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之间出现了吵架的情况之后,父母可以先问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跟其他人吵架。而且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先保持冷静才行。如果父母表现的非常生气,大家会发现孩子也不会愿意说出自己的理由。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也不要去插手孩子之间的事情。
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朋友,而且跟朋友在相处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吵架的情况。每当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之后,有很多父母都会担心自己家的孩子会不会受欺负。所以他们会选择支持孩子的想法,甚至还会选择帮助孩子去找别人的麻烦。但是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做也会让孩子的价值观受到影响。所以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之后,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好好的聊天。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先问一下孩子吵架的原因是什么,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事情。
因为孩子的内心比较脆弱,所以在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去责骂他们。但是也有一些父母会选择维护自己的孩子,甚至还有一些父母会直接带着孩子去找别人的家长。但是父母的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敏感,同时还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更加暴躁。所以说在这个时候,父母最好不要管两个孩子的事情,同时还要选择告诉孩子,遇到了事情之后可以先选择冷静。如果是因为自己家孩子犯的错误,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让他们勇敢的跟对方道歉。
如果在小朋友吵架的时候,现了动手的情况之后,也会对两家的关系造成影响。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又会让事情变得更加严重,甚至还会引发大人之间的矛盾。所以说处理事情非常的讲究方法,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动手。而且在私底下的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遇到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可以学会换位思考。这样的话可以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想法,同时又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空间。
两个孩子之间矛盾大怎么办
两个孩子之间矛盾大怎么办,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是最重要的,积极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长”,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就需要营养均衡的饮食,为大家分享两个孩子之间矛盾大怎么办。
两个孩子之间矛盾大怎么办1
二孩应不应该分开养
其实,对于二胎家庭来说是没有必要将两个孩子分开来养的哦!因为这样是不利于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培养和成长的。很多二胎家庭的初衷,都是为了想让两个孩子可以有个玩伴,从小两个小孩子就可以一起玩耍,不会像独生子女那样孤单。还有就是等到以后父母年老了,两个孩子可以互帮互助,父母生病了也能有个帮衬什么的。
但是如果你们从小就让两个孩子分开来养的话,他们老是分开,就算是在一起,时间也很少,这样是对于亲情的培养是比较困难的哦!这样的话,长大之后难免就会有些生疏,又怎么会互相依靠呢。
还有就是两个还是分开养的话,那么你们作为父母的也会比较辛苦一些,要两边跑,再加上父母也要工作什么的,这样分给两个孩子的精力和时间只会更少,这样一来,缺少父母的长期陪伴,对于孩子的身心发育来说也是很不利的哦!
所以,对于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我认为你们是没有必要将孩子分开养的,两个孩子在一起可以同甘同苦,可以培养感情。
虽然生活上面是会有许多在所难免的小矛盾,但是这些都是对孩子的历练,现在的社会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与其娇生惯养,还不如让两个孩子之间多点纷争,这样才能让孩子长大之后更好的去适应这个社会。
两个孩子之间矛盾大怎么办
两个孩子在一起,矛盾肯定是少不了的,小矛盾还好说,要是矛盾该怎么样才能轻松化解呢?
其实想要很好的化解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主要还是要先从父母身上出发,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偏心了,是不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误等等之类的,先来反思一下自己,再来教育下孩子,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的话,那么你们才能让两个孩子和睦相处。
如何给两个孩子好的家庭教育
一、适度地竞争会有利于两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身边的妈妈圈里,就会有这么一位妈妈讲到自己家的二孩故事,在二孩没有出生的时候,家里的老大会更加地愿意黏着父母,事事也会更加地依赖父母。说到会有二宝的到来时,家里的老大也会很不情愿的表态不喜欢二孩的出现,这样父母就会把更多的关心、关注给了二宝。
可是,在二宝真的到来的时候,大宝反而不那么地排斥,反而更倾向于参与到二孩的照顾之中。看着父母和家里的其他大人,大宝更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表现出他作为大孩子的样子。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得到父母及家里的其他大人的表扬,就会更有动力了。
有的时候,很有意思的是当大宝、二宝其中哪一方表现的好时得到了父母的表扬时,另一的孩子也会很想同样表现的好来获得同样的赞扬。就这样,大宝、二宝的胃口会一直保持的很好,也会更愿意去听取父母的意见。
二、孩子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小变化
家庭教育里,在过去可能更多地是做母亲的起到主要作用,孩子也会更为依恋母亲。可是有了二孩之后,母亲自然就会很忙不过来,做爸爸的也需要参与到家庭育儿之中。这样孩子的生活方式、接触到的育儿环境就会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过去妈妈很少带大宝去户外、周游很多不同的城乡、大山大川等地方,现在爸爸也会更多地参与到两个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亲子关系、沟通更加密切了。
两个孩子之间矛盾大怎么办2方法1:教孩子分析问题根源
案例: 4岁的辰辰正津津有味地玩着几辆玩具汽车,在旁看了半天的邻居小朋友军军忍不住拿起其中一辆也玩了起来。辰辰马上想抢回来:“这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军军也不示弱,坚持不给……
提示: 如果父母采用没收玩具的方法,也许能很快制止孩子们的争吵,但或许孩子以后还会因为其他原因,或者其它事情再次争吵起来。所以,关键是要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
建议: 不妨让孩子们坐在一起,让他们各自说说为何要争吵,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孩子能够彼此倾听对方的想法。
父母可以用一些有帮助性的问题来引导孩子解决当下的问题,例如,“辰辰你能不能和军军一起想一个不要吵架也能玩得开心的办法呢?”
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互相商量,取得想法的一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孩子懂得,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该如何解决。
方法2:启发孩子想办法解决
案例: 星期天,5岁的天天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一起踢球,妈妈在一旁和邻居聊天。突然,天天叫喊着跑到妈妈面前:“青青刚刚踢了我一脚!”这时,青青也跑上前来:“是他先骂我的!”
提示: 如果妈妈为了平息孩子们的争执,对天天承诺:如果你能和小朋友一起好好玩,我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玩具。如果这样做,永远达不到帮助孩子成长的效果,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错觉:就算是表现不好,也能得到好处。
建议: 如果孩子间起了纷争,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说清发生争执的原委。一旦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妈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们认识他们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尤其是他们各自存在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骂人和踢人都是不友好的表现,不能因为别人先做错了,自己就可以做不好的事情。然后在孩子们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让他们学会向对方认错、道歉。
方法3:让孩子自己面对矛盾
案例: 游戏场里,3岁的冬冬见茵茵**姐在秋千上玩得乐不思蜀,他也想玩,但茵茵就是不肯下来。没办法,冬冬只得到妈妈那儿求助,希望妈妈叫茵茵下来,让自己也能玩一会儿。
提示: 如果此时冬冬妈妈上前叫茵茵下来,让给冬冬玩,容易引起孩子之间的嫉妒和不平衡。也容易纵容孩子一遇到困难或麻烦,就本能地找父母或老师解决的习惯。
建议: 孩子之所以喜欢找成人解决问题,主要是他们害怕与其他小朋友打交道。其实,孩子在很多时候要比成人想象中更懂道理,只要父母告诉他们:“玩具要和大家分享。”或者让受委屈的孩子直接对小朋友提出“我们应该怎么做”的建议,这样会让他更自信。下一次,他也就有了勇气自己去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了。
小朋友吵架的点和大人想的不一样。我们都以为,小孩吵不外乎就是在争宠、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小孩最在乎自己有没有被公平对待
最能引发学龄手足斗争的事,就是“被迫分享自己的东西”,如玩具、小汽车等。“为了让爸妈注意自己”这个原因反而垫底。
小孩真正最在乎的是“自己有没有被平等对待”,而他们的对比对象就是手足。因此有没有“拿到一模一样大小的蛋糕”、“一样多的乐高积木”、“有没有分到爸妈另一只腿上的宝座”……绝不是大人眼中芝麻绿豆小事而已。
在老二出生以前,老大根本没想过要计较这些事,但对于老大来说,“家里多了一个宝宝就好像先生对太太说,我要娶小老婆,从今以后,你们要一起拥有我一样”
年纪愈小的小孩,还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或尚未发展同理心时,就愈容易用放大镜去看他人与自己个性上的差异,而这会造成愈吵愈烈的局面。
如果小孩已吵到不可开交、大声尖叫的地步时,爸妈可千万不要以为“让他们自己解决。九岁以下的小孩冲突管理的技巧还不成熟,没有大人正向的引导,很容易陷入没有建设性、鬼打墙的争吵模式:是我的。才不是,是我的。不,那是我的。才不是,那是我的……
如果大人不管,小孩也可能会觉得,反正没有解决或不和好也没关系。因此,孩子年幼时,爸妈还是要积极当调停者,让孩子都有机会发言把事发经过说一遍,协助他们一起想解决的办法,甚至协商轮流退让。
当孩子成功解决争执时,也不忘鼓励他们:“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愈来愈好了!”这过程当然比直接叫孩子去罚站耗时,却是值得的投资,因为你在训练孩子学会为自己发声、自己处理冲突。
父母不必每次孩子吵架都要进来协调,可以选择心情比较平静、不赶时间时再介入会比较好。但若小孩打起来、有肢体上冲突时,父母无论如何都要介入。
如果你家孩子年纪相近、均小于10岁,而你正考虑让他们睡同一个房间,不妨先参考看看:
1建立感应度较高的情绪发现
从小和兄弟姐妹在同一空间密切相处,比较擅于分辨他人情绪,提升情绪的敏感度,有助于未来的人际互动关系,比较能准确拿捏人我之间的份际。
2共享空间,让孩子从小练习协商技巧,应对人我的冲突
手足是孩子在世上最初的朋友,刚开始时,手足冲突会因为误触地雷而不时升温,但可以让孩子练习从小为自己的“底线”争取权益,锻炼应变能力和环境适应力。
3容易焦虑的孩子,跟手足共享一个房间,有助于减轻焦虑感。
4手足间互动多,长大后关系较亲密。
总之小孩子吵架也不可大意。
孩子也会像大人一样吵架,家庭有两个孩子的通常会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 很多家长在面对这样的情况都会选择“坐山观虎斗”,让孩子先吵一会; 也有些家长会偏袒其中一方,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真正明智的父母是不会放任孩子争吵,将自己置之度外的。
「妈妈,哥哥拿我的玩具了!」 「妈妈,我没有!妹妹乱说!」 「爸爸,姊姊不让我用她的彩色笔,但是上次我有借她!」 「奶奶,他们的蛋糕比我大块!」 如果家里有一个以上的孩子,这样子的对话非常常见。
我是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小时候要是和妹妹起冲突, 得到的回复总是:「 你是姊姊,应该让妹妹。」 是的,「姊姊让妹妹」天经地义;
一次哥哥抢我玩具,我逮到这个「哥哥让妹妹」的大好机会, 兴奋地找大人告状,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居然是: 「你是女生,比较懂事,就让一下男生吧!」 我两边都吃不开,真是无言啊!
年幼的我只觉得自己好倒楣,由于从小总是被要求忍让, 长大后的我遇到类似情形也常以自认倒楣收场。 这种「以和为贵」的解决方式,我总觉得有问题……
但是大人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普遍: 「家和万事兴」是固有观念,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是华人的处事模式; 另外,父母在外为了生计奔波一天, 回家后要是看到孩子争吵不休,很少不动怒的。
所以遇到孩子争执, 父母不是叫比较好说话的那一方多让让之外, 就是大动肝火,把所有的小孩子连坐法一起「教训教训,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
有的父母很认真地当起包青天, 希望能把如罗生门般谜样的「兄弟阋墙」事件厘清, 但是哥说哥有理,妹说妹有理,弟弟也很有理, 父母被搞得头晕转向,结果多半「误判」。
被冤枉的孩子觉得爸妈就是偏心, 侥幸开脱的孩子觉得父母其实也傻傻搞不懂状况, 下次还可以如法炮制、故施重技。一轮下来,全家都输了。
2005年我在纽约的联合国国际学校任教,开学一个月, 隔壁班幼稚园的小朋友起冲突了, 两个小朋友为了一支铅笔闹得不可开交。 我心想我的同事可能要花上一大堆时间排解此事,课也甭上了。
有着棕色卷发及中南美洲人特有的橄榄肤色的Ms E来自瓜地马拉, 教学经验丰富,也是儿子的幼稚园老师。
那时她正在教室前给围坐在地毯上的孩子念书, 看到两个孩子吵了起来,笑 地说: 「亲爱的玛丽和汤姆,老师看到你们两个对彼此有意见, 意见不合很正常,老师很高兴你们有机会可以学习处理争执, 现在请你们两个到教室后面的『和平桌』,自己把事情谈妥。」
当时我还是个新老师,新奇地观望这件事情的发展。 两个圆嘟嘟的五岁小孩蹦蹦跳跳到了教室后面, 教室后面有一张铺着红格子桌布的小圆桌, 桌上放置了一个小地球仪,象征世界公民, 地球仪旁边还放著一只纸鸽子,象征和平。
对话开始了: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这是我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 汤姆:「我喜欢你的铅笔。」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我很难过。」 汤姆:「你的铅笔很漂亮,我们两个都很喜欢,我只是想看看你的铅笔而已。」 玛丽:「我们两个人都同意我的铅笔很酷,如果你想看我的铅笔, 请跟我说,用抢的,铅笔断了,我很伤心。」 汤姆:「对不起。」 玛丽:「这次没关系了,下次请跟我说。」 汤姆:「好的。」 玛丽:「还有你的黏土玩具很好玩,下次可不可以借我玩一下?」
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两个人手牵手走回地毯区跟老师报告:「解决了!」, MsE笑 回应:「好的,欢迎你们回来上课!」
我所预期的老师大动肝火、花长时间干预说教、 或是处罚学生的画面完全没有出现。
在短短的两分钟内, 孩子学到: 表达情绪、同理心、解决问题、道歉、接受道歉和沟通协商。 小玛丽甚至懂得为「自己未来的利益」堆筹码!
之后我陆续修习了教室经营管理、儿童心理学和多门相关课程, 更了解美国老师或是说美国社会对于处理争执的看法和方法。 美国人认为意见不同是人类社会中必然的现象, 要做的是学习如何处理,而不是避免。
学校的做法更是「把孩子的事留给孩子」, 老师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是不会介入的。
当然,老师平常便会训练孩子解决纷争的能力和做法, 所以当天我看到的情形就是美国老师平常训练的成果。 这件事情从三、五岁就可以开始。
看到MsE的例子,让我对家中三个小鬼吵架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 回家后,我把家中三岁、四岁、五岁的孩子叫来。 我笑 说道:「你们听好,以后你们吵架,妈妈是不会管的。」
三只小生物盯着我看,装可爱也装傻。 我继续:「你们要是意见不同,我会把你们请到房间, 门关起来,吵完才能出来。」 六只眼睛,黑白分明,眨巴眨巴。 我接着:「妈妈要教你们如何吵架」
第一:每个人轮流讲自己的看法,在这阶段 除了说话的人可以发表想法,其他人只能听,不能开口。
第二:说话时,要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第三:开始协商。
第四:协商不只是解决当天的争执, 还必须商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解决之道。
第五:谁也不准让谁,我们家就是要『没大没小』, 我们也不爱吃梨,也不用『孔融让梨』, 所以,要是三个人没有达成共识,架不算吵完,继续吵。
第六:吵完后,一起来跟我会报结果。
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了几次,孩子虽小,但是做得有模有样。
解决纷争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样子才不会沦为没有意义的攻防战; 每个人的意见、个性不同,我要孩子「 谁也不用让谁」。
比方说,小女儿个性温和,我反而坚持她据理力争, 不用因「怕妈妈不高兴我们吵架」而委屈自己; 还有,吵架的最终目的是找出解决的方法。
一天,孩子果然吵架了,我很兴奋,想检收成果。
我把他们三个「请」到另一个房间里,把门关上,让他们自己「乔」事情。 不用告状,不用哭诉,妈妈听不到也不想听, 趁你们吵架时,妈妈要泡壶热茶,独自享受下午茶时光, 我心中默默期望他们「议事冗长」, 这样我还可以去泡个澡,顺便敷敷面膜。
没想到,不到几分钟,三个小人儿从房间蹦出来, 跟我报告「吵架高峰会」结果: 「我们讲好了,以后姊姊要借我跟哥哥的玩具得先跟我们说, 但是不可以玩超过半小时,因为我们也想玩。」
从此之后,孩子练就一身吵架本事, 「吵架高峰会」会程越来越短, 我连吃点心的时间都来不及他们便达成协议了事, 速速出关后跟我抢饼干吃。
事实上,几次之后,他们发现被关在房间吵架很无趣, 远远不及出来玩玩具、吃布丁有意思。
另外,他们对彼此的「战术」也越来越娴熟, 三两下就能抓出彼此的「破绽」, 对于彼此的底线也有默契。
就这样,他们从小到大真正开过「吵架高峰会」次数寥寥可数, 三个人至今感情非常好,我准备多年的「河东狮吼」也一直派不上用场。
其实孩子之间出现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而这也是他们学习解决纷争、与人沟通协调的最佳时机。 父母介入,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孩子有自己解决事情的方式,大人介入只会越弄越糟, 况且由父母处理孩子的告状,就像「打地鼠」一样,没完没了, 到最后累的还是家长,何必呢? 让孩子学习怎么吵架,父母绝对会轻松得多, 有时候我还会想,这三个小子怎么不多吵一会,妈妈的面膜还没干哩!
给父母的小分享:1教孩子要「没大没小」,不用「孔融让梨」。
2不要怕孩子吵架,要教孩子吵架。
3孩子吵架能培养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学习这些重要能力的好机会。
5孩子吵架时,父母眼不见为净,不要当裁判,离开现场为上策。
孩子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家长的处理方式却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教育, 想让孩子将来成为知书达理、温润尔雅的人, 就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是非观念, 正确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争吵的方式。
随着孩子在家庭地位中的位置越来越高,孩子们的脾气也与日俱增。如果稍有不顺心,就会对父母大吼大叫,甚至责骂。这种情况,无论是在明星家庭(如王艳),还是在普通家庭,都有可能发生。包括我自己,我的孩子也会我大吼过。那么,当孩子对我们大吼大叫时,我们应该怎么回应比较好呢?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儿子淏仔七岁半,女儿玥玥五岁。两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明显,儿子比较急躁,女儿稳重些。所以,淏仔常有发脾气的时候,但大多是自己发脾气,偶尔会对吼一两嗓子。当孩子对我们大吼大叫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用更大的声音吼回去?或者动手打两下,让孩子迫于家长的气势,而有所收敛?
孩子小的时候,这个方法确实奏效。但是,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体力越来越棒,心理素质也越来越强大后,父母再这样,孩子便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再怎么吼也吼不过孩子了!以暴制暴,不是好办法,至少不是长期有效的办法。
用冷漠回应?离开并威胁他如果再吼就不爱他了、不理他了?
这个方法依然会在短期有效,长期说不定。孩子小的时候,很依赖父母,不想让父母不理他,所以,为了留住父母的爱,他们会压抑自己的情绪,甚至会向父母道歉“妈妈我错了,我不吼了,你继续爱我吧。”可是,当孩子大了呢?青春期了呢?也许孩子们会这样想:不理我就不理我,刚好我还嫌你们烦呢!
怎么回应才能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呢?
我是这样做的。我已经忘了上一次淏仔对我大吼的情形了,权且假设一件事作为例子吧。
淏仔周六去姑姑家玩了一天,周日上午有特长课,导致作业只能在周日下午做。当他好不容易做完了作业,我看了看时间,要继续做围棋作业,否则就会来不及。
所以我对他说:“淏仔,我们再接再厉,把围棋作业也做完再玩吧。”
淏仔一听,崩溃了,对我大吼到:“不要!我不要再做作业了!”
面对孩子的大吼,我是用下面这些方法来回应的。
(一)平和的说出孩子的情绪
当淏仔对我大吼后,我装作有点受伤的表情,默默的看着他几秒钟,然后对淏仔说:“淏仔,妈妈看到你很生气,对我大吼了。”
显而易见,这句话不会再次激怒孩子。但是,这句话能让孩子把关注点转移到自己的情绪上,他听到后会反思一下:我生气了?大吼了?同时父母表情到位的话,也会让孩子及时反省自己的态度。我这样做的时候,淏仔的音调马上就降下来一些。
(二)理解孩子的情绪
孩子生气时,在场的家长应该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孩子语调降下来一些后,我会把淏仔拉到自己的身边,搂着他,对他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已经做了两个多小时的作业了,有点累了,不想再做了是不是?可是妈妈还是继续让你做,你很生气,对不对?”
不要小瞧这种描述式的话语,仿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是,这样的话却是有魔力的。
当家长替孩子说出生气的原因时,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被理解,他知道自己的情绪被父母接纳了。如果第一步没有奏效,这第二步一说,孩子就会停止大吼大叫的。若是淏仔可能会依偎着我,对我说:“嗯,我不想做了。”
(三)分析事情与态度
孩子情绪平和了一些之后,家长才可以与孩子讨论态度问题。
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不要在孩子大吼以后马上对他说:“我是你妈妈!你不能对我大吼!太没礼貌了!”这种话只会把孩子的情绪压抑下去,伤害身体;或者让孩子更愤怒,吼声更大。
这两个结果都不是很好。
我们要耐心的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让孩子的情绪先得到理解与舒缓,让孩子情绪恢复平和,再讨论态度问题。我会对淏仔说:“淏仔,妈妈理解你生气的感觉,可是,你对妈妈大吼,妈妈心里会难过的。这样对妈妈说话,妈妈感觉你没有做到对妈妈尊重,妈妈有些伤心。”
父母要把孩子的关注点转移到父母的情绪上,让孩子认识到,对父母发怒后,父母的情绪是不好的,这个后果是需要他承担责任的。
如果我这样对淏仔说,淏仔会说:“妈妈,对不起。”
当孩子道歉后,家长不要只说一句“没关系”就完了。
最好与孩子这样沟通一下:
“宝贝,没关系。每个人都有情绪,妈妈即使这么大了,也有控制不了发脾气的时候。你才七岁半,控制不好是正常的。以后我们一起努力,把情绪控制的越来越好,好不好?”
这样说,孩子没有太多的愧疚感。
孩子会正确理解发脾气,会明白发脾气不是大错特错的事情,只是情感发泄的一种方式,不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
而且,能和妈妈一起改善,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四)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环节
当态度上我们达成一致后,那么,接下来就是很重要的环节了。
要让孩子明白:
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要启发孩子:
除了发脾气,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解决问题?
我会对淏仔说:
“淏仔,那我们现在想一想,除了发脾气,怎样能解决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淏仔也许会说:“我不知道。我不想写作业。”
孩子是很有可能说不知道的,尤其是家长第一次做这样的启发式提问。
这时,家长要继续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向。
可以启发式提问:“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下多少时间,我们都需要做什么,我们做个小计划,好不好?”
然后,和孩子一起把要做的事情,需要的时间,都写在纸上。
把选择权交个孩子,让孩子感觉是自己做的计划。
可以这样说:“算下来,你应该有二十分钟的玩耍时间。淏仔,你自己选择一下,怎么安排比较好?”
孩子无论是选择先玩还是先做题,家长都给予尊重。
相信孩子的决定,并相信孩子能做好。
当孩子仍旧有些许情绪时,家长可以陪着一起做,毕竟孩子小,慢慢引导,当心理素质越来越好时,家长自然会越来越轻松的。
晚上可以在睡觉对孩子来个肯定的总结:“淏仔,今天晚上你安排的很不错哟!果然解决问题比发脾气好很多呢!是不是?”
如此,孩子不但知道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也明白了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教育能够取得学问,能够塑造三观。天性是不可能靠教育改动的。教育工作者过度强调后天培育的作用,不晓得是被洗脑了,还是给他人洗脑,可能兼而有之吧。这个太常见了。俩孩子在家里吵架打架,可是在外面却会互相协助、照顾。我觉得小朋友之间的事情先让他们本人去处理,等到必要的时分,家长才出手教育。
第一 , 父母在资源给予上要均衡。比方说分配零食时一个多一个少,或者零食不一样,两个小孩都抢着要其中一种,自但是然就会吵架。
第二,父母在感情给予上要均衡。比方经常批判其中一个,招致被批判小孩性格偏激,产生嫉妒心理。做父母要控制均衡点,或定些鼓励机制。
第三,根绝告状,引导他们本人处理问题。比方:妈妈,哥哥不让我玩他玩具!假如我们直接把哥哥的玩具拿给妹妹那就大错特错,正玩得快乐玩具被妈妈拿给妹妹,长而久之,哥哥和妹妹的矛盾就产生了。假如妈妈这样说:为什么哥哥不让你玩呢?那是哥哥的玩具,妈妈也不能强迫哥哥拿过来给你玩呀,那样哥哥是不是也要向妈妈找你要呀,不如你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让哥哥给你玩呢?
千万不要等待两个小孩24小时不会吵,关于年龄相差不大的小孩,几乎不登天还难。当孩子吵架时,父母的引导至关重要,让孩子学会处置兄弟姐妹关系,才是正解。能让孩子在家的生长时机,尽量不要错过。总比让孩子在我们看不到的外面东磕西碰的探索要好的多。在两个小朋友相处时,他俩之间早有了相处之法。可能另一个会略微让着点。当然偶然也会突破这种相处之道 ,这时分家长出手,处理针尖对麦芒的场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