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从一个别致的角度吟唱祖国母亲。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既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又热烈奔放、一往无前。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
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诗歌先抑后扬,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是鉴赏全诗的要点。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词语前面都有或长或短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显示出它们所受的苦难,“数百年来”“历史的隧洞”表明经历过漫长岁月。排列在最后、也是最受强调的“驳船”,则是在“淤滩上”,在另一头“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的纤绳的牵引下艰难前行。作者反复运用“我是……”的句式,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里,融个体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里,表达了“我”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最后一行,以破折号引出“祖国啊”的激情咏叹,这是叙述人称的转换,也使诗意在小小的高潮中稍作停顿。以下两节也都以这种方式结尾。
第二节,没有像第一节那样排列较多的具体意象。在这一节里,“贫穷”“悲哀”“希望”等等,是抽象词语。“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前两节诗都写祖国的历史,第一节重写实,这一节重精神。在精神上,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保持着“痛苦的希望”,千百年来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落到地面”,变成现实。
第三节,写的是现在。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千年古国又开始了新生。诗人再次排列出一系列生机勃勃的意象,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等等,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第四节,是“我”的宣言。从个体上说,我是中国十亿人口中的一个,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从“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么,“我”用什么来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呢?诗人庄严地向祖国宣告,“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最后,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终篇。
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抒情又非一览无余的倾泻,而很注意其波动的节奏,由悲哀.低沉到欣喜.高昂,又由亢奋到深沉,其中纠结着悲怆.忧患.炽烈,失望与希望,叹息与追求等多种复杂而凝重的感情,体现出诗人独有的委婉幽深、柔美隽永的抒情个性。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在诗中,“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了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之一(蔡其矫)
这首诗,在句法上借鉴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痛苦。我是战争的声音。……我是饥饿!……我是……被吊死的女人的喉咙。……我是戈雅。”沃兹涅先斯基写的是我和战争的关系,用圆周句式强化对战争的悲伤和愤怒。舒婷写的是我和祖国的关系,也用了这种句式,增加痛苦和挚爱的深度,但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圆周句式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情绪的作品中,悲伤痛苦的情调最宜用它来渲染。
重复是诗歌创作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而圆周句式则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即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接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两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它可分双成分,三成分,四成分和多成分。这首诗用的便是多成分。
诗一开始就进入高潮,这是舒婷的一贯手法。第一节头两个副句是平衡句,寓有音响和色彩的描绘。三、四句则缩短,不描绘;五句却伸长,行短意紧,强度超过前面四个副句,于是主词(祖国)出现。
第二节开始一反前节方式,直叙,连形容词都不用;三、四句是总结前面,然后主词出现。
第三节又是一个变化。五个副句分列七行,节奏松紧交错。如果一、二节是写过去(“‘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地面的花朵”),用现在式;这第三节则是写未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也用现在式,这就更富具体性和现实性,承上启下,痛苦上升为希望,于是主词又再次出现。
第四节头两行,十亿分之一是小,九百六十万平方是大,大和小统一在一起,是对比中的强化,意即“我”是祖国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着整个祖国。接下去,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我,和从我的血肉之躯取去,又是一种对照,从中突出我同祖国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迷惘、深思、沸腾,与富饶、荣光、自由,也是性质相反的对衬,以见出痛苦和欢欣的无限。如果前三节在句法上是写我与祖国的关系,第四节便是反过来写祖国和我的关系,这才是主题所在。句法参差正是心情激动至极的表现,在主词的双重呼句中结束全篇(前三段末的主词都是单一呼句),达到最高潮。
诗只有三十四行,却用了四个分号。这些分号内的副句,时长时短,体现着节奏旋律的变化。这首诗带有政治色彩,但它不议论,只描绘,也是一个特色。诗中所有的象征和比喻,既质朴,又漂亮,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契合。诗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观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民族语言手段和表达方法,写出人民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实质和典型色调,她感到和说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说的。
(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之二(李霆鸣)
一提起祖国,人们往往会想起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四大发明、地大物博……以一种貌似豪放实则空洞的虚假,去歌颂祖国的强盛伟大。舒婷反其道而为之,独辟蹊径,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其严峻的现实,选取大量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以蒙太奇的方式剪辑组合成一幅幅流动凝重的画面,配之以舒缓深沉的节奏,唱出实实在在的对祖国的款款深情。
在诗人的心中,祖国不再是大而空的抽象,而是饱经沧桑的过去、贫穷凋敝的现实与绯红黎明希望的交织体。作为抒情主体,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让物化的自我形象,汇注于祖国的形象之中。“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诗人既是生长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的一个简单的个体,又是与祖国一同经受苦难屈辱、一同挣脱羁绊、一同走向希望的统一体。
这首诗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前两节沉郁、凝重,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节清新、明快,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同时,表达出经历挫折的一代青年,与祖国共呼吸共命运,以自己的血汗去换取祖国富饶、荣光、自由的心声。
(选自《中学生课外阅读与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我家附近环绕着几座小山,虽没有泰山的雄伟,但别有一番风味。虽没有海的连绵起伏,但给人一种稳重踏实的感觉,每当早晨和傍晚的时候,眺望环山,别有一番风韵。早晨,千山初醒,在青青苍山之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在山腰,像仙女在轻轻起舞。傍晚,夕阳映照重峦,霞光消退,在暮色降临山野的苍茫之中,山顶却聚着一片彩霞,经久不灭。而海,只是每天涨潮,落潮,多单调呀!
在黑夜,都静了,而山并不是安静而恐怖的,总有一些小虫轻轻唱着一支支由大自然制作的最动听的歌曲,一些昼伏夜出的动物站在树枝上静静的聆听着歌曲,时不时发出一两声叫声,好似在给它们喝彩。而大海虽然可以奏出优美的旋律,但它缺少了舞台上最重要的角色——演唱者。这种表演是一种缺憾。
在山间小路中漫步,花香和青草的香气夹杂在一丝清爽的风中向你扑面的吹来。这时,好像除了几只鸟在“聊天”外,似乎是没有什么声音了,但你仔细聆听大山中的每一个动植物,都在向对方谈自己的心事。你听!“沙,沙,沙——”这是树在谈心;你看!花儿们在互相点头,问好;你看!你听!“沙,沙,沙,——”这是草儿们在唱歌,它们随风扭动着身体,一定在跳舞,也许是在为它们的节日庆典准备节目呢!而海底虽有美丽奇妙的景观,但现在又有谁能看见呢?大自然是一个天才而伟大的导演,而山则成了最广阔的舞台,这山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各自扮演者自己的角色,让这个舞台时刻都充满生机
以山为话题的作文500多就行作业帮山,我想谁都见过但是你观察过山吗/我想你没有再问你,你的童年是在山上渡过的吗?我想你这位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也不是这样的虽然我也是个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不过我童年生活的地方旁边的那座山却让我永生难忘,因为我把我童年的一部分让山保存着,每当我看到山,童年的美景便一一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说的这座山叫西山,由于它位于烟台城中心的西边,便起名为西山它没有黄山那么千奇百怪,也没有泰山那么雄伟;它 泰山那么雄伟;它没有桂林那么秀丽,也没有华山那么壮观但我一直爱着它,因为…… 修建在山上直插云霄的烈士墓吸引着来烟台游玩的人们每年清明节那天,成千上万的人们胸带白花,来“看望”他们人们对烈士的尊敬好象打动了山,要不然山中的溪水为何突然变得如此清澈?大树的树阴下为何感到如此凉爽?风吹来时带来的水珠洒在脸上,好像连山也为烈士哭了这时,不懂事的我便会说:“山也会哭,爸爸妈妈说只有生物才会哭是假的!”这时,父母只是笑着摇摇头山是爱美的,在我记忆中,山的“衣服”在四季的变化中悄悄地跟着变了…… 春天到了,我站在山顶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微风吹拂着千万条嫩绿的刚抽出来的柳丝,让远处的人们误以为有仙女在载歌载舞此时,路旁的松树也不甘下风,将一些枯叶送给大地后,那嫩绿的,软软的针叶不知何时从松树的树杆里长了出来,在为以后的美景做准备小草也从刚解冻的小溪中得到滋润,悄悄地破土而出,为那含苞欲放的花儿做着点缀这时,由于满山都是绿的,我便笑着对父母说:“山是会穿衣服的,而且它最喜欢绿色!”父母便会笑着说:“是吗?你看看夏天的山吧” 夏天到了,我又一次来到了山顶,此时的景色大有改变那嫩绿的柳丝已经触到地上了,而松树则将松针变得又硬用绿,松果缓缓滴着松油,我想它可能想为人们多做几个琥珀吧而远处的景色更加迷人;青青的草地上,有许多不同颜色的花朵,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张绿地毯上锈着朵朵花儿走近一看,才知道那里的花儿,都是平时不起眼的野花,而温室里的那亭亭玉立的“高贵”的花儿,我怎么看都不如这自然的美就在这时,我一脸茫然,山也会换衣服小溪里的笑声把我从沉思里叫醒,只见父母好像明白了我的疑惑,便队我说:“你再看看秋天和冬天吧” 从此,我更加仔细地观察了秋天和冬天,哪怕每一个细节我都不肯放过秋天,山穿的是金色的衣服,冬天则是一片雪白这时,我像发现了新世纪最大的发现似的,郑重其事的对父母说:“我知道了,山有四套衣服,每个季节换一次,不过一件穿3个月,它太爱干净了吧!”此时,我搞得父母哭笑不得,而我却像个胜利者一样,笑着说:“父母被我难倒了!” 山是大方的我记得一片松树后有许多山枣树这些树当时是没有人管的,这可好了我们这帮“小鬼”们,每天上完幼儿园(那时我才5、6岁),由父母接送回家的时候,我便约上朋友,让父母先回家(由于我识路,而且烟台治安很好,所以父母可以放心)我则和朋友们去摘山枣山枣树有很多刺,但是我们根本不怕:较小的树枝被我们想办法折断了,而较粗的我们就只好小心翼翼地将山枣摘下来,不一会儿,衣袋、裤袋都装满了,我们才依依不舍的分开回到家里,父母看到我不小心被划伤的手,心疼地说:“哎呀!以后不要再去了,想吃我可以去买呀!”“不要!劳动最光荣,我要自己做,而切山枣树上的刺是山爷爷给我们勇敢的孩子的挑战目标!”我喊到此时,父母看着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山是爱孩子们的春天,山上的空地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去处,蝴蝶、燕子状的风筝在空中舞着自己的风采;夏天山又用它那凉爽的溪水,让孩子们尽情畅游;秋天,山上一片金黄,缓缓落下的树叶,更为正座山添上了诗情画意;冬天,雪为山送上了新衣,而山却毫不在乎的让孩子们在它的新衣服上“胡作非为”——打雪仗、堆雪人,一片愉快的景象“山真好!”当时的我只能发出这种感叹山是伟大的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了好几个防空洞,正在我不解之时,父母对我说:没解放之前,外国人的飞机整天在我们祖国的领土上空盘旋,山无怨无悔地让人们躲在她温暖的怀抱中,自己却抵抗着敌机的狂轰滥炸……终于,人们抗过了危险期正是山,她保住了附近几十万人的生命!她,从此,成为了烟台人心目中的英雄人们没有忘记山的恩情,人们规定了法律——那座上的一草一花一木都被保护着,而后人也不会为了钱财而伤害山听到这里……小小的我心中此时也极不平静……~嫌字数多,可以删一些去
家乡的五岳山作文500字骥博士看着林子达,“孩子你手上戴着的戒指是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人给我的。
”“哎,我老实告诉你吧,这个戒指是雪氏集团总裁的妻子也就是欧阳千雪的东西,当年我和她都是phoenix公司的研究人员,我的代号是VK,她的代号是CloseToYou我把她当作我亲女儿一样,我们一起研究狼孩,那时她还没有成家,我们发现狼孩只能培育雄的,培育不出雌的,于是我们不断地进行实验,后来我们逐渐放弃了,我们各自走上了各自的路,千雪由于组织的安排,让她嫁给了雪氏集团的总裁,而我一把老骨头了,他们看我不中用了,就让我走了。
那时我们已经没有联系了,就在一个风雪的夜晚……”我的家大门被敲响了,“咚咚—咚咚—”
家乡秋天的山作文五百字左右秋天的山可真美啊!五颜六色的,远远望去,像秋姑娘给家乡穿上了一套漂亮的“迷彩服”,又像魔术师拿着大画笔用温柔的手轻轻地挥向着大山,此刻,绿绿的树叶有的变黄了,有的却变红了 快看,山顶那片绿色的是什么?原来是一棵棵松柏挺立着,就像勇敢的战士在站岗放哨,又像是用翠玉雕成的宝塔快看山坡,坡上一片枫树林红通通的,就像傍晚映照下的晚霞 咦!山脚那一片金**的又是什么?噢!那是杨树、银杏树、槐树的金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偶尔从树上飘下几片叶子,像蝴蝶在翩翩起舞,真是美极了!
作文500字道县的山我就站在这里,在这座山的山顶上,凉风迎面吹来,头上的汗水渐渐地随风而去。
我随意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下,用手轻轻感觉它粗糙的表面,这石头本应是灰色的,但在这山顶上经历了不知多少的风吹日晒,上头已有了泥沙的土黄,和苔藓的墨绿。
接着,我转移了视线,看着我脚下这一大片的山景。
这四周也有很多的山,好像这儿是山的部落似的,顿时心中的寂寞全消失得无影无踪。
若当山是巨人,他们能够好心地让我坐在这儿参加他们的聚会,详细地看着他们的外貌,我还能不开心吗?这群山上的植被并不是那么的茂密,在深浅不一的绿中又穿插了一些灰黄——大地原本的色彩。
浅蓝的天空中不时飘过几朵云,而云的阴影完整地罩在群山上, 一团一团的。
在山腰以下的人们可就不能那么清楚看到这奇特的景色了,处在云的阴影之中,他们顶多只能感到一阵短暂的阴凉,而阴影的形状呢?他们就无法得知了。
这算是给登上山顶的人的奖励吧?一个 的可爱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是只小麻雀,它好像飞累了,收起翅膀安稳地停留在暗褐色的枯枝上,风将它看似柔顺的灰褐色羽毛撩起,它好像很舒服呢!闭着的眼好似天上弯弯的新月。
渐渐转红的天色提醒我该是下山回家的时候了,我起身背起登山包,又回头看了一眼,那些山,依旧停留在那儿。
我会再来的,我知道,因为这儿有值得我再三到来的景色。
描写山的作文600字梧桐山位于深圳的东部,是深圳的风景名胜之一,是一座美丽又高大的大山。
进入梧桐山的大门,就听到小鸟在树梢上用清脆的声音叫着,知了也跟着凑热闹。
蝴蝶从我们身边飞过,好像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沿着林间小道往前走,不多远,就到了第一个景点——瀑布。
只见瀑布哗啦啦地在跳舞,一些小瀑布还在哪里叮叮咚咚的打铃,侧大瀑布在哪里哇哇的下美水给人们看,我一看眼前的大瀑布,我就想起李白曾经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过瀑布往前500多米路,就到了小仙湖,清澈的湖水中,很多小鱼游来游去。
我站在桥上喂小鱼。
每当把鱼食撒下去的时候,小鱼儿总是抢着吃,湖面上顿时溅起一团团水花,可有趣了!离开小仙湖,我和爸爸又参观了风筝广场和没有建设好的体育公园。
一路我们走马观花,然后,我们到达了世界着名的弘法寺,这是一座年轻的寺院,这是一座充满着希望的梵刹!因为里面有一个活了104岁的本焕大师,本焕大师有一本用自己的血写了一本血书,那是弘法寺的镇寺之宝!最后,我们看到了梧桐山的云景,云景是非一般的优美,朵朵的白云在蓝天上飘着,画出一条条优美的曲线,这种意境是纯大自然的气息。
深深的吸一口气,我闻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在这里何不让人联想到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记游槎山作文500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全家一起去美丽的槎山公园游玩。
来到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四个用镀金写的大字:槎山公园。
在 阳光的照耀下,在树木衬托下,闪闪发光,就像金子一样。
走进大门口,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槎山公园的景色尽收眼底,景色象仙境一样美,象皇宫一样绚丽多彩。
走下台阶,第一眼看见的是一个美丽人工湖,人工湖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人工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湖底 的沙石;人工湖的水真绿,绿得象一块无瑕的翡翠。
湖边有许多花草树木,有桃花,有菊花,还有美丽又叫不出名的野花,还有蒲公英呢!有高大的松树,有美人蕉!在人工湖的尽头有一个儿童乐园,里面有波波池,旋转木马!再往里走,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看到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我肃然起敬,是英雄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才换来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槎山公园,您包涵了我们四会人民的勇敢美丽智慧。
我爱您,美丽的槎山公园!
描写泰山的作文500字 急!!!!!!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泰山。
到了山脚下,我抬头一看,哇,山脚下青山绿水,石头上满是炎武大帝的题词。
一丛丛爬山虎紧紧地贴着石壁,一束束野草从石壁上一直掉进那清澈见底的泉水里,泉水里游动着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好美呀!我们坐着旅游车,走着环山路。
刚坐上去,我还以为这车开得像蜗牛一样慢呢。
谁知,那司机开得像过山车一样快。
风在我耳边呼呼呼地吹着,使劲地往我耳里灌。
经过了二十四个急转弯,终于到中天门了。
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来到石阶那儿,看到石阶,我不由地大吃了一惊。
那陡峭的石阶,上面布满了各种鹅卵石。
石阶边上的苔藓,一丛一丛的,人踏上去一不小心就会滑入万丈深渊。
石阶两边是悬崖峭壁,一旦掉进里面就会……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爬吧!我奋力地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在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
刚开始,我爬得像小猴子一样快,到后来,我的两条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挪都难以挪动。
我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突然,我正好踩在一丛苔藓里,我立刻滑倒了。
我马上站起来,往后一看,哎呀,我的 都坐绿了!经过这次教训,我再也不敢图快了。
到了迎客松前,我和爸爸照了一张相做纪念。
我可高兴了。
爬呀爬,我和爸爸终于爬上了泰山顶。
经过这次爬山,我收获了坚持就是胜利,成功的背后有许许多多的汗水。
描写山的作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大约1 200平方公里。
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可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黄山,竟是亿万年前地壳中的岩浆凝固后形成的花岗石群;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群峰,竟是日晒雨淋、水流侵蚀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装饰”的结果!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两亿多年前,黄山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过了一亿多年,海水退去,留下了一片丘陵。
以后在猛烈的地壳运动中,地层断裂,岩浆活动,形成了黄山的基础。
到了距今7 000万年到6 500万年前,地质学上称为新生代第三纪的地质时期,地球上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大约是这个时期形成的。
在距今二三百万年时,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代。
由于长期受寒冷气候影响,黄山山体受到较大侵蚀,地形变化很大,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
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
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神游天外了。
巍峨黄山,群峰挺拔。
天都峰海拔1 810米。
由于它是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在群峰的环抱中,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
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盘空千仞的险峰。
它以高和险,使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如今,从下到上,都有了登山的石阶,还安上了护栏,系上了铁链。
然而,这小路仍是太陡太险了。
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手里抓着摇晃的铁索,几乎垂直向上攀登,这时,如果回首身后,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不能不叫人心惊胆战。
如果从远处遥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个,连绵不断,鱼贯⑧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
在快要到达山顶的地方,石阶更窄,只能容—人通过。
人们在攀登时,互相扶持,互相照应,互相鼓励,虽然并不相识,但因目标—致,倒像是—个登山的集体。
现在,当我们登上刻有“登峰造极”四个字的天都峰绝顶时,正如同经过一番搏斗之后获得成功一样,眼前景色给了我们极为难得的满足。
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
这时,我们不由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一下涌进脑海之中,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 三岛”,直上玉屏楼。
玉屏楼文殊洞顶上,有一棵破石而出、寿逾千年的古松。
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黄山素有“无石不松”之称。
黄山松多生长在海拔800米到1 700多米的高山上,还有不少就长在峭壁岩缝之中,黄山松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
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
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这是何等的气派! 黄山的最高峰是莲花峰。
它独出群峰之上,仿佛是枝含苞欲放的新莲。
登上峰顶,放眼天外,真是令人心往神驰。
沿“百步云梯”而下,翘首昂视“鳌鱼峰”,上有一巧石,如同一只“螺蛳”。
看上去好像一条巨大的鳌鱼要一口吞掉“螺蛳”。
可是,你从另一个方向望去,它又像鳌鱼驮着一只金龟。
西海中的“飞来峰”,从侧面看,像一块巨大的石峰从远方飞来,悬置在别的石峰上。
可你从正面看,它却像一只桃子,人们又称它为“仙桃峰”。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也真难为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地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
遇到晴朗的日子,虽然没有云海茫茫,却是别有一番景观。
山脚下太平县境内,呈现出一片秀美如画的田园风光,适逢此时,人们又称“猴子观海”为“猴子观太平”了。
在黄山群峰中,那些高高低低、争相崛起的巧石,千姿百态,给人以丰富的想像力。
光是听它们的名字,就足以使你产生一种遨游天宫仙境的幻觉了。
“五老上天都”“姊妹牧羊”“仙人下轿”“仙人把洞门”“老僧入定”“猪八戒吃西瓜”“仙女绣花”“丞相观棋”“仙人踩高跷”“八仙飘海”等等,这一类是拟人的,都离不了神仙气。
“兔儿望月”“金龟探海”“双猫扑鼠”“猴子捧桃”“犀牛望月”“松鼠跳天都”等等,这一些是喻物的,全离不开禽兽形。
在黄山,你可以结识许多“天国仙友”,又可参观一个奇特的“动物世界”。
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
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峰是云之家,云是峰之衣。
黄山的烟云,也是黄山一绝。
人们在高峰之上,如登仙界云霄,轻盈的云雾忽东忽西,一上一下,若即若离,仿佛是山峦、峰石的恋人,难舍难分。
黄山在一年中,竟有两百多天是沉浸在云雾的怀抱里。
淡淡云雾,澜翻
游《文笔山》作文500字那一天,校园里彩旗飘扬,运动员进行曲让我们感觉充满了活力。
首先进行的是开幕式,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主席台,我们大声地喊着我们班的口号:“二班、二班,非同一般!顽强拼搏,展现自我!”其他班的同学也排着整齐的队伍,嘴里也喊着自班的口号。
开幕式结束后,让人紧张地比赛开始了。
那天的运动会项目可多了,有跳绳、接力赛、短跑、长跑、跳远、掷铅球……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跳绳和接力赛。
跳绳比赛开始了,我们班的曹艺同学跳得非常快,只见他把绳甩成一个圆圈,并且把自己紧紧地包围着。
比赛结束了,我们班的曹艺同学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家为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紧接着接力赛又开始了。
发令老师的枪声一响,只见我们班的一位女生紧握接力棒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把接力棒递给了下一位同学,我们也在一旁不停地叫着加油!加油!眼看我们班能得到第二名了,没想到有一位同学掉棒了,最后我们连第二名也丢了。
唉,真可惜呀!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虽然很累,但是为了能给班集体争得荣誉,大家都觉得很值,也很快乐!
家乡的山很多人说我们家乡的水很秀丽,我觉得我们家乡的山更美丽。
清晨,天还没亮,一层蒙蒙的薄雾,围绕着山头,从远处看,就像一层薄薄的轻纱。
午后,太阳出来了,一切都更加明亮了,青山和红日配合在一起,仿佛走进图画里一样。
傍晚,太阳慢慢地从西方落下,火红的晚霞映照着天空,朵朵浮云像一块块红绸,把整个山装饰地更加美丽了。
深夜,月亮升起了,山上的鸟儿不停地叫着,叽叽喳喳,那声音就像一支动听的乐曲。
家乡的山不仅这么迷人,而且,它的一年四季更是美如画!春天,山上的数目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许多冬眠的动物都醒了,山上有许多野花,有的像绽开的笑脸,有的像弯腰的老爷爷,有的像……夏天,山上的树木长的郁郁葱葱。
密密层层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知了不停地站在树枝上叫:“知了知了!”秋天,树叶变黄了,瓜果成熟了,有又酸又甜的桔子,有又黄又大的柿子,还有嫩嫩的蘑菇,小动物也开始储存粮食过冬了!冬天,天气变冷了,山像被颜料染了,一片雪白,有些动物都冬眠了,等待春天到来。
我们家乡的山一年四季景 人,将来,它一定会更加美丽!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写山的作文要真实感情,要自己写的500~600字的
读着《黄山奇石》,惊叹于黄山的神奇,也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本课“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巨、站”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在学文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好词佳句,学会积累与运用。
3.看图学文与课文解读相结合,课文解读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巨、站”等8个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理解、体会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奇”在哪里。
三、教学策略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教学活动将看图、读书、训练融入质疑、疏疑、解疑的主线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本课主要采用质疑法、朗读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在生字学习的环节中,突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式方法,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加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体现“教、扶、放”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登黄山,天下无山”,这样一句话吗?这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之后由衷所发出的感叹。这样高的评价,一定名不虚传,想不想去看看?
2.课件播放黄山四绝的。师:同学们,认真看,一会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师:看了,听了老师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谁愿意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黄山的奇石。
板书:黄山奇石。学生齐读课题。
4.质疑:看到这个题目,谁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观看,对黄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质量提高。多媒体在这个环节中突出其直观性、形象性,把黄山奇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眼看着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仿佛走进了仙境般的神话世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小声地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在文中把蓝线中要求“我会认”的字圈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书下面的“树叶”来帮忙,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标自然段序号,读通课文。
3.自己学完生字之后,同桌的学习小伙伴互相当小老师考查一下,有不会读的字“小老师”要教教你的小学生;
4.检查自学:同学们都胸有成竹地坐好了,我可要考一考大家了,看看你们有多棒!(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读带有拼音的生字词。
(2)男女生对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强调“脖、膊”这两个字的读音。)
(3)出示课文中带有“尤其”这个词语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重点词语的意思。
(4)用比赛的形式考查会认的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而多媒体的运用恰当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使枯燥无味的识字活动变得妙趣横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难理解的重点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逐步突破教学难点。
5.指导书写:区、巨。
(1)分析字形以及认识新偏旁。(半包围结构,三框)
(2)重点强调三框偏旁的字的笔顺:一笔先写三框的横,接着再写里边的部分,最后一笔写竖折。
(3)学生照着字帖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4)班级展示学生的生字书写,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再改进。
设计意图带有三框的会写字本课中是第一次出现,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孩子们往往在书写时笔顺出现错误,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避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先入为主而使错误的概念深入脑海,加之以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首次获取的知识便是正确规范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讲解:通过刚才观看资料,我们知道黄山在我国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什么呢?(生回答:石头)
请学生自由读文,思考:
1.哪些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奇石?
2.并用横线划出课文中介绍的几种石头。
3.小伙伴交流之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根据学生回答,可以把“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石头的名字放在副板书位置。)
设计意图学生的每一次读书都要有不同的目的,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并让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名字的准确、生动、形象,进一步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特点。
(四)精读课文,品味黄山
1.探“奇”。(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通过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黄山的地点、黄山奇石很神奇。
(2)师:有多神奇,从哪能看得出?
学生:闻名中外、景色秀丽神奇、尤其。
(3)师:“尤其”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换一个词语来说一说吗?(特别)
教师小结:通过联系上下文,换词语的方法,我们就会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这可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4)请学生再次读第一段,读出它的神奇。
2.感“奇”。
出示课件:依次点击石名。师: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指名汇报:有趣、有的和动物有关。
3.悟“奇”。
(1)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仙桃石。课件出示:“仙桃石”,哪块石头像仙桃?
(2)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生读课文部分。)课文这句话写得怎么样?大家互相说说。小组交流;教师板书:……好像……飞、落。
(3)师:第二块奇石“猴子观海”是什么样子,它在干什么?出示课件:“猴子观海”。学生读课文,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抱、蹲、望。
师:对!作者通过观察先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笔,就把石头写活了。再点明石头的名字,这样写结构多清楚呀!我们把这几句话再读一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块石头怎么样?(奇特、有趣、可爱)
(4)课文还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一块跟动物有关的石头呢,你们快看:出示课件“金鸡叫天都”。
教师:这一块石头的写法和“猴子观海”的写法完全相同,先通过想象,告诉我们石头像什么动物,再写动物的动作,最后点明石头的名称。快来读读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几块巨石、金光闪闪、伸、啼叫。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新知识的掌握是需要及时进行巩固的,于是我把第五自然段提到前面学习,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并且为弄清楚“仙人指路”的结构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最后的仿说仿写减轻了难度,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5)师:“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有趣,“仙人指路”也另有一番趣味。课件出示:“仙人指路”,指名读。
(6)师:谁来学着做一下这个仙人的样子?(生模仿)
(7)师: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神奇、前去看个究竟。)
(8)师:用你现在的感觉,看着眼前的景象,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9)师:请问这位仙人,你所指的地方是哪儿呀?那里的风景美吗?(生即兴回答)
(10)师:谢谢!同学们,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11)师:谢谢各位小仙人。这一切是多么有趣呀!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读出来,好吗?(生齐读)
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说“奇”。
(1)师: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下面,我们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其中的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来说一说它们吧。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中的石头名称: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生小组交流,指名说。
(2)重点指导“天狗望月”,指导学生完全模仿“金鸡叫天都”的形式以及部分句式来说:
每当月亮升起,有座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 ),它( )在地上,( )起头,( )夜空中( ),小尾巴还一摇一摆的,好像( )。不用说,这就是有趣的( )。
(3)师:看来,现在你们再说其他石头,再写石头,会更具体,更生动的。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根据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自主练习说话时,还是有一些语言枯燥,缺乏想象的。此环节的设计目的遵循教育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给孩子们搭设台阶,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空间,将课文内容延伸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用课内、外积累的规范语言,自由地表达出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感受学习语文带来的快乐。
(五)多种感官,拓展练习
(1)师:这些石头能让你们产生这么丰富的想象,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呀!来,带着你的理解,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全班读)
(2)师:如果你的画画得好,就把你脑中的画描述给大家;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说出它们的神奇。如果你写得好,那就用笔写一写吧。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抒发对黄山奇石的赞美吧!(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黄山奇石。)
生:“仙桃石”也非常有趣,大概是孙悟空偷仙桃时不小心掉到黄山上的大圆盘上。
生:“金鸡叫天都”就像一只金色的公鸡,站在山峰上对着天都峰不停地啼叫:“天亮了,天亮了!”
生:我好像看到一只雄鸡,它全身镶满了金子,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美丽极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活动体验调动情感”的新语文价值观。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搜集黄山资料。
设计意图将语文的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的实践活动,是新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内学习,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你好 给你找了一下作品赏析 个中情感 自己体味一下就出来了
别董大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5]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 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 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 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 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