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在苏轼的众多作品中,本篇虽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么为人所知,但是它清新中有深意,自然中寓浓情,也颇耐人寻味。
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一零六九),王安石任参加政事,开始实施新法,激烈改革。新制内容强调以国为本,付诸施行,却屡屡与民争利。苏轼主张改革当采渐进方式,逐步而行。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但求务新,操之过急,指出其损民为国而不自知的谬误。王安石激进求速之心,使其用人不察,整个官场群小当道,一片混乱。熙宁四年初,苏轼曾向神宗进言,提醒君上切勿「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得到神宗望其「当为朕深思治乱,无有所隐」的鼓励。但是,君臣之间的对话,后来为王安石所知,王极为不悦,便让苏轼权充诉讼繁多的开封府推官,想藉此职位束缚他,让他无暇再向皇帝搬弄新政之非。但折狱明快的苏轼终使王安石失算,反而声名更显。之后,苏轼上「谏买浙灯状」,持论恳切,神宗随之下诏改命。单纯、赤诚的苏轼倾尽全力,复多次上书,议论新政之过,奋不顾身,但思为国族苍生效力。
可叹的是,生花之笔虽可尽抒己志,终究难为劲敌所容。拗相公王安石利用自己的亲戚谢景温,以莫须有之罪诬陷苏轼,说他居丧护苏洵之灵榇返蜀时,曾滥用官府卫兵、贩卖私盐图利、购置家具、陶瓷。谢氏到处派人搜集证据,但是查了一年,终无所得。虽然如此,嚣烦险恶的京城还是逼得他请求补外。最后,他在熙宁四年六月来到了丽都杭州。
杭州的秀山丽水让苏轼一到,便不由咏叹「故乡无此好湖山」。离开京城,这里成了他的栖身处、游赏地。自然以无私的胸怀拥抱他,老百姓以纯朴的感情崇敬他。同僚与他共事融洽,其它年长他近二十岁,又是他上司的陈襄,对苏轼而言,不仅是长者,也是知音。
陈襄字述古,反对新法,居朝时,曾请求神宗贬斥王安石、吕惠卿以谢天下。神宗向他询问何人可用?他首先推荐的便是司马光、苏轼。宋史列传第八十载:「安石又欲出之,帝不许。寻直学士院,安石益忌之,擿其书诏小失,出之陈州,徙杭州。……襄莅官所至,必务兴学校。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既亡,友人刘寻视其箧,得手书累数十幅,盈纸细书,大抵皆民事也。」熙宁五年五月陈襄来到杭州,熙宁七年七月改知南都(今河南商邱)。共事的两年多,他们两人时以诗词相唱合。施政时,颇能协调一致,举凡赈济饥民,消除蝗灾,浚治钱塘六井,奖掖后进,皆不遗余力。这将近八百个日子里,他们在彼此生命里,互放光亮,彰显人情相系的可贵,验证了共赴理想绝非妄想,而是逆境中不懈的坚持。
熙宁七年陈襄的僚友为他转调南都,曾举行了几次饯别之宴,苏轼在这期间做了多首别诗相赠。本阙即陈离杭州,苏轼远送至临平,回程所写下的作品。了解以上的创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面对别离,词家何以情深难舍,泫然泪流。至于词文内容,以下略作浅析,和大家一起分享前人这生命交会的闪亮故事。
〔略作浅析〕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江淹别赋有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分别之情总是复杂而难言。若是平铺而直述,则易失之太露;至于曲折隐讳,恐有晦涩难解之虞。然而优秀的诗家每每可以从容下笔,借景抒情,在自然贴切的表现中,洋溢才华。李白以浮云写游子欲行未行之意,用落日表故人依恋不舍之情,意象生动,千百年来,秀句美言,犹让人朗朗上口,反复玩味。苏轼与侄书中有言:「凡文字,少小时需令气象峥嵘,彩色绚丽。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丽之极也。」苏轼作此词时,年近四十。他以成熟之笔,平淡之言,将恼人的离愁,并知识分子忧国感时之痛,交融于短短五十余言中,「情景合一」便是个中妙处。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境界,文字的感染力,便易使读者产生同情的理解,从而进入词家的内心世界,领略他的快乐与忧伤。
这上片写的是送别述古途中之景。一起首诗人便用即景之笔,景中动静相互交错,真情挚意全在其中。舟船启行,渐去,心中难舍化作频频的回首。顾念之间,忧愁横亘的远山,起伏的尽是舟中人的心头乱绪。杭州的居人已不见,只见杭城的身影,也渐渐地远了。然而往事历历,又如在目前。述古在杭州任内爱民如子的措施,和离去时对杭州「居人的眷顾尽在行间」。含蓄不露的表达,宋词的婉约就在其中。若再以欧阳修踏莎行末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来赏析此处,六一居士写的是送行者别情依依,痴立怀远之态。其实,「行人」早已是眼中所不见,可是思念之心却可以望穿春山。而本篇「居人」虽言不见,实则一直在心中。虚实相生,更添意味。接着诗人写的是临平山上的塔。此句直可谓信手拈来,幻想奇特。有道是「情近乎痴而始真」,山上亭亭而立的无情物,竟引得诗人痴人痴语,在「谁似」中,慨叹自己未如塔中高而能望远,再目送述古远去。况蕙风曾言:「『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拿来检视诗人这番痴心天真,真是恰到好处。不过,也像前句的似虚若真,「谁一似」其实也反映诗人藉无情之物反衬自己心非木石 ,面对别离又岂能无动于衷?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下片则述归来怀念之情。友人既已远逝,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凄清是此夜的风,吹得枕头寒冷,令人难以入梦。俞伯平先生评李后主清平乐「路遥归梦难成」说:「梦的成否原不在乎路的远近,却说路远以致归梦难成,语婉而意悲。」此处「一枕初寒梦不成」、「秋雨晴时泪不晴」亦同其理。仔细探究,诗人笔端有泪,凄入心脾,惜别深情显露在外,「志士独悄悄」之叹隐而在内。荧荧残灯斜照处,惜别心伤的词家,梦何以不成,泪何以不晴的原因,除了思念,恐还是忧国伤时所致。
作品中的忧愁风雨,是真情实景,更是两人所处时代环境的写照。此后五年,密州、徐州、湖州都有他的任所,而「乌台诗案」更逼得他入狱,罪几至于死。后来虽侥幸免于一死,迁徙谪居的岁月在黄州延续。「初寒」有他对政治环境的敏锐感受,因而有理想难成之叹。但是,苏轼并非消极的悲观主义者,从这阙词的声情来看,他未用呜咽之音写心中的悲伤,平声的「庚、清」韵,透露了此歌哀而不伤,自有一份平静的力量。这力量何来?来自他性格中乐观积极的精神,当然也来自「长者、知音」的深情提携与鼓舞。友谊之光,一如暗夜下的孤灯,其光虽弱,依旧是前程的明引,让自己凭借着它,在暗夜中,不断前行。
文/丑故事
1月7日,新年伊始,丑故事“姗姗而行”第3站——梅岭冬韵,活动进行于西湖群山中的杨梅岭。
这天早晨,12位朋友如约而来,其中6位已是第二次参与。他们早早预约报名,盼望着再次一起姗姗而行。
我们也很高兴,在新年的第一周,与朋友们一起辞“旧”迎“新”。
地点选在杨梅岭村的“梧桐隅”,女主人是一位画家,审美极有独到之处。
6个小时,我们在女主人打造的美学空间里,在错落有致的茶村里,在大自然赐予的山水里,我们一起安坐,品茗,漫步,静观。
这是一次特别的沉浸式内观体验与静观写字练习。
12位朋友,来自各行各业,他们都不是专业的写作者,他们中有人曾害怕写作,拒绝写作。
但在这一天的午后,在茶香萦绕的空间中,他们或用纸笔或用电脑,纷纷写出了令人动容的文字……
来一起看看朋友们半小时内一挥而就的文章吧,一共12篇,在这些文字中,也许就潜藏着生命的秘密。
而第二次参与活动的朋友,作品让我们十分惊讶,就这么两次练习,居然有了如此神速的进步。
作者 / 李丽萍
今天没有阳光,冬天的杭州是刺骨的阴冷。
下了台阶,我缓缓地走在石板路上,心生困意,不想走了。
前方传来一曲悠扬的《套马杆》音乐,好像是在说:往前走,前面有风景。
我稍微提了提神,继续往前,选了路边的石子路走。这是条由青石、山石、鹅卵石铺成的路,这是最接近老底子的路。
我踩在上面,脚底被刺激的神经,迅速让大脑清醒过来。
它们好像在和我说:“嘿!等你好久了,怎么现在才来,快来试试我现在磨成的样子,你踩着是否舒服?”
我说:“刚刚好,很舒服,我要多走一会儿。”
路面忽然横着一块三角形的花岗石,它好像在向我挑衅道:“谁让你走得那么高兴,磕你一下”。
我没有避开它,而是很认真地踩了它一下,心里说:朋友,感谢你,提醒我走路要看路。
下一段又是平整的青石板路,走在上面,顿感轻松。我感到身体发热,头脑清新。
看着路边的枯叶,下面已冒出了青青嫩草。我想,春天不远了,又是新的一年。
作者 / 李乐天
观自在,缘自在,姗姗而行我来了。
以前,我们走得太快,匆匆间忽略了太多的美好。
原来,品茶可以如此诗意,感受舌尖一抹回甘,手中一抹余韵,心中慢慢升起一抹禅意。
午餐亦能如此诗意,在咀嚼中和食材深度互动,仿佛一瞬间看见了万物生长,看见了花开花落间的轮回。
姗姗而行,缓缓徒步到古刹理安寺。
一路止语,默数数字放空自己,眼前只有路,路上只有自己,天地间唯有一念。
我与理安寺相望一眼,这一眼穿越千年。
千年前的钟声和千年前的钱塘潮声交织在一起,眼前掠过千年前宋理宗上香的影子。
如今寺已无钟声,而法雨泉依旧。世间事不断变迁更迭,而千年来,人的感悟却极其相似,我们似乎不曾超越古人,在自我静观上甚至大抵都在仰望。
今天是我和手机最远离的日子,收获却比往日多很多。碎片化的时代,获取信息过于便捷,这让人变得慵懒,逐渐地生活也被彻底撕裂。
原来离开手机,可以如此观悟自己,体会眼耳鼻舌身意的奇妙。
离开手机,融入自然,山谷里清风来颂,树梢上远近不同参差的虫鸣鸟叫,正奏响天籁。
一眼千年的理安寺,寺内高耸入云的楠木,文人骚客留下的不朽诗篇,和千年后站在法雨亭边的我重叠在一起。
千年刹那,桂香沁脾。寺内有一株金桂绽放,不输梅香。
桂树又名木樨,杭城随处可见,她品自高洁,花开时满城芬芳,花落时或融于茶于酒于桂花糕。
她不张扬不做作,娇羞地藏在叶子后面,细小中藏着特别的清香。她无花时树仍滴翠,与千年青山同在,与千年古刹同在,与千年后的我思同在。
作者 / 余鸣洁
今天的天气有点阴冷,但是一点都不影响我的心情。
我带着期待,满心欢喜,参加了这次“姗姗而行”活动,与新老朋友们如约相聚。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同样的活动,今天又是不一样的感受;同样的喝茶,回甘却更加清甜;同样的吃饭,味道却更加分明,肉的香糯,青菜里泥土的芬芳;同样的分享,说到感动之处,我也湿润了眼眶。
下午的步行也特别有意思。开始的时候,我一脚高抬,一脚落地,仿佛回到了蹒跚学步的时候。虽说四肢有点不协调,但我从未走得这么踏实。
每迈出一步,脚底便与青石板碰“撞”出一个新的数字,另一步跨出去,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左右交替,我越来越专注于自己的步子,随着口中念念有数,我像军人行军一样铿锵有力。擦肩而过的行人,树上欢叫的小鸟,仿佛都在与我相应和。
不知不觉,我己经走了1756步,来到了目的地——法雨亭。
一行人在法雨亭,稍作休息,安静品茗。
我被旁边的一棵飘香的桂花树吸引过去。在这个腊月寒冬,绽放的桂花给我带来了无限惊喜。
那是一棵枝叶繁茂的桂花树。树干上爬满了青苔。桂花像繁星点点散落在每个枝头,金灿灿的**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醒目。透过枝叶和花朵,我看到天特别蓝。
一个穿着粉红色古装的女孩在树前时隐时现。小桥栏杆,曲水流觞,此刻,恍惚间我像是穿越到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木木说要回去了,才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我边走边回头看这颗桂花树,淡淡的清香随风追来。
“姗姗而行”把我带到了另一种节奏,让我和自己在一起,去感受当下的美好。
作者 / 周直健(苗妈)
天气阴沉沉的,一行人在木木的带领下开始了慢行,感受每一步踩下去的感觉。
开始走得很慢,我一只脚抬起来时,要在半空中停顿一会才放下,整个人重心不稳,东倒西歪。我差点笑出来:这是在走路吗?好像在演杂技。
下坡时,为了稳住重心,我把手背在身后。我让身体往后倾,脚后跟先着地,脚趾头抓地,才能保持平稳下行。只是我的两条腿冷飕飕的,因为走得慢,整个人热不起来。
就这样数着步数,我拾级而上来到了理安寺。这时候,我脸干手冰,感觉鼻涕也要流出来了。
当看到法雨亭里的牛牛,我眼前一亮。一杯杯冒着热汽的普洱茶已精心准备好。太惊喜、太贴心了。
我手指接触到温热的茶杯,心里一阵温暖。我喝下第一口茶汤——还是熟悉的普洱茶的味道,好喝。
一杯喝完,四肢百骸都暖和了起来。我一连喝了三杯,感觉整个人从脚底开始全身都暖和了。
何以解忧,唯有喫茶!
茶,真是神奇的叶子啊。它把不熟悉的你我连接在一起,把我断裂的昨天和今天连接在一起。就是这么伟大的一个媒介。
理安寺的一杯茶,我会一直记在心里。
作者 / 唐珊(楼妈)
一步步向前,两手放松,眼前景象慢慢向后流动,大脑和内心的浮躁不断释放,仿佛是在给自己的内心做一次清理,清扫掉所有负能量。
一路上有些清凉,加快步调,直到理安寺的牌匾处,我抬头看到了隐匿在丛林之间的理安寺。
拾阶而上,我有些气喘。当登上最后一级台阶时,眼前一亮,高处亭台处有一古代女子。
她绿裙红衫,手托茶盘,含羞带笑,轻盈飘逸的姗姗而下,和眼前的建筑浑然一体,让人错以为穿越到另一时空。
转过头,亭子里的牛牛已为我们备好热茶。伙伴们一起静坐喝茶,感受这里的建筑、文化、每棵树、每朵花和同伴们的每个微笑。
此时的我看见自己的内心,平静、喜悦、美好。
作者 / 牛牛
拉着和我一样重的拖车,爬上理安寺前的高坡,感觉自己像一只犁地的老黄牛。
来到法雨亭,汗水把衣领和脖子粘在一块,头顶冒着热气,一股能量好像要冲出体内。
依靠在围栏上,微风划过我湿润的脸颊,心里无比畅快。就像打了一下午的篮球,坐在操场上吹着微风。久违的感觉。
聆听山间的鸟叫,还有飞机划过天空的声音。亭边一棵桂花树,在这寒冬腊月,竟然也开花了。花朵是金**的。
法雨泉水滴滴答答滴落在青石板上,水花飞溅,像雨滴一般,在小池塘里划出圈圈涟漪。
回到亭内,摆好桌子。从布包里,拿出一个个白瓷茶杯,轻轻摆放在桌上,茶水温润入杯,静待朋友们的到来。
我在法雨亭等人,也遇见了我自己。
作者 / 艺萱
法雨亭,原是得名于法雨泉,位于理安寺内的一处八角亭。
九溪深处,有一处理安寺。
进入寺内,拾级而上,穿过一座小拱桥,桥下是寺庙都会有的许愿池。看到清澈池水内泛着金色银色的零星光点,便知道这是世间善男信女许下的美好愿望。
只需再上行十步台阶,右转几步便到了“法雨亭”。
烫金且凸起的三个大字映入眼帘,走进亭内,歇脚坐下,低头看到的是脚下的网状线条,我看了很久。
亭中心是一个正八边形,向周围一圈圈扩展,最外圈是八棵柱子支撑起的亭沿,每颗柱子之间用木椅连接。
一行人围坐下来。丑故事的牛牛,竟已提早到达,走了这么远,不仅带了小桌板还泡好了热茶。
一个个白玉般的茶杯摆得整整齐齐,杯内茶汤红亮,热气腾腾。我们每人端起一杯,暖在手里,也暖在心中。
坐在亭内,抬头望去,惊讶地看到在这隆冬腊月,竟然有绽放的花朵,就在法雨亭的一左一右,一边是盛开的茶花,另一边是幽幽开放的桂花。飘来隐约的花香,大家一阵惊喜。
我不禁感叹,这一茶一桂是和法雨亭相伴多年了,也许它们之间早有默契。无论何时何季,暖春抑或严冬,相守相望。
法雨亭修建于何年何月?又接待了多少游客、香客?他们心中各自怀揣怎样的心事?不知是否能够在这安静的寺内和亭内得到一丝安慰或安宁?
法雨亭不语,静静地看着这人来人往,花开花落,冬去春来。
回望时,我看到亭子顶部生发了几颗青绿色的野草。春天真的要来了。
作者 / 滑欢欢
如我所想,一切都是那么的有仪式感。
牛牛在路口等我下车,团团款款迎我入室。“观自在”三个字,在眼前一亮。
木木说,我们这十七个人都聚在一起很不容易,也许一百年才有一次。我突然就被感动了。这次活动太不容易,只有一次经历的机会。
人生的其他时刻又何尝不是如此。都只有一次。
我抛开世间的一切。现在这里只有我。一切都慢下来了。
我慢慢地喝茶,吃饭。我慢慢地吃苹果,把苹果嚼成细渣再咽下去。
我细细地感受谷物的芳香,青菜的香甜,红烧肉的丝滑鲜嫩。一切都是那么的治愈。我用体温感受着它们的内在。
不用再到处寻找有机蔬菜和胚芽米的味道了,它们就在当下,我全部感受到了。我感受到了它们,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午后,我们去户外走路。木木说,每走一步都要数数,从“1”开始数。数忘了不要紧,从“1”重新开始数。
我无数次忘记了数数,无数次忘记了数到哪里,又无数次从“1”开始……我知道,都不要紧,都没有关系,因为我在寻找自己的路上。在路上,就不怕。
我感受到了空气的寒冷,虽然穿着大袄,鼻子仍是凉凉的。但我仍勇往直前。
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理安寺。
热茶早已备在了法雨亭,白瓷杯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竟有人想得如此周到,在我需要暖身子的时候,就有热茶喝了。我油然升起了喜悦、感恩的心。
冬天,理安寺里游人稀少。我们坐下来喝茶,环顾亭子四周:有开得非常惹眼的粉色的茶花,有飘着淡香的桂花,伴随着阵阵悦耳的鸟鸣声。像是一幅春天的景色。
兜兜转转,我看到了济公活佛。我转出寺门外,看见了大片的楠木树林,高大、伟岸、正直。
我发现楠木是有种子的,形状像松子。这是我第一次捡楠木种,第一次认识楠木种。真的很奇妙。
我们踩着石板路回来。继续喝茶,慢慢喝茶,慢慢地感受自己,与自己在一起。
作者 / 赵晓东
走进理安寺,从山腰上的亭子里转身回望,我看到了池边围栏上的石莲花。
走近俯身看它,每个石莲花约摸高40厘米,直径20厘米,上面有细细的花纹,平均地分割出八瓣花朵,花纹顺着石体曲线而下,呈现出一个饱满、优雅、圆润的外形。
在石莲花的顶部,有一方小小天地。一只蚂蚁正游走其上,步伐匆促,不知它从何而来,也不知它为何而忙。
可惜了,在这一方天地,你应该是费了不少的劲才爬上这山顶吧,四周多美的景色啊,你已登绝顶,却不览众山,只道为生活,不知错清风。
圆圆的石莲花,静静地伫立在寺院的围栏的各个角落,任着雨打风吹,春去秋来,人来人往。它自遥遥直立,不斜不倚,不喜不悲,静听世音,安然静默。
作者 / 张莉莉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提笔,无门慧开禅师的这首诗自然流淌于心间,然后一笔一划去书写。是的,就这样一笔一划,好好地写下每一个字。
如同今天早上,一口一口地喝茶;中午,一口一口地去吃饭;下午,一步一步地林间行走。
我尝试着不以“完成”为目的,只是感受这个过程,感受这一个瞬间,接着一个瞬间的展开。
书写的当下,感受这笔与纸的接触,还有脑海中思绪自然地流动。
内观自己,看到此时情绪的起伏,听到周边声音的来去。
且让这一切自然地来来去去,尝试着不被惯性卷入,然后觉察自己的呼吸,自然随顺;身体,安适自在。
在此做个小小停顿,不着急往下写什么,也不被思绪牵着鼻子,惯性车轮向前。
暂停……感受到当下内心有暖暖的感恩升起。
感谢自己虽有诸事待做,也能尝试去“无为”,让自己暂停,感受生命当下的丰满。
也感谢组织活动的伙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被裹挟,一起相约此次“走心”之旅。
想到一行禅师在《正念的奇迹》中所言:最难修行非在寺庙,就在这日常之中……
心怀感恩,继续这“大地上的行走”。
且尝试,让生命如花朵般,在暂停与觉察中,一瓣接着一瓣缓缓舒展……
作者 / 李高昂
一行人姗姗而行,在冬日午后的九溪。
我们走了1500多步,缓步来到理安寺,在寺中的法雨亭里落座休息。牛牛恰到好处的给我们端上了普洱茶,热茶入腹暖意洋洋。
想起木木说到百年一次的相聚,再看看在亭中一同饮茶的每位伙伴,喜悦与感动之情顿时涌上心来。
法雨亭很别致,是一座双层顶的八角亭。
亭中的地面是用石砖铺成的八卦图案,地面中间一块八边形的石砖最为显眼,把亭子分成了八个区域,由中间向外延伸了七层,每个区域由22块石砖拼成。
虽然我并不了解这些数字代表的含义,但看着它,人感觉非常安定。
抬头向亭顶望去,原来也是八卦图案,与地面的图案相互辉映。
看着这一上一下的两幅八卦图,突然感觉像是天与地,而自己就在这天地之间,内心非常感动。
想想这座安静的亭子,几百上千年中,不知道提醒过多少往来人,安定下来看见自己的存在。
这时忽然感受到手指尖有热流涌动,不知是血液,是气息还是其他什么,但可以确信的是它就在我身体里,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
原来真的可以感受到身体的存在,安定下来,回到自己身上,就真的在了。
作者 / 丁纪铭
从未看过满树的桂花在严冬绽放。在理安寺的法雨亭旁,一株金桂静静地伸展枝条,朵朵桂花在深绿色的叶片下悄悄开放。
我们在亭子里喝茶,暖暖的茶汤饮入口中,滑入胃里,身体瞬间温暖起来。
鼻子嗅到了若有若无的香气,是茶香吗?
放下杯子,走出亭外,我看见一株桂树顶着满身绿意,一簇一簇金**的花儿藏在绿叶下,没有秋天应季开放时的热烈,却也有一种浓郁。
深冬的寒意让她内敛,桂花的香气显得淡雅了许多。
记忆里的桂花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她是杭州市的市花,大街小巷都可以见到她的身影。
这样普通又平凡的花儿,我以为只有秋天才会开放,没想到隆冬季节也会开花,惊喜了我的生活。
原来,如果愿意,每个季节都是开放的好时节。如果有心,身边处处都是美景。
好感谢当下的花香暖茶。
好感谢丑故事的姗姗而行。
好感谢一起同行的你们。
周日晚上,我们收到了一位参加活动的朋友发来的文章。她特意腾出一段安静的时间,一个字一个字把自己在稿纸上写下的文字录入电脑中。
我想起她在姗姗而行活动中的分享,她的眼眶有点湿润,声音也有几分哽咽,她说:
“你们知道吗?活动之后,我一直在回想,感觉好像这段时间我就只参加了姗姗而行那一次活动,其他事情我一个都不记得了。那天的6个小时,不是6个小时,那天的24小时,也不是24小时。感觉真的很奇妙,那天怎么能做了那么多事,那一天的时间,好像长度特别长,宽度也特别宽……”
有朋友经历完6小时的体验,感慨地说,如果在每天普通平凡的生活当中,我们时不时能够在一起相聚,在一起互相唤醒,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时时刻刻,不要忘了自己。
是啊,时时刻刻,要和自己在一起。
另一位好朋友和我们分享了她最近生活中的奇妙小经历。
她是一位二胎妈妈,大儿子已经成年,在美国读大四,小女儿刚上初一。
女儿写作文总是有困难,每次向妈妈寻求帮助,她都很烦躁。朋友很恐惧写作,遇到女儿的作文问题,只能上网搜建议,想着赶紧写完就算了。
直到最近,不一样的状况出现了。
这一次,女儿的作文主题是写一种动物。朋友没有立即上网求助,而是选择带女儿下楼散步,沿着河边慢慢走一圈。
她们在途中遇见了一只猫,小猫不怕生,还与女儿互动了一会儿。
回家后,女儿灵感迸发,从小猫联想到曾经养的八哥,回忆起许多和八哥相处的日常,以及她们之间的 情感 。
这次的作文女儿写得很顺利,从头到尾没有向朋友寻求帮助。作文写得很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朋友也从心里觉得高兴和满足。
她说,这得益于上一次的姗姗而行,她尝试着把那一天的状态带到了生活中,产生的种种变化都让她欣喜不已。
期待下一次,再与你们相聚。
一起回归真实的生命,感受当下的美好。
一起姗姗而行,发现生命之美。
-End-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江淹别赋有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分别之情总是复杂而难言。若是平铺而直述,则易失之太露;至于曲折隐讳,恐有晦涩难解之虞。然而优秀的诗家每每可以从容下笔,借景抒情,在自然贴切的表现中,洋溢才华。李白以浮云写游子欲行未行之意,用落日表故人依恋不舍之情,意象生动,千百年来,秀句美言,犹让人朗朗上口,反复玩味。苏轼与侄书中有言:「凡文字,少小时需令气象峥嵘,彩色绚丽。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丽之极也。」苏轼作此词时,年近四十。他以成熟之笔,平淡之言,将恼人的离愁,并知识分子忧国感时之痛,交融于短短五十余言中,「情景合一」便是个中妙处。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境界,文字的感染力,便易使读者产生同情的理解,从而进入词家的内心世界,领略他的快乐与忧伤。
这上片写的是送别述古途中之景。一起首诗人便用即景之笔,景中动静相互交错,真情挚意全在其中。舟船启行,渐去,心中难舍化作频频的回首。顾念之间,忧愁横亘的远山,起伏的尽是舟中人的心头乱绪。杭州的居人已不见,只见杭城的身影,也渐渐地远了。然而往事历历,又如在目前。述古在杭州任内爱民如子的措施,和离去时对杭州「居人的眷顾尽在行间」。含蓄不露的表达,宋词的婉约就在其中。若再以欧阳修踏莎行末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来赏析此处,六一居士写的是送行者别情依依,痴立怀远之态。其实,「行人」早已是眼中所不见,可是思念之心却可以望穿春山。而本篇「居人」虽言不见,实则一直在心中。虚实相生,更添意味。接着诗人写的是临平山上的塔。此句直可谓信手拈来,幻想奇特。有道是「情近乎痴而始真」,山上亭亭而立的无情物,竟引得诗人痴人痴语,在「谁似」中,慨叹自己未如塔中高而能望远,再目送述古远去。况蕙风曾言:「『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拿来检视诗人这番痴心天真,真是恰到好处。不过,也像前句的似虚若真,「谁一似」其实也反映诗人藉无情之物反衬自己心非木石 ,面对别离又岂能无动于衷?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下片则述归来怀念之情。友人既已远逝,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凄清是此夜的风,吹得枕头寒冷,令人难以入梦。俞伯平先生评李后主清平乐「路遥归梦难成」说:「梦的成否原不在乎路的远近,却说路远以致归梦难成,语婉而意悲。」此处「一枕初寒梦不成」、「秋雨晴时泪不晴」亦同其理。仔细探究,诗人笔端有泪,凄入心脾,惜别深情显露在外,「志士独悄悄」之叹隐而在内。荧荧残灯斜照处,惜别心伤的词家,梦何以不成,泪何以不晴的原因,除了思念,恐还是忧国伤时所致。
作品中的忧愁风雨,是真情实景,更是两人所处时代环境的写照。此后五年,密州、徐州、湖州都有他的任所,而「乌台诗案」更逼得他入狱,罪几至于死。后来虽侥幸免于一死,迁徙谪居的岁月在黄州延续。「初寒」有他对政治环境的敏锐感受,因而有理想难成之叹。但是,苏轼并非消极的悲观主义者,从这阙词的声情来看,他未用呜咽之音写心中的悲伤,平声的「庚、清」韵,透露了此歌哀而不伤,自有一份平静的力量。这力量何来?来自他性格中乐观积极的精神,当然也来自「长者、知音」的深情提携与鼓舞。友谊之光,一如暗夜下的孤灯,其光虽弱,依旧是前程的明引,让自己凭借着它,在暗夜中,不断前行。
国内一个著名的情感女专家叫什么 名字两个字
两个字的专家有:情感作家苏芩、心理学博士黄菡、挽回爱情行业创始人康纳、主持人涂磊、
日本有一个著名的话剧团--两个字的叫什么??你要找的是宝冢吧?宝冢歌剧团
我是不太了解~~~但是在日本相当有名。。黑木瞳天海女王曾经都是宝冢歌剧团
介绍里很详细~~
:baikebaidu/view/230784htm
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或是诗人,一个名字是两个字,一个名字是三个字李清照 秋瑾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著名这两个字改成别两个字李四光是我家杰出的地质学家。
著名改为杰出
中国最著名的钱币鉴定专家叫什么名字?钱币界最知名的当然是华光谱啦,他是当代钱币界的权威。至于鉴定嘛,找当地的专家就行了,
中国最著名的钱币鉴定专家可不是轻易请到的哦。(方便的话上上)
广什么州,填两个字,是杭州著名的风景区名,使前两个字为我国南方一省名,后两个字为浙江一地名
填西湖二字前为广西,后为湖州
有一位著名的盲人钢琴音乐家叫什么名字?名字是两个重复的字,但我忘了那两个字是什么,郎朗?
两个字的情侣名,叫什么好酒豹
厌遇
妄情
强硬
傲妄。
花客
沐音
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些著名的城市~花城--广州
水城--苏州
江城--武汉
泉城--济南
榕城--福州
蓉城--成都
山城--重庆
冰城--哈尔滨
春城--昆明
日光城--拉萨
石头城--南京
陶都--宜兴
瓷都--景德镇
中国城市别称
广州———花城,羊城
重庆———山城,雾都
湘潭———锰都,莲城
重庆———雾都,山城
长沙———星城,潭城
成都———蓉城,锦城
昆明———春城,花城
武汉———江城
上海———淞沪
金华———婺城
承德———热河
莆田———荔城
潮州———凤城
济宁———任城
徐州———彭城
大同———平城
嘉兴———禾城
安庆———宜城
西昌———月城
抚顺———煤都
扬州———芜城
宜兴———陶都
杭州———武林
温州———鹿城
衢州———柯城
蚌埠———珠城
泉州———鲤城
漳州———芗城
许昌———烟城
惠州———鹅城
柳州———龙城
泸州———酒城
内江———甜城
个旧———锡都
金昌———镍都
青岛———岛城
烟台———港城
曲阜———圣城
东营———油城
湘潭———莲城
衡阳———雁城
福州———榕城
大连———滨城
长春———车城
十堰———车城
苏州———水城
厦门———鹭城
鞍山———钢城
呼市———青城
哈市———冰城
吐鲁番——火洲
哈尔滨——冰城
景德镇——瓷都
冷水江——锑都
齐齐哈尔—鹤城
潍坊———风筝城
拉萨———日光城
石狮———服装城
聊城———凤凰城
瑞丽———小香港
曲靖———麒麟城
拉萨———日光城
南京———宁,石头城,金陵
延安———革命圣地
绍兴———越,蠡城
太原———并,龙城
济南———泉城,历城
南昌———洪城,英雄城
包头———鹿城,草原钢城
中国城市别称
杭州--杭城
宁波--甬城
温州--鹿城
绍兴--越城
嘉兴--秀城
湖州--湖城
金华--婺城
衢州--柯城
丽水--莲城
舟山--岛城
济南--泉城
大庆/东营--油城
南京--石城
常州--龙城
徐州--彭城
上海--申城
成都--蓉城
平顶山--鹰城
蚌埠--珠城
福州--榕城
广州--羊城 花城
深圳--鹏城
佛山--禅城
潮州--凤城--瓷都
哈尔滨--冰城
长春--春城
吉林市--江城
樟城--南昌
十堰--车城
青岛—岛城
烟台—港城
重庆--山城
武汉--江城
长沙-星城
湘潭-莲城
洛阳-花城
郑州-绿城
安庆--宜城
太原--龙城
柳州--龙城
南昌--洪城
南宁 ——邕城
西安--古城 唐城 汉城
常德---柳城
北京--首都
鞍山-钢都
自贡-盐都
抚顺-煤都
重庆-雾都
衡阳--雁城
求国内著名的狂犬病专家您好!我知道的权威的有2位——微观研究狂犬病毒的严家新教授;巨集观关注狂犬病学的祖述宪教授!您可以登陆严家新科学网部落格!严家新是博师生导师他直接研究狂犬病毒活性和分子学,他的部落格中有着几乎能排除你一切顾虑的知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①,轻烟老树寒鸦②,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残霞:晚霞。
②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赏析〕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於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麼高明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122927htmlsi=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