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写景抒情散文十分优美,借景色的美丽,抒发内心悠扬的情感。下面是写景抒情散文,欢迎阅读!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一):
海之恋
整理历次旅游的照片,慕然发现我的目光总会在大海上停留许久。感受她那无边无际的宽广,精深博大的胸怀;欣赏她那极富曲线美的漫长的海岸线,连绵不断的青山环抱着的美丽的海湾;回味踩在她那细幼如婴儿肌肤的沙滩上的感觉,白浪打湿裤腿的喜悦。还有清澈得像蓝宝石的海面,纯洁得露出一丝丝白云的天空,远观如墨近看如蓝的小岛屿……所有的一切犹如一幅不用画笔勾勒、超越人类社会、纯自然的风景画卷。
我永远都怀念着她,她但是我向往的天堂。高中时写过一篇关于大海的散文,说自己甘愿做海里的一座灯塔,陪伴着大海,享受大海的爱抚,每个夜晚散发出淡淡的光亮,让大海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语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端详着怀疑着问:“是你写的吗?”因为深深地爱着大海,所以这次作文超常发挥了,难怪老师惊讶。之后我干脆用“睎海”为笔名写文章,以昭对大海的仰慕之情。如今我对大海愈来愈瞻仰,却只敢取大海中的一圈波澜为己用,而且只在深秋。唯恐需求过多而玷污我对她坚贞不渝的爱。
大海深处,掩藏着我梦一样的憧憬。坐在海边的沙滩上,望着湛蓝的海水,五光十色的贝壳似乎要从海底里涌至我的脚跟前;七彩斑斓的珊瑚仿佛要冲破海水的张力跃出海面;绿如翡翠的水草柔柔地从海底向上攀援……
想起海子,想象他悠闲地卧在那间迎着风浪的小木屋门前,晾着柔和的阳光,时而劈柴,时而喂鸡……不知觉的我念起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此刻的我,梦幻着能抛开人世间的一切尘嚣,怀着无欲,携着淡薄,牵着浪漫,去天之涯、海之角,追求飘逸自由的生活。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二):晚秋随想
十月,晚秋,天气不是很冷,也不热,天空因为湛蓝显得更高,更明亮。
在季节的交替下,田野开始出现淡淡的**,尤其是路边的树叶,黄的可爱。远山却是绿色的,因为山上种的全是苍翠的松树。古城的路边,鲜花依然开得娇艳,小河里的鱼儿和往常一样畅快的游动,它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冬的气息。从四方街光滑的石板上能够看出这座城的古老,远处悠扬的纳西古乐和现代流行曲混杂在一齐。人们喜欢回忆过去,但更喜欢现代礼貌。有人说丽江商业气息愈来愈浓了,古城越来越多的酒吧说明了这点。昂贵的价钱,换来游客们的笑脸。但是不要羡慕别人,拉着纳西老奶,围着篝火,在广场上尽情的跳,快乐随处可见。在丽江,我们找到的是更多的清幽,舒服的空气,灿烂的阳光。
而晚秋的夜,夜凉如水,比冬少一份沉寂,比夏多几分淡泊。
院子里的玫瑰开了,花香透过窗户轻轻的飘来,像月光一样弥漫在室内。把头伸到窗外,却无意看见一只孤燕从房檐掠过,看它匆匆忙忙的样貌,不明白是不是在准备冬天的暖巢?
打开电脑,打开音乐,却是那首忧郁伤感的歌声:“我再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看到你闪躲的眼,我不会让悲哀的泪挂满你的脸。我在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能够感觉你也心痛,那一年我不会让离别成永远”。
一些淡淡的说不清什么感觉的湿润随着旋律在心底流淌,赶紧关了歌曲,静静的在沙发上呆呆的愣了几分钟。那些远去的东西,如同大学毕业时的欢送会一样,纯真,善良,不想用世俗的烟雨去诬蔑,而脆弱虚伪的心,再也体会不到明朗流畅的曲调了。让心的底版多一些清爽与平静吧。
其实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在逃避和无法逃避之中循环着,也许是太年轻了,疏狂而轻率的想法总是不堪一击。满以为用成熟去伪装自己的眼神,激情就不再流淌;满以为只要关掉书签,文字就不再对谁开放。“渐行渐远更生”。自己掩盖不了自己的思想。“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貌”。
晚秋过后,很多花都要明年才开放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西风过后,便是冰雪,那孤傲的梅花和幽兰将在那个季节开放,赏花的情绪是否和今夜一样?明天,当黎明推开黑夜,是不是又将应对满地落花,那些躺了一地惨淡的花色,像极了那些的苍白的笑容,暴露出压抑过的黑夜的哭泣。
或许我无需忧虑,虽然总有秋风会去收集落叶,总有冰雪会去封锁长路,但春天它从来没有错过向花容鸟语发出请柬。就让我们静静地聆听,默默地享受甜蜜的等待吧。期望有人过了冬天,会更加有朝气。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三):槐在五月
路经日的在脚下蹚着,竟不知有名?幸偶遇一老先生,告知此为槐花大道,两年前兴修的,向东延至大洞山顶。
望过去,行列有序的槐树立于路的两旁,葱郁,挺拔,虽未成荫,但也齐列,其间夹着一条宽阔的大道直通山顶,因人迹稀落,异常的清冷。
心想既为槐花大道,必少不得槐花了。于是估算着正是槐树开花的时节,恰又逢细雨霏霏,决意冒雨前行去摄槐花,心中早已绘好了《凄迷细雨槐花白》,雨如织,风多情,丝丝细线润无声,难得一意境。
然往往现实却事违人愿,踏上了槐花大道,只见叶绿,未见花开,大大的失望了,最终只得落落而归。
记忆中的槐树却也如此,庭前荒处随地可见,不稀罕,大多三株两株的散着,枝枯叶而落,树皮尚又干硬的张裂着,并不起眼。
可一但进了春,情形就大径相庭,况那春风最是多点物,于是立风而摇的槐,几日未见,竟都变了模样,整株的树都绿了,绿的可爱,令人刮目。
然又几日未见,那葱绿的圆叶里竟挂上了串串青绿的槐树米,虽隐隐可见,煞也喜人。
然又不经易的,再次张眼看到的却是一树的白,如蝶粉儿汇聚,令人惊艳。
许因夜间睡的沉,错过了花开。看那一夜之间乍开的白,却也想像出那是何等的闹热,噼哩啪啦,跟炸了锅似的,槐树米儿你争我挤。竟相的吐着蕊,张着瓣,如破茧的粉蝶儿一般的明艳。一朵朵,颤微微的,招着路人的眼,抛着媚儿去勾着路人腹内的馋虫儿。
槐树开花了。于是满口的香溢于两腮,不由的想去品咂那槐花的香甜。
啪,整条枝儿被折断,是那如黑泥般的小孩儿,正用比槐枝粗不了几分的细胳膊用力的折断的,只见他一手搂着槐,一手举枝高喊:接好喽。喊出声透着十足的骄傲。
于是被摔下的枝如弹簧般的跌落,早有守在树下的同伴,一哄抢了去,紧忙的捋下槐花,装进竹篮里。
树上的顽童如孙猴儿看景般的观赏着脚下的这一幕,露齿而笑,于是银白的牙齿多了几许的得意,于是更卖力的往高里爬,丝儿不顾刺槐的划拉,啪,啪,啪,一声紧一声的,枝断叶落,片刻地上落下了厚厚的一堆枝儿。
够了,够了。
那如黑泥的小孩这才带着不舍的留恋,蹭蹭的从树上滑下来,脸上手上满是划着的伤。同来的伙伴早已把他的竹篮装满了。
挎着一篮的喜悦踩着如烟的土回家了。身后甩下的是满地的落叶,和那一树的断臂残桓,惨不忍睹。
去了梗,捡了叶,就连那沾了槐花的手都满是的香,沁人心脾的香。
撒上干面粉层层裹了粉蝶儿,更白,更胖,如那没抽丝的茧一般躺在屉布上,薄薄的摊着,盖上锅盖,十分八分钟,水气就沿着锅盖的四周氤氲的漫出了一股一股的香气,面粉拌着槐花的清香。
吸入鼻翼,香,真香。
拌上香油,调味,于是敞开了肚皮,就着一碗稀薄的面水,连吃带喝,滋润。
嗝,嗝的打着饱嗝,用舌转着唇边舔了一圈去,还直叫着香。
更有那馋槐花的人家,大把的捋着槐花用开水焯过,晒干了,以备随吃随用。
宽宽的房道,没有一户人家拉起院落。
有一户人家蒸槐花,就会锅香飘四家。况邻里又交好,槐花也不是甚稀罕物,每蒸了必多蒸了几锅,倒于口径三尺的大盆子里,盛了一碗碗去,送东家,送西家。一盆子的槐花散去了,入了口,香甜,果了腹,滋润。共享着五月的槐花,这就是五月的人家。
咚咚,叩响了门:送碗槐花尝尝鲜。
接了去,明又蒸了:尝尝。
来年,枯枝还会发新芽。
槐树上依然的是那一番的闹热。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四):春思
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是清纯的季节,播种的季节。桃花映面,绿树抽芽。你说,春天是生命的摇篮。
应对绿树红花,掬一捧溪水,总会想起厉雪酷冬,冰冻风寒;想起迎风霜挺立的树,破冰行驶的船,几经寒彻方有这灿烂的春天。
你看,冰雪融化着,它推着水波歌唱,歌儿又卷起了浪花。露珠站立在绿色的肩头来到了平野山川;花儿更艳了,草儿更鲜了,它们明白自己的幸福是因为有了冬的洗礼,冬的战斗,冬的牺牲;它们在生长中吸收了冬的坚毅,冬的清纯,冬的血液。
置身在这春光绚丽的队列里,哪能不热爱这播种的季节。站在梅花从中,必须会情不自禁的思索,想一些什么呢?
也许想春的广柔,人们只有努力付出包括汗水与智慧,它回报的礼品方会更多。春天是严肃的,一阵阵春风把一切渴望新生的植物,一概吹醒吹绿。春天是勤劳的,人们如果不抓紧耕耘,一年中只有叹息。春天是明媚的,它同阳光一齐灿烂,让笑声悠远悠长。
春天又是短暂的,人们务必抓紧这完美的时光,准备一年的基础,相反,秋天会变成对你的审判。因此,明媚的春天是多么珍贵。
从春天的播种,想到未来的耕耘,只有拉紧时间的手,不停顿,用心改造荒芜的土地,种植优等的禾苗,再经过夏天的管理,不怕未来没有好的收获……这,正是万物萌生的春季的气质,是朋友们思索的源泉。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五):最美的风景是什么
长满绿树的村庄
“有树的地方就有家,”这是流传在北方乡村的俗语。在我的家乡,所有的村庄都长满了树,从远处看,除了一片茂密的树林,你根本想象不到那里是村庄。在北方,走进村庄,其实也就是走进了树林。因为,没有树的地方,就没有村庄的存在。
很难想象,没有树的村庄,是多么的荒凉。那怕是大漠,只要有村庄,就会有树。就连庄户人家,如果房前屋后没有种几棵树,村人就会说:这家人呀,太懒了,门前连棵树也长不起来。
在乡村人的观念里,树与村庄是密不可分的。人们把树看的很重,他们认为,没有树的村庄,那里肯定人丁不旺,村庄就没有生机。而没有树的庄户人家,家道是会败落的。
北方的乡村,不仅仅每个村子里都长满了树,而大多的村子里,都有一棵树王。树王务必是历经岁月沧桑洗礼,树龄在百年以上,否则就没有封王的资格。树王一般都是挂有果实的树种,像银杏树、核桃、梨树之类的品种,象征着一个村子人丁兴旺,子孙盈门。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村子里的树王,是一棵槐树,树很老,树干上长满了粗糙的裂痕,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张饱经风霜的老人的脸。至于为什么选取一棵槐树而不是银杏或梨树做树王,那里面还有一个插曲呢!据说,我们村是个移民村,祖籍山西洪洞县,当时移民来此时,在洪洞县的老槐树下集合后,来到了我们此刻的居住地。大概是为了纪念吧,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种了一棵槐树。这棵被封为树王的槐树,就是当年种下的其中一棵。
树是村庄的标志,当你去一个陌生的村庄,不明白村庄的位置,人们就会告诉你:向前走,过条小河,转过一个山嘴,看见一片树林就到了。如果你去某户人家,村人也会说:村西边,两层楼房,门前有棵歪脖子柿树的那家。看看,树在乡村人心中的位置。
最能体现树与村庄亲密关系的是夏天。炎热的夏天,树绿的浓密,树冠遮天蔽日,为村人带给最佳的歇息乘凉的场所。人们带着劳作后的汗水,坐在树阴下乘凉,身上的汗水立马会被化解而去,顿时浑身凉爽。更多的时候,人们坐在树下,或打扑克、下棋娱乐;或是闲话麻桑、聊些奇闻轶事。在树下,乡邻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那么的亲切。
在乡村,没有树的村庄是不可想象的,不要说人无法承受,鸟也不来筑巢。一个没有鸟的村庄,那将是多么的寂寞!因此,人们对鸟来不来村庄筑巢,往往与村庄里树的多少联系在一齐。其实,在乡村人的眼里,树是村庄的风景,而鸟是点缀风景的最美的亮色。说透了,一个村庄的组成,就是人、树、鸟的完美和谐。
“只有绿树生长的地方,才能诞生美丽的家园。”在北方,在我的家乡,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而凡是长满绿树的地方,就是人们居住的村庄。因此,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的心中,对树充满了尊敬。
石头上的树
见到这棵树时,我惊奇地瞪大了眼睛,这是一棵长在石头上的树。一个突兀光滑的石柱上长着一棵青翠欲滴的松,犹如一个人独自撑着一把伞,置身于美丽的风景中。石头上的树,像是一幅画,不同的是,树本身是真实的。
树就站在我的面前,鲜活、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张力。粗壮的松枝上,根根松针坚挺向上,饱含着对生命的渴望,显示着向生命的挑战。
我不明白,这棵树是如何长在光秃秃的石头上的。也许,是从飞鸟的嘴里坠落的,也许是从昆虫的身上遗留下来的,或是随风飘落而来的。巧合的是,这粒种子留在了石头上;更为巧合的是,石柱的上面有一捧土,种子就落在这捧土上,在它萌芽的季节,下了一场雨。于是,种子就发芽了,它把细小的根扎在土壤里,由树苗变成了小树。成了小树的松,为了生存,表现出无法理解的力量,它把根扎进石头内,使石头一块快地裂开,在坚硬的岩石上杀出一条血路,将根须延伸到土壤里,吸取营养,最终在石头上安了家。
我被我想象中的松树所感动,在感动中我走进了这棵树。树高约七八米,宽约三四米,遮荫半亩有余,可供数十人乘凉,而那个石柱子,直径三米,高但是丈,如此巨大的树冠,石柱何以承受如此之重呢?
站在树下,听着呼啸的山风,看着随风摇摆的树冠,总有一种树要倒下来的感觉。然而,树却终不见倒。当我来到石柱前一看,不觉哑然失笑,难怪树迎风挺立。原先,石柱上缠满了盘根错节的根,有的扎进石缝中,有的沿石柱而下深深地扎进泥土中,环绕在石柱上的根,结成了一张疏密有致的网,将石柱紧紧地缠绕,凝聚着强大的力量,支撑着身体,使自己伸直了腰,昂起了头。
我再次为这棵树感动,不是树的伟岸挺拔,而是从这棵树上,我感到了生命的伟大。
空心檀树
看见这棵树,我突然发现,生命是如此的狂放。
有谁见过这样的树,树冠枝繁叶茂,透着一种生命的恣意,而树冠却是空的,空得只剩下树皮。一个人能够从树下的空洞里钻进去,再从树干顶端的枝桠间钻出来。就是这样一棵树,历经近千个春秋,栉风沐雨,傲雪凌霜,依然挺拔撑天,翠色盖地,顽强生长着,向世人展示着生命的绿意。
这就是我见到的一棵伟大的树,用“伟大”来形容一棵树,是否确切,我没多想。但是,从我看到它的那一刻,我就认为,这棵树的确是伟大的。不敢想象,一棵没有树心的树,它是怎样生存的。就像一个人,没有了心脏,他还有生命吗?也许,这就是树的伟大之处吧!
这棵树就生长在河南省四大佛教名寺之一的丹霞寺院内。同行的文友乔阔告诉我,树叫檀香树,也称作“佛树”,民间也称此树为“神木”。据说,此树与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有“栽后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之说。是否如此,不知。
称它“佛树”也好,叫它“神木”也罢。大概是人们对这棵树的虔诚所至吧。其实,树就是树,对我而言,我看重的是树的本身。悠悠岁月,世事沧桑,千年的风霜雨雪,历代的战火离乱,空荡荡的一棵无心树,依然铁臂虬枝,绿叶闪亮,安然无恙,把生命张扬到极致,这本身就是奇迹!
看着枝繁叶茂的檀树,我有点弄不明白,如此一棵大树,为何成了一棵空荡荡的无心树呢?寺院里的主持告诉我,空心树多是树枝枯死后,遭到风雨的侵蚀,雨水顺着干枯的树枝疤痕往下渗水,慢慢地树就空了,便成了无心树。主持还告诉我,空心树很罕见,就是在原始森林里,这种从上到下空到底的树,也是不多见的,但凡这种树,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应对一棵历经磨难依然生机勃勃的空心树,它是我脆弱的生命从未有过的地感受到生命的生长与飞翔。
从这棵树上,我看到了生命存在的好处。一棵没有心的树,却用心抵御着风雨的侵蚀,顽强的活着,活得那么的鲜亮,那么的精神,活得让人感动,让人崇敬。
这样说是对还是错,我不明白。但树明白,树不能说。无言的树就站在我的面前,是不是在告诉我,活着,就要这样活。
千年古柏
古柏有两棵,我看古柏,是偶然的。
那天我与文友去在河南南召看楚长城,归来又去云阳楚王行宫,两千年前楚王下榻的地方,看上去有点别致,大概是房屋已经破旧的缘故,让人感到有点破落的味道。建筑也没有什么特色,看不到雕梁画栋的古典韵致,极是平凡。
说实在的,楚王行宫,没有让我产生激动。正待离去,却看见两棵大树,颀长、挺拔,笔直笔直的,灰褐色的树干上,布满密密麻麻厚厚实实的鳞片。树很粗,两个人合抱,竟然手模不着手,如此巨大的柏树,我平生还是第一次看到,甚奇。谁知往上一看,顿时傻了眼,树干粗大,树冠却极小,像夏日的遮阳伞一般大小,不仅仅哑然失笑,古柏,多像一位苍老的秃顶老人。心想:如此巨大的树干,没有蓊郁苍翠的枝叶,何以托起生命之重。
然而,我面前的古柏,从远古走来,走过一个又一个世纪,依然挺立,铁骨铮铮。看似苍老的躯体却蕴涵着蓬勃的青春气息,与它的同类默然以对,生声不息!
文友孙乐是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是个楚长城迷。他告诉大家:古柏是与楚王行宫同生同在的,在行宫建成伊始,便栽下了这两棵柏树。这样算来,古柏已顽强地生存了2500年,难怪它像一位秃顶的老人。同行的黄景女士告诉大家:这两棵古柏是“夫妻树”。据传是楚王与他的妃子栽下的,民间也叫“感情树”。想想也是,两棵树相对而立,默默地凝视着对方,包含着深深的情意,说他们是“夫妻树”、“感情树”,一点也不夸张。
离去时,文友乔阔说:古柏挺古老的,古柏的故事也很优美,让人感动,美中不足的是,古柏像一个身体硬朗,但相貌丑陋的老人。文友学现却说:世上无美丑,美到极致便是丑,而丑到极致也是美。这样一说,大家又对古柏进行了仔细的审视,忽然觉得,古柏丑中透出凝重,丑中透出秀雅,丑中透出一种灵气。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美无言,大象无形”吧!
走出行宫很远,我还在想,岁月的烟云已经散尽,但两千多年的古柏,却依然挺立着,任凭黄风从它的躯体上掠过,站成一幅班驳的画。古柏,难道不是两棵活着的化石吗?
在我的心中,我甚至这样认为,它们是两棵佛树,或者说,它们是两尊佛。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六):耕耘后的那片地
那片地耕耘过了,还没有播种。种是肯定要播的,不播种就没有成长,也没有收获,如此简单的道理很多人都懂,用不着谁来提醒。
不知这片地轮番耕种了多少年,更不知从何时起被叫做了庄稼地。庄稼地和村子很近。凡是种庄稼的都叫庄稼地,植上树的叫林地。也有撂荒地,大都是没有耕作价值的盐碱地或沙包,只生长一些草,鸢尾草,野荠菜或自由飞翔的蒲公英。它们是自由者,我有时会这样想。就像村里的傻五,不用耕种,更不用收获,吃饱吃不饱都躺在麦草垛上晒太阳。
春
在春天,花儿都开了,百花争艳,那是大自然的春色。而现在已如深秋,已不是赏花的季节,我们来看看社会的春色。
社会的“春色”,,则不像大自然的春色,这“春色”,意在于社会公德。只有社会的风气好了。社会的春色将会一年四季永不衰退。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的姥姥过生日。正逢周末,我和妈妈星期六一早七赶八赶得来到了沙市的姥姥家。接着我和妈妈在姥姥家停留了不到五分钟。就出去为姥姥买礼物。到了路口,怎么拦也拦不到一辆出租车,于是我和妈妈决定去挤公车,好不容易确定了路线。上了2路公车后我发现一个座位也没有。我四处望了望,发现坐着的都是些上班族,下了班了往家赶,站着的大多是老人,我觉得不服气,却又不敢说,怎么就是没人让位子给老人呢?接着我看了看老年人专座。上面居然坐着两个三十出头的人。这个时候外面下起了雨。气温骤降。车子里的人多不觉得冷,但坐在老年人专座靠窗户位置上的年轻人嘴巴已经发紫了。我冷笑,心想,报应。这个时候。售票员突然走过来说:“你们这些坐着的年轻人怎么都不让各位子给老人?”坐着的上班族们全然不顾他的话。售票员四下看了看。盯住了那个嘴巴发紫的年轻人,说:“你来让座。”年轻人愣了愣,说:“我?为什么是我?”全车人的目光转向他。“这是老年人专座你不知道吗?”年轻人想了想,站了起来,走开了。这时,一股寒风吹来,售票员不禁打了个哆嗦。发现那寒风就是从年轻人坐的位置旁的小窗来的。全车人都明白了。这时突然没有寒冷的风吹来,售票员正拿着撑开的伞堵住了漏风的洞口。接下来,坐上去的老人都用手撑着伞知道他要下车。那年轻人笑了笑,正要下车“是的,我知道年轻人你不是故意要做老年人专座,但是,希望你能记住,做好事可以,但不能因为做好事而损坏自己的名誉。”售票员微笑着对他说。年轻人坚定的点点头,下车了。
我明白,社会的春色是靠人人和谐,和平互助创造的。我写的只是春色中的一点点而已。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春色满园。
夏
还记得那首梁静茹的《宁夏》吗?一首幽静中略带韵味的曲子,在叶茂沙沙,蝉鸣声声的夏夜,让人脱离了白天的热火朝天和烦躁。或许,你已经淡忘它了,那何炅的《栀子花》呢?虽然和《宁夏》一样,早就排不上流行的行列了。但在仲夏的午后,小睡过后的你,也许会在一片清淡的花香中,回想起梦境中如雪的花海和如诗的乐曲……
不同的曲调和情感,让夏的两种形态在歌中浮现。一般来说,夏天给人的感觉总是充满活力的,喧闹的。然而,当我们放下这种心态静下心来,会觉得夏季的静之美:含香的茉莉、栀子,绝不比春光下的迎春、桃花来得晚;多汁得西瓜、密梨,也不会让秋风下得柑桔、红柿略胜一筹。当我们枕着蝉鸣酣睡时,一群活泼的艺术家正藏在碧草中歌唱,当他们熟睡时,一抹灿烂的阳光,正闪耀着生命的光芒,覆盖在它们身上。
蝉,在树干上不分昼夜的歌唱。它曾苦苦被埋在土中17年。那黑暗枯燥的17年,就像是它为了歌唱而付出了的代价。秋风的来临,对它而言,不是收获,而是一种静静到来的死亡。干枯的身躯倒在了那片它生活了17年的泥土上,但它的嘴角似乎荡漾着微笑,的确该是这样。死神虽过早地带走了它的生命,但它不会不甘于三个月的艺术生活,它已把对生命感恩唱进了自己的曲中,用曲子完结了一切:那让它难以释怀的三个月和它自己的戏剧人生。
夏季具有的,不只是静谧与活力。雨幕中的夏季,更飘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泡上一杯热茶,洒上几粒花瓣,在一片渐渐散开的茶香中观雨,有一种独特的感受。呡一小口茶,温温的,还带有一丝丝的苦味。是茶,也总是有些苦的。茶,是久经风雨打击和磨练后的一朵朵,一片片生命的浓缩后精华。雨滴前仆后继地落在叶片上,奏响了一曲曲乐章。
雨末,笼罩的是一种忧伤,或许可以比成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雨后,既是一种全新的开始,也是一种结束。雨水会冲刷走一切忧虑,换来一片明媚的朝阳。而你这时,也会发现,手中的茶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喝得所剩无几。余下几片花瓣在杯中晃悠。
四季,就象品读不尽的书,又象四杯各具其味的苦茶,更象四首听不厌的曲子。夏の乐章,有伸有张,有高潮有跌落,以生命的欣欣向荣为始,以秋风中的第一片落叶为终,气盖山河的豪气与婉转哀怨的柔情共存,唯一不变的永恒的旋律——生命……
很多同学害怕写景作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观察和积累,缺少体会和领悟;一方面是缺少一些写作技巧。以下是我整理的写景抒情散文的角度,欢迎阅读参考!
一、描绘三五幅画面
其实写景散文就要向读者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名家名篇中就不难悟出其道道来。朱自清在《春》中就是精描细绘了五幅可视可感的画面: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就像是放幻灯片一样,分别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明丽可爱,感受到春的神韵。在老舍的眼中,在冬天,济南是一块难得的宝地,他绘山景、描水色,抓住冬天里山水的特征,展现了四幅风格迥异的两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卧雪、冬天的一色的水天。作者寓情于景,再现济南的冬天的山水之美,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挚爱之情。散文如此,诗歌也不例外。何其芳在《秋天》中也创设了三个富有诗意的画面: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秋恋图。
对于描绘三、五幅画面,就可以尽情地抒写所要写的景色,于是创作的思维也就大开了。当然,写景还需要选择一个角度,或横向并列,或纵向递进,这就需要考虑其内在联系。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方面去表现,或者相互补充,千万不能漫无目的,如同一盘散沙。如写“家乡的秋天”,就可以考虑从“秋在田野”、“秋在果园”、“秋在池塘”、“秋在天空”、“秋在人们的脸上”去构思,去表现秋的内蕴。写“春”,就可以以时间为序,描绘“飞雪迎春”、“春暖花开”、“春色盎然”,展现不同时令下的春的不同风韵。
二、激情飞扬,大胆想象
散文的真实地记录眼前实景固然重要,但仅仅如实的描绘会显得呆板,它还需要作者在细腻地观察基础上进行合理、大胆而独特的联想、想象,使其带上作者的主观情感,使其栩栩如生。名家美文的写景都是浮想联翩,这样就给了读者阅读上的美感,也激发了读者的思绪,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朱自清在“春花”中写道:“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上桃儿、杏儿、梨儿。”这里,由“春花”联想到“秋实”,更让人感受到春花的繁茂和艳丽,其喜悦之情如溢水一般。“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但在老舍的眼里,“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个奇特的想象,一个大胆而又温馨的比喻,小山如摇篮,济南城如熟睡的婴儿,不但给予了小山的生命,而且还赋予了小山的无限柔情。写景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要注重形似,更要注重神似,在写作者上就要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朱自清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组比喻性的排比,让读者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盈。老舍也将济南冬天的水天一色,想象成“一个空灵的蓝水晶”,一个多么精彩的比喻,一个有灵性的比喻,再现了清澈、明亮的世界。独特的比喻,读者的印象就难以磨灭,出彩的拟人也是如此。“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而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里,老舍将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都是那么地善解人意。于是,济南的冬天里也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朦胧的春意。
失去了想象,不会运用恰当的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就如同一块干蜡一样索然无味;精用比喻、善用拟人,文章语言生动而活泼,充满着情趣,熠熠着光彩。
三、巧用侧面描写,以烘托所写之景
写景不要仅局限于所绘之景,还要注重与之相关的景、物和人,这样的画面更开阔,内容更丰富,表现力更强。朱自清写“春草”,却用了一句“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借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游玩、休闲去表现小草的柔嫩可爱。他还写道:“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作者借飞虫在花丛中的盛会,从侧面表现了春花的艳丽与香甜。在写“春风”时,作者没有拘泥于春风,而是借用嗅觉、视觉、听觉,写青草、泥土与花的气息,写鸟鸣,写牧童的笛声,这些都是烘托中的经典之笔。我们写作景物,也不妨借这种写法,拓宽写作内容,以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写凌寒独开的梅花,可以借赏花的人、借凋零的世界、借飘飞的雪花,甚至可以用松、竹等来陪衬。当然,用于侧面烘托之物不能抢占了“主角”,否则就是喧宾夺主。
四、善于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写景皆为抒情,无“情”也就无写景之散文。一篇好的写景散文,随处都可以拈来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春天的娇态可掬;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你感到轻柔、温暖和爱意;“那些小山太秀气!”句中暗含着爱怜;“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不仅写出雪霁小山之外形,而且还饱含着喜爱之情。只有你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受,并且融入其中,你就会自然地生发情感,就会尽情地流泻于笔端了。
写作指导
写景抒情散文是指融写景与抒情一体的散文。此类散文的写作缘起可能是游览胜迹、故里寻根、失意遣怀等。它所描绘的景和抒发的情不是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情景交融,呈现出“情由景生,景因情美”的和谐关系。在尝试此类散文写作时,应注重以下两方面:
一景物描写要传神
传神是指描写时不仅能够描绘出景物的特点,而且能给读者如在眼前的感觉。具体做法如下:
⑴善于观察
学会善于观察,即用心体悟身边的景物。对于景物的感受力是此类散文的写作基础。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的景物既在我们身边,又能挖掘出我们不曾发现的美。正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读者看了原型之后会发现,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荷塘。如果没看《荷塘月色》,我们很可能日日从旁走过也不觉其美。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善于观察,才有所感,这是写作的前提。
⑵层次分明
作文的层次分明即描绘景物时有主次、有先后之分,既能凸显细节之美,又给人和谐的整体感。仍以《荷塘月色》为例,作者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流水、月色、树影等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摹写均非常细腻,但它们又不是割裂的,如写荷叶,然后是荷叶中的荷花,然后是风送来的花叶的清香,由风的吹动引出流水;写月色,既注重从上至下的流动,又注重从下至上的浮动,从而构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可见,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彰显景物特点的细节工笔描绘,使其凸显出来,又不斩断与之相关的背景,将其融进去。
⑶善用修辞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应恰当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当你要把对景物的审美发现传达给读者时,尽量要将其转化为另一种人们熟知的美的形式。譬如《荷塘月色》中把花叶的若有若无的清香形象地比喻为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再如写花叶在月光下朦胧的美态,将其比作笼着轻纱的梦,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朦胧的梦幻般的美。善用修辞能够使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真实可感,同时使文章语言优美、文采斐然。
一、明确散文的概念及其特点。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侓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既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那么散文具有哪些特点?第一、形散而神不散,第二、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第三、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文采。 二、写景散文是形与神的完美统一。
写景散文的形是指写作的内容即景是外在的形式。它的神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情感,它是外在形式所流露的一种意境,是作者的写作宗旨。作者为什么写景,选择什么景来写,采用什么表现手法,都是由神来决定的。即由作者的写作宗旨来决定,所以说写景散文是形与神的完美统一。 三、赏析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既然是形与神的统一,那么我们就要分别从形与神方面去分析。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 赏对象
(1)确定写作对象。文章是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的载体,而写景散文中的景又是作者具体情感流露的工具,亦即写作对象。自然,
2
赏析写景散文时,我们首先就要赏析景。确定作者写什么,也就是小景,这还不够,还要具体到大景,小景要为大景服务,要为写作目的服务。作者选取景时,往往考虑到它的文化意义与自我独特的感官、心里所得。通常情况下文章的标题就是写作对象,如:《白杨礼赞》写作的对象就是白杨树,《济南的冬天》写作的对象就是济南的冬天。而一些特殊的写景散文,游记或非游记的写景随笔等,它们写作对象往往在文中,像郦道元的《三峡》,其景具体是三峡的山、水、树······
(2)赏对象的特点。明确了作者的写作对象之后,接着便是赏析景的“形”。任何写景的文章,作者都要突出景物的特点,只有特点才能把景物彰显开来,只有特点才能打动读者。那么怎样找出事物的特点?我认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据写作内容直接在文中找出具有概括性的词语。《济南的冬天》一文,第一自然段中“响晴”“响亮”“温晴”,这些词语高度概括了景物的特点,整篇文章在选材上都是围绕此三个词语来展开。二据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来归纳景物的特点。这种方法主要是抓住景物描写中的 修饰词。从词性方面上看,大多是形容词、数量词及短语等。 2、 赏感官
“形”需求助于观察方式与观察角度,简单地说就是作者使用什么感觉来观察,又是站在什么地方去观察。通过感官我们能看到景,闻到它,触摸到它,品尝到它等等。所以我们赏析景时就要分析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触摸到什么,尝到什么,想到什么。如:朱自清《春》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看到小草,作者触摸到小草“嫩嫩的”、“软绵绵的”。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看到桃树、杏树、梨树,颜色是红的、粉的、白的。作者品尝到
3
花的味道是甜味,听到蜜蜂“嗡······”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因此分析形时,通过视觉去看它的形、色、态,通过听觉去感受美好的声音,通过触觉去感受质地,通过味觉去感受事物的酸甜苦辣等。除此之外,感官的应用还要考虑到观察角度,作者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是俯瞰,还是仰望;是从上到下,还是从里到外······如此才能全面、准确的感受斌把握到景,进而体微到作者对景物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 赏手法
当写作对象确立并调动了系列感官后,接下来我们要分析作者所运用的手法。怎样去分析呢?
第一、修辞手法。初中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在阅读该类散文时,必须掌握其知识点,学会运用它们。使用修辞手法文章就增色不少,还能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抒发情感。就如朱自清的《春》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盼望着,盼望着”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作者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情感;第四自然段中写到“像母亲的手抚摸你”,句中运用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春风的温暖、亲切,给人母爱搬的感觉。
第二、表现手法,要懂得写景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就拿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说,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北平、伦敦的冬天,热带的气候与济南的冬天相对比,明显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因此,抓住手法,我们就能把握住作者对景物的情感,也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赏情感
4
写景的目的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情感可看作者所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写景散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议论、抒情、记叙等也会使用;作者要表达对景物的情感,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是极好的手段。有时是直抒胸臆,就可能用到抒情或议论,梁衡的《夏感》文末“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他对夏天的热爱的赞美之情。而间接表达情感时,作者可能就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陋室铭》《爱莲说》便是这样的篇章。无论何时,作者在字里行间就渗透了充裕的情感,我们赏析时,每个字,每个词,还是一句话都要认真揣摩、分析。
一、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中最适于抒写坐着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饿基本特征。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神不散是就立意而言的,即广泛地取材且只围绕一个主题。
二、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它侧重于以叙述人物和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如2007课标海南、宁夏卷《叶圣陶在四川》谈的是叶圣陶的事,重庆卷《告别三峡》谈的是迁移民、建大坝的事,全文都蕴藏着深厚的感情。
2、写景散文:此类散文通过描写外在的自然景物来表现作者对此地此景的喜爱之情或以时间为线索,或移步换景以空间为线索。阅读时抓住景物特点即可,如2007全国卷《海南杂忆》既有时间线索,又有空间线索,谈到了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又如上海卷阅读文(二),谈的是杭州的美景。
3、咏物散文:此类散文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作者的思想寓于形象的外物之中,是以外在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如辽宁卷《炉火》,文中的炉火象征了一种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
三、鉴赏基本步骤
1、读文意(略读)
读第一遍时,力求快速而有效的找准文意、文题、作者、文末的注释与写作时间、开头结尾等等,由这些综合信息就可大致得知文章谈的是什么。
2、读结构(略读)
第二遍时,就要有目的的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句,它们的位置一般在各段的段首或段末(当然有的也要自己概括),还要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线索句。一般来说,反复出现在文中的句子就是。
3、读字句(精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即只要读得熟,不待解读,自然明晓其义。当然,读时自己一定要走进作品当中。创作是作者将情感述诸笔端,鉴赏就正好相反,读者阅读散文则须披文以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驰骋想象,展开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读第三遍时就要根据题目要求,有的放矢,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读,读出字句里蕴藏的内容及情感。
四、出题思路
1、字句的赏析
一般来说,所问的语句不外乎这三种:
①对文章结构起作用的句子。
②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③运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的句子。
第一种:入江苏卷《麦天》第16题:“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累人的日子。”这些叙述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首先分析这话的字面义: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再看下文,写了女人心疼男人,上文有一句“吃苦的日子到了”,由此得知是与上文相呼应,为下文做铺垫。
还有入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第14题: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在本文中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由此可知: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第二种:如四川卷《焰火的变奏》17题: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做简要分析。此句在文末,应有收束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由此可知: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
第三种:上一种中用到了反问句,反问句加强感情。还如江苏卷《麦天》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花,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解答如下: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这道题就要考虑包括修辞在内的各种表现手法。
在回答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时,一般要遵循这样的步骤:首先明确用了什么方法,然后说用这种手法表达起到了什么效果,最后再联系具体语句谈表达了什么内容,公式为:方法+效果+内容。如《焰火的变奏》一题里(即上题)答案: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还有如梁遇春的《泪与笑》(我校调考)有一题是这样的: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答题时首先就要明确用了比喻,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里就必须搞清楚“降幡”的本义及其在文中的比喻义,再联系全文就得出了答案:“本文使用了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内心的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从上面几道题目的解答中,我们又不难发现,理解语句时,有时也要找出句中的关键词的意义。这些关键词先将其本文即词典义把握清楚,再联系整个句子及全文思想感情,如山东卷《灯火的温情》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回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解答这道题时,应先把握“冷”和“荒野”的词典义,然后理解它们的语境义,最后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冷”是指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荒野”指的是心境的黑暗,由此不难理解作者的观点: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