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明明很相爱,却经常吵架,真的代表两个人不合适,应该分手吗?
我觉得需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会经常吵架?
首先,我觉得经常会吵架代表两个人本身的价值观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所以我们的应对方式也不同。
比如,女生收到快递的短信,就会想立刻取回家,但是男生觉得自己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所以不想被打断,于是女生觉得男生拖拉。
其次,客观地说,女生和男生都没有错。
吵架的真正原因在于:
女生觉得你是我的男朋友,我需要你陪伴我一起去取快递,但是你磨磨唧唧的状态就让我觉得你不想陪我。
换句话说,女生对男生的期待比较高,当男生的行为不能符合女生期待的时候,女生会容易把问题理解成“态度问题”。
第二、冲突是因为不合适吗?
冲突是不是意味着两个人不适合在一起?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价值观的差异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这种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
两个人之所以相爱,除了我们有相似的部分产生了共鸣,也是因为我们彼此的差异的部分产生了吸引。
在我看来,吵架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沟通。
不过因为吵架的方式通常会容易互相埋怨,指责,甚至人身攻击,所以吵架是一种高风险的沟通方式。
而且换个角度说,如果一对情侣会经常发生吵架的行为,那么通常两个人都是性格比较有主见,也比较强势的人。
就像我们案例中的女孩,她当时选择男友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男生和自己的性格很像,两个人都是做管理岗位的,工作风格也都是雷厉风行。
问题恰恰也是出在这里,因为两个优点越相似的人,缺点就会越相似。
他们两个人的优点都是强势,所以缺点也是强势。
那么在生活中,如果双方都不愿意妥协,就一定会产生冲突。
那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地面对冲突呢?
1、不要上纲上线,给对方贴上负面的标签;
2、把伴侣所有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语言和行为都直接等同于他不重视你,不爱你;
3、就事论事,多说事情,少说情绪,才是更加明智地处理冲突的方式。
第三、经常吵架就应该分手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只有当事人自己内心才有最正确的答案。
亲密关系当中,价值观的差异导致的冲突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姿态去化解冲突,并在冲突中看到问题的关键、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通过化解冲突的过程去推动彼此在关系中发现问题、自我完善、理解对方,这个时候冲突就不再是一种唯恐避之不及的炸弹,而是可以使得关系一步步走向稳定和和谐的必经之路。
文/木小沐
数不清第几次和男朋友吵架,心里难受得要死,嘴还硬得和鸭子似的。
最讨厌听到他说的一句话是“你随意,你开心就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句能让人瞬间爆发的咒语。我随意,我随哪门子的意了?我开心就好,我特么要是开心我至于跟你吵架?我又不是有病,吵架又不能让我获得胜利的快感,每次吵架都是最浪费时间与感情的事情,整个人都虚脱了,我真的想知道,我哪里来的开心?
几乎每次意见不合都会唇枪舌剑一番,然后以互相拉黑而告终。
第二天早上起来屁颠颠从黑名单拖出来,再因为一些问题大动干戈,继续拉黑。
这是一个朋友私聊给我的问题,她说,一点都不想和男朋友吵架。可偏偏,指甲盖大小的问题都能吵到不可开交。
曾经我以为,所谓争吵,肯定是不够爱。若是情到浓处,小心翼翼呵护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无用功。
朋友却告诉我,不是不爱,也不是爱得不够,就是会争吵啊。就是那种上一秒还是含在嘴里的小宝贝,下一秒就忍不住吐在地上的小婊砸啊。让人恨得牙根直痒,忍不住想一刀一刀凌迟处死的那种啊。
我汗颜。
这得什么样的情感,才经得起这种过山车似的癫狂啊。
无独有偶。
一个关系很好的学妹来找我,说最近和爸妈吵架了,还是特别凶的那种。问她为什么,小姑娘一下子就哭了。
她说:“学姐,我真的不想和他们吵架。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明明知道他们有些观点不正确,却不知道该怎么纠正。一来二去就开始吵起来了,以前吵架总是爸妈占上风,我还挺委屈的。可是上一次,因为保险的事情,和爸爸吵了起来,听到他最后叹着气,小心翼翼地说一声好吧的时候,我突然就觉着自己特别混蛋,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说实话,我太能理解她了。
也因此,对两个朋友提出的共同问题做了番思考,即“为什么越亲近的人越容易争吵”。
原因一:亲密度升级带来的亲近感
这话不难理解,我们不会平白无故和一个路人去发生口角。
所以存在争吵的一个前提是,关系够好。至少双方在争吵的时候没有把对方当成路人甲,而是实实在在地当成可以沟通交流的对象。和爸妈吵,和对象吵,和朋友吵,这些争吵的大前提是,我和你关系够好,即使有了争吵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和矛盾继续升级(当然,碰上情商低与直男癌的也没办法,改天写篇文章单聊这个问题)。
关系好到一定的程度,从心底就会产生一种“我跟你吵是因为我们关系好,换了别人我还不和他吵”的潜意识。而这种潜意识升级,带来的表现就是口不择言,越争吵越凶狠,直至矛盾集中爆发,然后冷静思考,分析原因。而这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情况,多少人因为一次争吵就闹到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有更严重的后果产生。
原因二:近距离看到更多的问题
距离产生美,不是没有道理的。
远看一朵花,看到的是娇艳欲滴的鲜嫩模样,近看才会发现,脉络错杂斑纹纵横。在一段关系中,越亲近的人相处起来距离感就越容易被淡化。
就像谈恋爱,热恋期恨不得时时刻刻黏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出行一起玩乐,在相处的过程中,几乎没有给对方更多的自由空间,双方距离极速拉近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是来自短时间内近距离接触另一人。
心目中的男神,一直以为他是谦谦君子。交往以后,发现原来男神也不注意日常卫生,也会爆粗口也会疯玩lol,心里自然会产生一种落差。有些人会因为落差当场就对新发现的小毛病指手画脚,有些人会强忍不快,等待下一个问题的到来,集中爆发。
心目中的女神,一直以为完美无瑕不沾人间烟火。确定关系以后,发现女神原来也有女汉子彪悍的一面,也会因为意见不合吵吵闹闹。距离拉近,带来的不一定是好事。极有可能是优点逐步被忽略,缺点逐步被放大。
这种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亲近的人反而争吵越多了。
越是亲近,看到的问题越多,越是亲近,越像是戴了放大镜在审视每个不合格的角落。不满升级,自然争吵也会多一些。
原因三:争吵是适当的润滑剂
打是亲骂是爱就是这个道理。
争吵不一定是摔桌子砸板凳的大动干戈,也有可能是眉来眼去的暗送秋波。
生活节奏一直是平稳而缓慢的步伐,未免有点索然,时间久了,慢慢也就消耗了激情。
认识一对小情侣,完全是活宝级别的。
两个人在一起最恰当的描述就是“欢喜冤家”,一顿饭一件衣服都能发生口角,但偏偏,两个人闹完都是笑嘻嘻的,丝毫不见因为所谓争吵带来的不快。
有意思的一次,男生问女生:“我们晚上去哪吃饭啊?”女生翻个白眼回答:“这种事还要问我,你自己决定不就好了吗?”
男生很认真地思考了几秒钟,然后说:“那就不吃了吧,正好减肥。”女生二话没说,冲上前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男生连连求饶:“好啦,我开玩笑啊,听说学校门口新开了一家XXX我们去尝尝好不好?”
然后两人笑眯眯地约会去了。
后来我曾经问过男生:“怎么感觉你们俩这种谈恋爱的状态和别人不一样呢?”
他隔了好久才给我回复:
我…………好吧,无形中被秀了一脸。
但的确,男生说的很有道理。适当小打小闹,权当给生活润滑了,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好商量的。一旦涉及原则,就不是吵闹所能解决的了。
原因四:爱之深责之切
这个我自己也是深有同感的。更是适用于绝大部分会发生争吵的场合。
小时候,爸妈对我们责骂,小孩子不服气,忍不住顶嘴。好家伙,爸妈一听更来气,踢里哐啷,一顿混合双打。
长大一些,交了朋友。特别认真地付出,掏心掏肺,有时候对朋友比对自己还上心,特别希望人家有做的不太好的地方可以改一下,却是直肠子一根不懂变通,噼里啪啦一通说教,搞得人家很不开心,自己也是一肚子闷气。
再后来,开始谈恋爱。抱着“我们都要为彼此变成更好的自己”的想法,开始不断注意自己身上有没有做的不太好的地方,更格外挑剔对方有没有什么毛病啊缺点啊,一旦发现,吧啦吧啦就开始狂说,恨不得把对方变成天上地下唯一的完人,才算是完美的恋人。
再长大一些,见世面了,长经历了,知道的东西多了,回过头看,会发现父母一辈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观念,恨不得把自己脑袋里的知识都转到他们身上。奈何根深蒂固,怎么也说不明白,不由得大发雷霆。
争吵并不可怕,越是亲密关系中越容易存在争吵。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一定要用争吵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絮叨那么久,只是想给争吵中的人们一个建议:
不要因为争吵本身而忘记了问题的根源,也不要因为争吵而轻易放弃某一段关系。
因为争吵,恰恰是因为有爱的存在。
加拿大作家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里面大致把亲密关系分为了五个阶段:
浪漫期,这是最美好是时期,充满炽热的爱意,对方是完美的,一切都是充满希望的。
权力争夺期,这就是亲密人的“吵架”时期,这个时期浪漫已经褪去,发现对方也是不完美的,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试图去改变对方,从而发生激烈的碰撞,当然这也进入下一个整合期的酝酿期,只有经过冲突,才能明确接线,接纳完整的对方。这也是很多情侣甚至夫妻的分手期。
整合期,不再争论谁对谁错,也不再指责、控制甚至改变对方,也不会自责、内疚或懊悔,而是以好奇、真诚和开放的态度来了解彼此,愿意倾听和学习,不再防御和抗拒,互相分享和对话。
承诺期,当双方能达到某种程度的整合,才会达到这个时期,他们乐于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深刻认知对方,同时能投入各自和共同的生活,也因为能完全了解自己和对方,所以可准备做出全然的承诺,承诺彼此有自由的选择,也愿意共享一个承诺,一起计划双方的期待和决定,并且付诸行动。
共同创造期,此时不但能清楚自己的特质、梦想和极限,还能继续深入了解对方,彼此支持完成人生的理想。
彼此如果可以继续深入了解,这五个阶段可以循环进行,不断深入。
相爱反而容易导致争吵,我们面对朋友,同事时,尚且会扮演成一个成年人,即便有不满也会保持克制;在进入恋爱后,我们会退化到童年阶段,希望恋人像父母一样无条件的包容和爱自己。下面罗列一下导致伴侣冲突的5个核心误区,请把它记在你的备忘录上,如果能避免这几个误区,你们的沟通将会平和很多。1忽略伴侣的沟通邀请。在亲密关系中,伴侣会经常向你发起一些沟通邀请(bid),这些邀请可能是语言或者时具体行动,如果当对方对你发起沟通邀请,而你没有意识到忽略了这次沟通诉求时,你的伴侣就会感受到冷遇,从而削弱这段关系的亲密度。,即当一个人表达出连结的需要时,另一个人的反应可以是拉开滑动门走进去,也可以是关上滑动门转身离开。这两个行为会获得截然不同的结果。试想下,刘英和永强依偎在一起看日本**(非动作片),在广州出生长大的刘英看到富士山的落雪心驰神往,说:你看这雪多美呀。永强的反应可以是拉开滑动门:是啊,我们有时间一起去北海道看雪吧。这种回应叫做”面向“永强的反应也可以是关闭滑动门:嘘,看**别说话。这种回应叫做”背向(turning away from)“如果你的伴侣面对你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心驰神往的时刻,总是采用关闭滑动门的举措,你一定也会怀疑对方对你的爱意有几分。2回避冲突即便是唇齿相依,牙齿也会偶尔咬到舌头,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争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有怨言却从来不争吵,吵架本质上也是一个寻求共鸣的过程,可是回避冲突只能让小矛盾升级为大的隔阂。而逃避沟通或者沉默的姿态,在心理学中称之为筑墙(stonewalling)行为,指的是不再理会伴侣释放的信号,取而代之的是冷暴力,这就好像在两个人之间竖起了一座无形的墙。比如在上面那个案例中,刘英的沟通邀请被永强忽略后,可能有如下情境,①刘英发起沟通,永强接纳”你刚才那么跟我说话我觉得很难过,我本来说想跟你一起看雪的。“”我没注意到,刚才看**太专注了,对不起。“②刘英发起沟通,永强回避,”你刚才那么跟我说话我觉得很难过,我本来说想跟你一起看雪的。“”你怎么这么容易难过,不想吵架。““怎么你觉得我无理取闹?”(永强沉默)③刘英不发起沟通,委屈咽下去。作为一件生活中的琐事,不管是以上哪种场景,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他们都会和好,可是在情境2和情境3中,刘英的内在怨念没有解决,很可能在下一次冲突中又引发联想,经年累月后爆发更大的冲突。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我们对那些”未完成事项“的记忆力要比那些已完成和终止的事件强两倍。如果伴侣间的争吵能够以一方承认错误或者双方达成共识结束,这段争吵非但不会削弱关系, 反而会增强两个人之间的链接,反之同理,如果回避冲突不面对消极诠释常见于焦虑型依恋特质人群中,如果一个人自身对亲密关系缺少安全感,那么很容易把伴侣的正常行为异化为伤害关系的行为,从而挑动一场战争。以昨天刚刚接到的一个咨询说明,女生给我发来了她跟男朋友的沟通截图,认为是男友故意疏远自己,让我来论断是非。为保护用户隐私不放图了,大概模拟一下经过:女:我明天下雨去公司给你送饭吧?男:明天下雨,别折腾了。女:你不想见我就算了。在这段情境中,双方对女方要不要送饭产生了分歧,男方的出发点是:下雨很麻烦,不要送饭了。女方的诠释是:我这么贴心给你送饭还问你要不要吃辣,你却不让我去,这就是对我厌倦了不想见到我极诠释会伤害这段关系,不过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如果你经常进行一些消极诠释,很可能说明你已经不再信任这段关系。4定性评价在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著作《非暴力沟通》中,把定性评价视为一种严重的语言暴力。“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真是愚蠢”。“天天加班这么晚才回家,你果然不爱我了”被定性评价的一方会因为这种武断的定论而恼羞成怒,“我只是尝试了一个新的方法,效果的确不好,我怎么就愚蠢了?”“我努力工作不是为了赚钱养家吗?怎么回家晚了就成了不爱你了,钱没给你花吗?”如果你对对方的做法有异议,记得使用描述事实的方式,评价行为而非评价个人。顺便分享鲁思·贝本梅尔的一首小诗我们说有的人懒惰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我们说有的人愚蠢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因此,我得出结论,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这只是我的意见!5升高战场沟通中学会就事论事是一个重要的习惯,否则会导致本来可以轻松化解的矛盾,把所有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翻出来说一遍。设想一个场景,永强答应刘英今天早点回家陪她吃饭,结果到家推门而入时已经是晚上11点,刘英暴怒:你还知道回家?真是个不靠谱的男人(定性评价),不想回家以后就用用永远别回来(消极诠释)。永强解释:最近疫情期间业务忙加班重,我有什么办法,我又不是故意的你凭什么这么说我。(被定性评价后的对抗)刘英继续:你总是有理由,上次去我父母家我明明都提醒你要提前准备好,结果又迟到,你从来不会尊重人。(升高战场)永强也有了情绪:我迟到就是我没准备好,你给我时间准备了吗,提前一天才说,什么事都是以你为主,你尊重我吗?(战场持续升高)本来只是晚回家,一个亲亲抱抱举高高能解决的问题,上升到两个家庭的不合。不论如何,请就事论事,延伸到其他战场,只能让冲突升级。
在亲密关系中发生争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
一方的边界感不清或者边界感缺失,导致另一方感到自己的领土被入侵,争吵就产生了。
像我们看到的已婚明星和异性搂抱;
前一阵知乎热搜的男友帮闺蜜剥虾都属于边界感不明。
边界感强的人会有明晰的自己的原则和标准:
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他们能更多的体谅他人,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
他们清楚的知道别人怎么对待我是合理的,别人越界之后我将如何处理。
而边界感缺失的人往往很容易过度索取或者过度控制。
很多人对于亲密关系过于理想化。
在他们的王国中“合二为一”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但是现实却是两个人是不同的个体。
我们生而独立,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
诚如作家纪伯伦说所说:
在一起的时候要给彼此保留空间,橡树和雪松并不能在彼此的影子中成长。
边界感缺失的人往往想时刻跟对方黏在一起,达到共生的状态。
想闯入对方的世界中去,也想对方融入自己的王国。
当需求的天平出现失衡,矛盾也就产生了。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时候的争吵的原因在于:
女生想让男生多陪自己,多关心自己,多主动给自己发信息打电话,多一点的爱。
而男生却想要更多的私人空间,更多的自由,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在事业和爱情的选择中:
男性 往往以事业为重,能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能被社会认可对于男性来说更为重要。
而对于 女性 来说,一部分女性更多会选择爱情,他们在情感当中获得爱,汲取爱要优于一切。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旦陷入亲密关系,女生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
怎么处理好这种供需关系是个技术活:
这需要男女双方有意识的去识别自己和他人的需求,有意识的去协调自己和他人的需求。
这个社会不存在那种一拍即可的伴侣,大多数有默契的长期关系都是经过千百次的矛盾和磨合。
而大多数长期有默契的关系的基础就是尊重对方是独立的个体:
有自己的边界,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模式,跟我是不同的人。
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亲密关系中你对一个人好是因为什么?
是发自内心的爱还是因为你想让他以同等的好来回报你甚至更加对你好?
我对你那么好你却这样对我?
我那么爱你,你连这点事情也不愿意为我做?
我那么爱你,你就不能对我好一点吗?
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关于男女争吵的语句,乍一看没问题,感情不就是应该相互的吗?
但是仔细一看,这是妥妥的道德绑架呀。
像极了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们说的,我对你这么好你就不能好好学习吗?
生活中,你突然给男友发了信息我想你了,当男生隔了很久没有回复你,甚至隔了几个小时回复你在干嘛?你是不是会感受到不被重视?
当你辛苦了6个小时帮男友整理房间,结果对方只说了一句谢谢你,你是不是感觉到特别委屈和难过?
当情人节你满心欢喜的以为会收到心仪已久的海蓝之谜,结果男友送了你一支口红,你是不是一脸失落?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控制欲:
对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支配,思想上行为上都不允许有违背你的意思。
表面看以爱之名实则是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控制欲强的人往往边界感不明晰,他们过多的关注自己的感受。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别人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存在的,因此自己和他人之间不存在边界。
当对方没有按照你的预期的行为或者语言进行反馈,你就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对方进行指责和抱怨,矛盾也由此产生了。
当出现矛盾时,边界感缺失的人往往不愿意去改变自己。
他们更多的认为如果你爱我你会愿意为了我而改变自己,如果你不去改变自己你就不爱我。
从而陷入无休止的抱怨和改造他人的循环中。
在他们眼中,每一次分歧和吵架都是权利的争夺。
他们更多的在乎赢得这场争夺,而忘记其实感情中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感情。
在武志红的书《中国式情与爱》中,有句话值得反复咀嚼:
人际关系里有一个终极的道理:
谁都希望别人顺着自己。
你如果想往西边走,我跟你一起,心甘情愿的往西边走。
然后,必然会换取你也心甘情愿的跟我一起往东边走。
其实这是一个真正改变对方的智慧。
但改变别人的前提是改变自己。
当你想改变对方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
你去配合他,让他意识到你在顺着他,这个时候他也会调整步伐,于是两个人的步调就非常美妙的一致了。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约翰·高特曼开展了一项历时20年的婚姻跟踪研究,代号为“爱情实验室”。
这项实验的其中一个结论便是:
日常相处中通过点滴琐事逐渐显露的“负累感”,才是拆散伴侣,让他们最终选择放弃的根源之一。
两个人相处,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在我边界范围内我可以理解你,包容你,同时我也尊重和理解你的边界。
两个人相处,最舒服的是保持一定距离。
感情没有对错,没有输赢,只有不断彼此磨合,你终究会发现最舒服的爱对方的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