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杨坚的妃子,却遭到杨广调戏,杨广称帝后又是怎么对待她的?

她是杨坚的妃子,却遭到杨广调戏,杨广称帝后又是怎么对待她的?,第1张

在杨广称帝后,他派宫女给宣华夫人送来了一个盒子,同时亲自写上封条。盒子里不是毒药,而是一个同心结。这足以看出杨广对宣华夫人的喜爱了。但宣华夫人还是没有躲掉那个时代最为女人的悲哀。

当宣华夫人把杨广非礼她的事情告诉杨坚时,杨坚大怒,想要废掉他的太子之位,但没有成功。在杨坚去世后,宣华夫人感到自己的靠山倒了,天天提心吊胆的害怕自己受到报复。因为如今的杨广已成为了皇帝,废掉她简直是轻而易举。

在杨广把那个装有同心结的盒子送到宣华夫人那里时,宣华夫人十分害怕,怕是毒药。但当她知道里面是个同心结时,她并没有感到高兴,而是感到了羞辱 。不过最终,她在无奈之下还是接受了。当天晚上,杨广就把宣华夫人召到身边,并强宠了她。

在这之后没过多久,杨广就又把宣华夫人的外甥女给宠幸了。想想自己嫁给了杨坚,却又被杨坚的儿子占有,之后自己的外甥女又与自己一同成了杨广的妃子。这无疑会使宣华夫人感到十分的羞辱。

宣华夫人在杨广的后宫里过得怎样,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可以想象,她过得并没有多好。因为在未来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宣华夫人就去世了。那时,她仅仅只有29岁。这足以体现她在后宫里过得怎么样了。

宣华夫人这一生的命运可以说是很悲惨的。虽然可能在宫中享受到了荣华富贵,但在情感这方面真的是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啊。

正面评价:

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杨坚下令修建首都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杨坚于开皇四年(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 杨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他酷爱工作,并把大量文牍从议政殿带回住处审批。他似乎经常干预各级政府的事务:插手(有时粗暴地)司法机构的工作;重新审理所有重罪判决,以之作为自己的职责;接见朝集使,并告诫他们要勤奋工作和成为有德之人;考察补缺者和官员的表现;赞誉有成绩的官员,谴责疲沓和贪污。

主持早朝,与大臣们讨论国内外政策;巡视全国。从他的工作作风和从他对法律、对儒生和官员的总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受了法家传统和当时常见的个人对佛教的信仰两者兼而有之的强烈影响。

侧面评价:

杨坚易于发怒,有时在狂怒以后又深自懊悔。这显然与他个人的自危感有关,到了晚年,与上面谈到的追求最高权势的变态心理有关。一次他在殿上鞭打一个人,然后又肯定此事与天子的身份不符,并主张废除笞刑。

但不久,他在暴怒时又用马鞭把一人鞭打致死。他常常似乎对帝王应仁慈宽厚的呼吁充耳不闻,不加限制地施行当时普遍的酷刑。”“虽然有这些局限性,又处于这种精神状态,杨坚仍是一位坚强和有成就的统治者。

扩展资料

人物背景: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史载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自称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死后追赠太保,谥号桓。不过据陈寅恪的考证,杨坚家族可能是山东寒族,其弘农杨氏的身份应出于伪托;而所谓杨元寿留镇武川亦是宇文泰为笼络部下感情而虚构之事。

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这对皇帝夫妻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中的模范夫妻,因为他俩从结婚开始,一直到独孤皇后去世,始终是相互依靠、互相帮忙、彼此和睦、相亲相爱的一生,独孤皇后去世后,隋文帝杨坚失魂落魄、悲痛万分,2年,杨坚因为思念过度与悲伤万分,追随独孤皇后而去。

公元557年,北周孝闵帝元年,在父辈的主持下,同时也是贵族之间的政治联姻之下,14岁的独孤伽罗嫁给了时年17岁的杨坚,同一年,杨坚的岳父,也就是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在与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政治斗争中失败,独孤家族开始退出政治舞台走向没落,但是杨坚没有因为政治斗争而放弃自己的妻子独孤伽罗,反而把妻子庇护在自己身后。

当时的政治斗争非常残酷的,宇文护掌权期间杨坚得不到重用,而且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政治斗争说不准哪一天就会降临到杨坚与独孤伽罗身上,但是夫妻两个相互依靠、互相帮忙,度过那一段危险的日子,直到宇文护被周武帝铲除,夫妻两人的日子才过得放心一些。

但是好景不长,周武帝去世后,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并且还娶了杨坚与独孤伽罗的长女杨丽华为妻,杨坚成为皇帝的岳父,本以来从此苦尽甘来,但是杨坚却开始受到周宣帝的猜忌,并且周宣帝还差一点杀死了他们贵为皇后的女儿杨丽华,只因为独孤伽罗进宫求情,并且磕头到流血,才让昏庸的周宣帝免除女儿的死。

同时,杨坚夫妻本身也受到极大的政治猜忌,夫妻两人也只能相互鼓励,相互依靠而生存下去,在那种不断的政治斗争中生存下来的人,一定是具备超强的意志和杰出的能力,杨坚生性低调,为人深沉,独孤伽罗低调谦恭、相夫教子,两人的婚姻一直非常稳定而和睦,彼此也是相亲相爱。

直到一个机会的到来,直到周宣帝去世,9岁的周静帝即位,杨坚一下子成为朝廷的中坚力量,在妻子独孤伽罗的鼓励下,杨坚终于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就是代替北周为帝,这个决定就是独孤伽罗为杨坚坚守决心的,也造就一个伟大朝代的诞生,这就是隋朝。

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成为隋文帝,随后独孤伽罗被封为皇后,夫妻两人开始一起携手打拼并建立了大隋帝国,杨坚与独孤伽罗这对夫妻在当时被称为“二圣”,这和后来武则天临朝有些类似,以至于隋朝很决定弄不清楚是隋文帝杨坚作出的,还是独孤伽罗作出的,其实不管是谁作出的决定,以独孤伽罗的脾气,都会让人以为是杨坚做出的。

杨坚身为开国皇帝,在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后,没有贪图美色,没有喜新厌旧,对待结发妻子独孤伽罗比以前更好,隋文帝的后宫之中,除了独孤皇后外,只有四个妃子,其中独孤皇后还杀了其中一人尉迟氏,对此杨坚没有任何表态,也许他是怕,也许他并不计较,他更重视的显然是独孤皇后。

虽然独孤皇后有很强的政治能力,所以在杨坚当皇帝的时间里,给予了杨坚很大的帮助,就连晚年撤换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也是独孤伽罗一手推进的,杨坚显然不是怕妻子,毕竟身为一国之君,他的权力更大,但是他能容忍独孤皇后的一切,这不仅是爱情,更是亲情和依恋。

杨坚能有隋朝的“开皇之治”,独孤皇后功不可没,独孤皇后去世后,杨坚也是悲痛万分,不仅茶饭不思,而且魂不守舍,也许他是习惯了独孤皇后在身边辅佐,也许他是生命中已经离不开独孤皇后,杨坚为独孤皇后举办了非常隆重的葬礼,同时也仅仅在独孤皇后去世2年后,也因病去世,也许他是追随自己的独孤皇后去了,这就是他俩之间趋势的感情。

  隋书 高祖本纪》载:高祖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神光满室。有尼来自 隋文帝

  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周太祖见而叹曰:“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明帝即位,授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帝尝遣善相者赵昭视之,昭诡对曰:“不过作柱国耳。”既而阴谓高祖曰:“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言。”武帝即位,迁左小宫伯。出隋州刺史,进制大将军。后征还,遇皇妣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代称纯孝。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屡将害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其后袭爵隋国公。武帝聘高祖长女为皇太子妃,益加礼重。齐王宪言于帝曰:“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曰:“此止可为将耳。”内史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高祖甚惧,深自晦匿。 建德中,率水军三万,破齐师于河桥。明年,从帝平齐,进制柱国。与宇文宪破齐任城王高湝于冀州,除定州总管。先是,定州城西门久闭不行,齐文宣帝时,或请开之,以便行路。帝不许,曰:“当有圣人来启之。”及高祖至而开焉,莫不惊异。寻转亳州总管。宣帝即位,以后父征拜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迁大后丞、右司武,俄转大前疑。每巡幸,恒委居守。时帝为《刑经圣制》,其法深刻。高祖以法令滋章,非兴化之道,切谏,不纳。高祖位望益隆,帝颇以为忌。帝有四幸姬,并为皇后,诸家争宠,数相毁谮。帝每忿怒,谓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高祖,命左右曰:“若色动,即杀之。”高祖既至,容色自若,乃止。 《资治通鉴》载: 陈后主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聘于大隋。后主闻大隋高祖文皇帝状貌异人,使彦画像而归。帝见,失态无状,惊狂仆地,大骇曰:“吾不欲见此人!”亟命屏之。 《隋书》卷五十《庞晃传》云: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杨广夺权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隋文帝杨坚娶独孤氏,生有五个儿子,长子杨勇、次子杨广,接着是杨俊、杨秀和杨谅。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皇帝建立隋朝后,立杨勇为太子,封杨广为晋王。

杨勇自幼好学,性情温厚,擅长辞赋,颇得杨坚的喜爱。按着“立嫡立长”的原则,杨坚称帝后立杨勇为太子。杨勇被立为太子之后,军国政事及死刑以下的刑罚,都让他参加裁决。凡政事有不妥处,他都提出不同意见和纠正办法,文帝多赞同,常常采纳他的意见。但是杨勇性格厚道、坦直、为人耿直倔犟,不会处事,喜欢排场。文帝杨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尚节俭,反对奢华,对杨勇的这种作风很不满意。他教训太子杨勇说:“统治天下,未见有奢华而能长久的。你身为太子,首先应该崇尚节俭。有一次,百官来朝,杨勇设乐受贺,文帝很反感。于是,文帝杨坚对杨勇的恩宠逐渐衰薄。独孤皇后不喜欢长子杨勇,而偏爱次子杨广。太子杨勇的妃子元氏是独孤皇后选定的。元家也是北朝的大世族,跟杨家门当户对,因而结亲。元氏为人忠厚老实,但容貌平平,而且体弱多病,又不生育,因此得不到太子杨勇的欢心。杨勇以自己没有儿子为借口,多选侧室,多内宠,尤爱姬妾云氏,被杨勇封为昭训。不喜欢独孤皇后为他立的嫡妻元妃,而元妃因患心脏病,突然病故。独孤皇后疑元氏之死乃被太子杨勇和云昭训所害,元妃死后,杨勇请求立云昭训为正妃,独孤皇后就是不同意。皇后想另为太子选妃,杨勇说什么他都不娶别的女人,就这样,母子二人僵持起来。皇后更加不喜欢杨勇了,甚至挑拔文帝与杨勇的感情。

就在太子杨勇在父皇母后面前越来越失宠的时候,晋王杨广却善于矫情饰行。他与其兄杨勇正好相反,杨广生得仪表堂堂,聪敏好学。接人待物格外谦虚。他知道母亲奇妒,因此,晋王府别室里虽然藏匿许多歌姬美女,但却从不让外人知道,表面上他只跟萧妃住在一起。每次来朝车马侍从,都很俭朴,恭敬地接待朝廷大臣极讲礼节。这样,他不仅赢得了父母的欢心,而且也颇得群臣的赞扬,声誉越来越高。同时,杨广还暗中指使党羽杨素等在父皇母后面前盛赞杨广的功德,并且多说太子杨勇的过错,就这样,隋文帝杨坚终于产生了废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的念头。但废立是大事,文帝暗中派人观察太子的行为。有一次,文帝派杨素去探太子,杨素到东宫,特意久停门外,让太子久等,以激怒之。果然太子非常不满。杨素回对文帝说,杨勇怨恨杨坚,恐怕要发动叛乱,又说杨勇准备在杨坚离开长安去仁寿宫时,在京城发动兵变,诛杀大臣,还捏造了许多罪名。杨坚听了这些谗言,对太子杨勇更加猜疑。这时杨广的心腹太史令袁充认为时机成熟,便假借天象对文帝说:“臣观天文,皇太子当废”。文帝信以为真,600年,隋文帝废太子杨勇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利用文帝对太子成才心切与恨铁不成钢的复杂心情,挑拨离间,极尽阴险毒辣的手段,终于打倒了杨勇,自己成为名正言顺的太子。

公元604年,隋文帝已经六十四岁了,身体日益衰弱,病一天天加重,就到位于九重山(今陕西麟游)下的仁寿宫去休养。太子杨广住在文帝寝殿的侧宫里,随时走过来探视。此时的杨广,见父皇的病逐渐加重。想着自己的皇帝梦就要实现了,没有枉费这许多年的矫饰,心中得意。但是,很快就要登上皇帝的宝座,他又担心会发生什么变化,也不知新登宝座后该做什么,于是便写一封信,让宫女拿到前廷去问杨素。杨素见信后又写一封回信,对杨广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宫女拿着信走回大殿。被文帝杨坚发现,问她手中拿的是什么,宫女只好把杨素的信交给文帝看。杨坚大为恼火,不禁大骂杨广。恰好这时宣华夫人陈氏又踉踉跄跄跑进来,发髻凌乱,双目含泪,文帝问起何故?夫人泣说:“太子无礼!”

原来夫人陈氏与皇太子杨广在夜间同侍候文帝,天亮时夫人出外更衣,杨广见夫人生得十分秀美俊俏,顿起奸心,见四下无人,便上去搂住宣华夫人。夫人惊恐拒绝,发髻也松散了,逃到文帝卧室,被皇上看见,只好如实禀奏。

杨坚听罢大怒:“这样的畜生何能托付大事,独孤皇后误我!”随即召来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吩咐说:“快召我儿来!”柳述等人要去叫太子,文帝说:“是杨勇。”柳述、元岩急忙起草诏书,准备把杨勇从京城召来。这件事被杨素知道了,迅速告知杨广。�

杨广和杨素经过谋划,一面派大将宇文述、郭衍担任指挥守住仁寿宫各门,禁止任何人出入;一面逮捕柳述、元岩,把刚写好的诏书撕碎。杨广又命令左庶子张衡入寝殿,把殿内的宣华夫人、宫人和太监都赶到别室,只有张衡一人进入文帝的寝室,不久“血溅御屏,冤痛之声闻于外”,文帝就这样被杀害而死。接着,杨广伪造遗诏,以杨坚的名义赐杨勇死,还将杨勇的十个儿子相继杀掉。�

杨广在弑父杀兄之后,终于登上了皇帝位,是为隋炀帝。

原本杨广作为嫡次子,封地是不错的,但皇位是没戏的,不过杨广胜在脑子活络,外加演技精湛,眼见阳光大道是走不了了,就开始耍些小手段。知道老妈善妒,于是表面上就装作只宠爱正妻萧妃一人,就算私底下和小妾们生了儿子也统统不养;知道老爸勤俭,于是车马侍从都是省了又省;知道大臣们很重要,于是对那些能够在朝中说得上话的官员刻意结交。

不得不说杨广的这些手段还是很有用的,至少成功稳住了老妈,又趁老爹提防老哥杨勇的时候暗地里煽风点火了一番,眼看着太子之位就要手到擒来了,谁知半路居然杀出个宣华夫人。

说到这宣华夫人也是个人物,如此悍妒的独孤后只敢打杀那些无宠嫔妃,却对杨坚真正宠爱的宣华夫人吭都不敢吭一声。而能够成功迷住杨坚的宣华夫人自然也不是什么简单角色,不仅姿貌无双,而且聪慧非常。于是杨广就又动了脑筋,眼看自己的老妈已经不管用了,当机立断改去讨好年轻漂亮又得盛宠的小妈宣华夫人。于是金蛇、金驼各种奇珍异宝被杨广流水似的送到了宣华夫人处,宣华夫人自然投桃报李,软玉温香的枕边风那么一吹,让杨广魂牵梦绕日思夜想的太子宝座终于稳稳地落到了他的头上。

不过令杨广意想不到的是,争夺太子时宣华夫人出了大力,但同样是因为宣华夫人,杨广差点弄丢了太子之位甚至是身家性命。不过这也怪不得别人,谁让杨广以为老爹已经病得只剩最后一口气,没力气管自己了,于是就去调戏宣华夫人,结果被一状告到了老爹那儿。

而杨坚看着心爱的女人流了两滴眼泪,心疼之下连申诉的机会都不给杨广,直接将他定罪,不仅痛骂杨广是“畜生”,还迁怒已经入土为安的发妻独孤硬说是“独孤误我”,盛怒之下强撑着病体想要废太子。

没想到宣华夫人不过是一句话,就让老爹起了废太子之心,但镇定下来的杨广反而利用了这样的局面,等杨坚一死,杨广立马就把老爹生前的两位爱妃宣华夫人和荣华夫人通通据为己有。

杨广登基后再没了各种伪装,于是开始各种铺张浪费各种随意所欲,搞得民不聊生,在位仅仅12年,全国人口就由890万户剧降到仅剩200多万户。再也无法忍受的百姓揭竿而起,一时间隋朝各处烽火四起,而杨广索性躲在江都指望着能够偏安一隅,谁知手底下的那些臣子也不是省油的灯,杨广自己可以为了皇位弑父弑兄,他的手下同样也可以弑主。杨广死后被李唐安葬在雷塘,根据今人的考古发现,杨广与萧后的墓加在一起才50多㎡,这就是一代亡国之君的最终安息之地。

杨坚临死之前高呼“独孤误我”,是因为他后悔立杨广为太子。杨坚跟独孤伽罗是真恩爱,当年独孤嫁给杨坚时只有14岁,新婚之夜她就对杨坚提了一个要求:“誓无异生之子”,意思说杨坚的儿子只能是她生的。这个要求对古代男人而言,是比较苛刻的。杨坚爱重小娇妻,一口答应了。后来他一步步从北周重臣变成隋的开国帝王,一直践行着这一诺言。

杨坚的五个儿子都是孤独伽罗所生,独孤的影响力从后宫渗透到前朝,她跟杨坚起居同息,在宫中并称“二圣”。杨坚畏于娇妻,鲜少宠幸其他女人。孤独皇后凭借一己之力,成功引领起大隋“拜大奶教”的风潮。所谓“拜大奶教”,就是唯正妻独尊,大臣有宠妾灭妻的,独孤后就有本事让杨坚疏远他。满朝文武都不敢公然找二奶,只要有上进心的,都立起来“爱正妻”的人设。

没眼色的触中孤独皇后的霉头,分分钟失宠与皇帝,这包括太子杨勇。杨勇是杨坚和伽罗的长子,继承皇位本是天经地义的。可是,他不懂得讨好老妈,疏远了独孤给他安排的嫡妻太子妃。他宠爱小妾,跟小妾恩恩爱爱生了儿子不说,还不懂怎么回事保不住正妻,太子妃莫名其妙地被毒死了。孤独皇后看在眼里,气在心里。

一心夺嫡的杨广,号准老妈的脉。他跟正妻萧妃很恩爱,萧氏本是南朝皇族之后,美貌如花。杨广用心经营跟正妻举案齐眉的良好形象,孤独皇后越来越讨厌大儿子,越来越喜欢二儿子。再加上杨勇生活奢侈,没有会装穷装朴素的弟弟那么会讨老父亲欢心,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孤独皇后力挺杨广,终于在她去世之前,最能讨她欢心的儿子,被立为太子。杨勇被废为庶人,杨广继位成隋炀帝。杨广继承大位,也是一片腥风血雨,有一种说法是他授意心腹干掉了正在生重病的父皇杨坚。当时杨坚在仁寿宫养病,他发现杨广跟大臣勾结把持左右,顿时发脾气,要招被废的杨勇进宫。杨广得知后,对杨坚痛下杀手。

传言杨坚发现杨广的异心,高呼“孤独误我”!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肯定后悔改立太子。他听信孤独后,立了善于伪装的杨广,放弃长子杨勇。其实孤独后对一夫一妻的坚持并没有错,她用自己的审美影响满朝文武对正妻的态度,也是因为杨坚对她的爱重。

不是孤独误杨坚,而是自古帝王家无情,罢了!

中国南北朝时期局势动荡,诸侯纷争,直到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结束了这一局面,与独孤皇后一起建立了隋朝。

晚年的隋文帝耳目已经不是原来那样清明了,几个儿子因为皇位都各自拉拢杨坚身边的大臣,大臣们也为了自己的发展,选择驱利避害,所以当时的朝里分成了两派,一方面是太子杨勇的宠臣,另一方就是杨坚的第二个儿子杨广,为什么后来杨广可以爬到太子位置,又差点没有当成皇帝呢我们今天就来细细看看他的蜕变过程。

杨勇是杨坚还没有当上皇帝前就生下的孩子,他是老大,也是隋朝的第一位太子,所以未来的皇帝之位按理说就是他的。但是,杨坚对杨勇不但不满意,还想重新立其他儿子继承隋的伟业,为了此事,杨坚曾经向高丞相询问过,高丞相直言回答杨勇当太子,可以减少许多勾心斗角和战争,从而安定人心,对隋朝日后的发展是有利的。高丞相的看法立刻就传到了六宫,首先引起了皇后极大的不满意。

其实,杨勇刚当上太子的时候,对国事是非常勤恳的,杨坚对他提出的需要改进的地方,他也会思考并且做出改正。而且,他这个人有一颗直心肠,不懂得勾心斗角,所以才引起了杨坚的担忧。其次,杨勇的妃子非常多,而且出手阔绰,不知道控制支出,这一点就让杨坚和独孤皇后非常不看好。而杨广对于这些都非常谨慎,对杨坚有孝心,对朝中的每个大臣都谦虚对待,有时遇到杨坚突然光临,他还会派人故意把家里用的弄破弄旧,还让下人们都穿自己最烂的那身衣服,所以杨广并不是真的节俭和钟情,只是太过聪明。

后来,杨广受到了张衡的倾心帮助,不但为他分析了目前的局势,还让他找杨素就可以彻底促成此事。所以杨素立刻来到了独孤皇后跟前,自然是顺着她心中所想,说杨勇的不堪和杨广的优点,独孤皇后非常高兴,对杨素的识大体进行了表扬,而且还给予他信心让他把这些话一五一十地告诉杨坚。

杨坚的心更加动摇了,后来又有人在杨坚面前根据天象煽风点火,杨坚对杨勇有了防范之心,还把他身边的文臣武将都陆续调走了。杨勇感觉自己已经受到了监视,非常地愤怒,并且还经常发牢骚,这些话和情绪都被有心的人添油加醋地报到了杨坚面前。

杨坚临死前,才明白杨广的狼子野心,可惜为时已晚。最终,杨广狠心杀了兄弟杨勇,其他几个王爷也没有落得好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721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