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单身,信仰佛教,但是家里人因为我是单身,排挤佛法,我该怎么办

我是单身,信仰佛教,但是家里人因为我是单身,排挤佛法,我该怎么办,第1张

师兄好,末学刚面对完类似的问题;

以前没学佛前一直单身,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玩游戏家里觉得可以接受;

学佛后就开始把矛头指向不找对象是不是要出家之类的话,甚至学佛无用之类的;

后来自己也好好思考了一下,给了自己一个时间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好好闻思修行,如果到时候还不能生起出离心那么就选择结婚;

在一次专修《大自在祈祷文》后没多久就遇上了现在的对象;

刚开始对象没学佛,后来逐步跟着学,跟着上课,现在两个人一起学习,其实这样也挺好;

同时还能排除佛母对于佛法的邪见;

如果要出家,那么自己应该仔细观察后当机立断;

给您转一段索达吉堪布的开示,摘自《让你重新认识佛教》

一般来讲,世间人在实践、创业之前,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以此对前途有一种指导。同样,我们佛教徒在实修佛法、利益众生之前,也需要学习相关的道理,以遣除自己的谬误和疑惑。

今天因为场地关系,听这节课的,除了在场的诸位居士以外,还有许多出家人在家里用收音机听,同时,外面也有不少人在网络上看同步直播[1]。如今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科技为弘法提供了种种便利,网络、光盘、电子书等应运而生,这些我们一定要利用起来,如此才能饶益更多的众生。

你们很多人,来学院开一次法会就回去了,之后各忙各的家庭、工作,融入茫茫红尘人海中,就再也找不到了。此时你若想继续学佛,去找一个理想的寺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使找到了,因为学佛需要长期依止上师,有时候也不一定能满自己的愿。

当然,依止上师,是学习上师所讲的法,并不是他的身体特别庄严,你要一直盯着看;或是他的声音美妙动听,你就天天沉醉其中,连他打哈欠都不放过。作为上师,多多少少有一些佛法的智慧和境界,这些你没有得到的话,跟上师再亲近也受益不大。

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如今在家人这么多,上师却非常少,每一个人要跟着一个上师的话,无疑也不太现实。所以,现在不少大德依靠网络、光盘等途径,传讲佛法的道理,若能依此学习,照样也是在“依止”上师。我就看到很多人,虽然不在上师身边,但学得比天天跟着上师的人还要好。而有些人天天围着上师转,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内心没有丝毫改变。

所以,我希望,现在城市里的很多佛教徒,最好能通过网络来学习佛法,这也是最适合你们的方式。我认识一位老居士,大概七八十岁了,整天都“泡”在网上。我问他在做什么,他回答:“在听课啊!我要好好学佛,所以让孙女给我弄好了,每天直接上就可以。”这种方法非常不错,也很有必要。毕竟一个老年人去藏地或寺院求法,暂时来讲不太可能,但是依靠网络来学习,则完全可以得到佛教中的智慧与慈悲。

因此,作为21世纪的佛教徒,一定要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当然,“跟得上时代”,不是像世间人一样赶时髦,而是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充实自己的内心。所以,希望大家以后在不染污自心的前提下,应该要利用各种方便,好好学习上师们的开示。

下面,我简单提几个学习佛法和弘法利生中的重要问题:

一、怎么样做一个居士?

今天在座的道友中,以居士为主。所以,我们就先谈谈:居士在学佛的过程中,应当有哪些责任?

1、家庭责任

这个本不该我来说,但现在好像不强调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不少居士学佛以后,对父母、爱人、子女,统统都不管了,每天只是在念经、学法,任凭家人怎样抱怨,自己也是如如不动。就算他们过生日庆祝,也不愿意去随顺,这就比较极端了。

作为在家人,有在家人的生活方式。虽然有些重大问题上,你不能与他们同流合污,平时要尽量把握时间学佛,但也不能完全放弃自己的家人。否则,很多家庭不和的话,对整个佛教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还有些居士,对家庭生起了厌烦心,就特别想出家。但你若不具足出离心,只是逃避的话,出了家以后,过不了多久,可能又会想还俗的。

因此,作为居士,理应先处理好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平时多体谅他们的情绪,多照顾他们的感受。毕竟他们也是众生,而且与你因缘深厚。

2、工作责任

还有些居士,本来有份不错的工作,但后来对佛法的道理学着学着,生起一种暂时的出离心,就把工作也抛弃了。

现在找一份工作不容易,而且,大城市里的人有各方面压力,没有经济来源的话,谁来养你?有些人因为一时冲动,丢掉了非常好的工作,以至于最后生活拮据、走投无路,没人照顾,这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其实,学佛没必要放弃工作。你在工作的同时,若对领导、同事、下属,以慈悲菩提心来对待,也是一种弘法利生。即便他们暂时不信佛,但你有智慧、有能力、有善巧的话,也能让他们的心慢慢转向佛法。所以,工作可以成为弘扬佛法的道场,大家今后对工作还是要认真负责。

3、修行责任

世间人有了美满的家庭、顺利的工作,就会感到心满意足,但作为希求解脱的修行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责任:修行佛法不能间断!不能天天吃喝玩乐、挥霍人生,否则,你的解脱慧命便断送了。

如今有些人在这方面,就做得特别成功:家庭幸福和睦,工作尽职尽责,修行也能善始善终,圆满所有的课程。当然,这些人肯定非常累。像学会的很多道友,平时一直在紧张地工作,好不容易有了星期六、星期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学院的出家人,一般周末都可以休息,而他们却连休息时间都没有。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背负很多压力,比如,家人经常不理解:“你星期天跑到哪里去了?怎么不跟我们一起过!”此时,你就要有面对的能力、面对的准备、面对的方法,具足各种善巧方便。

以上讲的三点,大家要好好思考一下。否则,有些人出家的心不一定可靠,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出离心,出了家以后,父母没人养,孩子也抛弃了,到头来又因为出家的发心不对,自己没有任何收获,这样对自他都不利。毕竟汉地实行“计划生育”以后,一个人需要养好多老人,一旦你出了家,一堆老人就没人管了,生活上会特别困难。所以,学佛也要考虑到他们,这是一种责任。

还有些人,一开始特别精进,把工作、家庭都舍弃了,一门心思只想学佛。可是没过多久,遇到各种挫折、家人哭闹,马上又缴械投降了,随他们彻底地滚入红尘。如此堕入两边都不可取。学佛是一件重要且长远的大事,每日合理安排时间才是关键所在。若能如此,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将闻思修行进行到底。

首先肯定的是你母亲信仰走进了胡同,解铃还须系铃人,从那“佛友”入手,可以直陈目的让那家伙配合,那家伙要不肯时,你们就要平时在有意无意间多让你母亲接触那“ 佛友”所作所为而又是你母亲反感的一些事,日常中也可以不太经意的提些这方面的事,三人成虎,以此为契机,只有你母亲对那家伙有了间隙再给她讲正理她就能接受了;如果这不行的话,只有釜底抽薪了,命令那家伙离你家远些,想到多远就滚多远,这事,母亲不知道的话最多短时间内精神没有寄托之类的情绪波动时间稍长就平静了,就算你母亲知道了是你们的所为最多也就短时的家庭风雨也会很快风和日丽的。

至于一楼的说法,有些迂腐、迷信,人要能区分信仰和迷信,方为正,事情该如何去做还是要想尽办法去做,哪有人不为事有成的理!

祝好。

首先恭喜你,在学佛的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对于家人和其他人,要随缘,不要勉强!真正能改变对方的是你的行动,而不是语言,身教重于言教!

其实,执著别人如何,也是执著,执著便是迷惑!

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证道时说:“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

学佛的人不从妄想、分别、执著上下功夫,无有是处。如果从妄想、分别、执著上下手,如同佛说,这才叫如法受持。千经万论、三藏十二部无非是让人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所以在日常修行中,当时时观照是否妄想、分别、执著?若是,当念起即觉,觉即放下,放下即菩提。楞严经云:“歇即菩提。”歇就是放下。

对家人的学佛问题,请您暂时放一放,待因缘具足时,再接引她们!

阿弥陀佛圣诞日在农历十一月十七日。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亦是娑婆世界众生的「接引佛」。在西方净土中,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胁侍,合称「西方三圣」。根据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阿弥陀经》,阿弥陀佛能放光明(智慧)、慈悲无边、寿命无量,所以其名字Amitābha有光明、寿命无边的意思。

扩展资料:

阿弥陀佛圣诞日来源:

唐朝末年至北宋初年之间,有一位永明延寿大师(904-975),是禅宗法眼宗第三祖,又被尊为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在今浙江省境内弘化,深受吴越国王室敬重。公元960年,吴越忠懿王钱弘俶礼请永明延寿大师先后主持复兴灵隐寺、永明寺(今净慈寺),敷扬法化。在大师主持下,灵隐寺扩建增修,殿宇共有一千三百余间,可谓是宝刹庄严、寺宇辉煌。

跟随大师从学的徒众常有两千余人。公元974年,永明延寿大师到天台山传菩萨戒,受戒者上万人。公元975年冬天大师示疾,在12月26日早晨,大师焚香静坐,趺坐而逝。就在大师圆寂之前,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吴越王钱弘俶设立无遮大会,普供大众。于僧众供奉大会上,钱弘俶礼请永明延寿大师坐主座,但大师谦让不就之际,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大耳朵和尚毫不客气地坐了主座。大众心里怪异,但因无遮大会平等普施,也就不多追究。

待供养完毕之后,大家都散去了,吴越王钱弘俶问永明延寿大师:“我今天供奉僧众,不知有没有圣人来应供?”大师说:“有,定光古佛今日来应供。”钱弘俶追问:“是哪一位呢?”大师回答:“今日坐首席那位便是。”钱弘俶听了之后,心里非常高兴,心想要赶紧把古佛迎回来供养,于是赶紧派人去追寻。

派出去的人好不容易追寻打听到那位大耳和尚的行踪,找到之后,赶紧顶礼膜拜,传王旨要请他到王宫里接受供养。那和尚说了一句话就坐化了——“弥陀饶舌(阿弥陀佛多嘴)”。此信息传到钱弘俶的耳朵里之后,钱弘俶是既失望又惊喜。失望的是,好不容易抓到一个圣人的行踪,怎奈圣人却不如人意,坐化圆寂了;惊喜的是,既然古佛说自己的师父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大师还在呢!

就在此时,又传来永明延寿大师圆寂的消息……钱弘俶甚是感慨,为何这些圣人们总是如此,遂定永明延寿大师的生辰即是阿弥陀佛的生辰,后世永为纪念所以,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冬月十七,成为后世佛教籍以纪念阿弥陀佛,精进修行净土法门的纪念日,传为阿弥陀佛圣诞日。

-阿弥陀佛圣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5857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