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道家对后世的影响?

急.......道家对后世的影响?,第1张

道家思想影响 道家在中国史上时间不长,且很快被道教所代替,但道家思想在各个方面融入了社会中。道家思想在西方也传播很广,不论是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哲学和悲观主义生活态度还是海德格尔的本体论与存在主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关于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也被很多西方人所接受。 [编辑] 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编辑] 对自由主义的影响 道家崇尚自由,这与现代自由主义观点不谋而和 参考:zh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Libertatis Æquilibritas是无 资本主义的象征之一。一些自由意志主义者和客观主义者也用这样的符号作为他们的象征。 [编辑] 哲学影响 与儒家强烈关注伦理学中道德实践问题不同,老庄思想覆盖了哲学的各方面,且从本质上说两者是互补的。 老庄思想在宇宙观、本体论上提出了「道」这一无法被言说而只能被体悟的终极概念,也奠定了道家思想的主基调,即我们所能体验的只是有限存在,而作为非存在而存在的「道」只能被体悟而无法感知。 在知识论上老庄都主张以辩证思想考察世界,庄子提出以一种超越知识的态度来认识知识。 伦理学上庄子人生哲学的齐物论和逍遥观对后代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在中西方都有人以庄子人生哲学处世。老子则对儒家的道德观进行了批判,主张一种原始朴素主义。 [编辑] 政治影响 道家在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汉初,以黄老学派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占据了历史舞台,自汉文帝、汉景帝由上至下到陈平、田叔等大臣都推崇道家思想。最有代表性的是曹参,在齐国时,他以「清静无为而民自定」的政治方针治国,百姓安宁,齐国大治。萧何去世后继任相国时期无一创新,皆以萧何所订律法为准。即便如此在民间被赞为「载其清静,民以宁一」,又被史学家评为「萧规曹随,守而勿失」。 道家思想的政治高峰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两朝时期,史称文景之治。将汉朝从「自天子不能具均驷,将相或乘牛车。」发展到「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汉书·食货志》)维持这一政策方针的关键人物是窦太后,由于她的坚持这条路线才一直执行到汉武帝初年她去世以后。 南怀瑾先 生说,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实都来源于这个「道」,所以中国文化的中心要点就是一个「道」字。「道」这个字是广义的、宏观的,诸子百家乃至我们几千年的文 化都在「道」的这个范围。广义的「道」如此地广阔,容纳百川,乃至超越形上形下,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他说,历史上,当社会出问题的时候,救社会、救国 家,出手的人多是道家的人物,历史上叫「拨乱反正」。……这些中国知识分子或者说读书人,很多不求名不求利,但有道德有学问。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到清朝为 止二十六部历史,这种人物并不少,都体现了道家文化的影响。 [编辑] 艺术影响 老子、庄子本身从未谈过关于艺术的问题,也没有表述过艺术是否具有价值的观点。老子、庄子对于后代艺术的影响在于他们的思想所展示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尤其以庄子的人生哲学为甚)。道家思想主要通过魏晋玄学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绘画上的影响 在人物绘画上,改变了以描写人物道德的主题,而是以个人风采个性代之,顾恺之主张的「传神写照」的画风兴起。 在山水绘画上,以「自然」作为最重要的审美品格,在用色上,水墨之风压倒了以青绿山水成为主流。古代山水画家几乎都未脱离道家思想的影响,山水绘画兴起的本身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在绘画技艺上,注重用墨的虚实相间,精神自由。将「以技进乎道」作为画家毕生最高境界。 音乐上的影响 老子的「淡兮无其味」、「大音希声」形成了中国古琴的重要审美品格。老子的「淡」与儒家的「和」相结合,形成了「淡和」的观点。清朝汪绂在《立雪斋琴谱》中以儒释道,将「淡」定义为「节有度,守有序,无促韵,无繁声,无足以悦耳。」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消极的影响。「大音希声」以有声之乐为参照,肯定了无声之乐的永恒之美,强调了弦外之音的重要性,成为了历代琴人所追求的至境。 明朝李贽以 庄子的「法天贵真」出发,对典型儒家美学思想的「琴者,禁也」命题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琴者,心也」的本质 是将音乐定义为一种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根本价值是对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封建统治的工具。这种以自然为美、追求古琴自由表达人之各种感情的观点对古琴 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戏剧上的影响 中国戏剧美学受到了庄子的人生哲学影响,以「尚真」作为中国戏剧灵魂。中国戏剧本质上表现一种人格境界、真我境界,常带有一种平民气息。 在创作手法上,以庄子的寓言手法为基础,取材于生活又提炼于生活。 在创作性和演出上以不自觉性作为最高境界。汤显祖以庄子的「一汝神,端而虚」作为对演员的演出要求。

参考: zh /w/indextitle=%E9%81%93%E5%AE%B6&variant=zh-

[编辑] 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在中国史上时间不长,且很快被道教所代替,但道家思想在各个方面融入了社会中。道家思想在西方也传播很广,不论是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哲学和悲观主义生活态度还是海德格尔的本体论与存在主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关于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也被很多西方人所接受。 [编辑] 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编辑] 对自由主义的影响 道家崇尚自由,这与现代自由主义观点不谋而和 Libertatis Æquilibritas是无 资本主义的象征之一。一些自由意志主义者和客观主义者也用这样的符号作为他们的象征。 [编辑] 哲学影响 与儒家强烈关注伦理学中道德实践问题不同,老庄思想覆盖了哲学的各方面,且从本质上说两者是互补的。 老庄思想在宇宙观、本体论上提出了「道」这一无法被言说而只能被体悟的终极概念,也奠定了道家思想的主基调,即我们所能体验的只是有限存在,而作为非存在而存在的「道」只能被体悟而无法感知。 在知识论上老庄都主张以辩证思想考察世界,庄子提出以一种超越知识的态度来认识知识。 伦理学上庄子人生哲学的齐物论和逍遥观对后代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在中西方都有人以庄子人生哲学处世。老子则对儒家的道德观进行了批判,主张一种原始朴素主义。 [编辑] 政治影响 道家在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汉初,以黄老学派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占据了历史舞台,自汉文帝、汉景帝由上至下到陈平、田叔等大臣都推崇道家思想。最有代表性的是曹参,在齐国时,他以「清静无为而民自定」的政治方针治国,百姓安宁,齐国大治。萧何去世后继任相国时期无一创新,皆以萧何所订律法为准。即便如此在民间被赞为「载其清静,民以宁一」,又被史学家评为「萧规曹随,守而勿失」。 道家思想的政治高峰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两朝时期,史称文景之治。将汉朝从「自天子不能具均驷,将相或乘牛车。」发展到「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汉书·食货志》)维持这一政策方针的关键人物是窦太后,由于她的坚持这条路线才一直执行到汉武帝初年她去世以后。 南怀瑾先生说,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实都来源于这个「道」,所以中国文化的中心要点就是一个「道」字。「道」这个字是广义的、宏观的,诸子百家乃至我们几千年的文化都在「道」的这个范围。广义的「道」如此地广阔,容纳百川,乃至超越形上形下,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他说,历史上,当社会出问题的时候,救社会、救国家,出手的人多是道家的人物,历史上叫「拨乱反正」。……这些中国知识分子或者说读书人,很多不求名不求利,但有道德有学问。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到清朝为止二十六部历史,这种人物并不少,都体现了道家文化的影响。 [编辑] 艺术影响 老子、庄子本身从未谈过关于艺术的问题,也没有表述过艺术是否具有价值的观点。老子、庄子对于后代艺术的影响在于他们的思想所展示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尤其以庄子的人生哲学为甚)。道家思想主要通过魏晋玄学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绘画上的影响 在人物绘画上,改变了以描写人物道德的主题,而是以个人风采个性代之,顾恺之主张的「传神写照」的画风兴起。 在山水绘画上,以「自然」作为最重要的审美品格,在用色上,水墨之风压倒了以青绿山水成为主流。古代山水画家几乎都未脱离道家思想的影响,山水绘画兴起的本身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在绘画技艺上,注重用墨的虚实相间,精神自由。将「以技进乎道」作为画家毕生最高境界。 音乐上的影响 老子的「淡兮无其味」、「大音希声」形成了中国古琴的重要审美品格。老子的「淡」与儒家的「和」相结合,形成了「淡和」的观点。清朝汪绂在《立雪斋琴谱》中以儒释道,将「淡」定义为「节有度,守有序,无促韵,无繁声,无足以悦耳。」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消极的影响。「大音希声」以有声之乐为参照,肯定了无声之乐的永恒之美,强调了弦外之音的重要性,成为了历代琴人所追求的至境。 明朝李贽以庄子的「法天贵真」出发,对典型儒家美学思想的「琴者,禁也」命题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琴者,心也」的本质是将音乐定义为一种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根本价值是对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封建统治的工具。这种以自然为美、追求古琴自由表达人之各种感情的观点对古琴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戏剧上的影响 中国戏剧美学受到了庄子的人生哲学影响,以「尚真」作为中国戏剧灵魂。中国戏剧本质上表现一种人格境界、真我境界,常带有一种平民气息。 在创作手法上,以庄子的寓言手法为基础,取材于生活又提炼于生活。 在创作性和演出上以不自觉性作为最高境界。汤显祖以庄子的「一汝神,端而虚」作为对演员的演出要求。

参考:

东里集表达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东里集》是明代杨士奇所作,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洪武二十八年,作者旅居武昌。 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在作者游东山的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表达了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东里集节选:

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

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夕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 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古老的道家思想精华,创立了道家这一思想流派。

自那以后数千年,道家思想一直在流变中发展、前进,流传下来许许多多学术著作、经典理论。

那么今天的 道家文化 就为你总结,道家传世智慧中,哪一句最经典。

 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大道顺应自然乃无为,顺应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

 赏析: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是以地的法则运行,地是以天的法则运行,天是以道的法则运行,道是以自然为法则运行。

 赏析:老子在此用递推的方法向人们阐释了何为“道法自然”的原则。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也就是说只有顺从自然规律,自然而然地生活,天、地、人才能按照各自的自然规律运行,相安无事。

 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益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处世善于安居卑下,心地善于保持深沉,交友能相亲相爱,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才能,行为善于待机而动。正因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赏析:道家认为,最好的行善事像水那样,水润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相争,总是按照自然规律行事。而有道行的人总是选择最合时宜的时候行动,由于做事都不违背自然规律,所以也不会带来烦恼。为人处事应该顺从天意,顺其自然。

 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驰骋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空隙的东西。所以我知道了“无为”的好处。

 赏析:“贵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一,老子认为,“柔弱”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是“道”的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的狭义,而成为道家思想概括一切从属的、次要的方面的哲学概念。“至柔”在这里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老子在这句话中要突出的是事物转化的必然性。

 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赏析:道家认为,在自然面前,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各自按照各自的规律生存、进化、发展着。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的态度。

 以上这些出自道家经典的句子,都是历经千年流变依然脍炙人口,盛行不衰的智慧之语。但其中最经典的,应该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莫属,这句话,在小说、影视作品中经常登场亮相,想必大家经常听、也经常引用,但也正是这句话,暴露了我们最常犯的国学错误。

 许多人以字面来理解这句老子名言,认为“不仁”指的是“不仁慈、残暴无道”,反应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然而实际上,“不仁”指的是不感情用事,全句不是表达遭受到统治者的压迫和歧视,相反,指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即,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这句话表述的是老子无神论的思想倾向,他认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对自然界万事万物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因为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身的自然规律变化发展,作为圣人——理想的统治者,应当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无为之治,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会采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否定了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观点。

 结束语:道家思想深奥莫测,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玄学色彩,从古至今引起人们的各种揣摩与解释。当今道家思想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在了解、学习道家典籍时,我们不能想当然,凭空猜测臆断,否则就难以感受道家思想的魅力了。

终究是庄周梦中里的蝴蝶,随着梦醒,蝴蝶也随之消散,而你是上天对的恩赐亦是上天对我的劫难。

这两句诗出自于德云社张九南的定场诗,全诗如下:

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

终是李白醉了酒,你是孤独也是愁,

终是荆轲刺了秦,一代君王一世民,

终是妲己祸了国,万里江山似蹉跎,

终是玉环停了曲,无人再懂琵琶语,

终是韩信放下枪,你是宿命也是伤,

终是悟空成了佛,你一堕落便是魔,

终是霸王别了姬,弃了江山负了你,

终是后羿断了箭,此生注定难相见,

终是评书已截止,从此告别定场诗。

扩展资料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文人骚客的共鸣,成为了他们经常吟咏的题目,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生活充裕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悲凉迷茫之感,批判了社会的黑暗。

创作背景: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东汉末年,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得最尖锐的时期,同时也是政治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一批官僚和平日敢于议论朝政的大知识分子,接连地受到杀戮和禁锢。卖官鬻爵,贿赂公行。东汉王朝崩溃的前夕,政治上的腐化和堕落已达到顶点。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士人更是没有出路。同时这又是黄巾大起义的暴风雨即将到来的时候。都市情况混乱的另一面,则是农村的凋残破落。东汉政权的建立,实际并没有安定几十年,就不断地发生农民暴动。随着土地兼并的剧烈,苛捐杂税的增加,。

到了汉灵帝刘宏时代, 广大人民的生活已陷入绝境。家园的残破,时代的扰攘,安定生活的不可能实现,正当职业的无法取得,使这批脱离生产的知识分子们陷于有家归不得的境地。此诗就是这种失意沉沦文人的心理反映。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用抒情主人公直抒胸臆的形式写出的,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生活充裕、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颓废思想的悲凉心态。东汉京城洛阳,共有十二个城门。东面三门,靠北的叫“上东门”。郭,外城。汉代沿袭旧俗,死人多葬于郭北。

洛阳城北的北邶山,但是丛葬之地;诗中的“郭北墓”,正指邙山墓群。主人公驱车出了上东门,遥望城北,看见邙山墓地的树木,不禁悲从中来,便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两句写所见、抒所感。“萧萧”是树叶声。

主人公停车于上东门外,距北邙墓地还有一段路程,当不能听见墓上白杨的萧萧声。杨叶之所以萧萧作响,乃是长风摇荡的结果;而风撼杨枝、万叶翻动的情状,却是可以远远望见的。望其形,想其声,形成通感,便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合二而一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55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