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个孩子年龄相差较大且经常打架时,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
1 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道歉。了解打架的真正原因,并让做错的一方向另一方道歉,以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自控能力。
2 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从而更好地处理冲突。
3 设定家庭规则,如“不准打人”或“有问题要用声音而不是拳头解决”,并在家中和学校中强调这些规则。
4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如团队运动或社交舞,以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这可以让他们学会妥协和合作,而不会总是采取冲突解决方式。
5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如何处理冲突和不同意见,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同时,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或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6 如果情况严重或影响到日常生活,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或家庭治疗来帮助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要耐心地教育孩子,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你好,看了你写的贴子标题,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兄妹经常吵架这件事情,至少说有了你们兄妹之间缺乏有效的兄妹沟通交流的方式,这种有效沟通交流方式的缺失,就容易形成你们兄妹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甚至是怨恨。因此,学会兄妹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方式,是你们兄妹当前应当做的事情。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依然不能解决当前的困惑的时候,可以百度搜索杰良心理咨询室,便能找到我。
其实长大了想的多了就好了,不过如果想主动缓和也不错,大概就这几点:多让一步,但不当让的不能让,被挑衅时无视他,平时给他一些适当的关心,当他有事求到你头上的时候,也不要因为矛盾总拒绝,适当的帮助一下他。
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小时候我和哥哥不是在一个地方长大的,他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我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
所以从小就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也因为这样后来他被父母送回家,要和我一起生活的时候,我们俩就产生了很多矛盾,经常打架。
有时候甚至分不清谁对谁错,两句小小的口角,我们就能打起来,简直是水火不容。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个时候,真的是什么都不相让,就连他有时候会找我帮忙,我都是统一的回复一个字,滚。
有种兄弟成仇的感觉。
后来长大一些了,有些懂事了,觉得俩兄弟之间这样,是让外人看笑话,就开始克制自己了。
我为了自己不和他打起来开始无视他,他所有的挑衅行为我都不会理,除非是超过了了我对他的底线。
这是在告诉他,因为我们两个是亲兄弟,所以我们之间有些底线不能碰,比如说我和其他人打架,他在旁边看笑话,这种时候我回家铁定会和他打起来然后把道理骂给他听。
在我长久的无视下,他自己暴躁不起来,也就渐渐的安静了。
并且从我想到这些以后他有事情找我帮忙的时候,能帮得上忙的一定帮,帮不上的我都会和他解释我的为难。
毕竟是两兄弟,我们是要相互扶持一辈子的。
后来他也懂事一些了,可能也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和外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也知道护着我了。
就这么一天天的改善,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我们俩的关系已经很和谐了,偶尔的时候还会互相打电话聊天。
杨群今年49岁,在父母去世后,他的亲弟弟杨军7年和他没有任何联系,杨军47岁。
他们兄弟都是70年代前期出生,那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不富裕,小时候吃不到什么好吃的,但杨群从小长的白胖可爱,杨军则有些黑瘦。
他们父亲的家族有个全村都交口称赞的特点,就是学习都特别好。杨群的大伯和大姑在50年代都相继考取了不错的大学,离开了那个村子。等到他爸爸高中毕业,虽然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但因为特殊历史时期,没能上大学,回到了村子里做农民。几年后结婚生子,有了杨群,两年后又有了杨军。
那时候,杨群的爷爷还健在,老爷子最大的特点就是重男轻女。严重到什么程度呢说两个小例子。
一个是杨群他妈妈嫁进来之后,因为家里穷,做菜的时候基本不放油,白菜汤不放油是什么口感、什么感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但是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给杨群的爸爸单独盛一碗菜,在里面放一勺罐子里的猪油,别人都没有这个待遇,包括杨群的妈妈这个新媳妇。
还有一个是,在杨群出生后,他爷爷的关注点,立刻全部转移到大孙子身上,杨群大伯和大姑从外地寄回来的大米白面以及一些点心之类的,不让任何人吃,他自己也不吃,都给杨群吃,过分的是杨军出生后,这个情况都没改变,有的时候杨群在爷爷屋里吃好吃的,杨军进来了,他爷爷都能立刻把吃的藏起来。
更过分的事情他爷爷也做出来过,有一次老爷子去外地大女儿家暂住,没几天就想大孙子想的不得了,让大女儿给家里写信,让已经结婚的二女儿来一趟,把他大孙子带过来,并特别要求,不准带二女儿自己的孩子来。
老爷子是杨群小学毕业那年走的,走之前让几个子女向他保证,不能让他的大孙子受到任何委屈。
杨群继承了他们家族学习好的特点,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所有的考试没考过第二,全部是第一名,初中毕业那年,他以全乡第一全县第三的成绩,考进当地唯一的一所省重点高中,高中三年,杨群有些松懈,有些时候爱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如入学时那么优秀,但高中毕业时,还是考取了一所很著名的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回了家乡省会所在的城市,在统计部门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妻子是大学老师,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温馨舒适。省会距离他们家的村子90公里。
而杨军在学习上,显得逊色了不少,高中读的是普通高中,毕业后考取的是当地的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他们县城边上的一所中学当老师,距离他们的村子15公里,然后也是结婚生子。
杨群很孝顺,工作后包括结婚后,最多半个月都会回家一次,帮助父母干活,把家里的冰箱电视洗衣机都陪齐了,那个时候,这都算大件了,而且每次回来,都买好多的菜,亲戚和邻居们,都说老两口没白培养这个大儿子,真孝顺。
而杨军结婚后,虽然离得很近,但回来的次数比杨群少很多,即使回来,也是在家里转转,吃完饭就走。但是他父母还是很开心,能看到儿子就足够了。
在杨群38岁那年,他爸爸得了肾衰竭,需要每隔三天透析一次,否则生命很快就终结,杨群思考了两天,和妻子做了正式的沟通后,把爸妈接到了省城,住在家里,每隔三天,由工作时间自由的杨群爱人开车送他爸爸去医院透析,坚持了两年半,老人还是走了,他妈妈在一年半后也走了。
在此期间,杨军来的次数更少了,一年不超过三次。老人心里想二儿子,想多看到二儿子,但人家说太忙,不能总来,老人也没什么办法。好在大儿子每天都能看到,也算晚年幸福了。
在杨群爸爸去世之前,给他们兄弟两家开过会,两兄弟夫妻都到场,并把他们的两个姑姑也叫过来做了见证,既,在爸爸妈妈都去世之后,家里的财产两兄弟对半分,当时两兄弟都没反对,都表示同意,但当时没有什么书面的东西。
但是事情还是出现了最不让人希望的变化,在妈妈去世后,杨群的弟媳妇突然变脸,说杨群在省城生活,离老家那么远,照顾父母的事都是她和杨军做的,杨群就不应该再要家里的财产。
其实杨群的心里本来就没想要,他们家那个农村的院子,顶天不到15万,本来就打算处理完妈妈的后事之后,去把手续办了,把老家的院子都给弟弟。但是没想到妈妈刚走,还没缓过来悲痛的心情呢,弟媳妇就这么说话,而且说的还都是谎言,她和杨军根本没怎么照顾爸妈,邻居没少在背后议论这事。现在反而开始说歪理。
杨群很愤怒,问杨军是怎么想的,杨军一声不知,任凭媳妇在那不停的说,最后说了一句,就一个破院子,你非得和我们分啊
当时姑姑们也在场,都说当初说定了的,一家一半,怎么能反悔呢,但没什么用,而且越说,她弟媳妇越蛮横,说这是老杨家的事,外人就别参与了!当时场面很不愉快。
但是不管弟媳妇一家怎么吵,想办院子的过户手续没有杨群签字是不可能的,事情拖了一个多月,期间弟媳妇不断打电话说这事,但愤怒的杨群不为所动。
没想到,半年后他们村子那里开始征地,一条高铁要经过他们村子,院子的价值立刻翻了好几倍,而且院子的归属要马上解决。
接下来,又是一番争吵,主要是弟媳妇在那喊叫,杨军在一边帮腔,杨群保持沉默,杨群的媳妇完全不参与。
事实证明,喊的声音再大也没用,规则就是规则,最后,在村委会的见证下,院子两家一人一半,拆迁款两家各得百分之五十。
尘埃落定之后,杨群还想等补偿款发下来之后,多给弟弟一些,但看到弟媳妇仇视的眼神,弟弟冷漠的脸,就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自此,弟弟一家不再和杨群联系。
杨群想的是,反正弟弟家的侄子过一年多就要结婚了,到时候花一大笔钱就是了。没想到的是,侄子结婚的时候,没有通知杨群
是姑姑通知的他,问他去不去,杨群把补偿款拿出来25%,10万块,交给姑姑,让她给弟弟,他自己没去参加侄子的婚礼。
但是,除了清明上坟,能看到弟弟一家,但全程都不理杨群。之外,弟弟一家从没有和杨群联系,杨群曾经主动给弟弟打电话,但都是响到断线,也不接。
到现在,一直持续了7年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当父母不在了的时候,亲兄弟之间,几乎是最亲的亲人了,为了一点钱财,就弄的不相往来,心里真的好受吗何况做哥哥的做的并不差!
不过,假如真的没办法缓和关系,就这样下去,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状态,相见不如不见,各自安好。
妈妈应该分两步处理这种事情:
1、当着兄弟俩的面,各打五十大板,只讲各方错在哪里,也就是当面只说双方错。
2、事后分别开导两人,给哥哥讲弟弟有多亲近,给弟弟说哥哥有多关心他,让双方感受到对方好的一面,也就是背后只说双方好。
或许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妈妈通过以上两个步骤来劝解两兄弟,这里给大家举一个本人家庭正在经历的事情。
我的妈妈有一个哥哥(舅舅),有一个姐姐(大姨),也就是姥姥有三个孩子,原本都非常孝顺。但姥姥身为母亲,却在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时候,不仅经常会当面偏袒一方,而且还会在背后说另一方的不好。举个例子,比如当妈妈和舅舅吵架后,在妈妈面前说舅舅如何不好;当妈妈和大姨发生矛盾后,又在大姨面前说妈妈怎么不对。
用爸爸之前的话来说,姥姥这样做原本是打算利用妈妈兄妹三人之间的矛盾来加深自己对整个家庭的掌控力,但却由于儿女之间长期心存怨恨,因此姥姥这种习惯也会最终导致自己老无所依。我原本不太理解爸爸的话,认为妈妈、舅舅和大姨之间虽有矛盾,但都是比较孝顺的人,应该不会对姥姥怎么样,结果呢?
去年姥爷过世,姥姥虽住在舅舅家里,但却因为自身习惯,经常会向大姨诉说舅舅哪里做得不好,导致大姨和舅舅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还牵涉到了舅母和表弟;后来姥姥住到大姨家里,又会向妈妈哭诉大姨家照顾不周,因此又牵涉到了姨夫和表姐;最后姥姥被妈妈接回家的结果也是一样,妈妈每隔一段时间不仅都会接到舅舅和大姨“质询”的电话,而且各方还会因为姥姥的抱怨而发生争执。
我之前最看不起那些不赡养老人的儿女,但目前这种事情却正要发生在家人身上。其实就我的亲身体会而言,舅舅、大姨和妈妈都不是那种不孝儿女,关键是姥姥这种处理儿女之间矛盾的方式,实在是不太恰当。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儿女之间团结友爱,其实也是老人的福分。综上,这也是我推荐用以上两个步骤处理兄弟俩吵架问题的主要原因。
吵说明在乎彼此,。仇人似的说明彼此心中都对对方不满意,不妨一方示弱,和另一方坐在一起互相说出对对方的不满,前提是做到在说的时候不要吵,然后解释清楚,我相信兄妹之间都是爱着彼此的,互相向对方解释清楚当时的行为和语言出自什么心理。。这样不行的话,找出两人心中的结。。然后找个中间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