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贺龙,贺军长嘛,和和气气一个人。哪阵看到他,都是笑眯眯的。他个子不算矮,爱穿件白长衫儿,认不得的还以为他是个普通老百姓。平常在外头,贺军长最爱和老百姓摆谈,问他们年辰好不好,够吃不够吃,房子漏不漏,红军对老百姓好不好。他那副和和气气的相貌,大人细娃都喜欢。要讲他的故事,那就多得很,那阵,哪个大人细娃不讲他?光讲贺龙钓鱼的事情,都怕要讲三天三夜。
贺龙爱钓鱼。他常常一个人出去钓,又不带警卫员。在木黄那个地方有个皮岩潭,皮岩潭边边儿有个草棚棚,草棚棚是单身汉吴春和的。吴春和很穷,屋头连个水瓢都没得。他自小就死了爹娘,又没亲人,又没田地,又没房屋,他就守着皮岩潭搭了个草棚棚。
皮岩潭不当大路,四周围都是树林,地方背静;潭很深,干旱年也没见过底;水很清,三伏天也是冷浸浸的冰人;塘塘不大,鱼倒多得很。吴春和经常靠钓鱼换几个钱来买盐巴。
这天,吴春和起床晚了一点,推开门一看,他头天甩杆的地方有人占了。他只好把鱼竿拿到塘子对面去钓。钓了半天,连个鱼影影儿也没看到。看他对面那个人呢,一条接一条,少说上午也钓了三四斤鱼。吴春和越看越气,越想越冒火,肚子也饿了。他心头在骂:就怪你占了我的塘子!吴春和干脆收了竿,顺手捡起一块泥巴就往那塘子甩,闹了那人的塘子。
吴春和正要躲,听那人说:“你就是吴春和吗?”吴春和很奇怪:他怎么晓得我呢?那个人又说:“晓得你是个单身汉,靠钓鱼去买盐巴,我今天钓的归你。这塘塘的鱼硬是多,钓起过瘾。等两天我还要来。”吴春和看他说话笑眯眯的,说完了,那个人把鱼提到草棚棚边放着,转身就走了。单身汉简直没有回过神来。
后来,吴春和才听说那个钓鱼的人就是贺龙、贺军长,他后悔了。再后来呢,吴春和天天都望贺军长再来,哪晓得,没过几天,部队就出发了。
年辰久了,吴春和也老了。可他逢人就要讲这个故事,讲完了,还要唠叨两句;“哎!贺军长他坐也没坐一会儿,冷水也没有喝一口就走了。”
贺军长对人好,人家也把他记在心头,时常记着他。有一回贺军长病了,吃东西没味道,吃不下,人也一天天瘦了。他警卫员看了,心头怪着急。他晓得贺军长爱吃鱼,就想到街上去买点,给他换换口味儿。这天,警卫员上街买鱼,可连鱼影影儿也没看到。他正要打回转。一下子撞到一个过路的老百姓,手头正提着一条活鲜鲜的大鱼,警卫员赶忙问他。
“老乡,你的鱼卖不?”老乡说:“不卖。”警卫员笑嘻嘻地说:“老乡,卖给我嘛,我有用处。”老乡也说:“这鱼说不卖就不卖,我还不是有用处!”那警卫员着急了,拉住老乡说:“卖给我,我一斤给两斤的钱。”老乡也干脆,说:“给三斤的钱我也不卖!”警卫员又说:“卖给我,你要多少钱我给!”那老乡一也说:“你给好多钱我都不卖!”
他们两人都着急了,声气越来越大,听起来像在吵架一样。正在这时候,贺军长过路走到这里来了,他走拢来问他的警卫员,为啥子跟老乡吵架。那老乡看到贺军长,就一把拉住贺军长说:“贺军长,今早上我打了一条鱼,看你这段时间气色有些不好,想给你送来补养补养,这位同志偏要买!”旁边的警卫员听了,才晓得误会了,连忙对老乡说对不起,得罪了。
贺龙贺军长爱钓鱼,爱吃鱼,那阵我们这点儿的大人细娃哪个都晓得。有的老百姓还在自己屋头的木板墙壁上刻上些鱼儿虾虾,那就是纪念贺龙军长的。有些鱼儿虾虾如今都还在。
流传地区: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钓鱼贺龙
2010年2月5日,贵州都匀市警方,接到人群报案,称该市彩虹桥下发现一具尸体。警方赶到现场,桥下有一个编织血袋,编织袋里面有一条红色的毯子,裹着一具无头尸体,警方立即展开调查。死者大约40岁,身高160厘米,穿着薄薄的衣服,双手被绑在背后,手上有防御性伤痕,右胸有锐器伤,据推测是致命伤。
警方推测死者很可能是在睡梦中被杀,在抵抗力苏醒后,在抵抗力伤口的现场没有发现死者身份的线索,但现场物品的价值表明,死者的身份是一名农民工。事件发生后,警方接到失踪人口报案,有市民称其表弟吴建失踪多日,警方拿出现场照片供他辨认,最初锁定死者为失踪的吴建。
目击者称,30多岁的已婚男子吴健(音译)在都匀经营一家米粉店,有人看到他在失踪前与其他人发生争执,警方立即找到了与他发生争执的周宝平,并对其进行了讯问。周宝平,35岁,以送米粉为生,外形和监控录像中的凶手相似。在被警方审问期间,周保平自相矛盾。
在他租的房子里没有发现凶器和血迹。在警方的盘问下,他承认了自己与吴建的妻子的关系,但从未承认谋杀,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指认周保平就是凶手,案件陷入僵局。就在警察不知所措的时候,“死者”吴健打来电话。原来吴健知道妻子对他不忠后,就和妻子吵架,离家出走。他把手机关了。
看到这个消息后,他拨通了“死亡电话” ,周最终被无罪释放。但受害者是谁?警方的调查再一次陷入困境。后来,警方在剑江龙潭河岸发现了另一个编织袋。通过血迹鉴定,和无头男尸的血迹吻合。在新的物证中,警方发现了两张纸,一张上面有电话号码,另一张上面有姓名和金钱数字。
根据当地习俗,这是一种成人仪式,但与此同时,新的线索指向了真正的凶手和受害者。一个出租房的房东说,他的两个房客没说再见就走了。警察来到了出租屋,屋里有血腥味,地板和墙上也有血迹。相比之下,这和无头人的尸体一致。根据现场的痕迹判断,是犯罪现场的出租房。杀人犯和死者是同乡,同住一间屋子,同睡一张床,所以同住一间屋子的同乡成了敌人。
凶手的名字是杨广兴,而死者高秀品是出租的,两人都来自麻江县,高秀品能吃苦耐劳,赚得更多,而杨广兴身体不好,每月工资计划去看医生,吃饭的时候,几乎没剩下什么。高秀品通常很照顾杨广兴,在案发前一天,高秀品用一大笔钱买了一部手机,大大刺激了杨广兴,于是他策划并实施了谋杀。这个案子是现实版的“农民和蛇”的故事,死者是因为盲目帮助忘恩负义的人被杀,死者是好人?是的。他怎么了?他也没有,那我们到底怎么才能避免这种事呢?
首先,嫉妒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天生具有竞争性,人们会自动地把自己和别人比较,努力避免变成被蛇咬的农夫,学会分辨一个人是懦夫还是蛇。人们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要帮助别人不是完全靠近对方,掌握边界,帮助人们,帮助人们安全和舒适。
前天接到老贾的电话,博士论文要来晋城调研娲皇窟,一下勾起了我对大学生活的记忆。娲皇窟前,老贾一丝不苟的测量已近荒废的石碑,一字一句辨认风花严重的碑文,那个钻研、风趣、坚毅的老班长形象和以前的形象渐渐重叠,除了那发福的大肚腩,没变。2000年前后我有事去太谷见过一次小李子,永超来晋城出差见过一次,其他同学22年了从未见过一面。从99年告别师大,2000年妻子毕业前去看望过一次,有一年参观临汾市人民医院午饭间隙去师大校园转了一圈,再回首,已是整整22年。
老贾已匆匆赶往下一站,回到办公室,我翻开了2015年写的这篇文章,重新编发,重温一遍曾经的记忆。
从晋城西上高速,沿着阳翼线一路向西,经沁水、翼城、侯马,折向北,过丁村遗址所在地襄汾,便到了临汾。临汾古称平阳,也称卧牛城,东倚太岳,西临黄河,古九州之腹地。 22年前没有高速,没有小面包,早上六点天微微亮在省运坐上大巴车,中午在沁水一个路边店吃点饭,下午四点左右才能到。冬天,在冰冷的车上,所有人仅仅依靠从车头到车尾铺在地上的一根细细的能散发出些许热量的管道取暖。直到临毕业那年,才有了依维柯和阳城至临汾的火车,条件才有所改善。
吃
每个地方都有令家乡人魂牵梦绕的牵挂,面皮+黑米粥在每个临汾生活过的人生命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按理说,面皮应该是西安的特色,但在临汾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面皮+黑米粥的身影,早午晚三餐兼可。毕业那年,我曾经带回来点黑米,熬了几次,米还是那米,味道却完全不一样。
饺子馆占据了我闲暇时的大部分时间。也是晋城人一个主要的活动据点。
我记得到校报到的第二天,大姐大姐夫坐车走后我一个人在校门口溜达,突然听到一阵阵的哭泣声,扭头一看,原来是高三205班的同学高俊琴,父母也是刚坐车回家了。我们都是从小生活在家人的庇护中,一个人乍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憋了一股气考大学,等考上了,走进校门,一下子又变得茫然了,无所适从。劝了会高俊琴,我们又找到了班里的禹海燕。因为高三205是个杂牌班,我们并不太熟,但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能有三个同学相聚,彼此安慰,心情一下就释然了。她俩高中时就有对象,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是现在的丈夫。刚到大学,在我最落寞、孤寂和茫然时,她俩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我们无话不谈,每天相跟着一起打饭、逛游、谈天说地,直到我谈开对象后自己光忧着玩渐渐联系少了。回到晋城后很久没有她俩的消息,直到2015年过年才联系上,没能参加她俩的婚礼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我后来回忆,没有叫她俩一起去饺子馆吃顿饭,也是一大遗憾。
晋城人第一次聚会却不在饺子馆,是在校园西门饭店一条街最北面的一家,一个个子矮矮的女老板,八个人喝了九斤,赵晋涛当场喷泉,躺在沙发椅上睡了,其余人喝到底,花了85元,王晋冬结的账,从此,揭开了大家觥筹交错大学生活的序幕。三五天一聚,N+1,不喝倒一个不罢休,饺子馆成为固定据点。
饺子馆最好吃的不是饺子,而是炒饸饹。在饭店一条街,晋城人喝酒一大特色,每人先吃一碗炒饸饹,要上两个凉菜,几瓶两块多的二锅头,才要正式喝开。老板常青太不讲究,每天坐在饭店门前,踢拉着一对拖鞋,翘着二郎腿,嘴里叼着烟,一只手不停的抠着脚趾头,实在让吃饭的人倒胃口。老板娘却是人品出众,长的也漂亮。我和妻子那时每天固定两个菜,青椒土豆片和蒜泥茄条,5元钱。长期相处,老板对我们只是赚个人气,钱只要象征性的负点即可。
在饺子馆,我们哭过,笑过,醉过,闹过,我曾经和饺子馆老板、长治小飞三人喝过通宵,可以说,饺子馆,见证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
穿
百汇是临汾市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出师大东门,沿鼓楼南路向南走500米,再向东沿五一路走约500米就到了。在每个周末,和宿舍的几个人相跟,闲来无事,或者去买盒牙膏,买双袜子,即便什么也不买,也要去溜达一圈,逛百汇,已经成为师大人一种习惯。
让百汇在全国一举成名的是《焦点访谈》的报道,百汇也曾经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图书盗版市场。我曾经买过一些盗版资料,印象最深的是我们高三时模拟练习的各科精品试卷,32K一本,8块钱左右,在百汇,只需要2块钱,印刷质量绝对过硬。过去曾经流传着这样的话:只要有市场的畅销书,当天出版,第三天百汇市场盗版书就可大批量买上,盗版质量还很高,对正版是个极大的冲击,因曝光被查封。
临汾还有个专门买卖衣服的地方----财神庙,在临汾四年,我只去过一次,却记忆深刻。上大学期间,突然流行起穿太空棉衬衫,穿着轻便,很时髦,价格也够意思,需200元左右,我们那时一个学期的学费也就250元。我们在校时闲余时间大都做个兼职少赚个外快,我主要在《语文报》校稿、和多数人一样担任“枪手”等。妻子是个特别懒散的人,空闲时间在师哲的野草书屋看小说为主。可能是临毕业了,想着送个纪念。先是学着织了条白围巾,老实说手艺不敢恭维,但还是带了一段时间。后来是给一个领导家的儿子补课,一周一节,因为晚上,每次我管接送。大约用了两个月左右,赚够了一件衣服钱,要去财神庙给我买衬衫。一个周末,她还专门借了王雁冰的皮夹子显摆,我们走路去的财神庙,类似于窑洞一样的门脸,通长过去,两边都是卖衣服的小摊位。问了几家一直没舍得买,转悠中看到有条女裤子不错,她去试了试,还行,我说就买下来吧,剩余钱我再买个普通衬衫,以后有机会再说吧。结账时一掏钱包,空空如也,不知什么时候已被三只手光顾了,所幸人家是个高手,光拿了钱,钱包没拿走,不然还得赔人家个真皮钱包。后来才知道,就和长治的公交车一样,财神庙也是临汾神偷们大显身手的地方。
侯马隶属临汾,有个临汾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我妈在我大学四年时间来临汾看过我一次,我们去侯马闲逛,在市场买过一件衣服,灯芯绒的,暗红色,长近膝盖,腰间一股松紧带,当时很流行。 我对穿着很不讲究,也没条件讲究,在中文系出了名的邋遢。一直是一身牛仔,一双棕色系带皮鞋,长卷发,不修边幅。直到二年级以后有人管的缘故才每天穿西装打领带。
学
因了对诗词曲赋的向往,汉语言文学一直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
教先秦的张平老师属于自学成才,厚厚的眼镜片,都说是左眼近视1500右眼远视1500。他最早学的医学,对周易、卜卦等有所钻研,后专攻先秦文学,取得博士学位。张老师属于很书生气的一个人,在课堂上往往努力讲一些很关联的趣事,很想使课堂气氛能够活跃些,但他不知道没有足够的先秦文学底子要想听懂他的笑话难度很大。 我们学生都比较喜欢苏涵和席扬两位教授的课,苏涵老师主教古典文学,席扬老师主要带现当代,他俩都不是我的代课老师,后来被厦门、福建大学挖走了。 我只听过席扬老师一节课。席扬老师个头不高,头发油光呈亮,整年戴着个墨镜。上课从不带教案。一根粉笔,一节大课,引经据典,激昂顿挫,台下300余人座无虚席,听得神情飞扬,意犹未竟。听说前几年去世了。苏涵老师精干瘦小,两眼目光如炬,上身喜欢穿一件休闲西装,透着一股儒雅气息。我曾经选修他的红楼梦,作为对他的崇敬,我每节课都早早到教室,坐在第一排,自发担任课堂负责人,并像一个初中生一样对所有选修的学生上下课喊起立,安排作业。
后来因为学生会活动较多,课程渐渐受了影响。刚入校面对扑面而来的社团广告,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红烛,在山西的高校里,红烛是一面文学旗帜,一年后担任红烛社长兼任社联副主席,三年级担任校学生会常委兼社联主席,分管全校12个学生社团,组织了山西师大首届社团辩论大赛取得很大反响。一路上,有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兄弟们的关照。
恋
经过高中三年的发酵,走入大学殿堂,任何一个男人,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渴望一份来自异性的关注和安慰。
同宿舍闻喜的鸽子是订过亲上的大学,其余六个都和我一样的光棍汉。太谷的小李子比较早熟,看上了自己政法系的一个老乡,缠着我天天陪他去人家宿舍,一来二去,我对那个女宿舍隰县的丽有了想法,并写出了生平第一封情书托人带去。一夜翻来倒去辗转未眠,出于羞涩,凌晨时候我叫醒小李子和我跑到女生宿舍楼下从他老乡手中又要了回来。三年后,当我们都有了自己固定的对象后,才互相提起过这段往事,真想不出当晚没有要回那封信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真正交往的第一个女子是黑衣女郎贤。我大一,她大三,物理系专科临毕业,临汾本地人,皮肤白皙,身体微胖,反应机敏,博学。我上课喜欢坐教室最后一排靠后门,如果老师讲的不行容易低调的溜走。贤学的理科却特别喜欢文科,闲暇时经常窜到中文系教室听课。无意中窜到我们课上,和我俩人聊了一节课,很投机。第二天我有意坐到了最后那个位置,同一时间,她也来了。这样便渐渐熟悉起来,我把我们的课程表给了她。有时她过来陪我上课,平时在校园或她们宿舍闲聊瞎逛。我们都是初次谈对象,路上碰到一个熟人她的脸就会害羞的泛红。半年多的光景,匆匆而过,贤毕业分配到了侯马中学,再未见面。只有赵晋涛曾经和我们周末一起看过**。
妻子是在从临汾到晋城回家的路上偶然认识的。坐在我前排,短发,拿了一个收音机一个小录音机来回换着听歌。漫漫长路实在无聊,就和人家借收音机听了会,也没意思,就找借口搭讪。她口音属于沁水、高平、晋城兼有,特别吸引我,聊了一路,过后没再联系也渐渐淡忘了。可能有一两个月以后,去女生宿舍转悠无意中碰到了她,又勾起了我对她说话声音的记忆,就开始了交往。还记得她第一次主动找我是在她们军训期间,我正在上课,她把胳膊还是腿部划破,小脸晒的黑里透红,绿军服上满是灰尘,我赶快带她到外面的小诊所去包扎了一下。恋爱期间,大操场、教室、图书馆,到处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记忆最深的是一次吵架,为了哄人家,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连夜买的站票坐火车到永济普救寺和风陵渡黄河岸边游玩了两天。
作为第二故乡,我在临汾收获了知识的储备、生活的历练、友情和家庭。22年后的今天,昔日的土城墙已随着硝烟的弥散渐渐淡出视野,被汾河水浸洗过的临汾已焕然一新,当我第一次走过那华丽庄重的华门,我为曾经自己当过一名临汾人而自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