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教育中,以它为主线,引发了现代教育理论课程的改革,并出现了很多有关的新教育理论,理念。如:生态教育理论,合作学习,多元智力理论…那么,我们怎样落实新课程?毫无疑问,能否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衡量尺度就是要看我们所进行的新课程是否实现了新课程的目标。所以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必然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那么要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呢?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涵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热情、动机,更是指丰富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此可见,它可以涵盖原来思想教育目标不能包括的情绪、意志、兴趣等各种情意目标,体现了课程目标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关注。
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落实新课程标准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新课程标准能否得到有效落实、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否真正具有意义。 (一)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果着眼于目前,则会让学生情通理顺的自觉地进入学习、探究的专注状态,学生会觉得学习不仅是乐事,而且会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会把通过学习、探索当成实现其价值的手段。 (二)使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 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其价值实现是直接相连的,教师的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上。当学生在新课程课堂上收获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时,正是其进入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收获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之时,而这种状况会带给教师极大的欣慰满足感。而且,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使教育教学过程由师生间的智力交往过程转化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 (三)使新课程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如前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标的灵魂,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实现了这个目标,就会使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新课程更会因此而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迷人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既然新课程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么,为了有效落实新课程,就要进一步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一)开放、生成,让教学精彩起来 所谓开放主要是指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更关注课堂上所蕴含的教学资源。通过“敏锐的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来促成教学的动态生成。开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只有开放,师生才能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才会处处有思维的火花、精彩的表现。 (二)合作、互动,让教学生动起来 合作是互动的前提,只有师生、生生的教与学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才会进行有质量的互动。互动的核心是整合教学过程的各要素,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生动起来。 (三)激趣、启思,让教学深刻起来 探究的兴趣是引起探究活动的前提,在兴趣驱使下的思维的活跃状态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佳状态。兴趣的引发要靠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同时,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特定的情境内,教师的巧妙点拨、灵活引导,会使课堂教学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价值观与价值观的相互启发与提升的过程中深刻起来。 (四)重置情景、角色扮演,让学生主动起来 重置情景、角色扮演,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方法就是让学生模拟生活,学习情景,让他们在特定的学习,生活情景中去感受、体验和表现。把感觉充分营造出来,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五)尊重学生、鼓励创新,让评价多元起来 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评价往往会决定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学生学的状态与教师教的状态如何。往往一堂课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不当的评价造成的。不当的评价会使教与学双方均不能进入状态,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无趣,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了。而恰当的、鼓励性的、引导性的评价却会有力地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因此,新课程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总之,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必然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是不言自而喻的。但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①让你的言行保持一致: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样子,所以言行一致就是榜校的力量。②让孩子知道不管怎么样,父母是爱你的:千万不要让孩子认为自己被抛弃了,父母不爱他们了。这种做法是最不可行的,伤害也最大。
无论何时,请伸出你关爱的双手,给予孩子温柔的指引,并认真地看待孩子的情感。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应当建立在同情、关爱和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之上,任何时候改善亲子关系都不晚。科学地进行情感引导,做孩子最好的良师益友!
昨天我们讲了对于2到3岁的孩子,打孩子是最不明智的教育方式,这不仅会损害孩子的学习能力,还会教唆孩子使用暴力。家长常用的暂停活动法也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2到3岁的孩子还不理解暂停活动法的意义,父母应该以谈心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打不得处罚不得那当孩子发脾气时怎么办?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发脾气是正常的发育现象。其次孩子在发脾气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发脾气时,一定不要当众管教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到羞耻和愤怒。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孩子带到一边,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尊重自己的感受的,然后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让孩子知道你会帮助于他,充分体谅孩子的情绪。
说完2到3岁的宝宝该如何进行情感引导式教育,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对4到7岁的孩子,家长该怎么运用情感引导式教育。
4到7岁的孩子
4到7岁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自控能力,也适应了身边的环境并开始显现出真正的个性来。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父母,主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孩子不断变化的需求来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
如果说孩子在3岁之前哭泣,父母会觉得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这时候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都不是很好,哭泣可能是他们表达需求的最好方式。但对于4到7岁的孩子父母来说,如果这时候孩子再动不动就哭,那就是软弱和没有自制力的标志。
但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哭泣也是很正常、很健康的行为。在孩子痛哭一场后,会更容易和父母诉说自己的心情。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哭泣,那就相当于丧失了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大好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