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资料:
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最显著、最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曲,曲主要由音乐和唱腔两部分构成。
辨别一个地方戏剧种主要依靠声腔、音乐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语言,如:四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山东的吕剧、福建的闽剧、湖北的汉剧、河北的评剧、江苏的昆剧等。
扩展资料:
由于戏曲人物思想情感的内在特征必须加以外化,并从程式上对其进行提炼和规范,这就会使唱念做打各类程式无不带有某种性格的色彩。
经过长期的艺术磨炼,一些性格相近的艺术形象以及与之相应的表演程式、表演手法和技巧便逐渐积累、汇集且相对地稳定,这就是行当的形成。
而当一个行当形成以后,它所积累的表演程式又可作为创造新的形象的手段。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促使了行当体制的逐步丰富和完善。
—戏曲
两者的区别如下:
1、含义的不同:师傅:区别于师父,是一个名词,对有专门有手艺的工匠的尊称,也是现代人对陌生男性劳动者的敬称。师父:基本只用于武术、戏剧等传统技艺领域,也有对出家法师(僧人、尼姑、道士的尊称)。
2、出现时间的不同:师傅: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指老师的。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的老师。“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
3、用法的不同:师傅:“师傅”一词则延伸为对士农商各行各业人的尊称,比如“司机师傅”、“渔农师傅”等。师父:在古代,师父往往自己收养徒弟,弟子住到师父家里,由师父贴钱教养,把徒弟当成家人。即便没有如此亲近,在传统观念中,父和师也具有同等重要意义,因此旧时也使用“父师”一词。注意,对女老师亦称师父。
你问的传授是指哪一方面呢?
戏曲又有很多种,又有唱念做打个样工夫。下面我把自己了解的讲下吧。
最早的时候还没有出现现在众多的地方戏,昆曲最为流行。目前很多剧本算是流传下来的书。这类剧本记载了演出方式和曲调(工尺谱)。至于怎样的唱(吐字发声之类),目前也流传下来一些书。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1959年出版了10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录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戏曲论著48种,这算是中国古代的戏曲资料了。而且是论述昆曲的
清代了,京剧形成了,各种有影响力的地方戏也才发展起来。这些戏曲的传授,很所是科班传授。但是好像系统的教材并不多,都是一些演员、评论家的文章之类,谈谈他们在演戏的一些经验总结,或者在对学生口传心授的时候说的一些准则。很多限于他们行内,流传出来的资料很少见。系统论述的书籍就更少。想来,应该有两个原因,第一,那时戏曲门户之见多,自己的经验生怕别人学了去,又怎么会写成书发表呢,第二,那时戏曲工作中社会地位低,文化水平低,所以也没有进行系统总结的条件。
建国以后,出现了专业的戏曲学校,所以才出现专业的戏曲教材,从剧本到伴奏、演唱都有。还有视频形式的教材,还有教唱的录音等等。例如昆曲就有上海拍的身段程式的示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