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部关于慈禧的电影名字,内容是从慈禧入宫选秀开始的,急急急啊!

跪求一部关于慈禧的电影名字,内容是从慈禧入宫选秀开始的,急急急啊!,第1张

你早说是刘晓庆嘛!

那肯定是《火烧圆明园》了,就是从慈溪入宫开始,不过影片最后他也没变成慈溪,还只是懿贵妃

后来的《垂帘听政》也是他演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接近于《火烧圆明园》的续集作品,想看就一起看吧。

《火烧圆明园》

1852年,出身宦门,颇具姿色的玉兰被选入宫册封为贵人。但因玉兰所属的叶赫那拉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宿怨,而未能得到咸丰帝的注目。玉兰苦思进身之计,终以一曲缠绵哀怨的小调吸引咸丰,进而博取宠幸。以后,聪明伶俐的玉兰,经常伴随在皇帝身旁。一年后,玉兰因生子载淳,被咸丰封为贵妃,在宫内的地位已与皇后相仿。

此时,清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起。英、法等八国联军进攻广州、天津,后直达北京,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咸丰采纳懿贵妃主张,命僧格林沁亲王率兵御敌。

八里桥一战 ,清兵败北,参战将士全部阵亡。咸丰即率嫔妃及大臣肃顺等逃往热河行 宫,留弟弟恭亲王——奕䜣在京与洋人谈判。热河行宫里,咸丰不理朝政 ,犹自整日寻欢作乐,奏章由懿贵妃代为批阅。骄横不可一世的英、法联 军欺其昏庸,仗着洋枪洋炮,攻入北京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抢劫一空,并付之一炬。本片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特别奖。

《垂帘听政》

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焚毁了圆明园。腐败没落的清王朝惧怕列强的气焰,在英法联军的大炮和刺刀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咸丰皇帝蜷伏于热河行宫,沉湎酒色之中,终日与丽妃等缠绵厮混,不理朝政。被冷落在一旁的懿贵妃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嫉恨异常。在庆祝皇帝大寿的日子,荒*已久、内里虚弱的咸丰皇帝忽发急症,卧床不起,数日后驾崩于避暑山庄。在咸丰弥留之际,肃顺力劝他效法历史上的钩弋夫人故事,赐杀懿贵妃,免除将来天下大乱,咸丰未采纳。他召见太子,托孤于肃顺等八大臣,令他们辅佐幼主。同时,他还召见了懿贵妃,赐“同道堂”印,嘱咐懿贵妃与皇后同心同德,共保大清江山。懿贵妃乘大办国丧之机,与在京留守观望的弈亲王秘密勾结,借英法列强之手准备除去肃顺等。懿贵妃和弈亲王授意御史董元淳呈上一份奏请“太后垂帘,亲王秉政”的折子。但肃顺等人针锋相对,双方都不肯让出,宫闱之争愈演愈烈。回京途中,双方都加紧了动作。肃顺暗遣刺客欲杀慈禧(懿贵妃)未遂,恭亲王率军出迎,把肃顺等八名“顾命大臣”一举擒获。辛酉年10月9日,6岁的幼主同治皇帝登基。肃顺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其余7位大臣或被杀或被囚,肃顺的党羽从此势力殆尽。于是,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慈禧一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开始了慈禧、慈安两宫垂帘,恭亲王议政的阶段。从此,慈禧开始了她对中国长达48年的统治。他们勾结帝国主义,镇压了人民起义,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清王朝走上了穷途末路的最终归宿。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出生于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份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为期仅次于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人称清朝“无冕女皇”,由于在其48年的统治期间,中国除了太平天国之乱外,还饱受外国侵略,中国国力日渐衰败。其执政能力颇受争议,加上中国传统对于女性执政的负面意见,近来,史学界逐渐开始有人从历史条件局限的观点,对慈禧当政提出多元化的评价。但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负面人物。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现在一般认为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1]满洲镶蓝旗人,后抬旗入镶 慈禧太后像

黄旗。其先祖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四平市■ 据云南曲靖文献记载,1834年,叶赫那拉·惠征(满族人)任云南迤东道道员,驻节曲靖,翌年惠夫人于任所生长女慈禧。并雇男仆李午廷(曲靖城打油巷人)抱领。慈禧垂帘听政后,李午廷曾奉召在内务府仓储司任职,后来顶戴四品,官至芦沟桥税务署主管。[2] 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母富察氏。由于她为皇帝生了儿子(同治帝),并且会讨咸丰皇帝欢心,不久后就升为懿贵妃。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在山东泰安一代也有慈禧存在,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一说是慈安太后住在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慈禧太后住西六宫之一的储秀宫,故称西太后。) 叶赫那拉氏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懿贵妃。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大清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北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国反清农民运动)又让他心力憔悴,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使慈禧有机会接触政治。 “御赏”和“同道堂”印章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她随咸丰帝,和皇子载淳逃往热河。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由于皇子载淳只有6岁,咸丰帝临终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处理朝政。这些人都是咸丰的亲信,肃顺尤其足智多谋。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慈禧(36张)  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她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并尊为皇太后。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忻,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粉碎了八大臣势力。奕忻被封为议政王,1861年12月2日,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执政初期她在议政王奕忻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慈禧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之甚少,她也作出很 垂帘听政进行的场所,养心殿东暖阁

多愚蠢的决定,阻碍了洋务运动的进行;再有,当改革可能损害她的统治时,她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集权。这一时期,国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外交上没有吃大亏;洋务运动后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爱新觉罗·肃顺(1816年11月26日—1861年9月),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 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任,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

在回京的路上,恭亲王奕䜣联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逮捕并处死载垣、端华、肃顺,确立垂帘听政制度。恭亲王奕䜣获封议政王头衔,军机处首席大臣,宗人府宗令,内务府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权倾朝野。

恭亲王奕诉领衔各部院大臣联合签名的奏折呈给皇太后和皇上案前,共拟肃顺等人六条罪状:

第一条,办理交涉不善,失信于各国,致使先帝北狩,圆明园被焚;第二条,阻挡回蛮,致使先帝圣体违和,病死行在;第三条,假传询旨,造作赞襄政务名目,诸事不请示,擅自主持:

第四条,暗用离间,声言太后不应召见亲王,对两宫皇太后也互有扬抑,居心巨测;第五条,肃顺擅坐御位,自由出入内廷,对宫内传用物件,抗违不进:第六条,肃顺拒捕,抱哮狂肆;恭送梓宫,携带着属行走。

八大顾命大臣中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三人罪大恶极,初步裁定以谋逆罪将他们三人凌迟处死,其他五位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渝或革职,或流放。肃顺一党涉及太广,直接被斩首于菜市口。

咸丰在热河行宫驾崩,两个多月后同治皇帝和两宫皇后一起回京,肃顺护送梓宫(灵柩)在后面慢慢回京。当肃顺走到距离北京一百多公里的密云县时,接到上谕,被革职查办,最终被斩首示众。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肃顺被杀是必然的结果还是偶然呢?

菜市口处斩肃顺

第一、咸丰逃到热河行宫后,肃顺极力阻挠咸丰皇帝回銮,和恭亲王奕ü有了很深的矛盾,并且传出了玉杯的故事,参考危及时一个很机智但会陷主人于不义的回答

第二、咸丰未死时,肃顺一直抬高皇后的地位,在不同的场合贬低当时还是懿贵妃的慈禧太后。当咸丰死后,还是的态度就有点不太高明了,须知母以子贵,慈禧是同治皇帝的生母,以后的地位极有可能比慈安更高一些。再说,论权谋和出手狠辣,肃顺还比不上慈禧,所以对手选错了。

慈禧

第三、肃顺等八大顾命大臣在咸丰死后嚣张跋扈,要求两宫皇后交出“御赏”印和“同道堂”印,并且出言不逊,说向两宫皇后汇报完全是多此一举,神情可怖,吓得六岁的小皇帝小便失禁。从此,一直庇护肃顺的慈安也对肃顺失去了最后一点信心,下决心要消灭肃顺一党。

第四、肃顺一党的言行太过嚣张,引起了满朝大臣的强烈不满,让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莫大的危机,失去了人心。因此,当恭亲王传旨抓捕和审批肃顺时,基本没有遇到太大阻碍。纵然肃顺为大清朝也立下来很大功劳,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藩是肃顺提拔和庇护的。

俗话说,上天要你灭亡,必先叫你猖狂。当然,历史不能假设,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得到最大利益,如果肃顺不这样跋扈,是绝不会达到自己想要的地位的。

Ps:不论我们在家庭、企业或者政府机关,时刻保持谦逊,万万不能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咸丰遗诏中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最终是在慈禧发动的辛酉政变中被一网打尽,慈禧自然成为了最大赢家,两宫垂帘听政,咸丰的弟弟奕䜣被封为议政王,领班军机处。咸丰临死的时候,任命了他信得过的8位大臣辅佐年仅6岁的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此八人是以足智多谋的肃顺为首领,其他七人都听肃顺的,肃顺实权在握。

八大臣居然没有咸丰的弟弟奕䜣,可见咸丰到死都非常忌惮他这个有才华的弟弟,奕䜣自然不满咸丰的权力分配。而此时的慈禧并不是太后,而只是懿贵妃,咸丰死前要求懿贵妃和皇后钮钴禄氏同心同力,辅佐江山社稷,但她们没有实权。懿贵妃本人权力欲望特别大,奕䜣的领班军机处职务被撤后,肃顺成为了咸丰的新宠,肃顺也成为了懿贵妃的头号政治敌人。肃顺可不是奸臣,他才敢非凡,内政外交,搞得紧紧有条,可谓是一个铁腕大臣,咸丰对他宠信有加,让他大权独揽。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就为懿贵妃和奕䜣联手打倒肃顺做了准备。咸丰一死,懿贵妃变成了慈禧太后,命她最相信的太监安德海通风报信,把自己写的信交给了在北京的奕䜣,两方算是形成了联盟。奕䜣以吊唁的名义到热河跟慈禧商量如何在北京收拾肃顺等人,便匆匆回京布置去了。肃顺太大意了,他认为在清朝历史上还没有女主垂帘听政的情况发生,过分低估了慈禧的政治才能。他认为自己把控禁军,不必小题大做。 

而慈禧已经做好了慈安太后的说服工作,共同发动政变,没有慈安太后的支持,慈禧是赢不了的。慈禧和奕䜣又联合了在北京握有军事大权的胜保。这下可以说是吃了定心丸,毕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慈禧慈安等人一到北京的第2天便发动了政变,将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发配到了宗仁府,听后发落,可谓是一网打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208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