例如,同学在一起聚会娱乐时,朋友敬烟又不好意思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吸烟逐渐形成习惯,心理上、生理上慢慢地都上瘾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青少年在一起时抽烟更厉害”的原因。2.长时间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由于青少年在学习、恋爱、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较多,而知识,经验不足,情绪不稳定,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弱,这些因素都会促使他们在吸烟行为上寻求心理慰藉,导致持续吸烟。3.坚持认为吸烟有一定的益处。有些青少年由于受社会误导,认为只有抽烟才能显示男子汉的风度和气质,能帮助自己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吸烟能够摆脱紧张情绪,能够提神、解愁、解乏:抽烟是成熟男人的一种社交方式:抽烟是社会交际的必需品:吸烟能增加国家税收,吸烟能降低失业率等等。许多人都是由于这些错误认识而逐渐形成抽烟行为。4.受老师、偶像或其他学生尊敬的人的吸烟行为的影响。人类行为的形成是个学习、模仿、逐步定型的过程。青少年正处在学习、成长的时期,老师、家长的吸烟行为在青少年中往往起到误导作用,并使反吸烟教育的说服力下降。许多**、电视中的英雄人物、领袖人物的吸烟行为都会对青少年吸烟心理产生极大的误导和不良影响。这种误导使吸烟行为逐步定型,即使过了青春期,这种定型的行为仍不会消失,反而会一直延续下去。
问题六:为什么说青少年就不可以抽烟 首先,吸烟者的寿命并不比不吸烟者的寿命长。因为烟内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会引起一些疾病,如降低呼吸道的净化、气管炎、肺癌等,严重的甚至会死亡。如果你是吸烟者,那就快戒掉吧!否则,疾病缠着你一生,知道你去见上帝。 其次,吸烟者在吸烟时,周围环境会被污染,使周围的非吸烟者吸进一些烟内带有的有害物质。在经常家里吸烟,那么你的家人的健康没保障。如果你一天不戒,不仅自己的健康没保障,而且经常和你接触的人的健康也没保障。 再次,吸烟可能导致人生财产的损失。因为吸烟时,烟上的星火有可能会掉到周围的易燃物品上,就会引起火灾之类的灾害。为了你的人生财产安全,把烟戒掉吧!
问题七:为什么现在这么多青少年喜欢吸烟。 现在时下的年轻人青少年都很流行吸烟,套用网络上的一句话“他们吸得不是烟,吸的是寂寞!”
的确,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值得我们的关注,由于物质生活的富庶,他们都追求一定程度上的精神慰藉。致使他们除了吸烟问题也有许多偏差的行为如逃学、赌博、小偷小摸等。
从青少年的生理剖析来讲,青少年仍然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各种的身体器官,循环系统尚没有发育成熟。相对于成年人来讲,青少年吸烟时吸收的有毒物质相对的比成年人多。医学科学早已证明烟草在点燃后,烟雾中含有害物质达几十种。这些有害物质首先对呼吸器官的天然防病机能进行破坏。青少年大支气管比较直,所以当烟雾带着烟尘的微粒(非常小)和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时,就更容易长驱直入达到细的支气管和肺泡。在吸入的过程中,毒物可以麻痹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使纤毛失去了排除外来异物的能力。毒物进入肺泡后又能破坏肺的蚕噬能力。这两道防线都被毒物给破坏了。
是什么的原因使他们明明知道吸烟是有害健康,但依然盲目的去吸呢这里涉及到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其实这些原因相信大家在很多时尚健康网站已经看过很多的,下面我就摘取健网的一篇文章稍作分析。
原来除了社会的因素、学校的因素以外家庭和自身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家里的父亲认为孩子吸烟没有什么的大不了。这就错了,从父亲在烟盒里拿出第一支烟就致使孩子在吸烟的环境里没完没了。
另外,孩子自身也要有心理的抵抗能力,不要认为吸烟就是成年男子的表现以及作为,这是错误的。本人认为真正的成年男子是不应该有吸烟这样的不良习惯!
希望时下的青少年,能敢于面对自我,爱护自己的身体,就等于是爱护家人。从吸烟开始,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正确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问题八:为什么未成年人禁止吸烟? 每天有8万左右青少年成为长期烟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世界各地每8秒钟就有一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每年有近500万人因吸烟致死。这一数字在未来20年中将有可能增加一倍。吸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因素之一。我国是一个烟草大国,目前吸烟人数约为32亿。在控制未成年人吸烟这个问题上, 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于去年11月10日签署了联合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这一公约将于今年2月28日正式生效。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我国,未成年人吸烟率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开始吸烟的年龄 在下降,每天有8万左右青少年成为长期烟民。这种状况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我国整体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所以未成年人吸烟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孩子为何爱“吞云吐雾”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刘丽认为,导致未成年人吸烟主要有以下6种心理因素: 一、追求派头和成人感的心理。 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迅猛增长的时期,几乎从少年时代开始,许多学生就感觉自己是个“大人”了。这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使他们把吸烟当作成熟的标志,迫不及待地叼起了烟,以此方式证明自己已长大成人。虽然家庭和学校禁止他们吸烟,但逆反心理的驱动却使在校生吸烟比率不降反升。 二、对科学宣传的怀疑心理。“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一点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有些青少年却认为:那么多人吸烟,不是都活得挺好的吗?也没见谁吸烟吸死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一些未成年人不加防范地成了“小烟民”。 三、从众心理。周围人抽烟,自己逐渐受到影响,接受并认可了这种行为方式,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 四、消遣心理和消愁心理。“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成为一些青少年吸烟的主要目的。觉得“好玩”、“像个神仙”的种种心理,使青少年对香烟倍加青睐。 五、源于青春期的模仿心理。影视剧中频现的吸烟镜头,是如今青少年吸烟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伴随着少年时代的成人感而来的,便是模仿心理的出现。许多青少年爱学影视剧中的人物,模仿他们的吸烟动作,认为这样很“帅”、很“潇洒”、很有“风度”。 六、寻求心理寄托。不断加重的竞争压力、与父母间的代沟等,使青少年的心理支撑点逐渐变弱,需要寻求新的寄托。学习成绩不理想、与同学关系不和谐、家里父母吵架或被父母责骂导致心情苦闷而借吸烟解愁,是一些青少年吸烟的另一主要原因。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烟草零售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使得青少年可以轻易地获得烟草。在一些学校附近的小商店里,店主鉴于未成年人的消费水平,竟把一盒香烟拆开,化整为零,以“支”为单位向未成年人销售。另外,在我们的日常交际应酬中,香烟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大小小的宴会离不开它,过年过节送礼也常把它当作礼物。香烟消费俨然成为一种文化和时尚,侵入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受此风气影响,孩子成为香烟的俘虏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手段来遏制未成年人吸烟” “吸烟的孩子不一定都犯罪,但是犯罪的孩子几乎都吸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法官尚秀云认为,未成年人吸烟不仅对身体危害大,更重要的是容易养成不良习惯。由于未成年人无经济来源,为了达到吸烟的目的,他们会想方设法去搞钱,容易诱发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发生。有些未成年人犯罪,恰恰是从吸第一支烟开始的。未成年人吸烟还容易诱发不良交友,一些学生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吸烟,并以此为乐,来对抗家庭、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此外,吸烟的未成年人还容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走上违>>
问题九:青少年为什么喜欢抽烟? 喜欢吸烟的青少年起初多是因为好奇,可是并不会去沾染,可是一旦受了旁人的激触就会为了所谓的“自尊”而抽了第一口,这第一口后,紧接的就是如胶似漆了!
我觉得现在小孩的抗压能力也太小的,遇到一点小事就开始寻死觅活,希望家长还有学校能加强对孩子心理方面的培养吧,另外做母亲的不要太过于极端,妈妈撕作业的行为算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跟父母有矛盾而产生轻生想法,有些是觉得父母管教太多太严格,有些则是觉得父母偏心或是不重视自己,这些压抑情绪让小孩子觉得透不过气,一时间想不开就做了极端行为,这其实跟父母有着脱离不了的关系。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需要父母悉心去培养去呵护的,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想。
事件梳理:11月2日,江苏扬州某小区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一名14岁的小男孩在早上七点玩手机,妈妈看到后很恼火,认为他作业都没有全部完成就玩手机,一气之下把他没做完的作业都给撕了,导致小男孩直接从31楼跳了下去。其父母反应过来后赶紧报警和叫救护车,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男孩当场死亡,警察到现场后也已经介入了调查,看到这个事件我真的不知道是该责备母亲做法太过于极端还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低,只觉得一条鲜活又年轻的生命啊就这样没了,一个家庭也变得支离破碎了。
01、家长和学校要多培养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现在的学生跟我们以往那个年代的学生很不一样了,我们那个年代都是被父母打骂着长大的,对于父母的这种打骂行为虽有不满,可也没有觉得要死不活了。现在的孩子都是被父母呵护长大的,打不得骂不得,还很怕他们因为一丁点小事就闹别扭离家出走或是伤害自己。老师在课堂上不能随意责罚学生,怕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不行;家长也不敢对不听话的孩子进行管教,怕他们对自己心生怨恨,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他们遇到一点事就觉得天都要塌了,会觉得全世界都对他们很不好。
02、父母对待孩子要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小孩子因为没有经历太多的事,所以承受能力低也是很正常的。可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要多去考虑孩子的想法,父母也是过来人,应该也懂得青春期的孩子会有什么想法的。在遇到双方都不开心的时候,父母应该先想想是不是自己哪儿做不好了,跟孩子多沟通,去了解孩子是什么想法,不要一下子就觉得自己辛苦赚钱养家,你这个小屁孩还不听话,然后就各种打骂。小孩子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事论事觉得你不对了那就不开心了,有错他们自己也会很内疚会去道歉的。
像这个事件,孩子没及时完成作业就玩手机的确是他的不对,可父母把他没完成的作业就直接给撕了,会让孩子觉得去到学校了没办法跟老师交代。也许他是想着把作业带到学校去完成的呢?可妈妈已经把作业都给撕了,那他作业完成不了该怎么办呢?一时想不过来就选择跳楼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