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以乐府诗闻名于世,同时也擅长其他不同种类的文学形式。无论是在赋、骈体文还是所谓流行音乐的乐府的创作上,鲍照都表现出他的多才多艺。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刘宋时期文人,与谢灵运、颜延之被后世称为“元嘉三大家”。鲍照一生仕途坎坷,生活贫苦,所创作的诗文在当时不被关注,他的诗文既没有豪门士族文人的典雅华贵,也没有陶渊明的纯朴洒脱,但他的诗文关注现实生活,揭露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创作许多杂言诗歌和七言诗歌,继承古题和古意也自创新题和新意,在东晋玄言诗与齐梁陈宫体诗的对比下显得异常珍贵,影响了后世七言句式、乐府诗、边塞诗的发展,对中古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鲍照一生创作诗歌约200首,其中近一半诗为乐府体裁。鲍照的乐府诗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敢于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情感,句式多变、题材多样,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鲍照的乐府诗中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但他也可以用浪漫主义抒情式的语言表达出来,他选择的题材来源于广泛真实的社会生活,关注普通甚至底层的百姓,即使写景咏物也有强烈的讽喻性而不是单纯的歌咏远离世俗的庄园山水。
林家骊先生认为:“综观鲍诗以及古今诸家评论,可对鲍照‘险俗’诗风的特点作以下概括:鲍诗之‘险’主要体现在形式方面:悲愤的情感基调与直露的表达方式;生新险奥的语辞以及急促的节奏等,而‘俗’在内容上表现为对中下层文士、游子、思妇日常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关注,形式上则是对民歌清新靡嫚风格的借鉴。”
思想内容上的特征:
一方面,鲍照讲究“夷夏之辨”与“尊王攘夷”,对忠于君主、报 效国家的将士不吝赞美,鲜明的表达了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另一方面,他又谴责君主的刻 薄寡恩,不能任用贤良,但即使如此,其抒情表达也不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儒家 、 诗教范畴,具有鲜明的儒家烙印。
总之,这个风格贴近实际,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写王昭君在匈奴生活的忧惧、悲伤、哀切。但叙述主体的声音消失了,不再有人絮絮叨叨告诉读者昭君在涕泣流泪,在积思愤盈,把她的心理活动全盘端给读者。而是用两个偏于客观性的意象“霜鞞,边笳”使读者直接进入人物心灵中,用人物的耳朵去谛听,感受那日日夜夜霜鼓声带来的惊惧忧愤和夜半更深边笳凄凉悲伤的呜咽。
鲍照的一生是与士族门阀制度抗争的过程,在当时实行九品中正制度的社会中,他的一生注定是郁郁不得志。然而,鲍照是渴望通过仕途实现个人价值,有着对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的追求 。他擅长写拟汉乐府,内容大多写的是中层士大夫的生存艰难和抑郁不得志,也有部分是反映思念故乡之情的。鲍照是南朝最早的以边塞题材入诗的文人。他使诗歌进一步律化和骈俪化,加上广泛的题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这就拓宽南朝诗歌的内容,丰富了诗歌的题材。
他融合了北方粗犷 冷峻 深沉和南阳婉丽 细腻 浓艳的词风。将二者发展的极端调和 以自己的文学实现沟通了南北朝风格迥异的文学。诗人的生活经历使他更为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在魏晋士人普遍寻求谈玄论道,寄情山水的时候,他更关注边塞战争,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塞军民的思乡之情和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
鲍照在游仙、游山、赠别、咏史、拟古、数诗、建除诗、字谜、联句等方面均有佳作留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同时,鲍照的文学成就存在一个聚讼千古的严肃课题,鲍照乐府在反映当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上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较之同时代诗人,鲍照乐府也是高出一筹。鲍照的诗文不仅内涵深刻,情感丰富,风格俊爽飘逸,而且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鲍照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特别是七言诗的发展中,具有突出贡献。可以说,在那个文体多样发展,文学自觉的时代,鲍照以其独特的诗歌成就与贡献,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鲍照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历朝历代对他的文学作品评价较高。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生平简介
鲍照
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元嘉期间(424—45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转永嘉(今温州市)令,后任朐海王刘于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之后,他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浚的侍郎。
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任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为前军参军,刑狱参军等职,掌书记之任。孝武帝死后,太始二年(466年),江州(今九江市)刺史刘子勋称帝,刘子顼响应,后刘子勋败,刘子顼被赐死,鲍照在荆州被乱军杀害。文帝十一子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是为明帝。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时为泰始二年。
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现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