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名的外交官

中国最有名的外交官,第1张

中国古代十大最杰出的外交官 ——“出使四方,不辱君命”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外交使节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的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笔者精选了其中最杰出的十位外交官,在此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1、晏子 晏子名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褒奖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他的生平事迹基本被收入到了《晏子春秋》一书中,该书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2、蔺相如 记得在小学就学习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故事,就记住了蔺相如这位出身微贱却智勇兼备的外交使节。蔺相如(?-前260年),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氏璧”,宦官缪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使。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与秦王相见,他又随赵王同行,在筵席上,没有使赵王受屈辱,大长了赵国的志气,大灭了秦国的威风,因功得任为上卿。他与廉颇一将一相,生死与共,和衷体国,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 3、 张骞 张骞(前164~前114),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西域(主要指今新疆)也成为最早纳入中国版图的边疆地区。

夏禹 纳言

西周 行人/小行人

春秋 行人/行礼

战国 秦国的“相邦”“御史”“行”“谒者”都参与外交事务;楚国则有“令尹”“左徒”;齐国外交官制较完备,由“诸侯主客”、“行人”和“谒者”等官员负责;赵国有“相”、“御史”、“行人”;魏国有“相国”;韩国有“典冠”;燕国有“相国”参与其事。

秦汉 秦代负责外交的是典客和典属国。汉朝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为大鸿胪和尚书主客曹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管外交的机构主要是鸿胪寺和客曹尚书

隋 唐代由鸿胪寺和尚书主客负责外交,鸿胪寺设卿、少卿、丞、主簿等职

唐以后朝代均沿袭隋制 设立鸿胪寺与行人司、理藩院

清末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改名为外交部。

打字不容易,看完请采纳

唐朝是华夏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没有之一,就算是强大的汉朝,比起唐朝来都稍逊一筹;而唐朝的强盛,带给唐朝人民的就是浓浓的自豪感,说“辱唐者死”,丝毫不为过。一般而言,外交官受欺负是常事,但唐朝的外交官可不吃这一套,谁敢欺负唐朝的外交官,就等着唐朝的军队来讨伐吧。

可能还是有很多人对唐朝的“嚣张”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那就拿唐朝的一个外交官的事来说吧;这个外交官名叫王玄策,这王玄策早年仅是融州黄水县令,但是这王玄策胆子大啊,关键是不甘于一辈子当一个小官,毕竟唐太宗时期,各种文武人才实在太多了,想升官就要有奇功。

后来天竺婆罗门国使节来唐朝友好访问,唐太宗当然要派人护送使节回国啊,这路途遥远,别中途被杀了,还怪罪在唐王朝身上;关键是唐太宗对天竺也很好奇。于是就派朝散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而王玄策主动请缨,担任使团副使。

回国不久,唐太宗觉得这次太匆忙了,没有好好了解天竺的风土人情,于是又派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印度,当时天竺是小国林立,其中有四个小国派使者带着财物来,准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恰逢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国中大乱,其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于是发动所有军队进攻王玄策。

跟随王玄策的30骑兵与敌人交战,但敌众我寡,失败被擒获,敌人趁机劫掠诸国贡献的财物。王玄策逃离,到达吐蕃。王玄策发檄文征召军队,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罗骑兵。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吐蕃、泥婆罗的军队进攻到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作战三天,攻破茶镈和罗城,斩首三千余级,敌人被溺死的约1万人。

阿罗那顺逃走,并收拢散兵再次交战,蒋师仁擒获阿罗那顺,俘斩敌人数以千计。余众跟随国王的妻子在乾陀卫江抵抗,蒋师仁击败他们,俘获其妃、王子,又俘虏男女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还送来了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异物,并送上地图,请求得到老子像;此战震惊整个天竺。

在王玄策回国后,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俘虏的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送到长安献俘。唐太宗觉得王玄策灭掉 一个天竺小国并不算什么大的功劳,于是仅仅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这散朝大夫在当时不过是一个从五品下的文官而已,在整个文官体系中排第十三位。

而且据说,王玄策之所以被升官,还不是因为他的灭国之功,毕竟唐王朝当时有灭国之功的名将实在太多了,王玄策的功绩实在上不了台面,而且之前还战败被擒,实在太丢大唐的脸了,灭国最多也就算是将功补过。之所以升官,是因为王玄策带来了一个天竺方土,那方士名叫那迩娑婆寐。

这那迩娑婆寐自称有两百多岁了,有长生之术;后来用数月的时间给唐太宗造出延年之药;当时唐太宗病重,吃了其他的药没有效果,于是吃那迩娑婆寐造的药,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在唐太宗病死后,唐王朝统治者还是十分开放的,认为是唐太宗命该于此,于是就放迩娑婆寐回天竺了。

其实从这里也看得出来,为何唐太宗对唐僧去天竺取佛经没有任何表态了,因为早在唐僧之前,唐王朝官方就已经和天竺有了外交来往。虽然王玄策灭天竺一国在唐王朝看来不算什么功劳,但是就唐朝之后的王朝表现来看,王玄策的表现实在是太彪悍了好不好!因为在唐王朝之后,华夏再无外交官因受辱而灭国的事迹出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797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