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乡的诗朗诵

关于思乡的诗朗诵,第1张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 夜 作 〔唐〕高 适

慈母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人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乡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两岸局势紧张,两岸处于隔绝状态,禁止任何的交往。许多人的怀乡思亲之情无法表达,他们便借助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怀乡思亲之情。随着这种文学现象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抒发自己怀乡思亲的文学题材——乡愁文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参考资料:

-乡愁

思乡诗词的鉴赏

1、了解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思乡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常见情感:1.羁旅愁思 2 征人思乡 3 思亲念友 4.闺中怀人

 常见意象: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1.月——思乡的代名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是最常用的笔法,还可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5、柳

①、“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 留恋、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6、燕

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7、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8、双鲤:代指书信。

9、桑梓:家乡,表示怀乡之情。

10、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11、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12、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其他信息

梦境。“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家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节日。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声音。芦管声、乌鸦声、笛声、杜鹃声、角声。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

1.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 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景和情的关系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更加浓溢的情思。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3.衬托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双调] 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实战练习

1、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南乡子[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 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

②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③"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案:①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

②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③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3、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4、山 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这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南宋沈义父又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结合全诗和前人的评论,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及其情、景结合的艺术。

答案:这首诗主要是抒发了诗人旅愁思归的思想情感。诗的一、二句抒情,三四句写景,以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来衬映诗人的旅愁思乡之情。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使全诗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5、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答:1)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2)“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6、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7、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8、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和思乡之情。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乡愁》朗诵技巧

任何艺术都存在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就文学作品而言,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念和理论:一种是重内容轻形式。中国文论史上韩非子是个极端的反形式主义者,清代的袁枚认为“意似主人,辞如奴婢。”在欧洲古典文论中无论是“再现”说还是“表现”说,就总体倾向而言都是重内容而轻形式的。他们认为形式和内容虽然互相依存,但两者不是平等关系,而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只是消极地服从于内容。另一种是形式主义,从俄国的形式主义、以及后来的捷克与法国的结构主义和英国的“新批评”派等文学观念之中,都将艺术形式推到了极端化的地步。这种纠结在文学作品本文与语言、内容与结构、理念与叙事上的纷争,显然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正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首先要强调内容对形式的决定性作用,但同时又不能忽略形式创造的价值与意义。形式创造始终是艺术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换句话说没有内容的形式是形式主义,而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状态孔子称之为“文质彬彬”,其实讲的是一种艺术的和谐论。

跳出文学的框架,朗诵艺术中谁是内容谁又是形式呢?我觉得作品所描述的内容:包括思想情感、旨趣意蕴、故事情节、结构布局、遣词造句等等都是朗诵关照的内容,同时也包括了文学中所称为形式的那一部分,例如叙事作品的叙事结构、诗歌中的节奏美、建筑美等。

《乡愁》的朗诵把握住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从内在感情上抓住了作品浓浓的思乡情怀,诗歌意象上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寄托了作者绵长的乡关之思和忧切的家国之情。乡愁是中国文人普遍关照的一种传统心理体验,化做情绪容易,捕捉具象困难,但作品中的乡愁确是实实在在的人事情怀,自然天成,质朴无华。朗诵者也已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口吻,在舒缓沉郁的节奏中开篇,在波澜将起处收束。特别是诗的前两部分,没有语势上的大起伏、节奏上的大波动,将景与物,人与情以一种忧思感伤的情绪说出。《乡愁》的文眼可以概括为两个词,一个是“距离”一个是“无奈”。“邮票”和“船票”勾勒出空间的距离,“坟墓”是阴阳相隔的生命距离,“海峡”则是故土难归的心灵距离。前两种距离尚可有“寄托”,生命的距离也是命运的必然,只有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灵距离才是最大的煎熬和最深切的无奈。所以在处理时,后两部分摆脱了平铺直叙,感情的闸门开启,充沛的情感喷涌而出,一发不可收,直到喊出那胸中积聚以久的块垒,朗诵者的感情几近失控,声音中充满了渴望、无奈、悲哀甚至愤恨。

朗诵表现“距离”的手法值得称道,距离产生在两端之间,因此由两个人同时朗诵最能表现出距离感。一个声部是男声的厚重,一个声部是女声的凄婉,空间的互现人为的造成了这种距离感。另外女声的角色又和作品中的母亲、新娘、大陆等意象相对应,更增强了这种距离感的真实和具体。

朗诵时两人首先分别朗诵一遍全诗,没有交流,仿佛是两个不同时空下的人在各自抒发自己的情怀,一个站在大陆的海边翘首,一个站在阿里山的山顶眺望,拿交响乐作比,此时像极了交响曲里的呈式部,将主题呈现,不是一遍而是两遍。紧接着第二遍两人交错朗读,类似于演唱时的二重唱,一句一句交替进行,这时的朗诵就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朗诵的节奏美应运而生,这是单人朗诵所达不到的效果。朗诵的最后部分,两人合诵了最后一句“大陆在那头”,将整个作品以一种恢宏的呼号推向高潮,整个朗诵由于二人的协作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形式美,很好的体现出了“距离”和“无奈”的文眼,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以闽南方言朗诵的女声部。方言朗诵出现在正式舞台上的机会并不多,但是方言类节目却在舞台上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不想重提方言的存废争执、也不想拿出推普与保方的矛盾这一老调话题,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一回事,我的观点是:推普自有推普的道理,但方言更有方言的魅力,二者是可以井水不犯河水的(大部分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弘扬民族文化、拯救文化遗产的字眼出现在“方言”之前让人不舒服,因为人人都知道,文化需要弘扬的时候,遗产需要拯救的时候,也是它们行将就木、奄奄一息的时候。佩服这个节目的策划,能想出这个点子,用余光中先生所熟悉的闽南方言,用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来处理这篇作品,毕竟作者思念的故乡不是银装素裹的北中国,不是丝竹细雨的江南,也不是粗犷豪放的陕北,作者思念的是操着浓重乡音的一衣带水的闽南故乡。古人云人生有三大乐事,他乡遇故知便是其一,而乡音又是最显著的标志,听见乡音似是故人便是人生最大的快慰,这是不曾远游没有漂泊过的人所难以理解的情感。余光中是这种情感的集大成者。无论方言的韵律是否优美、方言的平仄是否工整,方言的调值是否生硬,在这时,在《乡愁》的朗诵过程中都变得不再重要,就像意大利的歌剧用中文来唱怎么听也不是那个味儿一样,我相信许多人在心中默读乡愁的时候,是非用家乡话默想不可的。这里没有传播文化的责任,没有促进交流的义务,甚至没有保护和传承的动机,有的只是表现内心世界的需要,而表现得最佳形式无外乎用内心最想说的话,最自然的方式流露,方言是不能回避的文化承载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719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