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油厂被炸,民主党佩洛西启动弹劾特朗普,特朗普会是下一个尼克松吗?

沙特油厂被炸,民主党佩洛西启动弹劾特朗普,特朗普会是下一个尼克松吗?,第1张

2019年6月10,针对民主党威胁要弹劾总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告诉记者:我可不是尼克松,我不会走。之前,有人将特朗普在通俄门调查中的所作所为与前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所涉及的“水门事件”作比较。

看看“水门事件”:1972年,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所在的水门综合大厦发现被人侵入,总统尼克松及内阁试图掩盖事的真相,此事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1974年8月9日,面对弹劾总统动议,尼克松辞去美国总统职务。

这次,强民主党威胁要弹劾总统,特朗普同样强硬,他说,“我们没有勾结,没有妨碍司法公正,我们什么也没做。”特朗普也反击说迪恩是一个“名誉扫地的尼克松白宫顾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付费撰稿人。”

迪恩曾在1973年为“水门事件”作证,是揭露“水门事件”的重要证人之一。这位尼克松前助手所提供的证据直接导致了后来尼克松的辞职。

CNN分析称,目前参众两院分别被共和党和民主党控制,因此即便众议院投票通过弹劾提议,参议院也很有可能否决,所以特朗普被弹劾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6月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佩洛西表现得更狠一些,她表示,她不想看到特朗普被弹劾,但希望他坐牢。

佩洛西说,特朗普现在想让民主党人弹劾他,因为她知道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不会给他做出“有罪”裁决。佩洛西不主张在大选前弹劾特朗普,她更希望看到特朗普在选举中失败,然后因其涉嫌的罪行被起诉。

1979年,邓小平在访美外交期间,接受多次记者采访,采访中一名美国女记者故意刁难发问:请问统一台湾是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同意?

邓公没有迟疑,正面回答了女记者的刁难,随后现场爆发出绵延不绝的喝彩掌声,让“邓小平旋风”席卷整个美国。

那么邓公是如何回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破冰

1978年12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公开在电视上发表演讲。

我们将于1979年元旦正式与中国建立友好交往关系,同时将断绝一切与台湾的“外交”往来。

一语激起千层浪,全美国上下的人都坐不住了。各个媒体纷纷报道,卡特的公开演讲很快就传遍整个世界。

美国国会议员也被蒙在鼓中,有几个激进议员直接将卡特告上法庭,要求卡特总统给予合理的说法。

还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为阻挠中美建交,暴力砸了中国驻美联络处大门。

美国大大小小的媒体,在消息传出后全都在报道中美即将建交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当然,他们更多的还是对中国的好奇心,对共产主义的好奇。

中美正式建交之后,美方邀请邓小平来美访问,为两国今后的合作和未来发展做一个积极会谈。

此次会谈被美方称为“新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外交会谈。”

对于我方而言,此次外交访问意义重大。

因为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要走“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此次邓小平访美就是主要是为国家谋发展建立更好的外交关系。

到了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坐上飞往华盛顿的专机。

不满特朗普挨批,美国男子打14通电话扬言杀记者。

美国总统特朗普

8月31日消息, 美国一名男子扬 言要枪 杀《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称该报是“美国人 民的公敌”。当地时间8月30日,该名男子因涉 嫌恐 吓,已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

综合CNBC、《卫报》等外媒报道,这名男子从当地时间8月10日开始,通过电话的形式恐 吓《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们。他在电话中借用特朗普之前对媒体的批评,声称《波士顿环球报》记者是“美国人 民的公 敌”,他们所发布的新闻是“假 新 闻”。电话的末尾,该名男子还扬言要杀掉《波士顿环球报》里的每一个人。据报道,这名男子前后向《波士顿环球报》的编辑部打过14通 恐 吓电 话,不断重复着特朗普之前对媒体的指责,声称如果《波士顿环球报》不停止对特朗普的“攻击”,他的恐 吓不会停。男子在其中一通电话里甚至指明他将在当天下午4点到场杀 人。

据悉,这名男子名叫罗伯特·达雷尔·钱恩(Robert Darrell Chain),现年68岁。警方发现该男子持有几把枪,同时今年5月又购入了一把新的9毫米步枪。

对此,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人员表示,每个人有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是借此权利恐 吓他人的行为已明显越界,不能被宽容。据报道,该名男子最高可被判处5年监禁及罚款25万美元。

波士顿环球报回应特朗普指责的版面

当地时间8月10日,《波士顿环球报》响应其他美媒号召,加入“反特朗普攻击媒体自由”的行列。8月16日,特朗普曾发推文点名《波士顿环球报》被《纽约时报》收购,称这是和其他媒体的“相互勾结”。作为回应,《波士顿环球报》在同一天撰写题为“当局政府攻击媒体的危害”的评论,呼吁同行一起反击特朗普的对媒体指责。随后美国约350家媒体纷纷为其声援。

支持特朗普的人很勇敢啊。

来源:凤凰网资讯

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指美国共和党政府在1972年总统竞选运动中的非法活动暴露后的政治丑闻。

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年6月17日有5个人因闯入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总部被捕。随后的调查表明,尼克松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闯入水门只是其中之一。结果导致政府的几个官员锒铛入狱以及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出现的总统辞职。

在5个人被捕后几天,前白宫助理小亨特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总顾问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盗窃罪和窃听罪。1973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赛里卡主持审讯7名被告。在7名被告中有5人认罪,另外2人由陪审团定罪。1973年3月23日宣判时赛里卡法官宣读了被告之一麦科德的来信。信中指控白宫至今仍在掩盖它与闯入水门的关系。麦科德还说白宫曾对7名被告施加压力,要他们认罪并保持缄默。在白宫显然有牵连的情况下,尼克松总统于1973年4月17日宣布他已开始一次新的调查。4月30日尼克松公开声明他对卷入此案的白宫工作人员的行动负有责任。他接受了顾问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长克兰丁斯特的辞职,并宣布解除迪安的职务。然而尼克公一口咬定他对政治谍报活动以及掩盖错误的努力毫不知情。他选择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考克斯为水门事件的特别检查官。后来调查中心转向参议院,开始由该院总统竞选活动特别委员会(由参议员小欧文领导)举行由电视播放的公众听证会。欧文委员会根据证词判定白宫和竞选委员会成员有罪。然而只有迪安一个人证明尼克松总统有直接卷入掩盖活动。1973年7月16日前白宫工作人员巴特菲尔德揭露:在总统办公室的谈话都录了音。考克斯和欧文委员会立即(7月23日)票传录音带。尼克松以行政特权和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交出。当赛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交出录音带的时候,尼克松表示可以提供有问题的录音带的文字提要,但以不再索取总统文件的协定作为交换条件。考克斯拒不接受这个建议。10月20日总统命令司法部长理查森解除特别检查官的职务。理查森和副部长拉克尔肖斯宁肯辞职也不执行这个命令。最后考克斯的职务是由副总检察长解除的。群众抗议的怒涛迫使尼克松于10月24日交出了录音带。但赛里卡要的是9盘,他只交出了7盘。白宫声称另外两盘根本就不存在。5月20日赛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向特别检查官贾瓦斯基提交其他的录音带。7月27日—30日期间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弹劾案。8月5日总统提交三盘录音带的文字本,这些文字本清楚表明总统与掩盖活动有关。因此尼克松在国会里失去了最后的支持者。他于8月8日宣布辞职,次日上午11时35分离开白宫。1974年9月8日继任总统福特给予尼克松以无条件的赦免,不受进一步惩处。

1972年6月18日,星期日。 温暖的阳光,清新的海风,茂密的树林,松软的沙滩,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初夏海滨风景画。画里还有错落有致的几幅别墅,那是美国总统在佛罗里达的比斯凯恩湾的 寓所。正在这里度假的尼克松总统,心情和这天气、景色一样的好。 4个月前的2月21日至27日,尼克松总统在他的对外政策首席顾问基辛格博士的陪同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从而结束了两国之间20多年的敌对状态。此举赢得了世界舆论的广泛赞扬和美国人民的普遍欢迎,尼克松的声望大振。 1个月前的5月22日至28日,尼克松又赴莫斯科同苏联***会谈,达成了关于限 定美苏双方各自拥有 2个反弹道导弹发射场的协议,让世界在日益升级的军备竞赛中 看到了一丝有所克制的曙光。有一系列令人瞩目政绩的尼克松总统,今年任期已满,他正踌躇满志地开始了竞选连任的准备工作。这次度假,他的公文包里还放着一份竞选备忘录。在他的案头,放着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回忆二次大战的书著《胜利与悲剧》,这本书他已读了几遍, 他想进一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尼克松并没有意识到,正当他向胜利的高峰攀登时,悲剧也在悄悄地向他袭来。 此刻,尼克松正端坐在沙发上,漫不经心地浏览当天的报纸。他有早读的习惯,看报就像吃早餐一样必不可少。 《迈阿密先驱报》第一版左侧的一段小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其标题是:“企图在民主党总部装窃听器的迈阿密人在华盛顿被拘留”。 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民主党总部去实施窃听,真有意思,尼克松不由自主地看了下去。报道说,昨天(6月17日)夜里有5个人在华盛顿的水门大厦被捕,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就设在该处。这5个人中,有4个是从迈阿密去的,其中一个自称是中央情报局 的职员,另 3个是古巴人。他们随身携有照相机和电子侦察设备,是戴着橡胶手套安 装窃听装置时被发现,当场被捕的。据尼克松自己在回忆录中说,他的第一个感觉是这段新闻荒谬得很,古巴人到美国民主党总部来装窃听器,真会开玩笑。所以,他把报纸放一旁,便自由自在地投入大海畅游了好久。后来他甚至觉得,这是有利于他竞选连任的消息,因为它可以声明,由于有“左派”之称的竞选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戈文一向对古巴卡斯特罗政权采取谦让政策,在美国国内的古巴侨民都害怕这一点,故在民主党总部实施盗窃。这 样的消息传播开来,可以狠狠打击民主党。然而,事情并非像尼克松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如意。被捕的 5个人中,那个自称是中央情报局职员的麦科德,实际上是尼克松的“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安全顾 问,其余 4人也不是什么古巴人,很可能是受雇于“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特工人 员。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如此前景的麦科德等人的被捕,使水门事件很快变成了新闻 界热炒、全国关注的爆炸性新闻。专门辞去司法部长职务、充任尼克松的竞选连任委员会主席的米切尔,不得不向 新闻界声明,在水门大厦被捕的那 5个人的行为,纯属他们的个人行为,与本委员会 毫无关系。 民主党展开了攻势。它们对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和这伙窃贼提出民事诉讼,要求赔偿100万美元,后来又增至640万美元。当时它们并没有想到,它们本来可以得到的 更多——当然,并非是指金钱的数额。 两天后,即 6月20日上午,《华盛顿邮报》的一则消息使尼克松不安起来。报道 说,从被捕的人员随身携带的通讯录中,发现了曾在白宫任职的前中央情报局特工人员,他叫霍华德·亨特,在尼克松的高级顾问科尔森手下任职。闻此消息的白宫,像 挨了地震。昨天刚从度假地返回华盛顿的尼克松,见报后马上召来其心腹、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商谈此事。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似乎还没有找到万全的对策。下午继续探讨同一个问题。情况不明而又怕牵连的尼克松,首先要求霍尔德曼如实告诉他,在我们“自己人”中,不管属于哪一层次的官员,是否已经使我们卷入这个尴尬的局面。然后一起研究,目前的一切调查与口供,如果进行深查细究,会不会让民主党抓住把柄,对我们竞选不利。据尼克松日记记载,米切尔曾在电话里神秘地告诉霍尔德曼别卷入此案。但此时霍尔德曼很肯定地向尼克松保证,白宫的官员不会被牵涉到此案中,米切尔也与此事无关,尽可以放心。听到这一保证,尼克松担心被信心所取代,他决 定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然而,霍尔德曼还告诉他,查究水门行动的主使人已经查到竞选连任委员会财政组的法律顾问戈登·利迪身上,联邦调查局正在追查因水门事件被捕的麦科德身上携带的款项,该款项很可能出自竞选连任委员会。“必须阻止联邦调查局追查那笔钱的来源!”尼克松不容置疑地说。后来,中央情报局的一位高级官员授权向联邦调查局代理局长打电话,请他“别管这件事”,因为在这两个局之间,早有互不干涉对方秘 密行动的协议。尽管白宫利用其执政的权力进行掩盖和阻挠,检察机关对水门事件的调查仍在进行。9月15日,在取得必要的证据之后,在这一事件中当场被捕的麦科德等5人被依法起诉,同时被起诉的还有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人员霍华德·亨特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 的法律顾问戈登·利迪。尽管有水门事件的阴影缠绕,尼克松争取连任的竞选依然搞得有声有色。大选前夕的10月26日,从巴黎回国的基辛格特使,向美国人民公布他与北越代表黎德寿进行一系列秘密会谈的成果,宣称:“和平即将到来。”这给尼克松政府的政绩本上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尼克松毫不留情地嘲笑他的竞争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戈文之流,是“嘲笑我们国家的过去和将会妨碍它的未来的激进集团”。他针对麦戈文借口水门事件攻击他的政府是“最腐败的政府”一说进行抨击道:“这些年来批评美国的制度已变得很时髦。批评者们坚持认为,它是如此偏颇,如此腐败,如此不义,以致我们应该摧毁它,用别的什么东西取代它。我完全不同意,我相信美国的制度。” 麦戈文显然不是尼克松的对手。在中学时代就以擅长演讲和辩论著称的尼克松,巧妙地将对手指责他和他的政府的腐败,变成了攻击美国制度的腐败。尽管水门事件的许多事实已经揭露,但美国选民们似乎对此并不太在意,他们更看重尼克松政府的政绩,所以,11月7日公布的大选结果,尼克松就得了61%的选民票和520张选举人票, 而麦戈文只获得 34%的选民票和17张选举人票。这是在美国总统选举的历史上少有的 以如此悬殊的票数决出胜负的一次。以米切尔为首的总统连任竞选委员会成员个个喜形于色,他们似乎忘记了还有 7 个“难兄难弟”因水门事件正在失去自由的监狱里接受审讯。尼克松满面春风,走马上任,开始了新的一届总统任期。在1973年 1月20日的连任就职演说中,他还没有忘记抨击他的对手:“在每一个关键时刻,我们总是受到那些认为美国一无是处、绝少正确的人们的困扰。但是,我深信,这不是历史对我们有幸经历这些非凡的年代的评判。”他在演说中自豪地用了一连串“让我们感到自豪的 是……”的字句,宣称“本世纪美国的经历在世界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然而,水门事件的阴影并不因为尼克松满面春风而消散,相反却一步步向他逼来。当尼克松在台上发表连任就职演说时,对水门事件被告的审讯也在抓紧进行。这场审讯从1月8日开始,被告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始交代其犯罪事实,有的公开表示对各种指控服罪。他们究竟做了哪些交代,会不会将白宫里更大的人物牵扯进去?还有,为掩饰真相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会不会弄巧成拙,欲盖弥彰,反而增添新的罪证?这一切,都使白宫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气氛,尼克松及其心腹官员更是坐立不安,失眠频频。本来应该沉浸在竞选连任胜利的喜悦之中,如今却被水门事件的阴影所笼罩,尼克松未免感到沮丧。他这时似乎已经意识到,从一开始阻止调查就是个错误,而且是比到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装置本身更大的错误。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 和形象,这条路哪怕是错了也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风雨飘摇的白宫,仿佛在经受地震后日益增强的余震的煎熬,谁能保证这不是又 一次更大的“地震”到来的前兆呢

丢卒保车,大总统挥泪斩马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曾想以攻为守的尼克松总统,渐渐地处于防不胜防的境地。 尼克松在1973年 2月14日的日记中,忧心忡忡地写道:“我可以料想得到,假如 法官把亨特叫到面前,拿35年的刑期来恫吓他,他很可能为了免受刑罚而就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全盘吐露。” 亨特,这个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人员,不仅与潜入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的 5名案犯有牵连,而且他曾和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的法律顾问利迪一起,在白宫的纵容下,私闯心理治疗专家埃尔斯伯格的办公室,企图窃取加害埃尔斯伯格的材料。这个埃尔斯伯格曾经把五角大楼关于越南战争的秘密材料交报社发表,对尼克松政府不利,政府起诉他盗用文件罪,正在受审。白宫显然想置他于死地。一旦这一事件抖露出来,岂 不是又一次“地震”。如何使亨特保持沉默,或者绝不供出幕后的纵容者,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3月21 日上午,在尼克松的椭圆形办公室,总统和他的法律顾问约翰·迪安商谈着。 “亨特给竞选连任委员会的一名律师写信,索取122万美元,作为个人和请律师 的费用。他甚至规定了交款期限。”迪安向尼克松通报了这一情况。 “他们到底想要多少钱?”尼克松知道,有第一笔,就会有第二、第三笔钱;有 第一人,就会有第二、第三人要。 “在整个诉讼期间,至少要付 100万给各个被告。”迪安报出了一个不少的数目, 虽说这一数目对美国总统来说是不难办到的,但在风声很紧的情况下,毕竟要冒不少 风险。从迪安的口气中,似乎不想再去冒险。骑虎难下的尼克松总统,却只有按照既定方针走下去这一条路。他曾两次向公众信誓旦旦地保证,他和他领导的白宫在水门事件一案中是清白的,经得起调查的。如果退缩的话,他和他的政府岂不成了信誉扫地 的说谎者和骗子。 “也许我们这样做是错的”,尼克松缓缓而又坚定地说,“但此时此刻,你难道不同意最好的出路是把亨特的问题妥为应付吗我想,此时此刻,这是值得一为的。” 他显然把赌注押在了让被告守口如瓶上。他是在位的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样押宝也许有他的道理。因为,如果这些被告拿了钱,还想获得自由,即使法院判他重刑,作为总统还有特赦罪犯的权力。有总统作强大的后盾,聪明的被告是不会吐露 对总统及其领导下的白宫不利的事实的,尼克松相信这一点。迪安嘴上答应了总统的要求,心里却像挂了15个吊桶,七上八下,惶惶不安。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承认:“从事后看,这一天是我任期内一个悲惨的转折点。” 事实正是这样。不久便“反戈一击”的迪安,使尼克松和白宫狼狈不堪。 迪安不仅说出了白宫几名重要人物与5名窃贼潜入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一案有关,而且坦白了案发后的一系列掩饰真相的企图。他公开表示,白宫的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总统的内务顾问埃利希曼以及他自己,都卷进了此案,有“阻挠司法的举动”。 他还透露,总统的私人律师坎姆巴克曾受命筹款给水门事件一案的被告。而关在狱中受审的麦科德,也指控争取总统连行委员会主席,前司法部长米切尔应对他们潜入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行窃一案负责,并且供出在受审期间,有人表示可 予以宽赦,交换条件是他缄口不语。负责审理水门事件一案的联邦地方法院法官也似乎打定主意要与白宫过不去。在 3 月底进行的宣判中,对第一位将政界要人牵进这一事件的被告麦科德从宽处理,予 以保释,而对其余 4名潜入水门大厦行窃的被告则予以重判,暂定为40年徒刑;与此 案有关、又犯有私闯埃尔斯伯格医生办公室行窃之罪的亨特和利迪,前者被暂判为入狱35年,后者曾因不肯开口而犯了蔑视法庭罪,就此暂判为6年零8个月徒刑,另处罚 款4万元。轻重悬殊的宣判,给至今抱有侥幸心理、不愿吐露全部事实的被告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力。尼克松明知这样的判决过重,甚至实属蛮横,因为对一些杀人犯的判决也不至于如此;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地方法院法官所采取的一种文明的策略,就是要促使被告说真话,因为他们的宣判并非最后的判决,如果坦白交代,检举揭发有功,麦 科德就是他们的榜样。随着水门事件真相的不断抖露,群情激愤,舆论大哗。尼克松的防线是如此脆弱, 已经到了不找几个替罪羊就难以过关的程度。 4 月中旬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接替米切尔担任司法部长的理查德·克兰丁斯特,急匆匆地求见总统尼克松,说有要事相告。无心度假、正在白宫举行午后宗教礼拜仪式的尼克松,在仪式结束后马上同他进办公室密谈。克兰丁斯特省去了拐弯抹角的客套话,直截了当地告诉总统:“迪安把我们告了。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被认为是授权闯入水门大厦行窃的主谋人。”“不,这不可能。”尼克松惊讶得差点叫了起来,紧接着又半信半疑地问他的司法部长:“真有其事?”克兰丁斯特没有正面回答,说: “让刑事厅长来谈,您看如何”尼克松点了点头。不一会儿,身穿一件赃兮兮的 T恤衫和一条湿漉漉的牛仔裤,脚蹬一双网球鞋的司法部刑事厅厅长亨利·派德逊,在克兰丁斯特的带领下,走进了尼克松的办公室。他是在洗刷游艇时被召来的,连衣服也没来得及换。下属官员如此打扮到白宫来,实属不敬,要是在平时非被轰出去不可,但这次尼克松只是皱了一下眉头,便让他将掌握的迪安指控的情况一一道来。这位厅长迟疑了一会,瞥了身旁的部长一眼,在得到 “照实说”的眼神暗示后,便将迪安如何指控总统的办公室主任霍尔德曼、内务顾问埃利希曼卷入水门刑事案的情况做了汇报,末了还斗胆建议:“应该让他们两个辞职, 不然会有麻烦的,会使您和您的总统职位处境难堪。” 尼克松默默地听着,思索着,眼睛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半晌没说一句话。克兰丁斯特部长和派德逊厅长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你们走吧。”尼克松有气无力地说。宽大的办公室只剩下沉思的尼克松一人。“好一个吃里扒外的迪安!”尼克松想对他施加压力,让他明白作为总统可以阻止他获得行政豁免权,到头来一样受刑,可 是又担心把他逼急了眼,说不定会把指控的矛头直接转向他。 “我没有什么把柄掌握在迪安手里。”尼克松的心里暗暗地为自己打气。虽说他事先确实没有授权任何人去干闯入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装置这样的蠢事,但事后的掩盖行动他能逃脱罪责吗?一想到这里,他的心又有点发虚。虽说他和年轻的法律顾问迪安商谈掩盖对策时,没有第三者可以出来证明,但谁又能保证没有留下任 何可以作为证据的话柄呢 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还是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对策。想找几个心腹顾问来集思广益,可是不少人已经涉嫌水门一案,要是再冒出一个像迪安那样“反戈一击”的顾问,那不就更惨了。看来,只有变以攻为守为以退为进了,“丢卒保车”不失为一种 明智的选择,尼克松终于拿定了主意。几天后,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被召到总统办公室。尼克松把上次司法部长及该部刑事厅厅长谈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给他们听,然后,婉转地请他们拿个主意。这两个人是尼克松的得力助手和多年的忠实朋友,为他谋取总统职位立下过汗马功劳,如今,要尼克松开口让他们辞职,实际上是把他们开除出白宫,尼克松真是有点开不出口。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显然被总统介绍的不利于他们的事实惊呆了。虽说这些事实都是他们经历过的,但一旦作为罪证指控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非常敏感而又特别能领会总统意图的办公厅主任和内务顾问,此刻,只有吞下辞职这杯苦酒,以便保全总统和白宫的面子。“我们会现实地面对这一切的。”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说这话 时,眼睛有点发红,鼻子开始发酸。三人相对无语。谁也没有说出“辞职”这两个令人难堪的字眼,但谁的心里都非 常明白。还是彼此心照不宣吧,各自的心情当然有所不同。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他当时的心境: “我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要他们离职,真是自私得可以了;不过我还不至于狠心到能够心安理得地伤害自己所深切关怀的人。我忧虑他们被迫辞职时所受的打击,但我 更忧虑他们留任不去会使我遭受的打击。” “我现在的问题,是必须把做过一些我亦有份之事的几个朋友开除。” 4月 30日晚上,尼克松向全国发表讲话。他重申自己与水门事件没有牵连,但接着又说,他将为那些“在一件他们原来深信是正确的事情中可能犯了错误”的下属承担应负的责任。尼克松借此机会宣布:“今天,我做出了任期内最难的一项决定,我接受了白宫两位最亲信僚属的辞呈。他们是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称得上是我有幸遇到的最优秀公务人员中的两位。”他用如此赞美的语句,送给被迫辞职的朋友,与其说是对朋友的抚慰,倒不如说是为了使自己的心里也好受些。同时宣布已经辞职的还有那个“反戈一击”的顾问迪安,以及司法部长克兰丁斯特;前者如果不从白宫清除出去,怎解尼克松的心头之恨,后者辞职是因为他的一些亲密同事可能“与违反美国 法律的某些行为有牵连”。尼克松演出了一幕现代“挥泪斩马谡”的话剧。然而,就像马谡被斩并不能夺回 失去的街亭一样,丢了“卒”的尼克松能保住自己这个“车”吗

美国《名利场》杂志2005年6月31日报道,前联邦调查局官员马克·费尔特自称是“水门事件”中的神秘线人“深喉”。

1972年,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依据内线“深喉”的消息,捅开“水门事件”的内幕,导致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辞职下台。两名记者一直拒绝透露当时线人的身份,但是总编辑西蒙斯引用了当时一部知名色情**《深喉》的片名,作为告密者的化名。

“深喉”到底是谁?30多年来猜测纷纷,从未有定论。接触过“深喉”的《华盛顿邮报》记者曾发誓,除非获得“深喉”同意或者“深喉”死亡,否则他绝不会说出这个天大的秘密。

费尔特的律师康纳日前在《名利场》撰文,70年代初曾任联邦调查局“二把手”的费尔特于2002年亲口告诉他,“我就是《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德沃德的线人--人们常说的‘深喉’”。

此前,费尔特对于对“深喉”的身份一直是保守秘密,家人也不例外。费尔特认为,公开自己过去的所为有损名誉。有些媒体,如《华盛顿人》,曾刊文称有人怀疑过费尔特就是“深喉”。1999年,费尔特否认自己是“深喉”。

康纳的文章写道,费尔特有一次曾暗示过他的儿子,“我认为,(作为‘深喉’)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你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人。”

退休后的费尔特住在加州的圣罗莎。在如何看待“深喉”一事上,家人的立场与他不同,他们认为,费尔特在有生之年应该受到奖励,以表彰他在“水门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

法新社报道称,费尔特的孙子31日代表家人就费尔特“深喉”身份一事发表一份声明,“家人认为我的祖父是一个英雄,我们真诚地希望国家也这样认为。”

《华盛顿邮报》对此事暂无评论。

关于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水门实际,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美国人都会这么愤怒,是不是有点过激了,但其实,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

在美国民主党总部办公室抓到了五个戴着医用外科手套、正在拍照和安装窃听设备的男子。

经审问,是前中央情报局雇员,同时,还是现任总统尼克松竞选连任委员会负责安全工作的首席顾问。

看到自己人被抓,尼克松在8月29日期发表电视讲话,向美国人民保证:“白宫班子中,本届政府中,受雇人员中,没有人卷入这一荒唐事件。”

然而,正在和同僚弹冠相庆的尼克松没有想到,一个自称“深喉”的人,给《华盛顿邮报》写了匿名信,坚称“水门事件”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猫腻。

“深喉”的欲言又止,成功引起了《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的注意,他们开始玩命深挖“水门”背后的真相。

民主党的心有不甘,迫使国会成立了“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这一调查不得了,詹姆斯·麦科德竟然顶不住压力,直接把上司将白宫法律顾问迪安给出卖了。

这距离尼克松电视讲话才半年,春风得意的连任总统没有想到,当着全国观众信誓旦旦拍板的手,竟然打到了自己脸上!老尼克松决定弃车保帅,让迪安当替罪羊。

这迪安也是一个人才,当着尼克松的面,拍着胸脯保证不会出卖他。结果一到庭审,听说背锅要坐40年牢,直接主动申请坦白从宽,巨细无遗地交代了3个多小时,把真相全说出来了。

迪安的坦供,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尼克松自掘坟墓,在声明中说,事先并不知道水门事件,事后也没有任何阻挠调查的行为,窃听都是为了国家安全,是合法的、必要的,从罗斯福总统时开始,每一个总统都这么干

也因此,尼克松遭到了美国人的愤怒职责,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弹劾辞职的总统。

  华盛顿(1789-97)

  作为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亦揭开了美国总统桃色丑闻的首页。他结婚前夕向未来太太的密友直认爱的是对方,上任后又与另一女子扯上关系。

  杰斐逊(1801-09)

  杰斐逊据称在发妻过世后与他14岁的黑奴赫明斯开始36年的恋人关系,对方可能还为他生下多名骨肉。

  杰克逊(1829-37)

  当杰克逊于1791年迎娶爱人多纳尔森时,他显然不知道对方仍是别人妻子。

  加菲尔德(1881)

  加菲尔德曾与《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搞婚外情。

  克利夫兰(1885-1889,1893-1897)

  克利夫兰曾承认与一名已婚妇搞婚外情,对方可能还为他诞下一名儿子。

  威尔逊(1913-21)

  威尔逊不论在政坛还是在床上均有「杰出」表现,传闻他先后瞒著第一、二任妻子「偷食」。

  哈丁(1921-23)

  哈丁在未做总统前曾与友人妻子维持了一段15年的关系,上任后更与比自己年幼30岁的女子搞婚外情,并把白宫的一个橱柜当作阳台。

  罗斯福(1933-45)

  罗斯福曾有3段婚外情,其中一人是于二战时避居白宫的挪威王室成员。

  艾森豪威尔(1953-61)

  二战时恋上他的女司机,据传更曾打算退出军队和与发妻离婚迎娶这位活泼姑娘。

  肯尼迪(1961-63)

  堪称是最滥交的美国总统,他在白宫内的情妇数目较那里的睡房数目还要多。肯尼迪最广为人知的情人是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此外,他亦与艳星颜芝狄坚逊、性感女影星珍曼斯菲和自己的数名白宫女下属有过风流往事。此外,据称肯尼迪曾表示自己在与未来总统尼克松辩论时如此成功,全因他事前与一名脱衣舞娘温存一番。

  约翰逊(1963-69)

  因露出阳具来吓唬参议员而声名狼藉,更曾自夸自己的情人较肯尼迪还要多。

  尼克松(1969-74)

  盛传尼克松与一名他在香港邂逅的华人女侍应有染,后者更搬到尼克松的家乡居住,但否认与尼克松有一段情。

  克林顿(1993-2001)

  与白宫见习生莱温斯基在白宫内翻云覆雨,而新闻广播员弗劳尔斯亦于1992年声称她早在克林顿与希拉莉结婚之初,与克林顿展开了一段维持了12年的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146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0
下一篇2023-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