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识李文言文的阅读停顿

王戎识李文言文的阅读停顿,第1张

1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 阅读答案

原文及译注资料供参考:)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

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⑩苦李。”取之,信然⑪。

2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3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

④〔游〕玩耍。

⑤〔子〕果实 果子 李子。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的确是这样。

⑨ 〔唯〕只有。

⑩〔必〕一定

⑪〔信〕果真。

问题: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案:如果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了。

4启示

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 王戎识李文言文解释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

5子:果实。

6折枝:压弯了树枝。

7确实如此

8信:果真,的确

8然:这样

9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

10唯:只有

11然:这样

译文:

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3 鳝救婢文言文停顿

鳝救婢

原文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门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亦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译文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女佣怜悯这些鳝鱼,每天夜晚偷一部分水缸里的鳝鱼,把它们从店铺后面的窗子扔回河里。像这样过了几年。 有一天,店里遭遇火灾,女佣慌忙从店铺逃出,被火烧伤,困在了河边。到深夜睡着了,等到醒来,发现不但疼痛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都好了。她仔细查看,发现有一些河中的污泥摊开覆盖在伤口上,而周围淤泥上有鳝鱼游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了。高怀中被这奇异的事感动,于是为此不再营业(改行)。等到拆除锅灶的时候,(高怀中发现)锅灶下面有一个洞穴,很多活的鳝鱼盘踞在里面,高怀中把它们全部放回河里。

4 文言文朗读停顿

一般是根据意思与语气的转折变化来停顿

eg:借 旁近 与之

《口技》学过的那我就举《口技》的例子(背不大清楚了,就找几句记得的):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适逢/招待宾客/设宴,在/大厅的/{这个是为了停顿下,自己读读看}东北角,放置了/八尺的屏障)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没有/敢喧哗的人)

呵呵~划的比较细。其实语文文言文的朗读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与情感,说白了就是根据语感(也就是象我们平时说话的停顿一样的性质),一般来说,根据句意就可以,没有很权威的划分。

你多试试就有感觉了。

5 王戎识李里的折读什么 文言文删除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⑩王戎不动。人

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⑨。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一些,这些

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折)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行走。

⑨〔信然〕真是这样。

⑩ 〔唯〕只有。

⑩ 〔信〕果真。〔然〕这样

6 文言文王戎识李中的此是什么意思

此:这。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游戏,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个确实如此。

注释

唯:只有。 此:这。 尝:曾经。 然 :如此,这样 走:跑着 王戎:晋朝人。 诸:众。 游:玩。 子:果实。 折:压弯了树枝。 信然:真是这样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7 文言文朗读停顿

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考查也出现了新变化。即强调诵读能力、积累迁移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不再把测试重点放在词法、句法上。文言文停顿作为古诗文的诵读能力之一,也是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考生的关注。

哪些地方非停不可?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

(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

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若/毒之乎?

(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 偏正短语

(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

2 介宾短语

(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

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诸儿竞走取之的走是跑的意思。

“诸儿竞走取之”出自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扩展资料:

走的相关组词:

1、走动

行走而使身体活动;指亲戚朋友之间彼此来往。

2、赶走

用棍棒或尤似用棍棒打退;使不在职或不当权;强迫离开。

3、行走

行路;走动。清代把不设专官的机构或非专任的官职称为行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把额外派遣的官职称为行走,不属正式编制。

4、出走

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

5、走路

(人)在地上走;指离开;走开。

——王戎识李

《世说新语》上有这样一个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元史•许衡传》中也记载了一个关于许衡拒梨的故事:许衡曾经在大热天走路,非常口渴,路旁有一棵梨树,很多人都争着摘树上的梨子来吃,只有许衡一个人端正地坐在梨树下,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摘梨子吃。”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子,摘取下来吃是不行的。”又有人说:“这棵梨树是没有树主的。”许衡说:“梨树没有主,难道我们心中也没有主吗”

正巧在《中华经典小故事》中也看到一个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 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 ,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可后有《晋书》说王戎“性好兴利,积实聚财,而又俭啬”,王戎七岁识李,可谓聪明,只考虑自己能否获利,可见自小就决定了他的性格。

而许衡不关注梨甜不甜,只识得梨不是自己的,面对诱惑,要有自己的原则。后来许衡成为名臣、著名学者,这和他从小就明白为人处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抵挡得住诱惑,诚实待人有关系吧!

孔融让梨,说明打小他就知道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所以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

因此,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没有明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引导,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就像方仲永、王戎那样;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做人,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而变成最无用之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38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