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 清朝 文言文 更 难懂 知乎
这个现象确实真实存在,但不能一概而论。
比较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比如聊斋里的《狼》,确实比很多先秦时候的文言文还难懂。原因主要是文言文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字,文字就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如果古人打算创造一种文字来记录他们日常说的话,那古人一定创造出来的文字和语法一定和他们的日常说话是一致的,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这就不符合他们创造文字的目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至少在先秦时期,文言文就是人们日常说的大白话。比如论语,就是孔子的弟子们回忆老师生前说过哪些话就记录下来,相当于《孔子日常讲话记录》。所以那时候的文言文只有某些词汇用法我们不熟悉,有些词语变化不大的甚至不用翻译。
但是秦汉以后,随着口语的日益演变,语言和文字逐渐偏离且越来越大,到了清代就完全变成了两回事。清代的口语和我们现在很接近了,但文言文需要特别学习,受到封建文化压制,思想的禁锢以及科举八股文的登峰造极,导致出现了很多迂腐文人故意把文言文写的极其难懂不说人话。特意选那些极其冷僻的词汇显示学问,比如鲁迅小说里的孔乙己就是个例子,卖弄炫耀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这种人如果写文言文能通俗易懂吗?
简单的说,先秦文言文就是当时的口语,没有必要刻意的写成书面语。后世文言文在口语文字相分离的情况下,是为了写书面语而写文言文,清代某些人就更是走到极端,这就是某些清代文言文极其难懂不说人话的原因。
手打的答案,,谢谢。
2 知乎者也矣言哉 古文用语气词之乎者也矣焉哉 之: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往,到:“吾欲~南海”乎:〈动词〉(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2)同本义(3)“呼”的古字呼唤;召唤如:乎号 〈语气词〉(1)表示疑问或反诘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近者大乎——《列子·汤问》远者凉乎汝多知乎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断斯织乎不亦精乎(2)相当于“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可乎——《列子·汤问》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天下事有难易乎?——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学有难易乎?(3)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左传》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史记》有甚是者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天乎——清·袁枚《祭妹文》人乎(4)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5)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6)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7)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韩非子》(8)表示肯定语气 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韩非子》(9)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如:大家认识一致以后,于是乎就大干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斗志,一是斗胆 〈介词〉(1)于;在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今虽死乎此——唐·柳宗元《捕蛇者说》(2)于;从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春秋”何以始乎隐?——《公羊·哀十四年》(3)于;在[in]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吕览·用众》(4)于;从[from]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 叫嚣乎东西——唐·柳宗元《捕蛇者说》隳突乎南北先率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战国策》(5)于;因为;由于;在于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荀子》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庄子》(6)于;按照;根据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礼记》(7)于,对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 吾尝疑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后缀〉(1)单用或叠用在单音或叠音的形容词后面如:许多新事物,确乎到处可见;我心里热乎乎的;他胖乎乎的(2)用在动词或副词后面,构成新的动词或副词如:他对这点事却不在乎;几乎人人都称赞他(3)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宜乎众矣——宋·周敦颐《爱莲说》洸洸乎干城之具——明·刘基《卖柑者言》昂昂乎庙堂之器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通“也” “乎”与“也”互文通用由于“也”字读音和邪耶同,有时把它当作疑问语气词的“乎”、耶(邪)用《国语·周语下》:“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此句“乎”与“也”互文通用——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者:助词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例子:强~、老~、读~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例子:文艺工作~、共产主义~3(书面语)用在数词或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例子:前~、二~必居其一4(书面语)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例子:路上小心在意~ 代词 指示代词,“这”(多见于早期白话)例子:~番,~边 也:〈副〉(1)亦表示同样[also;too;aswell;either]如:我高兴,你也高兴;也可以;也是(2)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aswellas]如:她会打篮球,也会打网球(3)表示转折或让步[even]如:即使失败十次,他也不灰心(4)表示委婉如:我也只好如此(5)表示强调[even]如:也须(也应当;也应该);连老人也干活(6)表示选择,还是[or] 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水浒传》(7)又如:也是(还是) 〈助〉(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旋见一白酋…英将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袁枚《黄生借书说》(3)用在句末,表示。
1:bir
2:ikki
3:uq
4: tue t
5:baix
6:altai
7:yet tai
8:saik kiz
9:tok kuz
中国境内的维吾尔语分中心、和田、罗布3个方言。标准语以中心方言为基础,是典型的黏着语种,以伊犁,乌鲁木齐语音为标准音。构词和构形附加成分很丰富。
词汇中除有维吾尔语的共同词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借词,现在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维吾尔文。(公务活动、社会交际、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民族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普遍使用该种语文)。
婚姻物语:怎样避免争吵 夫妻相处是门艺术
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一些夫妇因为家庭问题出现龃龉。下面,归纳八个妇女婚后所发生的心理问题,介绍给您参考:
一、自卑与自尊心理:
当今社会,虽然表面上现代男女平等,但实际上古今中外很多地方是妻以夫贵。如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夫人。当里根下台后,她的第一夫人宝座就马上让给布什夫人了,她一下就降为平民。女性由于经济、社会地位等不能与男子相抗衡,便更容易有自卑心理。希望做丈夫的能理解,更多地尊重她,健全她的自尊心理。即使为你倒杯茶,也希望能听到一声谢谢,或礼貌的笑容,别使她感到自己不是家庭主妇,而是家庭保姆。
二、怀念心理:对她的生日、你俩定情及结婚纪念日,恐怕你不大记得了,可是她却记得很牢。有对德国老夫妇,每年某日必到一个咖啡店,身着盛装,坐在一个固定位置,共进点心后,便很亲密地挽着手走了。年年如此,店主奇怪,后来才知道他俩数十年前就在此处定情。重临旧地。以温旧情。希望你能记住,这些可纪念的日子,清晨醒来,给她一个亲吻,如出差外地,也该写封信来,说明你没有忘记她。
三、依托与沟通心理:夫妻间希望有话要商量,这叫依托与沟通心理。如她购到一件心的衣服,或辛辛苦苦买来样紧俏商品,征求你意见时,希望你予以肯定、同情、赞赏,或以行动言语表达你的满意,这样她就心理踏实了。
四、唠叨心理:任何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总首先向丈夫、妻子、父母所谓"内环境 称"诉说。如果话多了,就变成了唠叨。其实这是种很好的发泄心理治疗,否则易产生焦虑、忧郁等神经症。如果你听了觉得厌烦,引起争执,则口舌更多,倘似听非听,则达不到疏泄目的;最好而最省时的办法,是耐心听,让其讲完后,再慢慢申述你的意见,那时容易收到规劝的效果。
五、争吵心理:夫妻相处日久,缺点比优点更容易暴露出来,不会情人眼里出西施了。俗话说牙齿与舌头也会相打。此时最好的办法。咬一下嘴唇忍耐一下,尤其希望丈夫多吃亏一点。一位读者来信说,有次夫妇口角,她把一盆水泼到丈夫头上,不料他竟说:我早就料到打雷以后要下雨了。说罢哈哈一笑走出。事后她非常后悔,赶紧打扫房间。忍耐与幽默,是消除夫妻争吵的良药。千万记住,不要吵嘴,更不要打架,如果开了个头,以后就不好收拾了。
六、失误心理:俗话说,圣人也有三分错,这叫人孰无过。当一个人因失误,或不小心而做错事后,心中一定很难过,如再责怪,则苦上加苦;何况过去的只能作为教训,无法挽回,此时更应体贴对方。一位读者来信说,一次刚拿到工资,不幸在路上被扒手扒去了。她想回家后一定会大吵一场。不料回家后,丈夫非但不责怪她,还百般劝导,使他俩的爱情,更加深一层。
七、性爱心理:性爱不仅是生理,而且是个心理问题。很多人为性的问题所困扰,成为婚后的暗礁。有不少女性反映,说很少得到性快感及达到性高潮,主要由于性生活公式化,只有性爱,没有情爱;以及丈夫的粗鲁,事后不再温存爱抚,侧转身去睡大觉了,连事后清洁工作也不管。他们很形象的说:"合法强奸,夜半情人!"这些人认为女方只有奉献的义务,其实她也应有享受的权利。不**女希望夫妻性生活能双方开诚布公谈谈,但她又怕被丈夫斥为荡妇。
八、因爱心理:夫妇总希望百年好合,白头到老,周总理与邓大姐之间有八互: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慰、互勉、互让、互谅,有人说婚后五年、十年是个危险期;几乎一半的离婚者是因为很小事情引起扩大化的,那么是不是从小事注意起呢?有位读者说,希望夫妻易地而处,多想想对方长处,来个互补。总之夫妻相处 ,我认为是门艺术,要恩爱美满,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自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战争起因
慈禧太后与洋人之仇
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戊戌变法,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慈禧镇 八国联军
压维新运动,软禁光绪帝于瀛台。各国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有为、梁启超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加上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也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
义和团起事
义和拳,为山东省学习神功的拳民组织,为山东巡抚毓贤利用来抗衡教会,威吓教民脱离教会之用。后由外国所迫,派袁世凯到山东取缔,拳民逃到北京城外涿州各地。 当时,慈禧信任闭塞愚昧的守旧大臣,竟听信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怂恿慈禧借助义和团排外。慈禧太后派军机大臣刚毅往涿州视察,但刚毅竟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因此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进入北京城内勤皇。 拳民到处杀害外国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编辑本段联军进犯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亲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占据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干涉。5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俄国、美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军达2000余人。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 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义和团坚决抵抗。6月12日,义和团与清军董福祥、聂士成部联合作战,切断侵略军与天津的联系。6月14日至18日,侵略军被义和团群众包围在廊坊、落岱、杨村一带,面对用近代枪炮武装的侵略军,义和团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爱国热情,打死打伤敌军300余名,西摩尔溃不成军,被迫沿北运河退回天津,义和团粉碎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不幸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在此前后,日本使馆书记生在前往永定门接应西摩尔联军时被清兵当作间谍处死。德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行凶被守军击毙。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 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董福祥率义和团一部进攻老龙头火车站,毙伤俄军500余名,数度占领车站。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围攻紫竹林,以“火牛阵”踏平雷区,冲入租界。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7月9日八里台一战,聂士成身中7弹,腹破肠流仍坚持战斗,直至血竭而亡。14日,天津为联军攻陷。 8月4日,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13日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西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扼杀了。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侵略。9月,俄军在侵占秦皇岛、山海关同时,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3万来华,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 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侵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大肆抢劫,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大批群众残遭杀戮。 1901年9月7日,弈匡和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卖国投降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辛丑条约》保住了清政府权位,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清政府由此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 附: 时局图
义和团运动发生后,列强各国都乘机对中国出兵,进行大肆掠夺。消息传到俄国,沙皇政府认为是侵略中国的大好机会,除积极参加八国联军之外,1900年7月16日,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居住在海兰泡的数千名中国人几乎全部被俄军惨杀,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国侵略军又先后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万余人赶至黑龙江边枪杀或用斧头砍死,剩下的被赶入黑龙江淹死,只有极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国军队占领齐齐哈尔;9月22日,占领吉林,28日,占领辽阳;10月1日,进入盛京(沈阳)。俄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900年11月,俄国胁迫奉天将军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企图把军事占领合法化。俄军利用军事占领的机会,大肆掠夺中国东北的金矿、煤矿和森林资源。
编辑本段战后条约《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表面上向列强各国“宣战”,暗地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向侵略军妥协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 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了出兵的八国外,又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匈牙利四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收做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总理衙门改组的外务部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 附:8月中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主要为锡克兵)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
编辑本段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的影响
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 八国联军封锁街道,逐户进行抢劫
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四亿五千万即当时中国总人口,以示每人一两,达羞辱中国人之意),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称为庚子赔款。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掠夺,因而造成大量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以及圆明园)的失窃、破坏。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从客观角度上来说,八国联军事件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后来美国为了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向清政府减少了约1千万两白银的赔款。退款主要用于中国向美国派遣公费留学生,清华大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美国的两次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办法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所以都紧步美国的后尘,纷起退款。这一方面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
编辑本段对战统计
时间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地点 大清帝国 结果 八国联军胜利,签订辛丑条约 参战方 大清帝国 义和团 联军: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指挥官 大清帝国:慈禧太后 联军:爱德华·西摩尔(英)阿尔佛雷德·冯·瓦德西(德) 兵力 约160,000名义和团士兵 联军:49,255人 50艘军舰 伤亡 义和团:约15,000人 联军:600人
编辑本段事件大事记
1900年
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国联合照会清政府,再次要求取缔义和拳。 2月1日,山东高密群众围攻德国铁路公司,相持数日,并破毁铁路,至14日,德军扬言要以武力镇压。 3月13日,帝国主义列强在渤海举行海军示威,显示要用武力干涉中国。 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剿除义和拳,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直、鲁两省,代为剿平。 5月20日,公使团会议,提出调兵来北京。 5月31日,英、俄、美、法、日、意等六国军队四百余人到北京,使他们的公使具有“完全不受约束”的“处理事务的自由”。 6月3日,德、奥两国军队八十余人到北京。 6月5日,帝国主义侵略军六百余名入卫天津租界。 6月7日,英政府授予驻华公使窦纳乐以便宜行事之大权,沙俄、美、德等国政府也先后授予格尔思、康格、克林德等使节以同样权力。沙俄派兵四千人赴天津。 6月9日,窦纳乐致电大沽口英国东亚舰队总司令海军中将西摩尔率军进京。 6月10日,西摩尔率英、德、俄、法、美、日、意、奥等八国联军共两千余人分批乘火车自津赴京。 6月11日,日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出永定门迎候西摩尔联军,在永定门外为董福祥部甘军所戕。 6月12日,西摩尔联军中午抵达廊坊。 6月16日,西摩尔联军承认“远征在事实上已经失败”,暂停由铁路前往北京,大沽口列强舰队司令向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出大沽炮台。慈禧太后召开第一次御前会议,讨论和战“剿”抚问题。 6月17日,列强侵略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占据大沽炮台。 6月18日,义和拳及爱国官兵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与敌军激战。 6月20日,德使克林德在东单为虎神营章京恩海所戕。义和拳与董福祥甘军及武卫中军开始围攻东交民巷使馆。 7月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自任俄军侵华总司令,以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为参谋总长,先后动员部队约十八万人,分为四个作战军团,准备入侵中国。 7月9日,直隶提督武卫前军总统聂士成于天津城南八里台与敌军奋战牺牲。 7月11日,天津老龙头火车站激战。 7月12日,沙俄关东军司令阿列克谢耶夫主持联军指挥官会议,定十三日黎明分兵东南两路向天津城发动总攻。 7月14日,天津失守,帝国主义联军在津大肆抢掠屠杀。 7月17日,俄军从是日起至21日发动了惨绝人寰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惨案。 7月30日,联军在天津成立“天津都统衙门”。俄军分别侵占海拉尔、珲春、三姓(今依兰)及辽阳等地,大肆烧杀。 8月4日,日、俄、英、美、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一万八千余人自天津出发,向北京进军。 8月5日,德皇威廉二世电尼古拉二世, 8月6日,敌军占杨村。 教民里的志愿者在向义和团开火
8月11日,敌军攻通州张家湾。 8月12日,通州失守。 8月14日,联军入北京,大掠。 8月15日,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西遁。 8月17日,英国派来的印度军队在上海登陆;次日法国水兵也在上海登陆。 8月19日,联军统帅瓦德西离柏林东来。 8月28日,俄军攻占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 9月18日,德国照会各国,主张先“惩凶”后议和。 9月21日,俄军侵入吉林省城,23日侵入奉天牛庄。 9月27日,联军统帅瓦德西到天津。 9月29日,俄军占辽阳。 10月1日,俄军侵入沈阳(奉天府),至是东三省的主要城镇和交通线归沙俄强占。英军占山海关。 10月4日,法国提出和议条款六点。 10月13日,法军占保定。 10月17日,联军统帅瓦德西到北京,设司令部于仪銮殿。 10月18日,法国占正定。 11月19日,德、意侵略军占张家口。 12月10日,联军组织“管理北京委员会”。 12月16日,联军占直隶束鹿县,遭到人民的英勇抗击。 12月22日,英、俄、德、美、法、日、意、奥以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十一国公使联合向奕、李鸿章递交《议和大纲》十二条。清政府于27日同意接受。 12月30日,中俄签订《天津租界条款》。
1901年
1月15日,奕、李鸿章在《议和大纲》十二条上正式签字画押。 2月21日,清政府接受了列强要求处死的十二人名单,即载漪、载澜、载勋、英年、赵书翘、毓贤、启秀、徐承煜、徐桐、刚毅、李秉衡、董福祥等;到4月,列强要求严惩的地方官员,共达142人之多。 5月11日,奕、李鸿章照会列强公使,接受四亿五千万两赔款总额的要求。 5月23日,德皇威廉二世电召瓦德西回国,并转告各国政府取消他所担任的联军总司令职务。 5月26日,清政府照准各国赔偿四百五十兆两,四厘息。 8月8日,八国联军从北京撤退完毕。 9月7日,奕、李鸿章和十一国公使在北京正式签订《辛丑和约》十二款及其十九个附件。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并没有包含“我们恨八国联军”的童年记忆。老舍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四世同堂》等作品中,描绘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北平的生活画卷,包括中国人在列强侵略下的艰难生活和悲惨遭遇。
老舍先生生于1899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1900年,他并没有直接经历这场战争。然而,他通过描绘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他对这场战争和列强侵略的痛恨和不满。此外,老舍的作品中也充满了对中国人民传统美德的赞美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他的反侵略、反压迫的立场。
老舍先生的作品并不仅仅是对童年记忆的直接描绘,而是通过艺术手法展现了他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英语
thanks
日语
ありがとう
ございます
韩语
감사합니다
法语
merci
德语danke
西班牙语gracias
你好:
日语:お元気ですか
ahoy
中文汉语--Nihao
Hello,Hi,Ahoy
都是英语中的问候,其中Ahoy是hello诞生之前“喂”的意思,自从hello随着电话的发明风行之后,这个词就不常用了。也有人认为
Ahoy是日语问候的说法。
Giorno--意大利语
Guten
Tag--德语
Bonjour和'Allo--法语
G'day--澳大利亚的问候方式
Oi
和Olá--葡萄牙语
hola
和hala--西班牙语
Aloha--夏威夷人见面的问候方式
(夏威夷人的招呼语)你好,欢迎;珍重,再见
Namaste--尼泊尔语
尼泊尔的问候语是“那马斯特(namaste)
你好:Namaste
发音:
纳马斯
dei
晚上好:Namaskar
发音:
纳马斯旮
你好吗?:Kaise
ho?
发音:该
SEI
侯?
Shalom--犹太人问候的语言,源自希伯来文「Shalom」(平安),有人说是阿拉伯语,不可考。
Salut--拉丁语
Hoi--丹麦人问候语言(不确定)
an
ning
ha
sie
yo--朝鲜语问候(同样不确定),韩音译“安宁哈噻呦”。
Salut是法语的“你好”
pcipt是几内亚语“你好”
Saluton是世界语“你好”
韩国안녕하세요
常用口语体
안녕하십니까
比较正式,对上级跟长辈用
안녕
关系比较亲切的朋友间用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俄语
俄语
Спасибо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你希望知道我认为可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纪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黛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巴黛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做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人常说,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憾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黛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埃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黛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欧特维尔-豪斯
注:巴特雷是这次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在他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认为干得“体面而漂亮”。回国后,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没想到,从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却是愤怒的抗议和痛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