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问到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矛盾问题,该如何告诉她?

如果孩子问到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矛盾问题,该如何告诉她?,第1张

孩子:俄乌战争问题是一个多选题,你长大就明白了。说多了会颠覆孩子的三观。

应如实的告诉孩子是非!何为正义与良知!孩子的心里!不能存在立场!

不要告诉你的立场,让孩子自己去阅读去思考。

无论如何,不能跑去别人家里打人!

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想有主见请多学 历史 。

从前,有一对夫妇因为种种原因,两人离婚了,各自独自生活,但是,男人过的并不好,既没有赚到很多的钱,也没有再结婚。但是,他原来的老婆呢,遇到了一个相好,一心一意想和相好一起。这时,他前夫不愿意了,要女人不许和其他的男人来往,要结婚也只能是和自己复婚,但女人坚决不同意,男人气恼之下,对女人大打出手,跑到女人家里,一顿骂一顿砸,并说,要你不老实,再和别的男人勾勾搭搭,老子打死你。。。把字签了,写个保证书。。。。

国家之间可以斡旋,但善与恶之间不行。——泽连斯基

别说,我小孩还真老问我,问我他们为什么要打战,我说我要去跟4楼的邻居交朋友,但5楼的不同意就冲到来我们家来打我,说4楼和他们家有仇是敌人,他怕我们到时和4楼的一起打他,不仅打我们还抢了我们家一个房间,你说我们要不要还手?

你可以告诉她:孩子啊,你还小呢,等你也长大了以后就自然会明白究竟是谁是谁非的!

事实告诉我们,睁眼说瞎话也能养家糊口。更要认清现实,在中国,如果想要成功,不学会不要脸是不行的。

自从罗斯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双方互有攻守,俄罗斯方面表示,在南部战线,尤其是在克里沃罗格方向,乌军未能采取任何进攻行动。乌方面表示,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南部赫尔松方向发动反攻。有网友表示,怎么感觉双方都取胜了呢?不是的,是双方的表述不同而已。

一、俄军有效制止乌军在克里沃罗格方向的进攻

很多人知道俄军的实力,也知道他们的坦克力量还有 S-400防空导弹的厉害。俄军的主要目标是拿下基辅,之后实现乌方面的去军事化。而乌方面知道俄军的战略部署,所以,他们在克里沃罗格方向的进攻,并没有起到效果,所以没有进攻。

俄军方面表示,不仅有效遏制了乌方面的进攻,还摧毁了乌军的弹药库,但是没有具体说明位置和数量,让一些人存疑。存疑的原因在于俄军打击乌方面的实力是有的,但乌空军一直有行动。不得不说,这是俄军的聪明之举,让乌方面看到俄罗斯的诚意。当然,打击乌军的山毛榉-M1地对空导弹发射系统和雷达等军事目标,也是实现战略意图的重要表现。

俄军不仅在南部取得了不错的战果,还击落了乌空军一架苏-25战机。通过这个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还是比较强悍的。为何没有直接打击基辅?那是因为俄罗斯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着。除了这些,俄军还拦截了“海马斯”的多枚火箭弹,可见S-400防空导弹的实力。

有人说,俄军这样,是比较拉胯的。实际上,大家没有看到俄罗斯的隐忍和示好。要是俄罗斯进行国家动员,那么,乌克兰的实力,不足以抵挡。俄罗斯在打击的时候,也是很克制,没有使用其他致命武器,也没有攻击平民,只是打击乌军事力量,可见俄军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晰。

二、乌军的战果也挺多,但这可能是俄军的诱敌之策

乌方面有了西方的军事支持,可能是觉得有了反攻的实力了,就利用各种方式掩盖他们的战略企图,他们采取闪击的方式,在哈尔科夫方向,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乌方面称,已深入俄军防线约50公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打击俄方面的重要枢纽。

这种单刀直入的方式,跟二战时期的闪击战挺相似的,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鼓舞士气,打击对方的士气,还可能实现短期的目标。不过,这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这种战术还能起作用吗?这些地区是不是俄军故意丢掉呢?大家还记得马陵之战吗?庞涓就是这种轻装上阵,结果被伏击了。

俄军将这个口子撕开,让对方进驻,等到对方的人员到了之后,俄军就可以利用优势兵力,将对方包圆。不过,很多人觉得,俄军要实现这样的战略意图,就需要部队之间的协作。俄军在信息化方面,还是有待加强的。不错,俄军的确是要加强,但整体而言,比乌军好。

乌军表示,在顿涅茨克地区,还有南部赫尔松方向,都取得了进展。这个进展有多大?乌军方面没有说,从中就可以看出,乌方面还是没有多大的进攻实力,如此强的进攻,可能是为了让西方看到,他们有进攻的实力,只要能多援助一些,效果多大,就见仁见智了。

俄军方面的后撤,一个是为了示好,开启谈判;一个是为了更快地打击乌军,结束战斗。这两个目标,可以同时实现,这就是:在打中谈,在谈中打。面对乌军的进攻,俄军肯定有自己的应对,只是不方便直接公布,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三、俄军的特别军事行动,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人说,俄罗斯的经济可能支撑不了很长时间,之前利用能源的方式给予欧洲压力,没有想到,欧洲的能源可以很快解决。那么,俄罗斯的经济面对封锁的时候,就不会有很多腾挪空间了。实际上,这是不了解俄罗斯,他们的作战能力,是很强大的。

我们看到俄军在战场上的战斗态势,可以快速拿下一个地方,也可以按照既定规划撤出。这些都是战略战术的实施,有时候,一些人觉得俄罗斯这样下去,可能被拖垮,乌克兰就是这个目的,也是西方的目的。俄罗斯垮了,乌克兰也站不起来,西方的目的,就是这样的。

果真如此的话,俄罗斯会看不到?乌克兰能不清楚?能够成为带领国家前行的人,绝对是聪明人。我们普通人都可以看清楚的事情,他们看不清楚?他们背后的智囊团队会看不清楚?他们都有自己的考量,也有相应的战略战术,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事,不会短期内结束。乌克兰方面表示,收回全部领土,才能谈判,对于俄罗斯而言,是不能接受的。俄罗斯方面表示,要去军事化,对于乌克兰方面而言,也是不能接受的。谈判无法进行,那就用军事方式解决。而军事上,俄罗斯没有动用全部力量,乌克兰想要实现自己的军事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之间是什么关系?

2018年白俄罗斯改名的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白俄罗斯将自己的国家名字改成了白罗斯,并向中国发文要求把中文翻译改了。对于这件事网友们啼笑皆非,不就改个名吗,何必那么认真?其实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人们对这个东欧小国根本不了解,很多甚至误认为白俄罗斯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压根就搞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何白俄罗斯哭着喊着要改名?

过去欧洲人习惯用颜色来区分不同地域的罗斯人的习惯。称信仰基督教的白俄罗斯地区为白罗斯,称乌克兰为红罗斯,其余地方为黑罗斯。不过,这种区分似乎不是固定的,不同资料里红、白、黑代指的对象经常会有变化。那么,在 历史 和地理上,罗斯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罗斯”和“俄罗斯”其实是同义词,如同“中华”和“华夏”。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起源于波兰东南部的维斯杜拉河上游一带,公元1世纪左右向外迁徙。他们具有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双重特征,有时靠劫掠为生。

6世纪以后,斯拉夫人的足迹已经遍布整个东欧。如今,在东欧和南欧,生活着约34亿的斯拉夫人。

通常情况下,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其中,以东斯拉夫人为主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过去,他们属于同一个民族,有着相同的 历史 、血缘、语言和文化。

此外,他们主要信仰东正教。该教占俄、白、乌三国的人口比例分别为71%、48%和67%,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二、东斯拉夫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

根据 历史 学家的观点,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这三国起源于一个叫做基辅罗斯的君主制国家。基辅罗斯的正式名称就是罗斯,以基辅为首都,存在于882年~1240年,最后被蒙古帝国所灭。

后来,罗斯分化成了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小俄罗斯,也就是如今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是邻居,三国渊源很深,算是远方亲戚。往上推几十代,三家其实是一家人。三国同属斯拉夫人,是斯拉夫人中的东斯拉夫一支。斯拉夫民族是欧洲三大民族之一,最初分布在亚洲,后来迁到了欧洲中部。公元5-6世纪,由于日耳曼人向西移动,斯拉夫人被迫向外迁徙,有一支迁徙到了东欧平原,这一支就是所谓的东斯拉夫人,也就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祖先。东斯拉夫分布广泛,整个东欧平原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是一个比较落后松散的部族集合体。

公元9世纪,一直内讧的东斯拉夫人请来了北欧的诺曼人主持公道。诺曼人的首领留里克就这样带着兵马来了,留里克把不服的都给打服了,建立了罗斯王国。而由于诺曼人属于少数派,所以很快被斯拉夫人同化,融入了斯拉夫人中。留里克的儿子把罗斯王国的首都搬到了基辅,也就是现在乌克兰的首都,从此开启了罗斯人的新时代,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呼罗斯王国为基辅罗斯。11世纪,基辅罗斯发生了内乱,波兰人趁火打劫,占领了基辅罗斯大片土地。尽管罗斯人赶走了波兰人,但罗斯人此后仍然内乱不断,到12世纪罗斯人已经分裂成多个公国。罗斯人的分裂给外敌造成可乘之机。

13世纪,蒙古人入侵了东欧地区,蒙古人扫荡了东欧,焚毁了基辅、弗拉基米尔、莫斯科等城市,建立了金帐汗国。但金帐汗国在东欧的统治并不稳固,他们遭到了欧洲人的挑战。打着赶走异教徒,解放基督教(东正教)旗号的立陶宛人、波兰人、条顿人纷纷而来,罗斯人最终分成了立陶宛统治的罗斯人、蒙古人统治的罗斯人和波兰人统治的罗斯人三支。

其中,立陶宛人对罗斯人的统治比较宽容,他们很少干涉罗斯人的宗教、生活习俗,其治下的罗斯人保持了较好的独立性,当地的罗斯人自认为他们是最纯洁、最正统的罗斯人,所以自称白俄罗斯。

波兰人统治下的罗斯人改变最大,野蛮的波兰人不仅干涉他们的行政事务,还干涉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所以波兰人统治下的罗斯人和蒙古以及立陶宛统治下的罗斯人区别较大,这一支罗斯人后来形成了乌克兰人。

蒙古人统治下的罗斯人融入了蒙古人血统,具有很多蒙古人的特征,具有非常强的侵略性,由于蒙古人大舌头,所以在称呼罗斯人的时候把他们叫成俄罗斯,蒙古人统治的罗斯人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人。欧洲有句笑话:剖开一个俄罗斯人,你能看见一个蒙古人。在欧洲人的眼里,俄罗斯在很多方面都与那个蒙古帝国非常相像。在现代的不少俄罗斯人身上,常常会体现出蒙古人的部分生理特征。因此有些欧洲 历史 学家认为俄罗斯人已经不够“白”。

三、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之间的关系

15世纪,莫斯科公国崛起,他们赶走了蒙古人,建立了沙皇俄国,他们不断扩张,夺回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建立了庞大的沙俄帝国。尽管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都被纳入了沙俄,但由于三家分裂已久,已经很难捏到一起,因此彼此间龌龊不断。不过不管怎么说三家也算是同宗同源。

沙俄灭亡后,苏联人继承了沙俄的衣钵,三国作为加盟共和国加入了苏联。不过由于俄罗斯人在苏联具有主导地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受到了打压。乌克兰饥荒等事件让乌克兰人恨透了俄罗斯人,所以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走得很远,这也是独立后,为何两国分道扬镳甚至大打出手的重要因素。

相比而言,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走得更近一些,不过白俄罗斯始终认为俄罗斯在压迫他们,所以和俄罗斯其实也是面和心不和。白俄罗斯独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和俄罗斯走在了一起,但由于俄罗斯过于强势,白俄罗斯认为自己受了欺负,因此产生了摆脱俄罗斯的想法。事实上,白俄罗斯一直在努力去俄罗斯化,并开始向西方靠拢。此次白俄罗斯改名正是想借着俄罗斯和英国等西方国家翻脸的机会,彻底和俄罗斯划清界限,也是向西方伸出橄榄枝的一个信号。

在白俄罗斯语中,其国名为“Беларусь”,字面意思就是“白色的罗斯”。并且,“罗斯”和“俄罗斯”其实是同义词,只不过后者加了一个元音。这就好比是“中华”和“华夏”,两个词指的是同一个区域,没有任何区别。

另外,在白俄罗斯语中,“白色”的发音与汉语“白”的发音恰巧相同。所以,将“Беларусь”翻译成“白俄罗斯”,既是音译,也是意译。

不了解内情的人一看到白俄罗斯,便会想到它跟俄罗斯是什么关系,让白俄罗斯方面的宣传比较尴尬。因此才有了2018年3月,白俄罗斯宣布将中文国名改为“白罗斯”。此举一方面突出了本国本民族与“罗斯”的渊源,另一方面也保留了白罗斯的“纯洁”,与俄罗斯进一步划清了界限。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不是同一个民族,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很明显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显然是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所以它们之间的民族服饰各有特色,俄罗斯有自己国家的语言——俄语,白俄罗斯也有自己国家的语言——白俄语,这两种语言在一些词语的发音上虽然相同,但是白俄语更多的像乌克兰语和波兰,俄语虽然是白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但是老一辈的白俄罗斯人常常会用不同的俄语来进行沟通,这样的语言存在就像是一种方言。俄罗斯人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大部分人信仰东正教。

三、苏联解体后建立“俄白联盟”

当前,东欧局势风云诡谲,成了各方势力暗中角斗的一个核心地带。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个地区实在是太重要了,谁都想要把自己的利益触角伸到这里。至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三国的关系会如何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我们都知道,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逐步恶化,乌克兰一心投向西方,要加入欧盟甚至是加入北约。两国已经是兵戎相见,近几年,俄罗斯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夺去了早已经划给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2022年甚至流传出俄罗斯要进攻乌克兰的说法,使得两国的关系再也没有了缓和的余地。

与乌克兰不同,俄罗斯与白罗斯独立后,两国签署了不少合作协议,旨在提供更多的经济、文化甚至军事融合机会。

然而两国间的联盟一直较为松散,实体的性质仍然含糊不清。事实上该联盟一体化程度并不是很强,白俄罗斯希望借该联盟加强本国的经济,与俄罗斯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俄罗斯则希望借助与白俄罗斯的联合来提高自己的区域影响力。为了协调经济差异,两国近年来一直在举行各式一体化谈判。

1999年两国间的联盟正式形成,其希望构筑起一个货币、经济、贸易等领域一体化的桥梁,然而目前来看,该愿景并没有完全实现。

“俄白联盟”倾向于经贸领域

根据《俄白联盟条约》,最高联盟议会是整个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由两国总统、总理和两国议会的议长组成。每个国家在联盟议会中都有一票表决权,这实际上意味着所有决定都必须获得两国一致通过。

联盟还拥有一个部长理事会,由两国总理、外交部长、经济部众、财政部长和负责国际联络的国务秘书组成。两国可以直接从部长级层面借助联盟对接相关经济合作事项,同时提高了两国在经贸领域交流的效率。俄白联盟还拥有由九名法官组成的联盟法院,法官任期六年。以及审计院,控制预算的执行。

在联盟中,俄罗斯与白罗斯都保留主权和独立地位,两国仍然对自己的内部事务和对外关系拥有全部的决定权,“俄白联盟”最像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

俄罗斯过于霸道,引起白罗斯的担忧

事实上,“俄白联盟”之所以一体化程度并不高,除了其松散的性质之外,还和俄罗斯的外交风格和两国间在某些利益上的冲突有关系。俄罗斯在独联体当中的外交政策趋向于霸道,导致周边邻国并不能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和俄罗斯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2008年出兵南奥塞梯与格鲁吉亚交恶,以及2014年武力干涉乌克兰内部冲突之后,俄罗斯在周边邻国当中的形象日渐变差,所以白俄罗斯也有自己的担忧。

两国在其他方面也有实质上的冲突,就比如能源领域。白俄罗斯在2001年恢复海关管制,并暂停两国间的关税同盟,直到2010年才恢复。本来两国还打算在整个联盟中实施通用货币的行动,但这些行动都告失败,“俄白联盟”实质上已经走向 “名存实亡”的地步,未来会如何发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说起乌克兰和俄罗斯,给人的印象就是冲突不断。曾经因为克里米亚双方爆发过冲突,近期乌克兰又与土耳其签署了合作协议,被认定为对抗俄罗斯。我们都知道,乌克兰与俄罗斯接壤,而且之前都属于苏联,那么这两个国家为何关系势同水火呢

乌克兰:俄罗斯的发源地

公元10世纪前后,东斯拉夫各部落在今乌克兰地区结合形成古罗斯部族。862年,东斯拉夫在诺夫哥罗德建立了第一个罗斯王国留里克王朝,后来占领了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是东欧平原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古国之一,人口达到500余万,疆界空前广阔,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如今乌克兰的国土面积也是相当大的,在欧洲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排在了第二位。当时的基辅城也被誉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但基辅罗斯逐渐衰落后,被沙俄的始祖——莫斯科公国所灭。基辅罗斯一直被奉为俄罗斯历史的发端,基辅城也被称为“俄罗斯诸城之母”。

13世纪20年代,蒙古人打进了东欧(天之骄子成吉思汗的后人实在是猛。),使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公国沦为金帐汗国的属国,随后蒙古向西推进,在1240年攻陷基辅。13—15世纪,乌克兰曾先后抗击蒙古人、日耳曼人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从14世纪起历受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

“乌克兰”一词的本意为“边区”,在12至13世纪,这一词开始使用,随后这一称谓逐步扩大到今天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但是当时并不存在乌克兰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土地分别被划入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版图,乌克兰人成为一个丧失了自己国家的民族。

1648年,乌克兰人民在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率领下起义,反对波兰的统治。他致函沙俄政府,希望得到帮助。但沙俄政府反应谨慎,没有迅速予以答复。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乌克兰起义军依靠智谋两次击败了当时的欧洲军事强国波兰。然而由于波兰收买了克里米亚汗国(知道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关系了吧),克里米亚汗国在背后对乌克兰起义军发起了攻击。腹背受敌的乌克兰起义军不得不再次向沙俄求援。

1650年沙俄与波兰之间的领土问题谈判破裂,沙俄决心帮助乌克兰。1654年3月,乌克兰代表团在莫斯科觐见了俄国沙皇。随后双方签订了《三月条约》,乌克兰与沙俄正式结盟。

与乌克兰结盟,一方面使俄罗斯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另一方面也打开了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大门。与俄罗斯的结盟也成为乌克兰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1700年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发动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北方战争”。战争期间,彼得征调大批乌克兰哥萨克充当炮灰。彼得还以战争为由,强行取消了乌克兰的地方自治,引起了乌克兰贵族的不满。1708年,乌克兰首领马泽帕与瑞典结盟,寻求重获民族独立。闻听此讯,沙皇彼得大怒,派军队血洗哥萨克营地,从此双方结下了深怨。

1709年俄军在乌克兰境内彻底击败了瑞典军队,乌克兰的独立梦想破灭。随后彼得大帝专门组成了小俄罗斯部,在乌克兰推行全面俄罗斯化的殖民政策,强制乌克兰人抛弃自己的母语和文化传统。此后200年间沙俄一直牢牢地控制着乌克兰。

1917年沙俄发生“二月革命”,帝国瞬间解体。1917年3月乌克兰成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中央政权“拉达”。为了获得德国的承认,“拉达”抢在苏俄政府之前与德国媾和,以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代价,换取德国派遣45万军队进入乌克兰,抵抗苏维埃政权。但没有想到,德军一进入乌克兰就找借口推翻了“拉达”政权,扶植了一个亲德的傀儡政府。德国投降后,苏俄红军展开反攻,乌克兰重回苏俄版图。

1922年12月,乌克兰作为第一批四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加入了新成立的苏联。1939年苏联政府用武力夺回西乌克兰地区,乌克兰就此完成统一。

在苏联时代乌克兰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成了全苏联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如苏联最大的造船厂就设在了乌克兰。然而由于苏联政府的一些错误政策,导致乌克兰民族主义情绪不断滋长。

苏联时期农业发达的乌克兰一直是苏联的“粮仓”,但在苏联建立初期,由于***推行强行征粮政策和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乌克兰出现了大饥荒。上世纪30年代,乌克兰又成为“大清洗”的重灾区。大批乌克兰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监禁和枪决,还有大批乌克兰群众被迫迁往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这些都让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裂痕不断扩大。

1991年8·19事件后不久,乌克兰趁着苏联中央政府陷入瘫痪,宣布成立独立国家。

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乌克兰的难民都去往东欧各国。

一、乌克兰的难民去往东欧。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开战118天,乌克兰出国的难民约801万,其中去往波兰的415万人,去往俄罗斯131万人,去往匈牙利81万人,去往罗马尼亚69万人,去往摩尔多瓦51万人、去往斯洛伐克53万人,去往白俄罗斯2万人。

乌克兰在战争中失去了801万人,平均每日有68,000人死亡。目前乌克兰的名义上有3539万人口,实际控制的人口是2899万。乌克兰有八百万难民,按照这种趋势,一年之内,就会有一半的人离开。两年后,所有人都会离开,只剩下老弱病残。

二、波兰接纳了绝大多数乌克兰难民

支持西方的乌克兰人涌入欧洲,80%的乌克兰人都被波兰接纳,少数通过波兰前往西方,连美国都接纳了乌克兰人。乌克兰人也有逃难到英法德等国家的,但因为受到了来自西方的歧视,以及一些乌克兰人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乌克兰人和当地居民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由于西方并没有给进入本国的乌克兰人平等的待遇,由此而产生了强烈的矛盾,而且也使得当地原住民对乌克兰难民充满了敌意。

三、东欧各国对乌克兰难民的态度

对于乌克兰的难民,欧洲各国起初都是争相避难,高唱赞美之词。三个多月后,乌克兰的难民数量越来越多,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都被大量的难民占据,这些国家的负担越来越重,他们和当地居民之间也发生了很多冲突。

如今,欧洲人对“白吃白住”和“游手好闲”的流民日益理性化,而乌克兰难民寄人篱下,生活却越发艰难。

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变化,克里米亚已成为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甚至是俄罗斯和欧美共同关注的问题。昨天,俄罗斯军队出兵克里米亚,普京请求国会同意对乌克兰使用武力,对此,议会上院已同意。

  从地理上看,克里米亚半岛位置十分重要。这里不仅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而且是目前俄罗斯黑海舰队的驻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重要战场。从民族上看,克里米亚的俄罗斯人占近60%。在前苏联解体之后,克里米亚就差点因为要求加入俄罗斯而爆发冲突。18世纪以来军事家一贯认为,“谁占领克里米亚,谁就能控制整个黑海”。

  因此,俄罗斯在此刻出兵乌克兰,在外界来看有着十分明确的战略意图。在乌克兰动荡的过程中,俄罗斯控制住克里米亚,“进”可以推动克里米亚发声,摆出求保护态势,乃至推动克里米亚的独立,至少使乌克兰不敢与俄罗斯直接对抗,转而压制欧盟和美国回到对话轨道上;“退”可以保持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军事存在,维护俄罗斯西南方向黑海和亚速海的安全利益

此刻,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局势正滑到冲突边缘。之前,在乌克兰国内危机中,俄罗斯所支持的***亚努科维奇流亡俄罗斯,2月21日签署的基辅协议成为一纸空文,对此,俄方必然不会罢休,俄罗斯需要借助克里米亚重新占据上风,控制局势,通过军事优势扳回一城。

  1991年,在苏联解体格鲁吉亚独立之后,原本格鲁吉亚下辖的南奥塞梯宣布独立,并谋求加入俄罗斯。从此开始的南奥塞梯问题,成为了俄罗斯制衡格鲁吉亚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2008年俄格冲突中,俄罗斯大举派兵进入南奥塞梯,支持南奥塞梯的独立。“南奥塞梯化”就成为俄罗斯控制周边国家的一种有效方式。

  假如下一步乌克兰持续和俄罗斯对抗,很有可能克里米亚对于乌克兰,逐渐滑向“南奥塞梯”化的趋势。尤其是俄罗斯宣布为乌克兰“金鹰”特种部队的前队员提供庇护,聚拢了这支乌克兰变局之后被解散的部队1000余人,更为自己建立了一支在克里米亚较为可靠的当地部队。一旦乌克兰有事,“金鹰”的行动对外来说并非俄罗斯武装力量,作战能力又很强。

  但是,这次事件,俄罗斯是否还有更大战略意图,也不好说。上次俄格冲突是速决战,而这次俄罗斯又是“招安”乌克兰境内的“金雕特种部队”,又是寻求议会批准对乌克兰动武。或许,俄罗斯可能目标不止在控制克里米亚。俄军队与乌克兰亲俄武装配合,全盘接管乌克兰,扶持亲俄势力上台,或也在俄当局考虑之中。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局势进一步恶化,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对于西乌克兰独立问题,俄罗斯政府最新的表态很清楚。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2月24日对乌克兰新***展开批评,称临时政府就是一群“持枪叛变者”,俄罗斯不会与其合作,并指责西方对乌克兰进行干涉。梅德韦杰夫表示:“如果你们认为在基辅各处蒙面持枪抢劫的人是政府,那么我们很难与这样的政府合作。然而,我们的一些外国伙伴却不这么认为。”而失去俄罗斯的乌克兰显然不会维持几天,毕竟两国的经济联系太近。对于未来,西乌克兰独立倾向越来越大,反对派与俄的关系也将渐行渐远,与亲俄派未来发生内战几率会很大。而俄罗斯现在要做的应该就是扶植起亚努科维奇作为代理人,强占克里米亚半岛后不冒险出击整个乌克兰,同时将克里米亚半岛和东乌克兰作为亚努科维奇反击的阵地。这样既规避风险,同时又保护了自己盟友。

  对于这种方法使用,俄罗斯人游刃有余。1992年扶植的德涅斯顿河沿岸共和国,1993年扶植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共和国,都是出兵后保证盟友不损伤的情况下,扶植起的代理人。未来乌克兰会不会爆发内战,我们拭目以待。

因为战争的影响,很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在乌克兰很多的民众都没有住的地方也没有吃的东西。在俄乌战争开始之后,幸亏有很多欧美国家能够收留乌克兰的难民,让这些难民们能够有一个安身之所。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发动战争都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希望俄乌战争能够尽快的休止。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关于在战争中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怎么办?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因为战争的影响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战争是很残忍的,一个炮弹下来可能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东西,也没有住的地方了。在战争发动的时候,乌克兰民众的衣食住行一直都得不到保障,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

二、幸亏有欧美国家的收留,使得乌克兰的难民能够有吃的东西住的地方

还有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开始之后,乌克兰的很多民众都没有了,吃的东西也没有了住的地方。为了弘扬人道主义,很多的欧美国家都开始收留乌克兰的难民。幸亏有欧美国家的收留,才会使得乌克兰的难民不至于流落街头,挨饿受冻。希望俄罗斯和我们之间的战争能够尽快停止。

三、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发动战争都是错误的

炮弹是不长眼睛的,他们会无差别的攻击人类,让人类受伤,甚至是失去自己的生命。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的人都不相信,还会有人因为战争而失去对自己的生命。目前这个时代是以和平为主题的时代,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发动战争都是错误的做法。

那么你觉得在战争中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应该怎么办呢?欢迎评论区下方留言。

克里米亚危机和乌克兰东部冲突是俄乌战争起因的重要因素。

克里米亚危机:2014年,乌克兰的亲俄总统被亲欧派的抗议者推翻,俄罗斯对此感到不满。随后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部署军队,并在一个被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的公投后,宣布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这一行动引发了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

乌克兰东部冲突:在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爆发了冲突。这些地区的一些人反对乌克兰中央政府,希望加强与俄罗斯的联系。乌克兰政府和西方国家指责俄罗斯在冲突中支持反对派,但俄罗斯否认这一点。

克里米亚危机和乌克兰东部冲突等因素共同导致了俄乌战争的爆发。

俄乌重要战斗

争夺利西昌斯克:2022年7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称,已控制利西昌斯克多处目标,乌军损失惨重。但乌方对此予以否认,并表示乌军没有撤离利西昌斯克的计划。

“解放”卢甘斯克地区:2022年7月3日,俄国防部消息,绍伊古当日向俄总统普京汇报说,俄军已“解放”卢甘斯克地区。得益于成功的战斗行动,俄军和卢甘斯克武装力量已完全控制了利西昌斯克市及其周边居民点。

红利曼:俄乌双方围绕顿涅茨克地区战略要地红利曼的控制权展开激烈战斗。2022年10月1日,乌克兰媒体表示,乌军已经控制了红利曼,俄国防部当天则表示,俄军和顿巴斯地区武装已从红利曼撤离。

-俄乌战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2015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