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警卫员魏和尚被黑云寨土匪杀害后,李云龙擅自带部队扫平黑云寨给和尚报仇,但很奇怪,从这以后旅长就再没有出现过,这是为什么?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警卫员魏和尚被黑云寨土匪杀害后,李云龙擅自带部队扫平黑云寨给和尚报仇,但很奇怪,从这以后旅长就再没有出现过,这是为什么?
这问题有点搞笑了,搞不清状况的人还以为黑云寨的土匪是受旅长指使的呢!不然怎么就再也没有出现了?难不成是害怕了?其实人家是在掌控大局,哪有时间管一个小小的警卫员的“生死”。更何况当时牺牲的又有多少个像“和尚”一样的普通战士呢。再说,在《亮剑》中后来没有出现的高级首长也不止旅长一个,例如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一战,那个要枪毙李云龙的八路军副总指挥被赵刚架走后不也再没出现吗?要知道,这个副总指挥其实就是彭德怀彭老总啊。所以,这种问题实在没有意义。
旅长的原型可是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陈赓,那可是黄埔一期毕业,人称黄埔三杰之一,东征时还救过蒋介石的命。不仅能打仗,解放战争指挥陈谢兵团,和刘邓大军、陈粟大军一起,三路大军在江河汉淮间呈品字形展开,共同逐鹿中原;还能搞地下斗争,当年是赫赫有名的特科***之一;做起统战工作也是风生水起。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所以言归正传。八路军129师386旅是一支抗战劲旅,组建于1937年10月,先后进行过长生口、七亘村、黄崖底、关家垴、香城固、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战斗,在开辟敌后战场、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等方面,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而旅长陈赓也是李云龙从里到外彻底服气的人。他从1937年10月至1943年11月一直率领386旅在敌后抗战,屡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是华北日军最头疼的对手,曾经公开号称“专打三八六旅”。
魏和尚被黑云寨土匪杀害,已经是抗日战争的后期,那时候的楚云飞已经准备开始和李云龙争夺地盘,因为来自日军方面的压力开始逐渐变小。而且是在李云龙指挥独立团打完平安县城之后,这个时间节点很重要,按照剧中的时间设定来推算,应该是在1944年了。
而这位在剧中戴着圆框眼镜,穿着黑色皮夹克的旅长,现实中的原型人物陈赓大将,从1943年11月就已经回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直到1945年8月25日才从延安搭乘美军观察组的飞机返回太行,随即于1945年9月,担任由太岳区八路军主力组成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司令员。所以,魏和尚遇害时,直到抗战胜利,陈赓都不在华北敌后,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现了,这完全符合历史真实情况。
虽然剧中李云龙经常惹祸,给旅长添了不少麻烦,所以自然也会经常生李云龙的气,但同时对李云龙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的。因为李云龙尽管经常不同听命令,擅自行动,但却经常打胜仗,而且每每遇到棘手的战斗,也往往能够剑走偏锋别出心裁来解决问题,所以旅长还是非常喜欢李云龙这个能打仗的部下。如果i李云龙后来不是调到华野,很可能还是陈赓手下的一员悍将,随着陈谢兵团征太行,出豫西,战淮海。
所以说,这两件事完全没有逻辑关系,李云龙和魏和尚只不过是在旅长手下工作。《亮剑》是以李云龙李团长为主角。团长自然要有上级,有领受任务的地方,有吃挂落处,得有朝上的组织关系和来自上级的关心关怀,所以性情中人的陈赓旅长也作为主要配角出现了,主要就是担负这方面的工作,但是配角也有自己的人设,他是旅长,代表着剧中上级的发言权,其原型也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少有的传奇将领,低配高能来当旅长的陈赓大将,这个人物现实里的传奇也远比架空出来的李云龙传奇的多,更不是一个层面的人物,当时即使担负着这个旅长的职务,可人家也可以参与到华北敌后抗战的决策层。
所以哪怕在影视作品里演绎,也不能低级到整天围着李云龙,这么一个连正规编制都没有的独立团来转,连李团长手下一个警卫员牺牲都要操心,还必须要出场表态,这旅长还怎么干?八路军成立时上是三师六旅十二个团,因为历史原因,其实后来发展到一百多个团,但是旅一级单位却没有几个,所以你想想,一个旅长得管多少个团?所以,八路军的旅长更多考虑的是战略层面的问题,抓大方向才是正确的做法,何况当时军事管理也只是旅长众多任务中的一项,他还有情报战线的工作,有社会统战的工作。没空也没必要陪李云龙一起关心独立团的方方面面。魏和尚是李云龙的生死兄弟,大面上说政治正确的话,也是旅长的生死兄弟,但也别矫情,我党我军在战争年代,有深厚无比的干群关系这不假,但同时我党我军也是有崇高理想,有严格的组织关系,这样建立起来的一支代表了先进思想的军队,不是靠上层管理者市恩私结情谊来运行的,这一点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
李云龙给魏和尚报仇,在影视作品当中是非常热血的桥段,但同样也没有说这是正确的做法,李云龙在这件事上是犯了严重错误的,在那个年代,不给李云龙处分肯定是不行的。李云龙虽说只是一个没有正式编制的团长
但毕竟是苗正根红的自己人,而黑云寨只是晋西北旮旯里一股土匪武装,所以给李云龙一个撤职,降为营长的处分,而并没有指派新的团长来,只是让政委赵刚代理团长,这意思很明确,其实还是让李云龙当家,只是没有团长的头衔,以此来敲打一下李云龙。这事这么过去也就过去了。
陈旅长的知名度,他所代表的层面,他能这么热血?!能这么不管不顾地为每一个牺牲的战士报仇?事实上李云龙都不可能。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角色、任务,旅长的任务就是带领李云龙、孔捷、丁伟这些团长们不计牺牲,打败日本侵略者,打败蒋家王朝,赢得革命最终的全面胜利,用日本侵略者、用蒋家王朝的失败,来祭奠无数在征途中牺牲的先烈,这才是整个团体,对先烈最好的交代,而最终的胜利就有了为烈士报仇雪恨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李云龙是一个非常爱惹祸的人,一天不闹出点事情,他就浑身不舒服。在剧中,他本来是新一团的团长,在接到掩护总部撤退的命令后,李云龙就率部参加了吸引日军火力的战斗。等到上级领导转移完毕后,李云龙部为鬼子给包围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上级的命令又下达到了新一团,首长命令李云龙赶紧率部从侧面进行突围。不过李云龙却没有执行这一命令,而是选择了向鬼子的正面进行突围。后来李云龙不仅顺利的率部突围,而且还炸掉了日军的指挥部,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不得不说,李云龙这一仗实在打得太漂亮了,不仅大挫了鬼子的士气,还干掉了鬼子的指挥官,按照常理来说,就算不给李云龙升职,至少也得奖他几挺歪把子。但是却有个前提,那就是李云龙在战场上违抗命令在先。虽然老总也说李云龙这次有功,但是却不是他抗令不遵的借口。老总为了杀一杀李云龙这样的不正之风,于是便将他团长的职务给拿下,并且调他去了后方的被服厂。
不过李云龙并没在后方待上很长时间,便再次回归到了一线战场。在杨村战斗中,孔捷所带领的独立团遭遇一伙鬼子的偷袭,因为孔捷的指挥不当,再加上部队反应速度过慢,最终伤亡惨重。双方从交火到撤出战斗,一共就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孔捷这边却阵亡了二百多位战士,敌军却毫发无伤。战后老总非常的愤怒,大骂孔捷是个蠢猪,并且把他团长的职务也给撤了。于此同时,因为缺乏指战员,老总又想到了被服厂里的李云龙。
老总在做完让李云龙官复原职的决定以后,并没有亲自下达这一命令,而是直接下达到了386旅,并让旅长去亲自任命李云龙的职务。于是旅长便带着一个警卫员去了被服厂,不过旅长到了门外以后,并没有选择直接进去,而是让警卫员先去通知李云龙官复原职的消息。不过李云龙听完却十分的不爽,还在那里骂骂咧咧的,于是旅长便一脚踢开大门走了进去。有人就要问了,旅长既然早来了,为什么不选择直接去找李云龙呢?
首先,李云龙在苍云岭那仗却是打的不错,虽然是抗了命,但毕竟是突围成功了,还打死了坂田。按照常理来说,李云龙虽然该被处分,但是也不至于被总部撤职处理,要说功过相抵才是最正常的。不过李云龙还是被上级派来了被服厂,这是上级故意要灭他的威风,让他难堪。
如果这个处罚的时间要是再长一些,也还还说,这李云龙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上面就让李云龙官复原职,而且还是总部直接命令旅长去找李云龙说这个事。细心一点的网友都能看出,老总是想找个人帮他“扛雷”。而旅长也知道李云龙得知这个消息会骂街的,于是便让警卫员先去告诉李云龙这个消息,等李云龙火发的差不多了,自己在踢开门进去骂两句李云龙,这样才不至于丢面子。
前言
1950年,参加革命20多年的 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 ,准备踏上故土—— 福建上杭 。
自从1929年4月,刘忠跟随朱毛红军参加革命后,他已经有20多年没有联系过自己的母亲。俗话说: 父母在,不远游 。自己的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母亲知道一个道理: 好男儿应该志在四方,从军便是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理想最好的方式 。在母亲的支持下,刘忠才毅然踏上了从军之路,在20多年的从军生涯中,他始终不忘记母亲临行前对自己的嘱托。
如今,自己已经从一个不起眼的泥瓦匠,成为拥有赫赫战功的西康军区司令员,自己终于可以衣锦还乡,侍奉老母亲 。
音信全无的年代,母亲流落街头乞讨
然而,这么多年没有母亲的消息, 刘忠 内心十分牵挂自己的母亲。于是在踏上福建上杭这片故土之前,他提前派自己的警卫员回老家寻找和照顾自己的母亲。对于首长交给自己的任务,警卫员十分重视,他带足了相关的慰问品来到了福建上杭。
然而,刘忠的警卫员向当地的老乡多方探听,始终没有刘忠老母亲的消息,他一度怀疑首长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 让警卫员奇怪的是,不仅没有首长老母亲的消息,就连首长其他家人的消息也没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警卫员的心头 。
警卫员也不敢隐瞒如此重大的消息,他一边继续打探,一边决定将消息告诉首长。 刘忠得知家乡没有母亲的消息后,他心急如焚。内心牵挂着老母亲的安危,他也不能够安心工作。于是,刘忠向上级打了请假报告,决定亲自回老家寻找老母亲 。
刘忠火急火燎地赶回福建上杭,向警卫员了解了具体情况,在昔日的家里,果然没有发现老母亲和其他家人的身影。刘忠的眼泪一时间涌了出来。身边的警卫员安慰他,告诉刘忠不要放弃希望 。
于是他们继续在家乡寻找老母亲,刘忠和警卫员每天忙碌在上杭的大街小巷,他们多次向老乡探听消息。终于,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在打听消息的过程中,刘忠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一个沿街乞讨的老妇人。 这位老妇人之所以能够引起刘忠的注意,是因为刘忠每次打听消息,总是能够在这个角落发现她。本着死马当活马医,刘忠来到老妇人的面前。
只见这位老妇人蓬头垢面,眼前的长发挡住了她的面容,让刘忠一时无法识别她的样子。看到有人询问自己,老妇人十分害怕,毕竟眼前的人明显是个大官。
刘忠知道过去一些人经常遭受军阀的欺辱,于是,他耐下性子对老妇人说:“ 我和过去的大官不一样,我们是专门为穷苦百姓服务的人,您不要害怕。我想向您打听一些事情。 ”听到刘忠这样说,老妇人慢慢放下了内心的戒备 。
在交流的过程中, 刘忠 发现这位老妇人对自己的身世十分清楚,等他仔细一看: 原来,这位老妇人便是自己20年未见的老母亲。刘忠一时间心痛无比,双眼留下了痛苦的泪水。 他紧紧地抱住了老母亲,嘴里说着:“ 儿子不孝,儿子大不孝啊! ”
老母亲坚持要回农村生活
找到了自己的老母亲,算是了结了刘忠内心最大的愿望 。他对着老母亲发誓:“ 剩下的日子,一定要亲自侍奉母亲。 ”看到自己的儿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亲林连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刘忠将母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尽管自己的工作十分繁忙,他每天都会抽出空余时间陪伴母亲。一日三餐和睡觉前的时间,他都与母亲林连秀一起度过。
看到母亲沧桑的面庞,刘忠一想到母亲这么多年受的苦,他的内心便不是滋味。为了弥补这么多年没有对母亲所尽的孝道。他将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的钱全部交给母亲 。
除此之外, 在空余时间,刘忠带着母亲到各种好玩的地方,带母亲见见世面,刘忠多次对母亲说:希望她能够留在自己的身边安享晚年。母亲林连秀最初也答应了刘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连秀主动向儿子提出想要回老家 。
对于母亲的要求,刘忠最初表示十分不解,他询问母亲原因: 是不是自己招待不周,还是自己陪伴母亲的时间过少 。对于这些原因,母亲总是一个劲摇头。
沉思了一会儿,刘忠明白了母亲想要回老家的原因:
第一,母亲肯定是体谅与心疼自己,作为她的儿子,刘忠身为西康军区司令员,每天要处理众多的军事事务,每天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他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照顾自己这个老太婆。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让儿子一心工作,林连秀作出这样的决定。
第二,越是年老的人,对自己的故乡越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母亲肯定舍不得自己的故乡,毕竟他们习惯了故乡的一切,总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第三,这也是母亲想要回老家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这里生活,虽然每天都能够与儿子朝夕相处,但是,母亲的内心十分孤独。在这里,母亲没有自己的圈子,没有自己熟悉的老伙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人还是喜欢和老人一起聊天。毕竟,大家一同相处了几十年,有过许多共同经历、共同感受、共同话题的老人们。对于老人们来说,只有这样的社交,才能惺惺相惜,才有共鸣,才让她们更有存在感。城市里的新环境,让她们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知道母亲担心自己,刘忠多次告诉母亲,这是自己应该尽的孝道。母亲依旧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最终,拗不过母亲的刘忠,只好派人将母亲护送回福建上上杭老家,同时,告知当地的父老乡亲,一定要帮忙照顾好自己的母亲 。
尽管如此,刘忠还是不放心母亲一个人生活,他隔三差五就会给老母亲写信,除此之外,还会定期给老母亲寄一笔钱。乡亲们知道了此事,也都愿意帮忙照看老太太,隔三差五地跑去看望,帮忙解决各种小问题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906年,开国中将刘忠出生于福建龙岩上杭县 ,他原本的名字为 刘永灿 ,为了报效祖国,表达对祖国和母亲的赤诚忠心,刘永灿将名字改为刘忠。
童年的刘忠饱尝生活的苦涩,他在回忆录 《从闽西到京西》 一书中写道: 年年的过阴历年,地主就要来逼债还债,过着“富人过年,穷人过难”的日子。而做瓦匠学徒,被工头打骂也是家常便饭,受尽了欺压和屈辱。偶尔回家,母亲每每见到瘦骨嶙峋的儿子都心如刀绞,抱着他痛哭,说:“儿啊,我们家太穷了,只好让儿吃这种苦。娘相信,儿会有出头之日的。 ”
生逢乱世,黑暗腐朽的 社会 让刘忠过早地承担起家里的责任。年仅12岁的他,跟随泥瓦匠师傅学艺,挣钱补贴家用。当时 社会 剥削十分严重,年幼的刘忠不仅经常受到师傅的打骂,他辛苦赚的血汗钱经常全被师傅扣光。
夜深人静时, 刘忠 在想: 为什么穷人就该天生被欺负,我要自己掌握命运 。 1929年,福建上杭县才溪乡爆发了 农民运动 ,这次农民运动让刘忠看到了主宰自己命运的希望 。
回到家里,刘忠将自己的想法告知母亲。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她和自己一样,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母亲坚决支持自己参加革命。随后,刘忠成为了才溪乡农民武装暴动的***之一。
都说 儿行千里母担忧 ,更何况是让自己唯一的儿子上战场,这样的民族责任感,注定了林连秀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正是因为有了母亲林连秀的支持,刘忠将军才能坚定不移地为革命奋斗终生,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都献给了革命,献给了祖国。
血战湘江,刘忠悔恨不已
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至今矗立着一尊刘忠将军的半身铜像, 副馆长王志灯 向前来参观的人回忆:“ 刘忠将军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他是家乡人民永远的骄傲! ”
随后,跟着 王志灯副馆长 的思绪,大家一同见证了刘忠将军在红军时期的骄人战绩。 时间回到1930年,由于前四次围剿红军失败,蒋介石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刘忠参加红军后,先后在 龙冈、东韶、水口 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此时的他已经成为红军中一名杰出的指挥员 。
面对来势汹汹的蒋介石,党中央在前期抵抗失败后,立即作出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伟大决策。 1934年6月,刘忠接到命令,调任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长。他深感责任重大,毅然服从了命令。长征中,作为先头部队,刘忠率领侦察部队深入敌占区,克服种种困难,探寻前进的道路,及时准确地获取种种情报,引导中央红军突破敌人道道封锁线 。
值得一提的是, 在湘江战役中,刘忠率先深入敌纵深,发现全州城尚无国民党正规部队把守,建议红五团先头部队迅速渡江,抢占全州,可是等到军团下令同意抢占全州时,为时已晚,先机已失。在湘江战役中,谁先抢占全州,谁就占据有利地位。直到晚年,他还为未能避免湘江战役中红军的重大牺牲而唏嘘不已 。
邓小平眼中的护驾功臣
据 刘忠的女儿刘蒨 回忆: 父亲刘忠在红军时期只是崭露头角。在十分艰苦的抗战时期,父亲刘忠依旧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尤其在一次战斗中,获得了邓小平的极大称赞,成为他眼中的 “护驾功臣” 。
那是在抗战爆发后的 1942年 ,当时,父亲担任 129师386旅副政委 , 5月调任豫晋联防军区司令,奉命护送邓小平政委去中条山开辟根据地 。
5月9日晚上,他们刚开了个小会,吃点东西就睡了。 刘忠妻子伍兰英 起夜的时候发现周围山上有动静,仔细一看已经被日本鬼子包围了。 伍兰英赶紧去叫刘忠,刘忠一骨碌爬起来去找邓小平。刘忠率领部队掩护邓小平在中条山里辗转20多天才冲出重围,终使邓政委等领导安全脱险。邓小平政委当时笑着对刘忠说:“你这次护驾有功啊!”刘忠笑着回应邓小平政委,保护首长安全是我应尽的责任 。
随着解放战争爆发,担任 太岳军区司令员的父亲刘忠 再次临危受命。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父亲先后在 上党、闻夏、同蒲、临(汾)、浮(山)、晋西南、汾孝、临汾、晋中、太原、成都、西昌 等战役中立下大功。
这里要着重讲述一下父亲在上党战役中的经历。 上党战役爆发前,父亲刘忠担任386旅旅长,在父亲的带领下,这支部队成为一支打硬仗、恶仗必胜的主力部队。上党战役爆发后,在武器弹药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我军一度被敌军层层压制,随时面临着被全歼的危险,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父亲临危受命,发明了“一瓢水”战法。率部十分钟成功攻克长子城,以弱胜强。接着胜利完成了老爷山打援、桃川追敌等战斗,此战为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成功起了重要作用 。
刘蒨眼中的父亲
在长达50多年的从军生涯中,父亲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对于国家军队的建设和发展,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建树 。
父亲曾经告诉我: 1950年,他奉命到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大学报到,参与筹建军事学院的工作,当时的刘伯承校长知道父亲到来后,第一时间出来迎接,并且热情地握着我的手,欢迎我的到来。在南京军事学院的筹建工作中,我与刘伯承以及其他同志密切配合,共同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最终让南京军事学院成为培养我军领导干部的摇篮 。
1953年,父亲再次与 刘伯承元帅 合作,在刘伯承元帅的领导下,父亲直接参与了 高等军事学院的选址 、 规划设计 、 建设乃至校园的植树绿化 、 教学保障 、 内务 等工作。在他的指导下,院务部开展学院植树绿化、生产建设等,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有力保障了学院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从1950年10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大学校起,至1972年2月,父亲在人民军队教育事业上,开辟了人生的另一处“战场”,继续为党和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用余生续写了作为军人的荣光 。
在刘蒨的眼中,父亲对待自己的子女十分严格,他是一个 不求名利、不争功 的人。父亲告诉自己: 他和母亲一生一共有11个孩子,其中有5个孩子在战争年代不幸夭折,对于他们的离世,父母十分痛心 。但是,为了革命能够取得成功,我和你母亲只能 舍小家,保大家 。对待你们也是如此。
为了更好地教育我们,为我们树立榜样,父亲刘忠在空闲时间通过写回忆录、讲革命故事、以身作则等方式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时常告诫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
一生最对不起的人——母亲林连秀
晚年的父亲经常对我们说: 在他的一生中,最对不起的人,便是母亲—— 林连秀 。 在那个乱世中,母亲把自己拉扯长大已是不易,在尽孝道和报效国家面前,母亲毅然支持自己实现报国从军的理想 。
在20多年的从军生涯中,自己几乎与母亲失去了联系。建国以后,因为父亲在军队中的各种事情,回福建上杭老家侍奉母亲的事情也是一拖再拖。说到这里,父亲的两眼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
父亲刘忠接着说道:“ 他这辈子最难忘的一幕,便是在老家再次看到母亲的情形 。”当时,衣锦还乡的父亲一直在寻找祖母的身影,他们几乎跑遍了上杭县的大街小巷,依旧没有祖母的消息,很多老乡告诉父亲,也许你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
那时的父亲像疯了一样,为了找到祖母,几乎是不眠不休。最终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看到了衣衫褴褛的祖母。看到祖母如乞丐般的模样,他的内心犹如刀绞一般的疼 。
随后,在与祖母的对话中,父亲了解到祖母这20多年艰辛的生活。 自从父亲参军后,在国民党的残酷镇压下,祖母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唯一能让她活下去的希望就是父亲 。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祖母有生之年最终与20多年的父亲重逢。随后,父亲又讲述了自己如何照顾祖母,但是,祖母却坚决要回老家的事情。听着祖母和父亲的感人事迹,身为女儿的她一时间感同身受 。
俗话说: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永远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天 ,刘忠将军对母亲的 大孝行为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称颂!
问题一:团长大还是旅长大 团长 tuánzhǎng
1、军队中一个团级单位的最高指挥官,一般由上校或者中校担任,国军早期有少将军衔的团长,如金佛庄、杜聿明。每个团原来约一千多人 加强团可达3000人。上级为师长(或旅长) 下级为营长。在 中,和团长平级的是团政委,政委有副署命令的权力,只有团长署名未经政委副署的命令无效,由此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制度是在古田会议建立的。在团级部队有团党委,党委书记是政委,团长是副书记,在人事任免方面,政委居于主导地位,团长则负责军事工作。团长一般配备警卫员。
在军队中团营编制有三营制、四营制。分别是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或三个步兵营加一个炮兵营。少数团队也有五营制编制的。
旅长 军队中旅一级编制的最高军事指挥员,一般由上校或大校担任。一般一个步兵旅的人数在3000到5000人之间,每个兵种的旅人数不一,兵种内部视任务不同,所编制的兵员也不同。
旅长是副师级干部,一般是两杠四星即大校级别来担任,不过也有两杠三星的上校担任的,因为现在部队的军衔和职务不一定相配。
当然是旅长大
问题二:首长、旅长、营长、排长、连长、团长、队长哪个大? 首长不是一个级别~是下级对高级军官的尊称,旅 团 营 连 排 队
问题三:副旅长和团长哪个实权大?拜托了各位 谢谢 团长
问题四:旅长和团长哪个官大?旅长和师长呢?有旅长吗? 师长》团长》旅长
问题五:旅长和团长哪个更大 旅长比团长大,在中国人民 中现行职务编制军衔中,旅长是副师职军官,团长是正团职军官。
问题六:团长 旅长和师长哪个更大 我来给你排排,在中国部队里从低到高: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正团级一般是上校军衔,而师长可就是将级了
问题七:在军棋中,旅长大还是团长大? 旅长比团长大。军棋中棋子的大小顺序:司令 > 军长 > 师长 > 旅长 > 团长 > 营长 > 连长 > 排长 > 工兵。
大子吃小子,如果一样大则同归于尽。
问题八:副旅长好还是正团长好啊??? 副旅长好,就像班长与副班主任的关系,也可看作最差的上等马和最好的下等马,旅级首长工资也高
问题九:旅长、司令、师长、连长、营长、团长、排长,这些官职的大小如何排列 从小到大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司令员
问题十:旅长和团长那个大 10分 当然是旅长大了
在《亮剑》里,不管是129师的老师长,还是下面386旅的大旅长,可以说都非常的偏爱李云龙。其实要说旅长偏爱李云龙,这也没啥好说的,毕竟他是旅长最得意的下属,旅长不疼他还能疼谁呢?但是话又说回来,在129师这个大家庭之中,团长没有50个也得有30个,为什么师长也是非常偏爱李云龙呢?其实关于这一点,大家有着很多种说法,有人说是因为李云龙打仗厉害,或者是李云龙太机灵等。其实都不是,就在剧中,李云龙自己就提到了,为何老师长会这样的器重他。
我们先来看一个小细节,当年李云龙刚被上级调到独立团,而此时的孔捷在办完交接任务的时候,就准备离开,就在这个时候,李云龙想将他留下,并让他担任自己的副团长。于是李云龙就给大旅长打了电话,被告知旅长不在以后,李云龙直接将电话转接到了师部。而老师长在接了电话以后,还真的找了副总指挥说好话,并给李云龙美言了几句。其实单看这一点没什么稀奇的,但要知道,李云龙这个情况是属于越级的,要是较真起来是要被处分的。然而李云龙就这样轻车熟路的找师长,而且师长还这样帮他说好话,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就在抗战期间,楚云飞曾经去了一回独立团,而李云龙则当着他们的面说过这样一番不起眼的话,“当年我参加革命那会,可是给师长当了警卫员的!”好了,提到这里大家肯定就能明白些什么了,原来李云龙也给人当过警卫员,而且还是老师长的警卫员,这就不难想象,老师长为什么要这样偏爱李云龙了。
众所周知,在战争时期首长和警卫员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我们就拿李云龙和魏大勇来说,他可是多次救了李云龙的性命,而且李云龙为了给和尚复仇,二话不说就集合了队伍,并准备给其报仇。当时孔捷还前来说情,但是李云龙硬是一点情面都不讲,直接是关了他的禁闭,并直接率部收拾了已经准备投降的土匪。
也就是因为李云龙和师长有着这样不为人知的关系,所以李云龙才会直接给自己的老领导打电话。而且师长在接到电话以后,也是非常的高兴,于是也替李云龙办了这件事,而副总指挥也是看在老师长的面子上,才算是答应了李云龙的这个请求。而且我们也不难发现,李云龙在底下曾经犯下了数不清的错事,但却是一点实质性的惩罚都没有,了不起就是撤个职,过不了多久,他又回到了大家的视野,这也说明,李云龙不怕犯错误,是有人在背后提他兜着呢。
也正是因为李云龙有着这样的大靠山,所以也造就了他喜欢多吃多占的性格,所以这也让其他的团长都非常的羡慕。而就连孔捷也都说,“你就是旅长的宝贝,谁能跟你比啊!”
电视剧《许世友》里面有这样一个细节描述,曾任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兼骑兵司令员的许世友,在红军最初改编为八路军时,被任命为第129师386旅副旅长(129师是由红四军、红三十一军和部分陕北红军组成的)。
老部下们纷纷表达委屈和替鸣不平,许世友眼睛一瞪:“你们知道旅长是谁吗”?随即通知警卫员买酒买肉做准备,迎接陈赓旅长到任。
我们知道,八路军第129师的刘师长其实是红一方面军出身,而《亮剑》386旅旅长的原型人物陈赓将军虽然在长征时期担任红一方面军干部团长,但早在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时,即已调往鄂豫皖苏区出任红12师师长。
而许世友将军曾任红12师34团团长,是陈赓的老部下,就剧论剧的话,估计这会李云龙等人也就是个连排级干部,军中资历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陈旅长1922年入党,黄埔一期毕业,南昌起义时就是营长(林排粟班),1932年升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指挥部队参加鄂豫皖第三和第四次反围剿,是四方面军早期的高级首长之一。同年9月在新集战斗中右腿重伤,因医疗条件有限,才不得不秘密转往上海治疗,事实上,这次重伤给陈赓将军留下了终生不便。
换句话说,他曾经是是李云龙、丁伟和孔捷这些四方面军老兵的老首长,借李云龙几个胆子也不敢不服。
伤愈后留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期间因叛徒出卖被捕,连蒋介石也不敢拿他怎么样,毕竟曾经是东征时期的救命恩人。脱险后前往中央苏区,担任红军步兵学校校长,最后一路长征到达陕北。作为红军高级指挥员,许世友本身就是我军的传奇人物,连他都佩服的名将,更何况李云龙、孔捷和丁伟这些中级指挥员?
所以用“怕”这个字是不准确的,其实是一种“敬畏”,也绝不仅仅是“官大一级压死人”那么简单,无论是军事素养、革命资历和战斗经验等许多方面,旅长都是“晋西北铁三角”的榜样。
386旅能被美军观察员称为“中国最好的旅”,把鬼子气得装甲车上刷出“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那都是神头岭伏击战、香城固伏击战等等战斗打出来的威名。
八路军最早改编时的旅级干部,在1955年授衔时基本都是上将,比如陈伯钧、王宏坤、王震等等,而获授大将军衔的只有两人,即开国大将陈赓和徐海东,后者被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之人”,因伤病缠身过早离开了一线战斗岗位,而陈赓将军率领386旅、太岳纵队、中野四纵、二野第四兵团身经百战,转战千里,一路南下,解放云南,可谓功勋卓著。
《亮剑》里的李云龙等战将,都是1928年“黄麻起义”参加红军的,不仅资历远逊旅长,对旅长的威名也早已熟知,旅长“打劫”李云龙骑兵营装备时他怎么说来着:“不多不多,以旅长您的名声,配个骑兵师都应该”。
虽然有幽默的一层意思,也足见四方面军老兵们对旅长的爱戴。别看李云龙平常飞扬跋扈的,每次旅长一出现肯定秒怂,军中就是这样,对敬重的上级肯定无条件佩服的五体投地。
其实,旅长也很喜欢能打仗会打仗的李云龙,只是面对这样一个刺头,一味的和颜悦色也是不成,一眼盯不住就得闯祸,所以才每每板起面孔连吼带骂,心里却亲近的很。
也因此一到关键时刻,旅长仍然是非常爱护李大脑袋的,李家坡战斗的生死关头,他会让独立团投入战斗一挥而就;平安战役战后追责,他又批又夸把李云龙摩擦的没有半点脾气,临别还悄悄送了包烟给部下,细节代表水平,这绝对是带兵高手。
哪怕是李云龙为和尚报仇刀砍俘虏被降职后,仍然可以在独立团一手遮天,依我看,如果没有旅长这个顶头上司的默许,他早被调出独立团背锅或者喂马去了。
看当什么警卫员了,警卫员都是挑出来的精英,能配警卫员的首长都是管几十万兵的首长,警卫员有好有坏,我也是从连队训练站岗一年才派去首长家的,那时年纪小不懂事,在北京西城区的大四合院天天想玩,工作没干好,做了一年警卫被调回部队退伍了。这是我一生的荣耀,开国上将家的警卫员,别听上面那个说警卫员坏话的,毕竟到了大首长家,贪玩不懂事人之常情,毕竟部队兵都是20不到的,除了有点城府和计的就会去争取利益,真正的吃苦出来的兵如果能去首长家那肯定会得到升华了,部队争强好胜的多了去,有些兵觉得自己很牛一样,他就是去不了首长家,他觉得他在部队升华锻炼了,目中无人,不过在部队犯一个小错误,一个连长和指导员可以把他叼飞,有些就很低调,你一个兵再牛劈,到连长面前乖乖站好,我个警卫员再差,一般的中少将来了都得和我敬礼。部队和社会差不多,有硬有软才吃得开,硬的没边的就那几家。呵,最后还有个自豪的事情,我是跟首长吵架才被调回部队的,哈哈哈,牛吧,放几十年可能一枪就毙了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