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现实主义美学是表现美学吗

批判现实主义美学是表现美学吗,第1张

是的。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表现主义具有鲜明的理论主张和美学特征。表现主义作家注重对世界主观感受的表现,特别强调内部视野,极力主张表现内在体验和心灵激情,反对印象主义—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和拍照式的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再现。表现主义拒绝浮面的和虚假的真实,要求表现比日常视觉所见到的更多的真实。

简单地承认或否认文学与娱乐之间的联系,都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毫无疑问,种种事实说明,文学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但是,这是不是本质功能呢与本质功能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在今天人类的生存方式中,娱乐成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实,抛开形式而论,娱乐并不是什么新鲜玩艺。娱乐产生于人类剩余劳动时间这一历史事实中。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获得了发展,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食物有了积累,于是,人类有了剩余劳动时间。如何支配剩余劳动时间就成了人类新的课题,最初的自发的游戏是支配剩余劳动时间的重要方式,有人认为,在这所谓的游戏中,可能包括自发的歌舞,并进而推论艺术起源的基础,这是否与艺术起源的实际情况一致,是另外一个问题,在此不去涉及。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后来的发展中,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都先后被当作娱乐的手段。

其实,如果严格地讲,人类最初支配剩余劳动时间的活动,应该是消遣,还不是娱乐。消遣与娱乐是不同的。罗宾·乔治·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1889~1943)曾对消遣和娱乐做出区分,“娱乐和消遣的区别在于,在影响对实际生活有益的情感能量时,二者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娱乐是借方,消遣是贷方。”①消遣,是相对绝对剩余劳动时间来说的,剩余劳动时间是前提,但就时间来讲,消遣不存在以劳动时间为代价,当人以某种方式消遣时产生的快乐是一种享受。与此相对,娱乐可以在剩余劳动时间内进行,也可能在剩余劳动时间外进行,这就是对劳动时间的占用,是一种对生命的透支,娱乐所产生的快乐就有可能转变成一种享乐,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由娱乐所产生的快乐演变成一种享乐,并积淀到人的心理层面,并逐渐培育成为一种心理要素——娱乐需要,如同人的物质需要一样的需要。

当娱乐成为一种需要,就必然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组织。于是,娱乐转变成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这在现代消费社会中尤为明显。

可以看出,娱乐从最初,就具有两面性,或者说,娱乐本身就潜藏着某种危险性。

在西方历史文化中,最先看到这种危险性的是柏拉图。柏拉图对艺术的否定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就柏拉图本人来说, 他酷爱诗,有人说,他后来否定诗,是“诗哲之争”的结果,在“诗哲之争”中,柏拉图不得不痛苦地否定了诗。其实,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柏拉图并不是否定所有的艺术,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非常重视音乐教育②。另外,柏拉图所要驱逐的是模仿诗人,而不包括颂神的和写好人的诗人。③在他晚年的《法律篇》中,对待文学艺术的态度有所改变,《法律篇》被称为“第二理想国”,代表了后期比较成熟的思想。在《法律篇》中,“诗歌检查制度”代替了《理想国》中对诗人下的“逐客令”。更需要注意的是,柏拉图提出了“剧场政体”(theatrocracy)这样一个与“贵族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柏拉图生活在雅典城邦由贵族政治向贫民政治过渡时期,“早期的希腊宗教艺术,诸如奥林匹克的雕塑和埃斯库罗斯的戏剧,都无可挽回地让位于海伦时期的新式娱乐艺术。在这场变化中,他不仅看到了一个伟大艺术传统的消失和一种艺术没落的来临,而且还看出了整个文明的危机。” ④柏拉图所说的“剧场政体”,是指在新式的市民娱乐艺术基础上生长起来的一种政体,这种政体在柏拉图看来,是邪恶的,是无法与贵族政体相提并论的。

在希腊早期,音乐分成若干种类和风格,不同的种类和风格用于不同的场合,绝不可混淆。到了柏拉图时代,这种严格的秩序已被打破,艺术由娱神变为娱人,而且,此时的音乐还“创造出一些*靡的作品,又加上一些*靡的歌词,这样就在群众中养成一种无法无天胆大妄为的习气”,⑤在这样的艺术滋养下,只能生长出邪恶的政体,这一政体被柏拉图称为“剧场政体”。艺术如何有这样大的威力呢因为在此前的希腊传统中,诗和艺术是对人实施教育的主要方式。这如同中国先秦宗周社会的诗分为风雅颂一样,颂用于宗庙祭祀,雅主要用于朝会,风主要用于燕飨。春秋时期以降,这种严格的规范也被打破,僭越时时发生,而且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新兴城市艺术也在崛起。中国思想家墨子对音乐艺术的否定,与柏拉图大体相似。

与严肃的宗教诗乐相比,新兴的诗乐失去了庄严和肃穆,以鼓动人的感性、满足人的官能为主要特征,这是柏拉图所发现的娱乐艺术的最大危险之所在。

艺术否定论,无论西方的柏拉图,还是中国的墨子,无论是针对某种具体艺术还是针对艺术本身,都只能是一种主张或观点而已。如果娱乐发展成为人类的一种需要,这架被开动起来的机器如何能轻易停止,在现代社会中,这架机器更是欲罢不能。

在现代社会,资本在利益的驱动下,对人的娱乐需要展开了不遗余力的开掘。娱乐的满足方式五花八门,艺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已,不过,娱乐艺术或艺术的娱乐功能的发展甚至泛滥,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娱乐艺术的创作者可能无法与伟大的艺术家相比,但也决非白痴。娱乐艺术的发展承受着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一个方面来自于资本,一个方面来自于大众。资本喊着要获得利润,大众喊着要获得快感。资本利润是一个不见底的深渊,大众的快感更是个无底洞。一种激起快感的方式,过不了多久就会失效,开发一种新的方式就落在这些聪明的“艺术家”、“企划家”身上。所以,有人说,现代社会是生产快感的社会。

就文学来说,作为大众休闲消遣的娱乐文学类型在不断地花样翻新,艳情文学、侦探小说、武侠小说、惊险小说,消长起伏,更迭不休。可以预想,更新更多的娱乐文学类型还会不断被开掘出来。

如何来评价或评估诸如此类娱乐文学的功能呢或者如何评价这些以娱乐为主导功能的文学呢

科林伍德认为,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娱乐对人的情感有一种释放作用。他把人的情感过程分为负荷阶段(兴奋阶段)和释放阶段,认为情感一旦兴奋,就必须释放。人在娱乐艺术中所产生的情感就在娱乐艺术所创造的虚拟情境中得到了释放,因此,“娱乐是以不干预实际生活的方式释放情感的一种方法”。⑥对于娱乐文学,比如他认为,恐怖小说的出现,是因为人有一种体验恐怖的强烈需要;侦探小说是满足人们体验恐怖需要、崇尚力量的需要、解决疑难时理智兴奋的需要和对冒险的需要。“把这些从虚拟情境中唤起的情感又在虚拟情境中释放出来,从而使它们不大可能到实际生活中去自行释放,这是合乎自然情理的”。⑦

但是,另一方面,正由于娱乐是在虚拟情境中的感情释放,似乎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于是,娱乐的需求就会膨胀,可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娱乐需要,人就会动用必要劳动时间:

当娱乐从人的能量储备中借出的数目过大,因而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无法偿付时,娱乐对实际生活就成了一种危险。当这种情况达到危机顶点是,实际生活或“真实”的生活在情感上就破产了……这时,精神上出现了疾病,它的症状就是无止境地渴求娱乐,并且完全丧失了对实际生活事务、对日常生计和社会义务都是必要的工作的兴趣和能力。⑧

科林伍德认为,这样的娱乐与娱乐艺术正在现代西方社会过度发展,而且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危机,并把他所谓的真正的艺术看作是拯救这一危机的药方。

与科林伍德相比,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ers,1883~1969)对现代社会文学艺术娱乐化的批判更是不遗余力。雅斯贝斯认为,在西方,社会技术化了,教育技能化了,“艺术也变成了单纯的娱乐”手段,⑨艺术已经退步到失去自己的程度。

当然,不同的声音也是存在的。在文学理论领域影响很大的韦勒克和沃伦在他们合著的《文学理论》中,为通俗文学或娱乐文学作了辩护。

韦勒克、沃伦继承贺拉斯(Horatius,公元前65~公元8)的观点,认为文学是“甜美”(dulce)和“有用”(utile)的统一。{10}并对“有用”和“甜美”作了新的阐释:

艺术的有用性不必在于强加给人们一种道德教训……“有用”相当于“不浪费时间”,即艺术不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而是值得重视的事物。“甜美”相当于“不使人讨厌”,“不是一种义务”,“艺术本身就是给人的报酬”。

本来,很多人都倾向于把“有用”理解为“严肃的道德教训”。可是,韦勒克、沃伦这样的阐释无疑把“有用”和“甜美”的范围放得很宽,这似乎是一种宽容的态度,看来,专业的文学学者与哲学家政治家的想法不尽相同。这种宽容的态度自然就涉及到对名声一直不太好的“通俗文学”或“娱乐文学”的评价:

我们是否可以采用这一双重的标准作为给文学下定义的基础呢抑或这只是衡量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标准在早先有关文学的讨论中,很少出现伟大的、好的和“低级”的文学之分。我们满可以怀疑低级文学(如通俗刊物)是否“有用”或“有教育意义”。它们通常被人认为只是对现实的“逃避”和“娱乐”。不过它们有用与否这一问题,必须根据低级文学的读者的情况来回答,而不能以“好文学”的读者水平为准……从知识水平最低的小说读者的角度着眼,至少发现他们存在着某种基本的求知欲。至于“逃避现实”……的指责太轻率了……一切艺术,对于它的合适的使用者来说,都是“甜美”和“有用”的。也就是说,艺术所表现的东西,优越于使用者自己进行的幻想或思考;艺术以其技巧,表现类似于使用者自己幻想或思考的东西,他们在欣赏这种表现的过程中如释重负,得到了快感。

很显然,韦勒克和沃伦不仅放宽了“有用”和“甜美”的规定,而且还赋予了他们相对性的内涵。文学作品“有用” 与否,“甜美”与否,是相对它们的读者来说的。通俗小说或娱乐文学相对于知识水平低的读者来说,就具有“有用性”,理由是作品中所写的要“优越于使用者自己进行的幻想或思考”,于是,就获得快感。

韦勒克和沃伦的看法,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通俗小说或娱乐文学能够生存,说明它的确有一定的读者群。但是,事情不是绝对的。通俗小说和娱乐文学的读者,知识水平不一定都低,不能排除知识水平高的人也读通俗小说。

因此,如果把评估文学作品的标准与读者挂钩,只能是本末倒置。文学作品应该是我们评估的出发点和依据。

在我们看来,把文学作为一种消遣方式,也并不是不得了的事情。事实上,在今日社会,除学生们在学校的语文课和文学课上学习文学作品、专业学者研究文学作品以外,一般人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不正是在劳作之余吗在劳作之余去阅读文学作品,恐怕更多的读者也不是一定抱着受教育的动机。对于人来说,娱乐和消遣已经成为需要,正像人的物质需要在不断的被开掘一样,人的娱乐和消遣也是可以向有利于人自身完善的方向培养,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关键的问题是作家为读者提供了什么如果作家所提供的作品总是与人的精神发展背道而驰,这样的娱乐就有了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把文学用于娱乐和文学在本质上具有什么功能并不是一回事,换言之,娱乐功能绝不是文学的本质功能,而且,娱乐功能也并非只有文学才有。但是,人们也不能不注意,虽然一方面我们说文学的“功用由其本身的性质而定”,可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这么说:物体的本质是由它的功用而定的:它作什么用,它就是什么。”这样一来,文学的娱乐功能就会侵略文学的本质功能,以致使文学沦为另类。

艺术起源于生活,又体现生活。19世纪后期以来,艺术起源于“表现”的说法,在西方文艺界具有较大的影响,流行于现代西方各种美学思潮。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显示出这种说法的巨大影响力。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而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建议你找一本叫做“艺术概论”一本书,书店有卖的,不买可以去看看,里面的东西很抽象,你读了会有很大收获的。

祝你事业成功!

初入大学的我们第一次遇见如此新颖的问题,激活了蛰伏沉睡的思维,答案层出不穷。我也提出了以前自己曾经听到过的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现在看过了《历史的观念》后知道了这是史学大师克罗齐的观点,但是当时却不知道,当时自己的理解只是这样,我仅仅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的“历史”这个词覆盖了自己的定义,把这定义为局限在史书上的历史,是前人记录下的或者前人所记录下又在从他记录到被我们传阅的过程中被篡改了的,或许只是统治阶级意志在史书的反映,因此允许我们读到的只是符合目前意识形态需要的历史,并非其本来面目,或许过个很多朝代更迭(现在或许用政权这个词更恰当点),我们的后代又将读到另一种历史。

后来开始认真读这本书,老师请恕我愚笨,我序言没看完就觉得思想不支,这不是我对历史缺乏兴趣,我确定我对于历史感兴趣正如我确定我是一个19岁的大学生一样多,只是柯林伍德大师的观点已经远远超过我能阅读的范畴,尽管我比他出生的年代要新,可是我无法越过一些他已经看过或解决的问题,去研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是序言的第18页:原编者所总结出的柯大师的明确的论点中的一句“人们必须历史地去思想,也就是必须思想古人做某一件事时是在怎么思想的。由此推导出的系论便是:可能成其为历史知识的对象的,就只有思想,而不能是别的东西。例如,政治史就是,而且只能是思想史…………这里也许可以用一个流行的比喻说法,即:思想是灵魂,抽掉了思想,历史或史学就将只剩下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非常赞同他所说的“历史应该是思想史”这个命题,但是我不确定他所说的“人要思想古人做某件事时的想法,然后能才历史地思想”。可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古人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不能凭空猜测天马行空任意恣睢地去创作,历史不是艺术,何况艺术也来源于真实,我们必须借助古代的实物,古迹,文物,文献或是什么,特别是现在处于信息交流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根本离不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请注意,我觉得研究历史并不只是史学家的专利,每个人都有权利并且有理由去拥有历史的思维并用以思考问题,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并不会有什么机会去接触第一手的文献资料什么的,特别对于我们,了解一件史实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去书店买书或上网或者通过看电视报刊杂志么,更比如我们的权威,教科书。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只要我们能够知道古人做了什么事,我们就能思想他的思想,他做这件事时的思维,也就可以拥有一段历史。可是这里出现了两个误差:1)我们是以现代人的思想去思考古人的事,这里不可避免有误差;2)我们甚至都不能保证我们已知的古人的事是真实的记载。这样两个重叠的误差加在一起,我不知道距离本来应该出现的思想有多远。

再请看到序言的22页所举的例:“例如研究某一战争的历史,就包括必须研究前人是以怎样的思想在论述这一战争的。由此便推导出他的历史的观念的第三条……”以我之前说的看来,这里就存在了三个误差:1)我们是以现代人的思想去思考古人的事,这里不可避免有误差;2)我们是甚至都不能保证我们已知的古人的思想论述是否真实;3)我们更无从知晓古人所得知的事是否真实,正如我们无从知晓我们现知的古人的事是否真实一样。我也举个战争的例子,前段时间看了本书,名字叫国殇,我现在直接从互联网上把这本书的简介摘录点拉下来: “70多万字的《国殇》受到广泛关注,专业人士认为,《国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几本描写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战的书籍之一,有评论甚至认为,《国殇》是第一本全面反映蒋介石政府抗战的专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丁淦林认为,以前出版的抗战书籍,主要突出的是***领导的抗日战争,描写国民党抗战的书籍相对较少,出版这样一本描绘抗战史实的书,表明中国史学研究更加合理。6月8日,该书责任编辑唐得阳告诉《了望东方周刊》,《国殇》的宗旨是讴歌抗日将士,目前,从大陆和台湾反馈回来 评价基本以正面为主。《国殇》出版前后,正值中共中央部署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国共56年来再次握手之际,其信号意义非同凡响,引起海外媒体关注。”

还有一段关于“松沪会战”的描述:“淞沪会战是国军于抗战中投入部队最多(前后共约70个师)、战斗最为惨烈悲壮的一仗。

事后的公允可能实在有愧于那些在秋雨泥泞的战壕中默默捐躯的父兄。!m#FM}D:n e 此战应该说政治上的战略意义远大过军事方面(毕竟军事永远是政治的手段和延伸)。此战在当时来说,给于愤懑的国人一清醒的认识:国家的实力实在比敌人差得太远,要抗敌御侮还得冷静和实事求是地从长远计议。所以淞沪会战之后慷慨热情的大学生再也不到政府机构请愿示威。国府对于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期望太高,中国人血的代价实在太大太大。!gA5fc:\ 在军事战略上鄙人不敢苟同国府多年后的解释:此役将日寇自北向南的进攻战略改变成自东向西。实际上日寇自始至终的进攻大方向都是自北向南,这是由于中国的军事地理特点所决定的。具体作战时双方都有逐次投兵的问题,只不过该问题对中国军队的影响远大过日军(由于实力的差异造成)。

最后一点,此役在客观上证明了中国人尽管有许许多多的毛病,但其坚忍不拔的特性确实让世界叹为观止。淞沪会战期间日军承认:中国军队之中战力最强的是中央直系部队。”

遗憾的是,在教科书上根本没有这样客观的描述,而我如果没有看到那本书,也会一直以为教科书中写的那样是因为***,我们才有了抗战的胜利。我举了那么长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我们作为现代人,尚且不能得知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的真实(我并不是说教科书上的就一定是假的,我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我的意思是说至少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历史市客观公正些。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历史都不能正本清源,还怎么要求我们的邻居对我们的历史予以尊重呢?),又怎么能推导出几百甚至几千年前的事情的真实呢?就好比这样说,我如果没有看过关于国民党正面抗战的资料,我自然会对自己的孩子(如果有的话我肯定会)说:“孩子啊,是***赶走了小日本啊。”然后要是他侥幸成为了记录历史的人(这虽然是偶然,但谁都不敢百分之百否认这种偶然,历史本来也是由偶然组成),那么这段只有中共功劳的抗日就将成为正史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永远定格(这样的情况不是差点发生了吗)这是理所当然,因为我们所接触的媒介中出现的都是国民党汉奸和***英雄,我印象中也一直把老蒋作为投敌卖国的典型,孰不知老蒋却正是采取了马克思唯物辨证法中的观点:“内应是事物变化的根本”,从这个层面上说,“攘外必先安内”似乎有一定道理(老师可以不管我这句话)。既然以前的事又不真实,而我们的思想也是被处理过的思想,这样以讹传讹,谬以千里,我不知道最后的结论会是什么样。

再请老师看到序言第28页“历史思想总是反思,因为反思就是对思想的行为进行思想”。我又产生了相同的疑问,既然思想的行为都是不真实的,再用一种更加不真实的思想去思考这种不真实的行为,却妄图得到一种正确的思想,一种正确的观念,就好比想重修未央宫,却请来艾非尔铁塔的设计者,拿着金字塔的图纸来进行,荒谬啊。在序言的第45页又说:“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故而不能凭知觉来直接经验,而只能靠推论;既然是推论,就不是重演而且还可能有错误。”根据这个逻辑,我们的思想都不能叫做思想,只能叫推论,而且是可能存在错误的推论,哦不对,是不能避免错误的推论,我都不敢再这样推下去,这样一个错误套一个错误,那我们就是一群傻子,我也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作为一个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却始终徘徊在党的门槛之外的资深积极分子,我深知这种错误是犯不得的,尤其是***员犯不得的。好了请让我们回到刚才举的那个未央宫的例子,那纯粹是一种荒诞,可是大家却在同时参与这样的荒诞,在高考时比谁荒诞的有理有节有凭有据有意义。我又想起高中政治书中大量长篇累牍的除了洗脑外没有丝毫意义的政治理论教育,然后考试时还得全部照着写出来,我不是说那些话不对,而是说那些话对不对不应该由书上写的这是对的然后让我们必须记住,它只需要告诉我们有这么些东西,至于对不对是要我们自己判断的,那也得看个人觉悟啊,比如像我这种觉悟很低的就始终不太明白其中很多浅显的道理,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也就认真了那么一下,高中可以成为预备党员的时候说了些觉悟不高的话,弄的拖到现在,所以有些事还是不要认真的好。我原以为高中过了就算了,谁知今年进校看见选课表上新闻学院基础课上有课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我就又意识到自己觉悟低了,转瞬彻悟,这是要从大学就要培养我们国家未来的新闻工作者要坚决贯彻党的思想啊,这是提高当代大学生觉悟的好事啊,应该提倡!然后我开始暗自庆幸自己不是新闻系,一来嘛据说新闻系学生爱抄论文(这是老师您自己说的),二来我觉悟低,怕修那么一门课半天想不明白影响绩点。不好意思老师我又把话题扯开了,回归正题,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有那么点没对,当然只有一点点因为我还是很感激这种方法把我带到了复旦,我的意思是教育只应教授一种方法,而不应该教授学问本身,我们得通过学习这种学习方法,然后自己再去应用与实践的学习,否则填鸭式的教育说的不好听点,就是“愚民”,不过我们得以马克思的发展观看问题,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封建社会,是愚的“草民”,愚的“贱民”,现在当然比以前好多拉,现在愚的是“公民”,愚的是“人民”,从这点上说,我们还是应该高兴的。当然我不也不敢否认这种“填鸭”是为了我们这些愚笨的人好,因为我们愚笨,所以不能指望我们自己去想明白很多道理,于是为了我们好,强制灌输给我们也是有道理的,好比给一个精神病吃药一样,精神病本身是不会主动吃药的,可是在我确定这种方法和知识正确之前,我总该拥有怀疑的权利吧,同样我也拥有选择学问的权利,而我所学的教育剥夺了我的双重权利,我还不得不得不为这样的强迫去交学费,这有道理吗?不过我也不敢说我刚才说的就一定正确,我之前已经说过,我比较愚笨,因此很多事是一时半会想不明白的,正如我们知道,没有几个精神病是因为吃药就说不乱说话了的,不乱说话的都是被打的引起的条件反射。我还没有被打过,自然现在也还是病着的,不过我确定,当我知道有人要会打我后,我一定就不笨了,还可以很聪明!回到刚才我所说的没有道理。道理不是在我们手中的,而是在需要他的人的手中,掌握道理的人很多,在美国叫资本家在南美洲叫将军在非洲叫武器或者粮食在中东交石油在中国叫***。

我说了那么多,只是想推出我的第四个误差:1)我们是以现代人的思想去思考古人的事,这里不可避免有误差;2)我们是甚至都不能保证我们已知的古人的思想论述是否真实;3)我们更无从知晓古人所得知的事是否真实,正如我们无从知晓我们现知的古人的事是否真实一样。4)我们这种现代人的思想本身就是种误差。

因此我觉得我自己的思想观念远远落后于柯林伍德先生,他已经到了可以推理过去的阶段,而我始终还在修正自己的观念的阶段,我不知道把自己的观念休整要多久,可是把自己的现实的观念修正好远比重新塑造一个错误的观念重要的多

本课程分A卷和B卷,考生可根据所用教材版本的不同任选A卷或B卷,使用1989年版、1995年修订版的考生请选A卷,使用2000年第1版的考生请选B卷。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家______,在谈到悲剧时,曾说悲剧有“净化”作用;古罗马的贺拉斯则认为文艺的功能在于______

 2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主题的关系,简而言之,题材是______;主题是______

 3表演艺术是一种通过______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它包括______和______

 4从文学审美反映的特质看,作品主题具有______、______和时代性。

 5所谓文学鉴赏的时代的差异,是指不同时代的鉴赏者在鉴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6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7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8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的方法和______的方法。

 二、选择题(1-5题为单项选择,6-15题为多项选择。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西方文论,第一次对艺术表现说作出完整解释的理论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

 C欧盖尼 弗尔龙 D柏格森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 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

 A经验主义 B唯理主义

 C实证主义 D实用主义

 5语言艺术的最显著、最突出的特点是艺术形象的( )

 A直观性 B间接性

 C模糊性 D意象性

 6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E现代主义

 7在阶级社会里,文学之所以有阶级性,是因为( )

 A文学反映的对象-社会生活存在阶级关系

 B文学造型的材料-语言文字具有阶级特性

 C文学表现的手段-艺术手法具有阶级色彩

 D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头脑具有阶级意识

 E文学存在的方式-作品体裁具有阶级性质

 8典型人物性格的丰富性,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态( )

 A性格内容浑然如圆的多侧面性

 B性格内容由表及里的多层次性

 C性格上两种内容的相反相成性

 D性格上两种内容的矛盾对立性

 E性格上多种内容的杂然无序性

 9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10从作品所描绘的内容来给诗歌作品分类,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

 A叙事诗 B格律诗 C散文诗

 D抒情诗 E戏剧诗

 11依据塑造艺术形象的不同方式来给文学作品进行类的划分,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

 A叙事类文学 B诗体类文学 C抒情类文学

 D戏剧类文学 E影视类文学

 12典型和意境虽然都是主客观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但各自统一的基点是不同的。典型与意境的统一基点分别是( )

 A性格 B情节 C情感

 D场景 E环境

 13文学鉴赏的基本过程可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A感受形象阶段 B理性分析阶段 C审美判断阶段

 D体味玩赏阶段 E综合评价阶段

 14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各种文学批评方法中,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方法是( )

 A心理学的方法 B系统论的方法 C人类学的方法

 D控制论的方法 E信息论的方法

 15文学之所以具有社会性,是因为( )

 A文学是人类意识活动的艺术结晶

 B文学的对象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

 C文学造型的语言是社会交际工具

 D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带有社会印记

 E接受者的审美需求含有社会因素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文学语言:

 2创作灵感:

 3文学风格:

 4文学批评:

 5小说:

 四、辨析题(先判断题目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每小题7分,共14分)

 1艺术与科学的区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特定内容时所用的方式的不同。( )

 2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总是与作家的创作意图相吻合的。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怎样理解评价文学遗产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2文学为什么具有美悦作用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试论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2在文学鉴赏中,主客体之间处于不同民族、时代或阶级时,出现共鸣的原因是什么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______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四要素组成。

 2在文学活动中,体验的______阶段是生成文学作品深刻意义的最重要因素。

 3文学的反映包含了认识,但这种认识总是以______的方式表现出来。

 4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内指性、______、陌生化和______等四个方面。

 5根据艺术想象在创作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6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构成文学风格的五个层面包括时代风格、_____、民族风格、_____和地域风格。

 7在西方文学,17世纪法国的______是第一个充分自觉的文学思潮。

 8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是以______为中介而建立起审美关系的。

 9文学形象的系统性表现在两种意义上,一是就艺术世界的______而言;二是就不同性质的 文学形象的审美功能的______而言。

 10叙述时间指的是______与______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11任何一种抒情传统,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嬗变之后,都会在形象方面形成诸多______,而在主题方面形成诸多______

 12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印象式批评、______和______三种。

 二、选择题(1-5题为单项选择,6-15题为多项选择。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说这话的理论家是( )

 A德莱顿 B斯威夫特

 C布封 D阿伯拉姆

 2在文学活动中,当情与理不一致的时候,恰当的做法是( )

 A牵情就理 B存情去理

 C牵理就情 D存理去情

 3叙事文本中最明显的叙述标记就是它的( )

 A情节 B主题

 C标题 D题材

 4表现论又被称为“情感论”,它的最早提倡者是法国的( )

 A欧盖尼 弗尔龙 B萨特

 C科林伍德 D克罗齐

 5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 )

 A表现主义 B黑色幽默

 C达达主义 D象征主义

 6一般地说,抒情的策略主要有( )

 A语法策略 B结构策略 C修辞策略

 D语调策略 E句法策略

 7原始思维及其特征是艺术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以下关于原始思维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始人以感知和肖像表达为基本思维方式

 B原始思维具有我向性思维的特点

 C原始思维的成果主要是艺术

 D原始思维是一种原逻辑思维

 E原始思维的核心环节是原始人的“自意识”

 8文学创作的心理要素主要有( )

 A艺术直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E艺术理解

 9具体地说,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链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

 A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

 B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

 C文学消费者参与着文学作品生产

 D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活动的方式和方向

 E没有文学消费,文学活动就丧失了目的与动力

 10以下属于后结构主义批评的理论家有( )

 A肖沃尔特 B德里达 C巴尔特

 D德 曼 E米勒

 11一般地说,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生命律动

 D韵味无穷 E意象应合

 12文学语言组织中的文法通常有以下哪几类( )

 A语法 B词法 C句法

 D篇法 E章法

 13作家的体验主要有以下哪些特征( )

 A情感的诗意化 B意义的深刻化 C感受的个性化

 D经验的诗意化 E形象的明晰化

 14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文学作品的层次有( )

 A语言层 B意义层 C图式化外观层

 D“世界”层 E形而上学层

 15叙述标记一般有( )

 A意图标记 B情节标记 C人物标记

 D结构标记 E语言标记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审美

 2本色化描述语

 3艺术直觉

 4文化认同

 5文学消费

 四、辨析题(先判断题目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每小题7分,共14分)

 1文学创作的客体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

 2原型意象和抒情母题消灭了独立创造的空间,扼杀了抒情作家的个性才能。( )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抒情小品文的特征。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如何理解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并在文学中具有首要的地位

 2文学批评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29 A卷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亚里斯多德 寓教于乐 2作品主题的基础 作品题材的核心 3表演者的活动 音乐 舞蹈

 4社会性 阶级性

 5审美倾向 鉴赏趣味或鉴赏能力 价值观念

 6人与社会 人与人 人与自我

 7启蒙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8虚实结合 寓虚境于实境 化情思为景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C 2B 3D 4C 5B

 6BCDE 7AD 8ABCD 9ACDE 10AD

 11ACD 12AC 13ACD 14BDE 1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文学语言,指在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经过规范化了的全民通用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狭义的文学语言,专指作家用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包括书面创作和口头创作中使用的语言。

 2指作家在外物触发下,突然萌生出来的文思特别畅达,感情异常激越,思维十分活跃,形象趋向明朗,语言运用得心应手的创作心境。

 3指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整体中渗透着作家的创作个性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

 4指以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活动;在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批评中,还必须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来展开这种分析和评价活动。

 5一种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它具有可以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方面地刻画人物性格;大多具有较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并可以充分地描绘人物活动的环境等特点。

 四、辨析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错或不正确。

 诚然,艺术和科学在处理特定嫩容时所用的方式是不同的,艺术是以审美或形象的方式来表现特定的内容的,科学则以理论的方式来表现特定的内容的。

 但是,科学之所以采用理论的方式,是因为每一门科学都以现实世界的某一方面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而艺术却是以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中心的有机整体性的社会生活为反映对象的,故命题的前半句话表述错误。

 2错或不一定。

 确实,作品的主题思想总是与作家的创作意图相关联的,但相关联并不是相吻合。事实上,两者之间总存在着某种程度不一致。

 出现这种情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作家的主观意图通过语言塑造的人物、生活故事或意境等艺术形象来传达时,其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常常会溢出(有时也可能 不足表现)作家原来的设想;二是读者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体悟到或所发掘出来的思想意义,往往与作家的创作意图有出入。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评价文学遗产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有两个基本点:

 一是要把古代文学作品与它赖以产生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从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文化历史的发展方面去进行考察,评价它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二是不仅要看到古代文学作品在当时历史条件的意义和作用,而且还要指出它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及在今天条件下对于人民的意义和作用。

 2文学具有美悦作用是因为:

 一、文学反映的对象是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由于是从审美关系的角度来描绘人生、社会和自然,故文学的内容有美悦的特质。

 二、文学是作家按审美理想和美的规律的一种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是对社会美和自然美的加工与提升,因此,它的形式具有美的价值。由是,这两方面相统一的文学作品无疑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

 一、典型人物的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的。环境不仅是人物生存的条件、活动的舞台,而且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动力和依据。即是说环境塑造性格。

 二、典型人物的性格一旦从环境中形成,就会能动地影响环境,使环境朝着某一方向发展变化。环境的影响能改变人,人也能影响、改造,乃至创造新的环境。

 总之,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系。

 阐述较好。

 2在题目所示情况下,出现共鸣的主要原因是:

 一、作为鉴赏客体,通常应该是那些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往往能够突破民族、时代、阶级的界限,从中表现出人们生活中某种带普遍性的思想感情和被称之为“共同美”的东西。

 二、作为鉴赏主体,处于不同时代、民族、阶级的读者,存在着与人类的基本要求、精神素质相关联的共同性。正是这种共同性的存在,人们有能力、也有兴趣欣赏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作品。

 三、处于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鉴赏客体与鉴赏主体之间之所以会发生共鸣,还由于某些客观条件在起着作用(即勾连主客体之间感情通道的作用),如类同的社会矛盾,近似的生活处境或相同的实践经验等。

 阐述较好。

 B卷

 一、填空题(每空,共20分)

 1M H 艾布拉姆斯

 2反刍

 3情感评价

 4音乐性 本色化

 5再现性想象 相似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

 6流派风格 个人风格

 7古典主义

 8主体审美心理结构

 9有机性 互补性

 10故事时间 文本时间

 11原型意象 抒情母题

 12诠释式批评 评点式批评

 二、选择题(每小题,共15分)

 1C 2C 3C 4A 5D

 6AC 7ABD 8ABCDE 9ABC 10BCDE

 11ABCD 12BCDE 13ABC 14ABCDE 15AC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是指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2指文学文本中叙述人或抒情人所使用的描述性语言,极符合被刻画的人物的独特身份和性格及其所在环境,似乎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本色和活动状况。

 3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4指通过文学接受而产生的作家与接受者、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对某种文化价值的相同或相近的评价。

 5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四、辨析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对。

 我们之所以认为文学创作的客体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是因为

 (1)文学是人学,它离不开人的喜怒哀乐与生活情景

 (2)文学的客体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

 (3)文学的客体是具有特征性的社会生活。

 (4)文学的客体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

 (5)即使文学创作的客体有时是那些看上去完全是自然状态的景物,似乎与社会生活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实事上也属于社会生活范畴。

 2错。

 表 面上看,原型意象陈陈相因,抒情母题了无新意,它们消灭了独立创造的空间,扼杀了抒情作家的个性才能,其实不然。创造与传统血肉相联,唇齿相依,脱离了传 统的创造只是沙上建塔,脱离了创造的传统必定死气沉沉。同样的原型意象,同样的抒情母题,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作家仍然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母题和意象,点铁成 金、化腐朽为神奇,从而发挥作者独特的创造性。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答:(1)在内容上高度自由,它不仅题材十分广泛,一人一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都可以成为其题材,而且它的主题也是多种多样。

 (2)在形式上灵活多样,抒情小品文的文体十分丰富,而在表达方式上,它可以叙事,但不必有完整的情节及以塑造人物为目的,它可以抒情,但不必受诗词格律的束缚,可以议论,但不必受议论文的行文规范,既可以有韵,也可以无韵等,在篇幅上,它可长可短。

 2答:首先,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其次,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互动性关系。一方面,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并逼迫人物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对环境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答: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并在文学中具有首要地位的原因是:

 第一,从文学文本的存在状况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一部文学文本不仅总是直接地由客观的语言符号系统构成,而且作家创作的最终成果以及读者阅读的对象也是这个客观的语言符号系统,即文学文本。

 第二,从文学文本中语言与意义的关系看,没有语言就没有意义,语言是意义的生长地。 第三,从语言在文学文本中的功能看,语言不仅表达意义而且本身就是意义的组成部分。

 第四,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资源,另一方面,语言也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因为文学美是包含了语言的美在内的,语言美是文学美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阐述较好

 2答:文学批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文学批评与作家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对作家具有规范、引导的重要作用,是社会对文学作品的主要反馈形式之一。

 其次,从文学批评与接受者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可以帮助接受者深入理解作品,对接受者的文学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塑造作用。

 再次,从文学批评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通过作品的分析、评价表达出某种价值观念与理想,从而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

 阐述较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76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