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第1张

综述

表达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青山不老》是梁衡创作的散文作品。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当代作家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今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有关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著有散文集《觅渡》、《洗尘》、《把栏杆拍遍》,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写作研究集《为文之道》。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有梁衡散文九卷。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等多篇作品入选中学和大学课本。《夏》被选入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用清新的笔调向我们知描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感受到: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专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老人是善良的,他为了让属后代过上好日子,不顾自己的生命垂危,坚持植树造林。

青山不老 ,作者初次见到老人时无比惊讶,用一个“竟”字表现出对老人的佩服;第三自然段作者对老人放弃享清福,坚持种树这件事理解和佩服;第四自然段,作者听了老人那么长时间治理山沟,表达由衷的感慨和无比震撼;第五自然段对老人纯朴心灵的敬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52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