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情到浓时,因势利导。
教师选择视频材料和文本素材的目的就是能引起学生共鸣,那么在共鸣之时,老师要做的不是突兀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而是因势利导,使这种情感升华并能直截了当的影响学生自己的行动。
就拿隋老师的课例来说,我觉得整体水平很高,如果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顺畅性上提点自己的看法,反思后我觉得可以这样:钱老的观影视频材料选择的很贴切,那么在观影任务后,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一个很强的共鸣——钱老的爱国情怀感染着每位学生 ,中国的人才危机着每位学生的神经。这时可以进一步抛出问题:那么作为一名有担当中学生,你打算怎样以你的实际行动表达你的爱国情怀?引导孩子们,作为中学生的他们最重要的就是踏实学习,立志成才,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第二,情要有力,理要通俗。
情感的共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和渗透的有力铺垫,情感的抒发要有力量,有力度,但是道理的渗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过空过大。
我曾经了解了一些初四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大多数孩子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考上高中,获得更好的人生跳板;也有孩子觉得自己的出身贫寒,缺乏信心;也有孩子觉得自己考不上高中,想放弃学习。因此针对部分同学出现的负面情绪,在讲人生价值时,我特意选取了一段视频,是《超级演说家第二季》中获胜者刘媛媛关于《寒门贵子》的演说。
刘媛媛说:“当我们遭遇失败的时候,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为出身上,因为,家境不好并没有斩断一个人成功的所有可能……”“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
视频播放完后,班级里有了短时间的沉默,我没有打破,因为我相信总会有某句话语还回荡在他们的耳际。稍许片刻后,我告诉孩子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当我们失意时,当我们想放弃时,当我们迷茫时,我们都要相信梦想,相信努力的意义,相信遗憾比失败更可怕!趁还来得及的时候,不要给自己的初四留下遗憾,不要给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整堂课下来学生们的情绪是饱满的,我没有喊口式的教学,而是由小道理中渗透着大智慧,引发学生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自己实际行动的思考。
第三,情感教育,重在传递正能量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作为教师,我们应教会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社会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在价值观的引导过程中注重传递正能量,使正确的理念无痕的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在讲《独特的民族区域自治》一节时,我很自然的引出了当时学生关注且有教育意义的中日之间冲突事件,特别渲染了船长詹其雄的故事。
“詹其雄事件”告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面对国家和领土完整的问题时,是毫不含糊的,是不会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牺牲祖国和民族的利益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坚定回答。
学生被詹其雄朴素的言行感动,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学生们表达了对詹其雄的钦佩之情和中国人应该不卑不亢,不做有损国家尊严的事的态度,并针对社会上不理性的行为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有感知,有内化,有升华,可见正能量的影响是深远的。
思品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最终是要落实到学生的实践中的,有位意大利教育家说过:“我们看了,我们忘了。我们听了,我们不记得了,我们做了,我们终身难忘。”在初中思品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情感的熏陶和无痕的渗透中达成。
1、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教学三维目标中的其中之一。
2、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生活的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3、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还强调科学的价值与人文价值。
我觉得,对于“谁爱我,我就爱谁”的情感观,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 现实性:这种情感观可能会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只是追随对方的愿望和决定,容易陷入情感上的被动。考虑到现实情况和自身情感需求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2 自我认同:这种情感观可能会出于要取悦对方或追求人际认同感,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性格、兴趣等,渐渐地失去了自我认同感。更加健康的情感观是在保持自我认同基础上,理性地进行关系生活。3 价值观:情感关系有很多因素组成,包括对生活价值观的认同,对爱情的确定性以及相互扶持的精神。只有双方对生活价值观的统一才能建立起深刻而健康的情感信任。4 人际关系:情感关系包含着双方的多方面因素,其中人际关系也是重要的一环。如果双方不能建立起健康、平等、互有尊重的人际关系,那么即使有爱,这种关系也难以持久。5 心智成熟度:如果任何一方缺乏基本的心智成熟度,那么即使是真爱也难以持久。在情感关系中,需要大家都保持内心的成熟与思考,才能建立出健康的情感关系。综上所述,“谁爱我,我就爱谁”不是很成熟和健康的情感观。情感关系是需要建立在双方平等、自我认同、价值观等基础上,才能长时间稳定地持续发展。
朱慕菊副司长的回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教育思想,不必要每堂课都去贴标签。我们对朱司长观点的理解:第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发展的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爱护,爱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第三,高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所特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新课程调整更新了课程内容,编写了一批富有时代精神的教科书,增加了多元文化主题,如环境、贫穷、缉毒、国防、安全、战争、金融、税收、保险、廉政、爱滋病、中医药等;化学实验初中增加了77%;物理实验初中增加了53%,高中增加了68%学校终于开门了,学科教育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实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强调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第四,关注学科的特点与文化内涵。人文类学科与科学类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数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数学知识的发生、生成、传播而在特定的数学共同体内积蓄下的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和启迪价值的数学思考方法、数学思想观念及数学精神品格等,这些都属于数学文化。具体而言,数学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首先,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于数学并非对客观事物或现象量性特点的直接研究,而是通过相对独立的模式的建构,因而它有重要的思维训练功能,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尤具重要意义;其次,数学学习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智,需要数学地思维,因而其对于人类理性精神的养成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再次,数学看起来似乎与价值判断无关,然而数学依然具有至高无上的善,数学学习同样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比如探索过程中的执着与坚韧;比如论证过程中的务实与谨严;比如数学规则推导过程中的理智与自律;比如数学创造过程中的开拓与超越,甚至于耐心、责任感、敬业品质、民主精神等。正是这些,见证着数学更为深沉的文化力量,使数学可以超越知识本身,找寻到更为朴素、更为丰富,也更为动人的内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