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幼儿情绪管理的方法和策略,第1张

  1、忍耐和克制虽然不是一种效果很好的管理情绪的方法,但还是一道方便使用的防线,无论是孩子和成人不是有了情绪就应该马上宣泄,所以适当的节制是需要的。忍耐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不是别人施加的压抑。孩子越大,就越需要自制,但也不要过于克制,不要让自己觉得不大舒服。孩子小的时候,也不必有意训练忍耐,孩子自然会知道一定程度的忍耐。等逐渐长大,对自制的要求就要高一些了。尤其是在可能伤害、影响别人的前提下,适度提倡忍耐。

 2、宣泄对舒缓当时的情绪是管用的,如果情绪让自己不舒服,可以适时以适当方式宣泄。如果只是让情绪在内心郁结,对心理很不好。所以,想哭就哭吧,想发泄就发泄吧。参考:培养孩子的宽容,也鼓励宣泄。

 3、转移注意力是一种一直有效的方法,无论什么年龄。其原理是,当你注意的焦点不在那些让你困扰的事情上时,情绪因为没有持续的动力,自然会平息一些。参考:“转移注意力是个调节情绪的好方法。具体方法很多,看看动画,逗孩子一笑,运动因为一般来说,孩子并不会缺乏对情绪的体验,所以没有必要担心转移注意力会使他缺乏对情绪的所谓“洞察”,难道性格乐观、快乐、乖巧的孩子情绪洞察力就很差了吗。

 4、其实无论宣泄和转移注意力都是一种暂时缓和负面情绪的方法,目的是使你不受负面情绪的掌控,与压抑无关。

情绪和情感幼儿心理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发展、影响和培养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幼儿情绪是指幼儿在特定的情境和环境中,对外部刺激做出的主观反应。而情感是指幼儿对人、物和环境产生的好恶、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出生后即开始发展,并一直贯穿整个童年期和青少年期。

二、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出生至3个月:幼儿主要表现为生理需要的反应,如哭闹、吃奶、睡觉等。

23个月至6个月:幼儿的情感开始发展,出现了喜怒哀乐等表情和反应。

36个月至1岁:幼儿开始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开始有了一些基本的情感体验,如喜欢和害怕。

41岁至3岁:幼儿开始学会区分情感和表达情感,如生气、难过、高兴等。

53岁至6岁:幼儿开始有了更加丰富和细腻的情感体验,也开始具备一些情感控制和表达能力。

三、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影响

幼儿情绪和情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心健康: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不良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则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2社会适应: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对其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有利于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不良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则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3认知发展: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也对其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有利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而不良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则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和思考能力。

四、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交流:家长和教师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让幼儿学会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2情感教育:家长和教师要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体验:家长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学会感受和理解各种情感。

4情感引导: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情感引导,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控制方式。

总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应注重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培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面对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时,教师首先要理解幼儿情绪情感表现的特点,了解幼儿的情绪情感的需要,识别幼儿情绪情感的的类型,然后才能采取有效的回应策略。  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工作实践,我们把幼儿基本的情绪情感归纳为哭、笑、生气、害怕、依恋等类型。哭是幼儿最明显的情绪表现,代表不愉快的情绪情感,在小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大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用动作和言语来表示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和需求,取代哭的表情。笑是愉快情绪的表现,有自发性的笑和有外界刺激诱发的笑。生气是由于孩子受到了外界的干扰或者内心没有得到满足而表现出的情绪情感。害怕亦可为恐惧,是因为外界的环境、语言、表情、动作、声音等各种因素造成的情绪情感表现。依恋则是幼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大班,幼儿的高级情感情绪也会发展起来,比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例如,他们看见小朋友违反规则,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中班幼儿常常“告状”,这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大班幼儿的情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在这个年龄,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稳定性。美感是幼儿对事物审美的体验,比如幼儿喜爱颜色鲜艳的东西、新的衣服鞋袜等等。他们自发地喜欢相貌漂亮的小朋友,而不喜欢形状丑恶的事物。他们对拖着长鼻涕的样子感到厌恶,而对摆放整齐的衣物、玩具产生好感。同事,他们也能够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欣赏中体验到美,而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渐提高,从而促进了美感的发展。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同事,幼儿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或者需要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活动,如下棋、猜谜语、拼搭大型建筑物等。这些活动既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有助于促进其理智感的发展。 三、教师回应策略的关键——学会自控  面对孩子们各自不同的情绪情感表现时,教师要想采取有效的回应策略,首先应学会自控。控制自我情绪、情感,无论遇到什么打击和不幸,都能始终以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孩子,面对生活,而绝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要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  案例一、案例二告诉我们,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效能。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而情绪低落时,情感则趋于发挥减力作用。幼儿教师只有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才能感知敏锐,思维灵活,头脑清醒,判断准确,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展示;而不良情绪则会干扰、抑制教师的认知过程,使教师的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情绪管理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基础。幼儿对教师的依恋是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产生好奇心、学习兴趣及探索行为的前提条件,也是幼儿自尊和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如果幼儿不能产生这种依恋感,就可能产生畏惧、提防心理,心情焦虑,无心活动。幼儿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情绪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影响,并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对幼儿采取积极的支持性措施,尽可能使幼儿感到愉快,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幼儿教师的情绪是幼儿教师创造性工作的前提,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它通过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影响幼儿身心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幼教目标的实现。  四、教师研究的关键——学会方法  面对孩子们的情绪情感表现时,要想做出有效的回应策略,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这几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的:身体接触——情感认同——学会表达——物质刺激——移情。  当孩子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摸摸孩子、抱抱孩子等身体接触,初步获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关心他、在乎他的。孩子高兴,老师和他一起高兴;孩子伤心,老师就陪着他,认同他的感受,领着他走出不良情绪,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理解他的。老师还要交给孩子恰当的情绪表达方法,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委屈说出来,这样老师才能走进孩子的心,替他们排忧解难。其实有时候,一颗糖、一块饼干、一朵小红花、一句鼓励的话就能让孩子忘记不愉快,走出不良情绪。最终孩子也会和别人产生情感共鸣、情感换位,学会移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36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