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格存在缺陷。在经常吵架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中会存在自卑、敏感、胆小,甚至是暴躁;大人的每一次肆无忌惮的吵骂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强烈的刺激,导致他们越来越敏感,而且这种环境孩子长期感受不到爱和快乐,时间久了性格越来越内向,产生压抑和自卑感。
2、对人生充满悲观。大多数父母发生争吵时,心情低到谷底,对自己的孩子缺少宽容和耐心,此时的孩子极易会成为父母泄愤的出气筒。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被一点点磨平,与其他在正常家庭成长的孩子比起来,倾向用消极的态度处理问题,沦为一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
3、对家庭产生恐惧。夫妻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夹在其中的孩子深受其害。会在父母争执时缩在墙角,会在父母大打出手时痛苦哀嚎。时间长了,孩子对父母的`关系就有些疏远,放学后磨磨蹭蹭不想回家,害怕听到父母吵架,害怕看到父母拳脚相加。
4、难以处理人际关系。许多孩子都是跟大人学,或者大人教着去处理人际关系。处于长期争吵的家庭,善于模仿的孩子学会了用辱骂用拳头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纷争。长时间后,身边的玩伴逐渐疏远TA,让TA难以相信人和人之间会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没有信心去和别人融洽相处。
5、感情冷漠。吵架的夫妻在难以继续生活的情况下会选择离婚,孩子就成为父母离异的牺牲品。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听惯了单亲妈妈或爸爸对另一半的控诉,多半对婚姻抱着悲观的看法。到了该谈婚论的年纪时,宁愿单身一辈子,也不愿找个天天吵架的另一半。即使应父母要求结婚,婚后也多冷漠,没有爱心,也没有责任心。
相信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也是很多家长感到无奈的事情。很多夫妻没少为教育孩子吵架,你说他的不是,他说你的不是,现在很多父母都处在这一问题的水深火热之中。对于这种情况,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父母教育孩子时吵架的建议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父母教育孩子时吵架的建议
1、谁最固执谁先教,对方教不好你再教。
避免在同一时间用不同的方法教孩子。面对孩子同一问题你这样教,他那样教,这种教育没有任何作用,反而让孩子更蒙。
我与我爱人之间就是,例如:她觉得孩子小的时候不管严和不打不行,她在面对孩子问题时总喜欢抱怨和训斥。而我认为这样教育对改善孩子的问题起不到作用,而她固执又坚持这样做。最后我就作了如下决定,我对他:如果你认为你对,那你先教。等他处理孩子一个问题一段时间还不见效果时我就跟爱人说:你在孩子这一问题上的教育到此为止,事实证明你的方法行不通,现在让我来教。不久,孩子问题就真的改变了。
从那以后,我与她教孩子有冲突时我就采取“谁先固执谁先教,对方教不好了,我主动来教”的策略,效果很好。相互不但不会产生正面冲突,孩子接受到的信息也不会混乱。
2、当你看到爱人教育的方式不对时,不要当孩子的面指责对方教育的不是。
即使你明知道孩子妈妈这样做和骂是错误的,也不要这样做。避免在孩子面前指出对方错误和揭对方的短。这样能更好保护另一方的教育威信,而不会让孩子理直气壮“闹革命”,甚至更不理会父母的话和顶撞。孩子不在的时候,与爱人谈话时,你再谈到教育的问题,好好说说你的看法与建议,这时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对方也会更虚心的接受,而不是固执争吵,在孩子面前损对方的脸面。
父母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的过错,会大大增加双方今后教育孩子的难度。
3、不要赌气,不要对方不教,你生气时你也不教——破缸子破摔。
教育孩子的责任对父母双方来说不是各自50%的责任,而是双方都是100%的责任,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这是非常要命的。当对方赌气不教孩子时,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对方不理事,也放任孩子不教,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不管对方教不教,教得好不好,都要积极主动的承担起自己百分之百的教育责任,这是作为父母教育者的根本责任。
我们家教孩子时我也是坚持这一条,我记得儿子上一年级前两个月,每天都要接送儿子到校和回家,我要上班,她又没什么事,我就叫她接送,可她总是经常不愿意。这时,我没有象大多数人一样赌气而不管,我就自己抽时间接送,不抱怨也不罗嗦,不因对方不教而赌气,自己承担起作父母的责任。
4、当夫妻间因两人或家庭之事吵架或打架时,如孩子在现场,应顾及到孩子的心理反应和感受。
不要只顾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应停止夫妻间的争吵,同时应及时给孩子谈话,告诉孩子刚才与爱人之间争吵的原因或具体事情,告诉孩子吵架对事不对人,让孩子能客观的看待问题。
我与我爱人之间也有过几次激烈的争吵,还打过两次架,我也是这样来处理的,因此,孩子的成长没有因此受到多少或长久的影响。
5、夫妻两个多看一些相同的教育书籍和一起去听专家讲座
就算是开家长会和去学校找老师也尽可能一起去,这样我们能更好的借助第三者的力量来影响家里的那一位,而不要通过自己的话语强行来改变对方。这太难了。结婚久了就有很多人有这种感受“这个世界上,我们最难改变的是离我们最近的人,就是爱人”,我们应借助其它力量来影响另一方。
看相同的书,听相同的课,一起参加家长会都是好办法,慢慢的俩个人的看法就会趋向一致,当俩人教育观念和行为一致时,教育孩子也会因此变得简单,孩子的成长就会变得出奇的顺利。
父母吵架对孩的子伤害
父母是孩子的养育者和保护者,是权威和安全的象征,父母一旦在孩子面前失去尊严,就不仅是自己失去脸面,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严重的创伤。
糟糕的是,很多失去尊严的情况恰恰就发生在家人的争吵中,发生在孩子眼面前。当夫妻中的一方受到另一方攻击和羞辱时,一旁的孩子也同时受伤。
由于孩子对父亲和母亲都是爱的,不愿公然去恨其中一个,也不能公然去同情另一个,他的内心会非常内疚、无助。而夫妻争吵中的相互指责、贬低,更会给无法判断是非的孩子造成迷茫和焦虑。父母的权威形象被毁掉了,他不知道还能不能信任父母,不知道该听谁的,也不知道下一刻还会发生什么。
父母在争吵或者冷战时,家庭笼罩在恐惧、压抑的气氛中。但孩子并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也不理解大人之间微妙的言语,看到父母阴沉的脸,不知道他们到底怎么了,有时会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成天提心吊胆。
常年生活在这种气氛中的孩子,人格极易扭曲。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什么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只是亲情的缺失,更为主要的是,这样的家庭通常会伴生着更为复杂的关系,容易生出更多的冲突,使孩子内心陷入混乱和不安。
由此可见,即使是表面结构正常的家庭,如果内部关系不和谐,孩子也很难有健康的精神世界。
夫妻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在性格和价值观上必然存在差异,家庭内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夫妻争吵很正常,很多时候争吵也是交流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争吵严重伤害到对方的感情,就会成为包括孩子在内的整个家庭的灾难性事件。
父母吵架怎么降低对孩子伤害
第一,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物理隔绝是最有效的方法,只要争吵发生,只要孩子看到,影响无论如何都是有的。但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争吵往往是突发性的,很难有“有预谋的争吵”。争吵一旦发生,说明情绪已经失控。情绪既已失控,就很难考虑到孩子。所以,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最好是防患于未然,孩子在场的时候,不要谈论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争吵的苗头刚一出现就要立刻打住,至少夫妻中有一方要有这样的气量。
第二,对事不对人。争吵往往是由对一件事的争论开始,当争论上升为争吵时,夫妻中理智尚存的一方一定要提醒对方,争论一件事是为了解决这个事,而不是为了分清谁对谁错。分清了又能怎样呢没有谁要受到惩罚,家庭不是法庭,没有谁必须为一个事情的后果负责。一个家庭出现任何问题大家都要共同担当,把事情解决好,而不是推卸责任,把自己撇清。不要把争持当成权力之争,不要把社会上权力争斗所用的暴力、奸诈、谎言、凌辱等等手段用在家里,家是有爱的地方,有爱便要彼此尊重,有尊重便不会情绪失控。就事论事,不要攻击对方人格,这样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如何在争持中保持尊严,保持理性,控制局面的榜样。
第三,克制情绪。当你预感到情绪急剧膨胀,局面即将失控时,最好立即停下来,暂停10秒。也许就是这10秒的停顿,就能让彼此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能够稍微清醒一下,把即将发生的过分的言行控制住。关键时刻,如果有人能以冷静的语气喊出“停”,也许这架就不会吵下去了。
第四,不能动手。无论什么原因,一旦动手,便意味着暴力升级,对整个家庭的伤害都将无法估量。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被伤害一方绝不能姑息,一定要让对方知道这是不可接受的。你处理这件事的态度,不仅影响到现在孩子的安全感和人格健康,还将影响他将来与自己家人相处的方式,影响他一生的幸福。
第五,不要牵扯进孩子。有时候父母的争吵会涉及到孩子的养育、教育问题等,孩子如果感觉到自己是父母争吵的矛盾之源,他会产生罪恶感,会认为“都是因为我,要是没有我,这个家就安宁了。”有些孩子会因此出走,轻生,或者作出自戕的举动,这绝不是父母想看到的。
第六,不要把孩子当武器。有些父母会利用孩子来攻击对方,“你从来不管孩子”“你为孩子做了什么”“孩子这些毛病都是你惯出来的”“都是你把孩子教坏的”等等,当一方用孩子来攻击另一方时,对孩子的自尊也是打击,他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并且由于自己的不好造成了父母的矛盾。
第七,不要让孩子当裁判。对孩子来说,爸爸和妈妈都是他最爱的人,他不希望看到这两个他最爱的人相互伤害,更不愿意在两个人之间作出评判和选择,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来担当裁判,这对他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第八,吵后弥补。要意识到孩子对父母争吵的感受,即使夫妻争吵不可避免,吵完之后也要及时收拾战场,修复创伤。千万不要以为争吵是理所应当,习以为常,吵过之后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这会让孩子误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就是解决冲突的正确方式。夫妻间的和解有自己的方式,往往发生在孩子看不到的时候,孩子只看到争吵,没看到和解,这个过程对他来说就是不完整的,他就只学会了争吵,没有学会和解,内心会有极大的困扰和焦虑。所以,要坦诚地对待孩子,解释你们为什么争吵,向孩子表达歉意和安慰,告诉他父母的争吵与他无关,同时表示爸爸和妈妈已经相互谅解。
1 对教育孩子感到很无力怎么办
2 15句家长不能对孩子说的话
3 父母教育斥责孩子的技巧有哪些
4 父母教育孩子有分歧的5个方法
5 父母教育孩子发生分歧怎么办
我想应该是的。因为我就经历过。我现在在公共场合就连说句话也不敢大声说,更别说是什么行为了。有时候一个人待在家里也非常的害怕,尤其是天黑了。不过打开电视或者听音乐,只要有响声就会觉得好一点。因为感觉那样更安全一点。打雷也害怕不敢靠近窗户。会躲在一个角角落,因为感觉那样更安全。
家里经常大吵大闹,很容易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孩子会错误的认为父母争吵都是因自己而引起的,很易有负疚感。
在我离婚前,三天两头吵。孩子的爸爸总是斤斤计较,睡到半夜还叫醒我,说孩子把被子翻开了。最伤孩子的是七年前,当着孩子的面差点害死我。这个阴影始终留在孩子心里,难以磨灭。那时候孩子在学校很孤僻,易怒,偏激。
离婚后,家里恢复平静。我又接触了心理学,还走进父母专业课堂学习,然后去耐心的关心孩子,用爱耐心的滋养。坚持让孩子学街舞(舞蹈可以疗愈印痕)。正好代理的水果味金嗓子喉宝,尝试孩子卖,培养孩子的财商。即锻炼提高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又懂得挣钱的不易。我也积极学习,和疗愈印痕。所以现在,我的情绪平稳,孩子也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
相反的是,一熟人,两口经常吵架,或冷战。两口因此互相置气而把孩子独自撇在家里。孩子现在学习成绩不理想,不善表达,没有主见。父母始终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只是一味指责、抱怨孩子不爱学习……
所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重要!
只能选一个的话肯定是后者对小孩的伤害小一些…父母吵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小孩还可以理解…最重要的是那还有还可以挽回的余地,都有工作要生活,不可能整天坐在家吵架吧…年轻气盛吵吵过去就没事了!而如果父母离异了对小孩的成长、人格的完善及以后整个的社会生活都会有很大的伤害,长大后那是小孩内心深处不能原谅的…
我羡慕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一代的婚姻生活,生活平淡无奇,但却处处充满爱,而父母这一辈的婚姻,似乎,不太一样;争吵、谩骂,吵架时嚷着离婚,但真让他们离婚,他们似乎都没有行动了呢,说离婚对孩子不好,离婚是两个大家庭的事,为了孩子先这样吧 得过且过吧。
其实我不太明白,孩子在父母的争吵中成长,真的好吗?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中成长,真的好吗?小时候对于父母的争吵她无能为力,只希望能用哭声来换取父母的休战,长大后对于父母的争吵不休她无从开口劝阻,她开始想要逃避这个争吵不止的家,想要远离这个让她觉得无能为力的家,逃离这个没有爱的家。
在朋友说起结婚纪念日、情人节时他们的父亲给母亲准备的礼物和过节日时的浪漫,她沉默了,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他们过节,他们只有争吵。
甚至她的父亲开始出轨,开始与其他女人谈情说爱,就这样,长大后她逃避婚姻,或者说恐惧婚姻更为准确,她害怕她会遇到像他父亲这样的人,她害怕会变成母亲,她害怕她的生活会像父母那样,所以她选择了逃避。
总说为了孩子不可以离婚,怕离婚后孩子会被指指点点,可孩子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里成长对她真的好吗?总说为了两个大家庭不可以离婚,怕离婚后,父母会被人瞧不起,被人说闲话,可是你的父母也只是希望他的孩子可以幸福啊!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实别人的看法对你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啊!
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对孩子的影响肯定是很大的,从小就给孩子心里面埋下了阴影,给小孩儿的印象就是今后的家庭生活,就像父母这样吵吵闹闹令人心里面非常不安。
这样的家庭生活,这样的夫妻关系,给小孩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单亲家庭不一定就伤害大,有些单亲家庭氛围比较和谐,小孩子一样过得很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