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和家长往往不太注重孩子的情绪。总是认为孩子情绪多变是由于年龄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成熟了。其实不然,幼儿情绪的表达和成熟也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作为教育者,有义务让孩子学会拥有成熟快乐的情绪。 一、认识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幼儿的情绪发展对其个人与社会适应有着深远的影响,贯穿整个人生:情绪可以作为幼儿与他人沟通的一种方式,调节社会距离,用来与他人交流。如通过微笑,孩子可以向他人表示他喜爱的事物。心情愉悦笑脸迎人的幼儿,通常更容易获得父母师长的喜爱,并受到同伴的欢迎。相反,一个易生气动怒.爱哭泣的孩子,往往使同伴敬而远之,容易受到孤立。情绪影响幼儿认知发展。当一个孩子的情绪处在积极状态时,快乐向上,乐于学习,思维灵活,想象大胆、丰富并具有创造性。我们经常读到三四岁的孩子“创作”的充满灵气的小诗,看到色彩绚丽且充满童趣的儿童画。而当孩子情绪处在消极状态时,表现为沉默、呆板、反应迟钝且少言寡语。情绪影响幼儿身心健康,一个快乐的孩子往往胃口好,体质好;而心境不好的孩子往往面黄肌瘦,发育迟滞。不良的情绪往往直接诱发心理障碍。情绪还影响人格的发展,稳定持久愉快的积极情绪特征易于幼儿形成稳重、乐观、活泼等好的人格特征;反之,则易形成多疑、孤僻、易怒等不良人格。 幼儿情绪的稳定性很差,常常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波动、变化。如当孩子平心静气看连环画时,窗外天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他们会立刻转移注意力,兴奋地大叫起来。幼儿的情绪还具有明显的易感性,如当成人做出恐怖的表情时,幼儿也立刻会出现恐怖的情绪反应,在童话音乐剧里,当大灰狼出场时,总伴随着低沉的大提琴声,以后只要这种低沉阴郁的大提琴声一响起,孩子往往会吓得闭上眼睛。幼儿情绪还具有易冲动性,孩子经常因争夺玩具而情绪激动,号啕大哭,但当父母用些搞笑的表情、幽默的言语给予安慰时,他的眼泪还挂在脸上却马上发出笑声,又显示了幼儿情绪的易转移性。 二、合理疏导负面情绪 和成人一样,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也会郁郁寡欢、怒不可遏、无理取闹,这很正常。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首先应接纳孩子的负性情绪,这也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会说:“别这样,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其实,这样的表述否认了孩子不良情绪需要宣泄这一道理。这种教育方式非但不会使孩子真的没有负性情绪,而且会助长孩子的压抑和否认,而这种压抑常常在孩子青春期时变成一定的神经质倾向,有些孩子还会发展出一些心理问题。事实上,孩子感受到害怕才会知道要注意安全;孩子懂得羞愧才会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有难过的经验,才能理解他人的悲伤。所以,家长和老师不要总是否认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更不要过分压制孩子的表达,我们应该接纳并合理地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⒈提高认识水平,进行情绪疏导 幼儿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所处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而且对于同一情境或刺激,不同的幼儿可以产生很不一样的情绪反应。有一次,我班的王翔和佳佳为了争夺一个玩具发生争吵,他们虽然同样受到了我的责备,但反应迥然不同:王翔只是不快地低下了头,而佳佳顿时面红耳赤地指着一个小朋友的脸大声说:“都是你,让我被老师说,这本来就是你的错,呜……”说完竟嚎啕大哭起来。我想,佳佳会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对自身错误缺乏认识,对老师责备不能忍受。于是,一方面遇到他做错了事,我尽量不去责备他;另一方面,我多次帮助他认识到老师的责备是善意的,如果碰到不满意的事或者哭闹的时候,只要老师一提醒就应该停下来,老师喜欢知错就改的孩子。通过多次交流,他渐渐提高了认识。再有不良情绪时,我就提醒他,他宣泄的强度不断减弱,时间也不断缩短。 ⒉进行暂时隔离,重在自我发现 日常教育中可见,当幼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发脾气,而成人为了让幼儿不发脾气或生怕幼儿的心灵受到伤害,则一味迁就。显然,这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做,会无意起到强化幼儿无理取闹的作用,使幼儿的不合理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到严重时,稍遇不顺心的事就会出现哭喊、跺脚、打滚等暴怒现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陷,幼儿在家中形成的不良的表达情绪的方式方法会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来,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对此,我采取“暂时隔离法”,以使幼儿的情绪更好地、更快地平静下来。 记得带小班时,我班的李玉桐小朋友适应能力较差,稍有不顺心就会在教室里大叫。这类幼儿的行为表现,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情绪的抵触性,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他想用叫声引起老师的注意,向老师发出要求关注的信号,然而却大大影响了幼儿的集体生活。碰到这种情况,我就请李玉桐暂时离开集体到教室的外面,并提醒他,在教室里大叫已经影响了别人,现在老师同意你在外面叫,待会儿再进教室,既然老师同意你叫,就不会批评你。这种“暂时隔离”一开始效果不明显,李玉桐在教室外面仍旧大哭大闹,但二三次下来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叫声并不能起作用,特别是他观察到自己在叫时,老师和小朋友们“看都不看自己一眼”,于是他觉得这种叫的方式没意思了,经过多次、反复“脱离现场”后,老师和小伙伴等促使他“叫”的强化物在他的脑海中消失了,他现在已经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愉快地交往了。当然,这种“暂时隔离法”要小心使用,只能针对某一些幼儿,而且每一次时间不应过长,而且,还要有人配合暗中监视幼儿,以免发生意外,隔离的环境要避免其他刺激物。 ⒊培养广泛兴趣,转移不良情绪 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活动,广泛地与他人特别是同龄幼儿交往,是让幼儿学会积极的情绪宣泄的又一种有效方法。尤其要教育幼儿在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能将自己长时间地束缚在引起自己不满的地方或活动上,要让他们学习运用转移的方式消除不良情绪,在遇到挫折或冲突时,不能将自己的思想陷入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绪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游戏中去。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们玩“滚地雷”的游戏。在第一批孩子中我请了乐乐。看得出乐乐是非常喜欢这个游戏的,可惜的是第一个回合乐乐就输了,他急得要哭出来了。我却笑着对他说:“乐乐,你最爱讲故事了,待会儿游戏玩结束了,老师就请你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好吗?”他使劲地点点头。游戏完后,当我看到乐乐正有声有色地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我心里乐了,因为他不再为“输”生气了,我的“兴趣转移法”“赢”了。这种“兴趣转移法”不仅使幼儿的情绪得到良好的发泄,还能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⒋充分理解孩子,允许向“我”宣泄 幼儿在遭到冲突或挫折时,往往会将事由或心中的不满感受告诉老师,以寻求同情和安慰。幼儿经常性地“告状”曾在幼教界引起过一定的议论。其实,这种以寻求支持的方式应付心理压力的策略,对于幼儿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它不仅体现了幼儿对老师的信任,同时也是幼儿消除心理郁积的常用方式。在幼儿宣泄时,如果教师处理得不好,或批评,或不在意,那么以后幼儿会不知不觉借助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应付各种不良情绪,摆脱情绪的困扰。如自我压抑,向他人投射等。面对孩子的“告状”,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这些: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当孩子“告状”时,我们不应以“去,我忙着呢”或简单地应一句“知道了”这样的方法去对待,这对孩子是不礼貌、不尊重的,会使孩子更感委屈。我们应耐心倾听,并从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和理解他。弄清事实,让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应弄清孩子“告状”的原因,适当安慰孩子,但不应完全相信自己孩子的话,应鼓励、启发孩子说出事情的过程,想想是谁的错,该怎样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才敢于向我们将自己的情绪真正宣泄出来。 ⒌设置“冲突”情境,给予“补偿”教育 通过设置冲突的情境让幼儿自己感受并给予补偿性的教育,也是引导幼儿正确选择与社会行为规范相一致的宣泄方式的有效教育方法。教师对于幼儿表达的情绪体验、感受,不应妄加批评或评论,而要通过设置“冲突情境”教会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讨论和商量出合理解决的办法来。在冲突情境出现后要让幼儿自己进行评论,并学会寻找解决矛盾、让冲突双方都高兴的对策,让幼儿通过讨论,自觉、心悦诚服地按照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去做。经过多次“情境冲突”的讨论,幼儿是可以学会怎样正确地宣泄情绪的。 我曾组织全班幼儿讨论过一个话题,这个话题的自我“冲突情境”是:“小明非常需要一双旱冰鞋,但爸爸忘记了给小明一双旱冰鞋的许诺,小明心里很生气。那么接下来,他会怎么做?”在讨论中有90%的幼儿说:小明会失望、不满、气愤;80%的幼儿认为小明应该与爸爸大吵大闹,不理睬爸爸等。可见对幼儿进行情绪宣泄的补偿性教育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有效。“补偿教育法”既合乎情理,又能使幼儿接受。 ⒍引发积极情绪,培养良好性格 积极的情绪是防御外界环境或机体内部不良刺激困扰的有力屏障。通过对本班幼儿的调查研究,我认识到:性格活泼开朗的幼儿大都能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即使想要释放心中的不满,也会选择较为合理的宣泄方式;而抑郁、孤僻的幼儿则反之。性格活泼的幼儿大都交往能力较强,接触的面又广,对自己充满信心,遇到不顺心的事,他们会寻找各种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而抑郁、孤僻的幼儿常常遇事无主见,胆怯,退缩,一有不顺心的事就无法控制。我班刘家琪是一个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平时很爱哭,连鞋带系不好、文具找不到也要哭,而且哭起来就一发不可收。对于她,我除了给心灵上的抚慰外,还努力引发她的积极情绪。我常常对她说:“刘家琪,你笑起来最好看了。”平时一有进步(遇事不哭)我就表扬她,后来,她改掉了老是哭的坏毛病,在班级里她也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认可,于是她笑容多了,哭声少了。
1)“暂时隔离法”,给孩子面对自我情绪的空间
当孩子已经沉浸在自己的脾气中,这时转移注意力已经没有什么效果。
父母可以将孩子暂时隔离开,等他情绪缓和之后,再引导其表达不满。
比如前面提到的小白想买绿裙子,妈妈本来的处理方式是“给你买,但不一定买得到,要看明天的情况。”
其实妈妈可以等孩子冷静下来之后这样说:“绿裙子是挺好看的,可我觉得你穿那件粉色裙子更好看,昨天还有阿姨夸好看呢?如果实在觉得不合适,妈妈再带你买绿裙子。”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要求得到满足,同时也会忘记对绿裙子的偏执。
只有给孩子找到解决办法,才不至于让他乱发脾气。
2)给孩子建立规则,才能杜绝再犯
孩子只有具备规则意识,才不会乱来。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发脾气,觉得这只是一时之气,过一会就好了,根本就没有解决问题,这大错特错。
对于孩子来说,对和错的概念一定要分清楚。错了就要道歉,这样当孩子发脾气时,才会听教导,并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
3)发挥“共生效应”,把自己的积极情绪传达给孩子
比如小磊见到自己的零食给其他小朋友的时候,会大发脾气。
这时父母的其实可以这样处理,先理解孩子的心理:“爸爸知道零食是你的,你是怕自己的零食全部给别人是不是?可是柜子里还有很多,妈妈明天还会给你买,没有人会抢的”。
当孩子发脾气时,首先要找到原因,然后缓和情绪,把正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这样才能实际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 教育 是以健康为目标,以卫生科学、体育科学为内容的教育,也是向幼儿进行保护自己身体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计划 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孩子,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孩子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二、具体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集体备课工作;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为主的以广大家长、全体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体实施:
教师方面:
1、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三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
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孩子方面:
1、教会孩子掌握几种放松心情的好 方法 。
2、设立师生互动交流版面。让孩子随时有表达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家长方面:与家长多沟通;针对部分家长组织一些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四、具体工作安排:(略)
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孩子,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孩子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二、具体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集体备课工作;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为主的以广大家长、全体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体实施:
教师方面: 1、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三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
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孩子方面: 1、教会孩子掌握几种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2、设立师生互动交流版面。让孩子随时有表达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 家长方面: 与家长多沟通;针对部分家长组织一些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三)
一、对幼儿认知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对中班幼儿感知觉培养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教师应保护好孩子生理器官,有意识的训练幼儿视觉、触摸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1)可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幼儿的听力,平时要定期测量幼儿听力情况,及早治疗和防范。
(2)让孩子逐步辨认:红、黄、橙、绿、天蓝、蓝、紫等色,并逐步按名称选色及按色讲名称。
(3)教孩子用手摸,辨别物体的粗细、软硬、轻重、粗糙、光滑。
(4)用捉迷藏或找物的游戏培养孩子逐渐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如用同类物体摆成不同的空间位置,让幼儿指出方位。又如用物体摆成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等。
(5)可以通过带领孩子做一些观察记录来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如带孩子观察母鸡→生蛋→孵小鸡→母鸡带小鸡的,并讲出先后顺序。还可以通过 故事 、童话等帮助幼儿掌握“从前”、“很久很久”、“后来”、“开始”、“结束”等词汇。
2,对中班幼儿注意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对周围事物极感兴趣,到处看、听、闻、说。因此,活动能力、生活范围、知识量都增长、扩大、增多了。中班孩子有意注意得以发展,如果我们做到使幼儿明确观察任务,选材又适合幼儿知识水平,利用有趣的声音、动作、鲜明的颜色,必定能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预定的观察目标上。
3,对中班幼儿记忆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有意记忆逐步增长,能记住情节和有关词句,复述故事,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他们的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即记忆自己所熟悉的、所理解的比不熟悉的不理解的内容效果好,理解对幼儿有很大作用。
4,对中班幼儿思维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很高,他们可边动作边说边记,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 逻辑思维 水平差,处于萌芽状态。他们掌握实物概念时能概括出实物主要特征,特别是功用特征。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玩“找错”的游戏,如家长讲“马是拉车的”幼儿讲“对,马是拉车的”,“水果是扔掉的”,“错,水果是吃的”。中班的数概念可掌握到“10”,词汇的掌握也随着年龄增加,这为幼儿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让幼儿 学书法 、学绘画、学语言。
5,对中班幼儿想像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想象的对象和内容深广得多了,特别是对贴近幼儿生活的想象显得具体而细致,甚至大人忽视的细节,他们也想象到了。他们会幻想着与星星、月亮做游戏、乘坐火箭在太空中的运动会上夺金牌,其中也许包含着想象的创造性成份,这是很可贵的,应予以启迪保护。
二,对幼儿情感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情感仍带有明显的外露,易冲动及易变的特点,但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情感也会向着稳定而深刻的方向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评价都有些发展,家长应帮助他热爱幼儿园的班级群体与朋友建立良好的联系,互相报出电话号码,鼓励他们在平时晚上或双体日互通电话。
三,对幼儿意志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意志品质发展很不成熟,所以家长要让幼儿自我控制时,一定要幼儿明白行动的目的,因为只有当行动的目的为幼儿理解而感兴趣时,才会出现较好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另外家长在家中不妨采取一些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遵守某些规则。
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相关 文章 :
★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2020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2020年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选
★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本
★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 2017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模板
★ 202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