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中极度缺爱,焦虑,担心被抛弃,该如何自救?

感情中极度缺爱,焦虑,担心被抛弃,该如何自救?,第1张

相信点进来的,大多都会明白什么是焦虑型依恋,深受其扰。你一定想尽快从中摆脱出来。今天的文章就是针对矛盾焦虑型的人的自救手册。建议你先收藏起来,研究,实践,它是可以逆转你在感情中的被动和悲剧的命运的。

首先,我们先确定一下什么是矛盾焦虑型。

什么是焦虑?就是三个字“不确定感”,无论对方多爱你,你永远都不相信。所以只要一旦你爱上一个人,感情就会变成“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什么是“矛盾”?就是当别人靠近你的时候,你怀疑;当别人远离你的时候,你想要把他拉近,你的行为总是自相矛盾,最后别人失去耐心,就会离开你。

第二,我们该如何自救?

第一步,发现恶性循环。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感情中只有一种恶性循环,就叫做“女追男逃”。“男追女逃”,那叫爱。“女追男逃”,那叫恨。这个恶性循环是怎么发生的呢?

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精神病的特质。都会在某一瞬间,进入到精神分裂的状况,在那一瞬间,我们就会失去了理智,脱离了现实,活在想象的世界里。

和精神病人不一样的是,我们会回来。但是在那一瞬间,我们和精神病患者几乎没有区别。那时候,我们就会陷入到一种“被迫害妄想”中。在关系中,我们一共有两种“被迫害”妄想。

一种叫做“被害妄想”,另一种叫做“被抛弃妄想”,这两种妄想,只需要一个电话,就能被激发出来。男人晚上加班。

女人打来电话:你在哪儿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办?首先你要给自己写一个流程图:

那如果男友没有回复你呢?接下来又是这个流程图:

如果这个时候,男友还是没回信息呢?

你的内心戏开始进入第三阶加速度:

如果你能把这三张流程图的大部分甚至所有流程都能走完一遍,那你就是深度的矛盾焦虑型。在你开始这场“内心风暴”前,一定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是不是戏精?

如果你连这一点都否认,那你就真的无可救药了。如果不否定的话,那你就要知道,那一刻,你就是妥妥的精神病患者,进入到“被迫害妄想”状态。

此时,你需要给自己一个坚定的声音:这些都是我的内心戏,现实根本不是这样!

2 我要不要每次都走这样的流程?

你需要练习的是“转念一想”的能力。比如,男友不接电话:小恶魔出现:他是不是在劈腿。你本来一惊,但转念一想,就对小恶魔说:滚!你又要让我走一遍流程了,我累了。

3 为什么我没法自己陪伴自己?

矛盾焦虑型的人一定要明白,在感情中,你可以撒娇,但绝对不能“退行”。撒娇是大人扮演小孩,而“退行”则是完全成为小孩。指望一个直男给自己当妈,是绝大多数女人的悲剧的开始。

所以,既不是给男人当妈,也不是让男人给你当妈,你需要学习如何给自己当妈,去照顾你的内在小孩。

说来说去,矛盾焦虑型的人自救的第一步,就要从自我觉察做起。自我觉察,就从你开始反复看这三张流程图开始。你看得越熟,你就越知道自己的内心戏的剧本,你就越有可能识破自己的心魔,你就有可能去联系两种本事。

第一,“转念一想”的能力。

第二,从“退行”到学习“自我照顾”的能力。

但是老实说,你最好有个好老师教你如何训练,如果你想了解具体的做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连载|“退行是治疗过程的要素”

六、“退行是治疗过程的要素”

1954年,温尼科特向英国精神分析学会递交了又一篇引发争议的论文“精神分析设置中退行的元心理学和临床观”。实际上,迄今为止,大部分精神分析师都会认为,心理治疗要避免可能的崩溃,但是温尼科特却把一般治疗师视为崩溃前兆的退行(regression)视为一种治疗机会,而不是防御。他对退行至依赖状态的病人,尝试使用抱持来作为促进其心理发展的方式。

退行的理论。退行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有着多层意义,经典理论将其视为返回本能生活的早期阶段,退回到一个固着点;现代精神分析更多地运用另一层意义,即过去(主要指婴儿期)的重现,这可以视为一种被遗弃的或已经重塑了的功能模式的再现。退行可以是暂时的或长期的,也可以是轻度的或严重的。

安娜·弗洛伊德(1965)认为,退行多见于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只要不特别持久或严重,可被视为正常。在精神分析中,分析情境的功能之一是允许或促使在分析设置下的退行。当移情现象发生时,退行倾向会在分析中清晰呈现,它表现为指向治疗师的病人儿童时期的欲望、感情、关系模式、幻想以及行为方式的再现。不同的精神分析师以不同的程度对其病人的退行倾向进行鼓励。

在温尼科特那里,退行至依赖发生在分析情境中,作为一种创伤重现的方式,而此创伤曾出现于早期环境的失败中。分析情境——也许是第一次——为病人提供了一种体验抱持性环境的可能性。反过来,这一体验将使退行至依赖的病人寻找和发现真实自体。

温尼科特治疗的观点紧紧围绕着他对环境本质的理解,即环境必须为儿童提供所需的一切。如果心理疾病是与早期环境的缺失有关,就会造成无价值感和虚假自体的发展,治疗正好要与此相反,必须提供早期母爱的过程,以产生真诚、健康的真实自体。他认为治疗是一个控制退行的过程,即,治疗的条件、专业设置以及治疗师的忍耐可以促进患者的退行。

退行是一个有组织的退回早期依赖和环境缺失的阶段,它不是退回到早期的本能生活的一些点,但趋向于再建立依赖。治疗所带来的结果,不是治疗师做了什么,而是患者在退行的依赖关系中进行自我治疗而产生的结果。退行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早期主观全能感的成功体验,置换掉早期失败的情感体验。当患者以自己的方式、在自我全能的氛围中,使早期的创伤性因素进入治疗情景中的时候,一些失败的环境因素会再现出来,而此时,抱持性的环境替代了失败的环境,患者能体验到满足和成功。

为了帮助患者退行,治疗师必须宽容患者的不合理、混乱以及吝啬。通过治疗师的培养,患者能重新再现早期婴儿的体验,并且修补这些发展的空缺。在治疗中,个体感受到自信,因为治疗师提供了促进性的环境。被体验的过程是独立增长的过程,治疗师帮助个体的真实自体应付有限的环境,而不用去组织防御。

他认为,童年创伤的记忆被冻结了(frozen),但是如果给予一个新的环境供应,就有机会实施必要的解冻(unfreeze)。冻结隐含了一个自我组织(ego-organization),因为它表明婴儿能够建立一个防御,应对环境的攻击,这一防御可被视为对不够好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

一种发展理论的观点是,个体能够通过冻结失败的情境以保护自体免遭特定环境的失败,这是正常而健康的……以后可能有机会在退行状态下及充分适应的环境中解冻和重新体验失败的情境,从而产生新的体验。这一理论正在提出:退行是治疗过程的要素。(Winnicott,1958,p281)

温尼科特对退行在治疗中的作用一直深信不疑。他的一个女病人,四十多岁,已经在其他分析师那里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分析,她来找温尼科特,因为“她疾病的核心没有改变”。温尼科特很快就意识到,病人一定是产生了严重的退行或者放弃了努力。他跟随着退行的趋势,就让它带领病人往前走,最终退行到达了病人需要的极限,从那以后就有了一个自然的进步——行动中的真实自体而不是虚假自体。

温尼科特也会强调分析师所承担的与退行病人一起工作的巨大压力。“治疗与处理这类案例要求我作为一个人、一个精神分析师、一个儿科医生所拥有的一切。在治疗中,我不得不进行个人的成长,治疗太痛苦,我本会高兴避免。特别是当困难出现时,我不得不审视自己的技术,而且很多情况下总是证明,阻抗阶段的原因是反移情现象,需要分析师做进一步的自我分析。”他也明确表示,病人退行至依赖没有危险,分析师不能胜任才会有危险,危险不在退行,而在于分析师没有准备好迎接退行及依赖。

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越来越强调,感到真实的感觉才使生活有意义,因此,在分析的情境中帮助已经发展出虚假自体障碍的病人重返早期失败的环境,即退行至依赖,从而发现真实感、寻找到真实自体是治疗的核心。

他还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我们通过失败而成功”。他认为,分析师的失败是这一新环境的重要成分。这在移情,也即早年失败情境的重新展现中一定会发生。分析师的失败是一种展现,也需要在恰当的时间被清楚地表达。“是什么使病人足以变好?最终病人使用了分析师的失败,经常是很小的失败,可能是病人调遣的……我们不得不容忍被误解。起作用的因素在于病人现在因为失败而怨恨分析师,而此失败最初是作为环境因素出现的,外在于婴儿全能控制的领域,但是现在在移情中上演了。所以,最终,我们因失败而成功”(Winnicott,1965,p258)

他提出,一旦病人开始治疗,一系列事件就发生了:

(1)提供给予信心的环境背景。

(2)患者退行至依赖状态,伴随着应有的冒险感。

(3)患者体验到一种新的自体感,被掩藏的自体逐渐向整个自我臣服,已经停滞的发展过程重新开始发展。

(4)环境的失败状况被解冻。

(5)从新的自我力量的角度看,愤怒与早期环境的失败有关,此时被感受到并得以解释。

(6)从退行返回到依赖,并有序地向独立发展。

(7)因为带着真正的生命力与活力,本能需要和愿望都变得真实可感、可以实现。

(Winnicott,1958,p 287)

所有这些,必须被一次又一次地反复重复,就像好的母亲必须向她的婴儿重复好的体验一样。

退行与退缩。温尼科特区分了退行与退缩(withdrawal),认为退行具有治疗的特性,因为早期的体验可以在退行中得到修正。从退行复原依赖于重新获得独立,如果治疗师处理得好,那么病人会处于一个比退行前更好的状态。但是退缩不具有治疗的特性,也不会给病人带来益处。它仅仅表明病人不得不抱着自体,在此意义上,它是病人在治疗中哭求帮助的表示。

他在论文“退缩与退行“(1954)和专著《抱持与解释:一则精神分析的片段》(1986)中的案例分析都来自于他的同一个病人,这个病人的案例成为他把退行视为治疗切入点的一个重要说明。

这名病人患有分裂型抑郁症,已经结婚成家,发病之初,曾陷入精神崩溃,失去了现实感,也丧失了之前有过的一点自发表达的能力。分析进行几个月之后,他能够重新开始工作。他之所以能够持续地接受分析,主要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缺乏自发性,无法与人主动交流,他缺乏朋友,是个无趣的人。很长时间以来,他的自由联想呈现出他的内心总是在进行一场言辞考究的独白,这些自有联想的内容都被他精心考虑过,而且以一种他自认为分析师会感兴趣的方式表现出来。他有时候会变得退缩。

曾经有一次,他在长椅上又陷入了短暂的退缩状态,他说看见自己蜷起身体,靠在椅背上来回翻滚。当他提到缩起身体时,他举起手在他面前比划他蜷缩起身体四处滚动的样子。温尼科特马上对他说:“你描述自己缩起身体滚动的同时,你也暗示着,有些事因为你没有觉察到,所以自然也就不会提起,你暗示着一种介质(media)的存在。”温尼科特问他是否了解话的意思,他一听就懂,说道:“就像让轮子转动的润滑油一样。”他继续用言语来描述他的手势代表他不停地向前翻滚。做出介质这个解释以后,继而发展出分析情境这个主题。

随后这名病人做了一个重要的梦,分析后显示出,由于温尼科特已经证明自己能在他退缩时提供给他适当的介质,所以他可以抛开现在已经没有用处的保护壳。也就是说,当病人退缩的自我一出现,温尼科特激励在它外围包裹了一层介质,瞬间把他的退缩转为退行,这样,病人就能积极地运用退行的经验了。这个分析的小细节带来了重大的成果,病人后来形容这次分析“非常重要”。之后的几次会谈里,病人终于可以自发地表现自己,比如对温尼科特表达不满,等等。

退行的实践。玛格利特·利特尔(Margaret Little) 是独立小组的重要成员之一,她从1949年起接受温尼科特的分析,并深受温尼科特的影响,特别是在退行的理论与应用方面。她高度评价了温尼科特对她的帮助,并于1990年出版了《精神病性焦虑与容纳:与温尼科特分析的个人记录》,以第一人称报告了温尼科特对其进行精神分析的过程,详细记述了整个分析过程,特别是退行,引起了很大反响,温尼科特对利特尔运用的退行方法引发了精神分析学界的讨论和争论。有人评价说,这是一本“可信的、令人感动的、有很强的可读性”的书。

她曾经描述自己由于自杀及破坏性的想法而表现出敌意,把温尼科特的一个花瓶砸得粉碎:

我在绝望之余,抓起花瓶摔在地上踩。花瓶原来插的是白色丁香。他转身离开了房间,但是在咨询时间结束前回来了。看到我正在清理碎片,他说:“我应该想到你会那样,不过你比我预期早了一些。“第二天,房间里又摆上了一个花瓶,花色和花都一模一样。几天后他解释说,我毁坏了他很珍视的东西。以后谁也没有提起这件事。(Little,1990,p43)

她谈到自己刚开始做分析没多久就开始生病,这个时期温尼科特几乎天天来看她,一次九十分钟,如此持续了三个月。“这时期之内的治疗期间,大部分都是他握着我的手,我躺在那里哭。” (Little,1990,p52)

她还详细描述了自己身体的痉挛,温尼科特允许她握住他的手。他理解她正经历原初的未整合,正在重新体验出生。

通过提供他所认为的促进性环境,温尼科特允许利特尔“退行至依赖”,还提供他所认为的抱持性环境,不仅包括身体的安抚,还包括解释其问题的来源,解释早期母爱提供的不足。比如当利特尔痛苦地回忆起她的母亲把她的抱怨当作是一种孩子的烦扰,温尼科特变得非常生气,说道:“我真恨你的母亲。”

这种治疗的立场代表了一种理解和解释病人的破坏性与攻击性的不同的观念,以一种新的行为的许可取而代之,允许病人“退行至依赖”。在利特尔这个案例中,当事人感受到了治疗师的帮助,并在退行至依赖的过程中重新整合了她的人格碎片。

利特尔一直致力于将精神分析的技术运用于照料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并坚持运用退行的方法。治疗性退行的工作被许多独立小组的精神分析师继续进行着。可以说,迄今为止这项工作并没有得到应受的重视,可能因为相对于其他技术,特别是那些强调单独使用此时此地移情解释的技术,退行需要更多的适应,以及长时间对结果未知状态的忍耐。

 

一、情感隔离的含义

1、指个体将自己与某种不愉快的情景隔离开来,以避免由此引起的焦虑与不安。通过这种隔离,当事人使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生,也无需因此做什么。此时,那些不愉快的情景并不是被遗忘了,而只是与该情景有关的联系被阻断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对病人的反移情有时候是以情感隔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二、治疗情感隔离的方法

1、理智化

指在体验和谈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儿,不带有相应的感情色彩。理智化用一些从感情上看来较不强烈的说法来思考本能性的愿望,而且不付之于实际行动。观念留在意识之中,而感情却已告消失。理智化包括以下机制:分隔、合理化、仪式性、抵消、补偿、魔术性思维。这些机制之间虽然互相有些区别,但它们往往成群出现。理智化包括为了避免与人发生亲热的感情而对非生物给予太多的注意,或者为了免得表达出内心感情而去注意外界现实,或者为了避免感知整体而去注意无关的细节。强迫思维和行为也包括在内,虽然它们也可被认为是某种形式的内心置换。

2、退行

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广义的退行:指回到一种较早的功能状态。狭义的退行:指一种防御过程,指个体部分/全部地退回到力比多/自我发展的早期阶段,从而避免焦虑。治疗时可以借助固着点来推测退行到哪个阶段。退行虽然避免了所处阶段的焦虑,但会使个体再次体验到所退行到的那个阶段的焦虑——才出虎口又入狼窝。

退行不仅是一种防御机制,也与症状的形成有关,如成年人在面临难以克服的障碍时,常会退行到被保护的情景中而表现出较幼稚的行为。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疗性。退行,尤其在长期分析或自由联想时更容易出现退行,其典型的表现是对治疗师的依赖。

每次恋爱都是对方先提出分手,你总是成为情感关系中的被遗弃的孤儿?那些在亲密关系中被遗弃和抛弃的感受,其实很有可能来自于你的童年。

最近有不少朋友来电咨询情感问题,无论TA们谈多少次恋爱,换了多少不同类型的爱人,总是陷入同一个模式结束。

我们重复“错误”是因为潜意识深处想要被疗愈这个创伤,所以它会不断以相同的模式出现来提醒我们,直到我们愿意去正视。

A**和B先生经朋友介绍相识,B先生体贴、温柔、有一份年薪百万的职业。但是A**始终对他不甚满意,因为对方离异带有一小孩。一直在纠结是否答应对方与对方在一起,对方的温柔、体贴、“爸爸式”的温暖一点点的将自己内心融化,当下定决心相与对方在一起的时候,对方却表示自己当不了一位合格的男朋友,也不能和A**在一起。

A**瞬间崩溃,无法接受一个一直温暖自己的人,突然离开自己。后来A**给我打电话哭诉,一直问我为什么。我知道她深陷在情绪里,(此刻安慰不是良药,聆听才是。)后来在聆听的过程中发现,A**不止一次以这样的方式终结,无论是已经在一起的,或者是还未开始的。

“为什么他们一个个都要离开我?!我接受不了!”这句话估计有不少姑娘也问过。

其实在A**的描述中不难发现,她一直以一个单纯的小女孩和男生们相处,就像在挑选“理想父亲”。试问,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已经很大,很多男生找另一半也是想要一起携手共同创造未来,共同打造理想生活。 一流的伴侣,就是一流的队友 。而不是一方永远照顾另一方。看到她发给我的聊天截图,我感受到来自B先生的压力。B先生离异育有一子,因为工作常年国外奔波,他需要的是一位成熟,能照顾自己孩子的伴侣。而当自己儿子生病的时候,A**也一起生病了(无意识的争宠)。B先生感到非常的无力,无力分心照顾两个小孩(一个是自己亲儿子,一个是未来伴侣),深感自责。而A**在亲密关系中一直都是“孩子”的角色,享受着被照顾,也一直在寻找可以照顾自己的人。在这段关系中,彼此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所以B先生打退堂鼓 ,也是可想而知了。

这一切都源于A**童年亲子关系中断,童年时期A**一直都是外公外婆照顾长大。家中兄弟姐妹比较多,自己一直不受关注,感觉自己是多余的,感觉自小就被“遗弃”在外公外婆家。读书后又被“遗弃”在寄宿学校。一直都期望自己的另一半能给自己足够的关注和爱。甚至可以比父母给的还要更多。于是A**在择偶方面一直以“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寻找伴侣,第一条件必须是给自己无条件关注和爱。

生理年龄已成年,但心理年龄仍然停留在孩童状态。这也是最近几个月的热词“巨婴”。我在之前发布的文章也提及到,没有人会愿意选择一位“儿童”作为人生伴侣。初期接触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单纯,这种品质难能可贵,可时间一久便会发现此人并不合适一起走完下半生。除非这个人选择了人生的“困难挑战”模式,又或者是一名“拯救者”。A**一直在以“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寻找另一半,但这世上并不存在着“理想父母”。

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当然,恋爱不是对亲子关系的简单复制。实际上,我们不会简单地按照现实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我们其实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

理想父母都有一个特点:能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我们自己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我们也知道恋人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所以在恋爱前期,我们会积极的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或者用直白的方法,或者用狡猾的方法,总之都会让后对方感觉到,“不论你做什么我都会一如即往的爱你,我的爱是没有条件的。”

获得了足够的无条件的爱之后,我们会变成孩子,恋人也会变成孩子,我们一起退行到童年。这时,我们互为对方的理想父母,又互为对方的孩子。这是恋爱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决定了我们是重复童年的错误,还是修正童年的错误。

在此借用我们海棠姑娘的一句话,婚前甜蜜撒狗粮,婚后三天扇耳光。出现这种情况也见怪不怪了。

如果这个时候A**能够醒来,看到自己的童年创伤以及寻求专业的帮助。修复过往童年的创伤,那这种情况也不会在此发生。

“我们之所以会在恋爱中重复童年的错误,是因为我们无意识中想得到治疗”。只是如果病得又重又缺乏改变的动机,我们就不是好的病人,再优秀的心理医生也无能为力。但更成问题的是,A**太缺乏改变的动机。本来,如果她试着去反省自己的人生,去主动改变她的行为模式,那么这会是她最重要的转机,但是,她不想改变,她认为自己父母应该对她人生负责任,而她没有责任,她常说“我的人生太不幸了,我成为这个样子不是我的错。”

在心理治疗中,只有当病人有强烈的改变动机后,心理医生才可能发挥作用。在恋爱中也是一样。

PS:

以这篇文章希望能让看到的姑娘们一点启发,为自己负起改变的责任,而不是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可能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改变,为什么要变得更好呢?因为我们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你凭什么自己不努力,却什么都想要?”改变命运,永远都是从为自我负责,自我改变开始。

愿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起携手同行。祝福大家!

感情中极度缺乏安全感,总是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调整这种心态,能不能修复两个人的感情。明确告诉朋友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活动,而且只要稍微改善一下你们的交往模式,你还是有机会和女人建立稳定的关系的。

如果你有感情问题,和女人聊天没有话题,不知道该怎么邀请,你可以给我发私信。我为你准备了可以和女人聊天的话术。我们再说一遍,为什么我们在一段感情中总是患得患失?当你太喜欢一个人,太在意的时候,你所有的感情需求都寄托在另一半身上,她成为你的世界。

这时只要有一点风,比如以前对方都是秒回你的消息,现在不经常接电话,你就会变得敏感多疑,怕对方改变主意。怀着这种怀疑试图向对方寻求验证时,可能会给另一半施加太多压力。在朋友阶段,女人会认为你们还只是朋友。为什么对她有这么多要求。在恋人阶段,女人会觉得你的控制欲太强。

感情的中心倾斜会引起不讨好、过度支付等问题,使感情暴露出高低,严重影响两人的关系。退行是心理学的退化行为。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时,让女人微笑,你会觉得和自己有关。她和你发短信的时候心情不太好。你以为自己说错话了。她送了一只负能量比较高的朋友圈,你认为自己没有站稳。

她很高兴你能整天幸福。她很伤心。你应该给她一个情感垃圾桶。你的感情需要完全被她吸引。但是你忘记了你本来就有自我满足的能力。退化行为有更深的心理学原理,其本质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与另一半建立足够密切的感情联系,得到另一半的关注。

曾经我见过“自卑刻在骨头上,没有救恩”的私信。“说这种话是多么发自内心的绝望,多么深的伤口,真是太可惜了。爱人先爱自己,爱人先下定决心,追女人需要方法,但更在心里。没有人教我如何好好谈恋爱,但收获美好的爱情并不困难。如果你有感情问题,可以给你发私信,包括如何和女人交谈,如何和她约会。我为你准备了对话术和约会攻略。

爱情里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你爱他,他也爱你,你们相爱数年之后,他突然不因为出轨不因为争吵,只是平静的告诉你,他不爱你了。

爱情里最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你爱他,他也爱你,然后他毫无征兆的不再爱你的时候,你还像当初一般深深爱着他。

爱情里最最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你爱他,他也爱你,然后在毫无征兆的不再爱你的时候,你还像当初一样爱着他,于是还傻傻的替他织完最后一件毛衣,然后拉着行节箱默默的离开,离开的时候你还不放心的叮嘱他照顾好自己。

扩展资料

如果细细品味的话就会发现,爱之所以让人心动,是因为两个人在一起时会彼此关心,相互信任,这种相互依靠的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感受到一种无条件的包容和爱,就像被父母呵护的那样,体会到极大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这样的一种感受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退行”。

亲密关系最大的特点是,一个人所有的特质,无论好坏,都会在与自己的伴侣长久相处时展现出来。它不像朋友关系那样,因为相处有限,所以可以只展现自己好的一面。爱人之间的相处,是整个人与整个人的相处。也就是说,你既要与对方好的一面相处,也要与对方不好的一面相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7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