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中亚五国面临贫困问题,苏联是如何把中亚练废的,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说一下这个问题,小编已经给大家整理好具体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为了改变中亚的局势,苏联的统治开始在中亚实施各种政策。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亚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然而,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苏联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苏联落后的农业经济,对中亚地区产生了直接影响。中亚国家主要是农业。苏联落后的农业自然与他们有关。从整个苏联的角度来看,中亚许多地区都比较落后,属于地区贫困。
在戈尔巴乔夫时期,中亚国家的贫困问题加剧。然而,在苏联内部,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苏联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教材没有把贫困问题纳入社会问题的范畴。主要原因是苏联***认为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没有剥削和不平等的问题,自然也不会有贫困的问题。此外,苏联***认为该国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也让他们觉得苏联不会有贫困问题。
现在中亚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战争和纷争太多。而造成这个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苏联。在占据中亚的时候,故意将中亚的民族割裂,分成几个国家,这样造成相互制衡,相互博弈的态势。美国一直以来就想要控制中亚这个欧亚大陆战略要地。所以不断在中亚制造矛盾,甚至发动战争,尤其是阿富汗战争,打了20年。对于中亚的格局来说,美国也是极力的添油加醋,不断破坏,到现在都没有停止。
工业化不但不完整,且从前文中所提到的苏联制定的“劳动分工”政策中中亚五国的分配任务,可知中亚五国,还有着苏联的通病,即主要工业力量都是重工业,不管是有色金属开采加工、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统统都是,这样的工业比例可以让中亚五国产出强力的工业制造品,但金属是不能吃的,轻工业、农业是老百姓的民生之本。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亚五国经济之所以难以腾飞,本质上是因为前苏联体制造成了自身的产业失衡,无法形成一个完整、健康的自给自足的产业体系。至于它为什么长期恶化,是因为它在离开苏联后失去了苏联内部监管机制的补贴。尽管苏联廉价地获取了中亚五国的资源,但它也廉价地提供了中亚所需的工业产品和粮食。在建立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之前,失去苏联的补贴是致命的。
综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了,你了解清楚了吗
在边界发生了冲突,互相指责对方,发起了挑战,从而使得整条边境线都在开火。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过去曾打过一场战争,给双方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相对而言,亚美尼亚将遭受更多损失。后来,在俄罗斯的大力干预下,临时达成了停火协议。但两国之间的不满并没有停止。稍有动乱就会使两国再次打架。阿塞拜疆武装部队使用大炮、大口径武器和轻武器在该国向多个方向猛烈射击,“亚美尼亚武装部队的阵地遭到炮击。”亚美尼亚还表示,阿塞拜疆使用无人驾驶飞行器。
阿塞拜疆国防部表示,阿塞拜疆军队开火对民用基础设施造成破坏的消息是不真实的,并表示亚美尼亚军队用各种口径的武器,包括迫击炮,对阿塞拜疆武装部队进行了猛烈炮击,造成人员伤亡和军事基础设施的破坏,两国又开始制造麻烦,这再次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以及是否会出现新一轮内乱。两国在领土和伤亡方面都有很多不满。而且,以前的斗争没有停止过,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麻烦。
双方之间的这种内部斗争也是前一场风暴的延续,外部分析可能会继续斗争。亚美尼亚人一直得到俄罗斯的支持,以限制图尔基耶的领土扩张,过去的时候,当俄罗斯拥有威慑力量时,国家实力更强的阿塞拜疆不敢大胆前进。
但这一次,即使阿塞拜疆开火,俄罗斯也不会对阿塞拜疆采取任何行动。俄罗斯甚至在阿塞拜疆身后寻求蒂尔基耶的帮助。再想想早些时候,中亚五国也开始公开表达对俄罗斯的不满。俄罗斯的情况确实相当尴尬,目前,双方都没有透露交火造成的伤亡情况,但两国在敏感时刻突然发生战斗确实令人担忧。
1989年开始,世界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曾经令整个西欧在钢铁洪流下瑟瑟发抖,强大不可一世的苏联,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苏联地图
虽然大多数苏联加盟共和国们,兴高采烈的分家产、分家当,不过,也有五个国家,却对此并不感冒,也并不愿意离开苏联建国。他们就是位于中亚的五国: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中亚五国
明明有机会建国,能够当家作主自己说了算,为什么中亚五国却不愿意呢?
原因很简单,这与中国的大家族分家,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中国有许多人口众多的大家族,条件好时,家族的人大多数都能够团结一心,当过不下去的时候,最终的出路往往只能是分家。
大家族大宅门
但是,并不是家族的每一个人都支持分家,过得好的,为家族贡献多的人,当然愿意分家,因为这意味着,他可以将为家族贡献的一部分留给自己,过上更好的日子。
支持分家的人是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支持分家的人,出发点也未必是为了家族。不支持分家的,往往是生活并不好的人。过得不好的、需要家族接济的人,自然不愿意分家,因为一旦分家,便意味着他们从此断绝了家族的援助,生活会更加困难。
苏联的钢铁洪流
苏联解体时,加盟共和国们的反应与此并没有什么区别。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富裕的地区,如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等,是最为支持苏联解体的。因为,这些经济发达、民众富裕的国家,一直以来都被苏联抽血,向其他贫困地区做援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不满由来已久,趁苏联解体之机,自然是极为支持建国的。
波罗的海三国
但是,中亚五国历来地广人稀,一直是苏联经济落后的地区,虽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经济一贯不景气,也一直靠着苏联中央政府的援助,才维持发展。因此,苏联解体,就意味着中亚五国一直享受的援助从此断绝,这些国家当然不愿意苏联就此解体。
中亚五国
而俄罗斯抛弃中亚五国,原因就更简单了,首先,俄罗斯的主体民族和中亚五国主体民族完全不同,其他方面,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政治文化,都有巨大的差异,这意味着中亚五国很难融入俄罗斯。
其次,中亚五国经济落后,刚刚独立的俄罗斯经济凋敝,自顾尚且不暇,哪里有余力去援助这五个“拖油瓶”呢?再加上当时的俄罗斯一心一意的寻求西方的援助,远离西方、经济落后、“毫无利用价值”的中亚五国,自然不被俄罗斯看在眼里,理所当然的也在俄罗斯的抛弃之列。
苏联解体后的国家
不过,现在的俄罗斯显然对当年的选择后悔了,正在积极的试图重返中亚。不过,虽然俄罗斯已经缓过来气儿,但是,此时中亚的局势也与苏联解体时截然不同,俄罗斯重返中亚的愿望,自然困难重重。
中亚五国一直与俄罗斯保持亲密联系,俄罗斯人在中亚五国可以享受到良好待遇甚至高于本国,中亚五国经济较不发达,经济消费水平较低,说白了,就是花钱少,再者,他们也是想回去就回去。
那么,这些人为何不回到强大的俄罗斯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一直在回归。
在苏联时代,俄罗斯和中亚五国那是一体的,因此,当时苏联为了发展开发荒无人烟的中亚,于是大量迁移俄罗斯人充实中亚,这也是苏联一贯的做法,占领一地立刻移民,就像东普鲁士那样,干脆人口都换了。而这些移民,在苏联解体前,达到了1000多万人,而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比较穷困,因此陆陆续续有俄罗斯人直接回国发展。从1991年到现在,大概回去了一半,500多万人,而现在剩下的还有550多万。
第二,俄罗斯人的制衡。
其实,如果俄罗斯刻意的引导,按照俄罗斯和中亚的国力差距,这些人口分分钟就会回到俄罗斯。即使不回来,也可以复制几个克里米亚,这样俄罗斯分分钟增加大片领土。但是,俄罗斯不能这么做,因为中亚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那是俄罗斯的后院,它必须牢固控制中亚。
中亚的那一批人,苏联解体之后,之一批人在中亚落地生根,生活发展都已经进入正轨,娶妻生子,这样这里已经变成家,俄罗斯已经只能说是祖国了,自己的基业都在这里,谁丢不愿意离开的吧。
俄罗斯为何进攻乌克兰
俄乌冲突是围绕乌东问题爆发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这两年泽连斯基的骚操作原因导致。
从地理位置看,乌东地区与俄罗斯大面积接壤,又扼守黑海,当前乌克兰积极加入北约,要是成功后那意味着北约部队直接部署到俄罗斯家门口,俄罗斯不仅可以直接把黑海舰队解散了,也永久失去了黑海方向的战略通道。所以俄罗斯的目的在于控制黑海,同时在北约东扩时形成缓冲带,减少边境压力。
而乌东地区对乌克兰来说,是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甚至是乌克兰经济重镇,一旦独立乌克兰不仅在经济和资源上损失惨重,战略上被俄罗斯包围,更加危险。所以乌克兰主要还是从经济和资源的角度考量,要确保乌东不会独立。
俄乌战争爆发根本原因
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原因是复杂的历史原因叠加地缘政治变化所致。
第一个方面是历史渊源。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联系紧密。在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的主要政治***与俄罗斯相对来说维持着比较密切、一定程度上互相认可的合作关系。
但后来由于乌克兰政治取向变化,转向亲西方并试图依美制俄,导致乌内部族群矛盾凸显,也导致了俄乌的政治关系陷入对立状态。俄罗斯担忧一个亲西方的乌克兰甚至有可能加入北约,将其战略缓冲带完全消除,使西方军事力量彻底直抵家门口,从而将成为俄罗斯的战略性的直接威胁。
从这个历史发展的渊源来看,俄乌两国的历史纠葛导致乌克兰内部亲俄罗斯的顿巴斯地区寻求分离,而乌克兰变成俄罗斯与西方对抗的前沿阵地。显然乌克兰的这种变化导致俄乌关系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
第二个方面,是国际政治变化导致的结果。首先是跨大西洋及欧洲与俄罗斯存在一种结构性的矛盾,这包括俄罗斯和北约、俄罗斯和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结构性矛盾。目前来看,在美国的不断挑动刺激下双方陷入直接对抗的状况。
从西方国际政治传统来看,欧美国家有一个地缘政治理论的概念,认为俄罗斯作为陆权国家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一直对欧洲国家乃至两岸大西洋国家构成一种由陆向海的巨大压制力。这个状况上百年来一直就存在。
冷战期间的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对欧洲或者北约国家保持着一种突出的压制性地缘优势。西方国家为消除这种威胁,试图通过北约东扩的方式,尽可能地要把这种威胁源往外推,乃至于一直东扩到俄罗斯边界上,从而大大限制俄罗斯的战略行为,以保证北约或者欧洲的绝对安全。
美国在冷战期间就形成了一种控制亚欧大陆“边缘地带”,来压制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到今天来看,美国试图利用欧洲大国与俄罗斯忧虑,挑动欧洲盟国与俄罗斯对立。
美国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拉住欧洲,把德法等欧洲大国纳入到美国的地缘战略轨道,支撑美国的盟主地位,全力服务于美国追求全球领导地位的战略利益。为此,美国需要把俄罗斯作为重要的战略对手,并将俄罗斯推入与欧洲对抗的陷阱中,从而掌控欧洲。
第三方面,是由目前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的复杂变化所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周边出现了一系列独立主权的国家,但这些国家与俄罗斯存在着复杂的历史渊源。地缘的临近和历史的相连,导致俄罗斯的周边国家和俄罗斯本身就形成了地缘政治性的一种矛盾。
俄罗斯在其周边三个方向上存在着复杂的地缘关系,一是中亚区域,前不久的哈萨克斯坦动荡和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介入就是例子;二是高加索地区,2008年曾爆发过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三是乌克兰所在的东欧地区,这里的地缘关系与俄罗斯生死攸关,最为要害。
乌克兰局势最新信息
1、俄罗斯国防部:正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乌克兰的军事设施和航空部队
2月24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正在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乌克兰军队的军事基础设施、防空设施、军用机场和航空部队。另外,俄罗斯国防部说,对乌克兰的打击未危及平民安全。
2、俄军登陆行动开始于黑海和亚速海
当地时间2月24日,乌军事设施遭导弹袭击。黑海舰队在亚速海和敖德萨海的登陆行动已经开始。目前,俄军已突破哈尔科夫州界,哈尔科夫乌军指挥所遭到火箭弹袭击。
3、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讲话说,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
4、乌克兰已宣布关闭全国领空
当地时间2月24日,乌克兰管理部门宣布关闭全境领空。稍早前,俄罗斯航空管理部门已通知各民航公司,已关闭与乌克兰接壤地区的领空。
以上内容参考中新网-俄乌“相煎何急”?专家:历史渊源叠加复杂现状所致
乌克兰突然宣布投降俄罗斯
俄乌冲突开始于2月24日,到如今已经有好大半年了。刚开始的时候,俄罗斯估计是想在两个月之内解决问题,但是没料到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俄罗斯在乌克兰进展得并不算太顺利,而且直到现在俄乌双方并没有就停火达成一致的意见,这样一来,俄罗斯就有点骑虎难下,不得不继续在乌克兰作战,但是时间一长,可能局势就不太容易控制了。
俄乌大战肯定没有失去普京大帝的掌控,但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普京大帝的期望去走。这就是战争本来的样子,是双方、甚至多方各种综合力量的博弈,总有超出自己预期的部分,但绝不至于失去掌控。在战争开始之前,俄罗斯方面肯定做过各种各样的战争推演,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目的,而且一定有关于北约支持的推测。这场战争如果没有北约的加入,那就太简单了,正如网民所期望的那样,普京会采用闪电战,一举拿下乌克兰,但是美国和北约怎么可能停止他们的脚步?
其实战争如今的场面,是俄罗斯和美国和北约之间的争斗,乌克兰只是一个牺牲品,是他们的战场而已。美国和北约希望通过战争制裁俄罗斯,拖垮俄罗斯的经济;而俄罗斯期望通过战争,打开一种新的世界格局,走出困境。美国和北约断定,俄罗斯耗不起太久,支撑战争的经济太薄弱,于是就不断地运送财物、武器支持乌克兰,打持久战。俄罗斯通过卢布交易打击美元的霸权,离间北约;希望找到美国实验室的证据,撕下美国的伪装,露出美国的本来面目。
另外,这场战争看似很小,但却是很多矛盾的综合激发,美国和北约的扩张,要一步步蚕食俄罗斯。俄罗斯必然反抗,如果俄罗斯没有强大的核武器威慑力量,美国和北约下场,不知道俄罗斯会被欺负成什么么样子。如果任由这一群毫无仁德、毫无节操的资本家无休止扩张,人们面临资本的无休止的压榨,以及在战争和疾病面前,没有任何的保障。
所以这场战争,俄罗斯会誓死打断北约扩张的双脚!美国和北约的有钱资本家首先肯定要保命,所以不会亲自下场;然后拿他们从全世界收割的钱财,让别人替他们卖命。
俄罗斯求助中国遭拒绝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科研人员研发出了一系列武器和装备。比如前些年c919飞机顺利起航的时候,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西方媒体普遍认为,中国这项科研成果,成功地展示了大国风采。
中国在客机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跟我国比起来,俄罗斯的情况就有些困难了。他们本想着制造一个宽体客机,结果因为发动机技术比较落后,一直都没有研发成功。刚开始的时候,俄罗斯为了解决发动机问题,曾想跟英国进行商业合作,希望高价购买他们的发动机。那时候英国身为欧盟的一员,没有办法跟俄罗斯进行战略合作,只能拒绝格罗斯的提议。因为接连不断的碰壁,俄罗斯终于扛不住了。它破例向中国求助,希望能跟我国进行更加深入的战略合作。
自苏联解体之后,中俄两国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好。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友好合作,俄罗斯破例向我国求助,很快就得到了积极回应。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后,两国的科研人员齐心协力,研发出了一款先进的飞机。这个客机名为cr929,刚问世的时候就可以在3000米高空顺利飞行。这个飞机的性能完全经得住考验,正常来说应该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可,成功打开欧美市场。不料日本却跳出来阻拦,全力阻止我国和俄罗斯研发的飞机进入欧洲市场。
西方国家虽然知道cr929是一个性能优异的机器,但是却因为立场的缘故,没有办法承认它的国际地位。只能以不符合欧洲标准为借口,将这款飞机拒之门外。日本这种无理的行为,很快就引起了我国的强烈不满。国内网友纷纷指责说,日本简直就是一个白眼狼,总是看不得中国好。我们一有发展机会,它就会跳出来咬上一口,相当恶心。
乌克兰进攻俄罗斯本土
第一,战力问题,开战之初乌克兰基本上不具备成规模袭击俄罗斯本土的能力。乌克兰在2014年以前已经奉行了多年的不结盟国策,1994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及后续一系列的去核化条约的签订,把乌克兰的武力值基本都弱化,把国家安全的希望寄托在美英俄及其他五常国的承诺上了,事实证明这是多么的愚蠢和不靠谱!这是乌克兰的悲哀,也是蓝星上一切奉行中立国策的国家的悲哀。今时今日,但凡泽连斯基手上还有两个大“炮仗”,借晋凉公个水缸做胆,他也不敢肆无忌惮地说打就打。
第二,是策略问题,六月底俄纳空袭民用的购物中心之前,乌克兰对袭击俄罗斯本土一直都是非常克制的,原因无他,不想过分刺激俄罗斯民众,让晋凉公有全国总动员的机会,俄罗斯本土一直有反战声音,被晋凉的暴政生生打压下去罢了。一旦本土被乌克兰军队袭击且伤亡严重的话势必会煽动俄罗斯本国的战争情绪,对晋凉的进一步穷兵黩武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三,相信在未来的时间段乌克兰军方会有所行动,一方面北约的重火力逐步到位。特别是海马斯的最远射程有300公里,乌军客观上具备了远程打击能力,另一方面,俄军不断袭击乌克兰的民用目标,搞到人神共愤天怒人怨。乌克兰反击俄罗斯认为的“本土”目标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所以个人认为,乌军会选择性地反击。最有可能袭击的目标就是克里米亚的刻赤大桥。
土耳其、伊朗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独立后,土耳其、伊朗也非常重视与这些独联体国家发展关系,力图成为对该地区各个国家有影响力的政治经济伙伴。
一、历史联系与合作的基础
地处西亚的土耳其、伊朗在地理上与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毗邻,历史联系非常紧密。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的居民大都信奉伊斯兰教,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历史传统与邻近的土耳其、伊朗非常接近。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与土耳其、伊朗也有很多接触和历史恩怨。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阿塞拜疆等民族同属突厥民族,语言属突厥语系,与土耳其近似。塔吉克民族语言则属波斯语系,与伊朗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历史上土耳其和伊朗为争夺外高加索地区曾经多次进行过战争。中亚、外高加索地区与土耳其、伊朗在历史上经常被同样的强国所征服,频繁接触,文化上相互影响,直至近代才由于欧洲列强的瓜分被分割开来。
公元10世纪,中亚古老的民族是东伊朗的各个部落,他们实际上是今天塔吉克人的祖先。公元前6至前4世纪塔吉克和土库曼曾由伊朗阿契米尼德王朝所统治。数百年后,中亚的操突厥语民族人数逐渐增加,并与中亚原来的居民不断接近、融合。11世纪下半叶统治河中地区的卡拉汗尼王朝同塞尔柱突厥人发生过战争。16世纪以后乌兹别克人在中亚地区上升为占有一定优势的民族,进入波斯北部,与波斯人等周边民族间既有战争,又有交流。18世纪30年代,波斯曾短暂征服中亚地区。
外高加索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民族由一些古老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曾受到过希腊马其顿人、罗马人的侵扰和影响,与土耳其、伊朗等地的早期国家联系紧密。阿塞拜疆民族形成较晚,大约是在11-13世纪,长期接近南方的伊斯兰世界。到16世纪,外高加索地区成为奥斯曼土耳其与波斯(伊朗)争夺的对象。两个国家战事频繁,最后形成了土耳其占领西格鲁吉亚的一部分和亚美尼亚、波斯占领阿塞拜疆的格局。1722年彼得大帝的“波斯进军”使沙皇俄国也成为一个“竞争者”。由于同时遭到土耳其的进攻,波斯被迫与俄国订立了城下之盟。随后,三方围绕外高加索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一个世纪,1828年和1829年,俄罗斯与波斯、土耳其分别签订条约,夺得了外高加索。[1] 南阿塞拜疆仍属伊朗,西亚美尼亚则有一部分为土耳其所有。被土耳其政府视为“异教徒”的亚美尼亚人在近代史上曾几度受到大规模迫害。[2]
沙俄吞并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后,中亚和外高加索土著居民依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持了过去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就人种、风俗来说,多数中亚和外高加索民族更接近波斯人和土耳其人。本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苏联逐步打开国门和各共和国自主权的增加,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同邻近土耳其、伊朗很快实现了高层接触和经贸往来。而当时苏联***对土耳其现代化模式的“兴趣”也推动一些共和国的***把土耳其视为足以信赖的“样板”。1991年,土耳其总统厄扎尔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曾进行过互访,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协议,明确哈土两国将在各个领域建立长期互利合作关系。独立后,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重新寻找自己的文化渊源,开始了一种“本土化”的回归。在“非俄罗斯化”的过程中,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很容易、也很自然会与土耳其、伊朗等国接近。地理上的便利,文化上的相近,语言、风俗习惯上的相似,加上经济上的互相需要,使双方的合作关系发展较快。
90年代初,对土耳其模式的“充分肯定”使土耳其成为中亚国家和阿塞拜疆最受欢迎的“朋友”,甚至一些中亚国家和阿塞拜疆聘请土耳其专家作总统的顾问。1991~1993年,一些中亚国家决定改用拉丁字母,与土耳其在文化、教育、干部培养等方面的联系空前地增加了。对于年轻的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来说,独立初期难以找到一种把国家凝聚起来的力量,难以找到可供依赖的发达的、有着历史延续性的国家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政治上的“真空”,添充进来的有各种各样的思潮,其中占有优势的自然是当地居民最容易接受的伊斯兰思想和突厥主义思想。伊朗和土耳其则被视为这二者的代表。
多数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因考虑本身的内外部因素,与伊朗关系一般,如担心影响与美国的关系,政治取向上也很不一致。尽管在交通方面伊朗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伊朗对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它既不能提供中亚国家所需的资金,也不能提供新工艺。伊朗不可能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市场上有引人注目的一席之地,只能希望在该地区同外部世界,准确地说,是同欧洲和东南亚国家的交通运输方面起到特殊的“桥梁”作用。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同样也想起到这样一个联系世界上两个经济增长中心的作用,成为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枢纽。伊朗由于处于中亚与波斯湾、地中海之间,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对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邻国多数中亚国家***对土耳其、伊朗抱有好感并寄予了较大的期望,想借助于这个有着血缘、语言、宗教联系在一起的“穆斯林兄弟”,使自己早日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时在经济上、特别是交通运输方面解决本国面临的现实困难。外高加索国家在发展对外联系时,伊朗、土耳其作为南边的两个邻居也不容忽视。而土耳其、伊朗等国也希望与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建立密切的关系,打算借助于这些独联体国家的经济、科技潜力为自己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扩大国际活动空间,为在国际事务和国家争端中处于有利位置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土耳其、伊朗1992年把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拉进“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多数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把同土耳其、伊朗发展合作关系作为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土耳其和伊朗对中亚国家的政策
由于地理上和文化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土耳其、伊朗丝毫不隐瞒向中亚和外高加索输出自己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战略意图,借此来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甚至土耳其和伊朗国内有的政治势力梦想恢复再现“突厥帝国”和“泛伊斯兰国家”的辉煌,试图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找到市场。
(一)土耳其对中亚五国的政策
土耳其是同中亚五国关系非常密切的“南方”穆斯林国家。土耳其在发展经济和推行社会政策方面有成功之处,其世俗模式对中亚国家有吸引力。[3] 其经验也受到中亚各国的重视。中亚国家希望土耳其成为联系西方大国的“桥梁”,土耳其也很注意在中亚施加影响,关心中亚的能源开发和政策取向。土耳其是第一个承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独立的国家,非常重视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全面合作关系。[4]
土耳其对中亚的政策包括:
积极与中亚国家的高层接触,通过签署文件和经常性的磋商确立友好合作关系。如1992-1997年,土耳其总统3次访问哈萨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包括《友好合作条约》在内的共56项文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文等各个领域。其中1995年6月,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签订两国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合作宣言和48项合作协议、备忘录和会谈纪要。土耳其与其他中亚国家也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等许多项协议,还多次邀请中亚国家的***到本国访问。1992年10月,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的总统应邀出席土耳其举行国庆活动。每年都有中亚国家的***访问土耳其。苏莱曼·德米雷尔当选为土耳其总统后,非常重视保持和发展同中亚国家的关系,仅在1996-1997年他就对中亚地区进行了5次访问。
扩大经济贸易合作,鼓励本国企业对中亚进行投资。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签署了经济贸易合作协定、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议、避免双重课税协议、银行间相互理解备忘录等合作文件。至1995年6月,土耳其向哈萨克斯坦投资的大型项目即达34个,1998年在哈的2200家外国公司中来自土耳其的有319家;1992-1996年土耳其向土库曼斯坦的投资达到15亿美元,合资项目超过60个。1997年土耳其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协调委员会来监督、协调对中亚的投资和政策。土耳其在中亚的主要投资方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工程承包,土耳其公司往往能够在众多对手中一举中标,优势在于与这些中亚国家政府有着良好的关系,加之其价格和施工质量都具有竞争力;二是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加工生产领域;还有是旅馆业和旅游等;三是借助于投资土耳其的国际资本进入中亚地区,土耳其公司作为世界上的大跨国公司在中亚的中介与合作伙伴,如同西门子公司联合取得在哈萨克斯坦建设电站权,与可口可乐公司联合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工厂。
希望在解决中亚原料和资源的开发和运输方面发挥作用。1992年7月,土耳其电力和自然资源部与哈萨克斯坦动力和燃料资源部签署了在勘探开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矿藏以及建设动力项目等方面进行合作的备忘录。
1994年6月,土哈两国签署石油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土耳其在36年中可得到216亿桶石油和2089亿立方米天然气,总价值达490亿美元。1995年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成立了工作小组对运输哈石油及土石油公司参与哈石油工业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方案。哈方认为经过土耳其的这条运油线路所经地区政局较稳定,因此是很有前途的运油线路。土耳其对土库曼斯坦与伊朗合作的“跨世纪管道工程”持积极态度,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在1994年10月亲自前往土库曼斯坦,参加该工程的动工典礼。1995年1月,土库曼总统尼亚佐夫访问土耳其以后,十分赞赏土耳其对中亚在改善交通运输状况的支持。土耳其计划铺设一条经里海海底的输油管道,以把石油从哈萨克斯坦的油田输送到土耳其在地中海的港口。1998年10月底,中亚国家的***联袂参加土耳其建国75周年庆祝活动。在安卡拉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与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就铺设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问题签署一项联合声明。
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合作,力图在中亚的稳定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土耳其对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的亚信会议和乌兹别克斯坦***提出中亚安全与合作论坛达倡议都表示支持。与中亚国家签署反对恐怖活动、非法扩散武器和麻醉品的协议,帮助中亚国家培训军人。土耳其首倡“突厥语国家首脑会晤”机制,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等国的***定期举行最高级磋商。
重视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土耳其向中亚国家在科技、文化领域投入很多,如通过卫星无偿为中亚国家播放土耳其的电视节目。土耳其每年接纳大批来自中亚国家的留学生,出资在中亚建立国际大学。
(二)伊朗对中亚国家的政策。
由于拥有地缘和文化上的便利,伊朗进入中亚比较早,土库曼斯坦因为与伊朗有长达1700公里的共同边界,而且政治经济中心都靠近伊朗,因此,土库曼斯坦***认为,伊朗是土库曼斯坦实施新经济计划的“最有利的伙伴”,土库曼斯坦“在各个方面同伊朗扩大和加深紧密的合作,这对整个地区都是有益的”[5] 。但由于伊朗的经济实力有限,尤其是无法满足中亚国家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因此伊朗与中亚国家在经济联系方面进展缓慢,在中亚各国的对外贸易额中只占有1%左右的比例,甚至远远落在邻国土耳其的后面。伊朗于是改变策略,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把重点放在帮助解决中亚国家的交通困难方面。在1997年哈塔米当选总统后,伊朗对中亚地区的跨国合作表现得更为积极。[6]
伊朗对中亚五国的政策表现为:
通过成为帮助中亚国家走向世界市场的“纽带”来确立自己的影响。中亚五国同西方国家、亚太国家的贸易额逐年增长,伊朗积极促进亚欧陆路运输走廊的建设。中亚国家都属内陆国家,缺乏海洋通道,伊朗可以为中亚国家提供便捷的通道,使中亚国家走向波斯湾。1994年8月24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与伊朗***签订一项“跨世纪工程”协议,商定修筑一条经伊朗到土耳其,长约4000公里的输气管道,投资额达70亿美元。1996年5月,从伊朗的马什哈德经萨拉赫斯到土库曼斯坦的捷詹的铁路通车,这使中亚国家有了一条到达出海口的最近的铁路,也使从中国连云港到波斯湾的“大陆桥”全线贯通。1996年哈萨克斯坦经伊朗运输的石油产品达到200万吨。1997年12月,伊朗总统哈塔米和土库曼总统尼亚佐夫同时出席了分别在伊朗和土库曼斯坦举行的长度为140公里的土伊天然气管道克尔佩泽-库尔特库姆的开通仪式。这是第一条中亚国家独立后修筑的天然气管道,投资近2亿美元。伊朗在交通方面的努力受到中亚国家的欢迎。
广泛开展经济合作。仅1992年一年中,伊朗在土库曼斯坦的合作项目就达30多个。两国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旅游和经贸合作协定等多项合作文件。双方还在开放边界、简化通行手续、建立边防货站,开设阿什哈巴德-德黑兰空中航线,建立共同的汽车联运公司,建立信贷机构等诸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图进一步密切两国关系。1992年10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问伊朗,两国签订《哈伊相互理解和合作宣言》,建立了经济、交通、文化、科学合作混合委员会,签署在石油采运、能源开发和银行合作的备忘录。1993年10月,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访问哈萨克斯坦,签署《哈伊相互关系与合作备忘录》等9项文件。1992年11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访问伊朗,签订关于乌伊两国关系基础的联合宣言、两国中央银行间合作协议、在经济、工业、科技领域合作备忘录、政府间贸易合作协议、货物运输合作备忘录、邮电通讯协议、政府间航空运输协议等。1993年10月,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回访乌兹别克斯坦,与卡里莫夫总统签署关于建立乌伊两国经贸、工业、科技领域合作混合委员会议定书、货运、汽车运输、道路建设、开辟两国首都间航空线路、解体、石油、天然气、农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协议。
1997年5月,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访问塔吉克斯坦,双方签署了塔伊合作声明和6个备忘录,备忘录涉及两国外交、经济、交通和工业部门之间的合作问题。1998年12月,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对伊朗进行正式访问,签署两国在国防、能源和运输等领域合作的共16项协议。
在中亚地区安全、特别是调解冲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伊朗在调节塔吉克斯坦冲突中十分活跃,在伊朗首都德黑兰1997年5月举行了塔吉克斯坦对立两派之间的和平谈判。伊朗还曾表示要在土库曼斯坦的军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中亚国家密切在宗教、文化方面的交往。伊朗与中亚国家签订电视广播、文化交流等合作协议。伊朗帮助土库曼斯坦在各地修造清真寺并派遣神职人员,大量资助土库曼斯坦的宗教、文化活动。但中亚国家***比较谨慎,表示与伊朗的关系不是建立在宗教因素的基础上。[7]
(三)土耳其、伊朗发展与中亚五国关系中的困难
尽管占有一些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土耳其、伊朗在中亚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与其他外部势力的竞争和中亚国家的戒心有关。首先,土耳其和伊朗经济实力有限,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下风。如伊朗和土耳其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中亚五国的外贸伙伴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很难有大的突破。1994年中亚地区向俄罗斯的出口供货超过土耳其30倍,超过伊朗上百倍。进口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比例。土耳其、伊朗同中亚国家的贸易水平低,方式落后,非常不稳定。如1996年土库曼斯坦同土耳其的双边贸易额达到近2亿美元,成为土库曼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1997年两国的进出口额急剧下降,仅为7000万美元。伊朗70年代末80年代初伊斯兰革命以后,完全“脱离”西方,国内私人资本发育缓慢,生产状况不佳,很少能给中亚国家的市场提供所需要的商品。而且对于中亚国家急需引进的先进工艺和设备,伊朗不具有优势。
其次,土耳其和伊朗在国际上分别属于不同的集团,前者追随美国和西欧大国,后者与俄罗斯有特殊的关系,两国都无力成为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的国家,只能在作为联系国或者中介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土耳其和伊朗能够给中亚五国的援助都是相当有限的,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存在着矛盾,伊朗受到美国的排斥,也使中亚国家在发展同土耳其、伊朗关系时,要考虑俄罗斯对土耳其以及美国对伊朗的态度。 中亚国家都远离石油、天然气、棉花等自己“拳头”产品的销售市场,而且到出海口都要跨越相邻的国家,交通问题亟待解决。土耳其和伊朗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却与其他大国的利益难以相容,如土耳其与俄罗斯是宿敌,伊朗同美国对抗了近20年。修管道和铁路都需要联合一些国家,投入数十亿乃至于上百亿美元的资金,伊朗和土耳其的国力都有限,独木难支,想处于优先的地位都很困难。
再次,中亚国家与土耳其、伊朗在发展“伙伴”关系方面理解不同。土耳其、伊朗在政治合作上热情很高,而中亚国家在经济上对土、伊的期望很大,双方发展关系时不容易“合拍”。在中亚,按居民的情况划分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被认为是应属“穆斯林国家”的行列,伊斯兰教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伊斯兰教有自己的特点,它们与伊朗的伊斯兰教都有较大的差别。即便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当局对“泛伊斯兰”主义也持坚决抵制的态度,如乌兹别克斯坦***对伊斯兰极端势力十分戒备,中亚国家的宪法几乎无一例外地接受了西方的原则,而不是伊斯兰的原则。另外,中亚国家对伊斯兰教介入政治和“泛突厥”思想持反对态度,也限制了伊朗、土耳其同这些国家发展关系。
中亚国家与土耳其、伊朗的关系在经过一个“蜜月”阶段后趋于冷静。1991~1992年,土耳其就开始为这些国家提供贷款,土耳其和伊朗商品的涌入也缓解了中亚市场的贫乏。中亚国家出现的与土耳其、伊朗发展双边关系的热潮到9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降温,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实力的限制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亚国家开始学会在国际交往中优先考虑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转而采取一种现实的态度,从而把同土耳其、伊朗的关系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
三、土耳其、伊朗对外高加索国家的政策
土耳其和伊朗是外高加索国家的邻居,与该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土耳其与阿塞拜疆同属突厥民族,文化上彼此亲近,又与美国等西方大国有着军事政治同盟关系;伊朗则可以利用宗教、地理及跨界民族方面的优势,背后又联着整个伊斯兰世界,可以为外高加索地区的穆斯林架起一座“信仰”桥梁。独立后,伊朗、土耳其成为外高加索三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如土耳其在格鲁吉亚对外贸易中占第一位,超过了俄罗斯。由于自己的经济实力有限,土、伊两国无法对外高加索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加之土耳其与亚美尼亚、伊朗与阿塞拜疆历史上有“宿仇”,因此与外高加索国家在经济联系方面障碍重重,进展缓慢。
土耳其积极发展同阿塞拜疆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对亚美尼亚则采取了敌视的政策。1993年初土耳其参与对亚美尼亚的封锁,决定对亚美尼亚的所有飞机关闭其领空,并停止从陆路向亚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在阿塞拜疆人民阵线垮台后,土耳其失去了在外高加索的阵地。俄罗斯强有力的行动也使土耳其被迫退却,但土耳其并不想放弃能够争取到的利益。1994年土耳其开始强调与俄联合调解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尽可能不与俄罗斯在外高加索正面对抗。同时,土耳其也批评俄罗斯的“扩张主义”,运用经济手段改善同包括亚美尼亚在内的所有外高加索国家的关系,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两国关系虽然难以实现正常化,但民间贸易往来有所增加。土耳其在美国的支持下争取敷设一条经本国港口运出阿塞拜疆石油的管道。这条管道计划途经格鲁吉亚通往土耳其,有绕开俄罗斯的政治目的,同时也使外高加索各国都能在经济上受益。
土耳其对格鲁吉亚也十分友好。2000年1月,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访问格鲁吉亚,在与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会谈时,双方一致表示,维护高加索地区的安全是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两国对外政策的优先任务。两国***讨论了有关地区形势问题,以及两国在政治、经济、能源领域的合作的问题,并签署了联合声明、两国政府间开展技术合作协议备忘录等4项文件。在会见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德米雷尔提出了有关国家缔结旨在加强高加索地区稳定与和平的“高加索公约”的倡议,谢瓦尔德纳泽对德米雷尔的倡议表示赞赏,并称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伊朗由于同阿、亚两国都接壤,曾力图在调解纳-卡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1992年5月伊朗总统在德黑兰与阿亚两国***签署和平解决冲突的声明。伊朗既可以帮助阿塞拜疆解决石油出口的“新交通线”问题,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亚美尼亚对能源的需求,伊朗境内又有阿塞拜疆少数民族。因而,格、阿、亚等外高加索国家虽然都避免与伊朗发展密切的关系(主要因为伊朗同美国尖锐对立,而这些新独立国家又极其需要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经济、政治支持),但也需要伊朗的帮助。
其实要决裂随时都可能决裂,但是现在主要是美国在,有北约和日本在。这是我们共同的强敌,所以在美国还是强国的情况下基本是不会决裂,反义亦然。
关于俄罗斯俄罗斯自古以来,所有的欧洲和俄罗斯领土仇恨,虽然大多数,但主要城市,人口地区和工业设施在欧洲。所以他的战略中心将留在中亚和欧洲。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的屁股,他不想让中国来的刺在他回来。
中俄关系如果将来俄罗斯的实力很强,可能是坏的,毕竟是一个困难的山神。但如果俄罗斯继续下滑,中国和俄罗斯未来的关系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前美国和英国的关系。如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人民无法想象大英帝国会是美国的弟弟。但这是一个小弟弟的地狱弯曲。
结论一旦衰落的状态,在国际社会的景观是不是,无论它有多大的秩序,一个国家,集体挫折和自卑可以摧毁它过去的骄傲和信心。文明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的公民投票中,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的苏蒋美泰祖,西班牙时代,荷兰战争结束后,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可谓三天世界,二战后日本投降不认怂找到一个教父。因此,俄罗斯的衰落很可能成为“铁条联盟”的中国。
这个问题提的有些幼稚,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具体的观点如下:
一、现如今是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到文明发展的时代,酷爱和平,自由,平等,幸福己经成为人类的生存的主流,攻城略地,或是通过战争获得财富,危及独立主权的国家或民族生存的事都会召致国际法的制止约朿,这也是成立联合国的宗旨,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加入到联合国。当然要遵从联合国的宪法和制约,且不论俄有并吞中亚五国的实力,他是不敢冐天下大不违的。
二、现在俄罗斯的实力早己今不如昔,经济军事也不能于昔日帝国同日而语,如果不顾及国内民众的感受以味地战争人民是不会答应,在国际上也更加孤立,这也许是当前俄急于抽身叙利亚的原因。
三、一个国家要想民富国强,发展经济,强化军亊才是重点。好战必亡,忘战国危,军队是保家卫国的而不是用来侵略的。如果普京是个明智的总统就不是整天想着震摄威胁别人而是发展经济,国泰民安才是大事。战争只会让俄再次解体,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而且中亚五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也相当密切,特别是对俄的经济依附性很大。如果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经济联系中断,哈萨克斯坦几乎轻工业没有什么可以生产。盛产天然气的土库曼斯坦,向境外输气的唯一管道是通过俄罗斯输往欧洲。假如俄关闭输气管道,土库曼斯坦则立即会丧失创汇的来源,所以从上可以看出,中亚五国不会在建国还没有多久就让自己国家经济处在危机状态,那么国家就一定会陷入混乱,因此,不可能很快改变这种格局。它们与俄罗斯的关系仍然非常密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